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题当机会案例

2022-07-03

第一篇:把问题当机会案例

我把机会错过了

我把机会错过了 成长驿站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中小孙雨

曾经的曾经,因为自私,我错过了一段美好的友谊。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意付出一切来挽回这段美好的友谊!

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位好朋友——林洁。她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乌黑发亮的长发,圆圆的脑袋里好像有着永远也装不满智慧。

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半年,我高兴,我骄傲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朋友。不知不觉期末考试来临了,那天早上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考试临近的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快,“还有10钟、5分钟„„”我在嘴里喃喃自语着。这时,林洁跑到我的桌前急切地问道:"孙雨,你有尺子吗?"我心想,如果我把尺子借给了她,她考的比我好怎么办?这样话,我的新衣服、好吃的零食不就全泡汤了吗?妈妈给我制定的目标就是要超过她,如果我不把尺子借给她,我如愿以偿的机会就越大,但她是我的好朋友呀,在我需要帮助时,她总是竭尽全力的帮我;在我失落时,是她在第一时间向我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在我难过时,还是她绞尽脑计的让我高兴。借还是不借呢?在一番斗争之后,我被欲望征服了。我坚定地说了“我没有尺子”。

终于熬完了考试,公布成绩之后,林洁确实没有我考的好,我既高兴又害怕。但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敢面对她的眼睛,生怕被她看穿我的谎言!

此后不久,林洁的父母因为要去别的地方工作,她也要跟着转学了,直到她转走我也没敢说出事情的真相,我„„我只能在心里对她说一声:"对不起!"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毫不犹豫把尺子借给她,只是,我已经把机会错过了,错过要比得到容易的多,失去了就再也没有拥有的机会了,孙雨,你要记住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了!

学校: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镇中心小学

班级:六年级二班

联系电话:15020996637

通讯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镇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276632

指导老师:张元敏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摘要:成功的体验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和教材设计,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到,过程让学生自己及探,小结让学生自己进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上数学,才能学得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功

体验

机会

成功的体验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和教材设计,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独立或合作),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到,过程让学生自己及探,小结让学生自己进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当问题一呈现,教师就开始分析讲解;结论一出来,就问学生记住了吗?要注意什么?或者问题出示后,先让学生思考一定的时间,然后还是由教师在讲解,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以为简单的内容就没必要让学生思考,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内容未必简单,未经过大脑充分思考,其效果可想而知。而另一类情形,教师虽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不让他们回答,而是自己在表演,没有把成功机会留给学生。教师一方面是为了赶进度,另一方面是存在多讲一题比少讲一题好的想法,反映了一种急躁的心态。事实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一句朴实的语言,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呢?

一、

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成功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教学。因此,学习数学应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从初见有趣现象的惊诧,到发现问题的迷茫,经历探究过程的刺激,最后享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只有使学生体会到这蕴意丰富的每一环节,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我们常常会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能够引起学生思考,不断深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找到结论马上反馈和时间不够匆匆收场等现象。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我们看到许多老师在赛课、公开课的课堂上,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立即喊学生回答,师生对答如流,煞是好看。但仔细一想,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在哪里?是不是大多数同学都能经过思考,能够主动恰当地回答问题,非也,也许是几个优等生与老师的表演罢了。

中国的绘画、书法很讲究“布白”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中的“空白”艺术,要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以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教师的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容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来自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生成并把握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的思维方向,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且学习成了学生可以拥有自己个性的事情。既然设计了问题就是要让学生从现象中来找出结论,所以我们就应该放手给学生,给足时间,直到问题的解决,而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判断、归纳,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学生按要求完成的。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让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把功劳让给学生”

想要课堂教学真的有实效,就要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会以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我们教师把问题解决的功劳让给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越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知识便越是觉得难以割舍,总是反反复复去做一些已经烂熟于胸的练习题,反而忽略了自己亟待提高、却不太感兴趣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害怕面对不熟悉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失败情形,却需要通过大量成功的体会来对自己加以肯定。既然我们身为人师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那些可爱的孩子!所以,要想学生真正爱上这门学科,就要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努力得到肯定和认可。这就要求去我们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开始就用语言和行动暗示学生:“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试一试,你一定能行!”,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讲台上高高在上的讲授者,而是弯下身来,成为学生中的一份子,甚至也会有“不会”的题目,只等着哪位高手来讲给自己听。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自己给老师讲了一道题目而感到骄傲,会因为自己在全班面前做对了试题感到满足。“把功劳让给学生”,只要学生得到这种积极的肯定,让他们一次次得到成功的喜悦,想让他们不爱这门学科都难。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最喜欢上的就是数学课,不是因为我有多么聪明,喜欢钻研高深的问题,实在是因为数学老师可以让我轻松地度过这45分钟的时间,那个时候觉得数学老师特别有魔力,怎么他一来,连时间都跑得快起来了,我们争着到黑板上去做题,很多时候还没轮到自己,下课铃就响了,实在让人有意犹未尽,盼着上数学课的感觉。其实,就是因为老师“把学生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望激发出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并没有以“你不懂,我告诉你”的姿态讲授,而是用一道道由浅入深的习题调动起了我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体会到做出答案那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在这种成就感的激励下继续向前,越走越远。反观我们的课堂,虽然用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了美观的板书、板画,可是,这些又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教室内,学生大多是坐姿端正、思绪乱飞的“空心人”,所有的观点和结论都由教师代劳了,一节课下来,老师叫苦连天,觉得自己如此劳累,学生却不以为然,觉得时间难熬、毫无收获,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学生没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自然只会盯着手表数着秒针盼着快点打下课铃。

三、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的机会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每个班级似乎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在和你作对:不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就连上课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任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就是不为所动。在几次说教都宣布无效以后,我们通常也只能既可惜又无奈地放弃了他们。殊不知,这些学生正是体现我们教师价值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好学生是不需要我们用太多精力去教的,他们聪明勤奋,可能在一个星期以前就已经自学掌握了你如今才开始讲授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不要把关注的目光聚集在他们身上?而是低下头来,去看看那些其实也很可爱的“后进生”,要知道,想要把99分提高到100分确实艰难,可是,要把40分提高到60分却不那么困难。那么,我们该做的就是:让“后进生”讲授,让“后进生”板演,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有太多的理由,会因为害怕这些所谓的“后进生”耽误我们的教学进度而一再地放弃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而这些可怜的孩子也就在这一次次的放弃中慢慢沉默了下来,直至销声匿迹。诚然,让“后进生”去解一道复杂高深的A类题,当然会因为他们找不到解题思路而白白浪费很多时间,因为这种题目本来就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能连学有余力的学生都需要时间思考,那么,我们是在为难他们,如果这时候把“后进生”请到讲台上讲解,不但不会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反而会因为羞愧而使他们更加厌恶这门学科。但是,总有一些B类题、C类题,是那种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轻松完成的,而他们,也许只需要你稍加指点,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悄悄地帮他们一把,使他们享受一回成功的体验呢?

可见,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上数学,才能学得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2004年9月第一版

2、

王华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年5月第2版

3、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第三篇:给孩子机会把爱藏起一半

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将来的风风雨雨必须要亲自经历,未来的路也必须是靠自己走出来。

★教育孩子应采取“狮子育儿法”。 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只要孩子处于安全范围,当他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当没看见他;当他需要你的时候,立即出现。”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呵护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养育孩子其实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孩子只有在逆境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学会坚强、学会自立。无忧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它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

★成人完全可以忽略儿童的某些“求助信号”, 因为过分的迁就溺爱孩子,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致孩子养成凡事依赖别人的习惯。我们要做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相信孩子 不越俎代庖 但,忽略不是忽视,家长要把握住安全的限度。

★把爱藏起一半,放在心底,让他适当吃点“苦”,受点“累”,给他成长的机会。当然,我们的孩子需要爱,父母的爱会滋润他们健康成长。现在的孩子不怕“没人爱”,而是怕“爱过剩”,家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把爱藏起一半,放在心底,给孩子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让他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做的前提是,家长对环境的安全性有一个判断,不要超出安全的限度。忽略孩子,但不要忽视孩子。

迁就溺爱妨碍孩子成长:碰到孩子摔倒这类事情,幼儿园的男老师和女老师通常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男老师会先判断孩子是否受伤,如果孩子安然无恙,男老师就不会急于扶起孩子,而是让他试着自己爬起来;女老师通常会出于本能,惊讶地喊出声来,然后跑过去,扶起孩子、安慰孩子一番。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家中,父亲和母亲的反应也基本像男老师、女老师那样。

生活中,还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在考验父母的育儿智慧。比如,孩子学吃饭时,经常把饭粒撒在外面,溺爱的家长就干脆端起碗喂饭;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有些过分谨慎的家长不愿意分析一下环境是否安全,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制止。

其实,我们都明白:孩子蹒跚学步时,免不了会摔跟头! 只是不同人处理方式不同。聪明的父母会摆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能力,希望给他一个战胜自己的机会;当孩子尝试做家务、第一次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明智的家长会装作很平常,或者及时表扬,决不会因为孩子暂时做得不够好,而伸出自己帮助的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聪明的家长会说:“你觉得该怎么办?”而不是说:“你应该这样,或者那样。”

第四篇:把群众放心上 把群众当亲人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有感

王府街道赵家河村委会主任助理 解宁宁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语,我却觉得有着不同寻常的分量。因为这句话,让我真正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把群众利益摆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历史上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的,都在群众心中得到了永生。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比如“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比如“为了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等。今天,我们缅怀他们、纪念他们、学习他们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

今年,我市启动了以“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干群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工程”,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干群距离,推动工作开展。作为一名身在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天天与群众打交道,联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也更加有理由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去,自觉联系群众,主动关心群众,真正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力所能及但要竭尽所能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我想受惠的不仅仅是广大群众,还有我们,还有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胡总书记关于群众利益的讲话显得更具特殊意义。因为历史和发展的实践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我们离不开人民群众,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因此,今后不管做什么工作,尤其是需要面对群众的时候,都要首先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这样一来,不但群众满意了,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好干。

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就让我们铭记这句话吧,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五篇:把代职当任职

武警赣州支队一名代职干部在局域网上发的“代职叹”的帖子,引起党委的高度重视。支队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代职干部把代职当任职,代职工作出现新气象,“代职叹”变成“代职赞”(见本报4月2日5版)。这个新闻故事说明,代职干部把代职当任职,就会大有收获,大有作为。

机关与基层、院校与部队、军兵种之间或部队与部队之间进行跨系统、跨行业、跨专业、跨岗位的干部代职,可以改善干部的知识结构,拓宽干部的认知视野,更新干部的思想观念,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不过,能否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代职干部怎样理解代职、对待代职。为何同是代职,收获有大有小,原因就在这里。

临时观念是代职的大忌。有的代职干部把代职看成短期行为,当成镀金之旅,当作公差摊派,从而产生临时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思考问题难有前瞻意识,谋划工作难有长远眼光,履行职责难有扎实作风。一些同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满载而归但求平安而回,不求增强素质但求增加履历。结果,只能是混日子、熬时间。

“客人”思想是代职的大敌。有的代职干部满足于客人的角色,享受着客人的感觉,既不用作决策,也不用担责任,别人对自己客客气气,自己与别人若远似近。凡以客人自居者,往往大事不想管,小事不愿管,工作中插不上手、说不上话、使不上劲,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时间长了,代职干部就会由客人变成闲人,对所去单位来说可有可无。 一旦把代职当任职,临时观念和“客人”思想就没有产生的土壤。任职意识是一种扎根意识,代职干部不考虑时间的长短,只考虑贡献的大小;不在乎职务的高低,只在乎工作的成效。任职意识是一种主人翁意识,代职干部不把自己当客人和外人,而是忧单位所忧,喜单位所喜,以主人的姿态履职尽责,敢于创新,敢于担当,不计得失,勇挑重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代职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代职干部应该把代职机会当作学习充电的契机,把代职单位当作躬身实践的平台,把代职岗位当作展示形象的窗口,努力在代职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暴雨洪水应急预案下一篇:保险内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