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07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改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预习实验内容,到实验室做实验。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预习不够重视,对教师比较依赖;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因此,目前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及内容,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都十分重要。

二、更新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已成为电子技术实验的关键问题。

2.1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实验教学已从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逐步深入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验证性实验还不能完全抛弃,还要保留一些典型的基础实验。学生在刚接触电子技术实验时,对实验模式及方法不熟。遇到问题不会解决,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实验时,要把电子电路实验要求及调试方法等讲解清楚,为以后综合设计性实验夯实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确定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发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而创新性实验则体现了实验效果的最高境界。按照改革思路首先适当地安排一些综合性实验,例如,在电子技术的实验内容中,可以安排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三角波、方波的波形产生电路,由555芯片构成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由78及79系列芯片构成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作为综合性实验选做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给出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要求,学生自己按照要求,查阅参考资料、设计、安装、调试电路,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内容的改革,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引入Multiuse设计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地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仿真成功后再搭接线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实验步骤,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更正,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各种数据结果、波形也有新认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调试也方便,减少了元器件的损坏,特别是可以随意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其對电路的影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同时也能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先进的电路设计方法,拓展知识面,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四、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就必须有一支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等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这就要求实验教师不应满足于已掌握的实验技能,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此外,实验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的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实验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创新性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武林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实践.实验室科学,2012(4)

[2]姜凤利等.Multisim仿真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实验室科学,2015(5)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制定了课程主线,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围绕主线而展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增加技能考核,有机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关键词:数字电路;技能考核;以问题为纲

作者简介:乐丽琴(1981-),女,湖北孝昌人,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栗红霞(1978-),女,河南开封人,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63)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数字电子电路一般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尤其是大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能力。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以后将以电子产品的生产、维护、维修等为主要就业方向,工作中要求的是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硬件设计与开发实践技能,是本校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文结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从课程内容改革、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旨在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对数字电路基本分析与设计能力。整个教学内容改革遵循以下原则:强化集成、淡化分立;强化外部特性、淡化内部器件原理;强化宏观设计、淡化微观细节;强化定性分析、淡化定量推导。如教学内容应减少或删除器件内部结构的分析过程,着重介绍器件的作用功能、注意事项、应用场合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增加电子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突出工程性、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

1.课程内容主线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一条课程主线,它由数字逻辑电路的两大主要分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构成主要研究内容,由电路基本分析与电路基本设计构成主要研究活动,由“轻内部结构分析、重外部特性及功能应用”构成主要研究原则,课程教学主线如图1所示。课程授课内容、授课重点、授课方法围绕课程主线而展开。

2.教学内容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教学的延续性,以少、精、宽、新为原则。大幅度地削减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增加对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和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讲解。对于中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其内部电路一般不作为重点,着重其外部功能及应用,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能力培养着眼,精讲多练,注重讲、练结合,加强综合训练,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课程一般知识外,还要注重内容的广度。尽量多地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地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乃至创新能力,注重理论知识和电路实际应用技能紧密结合,将电子技术新技术、新器件及时地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以适应电子技术发展需要。

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制定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环节比重,实验课程占总课程学时由原来的20.8%改为38.1%。

1.实验项目综合化

实验项目内容在安排上围绕课程主线进行,[2]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成为有机的整体,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加强实物制作类实验项目,同时改革传统实验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对实践技能的实施过程的考核,其目的要求如表1所示。

单次实验成绩有两部分构成:电路设计、电路搭接、测试等实验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占总成绩的40%。

2.课程设计实物化

题目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体现整个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强化工程综合应用意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练习,[3]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课程设计做到一人一题,且在学期开始就告知学生题目及指标要求等,使学生在明确目的及要求的情况下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方案选择、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等过程,体现柔性管理。

3.把提交专业作品列入课程要求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骨干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当学期完成1~2个专业综合作品。“数字电子技术”作为本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当学期由教师拟定或学生自行提出实践项目(元器件数量介于20个至50个之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电路的设计、元器件选择、电路制板、元器件安装、电路焊接及调试等过程,并达到规定指标。同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设计报告,对电路原理、调试技术进行阐述,并重点对电路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优化方案。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60%+实践考核40%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考核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实践考核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考试两部分,比例为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实验成绩占40%,平时实验成绩中验证性实验占15%、设计性实验占45%、综合性实验占40%,依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定;期末考试项目并不是教师重新出题,而是学生做过的实验项目中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由学生抽签决定,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安装、调试等过程,由教师依据参数测试结果评定成绩。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课程组教师一直探索研究“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了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板书+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重点实施“以问题为纲”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高思辨、高互动”,形成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高思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层层推理、循序渐进,适当设置悬念与疑问,并留给学生一定创新思维的空间。如讲到数字集成电路芯片时,对于内部结构作简化处理,重点在外部特性及功能上,由功能示意图、功能表到应用举例逐步进行,层层深入,在讲解完一个类型的举例后,适当增加辅助功能、设置悬念的问题,并留下作为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各种学生活动,大小结合,难易适度,师生对话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能够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例如给出小型数字系统设计电路,由学生修改部分电路并更换部分元器件,并当堂讲解更换方案,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2.实施“以问题为纲”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纲”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即从实际生产和职场第一线中提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提升和推延,从而发现新的问题,再引入新问题的探讨,即把每一次讲授均变成一次创造研究的尝试和训练。此种方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非常好。例如在讲解集成逻辑器件计数器及应用时,讲完计数器的概念就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所见哪些是计数器,讲完计数器的功能时就提问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时钟跟计数器有何联系,并逐层分析24小时60分60秒计数的功能如何用计数器实现。学生很快理解并能够灵活地在其他场合应用运用计数器了,效果很好。

3.板书+多媒体+网络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在同样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又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关于该课程的各种信息,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测评等。网络有机地结合板书教学,以扬长避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五、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实施“以问题为纲”教学模式,增加技能考核与能力培养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在实验课上更换部分元器件,从而改进设计方案再做实验,同时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获项。学生课程设计质量明显改善,能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器件选择、电路调试以及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制作实物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指标要求,离我校“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培养目标又更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郭广灵,段守敏,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2]黄成,翟丽芳.EDA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5(4).

[3]潘丹青,潘矜矜.基于能力培养的电路基础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2).

(责任编辑:宋秀丽)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要求,对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加强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创新实践教育。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本科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近年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推广,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加突出。随着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压直流输电就是典型的代表。同时在新能源并网发电以及大量的开关电源等应用领域加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电力电子技术的人才的需求大并且要求越来越高[1,2]。

课程设计是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其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的能力[3]。本文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求,从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

一、教学过程管理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事先定义好的计划和纲要,来组织、协调和监管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完成课程设计目标[4]。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的基础知识,独立查找资料、设计方案、选择器件,设计电路、分析撰写课程设计报告。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加强对电力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加深对变流电路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

(一)编写任务书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般情况是由教师直接下达给学生,旨在让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理清设计思路从而为方案论证做好准备工作。

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包括:提交设计报告,报告中要求有设计系统的理论分析计算和仿真分析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设计报告要提供各元器件的选型清单;要求根据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并将实物测试数据写入设计报告中。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任务书课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主要包括两个工程应用方面的主题供学生选择:一个是户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另一个就是不间断电源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其中基础题包括:(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2)升压斩波电路的设计;(3)非隔离降压斩波电路设计;(4)单相桥式无源逆变电路设计等。每个课题指定具体的参数要求。例如基础课题(1)的参数要求如下:电网供电电压为单相220V;电网电压波动为-5%~+5%;输出电压Ud为0~150V;负载为反电势阻感性负载E=50,R=100,L=800mH。

提高题包括:(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2)恒流源设计;(3)交流变频电源设计;(4)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等。同样每个课题指定具体的参数要求例如课题(4)的参数要求如下:线电压额定值380V,频率:50Hz±1%,波动系数:A=0.95~1.1;输出功率:P=10W;输出最大功率:Pm=15W;感应加热用额定频率f=1kHz;功率因数:cosΦ=0.81;尽量减小输出波形的失真。

确定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具体课题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分组,每组同学3~4人为宜,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具体到每一组设计成不同的参数和要求,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并有一定的学习考核压力。

(二)方案论证及系统设计

方案论证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充分的论证不仅能提升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也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小组内的同学的讨论、查找资料、形成初步方案,并最终在指导教师审核下确定出小组最佳方案,并要求画出一个能表示各单元功能的整体原理框图,提交方案论证报告。同时要加大方案论证环节的考核,提高该环节在课程考核中的占比,从而调动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首先是主电路设计及选择电力电子器件。包括以下幾个环节:(1)按照设计任务书,选定主电路拓扑;(2)计算待设计系统各项参数,并选定各元器件;(3)根据选定元器件,仿真验证是否满足任务书要求;(4)并撰写详细的元器件参数计算方法、元器件选定原则报告。

其次是辅助电源、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按照选定元器件及任务书要求,设计辅助电源;(2)设计控制电路、驱动电路;(3)设计保护电路;(4)撰写详细的设计报告。

第三个是焊接主电路、辅助电源、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包括:(1)根据设计报告及选定元器件,焊接主电路、辅助电源、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2)分块调试,测试各电路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最后是系统联调阶段,包括(1)将焊接的各电路模块按照设计系统要求连接,并进行系统联合调试;(2)对系统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测试;(3)撰写详细的试验报告。

系统设计环节按照小组内分工可以同步进行,根据工作量控制课程设计的周期。并要求在小组内部经常交流分享。在各个节点同一课题相关的几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对比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三)总结及考评

课程设计最后一个任务是整理、提交设计成果,包括(1)完善设计成果外观,设计演示汇报流程;(2)完善设计报告,仿真报告及试验报告;(3)演示汇报。

要求提交的材料包括:(1)电力电子装置设计报告;(2)电力电子装置仿真报告;(3)电力电子装置实物及其试验报告。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系统联调时间也较长,课题完成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很有必要,这也是学生考评中要回答的内容。教学实践表明改进课程设计的考核体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问答式的软考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并且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环境,学生的认可度也较高。教师应该积极地设法改进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方式,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设计。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设计相对是一门比较开放的课程,教与学的弹性空间比较大,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研讨式教学通过给定的主题,将课程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准备和讨论,在小组讨论后推选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且和教师或其他小组开展交流问题的教学方式[5]。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安排正好适应研讨式教学方式。同一个大课题下的多個小组集中参加教学过程,完成阶段性的任务后进行研讨教学,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向他提问,教师也要求参与讨论,本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让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与交流,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交流和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参与,把握要点,控制好时间。

采用研讨式教学不仅可以充实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并且加强小组间学生的交流。

采用软件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课程设计的效率,而且能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课余时间课题小组内的同学能够加强交流和学习。通过电路仿真能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验证,降低实验成本和缩短时间周期。在课程设计实验调试阶段,每个小组在基于同一仿真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平台上进行电路仿真,可以方便的与实际硬件电路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工程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通过常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MATLAB进行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相关知识进行仿真教学。其中重点关注逆变电路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其中,逆变电路控制模块中需要学生了解MPPT控制算法实现的过程,方便学生在硬件电路设计中通过反馈信号形成闭环控制实现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运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整体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仿真过程中考虑光照的变化从250W/m2开始,最后稳定在750W/m2。光伏板输出的电压和功率如图3所示。从仿真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太阳光照的变化,调节光伏板输出电压能够跟踪最大功率工作点,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创新实践教育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新实践教育的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引入的工程实践问题,教师科研项目中涉及的研究问题,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提供的创新实践项目三种形式。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因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需要引入综合性、创新性试验内容[6]。

校企合作引入的工程实践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上,每个小组的课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在任务书中明确自己研究的重点,结合工程实践如何进行相应的设计。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作品更加接地气,增强他们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的科研项目一般具有创新点,在申请到相应的教学科研项目后,将其中学生能够参与的项目研究内容设计到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推动科研项目的建设,也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利用学校的创新实践中心,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以同意学生自拟课题,但要满足一定条件并通过教师审核。学生可以自主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用竞赛项目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将创新实践的内容引入课程设计。较好的创新成果能可以转化成论文或申请专利,进一步促进教学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分别从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创新教育几个环节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通过本校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宇.应用型高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2016,169(12):11-12.

[2]李先允,廖德利,许峰,等.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4:118-121.

[3]赵涛,沈亚斌,徐友,等.面向工程应用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400(22):98-99.

[4]唐贤伦,罗萍,严冬.“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过程规范化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2):145-147.

[5]赵益波.“电力电子技术”创新型课程设计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5):111-112.

[6]鲁明丽,刘燕.基于卓越计划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03-104.

[7]王伟,王静文.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21):137-138+14.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中职学校电动电子技术学科是机电专业的一门基础和重要的学科,而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包含大量的教学内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为了能够让中职学生全方面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学校应该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从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才的要求,这也是行业形势所需。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适应时代的进步,及时跟进教学内容。中职学生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掌握专业技能。所以,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教师的课堂入手,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样重要。

[关    键   词]  教学改革;电工电子技术;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整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主张与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其目的首先是普及与加快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整体文化素养,实现技能与能力的综合提升,为国家提供建设人才与新鲜血液,这是一个较大的基础工程;其次是拥有技术与技能,能够促进毕业后就业,从而改善民生,这也是从“三农”角度出发,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最后是解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问题,如果能力素养较差,那么就无法匹配相应的职业,而一些技工工作较为辛苦,造成工程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导致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职业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为电子技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对人才的要求。笔者将从近几年电子技术的教学出发,探讨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文对职业教学提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没有及时更新

现在是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新换代较快。而现在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并且也没有创新理念体现教学特色,内容从整体上来看,中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与现代电子发展速度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电子技术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涌现,如果教学内容不及时更新,那么教学内容与研究成果会有冲突。在课程内容上,发现对电子系统的教学把控不足,电路元件细节教学的比重较大,缺乏平衡合理的安排。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宗旨,但是出现所“教”得不到所“用”,比如在分立元件及电路方面,教学花费了大量的课时,但是在后续的专业课所用到的知识并不多,导致资源浪费。课程整体缺乏设计理念和应用背景等,同时课程结构不合理,已经与行业发展现状严重脱节。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导致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进心也需要加强。所以,在教室上理论课程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出不爱听且不感兴趣的状态,而相对于理论课,对实践课表现得兴趣略高。但是在实践课当中,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效果不理想,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缺课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学习当中失去了主动权,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质量。

(三)教学方法单一

電子技术这门学科,不仅需要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实践配合教学,课程教材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容易被理解,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并且教材中有大量的名词概念需要理解记忆,一些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比较困难。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科学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宽教学思路,以适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电子技术知识,这也是电子技术科任教师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设备不足

在实践课程中,受学校设备限制,很多专业知识难以在实践课中开展,很大原因在于学校缺乏资金支持,硬件设备不足,现有的硬件设备大多使用年限较长,出现老化或者不能正常使用的状况,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实际操作欠缺,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升。另外,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种类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五)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环节薄弱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设备不足或落后,落后的硬件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中职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加大了对中职院校的资金支持力度,但是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仍然不够。而实践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紧密联系,但是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并且,多年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学生在实践课中根据指导步骤按部就班地实验,缺乏独立思考及分析的过程,导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实践课中,大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而设计型的实验较少,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较为落后,影响综合能力的发展。

(六)分层教学实施较难

从学生的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是以一个班级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视同仁,统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显示出吃力的现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种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一)确定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就业为指引,从社会需求的岗位出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导向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单一地传授学科知识,而实践教学不再是辅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是将通过实践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不再追求完整性,而是以专业知识支撑行业需求,通过课程改革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制订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实践课程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合理,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生动手和思考的实践能力转变。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学制为三年,学生需要在校学习两年,实习一年。而在校这两年期间,第一年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比如识别元器件、检测电路等。第二年需要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会电动机的拆装,能够独立解决电路的故障,并且能够掌握一些计算机软件操作。

(三)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讨论、启发、研究等教学方式,达到优化教学的作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接受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获得知识。教师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来检验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四)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引进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中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加大对教学设备的引进。实践课程应该参考理论教学,学校建设的实验室应该包含:电动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气实验室等。在这些实验室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课的实际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环节协调一致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且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这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包含八个必要环节,并且相互联系和影响,并且各个环节应该协调保持一致,即上课、作业、辅导、习题、研讨、解惑、考核、创新,通过对八个环节进行考核,将考核分数作为记录,而这个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指引学生向前的明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而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教学,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经验,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能力,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时关注和了解。另外,学校也应该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或邀请专业人士召开座谈会,分享高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资料等,确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学质量。

(七)竞赛教学

国家及地方每年都会举办不同层次的中职技能竞赛,学生可以通过比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准备竞赛期间,教师会給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而且,在参与竞赛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锻炼自己的胆识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促进学习。

(八)将职业证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职院校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关专业证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内容可以有效地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为考取技能证书做准备。将两者有效结合,实验室的设备可以有效被应用,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积极备考增加学习动力,一箭双雕。

三、结束语

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现有问题的探讨,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建议,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改革采取系统的改变,不仅教学过程中对环节质量进行把控,还增加了学时信息的总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同时,考虑到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和教师积极提倡学生考取技能证书,并且在实践课中给予一定的实践训练。在新的教学方式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永富.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与革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

[2]王菊明.中职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模式设计[J].电子制作,2017(6).

[3]寇雪芹,刘沛津,徐英鸽,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4]王娟.新环境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探索[J].南方农机,2019(12).

[5]崔雪梅,燕居怀,张蒙蒙.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7).

编辑 张 慧

电子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数字电子技术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笔者根据自己体验,结合实际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思考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数字电路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与岗位对接的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一个个任务为模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把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思考,自己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该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教育,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个任务,将任务作为知识的敲门砖。以此可见任务设计的重要性,它是任务实施的关键,只有任务设计得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安排任务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设计要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切勿脱离教学目标,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学生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地完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利用74LS161可预置数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构成N(N<16)进制计数器时,首先课前我通过一段微课让学生熟悉了74LS161的计数过程,以及让学生回顾其功能表,启发学生能否根据其功能表及计数过程用74LS161构成十进制计数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可以利用74LS161的异步清零功能和同步置数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反馈清零法和反馈置数法。

学生根据此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利用74LS161可预置数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构成N(N<16)进制计数器,通过课前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突破了本次任务的教学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任务设计

设计任务时,考虑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数字电子技术中组合逻辑电路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编码器、译码器等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抽象的推导过程会让学生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产生厌恶感。这时教师可以从制作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医院病房床头的报警器入手。通过该电路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知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以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任务的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生活,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想学要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学习基础的不同等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相同的任务,就会出现有的学生早早地完成,无所事事,甚至自以为是,对数字电子技术不以为然;而有的学生因为知识储备基础等问题很难完成任务,造成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畏惧感、厌恶感,这样不利用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的原则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四、任务评价要贯穿整个任务设计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任务的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任务的掌握情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任务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只是教师给予评价,也不能只注重结果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注意任务评价的全面性。任务评价可从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几个方面入手,个人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小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结合教师评价,更全面形象地反映学生完成本任务的情况。在任务设计时,教师就应考虑让任务评价贯穿整个任务设计,提前做好任务评价表,涵盖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及时地根据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评,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果。学生也能从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发现学习的不足,扬长避短,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自评中获取学生的信息,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为教学服务,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结语

一位学者说过一句话: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你享受美食的同时15克盐也全部吸收了。枯燥繁琐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犹如15克盐,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样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犹如上面所提到的美味的汤一样,让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永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园地,2009(6).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24).

上一篇:学校教师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教师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