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与临床范文

2023-09-13

检验医学与临床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总结外科护理服务中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问题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服务期间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需要基于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普及。

【关键词】外科护理;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人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间接提高了临床中医护服务的质量要求[1-2]。外科属于临床中诊治人数非常多的科室,涉及到的疾病种类也相当丰富,其中也不乏存在许多难治性疾病[3]。因为外科疾病类型较多再加上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所以在临床医护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诊疗风险,属于护理工作高风险科室[4-5]。近些年有许多统计数据中也发现,外科护理工作发生护理问题与矛盾問题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明显较高。对此,为了规避护理问题,本文探讨基于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控制措施及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龄(53.15±3.51)岁;常规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龄(53.15±3.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年龄18~70岁;对研究认可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肿瘤疾病;凝血障碍;恶心肿瘤。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病情观测、体位调整等护理。

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2.1 护理质量影响因素

(1)队伍年轻化。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的持续性发展,外科临床工作压力以及工作量不断增加,对于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依赖性也在随之提升。近些年外科的一线补充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护士,这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在护理工作过于繁忙时手忙脚乱可能会出现差错性护理行为,在特殊护理事件方面的应对能力较弱。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发展必然会衍生许多的隐患问题。

(2)责任心较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外科任务繁多,其中涉及到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意识状态的改变、管道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在护理工作中如果责任心不强,便会导致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记录不详细,异常状态无法及时发现,导致症状无法被及时控制,从而形成护患矛盾纠纷风险。

(3)技术不熟练。临床中外科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会直接导致患者安全遭受影响,外科工作本身的专业性相对较强,技术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临床中技术不熟练时会直接导致患者安全遭受影响。

(4)缺乏沟通。在临床护理期间部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懒得回答或者是以生硬的方式回答,此时便会导致反感情绪的形成。对于患者而言,在临床中接受一些检查或治疗,例如接受纤支镜、胃镜检查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情绪,此时如果不及时做好沟通交流,会导致患者对医护工作形成严重的抵触、反感情绪,此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便会显著提高。

1.2.2 控制措施

(1)强化细节教育。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护理主要是借助看电视、看报、下棋等多种途径实现注意力转移,而家属的心理护理主要是让家属了解患者真实情况,并保持治疗积极性,降低排斥心态,规避不必要的矛盾。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提高对护理人员的针对性管理。对于外科护理工作而言,需要做好责任心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实现对护理差错事件的防范以及安全护理的落实。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头脑风暴的方式了解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风险问题,并及时从管理的角度上做好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护理人员可以及时意识到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并在护理工作中保持细致态度与意识。因为外科本身属于高风险科室,所以在护理中需要保持“警钟长鸣”的护理意识,从细节层面上强化对护理风险的控制,护理人员需要仔细阅读并记住规范护理方式,从思想、意识等层面上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2)强化技术培训。在外科护理期间,需要有意识地培训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借助专业教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按照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提供专科知识的教育、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急救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方式。在培训之后及时进行考核,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具备较强的护理专业性能力,有意识地锻炼并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护理水平,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3)强化护理沟通能力。在外科护理期间护理沟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属于消除与杜绝护理纠纷风险的有效途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如果患者对于临床医护工作的认知不正确或者是积极性较差,此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患者的康复需求,促使患者可以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改善护患关系,患者可以与护理人员构建朋友关系,消除纠纷风险问题。另外,在护理期间需要注重对患者的宣教,及时让患者了解临床科室情况,并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认知以及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规避风险问题的发生。

(4)强化细节监控。在外科护理期间,首先需要注重细节性的护理管理,需要做好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尤其是对于高龄、多并发症患者,需要在护理开始之前先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从而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其次,需要做好重点时间的护理,尤其是在节假日、夜班、双休班、交接班等关键时刻,因为存在人员少、工作忙、护理响应时间长等特征,要及时做好人员援助,尽可能保障护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实施。再次,需要注重关键人员的护理工作,尤其是新上岗护士和进修实习护士,需要尽可能让其规避多干扰、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或以高资历护士陪同进行,从而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要注重应急状态的管理,对于急救物品需要采取专人专职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综合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完成处理,计算资料用(x±s)表示,以t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并用Fisher χ2檢验,当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问题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外科护理工作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因为患者的疾病存在发病快、病情重等特征,导致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医护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风险问题[6]。护理中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护理矛盾纠纷问题。对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及时发现各种比较容易发生的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在外科护理服务期间,积极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之余,还应注重临床护理工作,尽可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有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借助有效的护理服务优化患者的临床体验,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益[7-8]。对护理模式进行改进并结合患者在临床的各种实际需求,以及身心不同方面表现出的具体情况等,从心理干预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细致的心理疏导等,进而使临床护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9]。针对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患者的角度上提高护理服务本身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征,从而提高临床服务综合效益。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外科护理期间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在护理中需要基于护理工作特征以及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改进策略,优化与改善护理方案,为患者的身心多方面提供护理帮助,从而提高外科护理综合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外科护理服务期间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需要基于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岩,翟方.显微外科护士素质培养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分析——评《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J].电子显微学报,2019,31(3):344-345.

[2] 戴艺,金丽芬,Wipada K.基于JD-R模式的护士工作投入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9):1107-1111.

[3] 谭俊华,白晓霞.手术室护士工作投入程度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154-156.

[4] 丁滢,宋艳,夏春香,等.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普外科术后管道护理床旁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2):21-23.

[5] 刘丽,林征,戎明梅,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3):36-40.

[6] 温小晓.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64.

[7] 丁相瑜,杨光,刘畅,等.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在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管理质量中的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20,188(4):134-138.

[8] 袁美娟,黄丽萍,翟路路,等.护理管理中负性领导行为对护士职业使命感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2727-2730.

[9] 刘彩芳,燕朋波,韩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口漏液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3):965-969.

检验医学与临床范文第2篇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 涉及多个学科, 例如重症患者常面临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多重打击, 往往同时存在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损害, 在救治中可能需使用呼吸机、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 这些都是ICU与普通病房的不同之处, 对我们的教学队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我们首先让带教老师在实施教学任务之前自己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准备。其次, 我们特别注重让教师努力学习临床教学的先进经验, 例如, 针对重症医学要求知识面广的学科特点, 教师首先让学生复习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重温内外科各章节的急危重病种的诊疗常规等相关知识, 安排有关章节的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并在以后的带教过程中予以强调。又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 B L (P R O B L E M-B A S E D LEARNING) 教学法[1], 以问题或案例为基础,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临床重症的诊疗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另外, 我们还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现代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 能制作精美的教学幻灯, 甚至使用EMAIL、QQ、博客等工具为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学科进展和答疑解惑。此外, 我们的ICU教师还特意加强了心理学和医学伦理的学习并将之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 教师不仅要懂得排除学生的压力和恐惧, 还要培养学生的怜悯之心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2 增强教学意识, 注重实际操练

在我国, 重症医学的临床实习时间明显少于传统临床学科, 学生进入重症医学的临床实习后往往心理准备不足, 面对相对复杂的仪器设备和病情变化, 普遍存在不知所措的茫然, 不能迅速进入角色[2], 如果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 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一现状, 我院的教学部门和危重病专科作了一些努力, 首先, 我们在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的学习中增设了《临床医学导论》课程, 让医学生刚踏入校园便开始接触临床知识, 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并特意安排ICU的医生讲授重症医学相关知识, 带学生参观ICU病房, 安排学生观看心肺复苏教学视频, 并用教学模具进行心肺复苏演练, 使学生对重症医学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 我们在本科三年级的学习中安排了重症医学选修课程, 系统讲授重症医学理论知识后, 也安排学生到ICU病房见习。到了本科五年级, 通过选修的形式, 安排学生到ICU病房实习, 时间是六周。在实习过程中主要是引导他们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治病救人, 培养学生整体看待疾病和病人的观念, 传授常用的抢救技术和仪器的使用, 而对于进入ICU病房实习的研究生、住院培训医师和进修生, 则更加严格要求, 利用实际的操作机会, 传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使他们具备一定的ICU专科医师的救治技能。

3 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正确的临床思维是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 通过各种临床技能取得第一手资料, 结合病人的家庭、人文背景等多方信息进行综合类比、批判性地分析和判断, 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体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4]。我们通过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第一是使用PBL教学方法。针对某一种典型的危重病, 带教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在见习中开展临床病例讨论, 可教会学生分析病情、归纳病例特点、总结诊断依据及制定诊疗计划等, 使其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训练其临床思维能力[3]。病例讨论的过程就是对疾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也是能力锻炼与提高的好办法。在教学查房开始时有意识地选择几个关键概念作为引导, 对学生就疾病病的诊治提出问题, 然后由学生自己分析, 最后由教师总结。通过由浅入深地讲解, 使学生理解问题并形成完整的临床思路。例如对一名重症胰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重症病例, 教师先有意识地提出了“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关键概念进行启发引导, 再由每个学生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作出初步诊断, 并提出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方案。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第二是加强实习学生创新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危重病医学在21世纪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危重病的确切发生机制涉及未知领域, 直接导致了目前尚不理想的救治成功率[5]。这就要求医学生从实习阶段就要具备科研意识、创新精神, 培养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根据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在研究生阶段的临床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临床具体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是培养实习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重症医学的临床教学有别于一般的临床教学而更具难度和挑战性, 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教学意识, 注重实际操练, 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 增强了教学效果。要做好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 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重症医学,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 Kilroy DA.Problem~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 2004, 21 (4) :411~413.

[2] 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11) :1056~1057.

[3] 韩勇, 王云杰, 卢强.在胸外科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5, 7 (1) :57~58.

[4] 曾勇, 王国民, 蔡映云, 等.临床思维的理解与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 2003, 3 (1) :90~93.

检验医学与临床范文第3篇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它是一门专门研究发病机制的入门课。它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患病机体,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疾病的进展和转变。因此学习病理生理学对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病理生理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辩证的观点以及转变思想观念。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教学密切相关,但是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时间安排一般在接触临床之前,所以病理生理学教学与临床教学脱节严重,严重影响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理论知识多且复杂,学科的深度和广度跨度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望而生畏,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以考试为目的,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填鸭式教学”以及“照本宣科”现象严重,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存在的实际情况与弊端,合同教务处、附属医院领导、教师反复研究,积极探索,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探索病理生理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新思路, 推动了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2临床案例与病理生理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及教学改革

只有在掌握疾病的规律和机制的情况下,才不会被疾病的表象所迷惑,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性、针对性的治疗。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必须对病理生理学有很好的掌握能力。而结合了临床病例教学的病理生理学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加强教学改革对于医疗教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2.1 教师要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的联系

我国老一辈的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相对于老教师,近些年留校的青年教师往往没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不能通过举例或者与学生探讨临床热点问题,把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生动有趣的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受到影响,教师的信心下降。因此为了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要着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青年教师进行脱产进修。由于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在融入临床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参与患者查房、临床病例会诊,与医师进行临床交流,结合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临床的有效互补,不断提高临床知识,了解临床热点问题,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开展临床专题性讲座,加强各科室的互动。通过临床的反馈,了解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哪些需要重点讲解,怎么讲解等等,为基础医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临床进修,青年教师经验有所增加,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高。

2.2 增设病理生理学的临床见习课 ,让学生跟随教师查房

在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础课程之后, 与教学医院联系,由有经验的临床教师带领进行教学查房,在查房的过程中,使得学生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知识,达到理论学习和临床密切结合的目的。

2.3 针对不同的专业层次 ,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内容过多 ,内容重复”是病理生理教学大纲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公共课时增多,专业基础学时减少造成了内容与学时不相符,大大增加了教学的压力。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层次,了解各自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例如针对培养的学生是要服务基层的实用型人才,重新划定考试的题型、范围,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度,修改了授课大纲,使得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2.4 实 施 CBS 与 PBL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在学习病理生理学时几乎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于临床的表现一无所知,学生为了考试及格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 但是这样的结果造成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通过CBS与PBL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运用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通过训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床的应变思维能力,实现了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助于培训学生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2.5 构 建 “第二课堂 ”学习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构建病理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可能,由于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习者通过教学平台可以自主学习知识, 模拟临床病例, 以及参与互动讨论。同时在学校中经常开设与临床病理生理学相关的选修课以及讲座,师生就临床疾病热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如常见代谢病的病理生理,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等,通过互动性的探讨使得学生的基础理论得到巩固,知识面得到拓宽。网络学习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总要补充和延伸。

2.6 科学评价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效果

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提早接触临床医学教学, 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性的讨论,巩固并挺高所学的病理生理学,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病理生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关乎学生知识的学习、巩固和融合。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不断的改革创新, 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培养临床思维模式,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实现师生共赢,适应新时期医学教学发展的需求。

摘要: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在基础学科教学中起着承接的作用。病理生理学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对该学科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其临床思维,在遇到问题是能够主动分析、自我解决,这也是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之所在。本文就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病理生理教学进行探讨,从而促进教师、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检验医学与临床范文第4篇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是近些年来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妊娠期高血压无论是对孕妇还是腹中胎儿来说都是影响非常大的,但是通过对血压的及时控制,不但能提高顺利分娩概率,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目前临床上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有了新的、有效的治疗和研究方法,为妊娠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孕妇在妊娠期合并的并发症之一,是孕产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孕妇在妊娠期出现了高血压,无论是对自身还是胎儿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那大的,尤其是在合并其他并发症以后,甚至还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致命威胁。为此,需要提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本文就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及治疗进展进行了如下综述。

一、妊娠期高血压概述

(一)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怀孕女性在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来说,常见的有两种,一个在怀孕之前身体就患有高血压疾病,一种是怀孕后引发的高血压疾病。如果孕妇在怀孕之前没有高血压疾病,那么会有很多女性在怀孕20周左右开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进而给孕妇自身和胎儿带来不同程度伤害[1]。

(二)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临床上关于妊娠期高血壓发病的原因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论,而想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只有对发病原因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以后,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而有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患者全身小动脉发生了痉挛而引发的。也有相关报道显示,通过对大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现,孕妇的胎盘是会出现以下不良情况的,即胎盘床螺旋动脉和绒毛血管中的管腔变的很狭窄、血管内膜增厚、细胞壁或者管壁纤维坏死等等,这些不好的现象,都是会影响到胎儿和母体之间血液交换的,当然也会给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影响,严重者还会增加胎儿死亡的概率[2]。为此,有必要加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降低孕妇和胎儿死亡率。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预防

1、补钙:众所周知,妊娠期对于孕妇来说,是属于比较脆弱和特殊的时期,再加上腹中胎儿对营养的需求,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妇对微量元素需求变化的,其中孕妇对钙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孕妇通过及时补钙,是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3]。为此有研究学者做了实验论证,其结果显示,及时补钙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在3%-4%左右,而没有及时补钙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为16%-17%,由此可以明确知道,及时对妊娠期孕妇进行补钙,不但能更好的保证孕妇身体所需能量,还能有效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是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是抗氧化剂药物之一。孕妇在妊娠期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也是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有临床医学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孕妇缺乏维生素E是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是有相关性的,也就是说,孕妇在妊娠期内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不但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概率,还能增加顺产概率,所以说,补充维生素E也是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4]。

3、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此,临床医学研究者相关人员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通过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的服用,是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比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的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要降低一半左右[5]。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服用阿司匹林的孕妇很有可能会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非药物预防方法

1、加强健康宣教:加强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宣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患者的重视。也可以通过电视、电影等方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注意事项、危害以及预防方法进行介绍,帮助孕妇掌握如何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

2、从体重、饮食等方面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多文献中都明确显示,肥胖是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还要控制好患者的体重。可以从饮食上来控制,如降低盐分、油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食用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蔬菜水果也要适量,不要暴饮暴食,要养成正确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规律[7]。还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降低肥胖。如慢走、瑜伽等等,都是能有效防止孕妇体重快速增长的。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

(一)采用降压药物治疗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来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即一般降压治疗和药物降压治疗。第一,一般降压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是需要注意休息的,同时还要保障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盐尽量少食用。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去服用地西泮[8]。第二,药物治疗。就目前来看,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拉贝洛尔等。其中硝苯地平可以有效的抑制钙离子内流,并通过进入到心肌细胞内,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不但能够降低血压,还能有效改善妊娠期孕妇血管内皮功能,更好的保证细胞的完整性[9]。而尼卡地平这种降压药物很容易溶于水,是一种钙通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降低妊娠期孕妇脐动脉血压的发生。拉贝洛尔能改善患者心肌血液供应问题,不但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还具有解痉的作用。其中临床研究学者在研究中表明,硝苯地平如果联合拉贝洛尔一起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不但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还能有效的降低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扩容药物

有调查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低血容量加重问题而引发的,由于多种因素,如酸中毒、红细胞变形力下降等,增加了血液的粘稠性[10]。因此,为了有效的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孕妇血液循环,还可以采用扩容药物的治疗方法。不但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血压指数,还能起到降低血浆蛋白和血钠浓度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科临床疾病中非常常见的,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投入到了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中,并获取了很大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也可以得知,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非常重要,能够保障母体和胎儿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罗世福,彭珠芸,丁艳,郑英如,郑秀惠.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双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J]. 西南国防医药,2021,31(6):481-484.

[2]漆洪波,胡小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保健的“六个重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5):512-514.

[3]赫英东,陈倩. 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局限性和临床应用选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5):519-522.

[4]何思思,孙贵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知信行调查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4):67-69+82.

[5]崔妍,黄亚雪,董燕. 下肢空气压力泵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效果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1,38(3):574-577.

[6]李娜娜.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61-63.

[7]胡继林,朱宝生. 二甲双胍预防妊娠期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2):257-260.

[8]任晶晶. 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3):511-514.

[9]颜珊,李清春. 胎盘病理结果对胎儿窘迫病因的分析及预防[J]. 系统医学,2020,5(24):10-12+27.

[10]娄可丽. 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妊娠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67-69.

检验医学与临床范文第5篇

1 医学本科生实习中的常见问题

1.1 实习学生方面

1.1.1 考研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目前各大医院对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本科毕业医学生就业相对困难, 甚至很多研究生、博士生都难以找到满意的医疗单位。严峻的就业形势倒逼大部分学生走上考研之路, 学生希望通过考取研究生后能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然而“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学生花大量时间复习、考研, 必定影响临床实习, 有的甚至影响终生。

1.1.2 凭兴趣学习

1) 在临床实习中, 学生往往对临床技能操作有着极大的热情, 而对“相关理论知识”索然无味[3];然而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做后盾, 也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2) 对不感兴趣或不愿从事的相关科室实习缺乏热情 (如男生在妇产科、女生在骨科) 。很多学生认为:反正将来我也不从事相关科室工作, 即使现在认真实习, 将来也会忘记、也不会处理;将来遇到问题可请“相关科室”协助处理。然而俗话说得好, “没有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 相关知识就不曾掌握, 以后遇到相似情况也不认识;就会“视而不见”, 甚至“熟视无睹”, 又何来“邀请会诊”?其实, 临床实习不同于专科学习, 并不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高、精、尖”, 而是要求医学生对所有科室“三基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尽量避免在以后医疗工作中出现“不认识”“想不到”的情况。

1.1.3 学习态度消极

当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的时候, 相关基础知识已经遗忘不少, 难以适应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外加部分实习生认为临床实习就是为带教老师免费打工, 工作态度消极。

1.2 带教老师方面

1.2.1 工作任务繁忙

目前各大医学院承担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同时承担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 忙碌的临床工作影响教学时间和精力, 使带教老师难以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教学[4]。

1.2.2 缺乏正规师范教育

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均非职业教师, 且多以低年资临床医师为主;往往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和教育技巧培训, 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1.2.3“僧多粥少”

随着医学院校扩招, 实习学生不断增多, 人均实际操作机会减少;外加师资相对不足, 难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5]。

1.3 临床学院教学部门

1.3.1 监管不利

1) 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对违纪学生无处罚权, 而有处罚权的教学部门老师又与带教老师缺乏沟通, 对部分纪律松散学生疏于监管。2) 为支持学生考研, 在临床实习期间往往安排较长时间“考研假”;而部分学生以“复习考研”的幌子躲避教学部门监管。3) 考研后的“补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1.3.2 考核欠科学, 缺乏激励和惩罚机制

1) 目前绝大部分医学院校临床技能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比例少, 对总考核成绩影响不大;“是否认真实习”对毕业、考研影响不大。2) 学院对学生考试合格率有最低要求, 导致临床毕业考核流于形式;对学生缺乏震慑力。

1.4 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 媒体大量不负责任的报道激化医患矛盾。如今很多患者都不愿成为实习生的实习对象, 这让实习生错过许多难得的观摩和学习机会[6]。对于在妇产科实习的男学生而言, 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而带教老师为了避免医疗纠纷, 一般都会满足患者的意愿, 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2 我院相应对策

2.1 策略性分组实习

不采用常规按班分组实习, 而依据“是否考研”进行分组实习。对“考研组”采用“集中放假、集体补实习”的方针;既能支持考研, 又不耽误临床实习;既不增加带教老师负担, 又可保证带教质量。

2.2 动态准入、严格考核

遴选取得教师资格的主治以上高年资医师, 经正规培训、考核, 取得相应教学资格后才能承担临床实习带教任务;对带教老师采用“学生+教学督导”联合考核, 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质, 并在职称晋升中“一票否决”。

2.3 减轻负担、保证待遇

减少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量, 并保证同等待遇;教学对考核优秀的带教老师一定荣誉奖励[7], 并在职称晋升中“优先”。

2.4 丰富教学手段

采用PPT、影像资料、教学模具人及“标准化病人”等, 保证学生能尽量多实践机会;引入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等,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8]。

2.5 加强监管、严格奖惩

1) 加强请假制度。对超过一天的必须到临床学院教学部门书面请假。2) 赋予带教老师“否决权”。对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依据学院相关规定, 做出实习“不合格”评价者不准予出科;需待正规实习结束后“补实习”合格后才准予毕业。3) 对“考研组”实习学生加强监管和考核, 特别是集体“补实习”期间;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准予毕业 (即使考上研究生也无法就读) 。

2.6 引入形成性评价、优化考核制度

采用“平时表现、操作考核、理论考核”的按3:3:4记入最后考核成绩。即使“理论考核”获得满分也可能总考核成绩不合格, 对于平时“纪律涣散、实习不认真”者要有一定震慑力。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必经阶段。我们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提出相应对策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完成临床实习。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实习,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史济纯.医学生医德教育与职业化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23 (6) :36.

[2] 赖亚宁, 姚巡, 卿平, 等.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1) :8-11.

[3] 薛以贵, 靳瑾, 贾景磊.军队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 :97-99.

[4] 何勤.加强教学环节管理, 建立教研室“一线三段多点监控”的管理模式[C].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 2012:78-81.

[5] 文洪, 艾永循, 郭凯文, 等.PBL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 15 (2) :174-176.

[6] 毛鹏远.沟通在缓和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 2012, 29 (5) :37-38.

[7] 杜爱玲, 张留莎, 张帆.提高神经内科临床实习质量策略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0 (19) :1085-1087.

上一篇:自动化仪表下一篇: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