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范文

2023-11-13

机会成本范文第1篇

分析公司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并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见。

案例4.公司甲产品经过二道工序生产,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第一第二工序的价格标准分别为91.2元/工时和114元/工时;用量标准分别为50工时/件和40工时/件.07年1月份, 为生产400件甲产品, 第一第二工序实际耗用工时分别为19 980工时和16 200工时; 第一第二工序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分别为1838 160元和1782 000元.

分析公司甲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并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见。

【案例5 】 企业本月实际生产B产品1760件,实际耗用直接人工792小时, 实际发生制造费用3 5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633.6元。

该企业预计应完成产品1 890件,制造费用预算为3 150元。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为1元。每件产品耗用标准工时0.5小时,

机会成本范文第2篇

摘 要: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会计类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均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程序一直是教学当中比较困扰的方面。本文从成本会计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學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改革,以便于从实践和实用性上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本核算程序;层级剥离法;教学;改革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程序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成本会计在学科体系上,属于管理会计的学科分支,不同于以往学生所熟知的财务会计的学科体系,从基础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展开的。成本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为基础,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来实现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这对于不清楚企业供应链流程、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上比较困难,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方法复杂,长此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普遍存在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为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综合管理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日常账务处理内容不多,主要是围绕成本的核算程序讲述各种分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深奥,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成本核算程序难以融会贯通,往往无法理解,学起来晦涩难懂。每每提及这门课程。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多以讲授为主,但《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决定仅仅以教材的章节设置来完成理论教学,很难让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理解内容,了解成本核算程序的实质,容易出现学习没有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势必影响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全面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从财务型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三、 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容易理解,整体运用能力较差

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大多数教材都是以章节为重点,每个章节集中讲述成本核算的一个核心内容,并辅助大量方法介绍。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这一章节,除了介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特点之外,主要是大量介绍分配的七种方法。这样的章节设置优势在于集中、清晰,但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独的章节能够理解,但是把所有内容和成本核算程序结合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成本会计主要就是学习方法,至于这些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程序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而知。

综合以上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设计和改进。

(一)用“层级剥离法”结合整本教材内容讲述成本核算程序

从企业主要的生产环节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层级剥离法”设计教学内容,把成本核算程序融合整本教材内容进行逐层分析,让学生能够脉络清晰,易于理解。这个方法的使用就如同把成本核算程序整理成一条线,贯穿始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象珠子一样串到线上,形成完整统一的格局。既可以实现思路清晰,又能够做到内容丰富。

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通过层级剥离可以描述为几个步骤:

(1) 从企业当前会计期间的所有费用开支中划分出属于企业总成本的部分。

(2) 把总成本再划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3) 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大类;把产品生产成本在多个产品品种中再次完成分配,分配出属于单一品种的生产成本。这属于一个横向上的分配,对应各要素费用在多品种之间分配的内容。

(4) 将分配到单一品种上的产品生产成本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最终核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属于一个纵向上的分配,对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内容。

图 层级剥离法在成本核算程序中垢运用

(二)用学生最熟悉的企业损益表来分析成本包含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一、二年级通过学习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及账务处理都有所了解,同时基本掌握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对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了解。通过对成本核算程序的层次剥离,学生对企业总成本的范畴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企业的总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正好对应损益表中的两大支柱构成内容。通过把学生熟知的损益表作为桥梁,可以完成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衔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的构成。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应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部分);期间费用对应损益表当中的费用内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三)组合企业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将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实训项目的形式组成实训单元练习,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平行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品种法实训项目等等。在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理论及方法的同时,加强实训项目练习,在实训过程中完整体会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巧妙结合,既加深了学习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建议,对成本会计课程当中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设计和改进。用层级剥离法清晰简化描述成本核算的程序,最终发现成本核算的核心;以损益表做桥梁,让学生充分了解成本核算包含的两大内容;结合实训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内容。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利用多种途径,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键内容,寓教于乐,打开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2]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现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9).

[3]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8)

[4]钟念,袁广达,李玮玮.“图示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25).

机会成本范文第3篇

摘要: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成本管理,积极更新成本管理观念、探索成本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贯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从以前单纯的事后反映发展为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总结。以最低的成本,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发挥最佳作用。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意识

1 构建全员成本意识

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立足点,企业所有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应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尽的。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增强员工成本意识,成本费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日常的事务,是由广大员工来执行的,他们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成本费用的水平,因此要加强宣传,使成本费用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位员工知道,他们的行为与公司的成本息息相关。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成本管理部门扩展到设计、工程、招标采供、开发、营销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无论是领导、主管、员工都应树立成本意识,建立成本管理奖罚制度,进而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

2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开始就注入成本要素的思考,实行事前预测,按照既定的费用成本目标,对构成成本的诸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限制和调节、制订纠正偏差和费用超支原则、把实际耗费成本控制在预算成本范围之内。其控制步骤可分为如下几步:

(1)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建立成本费用标准体系(应考虑地域差异,注重可行性)。此标准是费用支出是否合理的参考依据,因此该标准一定要符合项目经营的实际情况,而且要有一定的压力,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

(2)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首先由主责部门(成本管理相关部门)专人负责,在各个费用发生点建立成本费用控制责任制,定岗、定人、定责、并定期检查。对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严格按照成本费用标准进行控制和监督。

(3)建立成本费用控制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准确的将成本费用标准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异以及成本费用控制实施情况反馈到企业决策层,以便适时的采取措施,组织协调相关问题,圆满完成成本计划费用。

3 加强对成本费用形成过程的控制

(D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组织机构的完善,采购价格公开、透明,提高采购计划的可行性,健全采购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加强材料采购管理是抓好增本降效的第一道环节,建立、收集各种供应商采购信息资源,工程主要材料价格波动情况等。

(2)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管理。认真熟悉会审施工图纸,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加快工期、降低资源消耗的科学合理化建议,严格审核施工方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均衡施工、加快进度、缩短工期、减少人、材(包括周材)、机等费用支出,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和临设、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减少返工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材料进场严格按要求及相关规范验收,对设计变更增加费用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力争过程所有费用均在预算范围之内。

(3)加强合同的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决策、计划、实施和竣工结算、合同责任全部履行工作的全过程,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起着总控制作用和保证作用,从规划设计到前期的准备工作、预算招投标、谈判、签约,实施过程的监督、跟踪、风险诊断处理合同变更和索赔、结算工作等均与合同密切相关,故有效的合同管理是确保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其管理的主要内容:①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⑦经常对项目经理、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法及相关知识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③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奖罚等制度;④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⑤完善总结合同条款的防范,转移、化解、控制各种合同风险,规避各种纠纷,总结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合同中逐步规避提高对乙方的管控,总之要不断完善各类合同,使之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建立合同管理案例信息库,作为今后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资源。

(4)提高目标及动态控制:将目标成本设定、分解、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执行情况、评价和修正目标,即PDCA。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各部门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如技术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做到技术上切实可行,即工作责任,经济上也要合理,即成本责任;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评价应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成本目标才得以实现。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动态控制就是对引起成本发生变化的任何行为,收集其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否则应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总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主要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达到预定目标,实现项目盈利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经济的不断调控,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加强成本管理,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不断积累增加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机会成本范文第4篇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本。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工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存货核算制度。基本要求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计划成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1)按实际成本支付材料款,“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计划成本计价,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2)(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

(3)领用原材料时按计划成本结转;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差异分配破除 纲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为超支,反之为节约。存货成本差异形成于存货取得过程之中,就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即按照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

评价计划成本核算之所以在我国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能够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各种存货只有一个单位成本,平时只须登记存货的数量,不存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复杂的存货计价程序。而且,计划成本核算还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工作业绩,加强存货管理,促进降低破除 ,减少存货核算的误差。计划成本核算的困难在于如何制定有效的合乎企业实际情况的计划成本,如果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关很大,计划成本核算就会失去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存货成本差异率持续(如两年内)超过5%,就应当调整计划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机会成本范文第5篇

成本控制 (Cost Control) 是一种管理行为, 是指企业根据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 采取一系列预防、调整措施, 使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或者接近可控范围。成本控制理念的系统提出可以追溯至18世纪, 经过200多年发展后, 渐渐形成一个理论知识丰富的体系, 并衍生出多种方法, 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价值。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是成本控制的两个常见方式, 分析其融合有利于了解二者优势, 为后续工作提供思路。

2 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

企业成本产生的方式多种多样, 使其出现变化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 为便于分析, 将各类因素归纳为外部、内部两个大方面。

2.1 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直接推动企业出现的则是商业环境的刺激、商业活动的需要。自15世纪英国“羊吃人” (圈地运动) 以来, 工业时代逐步来临, 企业也开始大量出现, 不断完善的市场环境使最初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 消费者选择权的增加也越发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受到影响, 上述均可以看作是外部环境因素。如某企业从事汽车制造, 在生产厂家增加的情况下, 企业要增加成本投入研发新车型;当消费者转而青睐新能源汽车时, 企业要增加成本进行经营方向调整。此外, 地方政府以及上级部门的政策变化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支出, 如国家要求污染大的企业整改, 一些化工企业就必须建立节能系统、废水废气处理设备, 成本对应增加, 控制工作难度也加大了。

2.2 内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同样突出, 企业的各项活动离不开内部工作作为支撑, 当内部组织、部门、经营策略出现变化时, 企业需要针对性地做好调整, 产生的成本变化也多种多样。如某企业的优势产品为高档皮具, 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竞争后, 当地市场基本平衡, 可开拓空间有限, 企业为求进一步争取经济效益, 决定开拓第二个市场, 并做好中长短三期规划, 拟定在3年内完成市场开拓工作, 用于市场调研、广告宣传、门店租赁、人员招聘的投资总额为200万元, 成本支出变化明显, 控制工作的内容显著增加, 同样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3 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思想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3.1 作业成本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1) 作业成本管理概述。作业成本管理 (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ABCM) 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该方法着眼于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 设法了解总体成本, 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细节中, 对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反映动态, 进行成本链分析, 指导企业生产作业、决策, 消除或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 最终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2) 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的提出可以看作是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内在驱动, 也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成果。在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下, 企业的核心工作 (作业) 对象得到明确, 产生成本的各个环节也因此得到持续的追踪, 控制工作以一个“成本标准”作为参照, 出现波动后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有利于发现、解决问题。如某企业为装备制造企业, 第一季度预计成本为500万元, 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等环节, 所有支出环节的预算额也均得到明确。在生产作业中, 管理人员发现实际支出为520万元, 经调查发现某一批次材料入场后没有给予严格检查, 属于废品, 不能用于生产, 二次购买导致了成本增加, 企业据此加强了质量监管, 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3.2 成本企划思想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1) 成本企划思想概述。成本企划 (Target costing, TC) 是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和精华, 该理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 因此也被称为日式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一词源于日语“げんかきかく”, 与传统的“成本加成”方法不同, 成本企划思想带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 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以前馈方式进行成本控制, 针对未来的生产经营目标, 对方法与步骤进行弹性调整, 是一种带有先导性和预防价值的控制方式, 成本企划在许多国际知名企业有成功的实践, 如丰田、松下、佳能、索尼、奥林巴斯、拓普康等。

(2) 成本企划思想与成本控制。成本企划思想的应用使企业成本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模式下的“反馈”控制往往是在成本变化发生后进行的, 带有一定滞后性, 成本企划则是应用“前馈”方式, 拟定一个可以达成的总体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控制成本, 带有显著的计划特色。如某企业为销售企业, 根据此前多年的成本状况, 拟定本年度的支出成本总额为400万元, 在随后的工作中, 一切成本支出行为以400万元为基准。当年货物价格上涨, 企业在购买货物时, 仍以计划为标准, 对价格上涨的货物不急于购入, 通常协商方式采取支付定金、卖出后偿付货款的方式控制了成本, 使当年度成本仍处于400万元的水平。

4 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思想的融合与应用

4.1 明确二者的关联

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思想均是成本控制的可行方式, 前者带有“反馈”特点, 后者则着眼于“前馈”价值, 虽然在成本控制方式和理念上存在差别, 但本质上看均是服务于成本控制工作的, 这是二者可以融合的基础, 也是其最显著的内在联系。二者的融合, 可以同步发挥“反馈”和“前馈”的优势, 使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

A企业为食品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 坐落于我国辽宁省大连市某地, 在长期经营中获取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 发展状况较为良好。近年来, 由于同类企业数目增加, 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渐激烈, 为求提升经济效益, 企业决定强化成本控制工作, 此前企业应用的是典型的作业成本管理法, 收效尚可, 2017年开始, 企业引入成本企划思想, 并将其与作业成本管理法实现了融合。在2017年一季度, 预算支出为225万元, 选派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所有产生成本的项目进行跟踪分析。在分析过程中, 管理人员发现企业此前的运输环节存在明显问题, 即大部分食品原料在完成采买后, 是分别输送至加工车间的, 造成了运输成本增加问题。针对这一弊端, 企业拟定改革方案, 要求同地区采买工作统一进行、集中运输, 运输成本因此降低了17%。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预算中, 企业参考了第一季度管理经验, 拟定成本总额为198万元, 并推动实施, 强化过程管理, 成本得到显著降低, 并在后续工作中持续产生了积极影响, 企业成本 (单季) 在2017年第四季度降低到了187.7万元的水平。

4.2 探寻二者的融合途径

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思想的融合不可能自然进行, 二者在控制成本的方式和途径上均存在差异, 其融合应考虑可行途径, 眼下来看, 可以通过优化制度、培育人才两个方向入手。制度方面, 以上文上述A企业为例, 企业在推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思想的融合前, 已经建立“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企划思想是以“嵌入”方式与旧制度实现融合的。后续工作中, 各企业也应首先采用某一个管理方式, 推动其实施, 再以该方式为基础, 融入另一个管理理念, 避免不同理念同时应用导致的执行混乱问题。人才培育方面, 要求各企业认清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思想在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针对性的拟定培训计划。先给予基本理念培训, 持续1~2周, 之后进行两周实践培训, 加强理论掌握, 第四周开始进行综合培训, 强调二者的兼容方式和重要性, 并给予大量实例分析, 使被培育人员加深对相关理论和思想的理解, 最终贯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4.3 给定工作对象和目标

在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思想的融合完成后, 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不能应用传统方法、制度, 具体工作中, 必须给定明确的工作对象和目标, 使“反馈”“前馈”理念得到引导式应用。工作对象方面, 各企业应结合自身状况进行罗列, 以扑拓学原理给予直观展示。如某装备企业, 其成本被分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其他成本五大类, 不考虑其所占比例的情况下, 对所有成本进行预算, 预算范围为某一个固定时间阶段 (一季度或者一年) , 结合此前成本信息和变动规律规定成本额, 作为核心管理对象。目标方面, 除了基本的成本控制目标外, 还应给出一些附加目标, 如要求寻找成本增加的原因、非必要成本支出、将成本支出降低3%-5%等。

某企业为外贸企业, 完成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思想的融合后, 将其推行到成本控制工作中, 明确管理对象为交通费用、客户维护开支、市场开拓费用、人员支出、日常开支、其他费用六个方面, 同步要求管理人员降低支出总额3%。成本控制工作开展后, 管理人员发现市场开拓费用支出可以进行优化, 应用企业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广告媒体, 降低传统广告媒体投资30%, 通过自媒体运行补充, 使成本总额减少了14万元, 成本控制效果良好。

4.4 进行试点分析

现代企业的工作往往带有模式化特征, 大型企业中这一特点尤其明显, 这意味着管理变革的影响也通常较大, 即便经过理论论证, 也依然存在一些难以把控的细节, 这要求企业在融合、应用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思想的过程中, 先选取部分环节进行试点, 了解联合方式的可行性、价值、优劣势, 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再进行全面推广。如某企业下设若干分公司, 可以选取某一处分公司进行工作, 使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思想初步兼容、应用, 之后以每个工作日为间隔, 持续上报应用情况、发生的问题, 每周进行一次汇总, 商讨处理办法, 试点可长期进行, 也可以应用一段时间, 直到企业获取满意的调查结果。

5 结语

通过分析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思想的融合以及现代成本控制, 获取了相关理论。现代企业经营面对的目标和内容越来越多, 成本控制也更加复杂, 受到内部和外部思想的同步影响。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思想指导下, 部分成本控制工作能够相对有效地进行。后续工作中, 企业应首先认清二者关联, 再通过给定工作对象、明确工作目标等方式使二者实现融合, 提升自身成本控制能力。

摘要: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的核心工作之一, 市场竞争和管理机制的变化、企业自身经营生产的调整使成本产生更多不确定性, 增加了控制的难度。基于此, 本文以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 简述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 再以此为基础, 重点论述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思想对成本控制的作用以及二者的融合、应用, 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理论, 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成本控制,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杨春香.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要点分析[J].经营与管理, 2017 (12) .

[2] 刘善仕, 刘学.基于成本控制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美的集团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 (6) .

[3] 孟凡生, 杨雨艨.基于敬业理论的生产型员工成本控制契约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7 (1) .

上一篇:沉没成本下一篇: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