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

2023-03-12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针对新时期关于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分析了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状态,探讨了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状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现代施工企业培训与引进的对策、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和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对策。

【关键词】 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改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不仅要形成一系列的财务和成本指标,成为现代施工企业在市场决策时的依据,同时也要依靠这些会计核算指标进行分析,为改进现代施工企业管理成本,降低现代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关于对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状态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施工项目周期长、在会计核算时分期付款比较常见,同时,又由于施工企业又存在不同情况的工程外包,使施工企业与具体施工项目之间各种不同的交易活跃因素的影响,更增加了现代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显现的特殊性,这些复杂的情况,都要求在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时,要给预足够的重视。

1.1现代施工企业核算对象的特殊性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独特性。一方面表现在,现代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原则是以单个项目来进行的,这样才能够比较不同施工项目的成本状况。另一方面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表现在内部,因为施工成本核算,主要为原材料的成本、机械作业成本、人工成本、辅助成本等内容,这些具体的成本使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有别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

1.2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独特性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一般是指具体采取的方法,例如,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方式是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据这样的现实需求,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降低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成本。

1.3 现代施工企业工程结算的阶段性

现代施工企业项目施工周期较长,一般的施工项目也需要半年以上,跨年度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因此,现代施工企业会计结算一般要采取分段的方式,这就要求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要及时将施工企业的欠款和收账款进行确认,要实事求是的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采取适当方法来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估测,为施工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经济数据。

2.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状态

在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虽然《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已经在技术上规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事项,但由于现代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的所在地点的范围广,存在着一些异地施工情形,而各地区对施工项目的税收政策又不完全相同,使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增加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2.1 现代施工企业事前事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现代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是事后核算,也就是要求核算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后再进行会计确认,但如果会计核算工作对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没有实事求是地凭据。就很难得到实事求是地事后核算。目前,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此外,对于现代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虽然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都有制定标书,在会计核算是可以通过标书来进行基本的财务工作核算,但由于这种核算在启动过程并没有引入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从财务的角度对启动初期的企业经费进行核算,必然使事前核算出现不足之处。在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中,如果现代企业财务人员不参与到企业运行项目经费的支出管理,还只是围绕记账人的角色,就难以发挥财务监督者的角色。

2.2 现代施工企业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指导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但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如将一些间接费用直接纳入成本核算,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出现差错。由于施工项目周期较长,还存在着成本费用的会计年度确认问题,很容易导致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

2.3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信息,部分经济活动未能及时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现代施工地点较为分散,在经济活动发生时,相关责任人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还有现代企业其他部门与项目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内容,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从实际情况来,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对核算方法的选择问题,难免出现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不高。

3. 加强和改进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针对我国现代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形,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一方面要从会计人员这一核算的主体入手,另一方面要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核算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3.1 现代施工企业培训与引进的对策

在现代施工企业培训与引进的对策,要以未来会计核算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会计人员培训方案。根据现有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现代施工企业的特殊性,选择培训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的总体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核算人才,要在对会计核算有效分类的基础上,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3.2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

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积极组织学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按照这些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核算办法,对照企业现行的核算制度,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特别是,由于某些原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在某些方面的差异,施工企业要根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并保持处理的一致性。

3.3 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对策

为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核算要加强与业务部门、辅助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避免孤立地进行会计核算,可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如对项目进度的测算,除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账实分离”。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核算结果能够保证具有真实和准确性,能够在企业整体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

结语

新时期关于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是发展现代施工企业的必由之路,现代施工企业要发展必须认真从会计核算做起,使现代施工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加强和改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3)下旬刊:43.

[2] 马彩萍.浅议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0(15):251-25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来,中央和省上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利建设项目不断立项,加之国家大力推行PPP项目运作模式不断深入推广,水利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水利行业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黄金时期。水利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施工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的提升和规模不断扩大,水利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潜在的财务风险,如何化解这些风险,促进企业良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当前水利施工企业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对策

1水利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1.1内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包含了企业的整体结构,内部章程纪律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基本上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源和基础。我们所知的水利施工企业内大都设立有董事会,经理,部门总监,中层,普通员工等各个人员层面,将工作进行分工,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和监督。同时还设立了与水利施工的特点息息相关的特别内部机构,加强管理和内部控制。

1.2信息交流

企业必须保证能够及时按时掌控传递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无论是在企业的内部,还是内外部之间,有关信息都要畅通无阻,沟通之间不能存在障碍,这是保证企业能够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信息交流主要包含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等多个要点。对水利施工企业来说,最应当关注的是反舞弊机制。这是因为信息要想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进行交流和使用,舞弊行为无疑会极大地影响信息的实际作用。水利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反舞弊工作的关注力度,设立专项部门进行检查等工作,对反舞弊工作的各个程序都要进行规范。除此之外,要加强信息交流,水利工程部门还应对多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科技技术,利用网络等信息传递工具保证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

2.1水电施工企业治理结构缺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想得到完善的建立则需要一个较为健全的治理结构。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水电施工单位都没有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就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的建设。在水电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的企业大部分会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放在企业的施工上面,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则很少有涉及,只是简单的传统的进行管理。然而要想保证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则需要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协助。所以,水电施工企业部门内的结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电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前景。

2.2企业内部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的水利施工企业的人员,特别是管理层人员缺乏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不够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内部控制自然很难发挥出它该有的作用。根据权威的调查研究,我国水力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因其年龄上的劣势,对内部控制这种较为新的管理概念和方法并不熟知。此外,很大企业的重心完全放在了施工上,对施工的进行和管理非常重视,而对内部控制往往比较忽视。有一些企业即使有加强内部控制的概念,但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大都直接将内部控制理解为成本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的其他方面,能带来的效益则缺乏基本的认知。在内部控制的实施方面,许多企业内部的结构混乱,职能重合,人员冗余等现象较为普遍,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危害。对任何一件工作,如果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知识,那就不可能将工作圆满完成,我国的水利施工企业由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3水电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3.1水电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

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达到让企业赢利的目的,就需要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之上进行一定的企业结构治理。企业结构的治理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还能够提高企业在经营活动上的管理水平,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正常的经营,所以建立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结构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定的环境,能够相应地對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方面则不是盲目的进行设计,只是参考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而没有根据自身水电设施企业的特点进行设计。而是应该需要对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以及要保证内部控制设计要全企业各个部门的参与。水电施工企业的各个领导层的复杂人都要详细了解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未来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能够进行很好的执行,并且达到满意的效果。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成之后,应该设置一项专门的监督部门保证企业的内部制度能够顺利地进行,根据企业部门的执行情况,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奖惩措施。企业只有在建立起一定的治理结构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才能够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经营。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在自身的行业领域大展风采。

3.2提高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正如笔者之前所论述的,对于任何一件工作,意识都是基础,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知识,工作的进行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优秀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一定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认识。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级员工都要牢牢树立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企业可以不定时地举办一些有关于内部控制的课程和讲座,让员工进行学习,使企业员工了解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打好基础。对学习成果优秀的员工,企业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发员工投入到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内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可以举办一些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交流会等。对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要予以追究,落实到责任人,做到赏罚分明。

3.3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管

为了水利施工企业能够稳健的持续发展,强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唯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持久、高效的实行。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拟定、实行与监管部门的设立来达到加强有关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管工作。企业应该严谨的对监管工作进行检查,监管人员要具备有相应的技术资格,审计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与经验,明晰划分好职责,保障可以真实、正确的编制和显示出会计信息。此外,还要让全体员工都能够形成控制意识,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其它管理者在发觉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时,都能够实时的向相应的管理者报告,进而让企业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预期控制目标,加快构建企业控制环境,持续不停的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水利施工企业所肩负的压力和责任也很巨大。因此,水利施工企业要千方百计提高自身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就是一条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关于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8).

[2]邢玉华.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59-59.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收益是会计的核心概念,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通常以会计收益为基础通过计算EPS,ROE等指标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评价。在目前的业绩报告制度下,会计收益仅反映收益的数量水平,难以反映收益质量。忽视收益质量的获利能力评价是不全面的,不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本文在这里对会计收益的质量特征进行论述,并据此分析了影响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几种常见因素。

关键词:会计收益 质量 特征 影响

0 引言

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预测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收益作为会计的核心信息理应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净现金流入的数额、时间和或然性。在目前的业绩报告制度下,会计收益仅反映收益的数量水平,难以反映收益质量。忽视收益质量的获利能力评价是不全面的,不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1 会计收益的质量特征分析

1.1 收益的真实性

收益的真实性包含两个层次:①收益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并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收益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否则企业所报告的收益是虚假收益,不但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相反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②会计收益尽量与经济学的收益即真实收益接近,这需要对目前的会计模式进行改进。

1.2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

会计收益的确认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之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账面费用配比的结果,体现为应计现金净流入的概念和可能财富的增加,并不直接等同于实际现金净流入与真实财富增加,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成为实际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收益的真正实现。

1.3 收益的持续性

目前企业收益的报告采用“总括收益观”,会计收益既包含经常项目带来的收益也包含非常项目带来的收益,然而,不同的收益构成项目对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1.4 收益的稳定性

收益的稳定性是指企业收益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如果企业某一期收益水平很高但缺乏稳定,也不是良好的经营状况的反映。收益的稳定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连续几个会计年度,收益水平围绕在水平线上下波动且波幅很小;另一种是随时间延续,收益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然,后者是利害关系人更愿意看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收益的持续性取决于收益项目的来源,经常性业务带来的收益具有持续性,而偶发交易和事项带来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收益的稳定性则取决于企业业务结构、商品结构、时效结构、收支习性结构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稳定性。

1.5 收益的安全性

收益与风险对称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规律,企业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而获取中等甚至低水平的收益显然不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收益的稳定性是企业所面临风险大小的表象特征,收益稳定性越差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小。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程度、成本性态、资本结构、管理水平的不同组合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稳定性。

2 影响会计收益质量的因素

2.1 企业的资产状况

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与收益质量的优劣是互为影响的。一方面,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益质量的优劣,另一方面,低质量的收益也会降低因净收益而增加的资产的质量。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产不具备这项特征,那么它便是一项劣质资产,最终会转作费用或损失,导致企业收益减少,从而降低收益的质量。

2.2 收入的质量

收入是一个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与产生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收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收益质量的好坏。如果当期收入与现金流入同步,说明收益质量较高;如果当期的收入是建立在应收账款大量增长的基础之上,则其质量不得不令人怀疑。在进行收入分析时,可将关联收入及非常收入(如“非典”时期药品企业非正常增加的收入)剔除,防止人为调节与偶然因素的影响。

2.3 主营业务的鲜明性

企业的利润一般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损益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同时也是企业自我“造血”功能的保障。营业利润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而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损益具有偶发性、一次性的特点,他们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贡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营业利润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与稳定程度,如果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具有持续稳定性。而营业利润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主营业务越突出,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就越大。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收益质量应较高。

2.4 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

营业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变动率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营业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活动引起收益的变化也越大;收益波动的幅度大,说明收益的质量低。而且经营风险大的公司在经营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将支出资本化,而非费用化,这也会降低收益的质量;财务杠杆则是由于负债融资引起的。较高的财务杠杆意味着企业利用债务融资的可能性降低,这可能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有的增长率,从而损害了收益的稳定性;同时较高的财务杠杆也意味着融资成本增加,收益质量下降。故较高的财务杠杆同样会降低收益质量。

2.5 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收益是会计人员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而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会产生差异。一般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提高收益质量,消除潜亏。

2.6 会计准则的影响

会计准则对会计收益的确定起指导作用,它对收益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而易见的。例如,我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以后,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蓄意操纵盈余,从而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因此会计准则的完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收益的质量。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以识别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获利能力的高低。盈利水平是指企业会计政策保持一贯性的情况下,在绝对额上实现大于零的净利润;获利能力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经济资源并获取利润的能力,主要是反映在投入产出比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传统盈利能力指标固有的局限性,在分析企业收益质量时,必须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全面分析鉴别,否则容易掉入利润操纵的陷阱。

会计的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于决策有用的信息,收益作为会计的核心信息,探讨其质量特征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明确收益的质量特征,对于改进传统的业绩报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朱雨萌(1992-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会计学。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企业会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子文化渗透于企业会计活动中,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重大的作用。将企业会计文化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结合起来分析,可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通过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约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培养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加强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建设。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文化;企业会计

近些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会计信息的失真一方面是由于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缺失、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等导致,另一方面也与企业会计文化密切相关。企业会计文化对企业的会计模式、会计准则的形成及执行过程中涉及的会计人员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会明显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十分重视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分析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的会计精神、会计规则、会计人员文化素质、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1.会计文化中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近年来企业对“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普遍不够重视,导致企业会计人员没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工作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有缺陷。首先,企业会计人员素质选拔不过关,一些企业在选用会计人员时没有严把用人关,对会计人员的选拔没有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导致会计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使会计控制机制缺乏有效性。其次,企业不重视对会计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没有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致使一些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自觉遵守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再则,受经费、师资和人员紧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会计人员很难做到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企业管理人员对激励不够重视。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激励是常规性的工作,他们往往单凭经验或感觉行事,没有保持激励的连贯性,很难持续有效地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二是激励的形式单一。现实中,有些企业在激励时并不考虑会计人员的内心需要,而是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段,统统都给予一样物质激励,造成激励效果不尽如人意,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

2.企业会计制度文化不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会计法律形态、会计组织形态和会计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把企业会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是企业会计文化的中坚和桥梁。要使企业会计文化渗透到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变成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制度就是最好的载体。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制度文化还不完善,存在着较明显的问题:

第一,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目前,部分企业直接以国家颁布的会计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没有制定适合本企业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第二,会计制度执行乏力,致使其严肃性受到损害。尽管有些企业制定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却没有很好地执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顾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而是完全按照企业领导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账”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

第三,账务处理程序欠规范,核算行为随意性大。目前,有些企业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甚至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比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其账务处理竟然不同;再如,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

3.企业会计物质文化落后。会计电算化从开始应用至今已20多年,它注重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传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数据处理任务,追求如何替代手工处理方法、减轻人员劳动强度,而忽视了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在企业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所以未能在根本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难以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从实践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明显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单机工作为主的会计信息数据转输的实用性、一致性、系统性不够理想,数据转输时间、交换不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不少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多以核算型为主,通用性较差,结果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它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和控制管理,难以形成有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比如,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动管理系统数据,上级部门的报表汇总系统与本单位报表生成系统脱节;各种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也无法共享,更谈不上与外界的互动联系并接轨国际信息平台,一台台计算机变成一本本账本,成为信息“孤岛”。

4.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不完善。有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出现偏差,存在“关键人”控制现象,导致个别人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另外,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不少企业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甚少;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时,无视财经纪律,而是顺从领导意图办事,在弄虚作假上“出谋划策”。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完善内部控制文化与内部会计控制文化,无异于纸上谈兵。

5.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既反映了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同时也折射出企业会计人员及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以实现对利润的操纵,从公开曝光的造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来看,企业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虚假会计报告的关键因素。

二、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约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十分重视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约束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重点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培养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会计价值观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的共同信念,是会计群体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准则,为企业会计人员提供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它决定了企业会计部门如何看待企业股东、企业管理层、企业会计人员、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会计价值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会计部门的重要资源。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应具备的特征是:以诚信为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开拓创新、公正廉洁和追求卓越。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

首先,企业会计领导者要在会计群体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护中扮演极为重要的主导角色。企业会计领导者不仅同其他会计个体一样是企业会计文化的实践者,而且由于其在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工作作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对于企业会计文化的主导作用,也决定了他们在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企业会计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都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无形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因此,在建设会计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会计领导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亲自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模范人物并宣传其优秀的会计价值观,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企业会计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以诚信为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开拓创新、公正廉洁和追求卓越的理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下属,最终实现形成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的目标。

其次,发挥模范人物的突出作用。模范人物是企业会计个体学习的榜样,并得到大多数会计人员的敬重。如果说企业会计领导人主要由于拥有权力而被会计个体尊敬和追随,那么模范人物是因为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以及过人的能力等自身原因赢得其他企业会计人员的敬佩和效仿。在整个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模范人物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企业会计部门中模范人物以自己对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特有的理解而成为优秀企业会计文化的代表,并以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模范行为活跃于企业会计部门内部,以其突出的凝聚力把企业会计个体吸引在其周围。在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会计价值观容易被其他企业会计人员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有更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在企业会计部门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这样的模范人物,以模范人物强大的影响和引导力量推动以人为本会计价值观的形成。

2.加强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的建设。建立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通过稽核,对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核对,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防止企业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二是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会计监督部门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技术标准来判断企业会计行为是否合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和对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因此,监管部门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企业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协调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的会计监管要逐步转移到企业会计法律问题的协调上。在会计监管部门中设立法律监督分支机构,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监督,也应成为我国会计监管部门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3.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建设。一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地位。人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人的知识、技能、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在建设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二是大力建设优秀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信念、意识、经营哲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之魂,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还是完善,都须以企业文化作为理念支撑和价值指导,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结合构成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文化。每一个企业都应积极营造健康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文化氛围,创建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相适应的刚柔相济的内部会计控制文化。

4.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是企业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自觉行为主动遵循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其突出地表现为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仅关联着国家及社会的利益,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会计职业群体的价值观,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应当具有的重要道德规范。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不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正是以国家、社会的利益为己任,在各个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但目前我国企业还普遍存在着与会计信息失真相关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的问题。从近年来各地审计报告的披露中,也不难分析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否坚持原则,捍卫会计职业道德的神圣性,乃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为此,应该积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牢固掌握会计理论,刻苦钻研自身业务,提高实际工作水平和技能,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并且努力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如实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的全貌,然后再利用这些会计资料去分析研究,找出企业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工作。(2)加强企业负责人职业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企业负责人,不仅要以身作则,不以行政手段干预会计工作,保持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负责,对会计人员负责。另外,应培养“诚信为本”的意识并指导企业和员工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把企业诚信看作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殷勤凡.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财经,2005(5).

[2]王宁郎.浅析会计文化[J].财会研究,2005(10).

[3]杨春涛.对会计文化要素的思考[J].经济师,2003(8).

[4]刘臻,刘尚瑜.会计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师,2007(2).

[5]丁廷选,罗幅凯.试论会计诚信建设[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6]苏孜.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J].财会研究,2007(2).

责任编辑:浩宇

施工企业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地更新,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忽视了会计核算方式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就得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推动并规范企业科学管理,进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完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2.040

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会计核算意义重大,其通过系统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和核算,并结合最新市场环境,对企业未来发展形势进行综合研判,从而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翔实的数据信息,为其决策作参考。但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解决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1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1.1 建筑施工项目单独核算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一般由几个单独项目组合而成,其计价组成由各个单独项目各自特点决定。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多样性及单件性特点,致使计算成本时不能采用平均法,对各个项目单位成本只能采取订单成本计算法,即为了能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逐一对应,针对每个项目实施单独成本核算。

1.2 分级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特点:项目相对分散、工地较为偏僻、人员流动性大,为此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多采用分级管理和核算方法,此方法可以快速反映出项目生产效益情况,将项目生产经营与核算紧密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会计核算与现场建筑施工出现脱节现象的发生,实现财务管理高效率。

1.3 分段结算工程价款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与普通企业有所不同,其具有造价高、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会先垫付大笔资金,结算须到竣工后才能进行,如此一来,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周转时常面临一些问题,并且对产品生产也会带来一定限制,会计核算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力。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对于建筑施工周期较短,造价相对较低的项目,可以实行竣工后一次性结算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转;二是对于建筑施工周期长,使用资金多的项目可以实行分阶段结算,但须事先落实各期完工后的借款,从而做好资金及时回收。

2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2.1 管理者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不够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核算认识不足,是导致其会计核算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只是简单地将会计核算视为会计账务的处理,对会计核算信息的使用也不够充分。一些管理者认为做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其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成本的核算。此外,企业财会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对建筑施工成本的核算内容与方法不清楚,进而造成会计核算成本信息与实际成本信息不一致,最终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2.2 基础信息不健全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报表编制是薄弱环节,尤其是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问题重重。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过程中,需要取得项目部或者分公司会计报表,将其进行汇总,从而形成合并报表。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报表上交时间没有保障,不能实现统一及时;其二,财务报表资料不全,漏报、错报现象普遍存在;其三,会计基础工作较差,会计核算需要的基础信息缺乏,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部采取“以包代管”的方式;其四,会计汇总报表中,会计信息失真,对冲、调整处理不规范,对于不同项目使用同一个报表,可比性较差。

2.3 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信息较为滞后

就实际情况而言,建筑企业各个施工项目相对分散,使得业务数据收集和传递时效性不强。加上多数建筑企业存在垫资建筑施工的问题,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若不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及时传递市场信息,一旦遇到工程款项无法收回,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巨额亏损。同时,业务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缓慢也是其会计核算滞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业务信息等传递回企业后,要经过相关部门之间的流转,然而内部机构间存在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及时进行。

2.4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需要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国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从事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不具备这种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合格的会计核算人员数量不足。多数跨级核算人员连会计专业领域的知识都存在很大欠缺,还远远没有达到我国的基本要求,更谈不上具备其他相关领域基本知识。此种人员很难胜任任务艰巨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核算工作质量,严重制约企业管理水平,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 完善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观念,强化建筑企业管理者会计核算意识

建筑企业管理者因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将企业会计核算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制定、实施相关制度和措施,明晰权责,将会计核算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会计核算质量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内容和依据。管理者应明确会计核算目标,把握核算对象及范围,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同时,要加强会计核算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管理机制,使财会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3.2 制定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规范

会计核算工作主要由企业会计人员实施,因此需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规范其工作方式,切实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防止其工作随意,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从基础工作抓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制定明确的财务材料、报表提交时间,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其二,为了有效执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实施奖罚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三,为了使核算人员按章办事,需以文件形式规范相关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对象。

3.3 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应顺应时代变革,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以高效的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将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移入”计算机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以及办公自动化水平。同时,信息化管理要求各部门、岗位间及时沟通、相互协调,确保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自动化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综合考核方式,将自动化系统和现场考核有效结合,以准确性和有效性作为员工绩效考核标准,从而提高财会人员会计核算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完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自动化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和负责人员,明确各环节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3.4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核算是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节约成本开支的重要工作环节。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制度的中心,而会计人员是承担会计核算职责的主要人员,因此会计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并为项目经营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重任。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会计操作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队伍的素质:一是要对企业在岗会计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并重新进行业务能力考核; 二是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加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论、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队伍素质;三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准备培养复合型的财务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四是公司总部应加大对项目部财务稽核力度,公司总部财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项目部检查核算员的核算工作,并不断指导项目部在岗会计人员规范各项工作。

4 结 论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搞好会计核算工作,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不能得到重视,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势必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有所影响。因此,要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增强企业的生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探讨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23).

[2]刘吉兰.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一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上一篇:企业会计管理论文下一篇:财务会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