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金融论文范文

2023-03-06

科技与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仅就国内的相关资料与文献而言, 目前整个经济理论界尚未对科技金融作出统一的定义, 有众多的学者和专家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定义, 其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法与角度也不同, 这也导致了众多学者与专家对科技金融的定义也存在着差异。2009年, 四处大学赵文昌教授于《金融科技》中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定义, 这也是国内专家学者首次对科技金融一词进行了完整的定义, 其更倾向于将金融科技看做科技产业进行融资与创新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和体系。其后相关的专家学者也开始从各自的角度对科技金融进行了定义。如2010年, 赵志新在《产业金融》中对科技金融作出了定义, 其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产业融资的过程[1]。洪银兴、胡苏迪、李心丹、尤建新、徐玉莲等学者专家均对科技金融做出了定义。众多学者对金融科技定义的侧重点与角度不同, 使得其定义也有所不同, 但大部分专家学者对科技与金融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一致, 均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辅相成, 并认为科技金融对科技的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于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认为科技金融是以社会与金融资本投入到科技产业为核心, 以推动科技的创新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活动, 其具有商业可持续性、融资性、市场性与定向性的特点。商业可持续性, 是指科技产业以融资的方式获得一定的资金并投入到生产与创新中, 并以回报作为目的, 以此获得后续的资金, 并进一步进行融资以获得新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 从而达到商业可持续;融资性, 本文将科技金融归属于金融活动, 资金通融属于金融活动的核心, 因此也是科技金融的核心, 而其他功能都是金融活动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辅助功能;市场性, 本文将认为科技金融进行的金融活动主要是将社会与金融的资本投入到科技产业中, 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市场融资;定向性, 本文将科技金融定义为金融活动, 但其专指为产业筹措资金和一些金融服务, 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或金融服务则不包含在内, 如采购材料与设备、销售商品等。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对科技金融作出的定义, 笔者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 与科技活动相比, 本文更倾向于将科技金融归属于金融活动的范畴, 因此科技金融包括了金融产品的使用、金融制度的安排、服务方式的选择、运行机制的构建等。本文认为科技金融是金融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之间进行结合的过程, 两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而是互相推动, 既推动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也推动了金融的进步, 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领域之间进行互动与结合过程中必然会有所不适应之处, 需要加以解决。本文既然将科技金融定义为金融活动, 则必然会有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是指参与到融资活动中的群体, 如企业、政府、个人、金融机构等, 这些主体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同时需要对主体加以明确, 如无偿捐赠、内部安排资金等不属于科技金融, 因为其目的并不是希望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 即使其提供的资金被投入到了科技创新中也不归属于科技金融的范畴[2]。科技金融的客体则是指进行科技创新的产业, 通常包括高校、创业团队、企业等, 即使其原本的属性并不属于科技金融, 但若其接受了来自社会的资本或来自金融的资本且将其投入到了科技创新中, 则将其归属于科技金融的客体。

二、科技金融的实践

(一) 国外科技金融的实践

相对于国内而言, 国外的科技金融发展的更加完善, 因此对国外科技金融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解与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国内科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此本文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科技金融实践作为代表, 对其进行了介绍。

1.美国

美国的金融市场极为发达, 为科技产业的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美国的科技金融多以市场为主导。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 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科技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 如以立法的方式允许保险公司、捐赠基金、退休基金、高校基金等对科技创新进行投资, 这些政策使得社会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另外, 由于美国的风险投资极为发达, 其也成为了美国科技金融资金的重要来源,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 美国风险投资的重点与热点即使美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趋势[3]。美国科技金融实践最为典型的电表就是硅谷银行, 其不仅是商业银行传统发展与经营的创新, 同时也是科技金融的突破, 其对以往的股权式与债权式投资的局限进行了突破, 并将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之间的界限打破, 尤其是对风险较高的企业, 在其需要借款时, 需要以专利技术作为抵押, 这样不仅使得借贷的风险得以降低, 同时可以进一步约束这些风险较高的企业的经营与投资。

2.德国

德国的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更主要依赖于银行, 科技产业与银行产业之间的关系密切, 两者有稳定的合作, 且融资渠道更为持续, 因此德国的科技金融多以全能银行为主导。在德国, 全能银行的地位极高, 说其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统治地位也不为过, 因此其不会被业务分工所限制, 因此可以更好的为科技产业提供众多金融服务, 且极为全面, 如财产保险、长期贷款、中期贷款等。这使得全能银行不仅是科技企业的债权人, 同时也成为了股东, 因此其可以对科技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等进行监督, 既保护了自身的权利, 同时也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稳定、密切。

3.日本

日本的科技创新更加依赖于政策的支持, 以银行制度为基础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与金融服务机构为科技的升级、创新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因此日本的科技金融多以政策为主导。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政府以政策的形式提供了支持, 通过财政拨款的方法成立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保险公库与信用保证协会, 另外还设立了众多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 如开发银行、国民生活金融公库、进出口银行等, 为科技产业的融资提供了支持。

(二) 国内科技金融的实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行科技金融的实践, 且逐步深入发展, 整个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一是萌芽阶段, 起于1985年,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现, 金融部门在政策支持下对科技方面的信贷业务进行了尝试与实践;二是起步阶段, 起于1999年, 国务院和中共中央为推动科技的创新与科技资本市场的发展推行了相关的政策, 该阶段的科技企业无论是上市规模还是投资规模都相对较小;三是快速发展阶段, 起于2006年, 该阶段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核心, 推行了众多配套的政策, 使科技产业的融资渠道增加, 科技金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自2006年国家推行了众多政策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后, 各地也开始进行了科技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如杭州市政府于2008年对创新科技经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减少了政府拨款的资金, 创设了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为金融科技提供资金支持。

再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2012年与硅谷银行进行合作, 开始使用硅谷银行的机制, 为科技产业提供资金支持[4]。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的科技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不相适应, 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科技金融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今后的科技金融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 以政策的形式进行鼓励, 对科技产业的税收进行调整, 同时加大政府拨款支持的力度,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对公共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

另外, 以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为核心, 建立并拓展与之相配合的融资渠道, 以此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资金;除此之外, 要建立起全面的与科技企业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 且可以建立起专门为科技金融服务的机构, 如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信贷支行、科技银行等, 专门针对科技企业, 为其融资与发展提供服务。

摘要:科技金融归属于产业金融, 是指金融产业与科技产业的结合, 且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而是两个不同产业与领域之间的融合与依赖, 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进行推动, 而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科技来带动。高科技产业通常都具有极大的风险, 需要融资的量也较为巨大, 因此, 科技金融也可以成为科技产业进行融资的过程。科技金融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是经济理论学科的重点, 但当前, 科技金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情况, 在本文对科技金融的定义进行了提炼, 进一步分析了科技金融的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科技金融的实践, 以期有所帮助作用。

关键词:科技金融,定义,内涵,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大伟.浅析科技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及其政策含义[J].时代金融, 2017 (12) .

[2] 李喜梅, 邹克.科技金融内涵探讨及政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8 (3) .

[3] 吴凤菊, 孙哲, 吴燕.科技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展望[J].时代金融, 2016 (30) :15-16.

科技与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的活力源,在稳定增长、繁荣市场、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赋能,以“金融+技术”新动能新模式互补互促,可助力小微企业的成长。因此,加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它们在赋能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下面结合国际和国内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国际上,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走的是生态化、体系化发展路径。

一是政府主导、多措并举利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提升决策能力。比如以色列在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的同时,逐渐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在财报规范、研发资本化处理、计划定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决策。在年度计划中也会将工作机制的自动化、智能化纳入下一步工作重点,增强决策有效性、提高匹配度。

二是赋能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在诸如TechStars等国际顶尖孵化器中,正在逐步引入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建立智能工作机制,构建辅助投资运营的自动化处理机制,实行分类分批精准对接机制,量化企业经营能力和创新水平,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和采集字段,“量体裁衣”,辅助相关运营决策。

三是双向赋能打造互利共赢商业模式。部分国际化科技金融平台在不断投资金融科技项目的同时,将项目研发出的新技术运用到自身投资决策中,形成科技金融孵化金融科技技术、金融科技技术提升科技金融运作效率的正向循环。目前,科技金融重点孵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行业;金融科技技术在科技金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贷服务、风控决策、身份采集等方面。

在我国,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多元化、场景化发展路径逐渐成型。当前,我国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呈现两大特征。

一是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新路径不断丰富。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科技赋能银行等科技金融机构提供“非接触服务”,丰富了可智能响应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场景,为客户实时获取金融服务提供了极大方便。在风险控制方面,金融科技打破了传统风控的边界,通过基于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建立信用模型,实现了风控体系以抵质押物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变迁,提高了科技金融风控的效率。在产品创新方面,金融科技加速了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实现了个性化产品定制,基于对信息的深度挖掘提高了金融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借助金融科技,特色小微信贷产品、场景保险等普惠金融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是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技术新模式持续创新。区块链技术的“确权”和“增信”属性,将核心企業信用传递至末端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上数字资产的可移动、可保证、可追溯,降低基于产业链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从量化指标、扩展渠道等方面逐渐向流程自动化、业务标准化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通过外部数据整合和内部数字化升级,科技金融机构开发出了更多场景,下沉信贷服务的客户群体,全面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风控能力、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

疫情期间,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在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更好服务防疫工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为疫情期间生产企业提供定向信贷支持,确保这些企业生产能够获得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AI,通过多维度的大数据验证和综合分析,智能建模和精准分析,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助其度过疫情,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当然,目前金融科技在赋能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信贷方面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将不断演变进化,派生出更多的模式和应用场景。

我国与国外关于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多元化、场景化优势的同时,借鉴吸收国际生态化、体系化发展的思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径、新模式。

针对我国未来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我谈一些建议和一些看法。

一是风控智能化、业务场景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首先,随着金融科技技术的不断应用,多维度、动态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由封闭体系单维度到全社会多维度,数据采集和分析由静态单一环节到实时多环节,实现了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其次,基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流程监控,实现了金融产品与场景的紧密融合。贷前通过模型分析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运营风险;贷中、贷后对信贷资金的自偿和封闭运行实行有效监管。在风控智能化和业务场景化的推动下,精准服务、实时监控终将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抓手。

二是生态圈金融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产业发展特别是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产业生态,才能行稳致远。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为立足并服务于产业生态圈的新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我把这种适应产业生态圈发展需求,立足和综合考虑不同产业生态圈的特点,为生态圈中节点企业提供普惠金融和精准服务,力求把服务单个企业、供应链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控制在最低,并有效推进产业发展的新金融模式,称为生态圈金融。它是供应链金融适应多维网格化发展需要的高级形态。

生态圈金融将通过推进科技和业务融合、内外部跨界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圈用户渗透、多维网格协同、产业流程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健康的有力保障,也为金融机构管控风险、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银行将继续担当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转型开放银行将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且会诞生更多更加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随着关键底层技术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开放银行体系会在开放API、SDK的基础上,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创新融合,提供更多实践案例。未来,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转型将继续作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主战场。一方面,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布局将持续深化,部分头部企业,在满足自身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服务向中小银行或政府部门输出,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将进一步与互联网基因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优势互补,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将会更加务实、更接地气。

四是合规风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金融科技具备“金融”和“科技”双重属性的风险,在赋能科技金融的同时也会提高风险性。因此,强化金融科技监管,降低风险传导效应,是提升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随着第二批监管沙盒试点加速启动,具有地方特色的监管沙盒模式会逐渐成型。另外,标准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技术标准在稳步推进外,金融科技产品认定标准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中,技术标准、业务标准都在不断健全。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小微企业发展,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使命和职责。如何进一步研究、探索、打造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尚国敏

科技与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金融支撑不足是困扰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现有金融服务尚未形成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对接的完整体系。探讨如何从科技企业运行特点和金融服务客观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撑体系,以有效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金融深化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科技创新 金融支撑 体系构建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支撑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没有有力的金融支撑体系,科技创新将难以发展。金融支撑体系从多个方面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构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危机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无法持续,只有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金融支撑不足制约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唯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支撑体系才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终解决方案。

二、构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满足科技创新的融资需求

科技创新的主体,不论是大企业、中小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都被科技创新所需要的资金困扰着。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研发的需要,构建有助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将有效地摆脱资金困局。

(二)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产定价

科技创新具有带来未来收益的可能性,可以看作是一种资产,但是其价格很难确定。只有构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才能为其确定公平合理的价格,促进科技创新的转化以及产业化。

(三)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

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单个主体往往无法承担研发失败带来的损失,潜在的风险削弱了部分主体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将利用分散、对冲、转移、规避、补偿等手段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激励和约束

科技创新的有效性一直是社会关心的核心问题,许多科技创新的成果并没有使用价值,投资于项目上的资金势必被浪费,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将激励有效的科技创新,抑制无效的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和资本的有效利用。

三、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政策环境。没有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将难以构建。二是信用环境。要构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必须要提升科技创新主体的信用程度,只有具有良好的信用环境金融资本才有可能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三是法治环境。目前,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二)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一是设立政策性科技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由于业务限制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有限,因此国家应该尽快设立专门针对科技创新的国家科技发展银行。国家科技发展银行是由政府设立,代表国家利益并按市场运作的特殊法人。二是建立多层次的覆盖广泛的政策性担保体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多层次的覆盖广泛的担保体系是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三是积极发展政策性科技保险。科技保险能有效地控制科技创新的风险。这不仅能有效激励企业的科技创新,而且可以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流入,有助于解决科技创新的资金困境。

(三)加大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

1、提高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会按照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运营。由于现行体制的制约,银行很难发放科技贷款。提高商业银行发放科技贷款的积极性,可行的办法是采用“基准利率加风险溢价”的方法,即在科技创新贷款初期执行基准利率,待科技创新取得收益时再获得相应的风险溢价。

2、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只有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并获得相应的收益。

3、设立科技银行

可以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设立专门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发放科技贷款的商业银行,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从先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再过度到科技银行。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在科技创新集中的地区设立科技支行发放科技贷款,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是首家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该行的经验值得其他商业银行借鉴。

(四)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扩大创业板市场规模

创业板市场为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资本市场的各项服务,促其快速成长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我国已于2009年创立了创业板市场,目前应加速扩大市场规模以满足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2、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蓄水池”和“孵化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应积极为非上市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股权转让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促使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

3、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债券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形式,在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等方面具有股权融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必须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应注意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美国、日本等国科技资金的来源渠道中债券融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起了重要作用。

4、积极建立完善科技产权市场

科技产权市场是科技成果转让的场所,目前,相当部分科技创新单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因此应建立更多的有利于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形式多样的科技产权市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五)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1、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应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引导以下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一是各类金融机构。如果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公墓基金和私募基金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将会极大地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二是有实力的大企业。有实力的大企业往往掌握数量庞大的货币资金,如能引导其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一方面可以满足其资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显著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三是个人投资者。2010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多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16.3%。我国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在相当比例上可以参与风险投资。四是外资。引导外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一方面可以拓宽、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外资增值保值的内在要求。

2、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只有具备通畅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并得以不断成长壮大。借鉴国际经验,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主要为创业板市场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创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市场规模,完善其运营经营管理,保证其通畅快捷。

(六)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由于科技创新活动自身的特点,现有的金融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针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在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例如,可以采用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将科技创新企业的部分产权或成果,出售给普通的投资者,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再如,还可以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由于门槛低,机制灵活,往往可以作为金融创新的试点。

参考文献:

①巴曙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城市金融论坛》,2000(1)

②王英,刘思峰.构筑金融支持新体系,促进科技生产力形成[J].《金融与经济》,2005(3)

③孙可娜. 略论天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与支撑体系的构建[J].《天津经济》,2009(8)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项目编号:10ZLZLZF03800)阶段性成果〕

(吴纬地,1976年生,河北邯郸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孙可娜,1954年生,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刘娜,1982年生,河北邢台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科技与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2、李扬:金融科技要为金融业解决五大问题

3、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考

4、浅析以金融科技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5、探究金融科技下商业银行转型

6、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7、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

8、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风险传导案例分析

9、金融科技对银行金融服务的影响及前景

10、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监管的影响研究

11、关于金融科技助力小微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探讨

12、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蛋糕”划分

13、金融科技崛起老牌金融公司怎么看?

14、浅析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企业金融发展

15、传统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改进小微金融服务的 原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6、中小银行实施金融科技策略谈:科技与业务的关系

17、金融科技推动普惠网络金融发展的思考

18、孙宝文:金融科技创新要遵循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19、机器人决策引擎在金融科技上的应用

20、浅析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机理

21、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探究

22、京东云:通过金融科技促进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

23、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24、金融科技助推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转型路径研究

25、全球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的新革命

26、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27、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理念、领域和方法

28、金融科技风险下的监管转型研究

29、金融科技监管需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30、金融科技创新助力智慧金融发展思路探索

31、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2、金融科技下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探讨

33、金融科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金融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34、金融科技中行为金融学中的应用

35、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外包人才需求趋势

36、金融科技背景下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研究

37、金融科技下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探究

38、金融科技视阈下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与展望

39、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建设

40、金融科技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41、金融科技助力农村金融建设研究

42、金融科技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43、金融科技时代传统金融企业的自我革新

44、金融科技引领金融学教学改革研究

45、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研究

46、金融科技如何影响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47、金融科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

48、和金融科技一样,中国保险科技已经走在了美国前面?

49、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提高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研究

科技与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金融的约束往往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只有通过金融的支持才能对科技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贵州作为后发赶超的一个省,更应加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本文建立模型运用贵州省1993~2013年的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贵州省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呈正相关,优化贵州省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对促进科技创新有积极作用,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贵州省金融发展效率是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贵州省科技创新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效率发展过低所导致,认为努力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才能促进贵州省科技创新的发展。

【關键词】科技创新 金融发展 实证研究

一、贵州省金融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必要性

早在1776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任何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都只能用两种方法来增加。其一,改进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的生产力;其二,增加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量。”他指出,生产力的改进取决于:(1)劳动者能力改进;(2)他工作所用的机械的改进。而劳动者能力和机械的改进与科技进步有关。由此可见,亚当·斯密早已经认识到,除了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科技进步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贵州省科技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增加,贵州省专利申请共计11574件,科技成果丰硕。在“十一五”期间,贵州更是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截至2012年,贵州省拥有的发明专利达到3130件,增长幅度排全国的首位。在资金上,据统计,贵州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在2013年底达到12877亿元,对于贵州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支持结构来看,贵州省的科技创新信贷资金是有巨大的潜在供给能力的。但是传统的银行不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需求,因为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投入高、风险高的特点,而银行追求的是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高收益性,所以,银行会限制对高科技企业的贷款,这就说明了贵州省信贷资金虽然有巨大的潜在供给能力,但是现实的情况又导致供给不足,这就造成了科技创新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我省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高风险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面临诸多困难。为了贵州省在未来的几年内能够后发赶超,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已必不可少。

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可以概括为一下5个方面:(1)引进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引进新技术或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采用一种新的原料或控制原材料的一种新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如造成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熊彼特指出,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到相对发达阶段之后,货币市场的建立和良好运作成为实现创新的基础。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贵州省为例,对贵州省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科技创新的测度

(一)建立模型

从贵州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考察看出,贵州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果并不明显,金融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的论证贵州省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收集了贵州省1993~2013年这21年的数据,首先对科技创新度TI进行了测算,然后构建VAR模型,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然后对相关的分析结论进行了解释。

本文采用基于生产函数总量测算法中使用最多的索洛余值法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PF),并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贵州省的科技创新度(TI)。

假设贵州省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Ae■K■L■

其中aK和aL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t表示时间,因为生产函数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对生产函数进行变形,取对数得到:

LnY=LnA+at+aKLnK+aLLnL

其中,Y为产出数据,表示国民经济的整体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GDP);L为劳动投入数据,即贵州省历年社会劳动者人数;K为资本投入数据,即为直接或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总存量,由于统计年鉴中并没有贵州省历年资本存量的数据,因为需要进行推算,本文采用的是1951年戈德史密斯开创性的运用的永续盘存法,其公式为:

Kt=It+Kt-1(1-δt)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实际资本存量,Kt-1表示第t-1年的实际资本存量,It表示第t年的名义投资,δt表示第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本文根据使用寿命,对建筑、设备和其他费用这三类固定资本的折旧率进行了估算,分别为6.9%、14.9%和12.1%。而建设、设备和其他费用三种资产类型的比例分别为65.93%、18.04%和16.03%。加权计算得到基础设施资本的综合折旧率为9.2%。

(二)实证分析

运用软件Eviews6.0对贵州省1993~2013这2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贵州统计年鉴》、《贵州六十年》以及贵州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网站上公布的金融数据。

1.单位根检验。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得检验,由表2-1可知LnL,LnK,LnY和同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可使用模型LnY=LnA+at+aKLnK+aLLnL进行回归分析。

表2-1 单位根检验结果

2.全要素生产率TFP估计结果。根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出aK=0.749256,aL=0.250644,可得出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TFP■=■

1993~2013年贵州省经济TFP及其增长率见表2-2。

表2-2 1993~2013年贵州省经济TFP及其增长率

三、贵州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选取一些能够影响贵州省科技创新的金融因素来建立实证分析的计量模型:

TI=δ0+δ1SC+δ2ST+δ3FE+ε

其中,ε是误差向量,TI是贵州省科技创新指标,本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SC贵州省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用M2/GDP来表示,ST是金融发展结构指标,用居民储蓄/全部存款来表示,FE是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用贷款/存款来表示。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表3-1 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表3-1中可以看出,变量TI、SC、ST和FE没有拒绝原假设,说明序列存在单位根,他们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存在时间趋势。但是进行一阶差分后,變量DTI、DSC、DST和DFE均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差分变量时平稳的,我们就认为这4个变量时一阶单整的,可以运用一阶差分后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虽然这4个指标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但这些指标可能存在平稳的线性组合,这个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法来检验贵州省金融变量和科技创新指标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3-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为此,我们确定Johansen检验的滞后期为2,并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变量TI、SC、ST和FE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它们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协整关系的表达式为:

TI=-1.830190+6.044701ST-0.059615SC+0.785354FE

从长期反映均衡关系的协整降方程不难看出,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相关性,而金融发展规模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长期的负相关性。金融发展规模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使科技创新水平下降5.96%;而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发展结构每提高一个百分比则分别使科技水平上升78.5%和604%。这说明,贵州省经济货币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而金融发展结构和效率的提高会促进我们的科技创新,这也为中国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3.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的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探讨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因果关系。

表3-3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滞后4期)

表3-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滞后5期)

表3-5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滞后6期)

根据检验,在滞后4期的条件下,金融发展结构(ST)是金融发展效率(FE)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效率(FE)是科技创新(TI)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扩大金融体系的发展规模、优化金融发展结构有利于提高金融的发展效率(FE),而提高金融效率(FE)又能促进科技创新(TI);在滞后5期的条件下,金融发展规模(SC)和金融发展结构(ST)都是金融发展效率(FE)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6期的条件下,科技创新(TI)是金融发展结构(ST)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贵州省科技进步反过来会影响贵州省的储蓄结构,促进了金融资源向着边际效率较高的企业或部门配置。

四、提高贵州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结论及建议

目前贵州省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并未形成多层次、系统化,诸多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更是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此,要加快构建促进科技发展战略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发展结构每提高一个百分比则分别使科技水平上升78.5%和604%,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金融发展结构还是金融发展效率,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金融发展结构的提高,可以使科技水平成倍的增加,而金融发展规模与科技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贵州省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高并不会促进科技创新活动。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4期,金融发展结构会促进金融发展效率,而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又会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到了滞后6期,科技进步又会对金融发展结构有促进作用,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链,只要我省鼓励储蓄,提高存款中居民存款所占的比重,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循环机制,最终会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银行是我省科技金融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银行存贷总额、优化金融机构存贷比例。首先,在不断优化我省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比例的基础上、努力增加银行信贷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逐步放宽对科技活动的贷款限额,努力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必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进行合理的监督,防止因私人或其他原因使科技研发活动资金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不断优化金融资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配置效率。同时,应加强金融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及时的更新金融监管的理念,明确金融监管的内容,实行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手段、金融监管内同等方面的创新。目前,贵州省科技企业大多都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资金主要都来源于银行,但是这些银行由于害怕风险,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就非常有限,这就极大的阻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我省科技创新活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需要成立一家专门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的带有政策性质的科技发展银行,通过给予中小各级企业的利率优惠,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吸纳转化、技术信托投资等业务。贵州省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资金,无法购买技术创新成果,这就阻碍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金融的发展无论在量的提高上还是质的飞跃上都能够促进贵州省科技的进步,因此,从全局上看,贵州省金融业的发展将是促进贵州省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松涛,董裸,余筱箭.浅议技术创新模式与金融体系模式的相互关系.软科学,2002.

[2]孙伍琴.论不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经济地理,2004.

[3]李悦.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的市场化趋势: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

[4]邓乐平,孙从海.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理论与经验的考察.金融研究,2001.

[5]陈凤娣,吴有根.人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支持白土创新.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2006.

[6]辜胜阻,洪群联,张翔.论构建支持白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国软科学,2007.

[7]黄刚,蔡幸.开发性金融对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支持模式初探.改革与战略,2006.

[8]王华,发展政策性金融有待解决的二人难题.中央财经人学学报,2007.

[9]李志辉,李萌.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7.

[10]买忆媛,聂鸣.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

[11]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2]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8.

[13]李伟建,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4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经20140301。

作者简介:杨奇松(1990-),男,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

上一篇:电商与金融论文下一篇:金融类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