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律论文范文

2023-04-06

中学生法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重点开展语言和阅读方面的教学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本文主要是从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措施入手,针对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积极分析一些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方式和手段,为今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质;培养措施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这些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能够更好掌握语文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为后续相应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教学,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虽然我国已经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行了多年,但是考试制度的持续存在又使得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行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将教学的目光全部放在了考点上,只将考试内容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则直接略过。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上拿个高分,因此这些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也过于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当他们离开了老师的指点与引导就完全不会自己思考问题,甚至连基本的预习课文都不能完成,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不到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完全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只单一实行了应试教育。现如今,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学生只会死做题,实践能力却差到极点的例子屡见不鲜,为了让今后的孩子们避免重蹈覆辙,小学教师必须尽职尽责,扛起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的大旗,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中贯行。素质教育中的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们听说读写等基本功,更要注重学生们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们获得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和熏陶。

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思维方式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是小学生,所以思维能力稍弱,一般以形象性和具象性为主,但也正因为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尚未形成定式,所以只要教师在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等思考方式上稍加引导,定有良效。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切忌抛开这些干做题。学生们的这种良好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对于他们后来不管是升学途中抑或是人生道路上,都是解决疑难问题的一剂良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创意情景,然后叫学生来参与活动,亲自演示课文情景;教师还可以在做一些课文相关提问时,尝试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提问,引导同学利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时,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抽象的意象概念理解中感受到课堂的生动活泼非常重要,而这种对学生的吸引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花功夫、费心思,比如脱离常规式的照本宣科,不再对着PPT照念,想更多新颖有趣的课堂模式,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师生互动

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的绝佳途径,为此,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上课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开放甚至创新课堂讲课形式,带动全体同学认真投入课堂,齐动脑、共思考。增强师生互动,将课堂主动权一部分过渡到学生自己手中,这样不但能让本就略为顽皮的小学生上课更加认真投入,让每个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而且还能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情谊。当知识与情愫交叉在一起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思想的个体,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然后有针对性地注重差异发展,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好一些课堂预设准备,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教师应该从“学”入手,“以学论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真诚的语言赞赏学生,激励學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从而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心理素质较差,若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便小学顺风顺水,升上初高中后稍微遇上一点困难挫折也很容易就掉下队来,所以从小学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一生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都十分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面对挑战勇敢、坚强,出现问题沉着冷静,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同学们学习过程中,教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予同学充分的尊重,对待小学生既不能过于严苛,又不可宠溺纵容,学生应该被教师公正平等地对待,在民主的氛围中协同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中潜藏着许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发现并积极有意识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表扬学生的优异成绩,鼓励学生暂时失利的成绩,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锻炼他们在学习上面对挫折时的意志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个性化教育。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让学生在课外知识中获得新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才会逐渐提升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颜峰.试述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4(17):124.

[2]王正友.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35.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百合华侨小学)

中学生法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物理理论知识、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借助问题情境,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设计实验,实施开放性实验,组建科技活动兴趣小组,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单纯的知识传输并非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并建立认知模型。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价值,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物理规律,获得物理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立足物理實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具体来说,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物理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理论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极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使物理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规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新课标下,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进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够提升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同时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有利于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弊端,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甚至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口述的方式进行,仅仅要求学生对实验步骤、结果进行识记,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第二,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材上所规定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没有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彻底改变“理论至上”“成绩至上”的传统物理课堂教学观念,对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比重。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验的教育效果和价值,以学生探索物理知识为主,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2.借助问题情境,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能够增强学生探究现象背后原理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物理教师要以实验为载体,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分析实验的思路和步骤,猜想实验的现象及成因,形成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意识,体现实验教学的高效性。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激发探究动力,在思维的碰撞和实验的探索中培养善于质疑的精神,进而达到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在“沸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在大烧杯中放入一个盛水的大试管,并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用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对烧杯、试管中的水温进行测量。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当烧杯和试管中的水温均达到100 ℃之后,哪一个会先沸腾起来”,并引导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积极开展相应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刺激下,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发现沸腾的本质特征,培养创新意识。

3.自主设计实验,实施开放性实验

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是新课标提倡的方式。这能够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实验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完成相应理论知识学习之后,通过讨论、分析等途径,选出最优的物理实验设计和步骤,并开展实验。例如,在“液体的密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不是引导学生严格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学习,而是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足量的水,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据此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推导出液体密度公式。

4.借助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分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常常采用的形式,能够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物理实验中,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发现物理规律,观察物理现象,推测和验证物理结论,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引导小组成员分别准备实验器材、记录测量数据、计算等,使小组成员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组建科技活动兴趣小组,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教师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借助科技节、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日等,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也可引导学生自愿进行组合,确保每一个小组的学生人数不超过5个人。教师应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以及物理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设立问题再现室、制作室、探究室等,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开双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验的时候,学校现有的器材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实验活动的需求,教师可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可以科学利用废旧材料,完成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科技创新过程中,教师应对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并遵循适度的原则,不能无休止加深。

6.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验证实验模式,充分借助探究实验模式,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例如,在“声音的传播”的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随机抽出两名学生,引导学生各说一句话,让其他学生猜测是谁说的。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大胆猜想实验方案,并将其设计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应结合实验数据,借助交流的途径,对其进行分析。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应不断修正自己的实验结果,最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新的观点和想法等,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借助问题情境、转化演示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探究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蓓.基于科技创新大赛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09).

[2]曾华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3).

[3]李红泉.基于科技创新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J].天津教育,2019(15).

[4]潘睿.重视实验  夯实双基  提升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32).

中学生法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演示实验的对学生能力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扩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

关键词:科技小制作;能力培养;中学物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和理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也做了很多研究。1781年,田伯格在著名的格廷根大学讲授物理时,与助手一起制作了许多电学演示实验装置,轰动一时。2003年,中国的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专门编写一本演示实验教材,总结概括了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虽然有不少学者研究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但在目前的状况下,我想进一步提升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作用的认识更有意义。

一科技小制作对物理教学的意义和功能

(一)物理课外科技小制作的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物理课外小制作的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实现物理理论形成的实验过程的再现

物理理论的形成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由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理论;第二种先提出理论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所以物理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物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得到再现。

3、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物理科技小制作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愿意去注意现象,再经教师积极合理的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从而达到培养其观察能力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演示实验中合理的选择演示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扩展他们的思维。在演示实验时可以选择几种方式进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可以启发扩展他们的思维。只要再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就可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喜欢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師操作表演的实验,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学生自己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做的实验,即边学边实验。物理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由教师边教边演示变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所以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三物理课外科技小制作的模式

(一)传统演示实验模式

传统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实验室已有的仪器,或者采用挂图,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如果没有仪器就不进行演示,在条件差的地方甚至从不进行演示。

(二)现代演示实验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需要是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演示实验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于是演示实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现代演示实验并没有抛弃传统的,现在演示实验主要仍是采用实物演示或者说是真实实验,只是在传统的基础加入多媒体仪器、ppt等作为辅助和补充。

1、幻灯片 2、自制教具 3、视频播放 4、多媒体课件

四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化

(一)建立新型的演示模式

(二)注重演示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

(三)注重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四)注重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五)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程和目的

(六)实现教育资料共享

五案例和分析

(一)案例

(二)案例分析

六结论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够实现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想知识的转变,方便他们的理解记忆。

参考文献

[1]李世刚、张文保,物理演示实验现状综述。科技信息,2010(28)

[2]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235页

中学生法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各年级积极响应国家的策略,反思传统教学模式,融入新想法和新概念,逐步转变教学课堂结构。教育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人生观的树立最有重大意义。教师对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和改变,有助于学生加深学习效果。而初中的数学课堂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通过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而构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富有个人逻辑思维的数学思想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学习能力并不仅局限于当前的益处,还影响到了学生的未来生涯与学业。本篇文章从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的新视角入手,讨论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现存问题和怎样培育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传统数学课堂以老师为课堂中心,老师在授课中讲解知识结构,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知识点。教师乏味无趣的课堂教学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自主能力的训练恰恰赋予了传统数学课堂全新的生命力,帮助学生积极加入教师课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会形成更强烈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获益无穷。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我能力锻炼的想法,响应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初中数学课堂现存问题

当前教育模式下,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分数,导致数学教学被分数所捆绑。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固化自身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习的兴趣越发的降低。传统数学课堂的教条式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首先,传统式数学课堂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掌握着课程进度,学生在接受知识点的过程不积极。被动式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师生沟通减少,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心理焦虑,不利于师生之间保持良好互动。其次,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创新的潜力。目前还有部分传统课堂以应试教育为主,教条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严重影响了具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一旦学生习惯于固定的知识,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曲思考去探索,影响学生此后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初中数学课堂指导学生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效果。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填鸭式的数学知识点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打開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可以达成以上的目标。数学这门学科一直在发展,课本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对学生的挑战越发增强,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寻求创新改变,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初中生需要在思维发展最关键的阶段,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培养。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慢慢发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自己时,对自我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单纯依靠课堂学习,无法满足数学能力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求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初中数学课堂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加入创新的课堂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数学思考模式。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丰富初中数学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环节进行改变,加入课前预习,课后拓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思维。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鼓励学习交流,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去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分享自己见到的立体图形。通过这种情形的导入,学生们在课堂上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那么这一章的阅读材料《七巧板》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媒介了解七巧板,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让网络智能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课后的拓展可以作为第二次课的课前分享,不断带动学生加入数学学习中来。学生们在知识预习和课本复习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去延伸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数学课堂而言,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让课堂变得活跃、和谐、轻松有趣,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改变初中数学课堂主体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在课堂教育模式中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中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进行知识点的解说时,教师可以简单地开头,随后让学生当小老师,站上讲台,对知识点进行剖析,不足之处老师进行补充。在学生讲解知识点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以便后续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所见到的三角形,去剖析知识点。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每次遇到知识点,可以采用反问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教条式地直接将知识点丢给学生,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通过这种课堂模式,学习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意自主探索数学。

(三)增加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单纯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去引入具有时代特性的智能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八章《一元不等式》时,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的模式,改变教学模式,带动学习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思考的角度,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内容。教学过程是新颖的,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通过学习方式的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也会增多,教师要利用这些机会了解学生所需,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自身数字知识结构。

结束语:

总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非要重要的积极影响。教条式的教学模式阻碍着学生的思考模式,为了能够让学生激发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朱从澍,朱晓楠,张家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28):131-132.

[2]朱成宏,褚延禧.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59-60.

[3]褚延禧,朱成宏.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132-133.

中学生法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传统文化感恩教育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然而,少数中学生不知感恩,什么父母恩、师恩等不屑一顾。这成了令人头疼的教育难题。教育工作者呼吁: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重在落实,必须结合家庭、社会,要借助传统文化,狠抓以“孝”为核心的感恩教育。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党中央强调:对青少年要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他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响应党的号召,我校通过走访家长、了解社会,以“班”为阵地,积极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一、学校中学生感恩现状

家庭方面:有的家长谈到度节、过生日,长辈亲朋送礼给钱,孩子认为是天经地义,个别甚至上门索要,不给就赖着不走;有的家长说,孩子缺少礼貌,说话做事不知尊卑长小;也有家长反映孩子从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只索取,从不知感恩。

学校方面:科任老师众口一词,有的学生难教,自我为中心,不尊敬老师,不懂感恩。例如,个别学生背着老师讲话直呼其名;上下楼道不打招呼,也不让路;违犯校纪班规,批评顶嘴,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等等。

社会调查:走访交警、售票员和饭店老板等。他们反映即少数中学生无视交通规则,横穿马路,一旦违规,态度蛮横;乘公交车争抢座位,从不照顾老弱病残等;饭店用餐旁若无人,大声喧哗,有时甚至与顾客争吵。简言之,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公德和对人的尊重,更莫谈感恩了。

二、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剖析

家庭原因: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零零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父母忙于上班、经商、打工,子女多生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身边。隔代管教,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些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是问题之一。

有的父母关系紧张,长期争吵,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痛苦不堪,就破罐破摔;有的父母离异,成为单亲或组合家庭,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生父生母觉得亏欠的太多,后父后母不便管教,一味满足孩子物质金钱欲望。其教育则放任自流,是问题之二。

也有的父母自身素质欠佳,喜欢吃喝玩耍,他们是赌场、茶楼的常客,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问题之三。

学校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少数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政教处的管理跟不上,重处罚轻感化教育;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由于受拜金主义影响,少数老师认为收入低,不愿意过多付出,教书不育人,模范表率作用不够,一旦学生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听之任之。因此,造成了对学生的管教不及时。

社会原因:整个社会对中学生的教育形同“虚设”,一旦遇事,多处罚少教化。

三、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对策研究

面对少数中学生感恩的现状,我校领导、老师忧心如焚。在教书育人中,他们探讨、寻求良方。不少老师从事的学科与国学、思想教育紧密相关,于是他们把发扬传统文化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作为对策尝试,现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國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热在我国方兴未艾。老师们在育人工作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孝亲尊师”的感恩教育,已初见成效。

语文、政治和历史课本,有不少关于励志、做人的故事,常常被老师直接引用。集体备课时,邀请国学基础深厚的老师,交流国学与孝道、感恩教育方面的话题,来提升老师对学生“感恩”“孝道”的育人水平。

请体验一位国学深厚的老师与其他老师一起交流“孝”文化的讲堂,听后会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古代不少王朝就以“孝”治天下,因此还出现过二十四位大孝子。实践证明,这一传统美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正确对待“孝”文化,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

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不少关于“孝”的经典语言,至今能引起中学生的共鸣。如孝敬的“孝”,加上一个“文化”的“文”字,认“教”。古人讲无“孝”不教,可见接受教育的基础关键在“孝”。

儒家文化讲“孝道”的警句俯拾即是:“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说能养未必是“孝”,“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百善孝为先”“首孝悌”,等等。

佛教《地藏经》《盂兰盆经》就是佛门“孝经”,也是报恩经。佛家讲要上报四重恩;

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导恩、国家恩、众生恩。用今天的话说,做人要孝养父母,侍奉师长,爱国爱民。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中元节、春节就包含着祭祀祖先,不忘本的“孝”文化。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思,鸦雀有反哺之报。低等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教育功能就是怎样做一位好人,怎样回报国家社会。人们常说:小孝治家,大孝治国。设若一个人对父母、亲朋都很好的人,把它扩大到团队,再扩大到国家天下,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最大的“孝”道,最深的感恩情怀。

我校老师集体备课,一块交流,取长补短,课堂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以情感人,既教书又育人,收获很大。

近3年来,我校领导、老师在育人方面摸索颇有成效,为升华教育效果,学校给学生和老师赠送《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启蒙读物数百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进一步抓好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孝”文化,古为今用,提高中学生“尊师重孝”的修养。对中学生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关键是落到实处。具体办法:

1.给学生分发带图片的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让学生自学。

2.编一本内容涵盖尊师重孝、良好家庭教育且可读性强的故事书,责成班主任、政治老师以及政教处义务讲解。

3.根据不同年级,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尊师、孝亲、感恩相关的辩论会、故事会、演讲赛等。

4.召开家长会或家访,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尊师孝亲”的感恩教育活动。

5.与街道、乡镇、村组和公检法等联系,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开展该项活动,也可邀请劳模、行业精英到学校甚至班级,讲述自己尊师孝亲等成长成才的故事。

上一篇:中学生消费论文下一篇:小学科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