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考察报告范文

2023-06-17

智慧旅游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赴成都锦江区、杭州上城区的考察报告

为强化我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6月14日至17日,由区委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相关人员及三街分管主任、红星社区主任、下大街社区书记、羊大山社区书记一行15人赴成都市锦江区、杭州市上城区就社区建设、创新社会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一)成都市锦江区

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现有街道16个,社区64个,其中涉农社区16个,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28.65亿元。锦江区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社合作、力量互动”工作思路,城市社区采取“一站多居”、涉农社区采取“一站一居或一居多站”模式,开展社区治理和改革工作,创新社会管理。

锦江区社区干部按辖区人数核定,3000人以下两委编制5人,3000-6000人两委编制7人,6000人以上

1 两委编制9人。社区公共服务站人员由相关对口部门下派,设有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等窗口,整个社区工作人员一般30人左右,最多达44名。服务站人员由区政府统一聘用并负责缴纳规定的“五险”,对服务站人员实行定向、扩大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名额等,建立能进能出机制。

各社区服务站均设有劳动保障、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教育服务及综合服务五大类62项服务项目,社区阵地均超过了300平方米,内设综治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等场所。

工资待遇上,书记、主任每月1400元,其余人员每月1200元,外加年终绩效考核;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4000元由区财政划拨。各社区都有房屋出租等经济来源,辖区内党员交纳的党费全额返还社区,并按每年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补助社区开展活动。

(二)杭州市上城区

地处杭州市中心城区,总人口34.46万人,幅员面积18.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51个社区,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50.22亿元,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各社区采取“一居一站”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和创新社

2 会管理工作。

在人员配备上,每个社区党委编制人员3人;居委会按400户编制1人,2000户以内编制5人;其他社会工作者在帮扶救助、劳动保障、城市管理、计生协管、综治调解、流动人口、退休人员管理、残疾人协管等岗位配臵1人,每个社区在20人左右,其中退休人员管理员按500名配臵1名。社会工作者由区政府统一选聘,并建立互派交流、定向招聘制度,每年在社区招聘提拔副处级公务员1名,定向招聘公务员、事业干部等。

在工资待遇上,编制内人员按每年每人6.2万元保障;社会工作者基本工资每月1400元,“五险”按规定缴纳,每月福利费300元、考核奖励300元、加班工资150元、午餐补助300元,另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每月增加100元、社会工作师每月增加200元;工作经费上,党务工作每年6万元,社区居委会每编制1人2万元,社会工作者按每年5000元由区财政划拨。

两区均设立了区委社区工作委员会,统筹组织协调全区社区建设相关工作。锦江区设在区机关工委,上城区设在区民政局,但反映设在区民政局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二、几点体会

(一)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是实现强化社区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锦江区和上城区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社区建设宗旨,将工作重心从行政管理向提供公共服务质量转变,实实在在地解决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对社工人员的准入严格把关,要求社工人员必须具备奉献和服务群众的精神;二是在工作站服务窗口、社会化服务项目的设臵等方面,始终体现出如何才能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服务,设臵的窗口均是与社区居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如失业人员再就业、劳动保障培训等窗口;三是在社会组织的培育、考核体系的建立上紧紧围绕为民服务的核心目标,通过开展各项为民服务,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上城区在居民自治的工作中,提出自治即参与的观念,所有的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就是通过广泛、深入的服务,调动广大群众对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四是以项目的实施统揽社区服务的中心工作。社区开展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部通过实施项目并经验收后予以拨付。两区每年均为各个社区提供一定项目资金,锦江区每个社区每年28万,上城区每年财政安排项目资金1000万元,

4 由群众自主决定开展当前最紧迫的公共服务类建设,经验收合格后,兑现项目资金,并按完成质量,实行第三方考核。截止目前,在两区的社区干部中都形成了“坐在家里有人帮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鲜明理念。

(二)多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实现社区建设高效快捷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锦江区从2008年起实行“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公共服务站四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交叉任职,机构各司其职,社区工作站主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由街道直接管理。上城区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合署办公,三个机构既有职能的明确分工,又按职能职责各司其职。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提升社区的管理质量和水平,锦江区实行社区党委委员兼任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城区实行社区书记、主任和工作站站长一肩挑。

(三)多元互动的服务方式是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两区的公共服务均立足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元互动,细致入微。从

5 大的方面看,锦江区按照“网格化、精细化”原则,以主要服务对象不低于户籍人口4000户的标准,采取“一站一居”或“一站多居”方式,在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社区公共服务站28个,并承担了5个类、49项服务项目,方便群众办事。从细微方面看,锦江区为60岁以上老龄人购买社会服务,分不同年龄段发放“服务券”,老龄人凭“服务券”可到社区指定的理发、照相、洗衣等公共服务点享受优惠的服务;上城区则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将60岁以上老龄人分为六个级别,开展免费、优惠、有偿等三种类型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上城区及杭州全市都设立了社区居民信息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信息在全市实现了全覆盖,居民坐在家中通过拨打电话即可知晓各种信息、享受公共服务,市政府还在电视、网络等媒介上开展了包括领取低保的电视提醒等细致入微的服务。

(四)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两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和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区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培育与管理 ,引导辖区居民成立各类社会组织,对成

6 立的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和登记双轨制,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由区民政局予以登记;对按登记条例规定尚有差距的,在街道备案,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培育和完善。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开展社会组织评比活动,对参与社区服务多、作用大的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联系紧密的优势,增强老百姓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如锦江区永兴社区的红歌班、罗大姐邻里和谐互助会、水电维修协会和上城区的党员会客厅、和事佬组织、社区免费相亲会所、美政育儿交流角等社会组织,在丰富居民文化休闲生活、帮助居民解决日常工作生活困难的同时,达到了解答和宣传国家政策,促进社区居民加强交流的很好效果,社区组织凝聚力得到极大提升。如锦江区红歌班在成都市的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政府投入很少,效果很明显。

(五)互助共建的资源挖掘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强劲动力。两区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资源,通过积极开展互助共建活动,社区与辖区单位共享资源,弥补了社区服务场所的短板,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在互助共建中,

7 通过加强联系,密切了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如锦江区通过开展社区与辖区内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互助共建,解决了社区大型会议、大型演出的场地、专业指导等困难和问题;上城区通过与辖区内宾馆、游艇、学校等单位的互助共建,充分利用了共建单位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如四星级宾馆免费为社区提供会务场所,电视台义务拍摄邻里纠纷调解全过程,让当事人在电视上公开辩论,最大限度化解了矛盾和纠纷。

三、建议意见

根据考察体会,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实行“3+X”管理模式。建议采取“3+X”大党委制管理模式,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位一体为主的组织管理,辅以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助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实现在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和社会服务。倡导党组织、居委会及工作站人员交叉任职,便于统筹管理。

(二)高标准建设社区阵地。按一个社区办公场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服务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

8 米的标准进行建设。新建小区和旧城开发成片改建小区的社区阵地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由开发商按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无阵地的老社区应充分利用闲臵国有资产改造成社区活动场,并无偿租用,或者新购买房屋进行建设,尽可能设在有广场的地带。建议统一规划全区社区阵地的外观和室内功能分区标准。

(三)人员编制。原则按辖区户数或人口数、商业业态、稳定及其他情况设臵编制,社区工作站原则按5人左右设定,原居委会成员职数不再增加。

(四)经费保障。

1、阵地建设经费:街道为经费投入主体,市、区给予一定补助,三年内全面达标建设。提前达标的,区委区政府给予奖励。

2、工资待遇:建议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原则上不作调整,根据工作情况,实行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的方式来提高社区干部待遇,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建议对年终考评获得一等奖的社区按核定人员人数人均5000元给予奖励,对获得二等奖的社区按核定人员人数人均3000元给予奖励,获得三等奖的社区不予奖励,各等次社区数设臵名额不限,所需经费由区及街道办事处各

9 承担50%。同时,建立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其工作年限和取得社工的职称等级增加待遇的工资增长机制。

3、办公经费:建议将原每年每社区4500元办公经费调至8000元,区与街道承担的比例不变。

4、项目经费:建议每年每个社区给予1-2万元项目经费,经验收后划拨,并由街道监督经费使用,用于为民办实事、好事,密切社区与群众的关系,引导群众支持、参与社区的建设工作。所需项目经费,建议以街道投入为主、区财政按比例补助。

(五)机制建设。

一是成立区委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组织部长、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区委办、区府办、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等部门为成员,统筹社区建设相关事务。抽调2名专职人员负责开展日常具体工作。

二是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配套出台《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方案》、《社区管理考核办法》、《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社区队伍的培训、考核、管理,增强社区干部的奉献意识,提升社区干部、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10 鼓励和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的作用。

智慧旅游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富有特色的昆明旅游行业协会

昆明旅游业最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行业协会。1998年以来,昆明成立了8个专业独立法人协会:饭店业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车辆协会、旅游餐饮协会、导游协会、旅游购物协会、景区协会和营销协会,协会呈现4个特点。

1、社会化。每个协会一般下设秘书处,有专门组织机构,内部职位均由企业人士担任,如昆明旅游联合营销协会,由93家旅行社以平等自愿原则联合成立。协会以诚信为本,为营销昆明、宣传云南探索新路,积极开拓市场;联合采购旅游产品,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加强与国内外旅行商的交流合作;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专业化。昆明市导游协会拥有会员1700余名,能在政府有关会议上探讨行业发展问题,反映导游人员的想法和需求,并定期举办“对话”活动,邀请政府领导和导游代表参加,针对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和有争议的问题以及政府即将制定的有关管理办法交流意见。协会还为非旅行社专职导游人员代办申请《导游证》、《等级证》、IC卡等,为其建立个人档案,组建导游服务质量监督队,通过各类途径倡导行业自律。开办“导游会馆”,组建艺术团、篮球队、足球队等。

3、经常化。如昆明导游协会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讲座、经验交流会、节庆联谊、技能比赛等活动,举办导游人员供需见面会。调解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为会员提供代办保险等各类服务,与律师事务所联合设立“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在省市旅游局、质监所的帮助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昆明市旅行社协会,对内制定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对外积极维护全行业合法权益,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企业创建沟通平台。

4、特色化。昆明有旅游车1500多辆,昆明旅游车辆协会有30多家旅游汽车公司。旅游汽车抗风险基金全部来自会员单位“贡献”的旅游车身,由昆明市交通旅游广告公司负责开发,车身广告租金全部用于旅游车的风险救济。协会每年抗风险基金达到1000万元左右,基金用于为旅游车辆购买足额的座位险、第三责任险,在事故发生后立即交付善后款、解决各方争执,及时保护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的利益;抗风险基金由市政府、市旅游局和旅游汽车协会三方负责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昆明旅游行业协会的最大作用是解决行业间的恶性削价竞争。昆明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协会组织,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的思路,于2003年由几个行业协会入股成立昆明旅游商务结算管理公司,担任“中心结算帐户”管理者的角色。通过集中支付、统一结算,饭店及时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钱,有效解决了旅游行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随后,昆明饭店行业自律监督中心应运而生,以行业自律的创新手段为饭店行业和饭店企业的健康有序竞争和诚信服务提供保障,对饭店企业遵守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进行服务和监督检查,发挥联系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与企业的纽带作用。一举打破了延续多年的“先接待、后付款”的习惯,要求所有来昆明旅游的团队必须按照“先付款、后接待”的办法,否则不允许昆明的旅行社接待。同时规定了宾馆的最低保护价,旅行社选定宾馆后将房款打入结算公司指定账户,由结算公司负责昆明地区宾馆与旅行社之间的收付款工作。结算公司利用互联网担任“中心结算账户”的管理者,即旅行社把团费打到指定账户,然后由导游领着客人到酒店、旅游景点、旅游汽车、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店刷卡消费,在这个交易平台上,集中支付,统一结算。

二、探索创新之路的大理旅游集团

2002年前,大理旅游业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低价恶性竞争、内耗严重等问题,处于“小、散、弱”状况,旅游发展资金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2002年下半年,大理组建旅游集团,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以资源和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通过推行大理旅游一卡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大理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大理旅游集团是由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经济开发总公司和大理省级度假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出资,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组建的国有企业。集团通过租赁方式拥有三塔、蝴蝶泉、南诏风情岛、洱海公园、天龙八部影视城等苍洱风景区骨干景点和洱海游船的经营管理权。大理州人民政府授予旅游集团制定苍洱旅游线路、价格和推介的权利,洱海大型旅游船的独家经营权,统一对外宣传促销大理苍洱景区旅游品牌、线路的权利;成立结算中心,对苍洱之间的旅游消费实行统一结算的权利。组建旅游集团,对实现旅游资源的重组整合、规范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增强旅游业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理旅游集团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方面:

1、改革管理体制,迈出旅游与文化部门整合之路。大理旅游集团由6个不同性质、不同管理体制的单位组建而成。为顺利实施重组,州市政府授权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按照“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实施组建工作。通过整体改制,三塔公园等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次性转制为企业,成为大理旅游集团的下属分公司,原职工中止事业身份,全部划归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集团组建后,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强强联合,创新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迈出了大理旅游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旅游部门与文化单位资源整合的新路子。

智慧旅游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智慧旅游可以让旅游者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核心的内容就在于旅游者的体验。作为旅游行业的经营者给旅游者提供什么服务有一些是共性的需求。例如保证旅游者的人身安全,保证旅游者的财产安全等等。但是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如何让所有旅游者满意,这很难以实现。因为旅游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对满意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这种旅游有兴趣,有的人对那种旅游感兴趣。有的喜欢在旅游的目的地吃到精致的食物,有的则喜欢土色土香的农家菜。以前的旅游方式,旅游者的选择性比较低,就算是有所选择,选择的内容的品质也不能够保证。这也是很多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出现瓶颈的关键因素。但是智慧化旅游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难题。因为智慧化的旅游方式给旅游者提供了足够多的选择。你想吃什么,想住哪里,可以根据你的资金承受能力自己进行妥善的选择。并且并不担心宣传的旅游产品和真实的旅游产品之间有较大差异。因为现在的很多的智慧化旅游的工具,都可以提供以前旅游者对于相关的旅游产品的体验感受,并且还提供了相关产品的真实图片和真实的体验过程。旅游者可以根据别的旅游者的使用体验和体验过程做出合理的判断。因为旅游者往往在旅游之前就已经有了选择,改变了以往到了旅游点以后再选择。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必须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才能有收益。所以智慧旅游的方式实际上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让各旅游产品的经营者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打造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增加自己的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旅游产品的产业升级。

二、智慧旅游可以提高旅游者的互动性

智慧化的旅游的一个非常大的功能就是旅游者和旅游者之间有一定的互动性。这是以往的旅游产业没有过的一个新的旅游现象。智慧化旅游的互动性,也极大的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所谓的互动性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旅游产品的体验的互动性,第二是旅游产品情感的互动性。

(一)旅游产品体验的互动性

在新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廉价也越来越快捷。在旅游行业中,因为旅行者的旅游行为发生在异地,是要去一个未知不熟悉的地区,所以往往需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旅游地旅游以后,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又有把在旅游地的体验分享出去的习惯。所以一个旅游者对于旅游地来说,既是信息的收集者、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创造者。这两种身份的转换实现了对于旅游产品体验的互动性。也就是一个旅游者会调查曾经去过要前往旅游景点的旅游者对于旅游景点的体验和评价。当旅游者旅游结束以后,又会对旅游景点的旅游体验进行描述,对旅游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循环往复,就形成了旅游产品体验的互动性。因为这种旅游体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是旅游经营者的自卖自夸,所以有一定的可信性。现在很多智慧旅游产品平台上面,旅游的体验和旅游的感受,一目了然,并且有可以量化的打分系统。

这对旅游产品的经营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因为以前的虚假宣传再也行不通。你的所有行为在网上都是透明的,你的所有的套路都是会被别人知道的。并且你虚假一次,可能会让你的信誉终身有污点,让你一辈子翻不过身。你的旅游产品有瑕疵,一旦在网络上面有大量的负面评价,无论拥有多么优质的旅游资源和相关的旅游产品,都很难让旅游者满意,都很难让旅游者买单。这样的例子已经发生在很多拥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地区。相反一些旅游资源并不是很优质的地区,因为合理打造自己的特色和服务,反而后来居上,成为成功的旅游经营者。这种模式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产品的优胜劣汰,杀鸡取卵就是要受到市场的惩罚,认真经营就是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二)旅游产品感受的互动性

旅游的目的很多,但是一些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的感受很重视。因此在互动的过程中对于旅游产品的感受是对这个旅游产品是否成败的关键。这种旅游往往有一定的文化附加值。因此,旅游者在旅游的时候是否能够感受到相应的旅游感受,是旅游产品的经营者是否成功的标志。例如,现在兴起的红色旅游,旅游者是为了感受某种特殊的红色文化而参与的旅游行为。要是在智慧旅游的相关工具上面查询到以前的旅游者没有感受到应有的红色精神,那么这类旅游者就不会去这种地方旅游。如果一个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没有感受到应有的红色旅游文化基因,那么就算在整个旅游中,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再好,也会在分享旅游感受的时候差评。以前一些旅游行业的经营者把红色旅游庸俗化,快餐化。没有深挖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很多参加红色旅游的人对于红色旅游的经营者很愤怒,感觉自己的情感被亵渎。但是现在智慧化旅游可以进行感受的互动,拥有红色旅游的地方再搞这种庸俗化旅游,不能够让旅游者感受到应有的红色文化,那么旅游者一定会通过旅游产品的互动性,让后来的想参加红色旅游的旅游者却步。在这种市场压力下,有文化内涵性的旅游的产品经营者,一定会加大文化产品的内部挖掘。让自己的旅游产品能够焕发出自身应有的文化附加值。让这类旅游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附加值。

三、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夯实旅游产业基础

发挥智慧旅游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则是要基于我国整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之下,按照各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旅游产业现状,加大资金投入,奠定旅游产业的发展地位,避免出现短期效益和表面政绩工程,促使智慧旅游与当地实际相匹配;其次是要加强旅游部门与信息产业部门、建设部门等的协调配合,以智慧城市为基础,充分认识到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价值、内涵、系统组成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和服务能力、市场前景等,积极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智慧旅游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研发,打造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最后则是要强化与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合作,为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持和实践经验,健全行业标准。

(二)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由于旅游产业的涉及面相对广泛,而且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通常会与当地各个领域和产业服务发生交集。因此在发展智慧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则要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即是在智慧城市总体建设的框架下,整合各类型旅游资源,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对移动网络、物联网建设以及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另外还要积极打破行业垄断和壁垒,将旅游产业与其他第三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业态。最后相关部门要根据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合理进行职能分配,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智慧旅游能够推动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进创新智慧旅游项目

智慧旅游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其本质上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和体现需求为主,所以智慧旅游的发展则要以旅游者的切身体验为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建设智慧旅游就要树立以旅游者为核心的中心思想,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对智慧旅游项目进行改进创新。比如可以将旅游者的行程和消费过程作为依据,设计和建设智慧旅游终端系统、网络支付平台、定位导航系统、虚拟旅游服务系统等,充分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四)完善智慧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对智慧旅游推动的旅游产业发展形势下,则要进一步完善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标准,通过制定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充分保障智慧旅游中的各项信息安全。另外则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智慧旅游项目制定统一的建设实施标准和规范化的考核评价指标,通过量化旅游者满意度、产业融合情况、旅游经济贡献程度等,促进旅游产业的良性竞争,形成有序的智慧旅游市场。最后要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变革、出台企业技术扶持政策及优惠政策,加大社会宣传等,为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总之,智慧化旅游会大幅度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旅游产业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中产阶级阶层。这个阶层有强烈的消费升级的意愿,也有强大的消费能力。旅游业作为消费升级的产业,现在迸发出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增长动力。科技改变了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智慧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的潮流和发展方向。智慧旅游改变了以往的旅游产业的模式和发展方向,促进了旅游产业的更新和迭代。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慧旅游,升级迭代

参考文献

[1] Stanley.C.Plong,李天元,李曼译.旅游市场营销实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智慧旅游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1、项目名称: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计划类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

3、申请单位:张家界市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战略联盟)

4、推荐单位:张家界市科技局

5、参建单位:吉首大学旅游与工程管理学院、城乡资源规划学院、软件服务外包学院、美术学院、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基地、湖南省软件工程企业联合实训中心、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欧美等发达国家旅游产业环境已基本实现数字化或智能化,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在旅游产业环境方面进行了数字化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湖南省以及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也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亟待加强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项目以改善和提升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生态资源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经济运行环境为目标,依托吉首大学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基地、湖南省软件工程企业联合实训中心、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单位,采用数字媒体技术、“3D”技术、“3S”技术、“云”技术等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张家界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新型旅游城镇规划、旅游产品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等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对于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的提升改善,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提质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项目技术创新点:利用数字媒体技术、“3D”技术、“3S”技术、“云”技术等信息网络技术,创建“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智慧旅游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开放变化时期,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其发展得到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随着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不断融合,推动旅游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国家旅游局杜一力副局长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现在的旅游业是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也不能认为是旅游业的互联网时期。2013年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在“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的指导下,我国加快了推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层面[1]。

但是,在旅游业智慧旅游新趋势的发展下,部分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依然和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无法跟上旅游业开放变化时期的步伐。究其原因,某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于旅游新趋势的发展,所应用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并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变化而进行相对应调整。因此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2014年中国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契机下,如何改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与现阶段旅游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如何依托学校优势资源,构建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广义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指宏观的专业设置,涉及高等教育的学科及专业;二指中观的课程体系,涉及某专业内部课程体系问题;三是指微观的教材体系,是某专业内某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笔者研究的主要是中观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找,发现无论是本科院校或是高职院校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2]。

(一)课程设置不适应时代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这就规定了其课程计划与其他专业是有所区别的,对于旅游专业来说,除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配合教师的讲解,再配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教学过程外,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在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是传统的基础课程,缺乏对智慧旅游要求下的互联网技术与旅游相结合等的课程。

(二)课程内容重复。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呈现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重复。第一,在基础理论课程方面呈现出“大而全”的特点。这些理论课程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而在旅游学类中又涉及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学等内容。第二,在专业课内部呈现出“小而全”的特点,由于分化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与旅游景区(点)管理三个方向,其专业方向之间的课程设置则呈现出“小而全”的特点。如酒店类课程涉及饭店经营管理、饭店市场营销等内容;在旅行社管理方向同样出现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内容;在景区(点)管理方向同样出现类似的课程内容,这是专业方向分化而缺乏有效综合的结果。第三,课程内容重复还体现在专业内部知识之间的重复及不同层次、同一课程之间的重复,例如旅游策划学是大学本科三年级时开设的科目,而专升本的学生在专科期间已经学过这门课程,使某些学生认为升入本科后并没有学到许多新知识,本科期间学过的旅游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也开设旅游基础知识,造成巨大的重复及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

(三)理论课程比例大于实践课程比例,实践环节质量不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现阶段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不能一毕业就立即投身于旅游行业,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实践能力,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几乎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从而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内导游部分、酒店管理部分、旅行社部分的实践课相对较少,而某些高职院校由于其整体学习时段较之本科少一年,这种情况直接会导致专业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都不深入,甚至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验实训条件有限、校内实训室建设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开拓较少,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实践质量大大减少和降低,这些原因就成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在从业过程中部分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导致本专业学生与其他非本专业的就业人员一样,并没有凸显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该有的专业优势。

(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旅游院系或者旅游管理专业处在历史学院(系)、管理学院(系)、地理学院(系)、外语学院(系)等,其课程的安排明显带有本学院(系)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能体现旅游学科的特点。某些学校盲目地开设旅游课程,随意地拼凑旅游课程使学生学习旅游课程没有系统性,导致旅游课程开设混乱,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方面过于注重理论上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演讲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和人文课程(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和职业道德等课程)。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随着旅游者的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尤其旅游是在开放性的,不同空间之间的流动,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实时实地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昭示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智慧化是社会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次深刻变革[3]。

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2014年,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18个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福州、大连、厦门、洛阳、苏州、成都、南京、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武夷山。

通过以上携程智慧旅游的定位、功能与服务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可以了解到对如今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产生一些新变化和新要求。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现当代的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旅游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公关素质和渊博的知识要求、较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基础上,一些具备电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甚至写作、视觉设计、摄影摄像专业学习背景的学生竞争力更强,更受企业欢迎。因此,要跟上旅游发展新趋势,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对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下属学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截至2015年共招收4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生在校人数共计200人左右,在我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中,相较于市场营销、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其他专业而言,属于专业实力较小、学生人数较少的专业。下面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比例结构和教学计划安排的简单介绍,分析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理念滞后。

从上述课程设计所反映出来的设计理念看,受传统课程设计观的影响。该校的课程体系属于典型的“本科压缩型”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叠加法进行组合,形成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这种设计课程体系,只不过采用的课程类别名称有所区别。

(二)课程设计缺乏系统和深度。

从各个模块的具体构成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更进一步的划分,致使设计深度不足。例如,专业能力课程包和专业拓展课程包中没有进行进一步细分,导致将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管理、导游等课程混在一起。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客源国概论、现代酒店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策划等,由此看出诸如此类课程在每学期只学习一门,各方向的课程不仅缺乏深度,没有针对性,而且导致学生课程学得多,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什么又不会的特点,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实验实训课安排不合理。

从笔者的教学过程看,该专业主要将实习实训集中在实习阶段完成,而平时实训课程较少,专业实训主要有认知实训、模拟导游实训、模拟旅行社实训,且实训课程的学时较低,都为24个课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训室条件的限制,实训教学一般在理论课堂完成,甚至流于形式。再者,该专业把在学校应该完成的技能课或实训课课程在最后一年顶岗实习当中,一并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致使学生在上岗前没有得到更多的实验实训练习,造成本专业实习生到了实习单位一切得从头学的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校实训条件极度缺乏及“双师型”教师较少所致。目前我院旅游专业校内只有一个导游兼形体实训室,校外建立两个实训基地分别是广西北海园林园艺博览园及北海曼哈顿酒店、北海银滩1号国际会议酒店,实训条件极其艰苦和匮乏。

(四)实习层次低,内容单调。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岗位主要是在饭店实习,在岗位安排上主要集中于基层操作岗位,实习内容基本上都是最基本的操作,缺乏一般性管理岗位的实习。这种实习基本上属于低层次的经或简单技能积累,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智慧旅游视角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研究在智慧旅游逐步发展的时代,针对具体情况,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如何依托学院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艺术类等优势专业的师资及实验室设施设备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提出一些构想。

(一)特色构建之总体思路。

在智慧旅游大发展时代的背景下,结合我院优秀传统学科的师资及设施设备雄厚的实验实训设备,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化。课程设置方向兼具传统的导游方向和新型的智慧旅游方向,放弃之前所包含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景区管理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向专业化、方向化方向转变。而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的培养则由传统的能力结构如实际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转向“人际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意写作能力、摄影能力、‘智慧旅游能力’”,其中智慧旅游能力包括旅游电商互联网所需的网页制作、文字与图片编辑和发布等核心能力。

(二)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特色构建。

构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与专业选修课。

(1)公共基础课属于学校公共通识课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和毛概等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方向:①经济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②旅游学科知识类,如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心理学等;③酒店管理类课程,如现代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以上专业基础课摒弃了传统上多所高校课程重复及大而全及针对性不强的特点,结合我院学科特点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经管类―旅游类―酒店管理类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力量针对这三大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

(3)专业技能课中,同样针对现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广泛全面的劣势,在智慧旅游时代的引领下,着力打造两大技能方向对应三大能力素质。①第一大技能为――导游专业方向技能,主要面向传统的导游职业。导游专业方向所对应的课程数量较多,目的是着重训练学生导游专业方向专业技能及导游人才所必须训练的礼仪技能、语言表达及沟通技能和导游词创作技能,主要对应课程有:导游基础、导游业务、导游实务、演讲与口才、礼仪与沟通、导游词创作等。②第二大技能为――旅游电子商务技能,主要面向如今智慧旅游时代要求下旅游人才所具备的新型技能,如:旅游类电子商务网站的网页设计余制作、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文字或图片编辑、网络营销等。

(4)专业选修课中所选择的课程统一面向的专业技能是摄影和计算机图片编辑和处理的技能,主要服务于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导游技能课程包和旅游电子商务类课程包,目的是进一步加深这两种技能的拓展和学习。一方面,我们结合现有的学院计算机系和艺术设计系的教师和实验室资源可以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授课和学习。另一方面,此类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及浓厚的兴趣,同时能真正使学生学到两门专业技术强的技能,从而学以致用,进入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和上手。

2.实践教学体系特色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色构建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分析如下:

(1)理论项目实训模块。该部分的理论项目实训主要对应理论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论课程的学习,训练和提高的实践能力导游技能、旅游电子商务技能、摄影技能、图片处理技能、语言表达技能等,其相应课程有:旅行社经营实训、旅游景区服务实训、模拟导游、计算机图像处理实训、摄影实训、礼仪与沟通实训、导游词创作实训等。

(2)拓展项目实训模块。此部分主要包括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管理与服务等,主要学习和训练理论体系中酒店管理理论课程中的各实践教学项目,以便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酒店管理模块的素质和能力,所开设的相应课程为:前厅与客房服务、酒水知识与服务、中西餐宴会摆台、康乐服务与管理、化妆基础、插花艺术等。

(3)综合实训项目模块,包括学生的企业认知实训、顶岗实习和核心技能强化,主要对整个三年的学习前、中、后进行系统总结和学习。

五、结语

笔者主要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及部分高校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过泛、定位不明等造成的人才供需错位问题;课程内容方面,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的比例过高,课程内容混乱重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在现如今智慧旅游时代,结合本学院优势专业,资源特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具体打造在智慧旅游视角时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及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该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化”方向转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的培养向“人际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意写作能力、摄影能力、‘智慧旅游能力’”方向转变,以适应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新发展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3]杜一力.旅游业之变[j].旅游管理,2014,05:11-15.

[2]张敏敏.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内容设计研究[d].2010.4.

[5]郑耀星.智慧旅游:未来旅游业发展新趋势[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01:607-610.

[6]张旗.智慧旅游对旅游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j].扬州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02:34-40.

[7]陈才,张燕燕,刘英.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j].旅游学刊,2006(s1):77-80

[8]邱云美.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3(s1):173-176

[9]王丽萍.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65-67

[10]张凌云.智慧旅游建设的是个问题旅游经济[j].旅游经济,2012,02:11.

上一篇:特色小镇考察报告下一篇:视觉传达设计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