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4-01-06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对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对“互动式”化学教学的态度进行了抽样跟踪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改进互动策略、提高互动水平、实践因材施教等措施。

关键词:互动式化学教学;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何建军,男,付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化学教学。

互动式化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摸清高职学生对“互动式”化学教学的态度,探索教学规律,2011年下学期笔者对衡阳市内高职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所抽样品为湖南高铁职院建工高1101、1102班和铁工高1101、1103、1105班,湖南环境生物职院的高护1101、1104、1106、1108班以及药学专1101、1102、1103、1104班共507人。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调查内容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互动式化学教学方式的认识

调查发现,有58.0%的学生认为,互动式教学化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问”;有42.0%的学生认为,互动式化学教学的方式是“教师提问导学过程和师生相互提问、开展讨论的过程”。从多数学生认为互动式化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问”来看,反映出学生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互动式化学教学不太满意。

调查显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互动式化学教学方式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有69.7%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认为,互动式化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问”,而有59.6%的三年制高职学生则认为,互动式化学教学方式是“教师提问导学过程”和“师生相互提问,开展讨论”的过程。

2.学生对互动式教学含义的熟悉程度

调查发现,有58.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互动式教学的含义“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只有41.8%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互动式教学含义。

调查显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互动式化学教学含义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认为自己了解互动式化学教学含义的只有35.2%;而认为自己不太了解互动式化学教学含义的学生有53.9%;还有10.9%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甚至不懂互动式化学教学含义。在三年制高职学生中,认为自己了解互动式化学教学含义的有51.7%;而认为自己不太了解和不了解互动式化学教学含义的学生有46.3%和2.0%。

统计分析发现,熟悉互动式化学教学的学生比例,三年制高职学生远远高于五年高职学生。

3.学生对互动式教学意义的认识

调查得知,学生对互动式教学意义的认识大同小异。五年制高职学生认为,互动式教学意义的排序是:①培养创新性人才;②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③活跃课堂气氛;④符合学生积极学习的规律。而三年制高职学生认为,互动式教学意义的排序是:①培养创新性人才;②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③符合学生积极学习的规律;④活跃课堂气氛。可见,学生大都是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互动式教学的意义的。

4.学生对互动式化学教学的态度

调查发现,仅有38.7%的学生有课前预习习惯,有42.4%的学生没有预习习惯。其中,有预习习惯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仅为27.6%,其比例远远低于三年制高职学生的53.7%;而没有预习习惯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有60.5%,其比例远远高于三年制高职学生的15.3%。

调查发现,在课堂活动中,观察思维和教师同步、讨论积极发言和小组活动主动参与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5.9%、25.3%和38.8%,远远低于三年制高职学生的62.1%、53.2%和66.0%;而上课走神睡觉、讨论沉默寡言和小组活动被动参与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1.3%、39.1%和34.9%,远远高于三年制高职学生的18.2%、21.2%和19.2%。

调查发现,在有复习习惯的学生中,五年制高职为33.9%,远低于三年制高职的70.0%,而从不复习的学生五年制高职为29.3%,远远高于三年制高职的12.8%。这种不正常的比例,说明了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

三、原因探讨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五年制高职学生这种不正常的学习态度的发展?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1.潜在因素导致学习信心不足

所谓潜在因素是指五年高职学生在入校前因为学习成绩不良形成的不合理的认知状态。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产生了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与教师、家长的对抗心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因素一直抑制着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的和谐发展,为进入高职的学习留下了潜在危机。进入高职后,部分学生因周围环境的巨大变改也曾萌发过学好化学的动机,无奈基础太差、对抽象的概念与逻辑结构较强化学知识难以理解,加之又不会与师生交流配合,失败、挫折接踵而来,导致学习自信心降低,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倾向。

2.互动层次较低导致学习缺乏兴趣

不少教师往往热衷于用频繁的问答来制造课堂学生“积极参与”的热闹场面,导致许多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使“互动式”教学变得牵强附会,学生滋生厌学情绪。调查发现,五年高职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次数占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的81.7%,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它类型行为的比重仅分别占3.6%、6.9%和8.8%。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学生缺乏对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的课堂互动大多是一种没有思维碰撞、没有矛盾激化、也没有情绪激动的浅层次的互动。这种互动始终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难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真正的互动相差甚远,是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热情的重要原因。[1]

3.情感因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应。很多五年制高职学生本来就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或被淘汰者,学业上的屡次失败已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丧失,产生焦虑和郁闷的消极情绪。一些教师课堂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在互动式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学生的无奈或冷漠情绪,致使学生难以亲其师,更谈不上信其道。

四、对策研究

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五年制高职学生对互动式化学教学的态度变消极为积极,笔者研究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1.改进互动策略,用教师的积极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灵的撞击,来源于情感交流。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促进教学互动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学生参与互动的意愿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方面,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态度蛮横、教学评价欠妥、教学内容枯燥,等等。[2]因此,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温暖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使他们对教学有一种愉悦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已,敢说、敢想。教师应尽可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草率、轻易地进行否定;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已的机会;尽量以鼓励代替批评,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让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当评价者,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切实了解自已的能力和表现,充分认识自我。同时可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3]利用寒暑假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到后进生、学困生家里进行访谈,交流学生信息,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有能力参与

很多高职学生不会预习或没有预习习惯,认为预习就是把书看一遍,不能找出重点,也不知道自已有无问题,导致上课打无准备之仗。使“互动式”教学出现“沉默的大多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引、扶、放”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学会阅读理解,让学生有能力参与互动。

“引”就是引导学生先粗后细的阅读,给学生搭桥铺路。先粗后细就是先粗略浏览课文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再细读一次,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抓住阐述基本概念的关键性词语认真剖析,弄清其化学涵义。

“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由浅入深的预习学案让学生自学。预习学案的设计一般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预习提纲的内容应涵盖教材的知识点;

②教师善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案例;③预习学案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尽可能具有开放性、给学生以充分想象空间。[4]预习学案原则要上突出一个“趣”字,形式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内容上要突出一个“巧”字,结果上要突出一个“乐”字。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储存在不同形式的问答中,如判断式、填充式、问答式、分析推理式、归纳总结式,等等。让学生根据预习学案自学教材,找重点、画记号,对弄不懂的问题写在提纲质疑栏中,于课前交给教师。

“放”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已预习。实现学生从提纲引导看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到自已看书提出重点、难点问题,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3.实践因材施教和趣味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如何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意愿,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可采取如下措施:

(1)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都体验成功。教师在课堂提问、讨论或布置作业时,可设计起伏式、分层次性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前进;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在互动化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成就感,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联系,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化学有用。[5]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能把课程教学与生活、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就能使他们获得认识上的满足,感到化学知识有用。从而增强对化学知识的亲切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如盐的水解的教学,在引出盐的水解需要具备的条件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泡沫灭火器中盛有Al2(SO4)3和NaHCO3溶液,为什么把它们混合后就能灭火?”请说出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使学生感到,他们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紧张且寓有乐趣的气氛中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尝到了运用自已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甜头。

(3)使教学过程有趣化,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5]实验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艳丽多采、奇特无穷的物质世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若能巧妙安排操作简单、色彩强烈、变化明快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则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习乐趣。如讲金属“钠”时,可先指导学生做“水点火”的实验:在坩埚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迅速倒入2~3毫升乙醚,再滴入3~4滴水,坩埚内便出现火焰。学生见此现象,个个感到惊奇,表现出一种想探究其原因的迫切感。教师指出:水不燃烧,只能灭火,可在这个实验中,却是水到火生,你能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乐学之中,在这种情境下进行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协同活动,使学生把学习当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6]

参考文献:

[1]任红杰.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7,(05).

[2]辛志英,王升.保证主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05).

[3]冯洁.中职生英语学习习惯调查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06).

[4]宋彩虹.中职“专业自主学习型”课模式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1,(02).

[5]王跃恒,李应求.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8).

[6]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面对韩国游客逐年快速增长、学生没有韩语基础的情况,要在短时间内培养旅游需要的韩国语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误区,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韩国语的殿堂,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关键词 旅游 韩语 教学误区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高素质的旅游韩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随之日益增长。培养能够灵活运用韩语、为来华的韩国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才,成为现在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能否培养出大批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韩语人才成为了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任务。但在韩语学习中人们常常会走入误区,使得学生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运用。鉴于此种现象的存在,笔者接下来将跟大家一起探讨旅游韩语教学中显露出来的几点问题。

一、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

旅游韩语教材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中国社会环境下使用韩语进行涉外交流和为来华的旅客进行导游的能力。教材内容应广泛充实、结构严谨,既注重普遍性又注重地域性和职业性。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现用教材和地域性的补充知识进行揉合和重新排列,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训和实习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最好是能够将上课的内容有序的安排成一次完整的“接团——入住酒店——旅行(用餐、购物)——送团”的流程。

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使用的教材大体分两种情况,一是如《韩语山东导游》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教材,此类教材从韩语导游证考试的实际出发,用韩语介绍山东省内的各个旅游景点,但对于只有半个学期或一年韩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太难,教师讲解费劲,学生接受困难;另一类是如《轻松学韩语》这种基础韩语教材,此类教材内容简单,符合学生实际,但又没有专业性,和旅游韩语专业不相符。另外,相应的教学辅导资料和视频资料也是少之又少,使教师教学十分困难。因此,出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旅游韩语教材及辅导视频资料刻不容缓。

二、教师队伍的落后

旅游韩语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学科,既涉及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又涉及社会文化知识, 但是目前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韩语专业出身。这样往往就使得在讲授旅游韩语时对人文历史缺乏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专业知识的讲授不能深入浅出,很难达到实用的教学目的。因此,提高教师队伍,使其更加职业化、实用化成为了现在旅游韩语专业的一项重大任务。

提高旅游韩语教学,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很关键的。笔者认为应该从提高学历和课外实践等方面来提高教师队伍。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旅游韩语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为此,笔者建议在一些重点院校开设旅游韩语专业的硕士点,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定期去一些旅游行业进行短期的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

三、评价体系单一

在韩语教学中,我们多年来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主要是笔试。我们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我们就没有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現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我们往往都是由韩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而忽视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实施韩语课程评价遵循的原则:1.多元化原则。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多元性,包括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工具多元等;2.激励性原则。我们要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一定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评价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教学;3.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原则。进行韩语教学评价时,我们更要注意实际应用能力,要注重实用性。

四、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涉外旅游韩语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涉外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技能及韩语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市场国际化条件下的涉外旅游管理工作,熟练运用韩语进行日常服务及管理活动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旅游韩语的专业性强,必须有扎实的韩语底子作基础,对于刚刚接触韩语的学生来说,实现这样的目标确实困难,加之学生在校时间短,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旅游专业课,三年结束后,能考取韩语导游证的学生屈指可数。而没有韩语导游证就无法从事韩语导游工作,学生只能另谋出路,就业与专业不相符,使学生感到学习韩语没有用处,更是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与涉外旅游企业相配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通过努力可实现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旅游韩语专业的教师常常把旅游韩语课当作韩语精读课来对待。教学的着重点还是在于对词汇、语法、课文的解释说明和翻译,有些老师甚至大篇幅的运用中文授课。这其中虽有学习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原因,但大多数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当。作为培养旅游韩语专业人才的教职人员,应该更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导游业务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讲授,而应该让学生多说多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应该从读、写转化为听、说、译这三方面。

总而言之,旅游韩语是一门新兴的、知识面涉及广阔的、对语言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因此,旅游韩语教学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改变教学方法,才能使旅游韩语学科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许莉.旅游韩语互动式教学方法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08,(3):90-92.

[2]徐婷.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08,(1):87-90.

[3]陈笑莲.浅谈中职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2009,(1)下期:26-27.

[4]赵胜兰.高职院校韩国语口语教学策略实践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3).现代企业教育,2007,(3)下期:63-65.

[5]马丽.韩国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78-79. (编辑 郑云东)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师生共同致力、互动交流的结果,此教学法改变以往单调枯燥、以教师方信息单向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主体地位的认同感和学习活动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不断探讨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围绕教师和学生协同开展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实施意义以及应用前景,为教育教学法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 教育 改革 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验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式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编号JGY2017118)。

《师说》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学生求学道路上扮演着讲授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重要角色。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有“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等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然而教学实践已经表明,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只单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结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完全把课堂交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则弱化了教师的作用[1,2],削弱了教师的导向作用,因此,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伴的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和变化,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和协同作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互动交流,发挥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特点优势,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通过分析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实施意义以及应用前景,为教育教学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解析

教学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师生双主体互动”是以教师、学生共在的两个主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为特征的互为主体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人都是主体。在这个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学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地位应当是在民主平等的情况下,教师讲授最优化与学生学习活动最优化有机结合,加大师生互动机会,充分让学生融入课堂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5],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每个人的独立人格魅力[6,7]。

二、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问题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尽管在理论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个性,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遇到阻碍,需要学界共同努力。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活动中以师生为双主体是近几年提出的新观点,既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一言堂”灌输方式,也有别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所以,无论对于教师亦或是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模式的接纳都需要一个过程,传统思想和教育观念大部分过于强调教师的传授地位,教师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姿态仍是高高在上的,不善于也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建议,机械化地、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放置于平等的位置。同时,在这种传统的偏执理念的引导下,学生总是把自己放置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主动性差,学生不愿意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教師思维方式的迁移,禁锢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影响了新教学模式的推行进程[8,9]。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一直以来,考查学生的学业能力大多以单一的考试分数高低为主,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探索的过程缺乏兴趣[10],难以发展创新性思维。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热衷于考前突击复习,平时上课不参与或很少互动,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这种主动的教师——学生或学生——学生互动过程,即使教师把课堂的一半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得不到学生相应的回应,教师主体得不到相应的尊重,造成“上热下冷”的尴尬局面,影响教师实施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的盛行。

3.师生之间信任感的缺失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这样理想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彼此信任是成功合作的基础[11]。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传统观念造成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作为主体的感受,因此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配合老师。与此同时,教师主体挫败感因此激增,自然而然影响教学氛围,造成该教学模式不受师生青睐,这也是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实施中面对的不容忽视的一个困难。

4.激励实施的制度尚不完善

师生共同参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前提是高校要有宽松适宜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制度缺少对该教学模式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对于教师的考评主要是科研指标、课题的数量以及发表论文数量等等,即使是在教学环节,也以课时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教学方法[12,13]。其次,高校缺少对于教师开创和运用新教学模式的鼓励和支持配套制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深入开展。高校对于学生的评定一味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为主,忽视学生对于平时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的考核,造成学生课堂上被动学习,这势必造成教学环节师生配合不和谐的不利局面。

三、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是当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之一,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升教学水平具有很大作用。同时,由于教学包括了两个方面—“教”和“学”的内容,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弥补了单一主体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对话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师生协同发展的目的。只有不断探析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并使该模式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才能使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师生的协同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学界讨论。

1.创新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主体应当树立新的观念,接纳新兴事物,尝试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被动教学方法,摒弃教师追求权威、强调学生绝对服从这种一直牢牢占据中国教育历史的旧观念。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作为教师主体应该把授课内容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亲切感,课堂的案例应贴近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拉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理论与实践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教师应该对所教授课程的内容进行提炼与概括,将内容简明扼要讲解给学生,而不是照本宣科,正如《学记》所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敬重老师,不仅如此,还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而不仅仅是说教关系,从而与学生建立起互信机制。其次,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过硬的教学能力,若是没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课堂讲授势必会捉襟见肘、举步维艰,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赢得学生好感。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以及以多媒体手段,了解、走进学生内心,应该清楚什么是学生所需,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计划、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质疑,避免“一言堂”的尴尬局面;课后可以利用微信、QQ、邮箱等互联网平台拓宽师生之间的交流、缩小师生之间的代沟、优化师生间的关系,给予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机会。

2.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学”中“学”的主体,学生是“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教”具有平等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削弱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质量势必也会被削弱,同时,学生的“学”是一个待开发的潜力综合体,需在教师的“教”中显示效果[14,15]。学生群体首先应当改变自身对于教学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尊重教师群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应当给予配合,与教师建立互信机制,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同学之间也应相互探讨,大胆提出质疑,定期向教师反馈学习感受,课后应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敷衍了事,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提问、讨论等,将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提升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礼记》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综上,可以看出,学生主体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师主体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局限。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才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也是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宗旨。

3.协调高校大环境

(1)加强支持力度

目前大学对于教师的考核和奖励制度主要基于教学课时、科研指标等量化指标,然而大学教师探索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需要团队开发与合作,现阶段的教师考核制度无法对教师的工作强度和付出进行有效的衡量[16],这不利于激励教师参与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高校应重新权衡科研与教学两方面,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改变现有的单一考核制度,优化教师的奖励制度,合理分配资源。其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力度,开展教学评比,将比赛获奖的优质课堂推广到普通课堂;鼓励通过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进行教学经验研讨交流、学术分享等团队活动,促進教师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提升专业水平素养,更好地推进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改革考试方法

目前大学对于学生的学业考查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实际上,这不利于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运用能力,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互动而喜欢考前突击的原因之一。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他们的个体差异,考试的方式应该多元化,应该把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和对于知识的运用纳入考察范围,而不仅仅纸上谈兵,例如开展模拟教学评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和进行准备,写成讲稿,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将这些实践活动的评分纳入期评成绩等。其次,利用以评促教、以教促评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励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17]。

(3)改善资源环境

现今大学生人数倍增,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每个班的人数众多,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根本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有的实践活动也无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高校应该加大对于教学资源的投入,引进新人才,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教师应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位学生相同的表现机会,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教学反馈。

四、展望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是一个师生间良性互动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单一信息传导的弊端,顾及了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学活动的期望,平衡了“教”与“学”两个主体的关系[18]。要实现师生协同发展,必须抓好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邵雅黎.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7(4):102-104.

[2]高强.试论创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国培训,2017(331):260

[3]张同臣. 如何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上的“真正主人”[J]. 学周刊,2017(19):95-96.

[4]李中轩. 基于双主体教学法的教学实验与反思[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9):71-72,80.

[5]崔海波,高红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2):143-146.

[6]陈娜. 构建师生协同发展“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9):91-93.

[7]张东材. 浅谈学校体育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J]. 武术研究,2016,1(12):133-134.

[8]杨益. 高职土建专业“双主体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5):46-48.

[9]冯薇.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热下冷”困境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46-47.

[10]韩祥伟. 师生协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真追求——基于主体间性之视角[J]. 理论观察,2015(9):168-169.

[11]陈绣瑶. 基于数字化资源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29-32,37.

[12]齐超然,刘光洁. 谈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6(6):144.

[13]卜柯旭.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6.

[14]袁麗,郑利辉,郝米娜. 双主体教学模式下礼仪类课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 经贸实践,2015(9):167-168.

[15]刘静.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3):50-53,58

[16]沈根海. 校企双主体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职教论坛,2017(2):88-91.

[17]吴乐杨. 主体教育视角下高校专业课的考核内容改革研究[J]. 考试研究,2017(3):72-76.

[18]庄玉昆. 教学双主体“共存·共享·共生”关系辨识[J]. 教学与管理,2017(3):13-16.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互动式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是当前最受期待和推荐、亟待探索的新教育模式,其来源是模仿于美国的分享式教育,具有自由、开放、师生平等的特点。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立足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这不仅仅针对于课程改革来说,也应该成为每一种教育模式的指导方针和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准则。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只有明确了教育的根本方向,才能使种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政治课堂的具体情况与互动式教学的理念,以求研究出更适宜初中学生接受的教育模式。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互动式教学的概念,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定义大抵有些空泛,但另一方面也规定了教师自由拓展的空间,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在这里也必要探讨一下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初中政治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目的,侧重使用感性教育刺激学生的学科,是初中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注重研究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化需要,强调心理品质和情感素质的体验,不要求系统性、全面性。它可以使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形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孩子提供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政治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对培养初中生的理论思维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一个难点就是枯燥。为了把枯燥减少到最低,我们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法,以期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下面我们列出经典的四种以供参考。

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是整个教学课堂的线索,应贯穿始终。“教”“学”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有时可以散发出多条支线,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最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主题。这种方法容易立足于教材,能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启发,但也具有难以深入的缺点。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即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具有深度和难度的几个问题,在课堂展示完教学内容后抛给学生,使学生之间开展热烈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讨论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其缺点是课堂秩序难掌握,效率难检测,学生讨论易流于课堂之外的东西。三是精选案例式互动。此种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案例要经典,内容翔实,涵盖方面广,具有代表性,切忌重复。教师在课堂上可让学生根据案例感悟、总结,并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教师随后完善。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达到更生动的效果。此方法的优点在于使课堂具体充实、直观明白,容易获得初中生的心理认同,使其印象深刻。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系统性学习难以贯彻、案例选择具有挑战性等。四是多辩式思维互动。就是根据教材中的某一观点设立正反双方,各述其志,各申其义,展开激烈辩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促进学生深刻思考,拓宽知识境界,甚至能够对课本上的观点进行升华。从另一方面讲,可以使学生获得提高反应能力和口才、锻炼发散思维、拓展知识的宝贵机会。本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有比学生高一层的理论思维,以便随时总结发言。

互动式教育对于传统灌输式教育而言,无疑具有革命性,它能使得“教”“学”双方都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中。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互动式教学的优点,相信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在互动式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之选择是重中之重

在互动式教育中,问题可以说是承载课堂的基架。因此,教师一定要谨慎设计问题。首先,问题最好来自于当前热门的讨论,不能太过脱离实际,远离时代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有观点、有话讲。如果问题陈旧、生僻,以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其次,教师必须吃透大纲,理清重点,使设计的问题不偏、不倚,充分将教学重点概括,以帮助学生掌握。如果弃重点而不顾,反而照顾一些生僻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精力的浪费。

2.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与互动式教学强调的平等化是相对应的。教师应极力酝酿平等、互通、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发言,主动思考。教师应“奉行多边政策”,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对于不主动的学生,教师应适当照顾一下,多向他们提问,增强他们的活跃度。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并结合初中政治的具体情况,阐明了需要引进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互动式教学的四种经典方法以及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我相信,当我们的教师掌握了互动式教育的精髓,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享受到师生和睦的满足!

(莒南县筵宾镇初级中学)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分组式合作学习;二语习得

一、引言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从很多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互动对语言习得的影响:1.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教师和学生都能采用有效的交流策略使自己的语言能够被他人理解;2.能为学生提供使用目的语交流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运用习得语言;3.鼓励意义协商,当交流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通过互动调整鼓励学习者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什么课堂互动策略。

二、零起点学生的互动教学

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课堂气氛在开学的时候一般是比较沉闷的,由于语言技能的欠缺,学生之间很陌生、很拘束,不大爱与别人交流,最多也是用自己的母语进行私下交流。这种气氛一旦蔓延开来形成一种稳定的课堂气氛,教师就很难再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因此,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初期的首要目标。好的课堂气氛离不开双方的配合,互动教学在课堂上就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小儿科”的行为,对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则绝对是必要的手段,比如卡通图片、儿童玩具、动画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学生的特点,词汇教学也应该有选择,教师应该适时提供简单易懂的(使用频率极高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吃穿用一类的)、交际频率高的(如与人、心理、特征有关的)词汇。

三、中高级阶段的互动教学

中高级阶段的外语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和课堂讨论法来进行互动教学。崔永华指出“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讨论就是用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课堂讨论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课堂气氛容易沉闷;2.讨论参与的学生数量相当有限,得到老师帮助的机会也有限;3.水平低的学生无法感受到讨论给自己的语言学习上带来的好处,容易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根据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提出了合作式学习法。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分组合作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做两个工作,一是分组,二是小组成员的任务指派。外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教育经历、人生经验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智慧、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家庭背景,那么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就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上升到新的水平,产生新的知识。小组规模一般在4-5人为好,小组人数太多,容易使学生逃避责任,失去合作的意义,同时小组内学生若有问题有利于直接跟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指点。

小组成员的组成最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个性、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等方面应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是指几个小组之间应大体均衡。外语教学中,组内异质为小组之间互助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可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不同能力的同学会互相学习,促使高水平的同学在解答低水平同学的问题时,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内化,低水平的同学也能够向高水平的同学请教和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观点的机会,能够产生更深刻的思考,有助于把学习的内容放置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之下,从而提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多人小组讨论的情况。在一个题为“我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的讨论中,教师可以这样做:

1.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预先做准备,每个人必须考虑四五个喜欢地点的理由;

2.把学生分组;

3.老师用抽签的方式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陈述这个小组的观点(可以加入肢体语言,才艺展示来帮助陈述观点);

4.让各小组成员用投票的方式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不能给自己的小组投票);

5.老师做出适当的评价并给获胜的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加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在介绍完自己的理由以后,也认真地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而且由于抽签决定发言的同学,因此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准备并了解本小组的观点,对表达的语言进行整理和组织,为之后的总结陈述做好准备。投票决定选取获胜组的方案,这使小组间也形成了竞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样的讨论效果很好,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四、结语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帮助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来说,互动不只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是信息理解和加工的过程。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双向和反馈的互动特点,学生甚至可能直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取老师上课以外的信息。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即独立性、主动性、自主性就得以充分的发展。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双向互动”能够形成,必须经由教师和学生的求知内在机制、能动机制和师生的搭配机制共同形成。所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去质疑和解疑。推动互动式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确立学生的疑问意识,同时,应尊重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提问,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真正的互动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如果我们把教学技巧、学术功底和生生与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提升,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不断的进步。换言之就是只有用心灵交融这把钥匙,才能打开教学互动这把锁。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0.

[2]马建俊.课堂互动与二语学习的关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1).

[3]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杨寄州,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6]Stephen D.Brookfield,Stephen Preskill.Discussion as a way of teaching,罗静,等,译.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和技巧[M].轻工业出版社,2003.

[7]Paul Davis,Barbara Garside, Mario Rinvolucri.Ways of doing:Students explore their everyday and classroom processes,董莉等,译.体验式学习——角色拓展教法100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郑敏(1981—),女,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上一篇:对外汉语论文下一篇:金融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