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了论文范文

2023-03-03

教育教学了论文范文第1篇

补短板,这是老师们和一些学校教育时重点强调的,家长也特别关注孩子的弱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一个儿童多种智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扬长,使特长发挥到极致,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怎中生命的发展,才是教育应该走的寻常路。

教育这么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教育的体制不彻底改革、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健康和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现状不改变,我们教师怎么改变?我想说,我们能做什么尽力做点什么,兼顾升学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兼顾质量与素质。艰苦前行吧。

中考成绩出来了。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所以,失望。家长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为最好的,这种愿望没有错,但是给孩子造成的压力一定会羁绊和左右孩子的成长。平日里孩子各种补课,花很多钱,不惜血本,劳民伤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能改变什么。。。。。。

教育教学了论文范文第2篇

活动目标:

1、 倾听故事,了解气球的动态特点及气球与空气的关系。

2、 产生玩气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故事磁带

2、 气球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生上天。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到“他们想飘到更高更高的天空上去。”

师:卖气球的人为什么要牢牢抓住红气球的绳子?红气球浮在空气中是怎么样的 ?蓝气球、黄气球是怎么样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轻的?

二、气球逃走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卖气球的人急得哭起来。”

卖气球的人打了个喷嚏,手一松气球就逃走了,踩高跷的人和荡秋千的杂技演员为什么都抓不住气球?(因为气球会往上飘升,所以抓不住)

三、气球去玩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

师:气球想去玩了,是谁带着它们去的?(风儿带着气球去的)气球跟着风儿,怎样去乡下和城市?(飘飘荡荡,摇摇摆摆地飞到乡下和城市)

气球到了幼儿园,停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把绳子垂下去?(浮在天花板下面,小朋友可以牵住气球去玩了)

四、完整欣赏故事。

师:气球为什么最后留在了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气球)

师:气球也到我们幼儿园来了吗?出示气球实物,告诉气球来到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玩。带领幼儿一起说:“气球,欢迎您!”

教育教学了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 主要不是形体上的黑头发黄皮肤, 而在于无数华夏先人, 生活在这片五岳群山, 黄土江河之间, 一路的与天地, 与山河, 与草木风雷, 与淑人君子, 相激相荡, 共感共应, 蕴藉而酿造出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系统。中国人从小读经, 接受传统的洗礼, 以此培育出特有的才情与生命情调, 创造出独特的华夏世界与礼乐文化。民国初年, 蔡元培以教育总长的身份废除读经, 决心放弃中国人的才情与灵魂, 放弃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价值、与意义系统, 转而拥抱西方, 相信西学才足以应付危局, 西学才可以提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准据。其间经过国民党与袁世凯的战争、军阀混战、国共的北伐、国共内战、抗日战争、以后还有三反五反、反右、文字简化、文化革命等等, 老成凋零, 教化残缺。直到今天, 中国走向富裕, 中国期待大国崛起之时, 有识之士忽然发觉, 现代中国人缺乏心灵家园, 缺乏信仰与价值皈依, 缺乏道德教养, 缺乏内在澎湃的创造力。身体的温饱基本解决了, 灵魂的安立却无从着手。因此人心迷惘, 道德滑坡……基督教在中国大幅蔓延。

中国人及中华民族将往何处去呢?中国人应继续沉沦在功利与自私的泥沼里吗?中国人应该皈依西方, 用基督神学给自己安身立命吗?或者中国人应该重回传统, 通过儒学礼教的再洗礼, 寻回失落的灵魂与家园吗?

在追求名利的得失路上, 在迷失自我的彷徨之中, 在为人父的醒悟之中, 在为师的艰辛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中华原典, 她像一滴甘雨流进我久旱的心田。

提起传统文化, 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 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 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 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对比在历史上强盛1000多年的罗马帝国, 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 近百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 人民身心安稳, 过着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 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更有甚者, 当前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欠缺, 由于过早的接受“理、化、数”的禁锢, 除了在少数时间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以外, 较少受到有关人文学科多方面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完善使现代学生正义感、责任感淡化, 道德修养不足。当前不少学生埋头于科技理论知识学习, 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 在诚实、守信、认真、勤奋、谦虚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先割除重理轻文或者只学、只考、只闻读书声的办学理念。将人文素质这个全方位的大课程融入到教育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精髓, 全面掌握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爱家、道德、伦理、尊老爱幼……一系列对塑造人文素质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培植扶正驱邪, 扬善惩恶的风气, 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敬业和奉献精神等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当然, 人文素养的塑造不仅仅只是靠单纯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来解决, 更需要在一定重视传统文化的整体社会风气中慢慢熏陶中养成, 这就对我们的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课题。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 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我们不能不佩服古圣先贤随顺自然的大智慧;我们不能不感恩留下并传承这悠久传统文化的中华祖先。

如果我们都能做顺道有德之人, 则各种家庭、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天下太平。

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从行动上身体力行。首先将传统的传播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 我曾经协助三郎小学李老师将《弟子规》在小学二年级很好的落实, 每天坚持带自己的小孩读诵中华传统。当我们得知孔子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仁德精神, 曾经被联合国载入工作文件, 成为地球人的共同心声时, 我在心理上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

确实, 没有比及早地让现在的学龄儿童接触传统更为重要的了。我认为在小学尤以落实《弟子规》为第一要, 再次尽量找时间让小学生多读中华原典, 因为一种文化只有有了深厚的根, 才能更好的吸收外来文化。当然新世纪的儿童传统学习不应限于背读, 还可以不拘一格, 与时俱进, 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 比如成立小小国学社, 开展诵读打擂台、对联仿作、游戏击掌背读、民间采访、亲子阅读等等。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我要说今天的国家振兴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在走向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 传统文化怎样融进当今的时代, 让传统文化造福于更多的人, 还有待于继续开掘, 我将永不停步。

摘要:在追求名利的得失路上, 在迷失自我的彷徨之中, 在为人父的醒悟之中, 在为师的艰辛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中华原典, 她像一滴甘雨流进我久旱的心田。

教育教学了论文范文第4篇

叶芝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和讲解,体会本诗的情韵美。

2、探讨爱情的要义,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

教学难点:叶芝爱情的圣洁和正确爱情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将走入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情感世界,看看他对于“爱”是如何解读的?我们从他身上又会获得哪些启示?首先我们看课下注释,来一同了解作者。

二、补充介绍叶芝资料。

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 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三、播放诗朗诵。

四、找学生读

(方式可灵活:男生女生单独读、各自齐读、全班齐读等,可配乐。)

读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概括,并简述理由。

五、介绍背景:

从诗歌内容中我们可看出题目“当你老了”中的“你”和作者是什么样的爱情?——单恋。叶芝把这首诗献给一个一生追求但一生被拒绝的漂亮女演员茅德•冈。经过五次求婚,五次被拒之后,他总算认清了他们永远不可能交合的命运。但那颗受伤的心,还是无法停止对爱的最后咏唱和想象。就在茅德•冈嫁给了一位爱尔兰军官时,叶芝写下了这首诗。但是诗人没有直接书写,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之后,想想自己所爱之人衰老时的情景。那么,我们解读完这首诗之后,看看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六、赏析指导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

第一段设想几十年后,毛特·岗成了老人。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 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 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 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炉火”,既是 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 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 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这一节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老了”。倾吐出诗人对女友的无限柔情,并强调了诗人的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用词造句也很温馨,让人一看就感到确是发自肺腑,真实可信。 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将来过去时”的艺术手法,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毛特.冈不渝的爱。 板书:

第一节:写作手法:想象

关键词:阴影——提醒她应为曾经的拒绝而感到遗憾; 情感:温暖; 意象:“炉火”

既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又象征了诗人的激情仍未熄灭,像炉火一样在胸中燃烧 第二节:

这节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

诗人从对将来的憧憬转向直接表白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 丽,无论出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为爱尔兰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圣洁心灵。这是爱情的基础,也是能够把两人一生紧 紧联在一起的保证。而且即使有一天你年老色衰,我也不变心。

这一节语言表白质朴无华,情真意切。表白自已爱的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 老、“你”的皱纹。其中第三句是这节诗也是全诗的灵魂。它不但道出了叶芝深爱毛特·岗 的缘由,也极大地丰富了这首诗的思想内涵。所以,这里诗人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逾的爱。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看今朝,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爱你,爱你的一切,连同你的衰老,你的痛苦。 板书: 第二节:

写作手法:对比

关键词:灵魂——茅德•冈献身爱尔兰自治运动的精神; 情感:圣洁(或崇高、伟大等); 第三节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从现实的表白转向未来虚幻的场景。又回到炉火映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的逝去而感伤。在最后两句诗中,在头顶的山上踱步的“它”,指的应该就是上一句中消逝的“爱情”。本来,“爱情”是一个抽象的词,诗人在这里也把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它”

化身为一个生命,在山顶行走,在星星中藏起自己的脸。这一结尾也有一种“意象化”的特点:一方面,“缓缓地踱步”与“隐藏的脸庞”,再一次传达了那种无限的怅惘感、消逝感;另一方面,在山峦与群星之中,“爱情”──这个既抽象又具象的存在,似乎和广漠的自然、天宇融为一体了,一种超越性的净化效果由此产生。诗歌的抒情力量,也同样融化在场景、意象的安排之中。

这一节通过恋人的所思所想,来表白自己亘古不变的爱情。尤为感人的是爱得那么深切那么热烈的诗人,竟然悄无声息,甘于寂寞地隐藏在一群星星之间。

这首诗以艺术的魅力打动着全世界的人们,为后人一再模仿,显示了诗人的艺术价值。 板书:

第三节:写作手法:想象 关键词:隐藏── 表达一种爱的超越性。 情感:亘古不变 总结;

这三段诗,有起有结,有承前有启后,相互照应,浑然一体。不但饱含诗人的思想感情,谋 篇布局也颇具匠心。此外,风格清丽,诗句流畅,音韵也很整齐,称得上是叶芝抒情诗中的 上乘之作。作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的抒情诗。 《当你老了》有两点表现得比较突出。一是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是爱她一时而是爱她一生,不论是她青春貌美,还是满脸皱纹,都不能改变爱的初心。叶芝是这样写的,也确是这样做的。尽管毛特·岗是他一生难圆的梦,但他对她始终不能忘情。多年后,当有人对他说毛特·岗韶华已逝,且失偶独身,并借此安慰他的失恋之情时,叶芝在一首诗中描写他的感受时说, “时间只能再一次焕发出她的美:因为她风姿非凡华贵雍容„„只要她转过身,你就会知道听人安慰有多么愚蠢”。可见叶芝对毛特·岗的爱是十分真诚、出自内心,不会随岁月的推移而消失的。二是诗人的爱是圣洁的。他不是只看女友的外表而是更重视其内心。他之所以深爱毛特·岗,首先是因为她那为爱尔兰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即她那朝圣者的灵魂。叶芝虽然不很赞成也没有参加爱尔兰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但爱尔兰的独立和自由却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憧憬

教育教学了论文范文第5篇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这篇课文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象和说话练习。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画一棵柳树杆,让孩子们来添加柳枝的游戏,通过对“硬梆梆的柳枝”和“柔软的柳枝”进行对比,感悟课文,孩子们学起来轻松有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放得太多,还没有及时地收回,所以课堂上稍显得乱了一些,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但是,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时间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上一篇:学校类教育论文下一篇:教学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