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范文

2023-09-16

标准成本范文第1篇

总用料重量*材料价格-(总用料重量-产品净重)*废料回收价格 ⑴ 单重的计算:

① 圆柱形: πr∧2 * 密度* 10∧-6 ② 冲压片板材: 长*宽*厚*密度*10∧-6 ⑵ 冲压件留边料尺寸: 冲压件厚度(T) 单边留料 T≤0.5mm 1.2mm 0.5mm1.5mm 2.0mm ⑶ 常用材料密度:

材料名称 密度g/cm3(t/m3) 铁 7.8 钢 7.85 铝 2.7 紫铜 8.9 铅黄铜 8.5 猛铜 8.5

⑷ 常用材料价格:

材料名称 含税(17%)价格(元/Kg) 单光铁 ¥6.2 不锈钢 ¥18 铝 ¥20 紫铜 ¥76 铅黄铜 ¥51 猛铜 ¥85 ⑸ 废料回收价格:

材料名称 价格(元/Kg) 废铁 ¥2.2 不锈钢 ¥14.6 紫铜 ¥44.0 铅黄铜 ¥33.0

二、冲制费: 一个产品往往由多个工序构成,每个工序可能用不同吨位的压机,现将不同吨位啤机冲制一次的价格列如下: 冲床吨位(T) 冲制费(元/次) 16T ¥0.006 25T ¥0.008 35T ¥0.010 45T ¥0.012 60T ¥0.015 80T ¥0.020 110T ¥0.025 160T ¥0.030 200T ¥0.050 200T(双轴) ¥0.060 250T(双轴) ¥0.090

连续模,以上的吨位的冲制费要少,例如250T(双轴)-- ¥0,050

三、机加工费:

加工机床种类 每小时收费(RMB)

传统机床(车,铣,平面磨,内外园磨等) ¥30 快走丝线切割 ¥40 CNC加工 ¥60 慢走丝线切割(日立) ¥100

长1米,宽0.9米(90公分),厚度0.05米(5公分)

解:

先计算体积: V=0.9×1×0.05 =0.045(立方米) 再计算重量

因为钢的密度一般就用铁的密度进行计算(误差可以忽略不讦) 而铁的比重是7.8吨/立方米(7.8克/立方厘米) 所以钢板的重量是

0.045×7.8 =0.351(吨) =351(千克)

所以,90公分宽,5公分厚,1米长的钢板大约重量是351公斤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钢管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钢板重量(公斤)=7.85×厚度×面积

园紫铜棒重量(公斤)=0.00698×直径×直径×长度

园黄铜棒重量(公斤)=0.00668×直径×直径×长度

园铝棒重量(公斤)=0.0022×直径×直径×长度

方紫铜棒重量(公斤)=0.0089×边宽×边宽×长度

方黄铜棒重量(公斤)=0.0085×边宽×边宽×长度

方铝棒重量(公斤)=0.0028×边宽1×边宽×长度

六角紫铜棒重量(公斤)=0.0077×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黄铜棒重量(公斤)=0.00736×边宽×对边宽×长度

六角铝棒重量(公斤)=0.00242×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紫铜板重量(公斤)=0.0089×厚×宽×长度

黄铜板重量(公斤)=0.0085×厚×宽×长度

铝板重量(公斤)=0.00171×厚×宽×长度

园紫铜管重量(公斤)=0.028×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黄铜管重量(公斤)=0.0267×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园铝管重量(公斤)=0.00879×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注:公式中长度单位为米,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其余单位均为毫米

园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什么是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是指合格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在材料(原材料)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即已被利用的材料与实际消耗的材料之比,说明材料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材料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用同样数量的材料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材料利用率的分析,一般也是将本期的实际利用率与计划、上期或同类型企业的材料利用率相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具体方法与材料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基本相同。

材料利用率的表示方法

材料利用率通常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

1、用产品中所含材料的净重量占其耗用量的比例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利用率=(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材料净重量/单位产品耗用材料重量)×100%

上列材料利用率的数值越大,表明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越高。如果能达到100%,就表示投入生产的材料全部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用一定的材料消耗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利用率=合格产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材料总消耗量

上列材料利用率的数值越大,表明一定数量的材料能够生产的产品越多。

材料利用率的定额统计分析

1、材料利用率定额

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将材料实际利用率与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2、材料利用率定额统计分析

材料实际利用率变动,导致材料的超支或节约。 (1)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 (2)由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在报告期已经实现的产出增长量; (3)报告期节约的原材料在下期投人生产经营可能取得的产出增长量。

材料利用率和单耗的区别:单耗和材料利用率都反映了原材料的使用水平,但二者又有区别:

1、单耗是从消耗角度表明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低愈好。材料利用率是从利用角度表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高愈好。

2、单耗只能就每种产品分别计算,反映每种产品材料的消耗水平。材料利用率可以就不同产品消耗同种材料的总量来计算,综合反映不同产品对某种材料的总的利用程度。

采购的关键----供应商的管理维护!!!! Post By:2006-5-12 11:44:00

一. 总则

1. 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产品,加盟企业,生产厂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 管理原则和体制

1. 公司采购部主管供应商,与市场部的工作及信息部结合并请各部门予以协助。

2. 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签订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对作为加盟企业的供货商会有一系列优惠措施。

3. 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 5. 公司可以结合销售工作,提供包括民间品牌的炒作等一系列的宣传。

三. 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 质量水平。包括:(1)产品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 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 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 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出现技术问题产品的反应能力。

5. 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3)团购的优惠

6. 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 7. 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 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

8. 筛选程序。 (1.)对每类产品,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 (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市场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 (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商)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商)家,双方协填调查表; (4).经对各候选厂(商)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 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 五. 每季度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 六. 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 七. 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产品免检、优先支付货款等优惠待遇。

最详细的塑胶件报价条件

Post By:2007-10-13 16:01:00

我做采购之前是做塑胶厂报价专员的,有一些塑胶件报价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如果觉得好,就一定回贴顶起来哦,好东西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嘛!呵呵一个塑胶件的价格:

原材料价格 + 成型加工费 + 表面处理加工费 + 捆包费 + 运输费 + 通关费 + 管理费 = 最终价格 别看公式这么长,看了后面你会更觉得恐怖!

原材料价格 = (产品单重+ 水口重/出模数+损耗)x 原材料价格

当然这里的原材料价格要化成g为单位啦,正常情况下,我们买原材料时都是按kg来算,而产品单重都用g来称呼。

成型加工费 = 成型机台费用 / 24 / 3600 x (成型周期+损耗时间)

我们公司的成型机台最小的是40T,价格从80块开始计算的,然后一直往上是:50T 80、80T 80、100T 100、120T 100、150T 120、180T 150、200T 180、250T 200、300T 250、500T 300、1000T 400、1300T 500、1600T 650。HKD,呵呵,有点贵吧,日资厂只面向日资客户,理所当然啦。

表面处理包括:喷油加工、丝印加工、电镀加工、烫金加工等等

喷油加工费 = 油漆用量 x 油漆单价 + 开油水用量 x 开油水单价 + 损耗 x 混合油单价 + 附助材料价

喷油这里涉及到的又有很多,包括:开油比例、喷油面积、空间平面数、每平面喷枪扫射次数、喷涂时间、装治具时间、装治具人员数、装治具用附助材料价格(白电水、双面胶等)、干燥时间、干燥拉周期、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数等等。很麻烦吧。

丝印加工费 = 油漆用量 x 油漆单价 + 开油水用量 x 开油水单价 + 损耗 x 混合油单价 + 附助材料价

丝印与喷油的公式差不多,但涉及到的内容比喷油的简单些,只包括:手动丝印或者移印、丝印次数、干燥、检查时间及人员数。

电镀加工与烫金加工我们之前是外发了,具体的不太了解,不过我知道烫金是需要用烫金纸现经过烫金机器,怎么一磨一贴的就完成了,各位大陕们谁知道的,补充一下吧。

捆包费一般情况下只是胶袋价格、纸箱、刀卡、平卡价格,有些还会用到胶板、吸塑、汽泡袋、珍珠棉等,哦,在算价时,别忘了,要考虑到它的用量和循环次数哦!

运输费就更简单啦,先查包装箱的包装产品个数,再看产品的包装外箱多大,根据车箱容量计算可以容纳的纸箱数,然后把老板给的运输费一除,就知道啦,基本上,分配到每个产品上的运输费都很少啦。

通关费是我们自己乱给的,看那个客户不顺眼就多点一点呗,这个费用也是很小很小的啦,一般都是在小数点后面三位。

管理费 = 前面所有价格的总和 x 8%~15% 一看就明白啦,就是利益。

完成,就这些啦,与你们所了解有区别吗?欢迎大家都来发表意见。

我还有一个塑胶件价格计算的表格,含公式的哦,这里附件发不上来,想要就回贴,告诉我你邮箱地址吧,哈哈哈。。。。。

标准成本范文第2篇

我国中医认为,食物的五色与五脏具有相关性。食物的五色,大致可分为红色、绿色、黄色、白色及黑色。人的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食物五色俱全,营养也更为全面:

红色食物养心。也能益血脉。常见品种有西红柿、西瓜、红豆、红辣椒、红枣、山楂、草莓等。

绿色食物养肝。肝不好,要多吃绿色食物。常见品种有菠菜、芥兰、黄瓜、绿豆、西兰花、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荠菜、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绿莧菜、萝卜茵、青菜、苦瓜、绿色水果等。

黄色食物养脾。能补脾养胃、长益肌肉。常见品种有胡萝卜、南瓜、黄豆、牛蒡、脚板薯、薏米、韭黄、香蕉、蛋黄、玉米等。

白色食物补肺。能养肺泽肤。常见品种有牛奶、百合、杏仁、银耳、山药、白豆、冬瓜、梨、白萝卜、藕、茭白、米、豆腐、花菜、竹笋等。

黑色食物补肾。还能壮骨。常见品种有黑木耳、黑芝麻、紫菜、海带、黑豆、黑米、核桃等。

标准成本范文第3篇

会计岗位工作标准

.01-201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财务处会计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与要求和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财务处会计岗位的管理。

2职责

2.1责任

2.1.1在财务处长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

2.1.2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财务指标及上缴任务。

2.1.3对车间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

2.2权限

2.2.1 参与编制公司各项有关计划、有权参与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2.2.2 有权会同公司有关部门审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盘盈、盘亏、转入、转出和报废。

2.2.3 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算的调整有权参与意见和建议,在实施过程有权检查工作进度执行情况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2.4 根据公司的资金状况,有权筹措贷款,并负责偿还工作。

2.2.5 有权对违反国家统一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业务不予办理。

2.2.6 有权参与公司经济责任制的考核。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 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财务、税收、物价等有关政策和上级的各项规定,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做到有贯彻落实的组织和业务措施,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2 据国家与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3 制定公司成本、资金、利润指标,组织编制年、季、月财务计划。提出完成目标计划的实施办法,对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4 组织全公司会计核算工作。

3.5 负责资金筹措和统一管理。

3.6 加强管理,开展财务的成本分析工作。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做好财务成本管理,并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其他管理工作的考评。深入基层了解掌握经济活动中财务成本资金有关资料、定期提出分析结果,每季一专题分析,进行全面分析,揭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7 负责公司物价政策,并认真执行。

吉林市方顺化工有限公司2011-01-01批准2011-01-01实施

.01-201

13.8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及公司发展规划的制定。对资金来源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9 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强化管理基础工作。

3.10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激励积极因素,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11 参与产品开发技术改选可行性研究。

3.12 岗位设置。设置会计主管1人,副主管1人,出纳员1人,原料材料核算岗位2人,成本费用核算岗位2人,财务成果核算岗位2人,资金税务岗位由副主管兼任,往来结算岗位1人,总账报表岗位1人,稽核岗位由会计主管兼任。

3.13 各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参见会计岗位工作标准。

3.14 岗位轮换办法,依据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3.15 岗位考核办法,依据会计人员岗位工作标准。

4 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执行情况,由财务处长按本标准及公司有关考核办法进行检查、考核。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吉林市方顺化工有限公司标准化领导小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财务出负责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跃华

审核:鲁惠杰

审定:方艺霖

标准成本范文第4篇

一、标准成本法概述

(一) 标准成本法的定义

所谓标准成本法, 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常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指的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 将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从而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计算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关键在于以标准成本为基础, 对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以此来将成本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二) 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标准成本法之所以会受到诸多企业的高度青睐, 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的目标成本, 在过去的时间里, 企业管理者为了促使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在成本控制上大多采用简单易行的目标成本法,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 此方法的科学依据逐渐被弱化, 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标准成本法的制定是以企业实际发展为基础, 会对有效作业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类费用进行全面考虑, 然后计算产品成本并对其加以控制。由此可见, 标准成本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科学依据, 可以帮助企业更加规范、有效的管理财务业绩。 (2) 标准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清晰简便的核算方法。在标准成本管理方法下, 采购部门会根据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材料进行购买, 这些原材料在计价时, 均按照标准成本计价,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简化采购成本的核算, 有利于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在产品销售环节, 管理者只要根据产品的出库种类和数量, 就可以根据标准成本快速、准确的进行销售成本的核算, 产生的差异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这样可以大量减少财产清查的工作量, 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度。

二、标准成本法在公司财务业绩管理中的应用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标准成本法在公司财务业绩管理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符合新时期企业经济发展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需求。因此, 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对标准成本法进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企业管理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在企业短期计划中加入标准成本法

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 通常都会在年初制定本季度或本年度的经营目标和标准成本, 而标准成本一旦制定, 就不会轻易改变。但是, 随着现阶段z市场产品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所制定的成本标准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 标准成本就很容易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而发生变化, 进而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若想避免这种损失, 时间的长短就成了关键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 标准成本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加, 所以, 企业在采用标准成本法对财务业绩进行管理时, 应尽可能将其应用在短期决策当中, 降低由于时间因素而给财务业绩管理带来的影响, 最大限度将标准成本法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 利用标准成本法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对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来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成本差异, 进而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对成本进行调整, 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影响产品的成本关键因素是工艺成本、设计成本和采购成本。据大量资料显示, 产品成本的80%早在设计时就已经决定了, 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成本问题是降低成本最为关键的方法, 而采购成本的操作的不透明,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成本, 而降低产品工艺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即是工艺创新。

(三) ERP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ERP标准成本体系是以事先制定好的标准成本为基础, 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类原材料的消耗和费用支出进行实时管理, 避免出现费用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在成本形成过程中, 管理者会第一时间掌握费用的支出情况, 一旦发现超出成本标准, 那么将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 以此来将生产成本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产品成本形成之后, 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 企业可以进行定期的分析和考核, 及时总结经验, 为未来降低成本提供参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介绍标准成本法, 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标准成本法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以此来为日后企业财务业绩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现阶段企业发展而言,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必须提高对财务业绩的有效管理。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财务业绩管理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而且管理效果显著。所以, 在未来的时间里, 企业管理部门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将标准成本法合理、有效地应用到财务业务管理中, 在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同时, 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摘要:标准成本的制订比较灵活, 通常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订, 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本文主要介绍标准成本法, 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标准成本法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以此来为日后企业财务业绩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的,公司财务业绩

参考文献

[1] 赵艳君.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2) .

标准成本范文第5篇

摘要:出版社是2009年開始集中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改制后出版社数量较多,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后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文章通过对出版社标准成本法的推广应用,归纳总结了基于标准成本法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标准成本法的成本管理体系的设计、应用进行了说明,并对标准成本法的实施做了经验总结,希望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单位改制后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改进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关键词:出版社;标准成本法;成本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我国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确认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的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出版社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较早的行业,改制后出版社的成本管理现状对推进我国现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有所启示,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出版社现代化管理的需求,标准成本法开始在出版社应用,提高了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完善了出版社管理制度。

一、背景分析

出版社属于政府思想文化宣传系统,是政府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出版社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性质,从2009年集中改制至今已有9年了。改制后,地方及高校出版社,数量较多,占全国所有出版社60%以上,这些出版社规模不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及信息系统建设较为滞后,专业化协作能力较差,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的范围、手段、目的等认识存在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权,没有调动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高,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成本控制制度意识不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标准成本法开始在出版社推广应用。

二、总体设计

(一)应用标准成本法的目标

通过标准成本法在出版社的推广应用,实现出版社现代成本管理思维,促进出版社的现代化成本管理水平,符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战略的要求;激励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强化出版社对图书成本的控制,降低图书成本码洋率,实现出版社利润最大化。通过标准成本法在出版社的运用,更真实地反映出版社图书成本的构成,实现图书成本的标准化,强化出版社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二)应用标准成本法的总体思路

根据出版社实际情况分析出版社成本管理的现状和不足,利用标准成本法,筛选标准成本指标,制定成本指标标准,形成以标准成本法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根据标准成本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持续改善出版社的成本管理水平。为文化体制改制后的中小型出版社现代化成本管理提出参考,推进出版行业中小型出版社成本管理的水平。

(三)标准成本法的内容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以成本事前控制为目的,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为重点。以标准成本为核心,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环节,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实现成本管理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标准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两方面,依据出版社的实际情况与图书出版的行业特性,科学合理的选取各类标准指标。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图书生产的材料成本。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图书的出版数量、图书开本、用纸规格等进行选择,列出所需的各种材料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大小及质量等情况;其次,对过去用料情况的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测定,技术分析等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出版社有统一招标的,按招标价格;没有招标的,由出版部负责提供,格按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定。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图书生产的人工成本。根据图书出版选择的工艺(如亮膜、亚膜、UV、上光等)不同,图书印刷数量不等,依据过去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现在的市场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人工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制造费用根据出版业的行业特性,单独核算,核算标准用量采用工时表示,标准价格根据出版社实际情况确认。

三、应用过程

(一)参与人员及组织框架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全社人员参与,还需要成立标准成本法实施领导小组(简称实施小组,下同),保障标准成本法的实施。实施小组的组长由出版社的社长担任,负责标准成本法的目标、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社委会及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标准成本法的具体推广实施及日常事务,是各类标准指标的实际制定者和执行者,负责沟通上下。

(二)应用标准成本法的资源、信息化等要求

出版社根据各部门与标准成本法的目标匹配程度进行资源配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对成本管理的落后思想,加强思想教育,强调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全员成本控制的宣传,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出版社基础管理,为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标准成本法实施流程

标准成本法的基本目标、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有社长领导的实施小组负责制定,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方案,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讨论,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选择标准指标,根据以前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并上报实施小组,实施小组汇总各部门的标准指标,进行全员讨论、修改,形成文件再下发各部门,经过多轮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标准指标,完成实施方案。在标准成本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实时解决,上下各部门沟通要及时有效,要信息透明,并制定相关制度规定,规范标准成本法实施中的问题反馈、问题处理及实施方案修改完善等情况。

根據标准成本法实施方案,把图书印刷标准指标与标准价格,录入到出版社信息系统中。图书项目印刷前,根据图书印刷需求选取印刷数量、工艺等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中会显示该图书的标准成本明细与总额,待图书成本实际结算时,再进行成本差异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及时跟进改正图书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规范标准指标的调整

在标准成本法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在结合出版社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标准成本法实施方案和标准指标,在实施方案调整过程要严格按照流程规定处理,不能随意而为。要制定与标准成本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度要符合出版社的实际经营情况,标准指标的变动机制要与市场环境、经营情况相协调,要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经营环境。

四、经验总结

(一)取得的成效

出版社确定了标准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战略,通过标准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激励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使得大部分员工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图书成本管理对单位的重要性,广大员工的成本管理思想进步明显,企业主人翁意思进一步提高。出版社形成了以标准成本法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管理闭环,推动了出版社成本管理制度的建设,改善出版社对图书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推动了出版社管理能力,符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战略的规划。

(二)经验总结

1. 管理思想教育是基础

出版社改制后成本管理理念落后,部分员工对图书成本漠不关心,不能很好的使用信息系统,对图书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及改进意见,视而不见,不予关注,对标准成本法积极性不高。加大宣传与沟通,使得大部分员工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图书成本管理对单位的重要地位,关系自身利益;加强员工培训,引导员工正确使用信息系统,打破部门之间的横向壁垒,提高部门协作能力,根据差异分析及改进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图书成本管理理论水平。

2. 制度是关键

制度建设是标准成本法实施的重要保证,按标准成本法的目标、组织机构、实施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反馈、标准指标变动机制等方面,再依据出版社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针对标准指标的变动机制,要简化标准指标修订流程,增加标准指标修订频率,使标准指标更加的趋同市场标准,使出版社构建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标准价格,与市场环境变动最为紧密,出版社面临的经营、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出版社应依据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实时的调整标准价格;但标准指标的变动,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程序,调整标准,做到有法可依。

3. 覆盖范围要量体裁衣

标准成本管理不能全覆盖,间接成本分配标准不精确,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可行的增加标准成本的前后覆盖面,对影响图书成本较大的成本费用,要加入标准成本管理中,但不能为了标准成本管理而增加管理,要量力而行,适合自己出版社的成本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五、结语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中小型文化体制改革单位,改制后的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信息化水平不高,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较为滞后,成本管理体系认识度不够,公司法人独立管理,外界干涉较少,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利用标准成本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标准指标,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形成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在实施中遇到问题,查明原委,及时解决,按需修改指标。通过标准成本法的推广应用,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为文化体制改革单位改制后的中小型企业现代化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双双.标准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5).

[2]杨立林.标准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0).

[3]何安.出版社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研究[J].当代会计,2017(05).

[4]杨培慧.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中小图书出版社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5(29).

[5]谢芳.高校出版社成本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上一篇:项目成本管理下一篇:电子商务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