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21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问题学生 专门教育 实践与思考

“沅有芷兮澧有兰”,在岸芷汀兰的澧水之滨,在积淀6000年人文底蕴的“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之畔,有一所专门学校,承载着“转化一名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方社会”的特殊使命,锐意进取,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保驾护航,引领“问题学生”改正向好。这,就是全国少有、湖南省唯一一所由县级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工读”性质的专门学校——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育才实验学校。

一、前期筹划

创建澧县育才实验学校,是中共澧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是县委、县政府2012年度“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一是深化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三是确保完成义务教育,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五是突出劳动教育,六是重视教育效果评估。我校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文化课程。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要求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所有考试科目都开课设节,集中在白天上午进行教学,组织期末考试评价,确保学生逐步达到义务教育相应教学要求。

②专业课程。开设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技术教育课。

③艺术教育。开设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国学课。

④校本课程。主要有军训课、口语与交际课、普通话、棋艺、影视欣赏、包保谈话、研学旅行、拓展实践活动等等。

⑤管理模式。我校创造性地探索出“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教师与教官双轨管理”、“教师包保责任管理”、“学分研修”、“积分激励机制”等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文化教育、特长发展、技能培训、劳动实践,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其教育、感化、挽救,引领学生步入健康、阳光、快乐成长之路。

三、办学特色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与时俱进,尽力规避一味追求效果而牺牲学生尊严、对学生无端体罚的错误做法,探索颇具特色的管理之道。我校自办学之日起就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后,学生行动队列化,服从指挥军人化,文明礼貌规范化,学生的学习、生活、休闲时间都是接受教育的时间。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培养的是各种良好习惯,提高的是各种能力。

实施学分研修与积分激励双轨制管理。根据在校学生的特殊性,我校实施“学分研修与积分激励双轨制”管理。

学校出台了《澧县育才实验学校学分考核规定》,学分研修是学生学习结业的基本条件,是必修的。学分研修的结果,将作为学生结业的依据进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同时,学校制定了《澧县育才实验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采取奖分与罚分的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积分激励考核,每日一记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评。月积分在班级前列的,可享受休月假、给家人打亲情电话等奖励;积分结果还用于学生评先评优,进入学生成长档案。

落实包保谈话制度。我校办学伊始就实施了教师包保谈话制度:每位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学校就安排一位老师与之进行“一对一”个别谈话。这是我校对“问题”学生进行特别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该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学校开设了“谈话课”,纳入课表,便于管理。同时做到了“四定”“三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记录落实、反馈落实、检查落实。坚持几“必谈”:入学时必谈,犯错惩罚后必谈,出现问题后必谈,休假前必谈,第一次与家人见面后必谈,离校时必谈……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参与包保谈话,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是谈话的主题和工作量不同。包保谈话纳入全体教师的工作量,进行量化管理与考评。包保老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状况,与学生家长、原学校教师互通信息,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支持下,找准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方案。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协作平台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家长培训这项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组织家长培训活动。每个学期,我校都要召开2次以上的家长培训会。在家长会上,我们通过“亲子互动活动”、“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聘请教育专家进行现场解惑”、“邀请部分家长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和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

二是编印家庭教育资料包。学校组织教师编印了集“父母必修课”“亲子关系课程”“青春期问题”等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资料包,免费发给学生家长,使家长获得应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各种专业知识。

三是将教师包保延伸到家庭。如果说家长会是对家长进行团体培训的话,那教师包保延伸到家庭就是“一对一辅导”,针对性更强。包保教师根据所包保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电话、网络、回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对症下药,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教育效果好。

结束语

7年的办学实践,每一位“育才”人都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与属地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合作,把我校建设成为青少年德育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校合作教育中心,面向社會延伸预防和教育矫治功能,造福更多的家庭。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强调初中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家长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诸多初中生家长在外务工,很少会与子女进行互动交流,在这种情况,将很难保证农村初中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进而导致农村初中问题学生数量逐年提升,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有效的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而问题学生自身也很难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针对于这一情况,此次研究主要就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当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家庭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可以说家庭教育与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同等重要。而经研究发现,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问题学生数量正在逐年提升,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原因就是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偏低,诸多初中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没有接受到系统且正规的家庭教育,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度较低,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家长会对于子女提出过于严厉的批评式教育,从而导致子女出现消极心理情绪成为问题学生。而要想有效的提升当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必须要明确当前存在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当中的问题,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制定。

一、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初中教师及学生家长对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将很难保证问题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化。而存在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当中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忽视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诸多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并不重视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并且表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活动开展与否并不会影响到子女的成绩,同时初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度也并不高,很难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二为,没有有效的对问题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诸多农村初中生家长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对于子女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子女的心理健康情况,没有定期的与子女进行互动交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还会有部分家长会对子女进行体罚,从而导致初中生出现消极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最终成为问题学生。其三为,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诸多学生家长自身并不具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能力,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资格,无法掌握家庭教育要点。同时也不重视自身行为的反思,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工作的需求。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引起农村初中教师及问题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那么将很难保证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进而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

二、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优化创新策略分析

(一)强化对于家庭教育信息的宣传力度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问题学生转化成功率,针对于这一情况,初中教师及学生家长必须要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共同宣传家庭教育信息。具体而言,首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明确家庭教育对于提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科学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提升对子女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频率。其次,初中教育机构要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媒体部门及政府部门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由初中教育机构提供关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资料,借助媒体部门的宣传优势有效的宣传关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信息,提升学生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最后,要定期的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研讨会,在会议当中强调出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家长表述出在实践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讨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强化对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最为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其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时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并且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过程当中会受到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变得过于暴躁、易怒、缺乏学习兴趣等。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及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初中生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首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要定期的与子女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当前子女的心理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子女出现消极情绪或者心理健康问题,要通过与子女的互动交流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帮助其疏导消极心理情绪。其次,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要注意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方法,尽可能的采用激励式以及鼓励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努力寻找子女身上的优点,并引导子女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严禁将子女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同时严禁对子女进行体罚教育,降低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从而保证其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最后,农村初中教师也必须要肩负起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互相交流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细致的观察其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隐瞒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任其发展的问題现象出现,从而有效的提升当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消除其内心当中的消极情绪。

(三)提升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综合素质水平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属于家庭教育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同时也是影响到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质量高低。针对于这一情况,必须要重视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家长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自身必须要重视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在业余生活当中要关注关于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信息,努力学习一些现代化家庭教育理念以及方法,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法进行调整保证家庭教育方法的适用性。定期的进行家庭教育反思,明确自身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期间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改正,从而保证自身的综合家庭教育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满足对于子女家庭教育工作的需求。其次,农村初中教师需要定期的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积极主动的引导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所组织开展的家长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当中,在培训期间要将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特点、问题学生危害、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之间的关系、现代化家庭教育方法以及现代化家庭教育方法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都可以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升,并满足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活动开展的需求,进而使其能够为子女创设出良好的家庭受教育环境,降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出现的概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在我国农村地区初中问题学生的数量正在逐年提升,而这些问题学生不仅不重视学习,在课上做出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同时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时常受消极情绪控制做出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家庭教育质量较低,家长忽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而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高度也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于这一情况,初中教师及学生家长必须要重视对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结合家庭教育当中现存的问题,问题学生特点等信息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优化创新策略,从而保证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目标。

【参考文献】

[1]伍茂华.农村初中家校互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叶庆娜.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张翊琳.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9.

[4]杨润勇,张彩云.关于农村初中“特殊困境学生”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9(10):42-45.

[5]侯其中.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管理与转化[J].科技信息,2019(13):541+799.

[6]孙明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天水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引导及激励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TS(2019)LX187)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心理调试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Zhang Jing guides a teacher: Zhao Lin Long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有明确的目的性,但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因而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调查显示,关于就业的焦虑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之中,大一至大三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心理问题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对需要的帮助的同学进行合理辅导。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消息,2004年是中国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其中仅北京地区的研究生、本专科生就达到11.2万人,增幅为26.4%。因扩招而受惠的这200多万年轻人开始为校园生活后的就业而担忧。就业困难对个人、家庭和政府形成压力。[1]

在2002年末到2004年初的招聘高潮期间,规模超过万人的大型招聘会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举办,探讨就业问题的相关专题也成为各个媒体、网站最受关注的部分。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被誉为“天之骄子”的中国大学生却充满荒火与不安,“金榜题名”时的自豪已经荡然无存。拿着精心准备的简历,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场,接受形形色色的考试和面谈,大学生们还未迈出校门就已备尝生活的艰辛。在四川程度的一个招聘会上,一大学生沮丧地表示:“至少要发出20多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份工作。” [1]

2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毕业生就业择业方式的变化、就业机制的障碍、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的差距越来越大,毕业生们在求职中表现出各种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

2.1 逃避心理。在安康学院大学生阶段性心理问题的调查问卷中显示:你希望毕业后有何打算? A.考研 B.就业 C.公务员 D.出国留学。46%的学生觉得毕业后应该就业,想继续深造考研的人有44%,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同学有26%,想出国留学只有5%。可知,想继续深造的人数多于想就业的人数,与此同时公务员热也在大学生中刮起。由于害怕找不到工作而把希望寄托在继续深造上面,继续深造并不是适合每个学生的,有的时候继续深造只是成了一个不去找工作不去面对现实的借口,考研,出国留学,都是暂时性的逃避心理。

2.2 焦虑心理。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职业选择,同学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职业期望过高,只求好单位;或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或心存侥幸,幻想不付出努力而获得称心的工作;或为即将到来的困难忧心忡忡;不少大学毕业生时常焦躁、忧虑、困惑、恐慌等,这是典型的焦虑心理。

2.3 失落心理。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总会诱发挫败感,失落感。

2.4 矛盾心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冲突,因而产生种种矛盾的心态:他们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意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胸怀远大理想,却不愿正视眼前现实;重事业、重才智的发展,但又在实际价值取向上重物质、重利益;对自我抱有较充足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既崇尚个人奋斗、自我价值实现,又有较强的依赖感等等,是的许多大学生在择业中十分迷惘困惑,形成心理上的矛盾冲突。

2.5 嫉妒心理。择业中的嫉妒心理使得自己与他人关系疏远,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从而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择业中的嫉妒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性。

2.6 攀比心理。在就业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性格、生活背景、所遇到的机遇的不同,因而在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有的同学争强好胜,虚荣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以至于形成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忽视对自我缺乏客观认识,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碰壁。

2.7 从众心理。将多数人的意见当成评价自己的依据是从众心理的一个特征。当一个人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做出与周围的人相一致的行为时,他就会觉得,他便容易为这个群体所接受,他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个群体,因而便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其实,这种从众行为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独立意识。

2.8 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等,对自己缺乏自信。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缩手缩脚、言行拘谨,甚至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不敢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错失良机。

2.9 自负心理。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他们往往自我评价过高,高估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的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

3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3.1 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正处于相当严峻的形式。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

3.2 自觉地有意识地适应社会。在新的环境中,要主动调整生活节奏,要尽快了解环境,进入角色,要适应环境与创造环境相结合,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3 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远离传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切记远离传销组织。

3.4 转变就业观念,勇于去西部和基层就业。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要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勇于去西部和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和创业。

3.5 主动捕捉机遇。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主动出击,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3.6 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坦然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3.7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有个良好的工作心态与生活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尽快消除陌生感,促进熟悉新的环境,保持有个良好的工作心态与生活心态有利于增进集体团结合作。

3.8 勇于创业,寻求多途径就业。要有准确的观念与思路,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定位选择灵活的就业方式。

4 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4.1 高校方面。 高校是大学生们朝夕生活、学习知识的地方,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它是学生们走向社会重要的一个职业生涯的过渡期。因此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离不开高校的指导。建议学校通过以下方面改善多学生就业心理:

(1)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开展就业课程指导、政策服务、心理辅导等,定期举办就业座谈会,正确引导毕业生的价值观就业观,正确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并帮助毕业生们走出择业误区,建立正确的积极地就业观保持良好就业心态。

(2)学校应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根据社会需要人才方向开设相关专业,并在教学模式中让同学定期参加课程实习,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学校应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实习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与帮助。通过见习,帮助青年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3)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创业大赛等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养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应该丰富校园文化,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技巧训练,包括择业,面试,人际关系,礼仪等。

4.2 社会方面。 政府的采取什么措施对于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在对待大学生就业方面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排忧解难。

(1)政府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免税或者减免较多费用。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一定的潜力,大学生思维广阔,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其让大学生为了饭碗放弃专业而委曲求“职”,不如启动新的制度,激励他们自主创业。政府应设立专门基金,为大学生们自主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2)政府应调宽合作政策,引来外资,鼓励企业创造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就业机会。如中小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他们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对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的,政府可出台更为直接的补贴办法,为他们改善资金问题,要求他们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

(3)政府应按劳动力市场需求建立大学生就业培训机构,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就业技术,并建立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就业机制。

4.3 大学生自身方面。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心理问题时,自身调节极其重要。

(1)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与缺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大学生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刚出校门,不要幻想着有太高的薪水,过高的职位,要有虚心上进的意识,从基层做起,不断努力,积极进取,才能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最终达到自己期望中的高度。

(2)要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如职业技能,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职能,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学校期间,应该多参加学校团体活动,培养自身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目前,用人单位来高校挑选毕业生时多愿意选择学生会干部或者社团领导,是因为看中了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3)要勇于不拘一格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创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并不少,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满足不了大学生需求的今天,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就业形势。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多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的阶段。既然有想法就要去实践不要因为害怕可能遇到的困难就放弃。所以要想创业就要有吃苦精神,要有坦然面对挫折,不断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于就业问题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高校,政府,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通过开展就业课程指导、政策服务、心理辅导等环节,以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江,从2500元降到1500元 毕业生对工资期望大降.北京现代商报,2004.1.9.

[2] 韩翼祥.常雪梅. 大学生心理辅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刚刚迈入半成人社会的大学新生,其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一个探索和试探着学习的阶段,是整个人的思想观念成型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对于人的成长来说,其接受领悟道理的能力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处于一个顶峰的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如果工作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是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它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道德的养成有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当前社会状况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体系,合理规划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大学生活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工作流程,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果真正深入学生的思想习惯中,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作参考。

【关键词】思想教育;对策;高校学生

一、为什么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公民的道德素质属于我国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国的文化内涵体现在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样也对于我国的未来文化的前进方向有一定的映射和预测作用。公民素质教育可以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入手,学校、家庭、机关和企业都应该努力为推动全名的素质教育作出贡献。但是各个社会环境对于公民素质教育的引导能力是不同的,其中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尤其肩负着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责任。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适应时代的优秀人才的基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社会经济正在逐渐转型的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应该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已属于同时期青年中整体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人员,对于这部分大学生展开以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为核心,以家庭、职业、社会三方面的道德为着力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将这些道德建设成果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潜移默化的引领他们把这种精神作用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从而对社会也产生积极的带领作用,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优秀人才的努力,大学生作为较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只有同时具备学习掌握和应用高新科技的技术和能力、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光发热作出贡献,才能不在复杂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和热情。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灌输的阶段,对于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低。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知行合一的一种教育工作,如果没有实践而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进行了照本宣科的灌输,就只是一种理论一种口头上的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评价很多时候都停留在课堂考试的分数上面,但作为一种应该内化在学生思想中的教育,应该把考核也发展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这样也使学生错误的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只是众多课堂内容的一种,只要考试考了高分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却忘了实践这些理论。很多时候学生明知很多事情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比如考试不准作弊,却在实际考试中选择夹带小抄、抄袭他人的试卷等,这就是道德素质教育没有在实践中进行的后果。

思想道德教育还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对于政治教育的偏重程度远大于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视。学生的为人立足之本應该从基本品德教育先入手,教育需要对孝敬父母、友善他人、互帮互助、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内容进行强调,侧重引导。由于对于个人基本道德素质教育的缺失和忽视,很多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不按时还息、还本,甚至恶意欠息欠本。这是一种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体现,也是大学生人本素质教育力度不够的体现。

很多素质教育都是一个单向输入的过程,在课堂上,教授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理念,却没有反向倾听大学生对于这种教育的需求也忽视了学生对于上课的参与程度。这种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被动的接受的,因而很难引发他们思想上心里上的思考,从而对心灵深处的触动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社会现象讨论交流时,教师往往准备不够充分从而让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有些老师上课效果已经长期被学生提出意见却得不到重视,学生因而对课堂内容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课堂效果只能是越差。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往往存在着实现自我价值与提倡奉献精神之间的矛盾。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的理解局限于商品的等价交换原则上面,甚至把这种观念运用在道德领域上面,要求“奉献与收获等价”,认为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在于金钱物质获得的多少,这种想法过于强调个人的得失,同时也是对于奉献精神的错误理解,忽略了个人对集体进步的重要性。

三、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应该立足于系统的角度,提出思想道德建设的体系化对策。首先需要高校领导和教育人员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课堂的教育而是系统的教育,其次分清教育主次,进而才能合理的设计道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完善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工作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教学内容,推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素质教育工作,应该有计划的培养专职教师人才,除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要求,还应该加强老师道德教育工作的培养。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重新回归到大学生本身上,教师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应该以自身为榜样教育引领大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可控范围内自由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外在有法律纪律和学校规定的约束,内在则需要靠学生自己的是非观荣辱观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形成自律的道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宋长生. 学习《实施纲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教育研究, 2002. 4.

[2] 黄钊. 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 3.

[3] 寿可.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12.

[4] 季长龙.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3.

[5] 李冬梅. 中外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河北学刊,2002.7.

问题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开展,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培養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心得

前言: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对初中历史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要将问题带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去,鼓励学生在思考与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大量向学生讲述知识,这样也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上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还要在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同时来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实现学习的目标[1]。

二、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四、教师认识度不高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师占据了课堂中的主题地位,这样也就使得教师虽然为学生设计了大量得问题,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提问机会。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自身是否将知识传递给了学生,这样也就忽视了学生是否存在问题,最终也就降低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效果。

五、教师主导过强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师一直占据了课堂中的重要地位,不论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加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所进行的知识讲述大多时从教材上获取的,所以所提出的问题仅限于检查学生是否学习过,是否掌握等。但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由于一直是跟随教师学习的,所以通过教师的讲述能够消除存在的疑问,加之受到教师过度权威的影响,使得学生即便是存在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样也就逐渐丧失了问题意识[2]。

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一)营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

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给学生营造出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使得历史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之一,所以在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素质教育发展下的今天,要清楚认识到做好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第一,要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通过正确的指导学生,以此来给学生营造出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实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标。第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虽然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在问题意识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话题的探讨,同时还要加强话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有效的教育目标。

(二)保证教学手段的合理性

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要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上来说,许多学生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时,主要表现为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也就造成了学习效果与质量不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上来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次,是要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上出发,完善教学保准,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第一,运用连续性的问题。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运用有效的教育内容。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设计出奖励。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一阶段学生存在着较强的好胜心,所以通过奖励等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欲望,同时也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三)完善校园文化

教学活动与学习行为都受到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上入手,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够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进行大环境建设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上出发:第一,提供相关的人物画像等,激发出学生的疑问心理,当学生自己难以理解时也就可以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交流。第二,定期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要适当的进行延伸,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上入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婷.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 宁夏大学, 2013.

[2]米玛措姆.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才智, 2014,(28):23-24.

[3]胡文芳.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5):144-144.

上一篇:班级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班主任学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