供应室护理论文范文

2023-03-20

供应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究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效果。方法:医院消毒供应室在职时间3年以上工作人员16名,2021年1月开展分层护理管理模式,于管理前后筛选100份器械评估消毒灭菌质量。结果:分层护理管理开展后医疗器械合格率高于开展前(P<0.05);分层护理管理开展后手术卫生管理、消毒灭菌流程、操作技能等方面评分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开展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科室管理质量。

关键词: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室主要承接医疗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再包装的工作,是维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部门,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感染防控效果,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维权意识增加,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情况发生,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工作顺利安全开展;本研究笔者特引入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开展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消毒供应室在职时间3年以上工作人员16名,其中男性1名,女性15名,年龄26-57岁,均龄(41.06±2.16)岁,学历: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8名,中专学历4名,2021年1月开展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1.2方法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1)组建优质护理小组,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依据其在职年限、职称、学历等进行分级管理,将在职人员划分为3-5人每小组,每组成员分布高、中、低等三个等级工作人员,优化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消毒供应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明确各级工作人员职能,于组内开展高级工作人员带教低级工作人员方式,主要划分为4级,1级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日常消毒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及再包装工作,2级工作人员主要针对消毒供应室接收器械进行检查,观察消毒灭菌质量及外包装合格性,加强工作筛查,若发现工作不合格情况,及时进行返工,3级工作人员主要针对1级、2级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开展科研,4级工作人员主要辅助1.2.3级工作人员完成基础工作,针对下级工作人员开展分层培训,提高组内工作人員综合素质[2]。(2)加强科室监管:科室针对分层护理模式落实有效性进行筛查,定期筛查医疗器械合格率,若出现不合格器械需及时进行返工,采用责任追究方式,针对不同医疗器械回收、消毒、包装、灭菌过程,由责任人进行全程管理,采用标签管理,标注责任人、消毒灭菌时间等信息,若出现消毒灭菌不合格情况,及时进行责任追究,针对工作表现优异管理人员进行薪资奖励,针对工作表现不佳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内批评教育,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医院组织的再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

1.3评价标准

(1)观察分层护理管理前后医疗器械合格率;

(2)评估消毒供应室分层护理管理开展前后手术卫生管理、消毒灭菌流程、操作技能,由消毒供应室护士长制定考核内容。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校验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2结果

2.1 分层护理管理前后医疗器械合格率比对

分层护理管理后医疗器械合格率高于开展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分层护理管理前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评估

分层护理管理开展后手术卫生管理、消毒灭菌流程、操作技能等方面评分高于开展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涉及环节较多,与医院管理重视度、科室规章制度及科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具有高度关联,直接影响医院感染防控开展质量,是导致医院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对策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既往消毒供应室主要管理模式以加强器械消毒灭菌为主,基于有限的医疗资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控意识淡薄,消毒器械时责任心较差,极易出现疏忽、操作导致细菌、微生物残留,增加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消毒供应室工作开展质量,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医院管理工作开展主观因素,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开展时,依据不同工作人员在职时间、工作年限、学历等情况进行分层次管理,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明确不同等级工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帮助其协调工作内容,加强其职业道德培养,明确分层级护理管理情况,积极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开展岗位内再教育,提高整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分层护理管理期间,加强科室监管,督促科室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定期筛查消毒灭菌工作落实有效性,及时优化护理管理对策,推动管理工作持续化发展,并在科室内开展奖罚分明制度,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提高护理管理人员重视度[3]。研究数据显示,分层护理管理后医疗器械合格率高于开展前,工作人员手术卫生管理、消毒灭菌流程、操作技能等方面评分高于开展前,消毒供应室开展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科室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苏娟.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8,5(9):197-198.

[2]钱黎明,季侃雯,张青.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信息化质量追溯的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123-127.

[3]钟桂萍.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8):1124-1126.

供应室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院供应室在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控制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关键的作用。结论:加强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医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医院;供应室管理;控制院内感染;体会

医院感染为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医疗用品消毒及灭菌的重要场所[2],是医院中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其对保证医疗和护理质量及控制医院内感染起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3],因此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医疗效果[4]。我院为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了供应室的管理,并通过自查自纠,对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而且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使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控制,现将工作体会汇报如下。

1 供应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配置不齐,环境布局不合理:首先因条件所限,我院部分消毒设备陈旧,高压火茵设备不健全,不能达到100%保證器械清洗的质量。其次医院的供应室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灭菌区和无菌区尚未严格分开,为预防医院内感染工作带来了隐患。

1.2 专业知识欠缺:医院供应室是医院临床的辅助科室,因传统观念等影响,工作人员的学历偏低,而专业知识欠缺,对于消毒、灭菌及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掌握欠缺,对于消毒、灭菌以及预防隔离的概念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清。

1.3 防护措施欠缺:医院供应室回收医院所有的待消毒物品,而供应室的回收间为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因为条件所限,预防措施尚不到位,专业防护衣等不齐备。而供应室护士在进行操作、下收下送和打穿刺包、敷料包、装待消毒物品以及取无菌物品时,常常没有戴手套的习惯,这些均不利于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亦存在院内感染隐患。

1.4 其他感染因素:我院术后器械由电梯送到供应室,中间需要经过许多环节。而且下传的医疗器械存在初步处理不彻底,用过的手术器械无任何标识或者标识不清的现象,接收及清洗患者的手术器械,对供应室护理人员造成直接感染的机会,引起院内感染。

2 应对措施

2.1 备齐设备及合理布局:设有专门接收污染物、清洁物品的接收点和无菌物品的发放点,备有洗涤、消毒、灭菌、存储及发送全过程所需的设备和条件。合理布局为预防院内感染的前提条件。将供应室划分为污染和洁净的人流及物流,人流从清洁区进入无菌区、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应更衣、换鞋才能进入。这样合理的流程布局明显减少了医院的感染机会,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2 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亦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从消毒员到护理选拔了具有业务知识全面的工作人员,并提高其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消毒制度等,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单独指导、培训,使防范意识得到强化。

2.3 加强职业防护:医院的供应室是锐器、病源、化学消毒液均集中的地方,工作者长时间接触,加上工作环境条件较差、设施及防护用具不齐等不良因素,对工作者的安全和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医院供应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情况直接关系着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为此我们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培训,使其掌握防护的措施,可以避免自身受到各种因素的危害,而且给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并定期注射相关疫苗;配备医用隔离衣、帽,防护鞋,口罩和眼镜,并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切断了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4 制定工作的流程:医院供应室的工作内容繁杂,因供应物品种类繁多,操作程序繁琐,使工作具有供应品数量大,接触人员众多,涉及范围甚广,无菌器材的质量要求严格的特点。因此制定医院供应室的工作流程,使工作转向规范化,管理模式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定运作的流程,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随时掌握物品流动情况。有效提高了医疗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

2.5 健全监控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预防及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保障。因此我院依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并健全一整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程序。从而做到照章办事,规范了工作者的工作行为,确保了医院供应室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和制度化,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建立完善的三级监控体系,严格把好质量关。

综上,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是当前各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5]。医院的供应室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因此必须加强消毒及灭菌管理,规范工作的流程,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防护,并建立监控体系等,进一步及时有效的管理控制医院内感染[6]。

参考文献

[1] 刘学宁,蔡航,刘伟光.加强供应室管理与预防院内感染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02

[2] 况林娟,熊玉兰.探讨医院供应室管理在感染防控中的巨大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6):551

[3] 马凤芝,王雪宏,银捷.医院供应室管理与控制院内感染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99-200

[4] 王顺娟.医院供应室管理与控制(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6):66-67

[5] 冯道秀.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管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4):107

[6] 赵艳侠.供应室预防控制院内感染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146-147

供应室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分析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的基本素质以及提升素质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为本文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均全面加强素质提升,对素质提升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别统计比较。结果:提升护士素质前,医疗器具灭菌效果达标率98%,1年中发生差错8例,院内感染发生2例;提升护士素质后,医疗器具灭菌效果达标率100%,1年中发生差错3例,未见院内感染发生;前后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形势下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形势;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对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科室,是再生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更是临床医疗护理的重要保障部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相关性;而其中护士的基本素质又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相关,更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有密切关系。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的颁布,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即就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加强护士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意义具体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现共有8名工作人员,其中5名护士、3名工人;男2名,女6名;年龄在32—52岁,平均42.32 ±5.42岁。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技术工人3名。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有:对再生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按照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十大流程进行处理。同时,负责对全院三类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管理、储存和发放等工作。

1.2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提升素质方法

1.2.1加强专业素质培训 对所有的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再生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工作流程的培训;对工作中涉及的设备和仪器相关操作的培训以及每年派护士外出参加省、市相关机构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及院感知识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工作前沿,拓展护士的专业视野,以利于进一步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1]。

1.2.2提高职业素养 护士长在科内每月组织一次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护士的职业道德及消毒供应中心的核心制度。通过对护士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护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增强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工作中,能保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意识到消毒中心工作人员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均与患者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1.2.3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能顺利与医院各相关科室人员沟通,保证再生医疗器械回收数量以及种类等的完备性,并能顺利完成物品发放工作等。同时,因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需要全体人员的协调完成,应加强消毒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能相互合作顺利完成工作流程[2]。

1.2.4增强制度和法律意识 对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学习,认真遵守相关要求,在工作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对《护士条例》以及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等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了解[3];并能具备其他相关法律知识,一旦牵涉医疗纠纷等情况,能合理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1.2.5培养慎独精神和责任感 慎独是指在单独工作、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由于消毒供应室的许多操作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慎独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供应室的各类器械、物品是否按操作程序洗涤、消毒;所用的各种消毒液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更换;被污染的物品是否视为污染物品重新消毒、灭菌等,都有赖于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良知和责任感。因此,供应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1.2.6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会接触到各种带有病菌的医疗器具,应具备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尤其在接触带有艾滋病毒等高危险性的器具时应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1.3评价指标 对提升护士素质前后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包括医疗器具的灭菌效果达标率、差错出现数量以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和护士发生感染情况。(注:分别选取加強护士素质前后各1年时间,统计相关情况并比较;灭菌物品分别抽取2年中各40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统计相关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同时以P<0.05为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统计显示,提升护士素质前,医疗器具灭菌效果达标率98%,1年中发生差错8例,院内感染发生2例;提升护士素质后,医疗器具灭菌效果达标率100%,1年中发生差错3例,未见院内感染发生;护士素质提升前后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整体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发生院内感染的数量具有明显相关性。一旦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出现差错,会直接导致临床手术等相关治疗出现感染等不良情况,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护士素质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又同时有着重要相关性,护士不仅连接医院各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且直接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多项工作,在新的医改形势下,加强护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进行素质提升主要包括提升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制度和法律意识、慎独精神及责任感以及自我防护意识等,应全面对护士基本素质加强培养,以利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提升。

本文资料显示,提升护士素质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情况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发生了明显改变,提升护士素质前,医疗器具灭菌效果达标率98%,1年中发生差错8例,护士出现0例感染,院内感染发生2例;提升护士素质后,医疗器具灭菌效果达标率100%,1年中发生差错3例,未见院内感染发生;前后差异显著(P<0.05)。总之,新形势下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文英.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吉林医学,2010,6(30):5459-5460.

[2] 杨丽燕,林素燕,黄曼华.谈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7(08):5164.

[3] 韩瑛.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要求[J].吉林医学,2010,2(08):1099-1100.

供应室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完善设施化建设是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之基

1.1 建筑布局合理

供应室有一定的建筑布局标准, 合理的布局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避免交叉感染, 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供应的前提条件[2]。我院消毒供应室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建设, 分区明确、流程合理、人物分流。工作区与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分开, 将清洁物品通道和污染物品通道分开, 物品无交叉逆行, 且有专用密闭车运送、分发无菌物品。

1.2 消毒设施齐全

我院消毒供应室配有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纯化水供应装置、空气净化消毒、导管清洗、烘干等大型设备, 有基本清洗、流动冷热水和压缩空气供应装置, 空气消毒和工作人员防护设备。无菌物品储存、传递、运送都是严格封闭且由专人负责, 并随时监控消毒供应室的温度以及湿度。

1.3 人员配备充足

我院消毒供应室所有人员均通过专科培训并持有消毒供应室相关知识培训合格证。护士长经过省级专科知识培训, 消毒员持有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每年派3~5名护士外出学习新技术。

2 建立健全自我监管体系是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之柱

2.1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护士长任监督员, 设置质控组长1名, 由责任心强、资质深、业务水平高的护理人员担任, 各工作岗位的组长任质量管理组的成员。每周, 质控组长跟随一个岗位工作, 指出工作中的不足, 并与护士长和岗位组长交换意见, 落实每个环节每个程序, 根据我院自身情况总结出一套操作程序和检查标准, 以便护理人员实施。每2周, 岗位小组长对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按照标准程序自查, 并提出整改措施。每月, 质控组长带领各岗位组长检查、抽查所有工作岗位, 每月分析、讲评质量检查结果, 并将结果完整记录。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管理小组各项检查落实情况, 并将成绩纳入量化考核内容。

2.2 强化管理体制

通过发放调查表收集各科室反馈意见[3], 调查表内容包括: (1)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 (2) 器械的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 (3) 一次性物品以及无菌物品使用的需求和改进; (4) 消毒供应中心下收和下送人员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5) 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建议有哪些; (6) 临床科室评选消毒供应中心最满意的工作人员; (7) 科室无菌物品基数情况。调查表每月发放1次, 回收后进行统计处理, 充分了解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 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2.3 加强人员培训

新上岗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供应岗位知识的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上岗。科室成立培训小组,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小组由护士长、质控组长、岗位组长组成。培训内容: (1) 护士培训内容有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各种设备的保养、与供应室有关的微生物知识、热力消毒原理。 (2) 工人培训内容有科室规章制度、消毒隔离知识、个人防护、各种设备的使用、各种应急流程、岗位职责、沟通技巧。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小组培训、操作示范3种方式进行。培训资料建档保存。培训的目的使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技能, 最大限度发挥其工作潜能, 以确保工作质量。

3 规范工作流程是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之重

供应室基本上有污物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这7个工作类型[4], 我院为每个类型的工作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 其中详细的规定了每个细节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标准, 如在清洗过程中的浸泡酶、清洗剂的选择及用量、浸泡时间和消毒时间、规范化洗手、物品包装等都给出了标准的规定和流程, 使每个细节均有章可拷, 有准可循。规定中规定不得简省工作流程, 器械在性能完好的前提下还不得有生锈脱卤现象, 灭菌后的包装须2人以上核对、记录并签名。

引进质量管理标准, 结合医院供应室业务开展情况和各项管理规范编写了《消毒供应中心专科作业指导书》, 规范各项工作操作流程、操作要求及质量标准、护理人员岗位考核及评价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程序和设备操作规程、物品监测管理。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无菌物品追溯制度、人员工作职责、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供应室工作流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具体包括去污区的清洗质量监测、检查包装区的质量监测、灭菌质量监测、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等, 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无菌物品质量。

4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是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之本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 提高其安全意识, 使其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5]。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 提升其对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的认识, 以降低社区护理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强化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 敦促其认真、规范的做好记录。护士长是科室的直接责任管理者, 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 通过组织科内人员系统学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医疗事故处理条件》、《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 让每个从业人员树立法律意识, 使供应室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法律贯穿每个工作流程, 严格按照供应室管理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 结语

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应从完善设施化建设, 建立健全自我监管体系, 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四个方面抓起。我院充分落实以上四点, 切实做好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 使我院供应室护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摘要: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方法 结合我院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自我监管体系, 总结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和要点。结果 质量监测人员应该注重消毒供应室的设施化建设, 在质量监控方面要着眼于自我监管体系的建立和标准工作流程的制定, 同时要注意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提高其法律意识, 使其充分意识到质量监控的重要性。结论 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应从完善设施化建设, 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 以提高质量监控效果。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 2010.

[2] 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筑设计[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 (3) :288.

[3] 任伍爱, 张青.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45.

[4] 陈曦.科学、严谨、严格搞好消毒供应保障[J].河北中医, 2009, 31 (7) :1078~1080.

供应室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资供应;库存管理;企业;物资管理;物资采购

所谓物资供应管理,其含义是为了保证企业有效的物资供应,因而对企业的仓储及采购等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控制、协调、组织、计划有关企业的仓储、采购等活动。它的工作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最低成本的最优物资服务。其工作的职能为服务、管理、供应及经营。

1 企业现代化的物资供应管理方式

1.1 传统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方式

过去传统的物资供应管理方式中,存在很多缺陷:(1)订货方法过于单一。供求双方为了谋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交易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假思索地盲目追求最低交易价格的现象。从而导致物流与信息流的失真扭曲,进而导致生产、供应、销售不能很好地形成有机链条,这就必然会增加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2)采购方式过于分散。部门组织之间通常都是自给自足的分散采购形式,如此便会造成供需关系难以稳定合作,彼此之间反而易形成合作少竞争多的不利局面。(3)库存的管理不到位,必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成本的增加,当然这其中也有库存结构不尽合理所带来的不利因素。(4)信息技术不完善。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加之信息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供需链条的不定性变化跟踪管理不到位,进而使供需关系不能很好的协调。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对传统的企业物资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开拓出一条创新型的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方式。

1.2 创新型的采购管理方式

所谓创新型的采购管理方式,分为JIT采购方式与集中式战略采购方式两种类型。经常提到的准时化采购即JIT采购,它是一种库存最小化,甚至是无库存状态下的采购管理方式,也叫做需采购。这种管理方式优点在于:可达到“彻底无浪费”,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相应数量的产品。”此种采购也就无需设库存。JIT采购方式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量,降低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和占用,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成本以及物资采购的价格,加快资金流通的速度,节省更多的企业流动资金。以上这些,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经常面临的流动资金短缺、采购周期长、采购成本过高等诸多难题。JIT采购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与货品供应商的供货合作。供应商及时供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采购库存量,采购者增加的采购量,正好能够减低供应商的库存所需费用,从而使双方都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集中式战略采购方式,其特点是:企业内部进行垮组织的相关采购流程的重组及结构的变革。所谓集中式战略采购方式,顾名思义,其的管理方式重在“集中”管理的理念,不必设定固定的采购中心,也不必固定在相关组织的形式当中。这种分权与集权共存的采购管理结构,目前已被广泛地接受并应用到现代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当中。这种管理方式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结合了两者的规模与灵活性的全部优点,此外,在企业实行了此种采购方式之后,不会影响到各部门独立的采购方式。对于创立跨部门的虚拟采购核心小组,负责重要物资的采购,这不仅对取得价格规模效应十分有利,而且对于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友好伙伴关系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且长远的意义。集中战略采购方式具有两点主要优势:即战略优势與成本优势。(1)其成本优势主要在于:这样集中式的采购方式,便于让企业的内外部优势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以达到有效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在采购成本的供应链上参与的人员人数愈多,各个环节共同的合作就愈发和谐,如此则更有利于增加降低成本的机会。(2)其战略优势主要在于:此种集中式的模式采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竞争欲望,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此种模式能够让企业从全局的长远角度考虑,懂得整体的战略布局把握,能够快速判断市场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此趋势合理制定各部门需要采购的资源计划,再根据此项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合理的采购。此种战略模式下,不但有利于消除供需市场上诸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确保企业的正常顺利的运作经营,而且,还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来讲,对企业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2 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相关环节

物资供应管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越来越受企业重视。其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计划、采购及储备)三方面的管理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三个重要环节才能有效地节约和控制成本,以达到确保生产物资及时供应的目的:(1)计划管理环节是基础。在此项环节中物资的需求、供应、采购量的确定十分重要,此项环节是物资成本的初始,同时也是物资供应的起点。(2)采购环节中的重点则在于如何有效地降低进价控制成本。其方法通常采用:批量采购获得价格的最优、及时付款、准确把握价值规律、招标采购大宗物资、与信誉好实力强的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利双赢。(3)储备环节的最终目标旨在让企业的库存数量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库存的最小化,也就是零库存。如此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大大减少浪费。

3 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的物资供应和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物资供应中存在在以下问题:(1)依然采用传统的物资供应管理的落后方式,使采购的成本超高。(2)对市场和有关价值规律的信息捕捉把握不准确,不能及时获取有利信息以节省成本。(3)对于采购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监管力度,企业整体监管不善。面对这诸多方面的问题,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要勇于抛弃传统落后的、有碍于企业发展的物资管理方式。原因在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弊端太多,极易形成由于缺乏监督而造成的徇私舞弊与中饱私囊的现象,使本来就很高的采购成本再度增加;经常由于对市场动态、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等不能准确及时的把握而增加采购成本与采购的风险。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督监控的力度不够所造成的。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企业物资供应的管理制度。(1)做好物资的规划工作。加速采购资金的运转周期,减少企业的采购风险,采取集中采购的方法,以获取价格的最大优惠,降低成本,加快企业的营运速度。(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是最有效的节省成本的方法,且有利于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3)注意企业员工素质。这有利于避免员工之间相互包庇、弄虚作假、中饱私囊等的现象发生,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将会十分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和长远的发展。(4)企业必须要完善物资供应管理的相关监督、监控机制和力度,对物资采购实施全程跟踪监控,避免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桂杰.浅谈生产企业如何进行物资供应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207.

[2] 周群立.对我国企业进入全球采购系统的探究[J].改革与战略,2009,(2):175-176.

[3] 向美英.企业零库存管理浅析[J].中国市场,2009,(45):27-28.

作者简介:张珊(1984-),女,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物资管理。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论文下一篇:icu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