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机制范文

2023-09-13

风险投资机制范文第1篇

【摘  要】股权众筹是公司通过出让股份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近年来股权众筹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同时模式本身也暴露出了较高的投资风险。针对这些投资风险,论文从退出机制、外部审计和监管三个层面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股权众筹;投资风险;退出机制;外部审计;监管

1 股权众筹融资简介及运行模式概述

股权众筹是指公司通过出让一部分股份,借助股权众筹平台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一种公众筹资模式。由于和互联网结合较为紧密,股权众筹又被定义为“私募股权的互联网化”。按是否担保来看,可分为无担保股权众筹和有担保股权众筹;按运营模式来区分,可分为凭证式众筹、会籍式众筹和天使式众筹三类。

其中凭证式众筹是指通过在互联网售卖与股权挂钩的凭证来获得募资,投资者享有剩余索取权但不成为股东的筹资方式;会籍式众筹是指通过熟人介绍,投资人直接出资并成为企业股东的筹资方式;天使式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搜寻目标企业,投资人出资从而直接或者间接成为目标企业股东,并对财务回报目标有明确要求的筹资方式。以上三种众筹模式都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并且投资人都以获得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具有高风险、高效率、高期望回报率的特点。

2 股权众筹融资发展概况

因为传统融资模式具有门槛高、效率低等特点,金融市场很难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权众筹利用大数据,依托互联网平台,具备扩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投资风险分散这三大功能,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简化了审核的流程,解决了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是对现有投融资体系的有效补充。

从长远来看,发展股权众筹有利于我国建设现代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然而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我国股权众筹的发展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2012-2016年股权筹资平台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2016年上线的平台就高达283家。然而2018年上半年,股权众筹平台的增长速度骤减至9家,截止到2018年末,正常运营的平台只剩下251家,其中转型下线的平台便高达603家。这反映出我国的股权众筹仍然面临较严峻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3 股权众筹带来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因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所面临的亏损甚至是破产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大小和可控程度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股权众筹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股权众筹的发展。在参与股权众筹的过程中,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3.1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关于盈亏水平的不确定性,因为投资人的盈亏最终和公司的经营状况挂钩,因此这一指标同时衡量了投资风险。

企业自身在经营模式、经营战略、营销模式、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选择最终会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而投资者作为股东就需要承担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所导致的不能收回本金甚至巨额亏损的风险。这一风险与股权众筹模式本身没有特殊的关联,而是由投资者本身所处的风险地位所决定的。

而股权众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一模式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目前股权众筹平台上上线的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為主,它们成立时间短,经营现金流量不足,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都较不完善。因此,这类企业往往都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3.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具有潜在的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1]。股权众筹的流动性风险较大,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股权众筹单个项目的融资额度较小,且项目之间具有较大独立性和异质性,因此对股权的定价面临较高的成本;其次,股权众筹的退出渠道有限,且尚未形成成熟的二级市场;最后,融资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其股权凭证很难作为抵押品获得贷款。

3.3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这里指融资企业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股权众筹的信用风险归根结底是由经营风险导致的,但仍具有特殊性。

首先,股权众筹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直接融资,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不透明度,并且投资人作为弱势的一方与企业之间会出现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其次,企业经营者与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在缺乏监督机制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害股东权益。

4 针对股权众筹投资风险的改进措施

针对前文所述的股权众筹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我们不仅要弄清其内部不同风险的逻辑关系,还要致力于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打造高效准确的风险评估体系,为股权众筹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基于以上目的,以下从构建多层次的股权退出机制、完善对我国股权众筹的监管、构建股权众筹企业外部审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针对股权众筹投资风险的改进措施。

4.1 构建多层次的股权退出机制

股权众筹按流程可划分为筹资、投资、投后管理、退出四个步骤,因此退出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股权众筹模式能否正常运行。然而我国股权众筹仍然存在退出市场单一的问题——以股权回购和股权转让为主,但股权回购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IPO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门槛过高,收购退出又缺乏公开市场。因此,建立多层次的股权退出机制势在必行。

股权众筹平台基于投资者多轮融资期退出选择权,即投资者在每一期都有权利选择继续投资或者是退出并收回资金,这样不仅能有效保障投资者的收益和退出权益,并且还能倒逼融资企业完善自己的投后管理,从而提高股权众筹的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股权众筹二级市场的建立。目前我国股权众筹线上项目实现退出的不到总数的三成,这表明传统的退出机制很难满足现有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思路,建立与股权众筹平台相分离的股权交易平台,让股权交易的买卖双方直接展开对话,推动股权交易市场定价体系的建立。

加强与其他股权交易板块的联系。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与场内交易市场协调发展,设置标准统一的转板条件,降低企业转板成本,并为企业转板提供辅导培训,打通企业的转板的壁垒。

4.2 完善对股权众筹的监管

股权众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备的监管体系作为支撑,完备的监管体系是由各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组成的: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首先需要明确融资者和股权众筹平台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其次应当建立科学的信息披露分级标准,适度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的决策,但过度的信息披露又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企业的融资额来制定不同的信息披露标准。

完善投资额分级管理机制。股权众筹与股权私募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股权众筹是为创新型和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因此我们应当在监管层面做到因地制宜。如针对融资额在200万以下的项目实施企业上市资格豁免政策,这样不仅满足了融资需求还防范了风险。

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为了防止融资者直接与股权众筹平台或者领投人勾结,损害投资者利益,应当选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托管资金,在融资方完成项目后,再由商业银行转交[2]。

4.3 构建股权众筹企业外部审计模式

目前针对股权众筹市场的外部监管仍然处于空白阶段,即使是类似托管银行的第三方监管平台也只是停留在对已发布信息进行披露的层面上,因此,我们需要引入外部审计来对平台的风险进行控制。

股权众筹外部审计应当具备两大功能:法律的强制执行能力和独立合规的监管能力。同时,外部审计应该结合社会审計和政府审计两种模式。政府审计把握方向,制定相关的法律依据,并对社会审计展开合规性监督,确保外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社会审计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对平台的交易数据和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评估,确保外部审计工作的落实。

5 结语

股权众筹的发展丰富了我国现有的融资体系,解决了很多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总体来看,股权融资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还面临着内部平台建设较为滞后、外部监管尚不完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较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股权众筹的发展,既要支持其长远发展,又要加强监管,为其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姜大维.“天使汇”股权众筹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8.

【2】张海涛.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美国股权众筹法律监管经验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20(27):158-159.

风险投资机制范文第2篇

一、以病历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拟将质量分解为基础质量和水平质量。基础质量即日常诊疗及病程观察活动;任何一项医疗活动均只有时间——行为的内涵。为确保基础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全面执行既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我院临床医疗活动,实施时间——行为程序监控考核。

二、监控及考核项目。

(一)时间程序:考核10个点

1、接诊时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生诊视即刻的时间。

2、医嘱开列时间。

3、查房时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

4、医嘱修改时间。

5、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

6、病程记录时间。

7、病情变化时间及医生到位的准确时间。

8、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

9、上级医师诊视时间。

10、病人享有病情知情权,应有与病人或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并要求病人在首次病程记录上签字。

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二)行为程序:考核23个位点。

1、医嘱部分:5个位点

(1)开列时间及签名确切清楚。 (2)医嘱符合治疗原则。 (3)符合书写规范。 (4)不得涂改。

(5)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2、病程记录部分:18个位点 (1)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 (2)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 (3)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 (4)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

(5)首次病程记录须由本院经治医师完成或审核合格后签全名字迹清楚。无署名记录不合格。

(6)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主任查房分析意见。 (7)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每周2次。

(8)明确反映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体征、症状,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 (9)病程记录要明确反映治疗措施。用药疗效分析、分析意见落实情况。 (10)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 (11)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 (12)按时程要求记录。

(13)诊断术语以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 (14)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 (15)有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记录。 (16)患方拒绝接受诊疗的记录。 (17)实施出院病人医嘱知晓签字制度。

(18)诊断疾病分主次顺序排列,主要疾病排到最前,并发症次之,伴随症状排最后。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三、考核办法。

(一)抽检病历不少于开放病床位数的1/3。

(二)受检病历由检查者与科室共同随机抽定。

(三)受检科室安排人员参加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确认。

四、考核结果的界定及执行。

(一)考核实行否决制,时间程序位点和行为程序各1点不合要求者或其中一程序2点不合要求者,视该病历为不合格病历。

(二)住院病历有下列情况者,实行单项否决,视为不合格病历。 ①诊断与诊断依据不符合;主诉与现病史脱节;诊断与治疗脱节。

②无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特殊检查和治疗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同意书。 ③术前小结(急诊手术除外)和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

④抢救病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抢救记录;死亡病人无死亡前的抢救记录,相关时间未记录到分钟。

⑤诊疗方案存在重大错、漏。

⑥错贴检查、化验单,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不良后果的。

⑦输血病历无《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输血前未按规定检查肝功+HBSAg、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的。

(三)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处罚额度为每份扣罚病历奖的2倍。

(四)扣罚的数额上交院财务,不得他用。

(五)考核由医务科完成。临床科室有权监督考核工作。

(六)门诊处方不合格扣20元/张。

(七)各种检查申请单不合格扣20元/张。

(八)门诊病历书写不合格扣20元,不写扣40元。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 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院“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

医疗安全与精工走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世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

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都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 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例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纪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为及时鉴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2. 纪律

(1) 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意识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 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

(8)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9)违反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10)出现医德医风问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建立院长负责制,由主要负责人主抓医疗(技术)风险工作。

(二)医院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从工作环境、技术力量、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分配形式上,给高风险,高科技,高技术的科室照顾和支持。

(三)设立医疗(技术)风险保险基金,为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投保。

(四)对高风险的外科、妇产科医师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经准入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五)建立“绿色通道”,对抢救、入院,会诊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患者抢救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医疗急救网人员24小时处于临阵状态。

(六)对急危症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需要会诊者,立即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集中院内外权威专家会诊救治,不得贻误患者病情。

风险投资机制范文第3篇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甘肃省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平凉市工商局把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积极探索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完善内控机制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全面查找、准确评析、有效防控和检查评估的方式方法,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控就跟踪到哪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狠抓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先后召开党组会议和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和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了大家参与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局(分局)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明确“一把手”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并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工商系统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细则》、《平凉市工商局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暂行办法》和《平凉市工商局廉政风险点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统一了干部职工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三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防范廉政风险,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我们加大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讲风险”廉政宣传活动,在办公楼走廊设置了反腐倡廉灯箱,在政务网站开设了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在系统内印发了廉政风险防范简报,引导干部职工了解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要求、目标等,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意识。

二、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科学排查廉政风险点 一是梳理职权。根据新“三定”方案核定的职责,围绕工商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行使,对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法定权限进行认真梳理,绘制成工作流程图,逐一确认权力行使的法律政策依据、界限和责任,并对权力运行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配置,保证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二是查找风险点。根据个人岗位、机关科(室)两个层面,按照“人人参与查找,人人找出风险”的要求,广泛开展个人自查、部门评查、交叉互查、评估审查的“四查”活动,重点从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个方面查找,截止目前,全市系统共查找出530个风险点,涉及工作岗位268个,涉及工作人员562人,覆盖了工商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干部管理权和财务资金管理权等多个方面。三是评估定级。对风险发生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按风险发生的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界定。腐败风险发生概率高,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严重的定为三级,由各级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监控;腐败风险发生概率低,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较严重的定为二级,由主管领导进行监控;腐败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轻微的定为一级,由科(室)负责人进行监控。通过对530个风险点进行评估,评定一级风险点81个,二级风险点134个,三级风险点315个。同时,针对各科(室)的实际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定期进行风险等级动态分析评定。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教育防范。大力开展风险防范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醒、文化渗透、党纪条规学习等方式,增强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最大限度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使干部自觉坚持廉洁从政、规范执法。二是岗位防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岗位体系,定岗定责,实施规范化的岗位管理。为克服干部在一个地方长期工作容易产生腐败的弊端,定期对系统内干部进行交流,通过竞争上岗、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达到以动防腐的目的。三是流程规范。注重工商业务和廉政风险防范的调研,深入基层工商所(分局)和服务窗口了解工作流程,排查出权力运行中易存在的风险事项和风险环节,根据工作环节和业务特点,将决策与执行、审核与审批、执行与监督等工作流程和职责分离,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防止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四是制度防范。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找准制度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盲点,通过合理授权,明晰职责,细化自由裁量标准,完善罚缴分离、一审一核制等措施,健全权力运行制度,形成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内部管理等一整套防范廉政风险的“制度控制链条”。针对查找到的风险点,共制定了389条防范措施,在市局机关用廉政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制作了屏幕保护程序,修订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党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制定》等制度42项,新出台《企业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等制度11项。

四、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全面落实风险防范监控 一是明确监督责任。明确监督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在前,预防为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构建风险监督网络。通过强化党务政务局务公开、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基层站所、问卷调查、政风行风评议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综合运用已有的监察手段,定期汇总分析信访举报、行政投诉、政风行风热线的相关情况,将一些线索和反映突出的问题视为廉政风险,进行跟踪调查。三是建立风险处置程序。汇总分析阶段性检查和风险管理监控情况,研究讨论反映集中的风险表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廉政谈话提醒、诫勉谈话、重点观察、岗位调整等,避免苗头性问题演化为违纪违法行为。

风险投资机制范文第4篇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齐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2月-3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安全室负责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进度。

机动室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条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督促各单位电仪、设备条线工作进度。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厂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分岗位、分工种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2、开展全员培训。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18年4月-6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安全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开启、调试等特殊活动,不可遗漏。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发动全体员工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风险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分级管控阶段(2018年7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等级,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安全室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张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进行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员工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18年7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分车间、条线、班组、岗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各单位在厂区宣传栏或其它明显部位,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各单位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各单位组织条线负责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人、完成期限,并将工作计划发安全室备案。

安全室

风险投资机制范文第5篇

一、国有企业廉洁风险形成的原因简要分析。

国有企业同所有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个人的廉洁意识、外部环境、内部管理及制度执行等因素都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廉洁风险产生的因素,并在形成廉洁风险中主导不同,对近年发生的案例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最后导致廉洁风险的产生。笔者从大的方面简要概括分析主要成因如下:

1、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总体市场经济环境是逐步净化和完善的,但一些腐败现象、潜规则、暗箱操作以不同途径不同形式进入不同层次人群的心理,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意识。

2、内在思想转变导致廉洁风险。一些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和职权岗位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廉洁自律和廉洁风险防范,导致廉洁风险。其一,是不能清醒地认识面临的形势,“洁身自好”型,认为自己不贪不占就不会有大问题,认为只要抓生产经营就是尽责了。其二,不敢监督不敢管,“老好人”型,同级有问题不敢提醒,下级有问题不敢抓不敢管。其三,个人思想转变,“不能自律”型,受享乐思想的影响,消极对待廉洁自律,只考虑自身得失,贪图钱财,产生廉洁风险。

3、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主要是制约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有漏洞

1 和监督体系缺失。首先是内部的制约机制不完善,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各种关键控制点产生管理上的漏洞,给违法违纪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是制度建设方面不健全或者执行力不强,使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按章操作或没有监管现象成为廉洁风险的根源。再次,是监督体系缺失,不能多渠道多层次全过程的监督体系,使一些关键环节成为监管的“空白带”,无法控制廉洁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防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廉洁风险

廉洁风险的成因有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和从业人员自身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只有正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构筑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廉洁风险的发生。

1、加强廉洁从业教育,构建企业廉洁文化。要切实加强廉洁从业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有效的教育活动,如警示教育、电化教育及现身说法等,增强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牢防线。要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

2、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开展廉洁承诺活动。一是要层层抓好党风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做到“一岗双责”,形成既抓业务又抓廉洁的格局。二是要深入开展廉洁承诺活动,践行廉洁从业。三是要加强责任追究。

3、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权力运作行为。一是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形成规范民主科学决策体系,从体制上为制衡权力提供保证。二是完善机构,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严格企业财务和资产控制,加强内部审计。三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

4、实施有效监督,强化对企业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制约。一是要加强企业效能监察,突出重点环节部位的监督,由事后变超前,由随机变立项,由阶段向全过程转变,堵塞漏洞。二是要深化厂务公开,使企业各项工作公开、民主、透明。三是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系统的有效监督。

5、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要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建立廉洁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化解的工作机制。一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查找风险点,明确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点岗位和环节,通过自查、上级查、交叉查及职工评议等办法,排查出风险点,全范围公示,接受监督。二是要制定防范措施,由岗位、部门和单位分别从加强教育、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制定防范措施,形成岗位有规范、部门有流程、单位有制度的全面的措施。三是要建立廉洁风险防控的管理制度,做到排查风险点、制定措施、督促检查、通报反馈和责任追究有一套管理制度,使廉洁风险发现及时、防范有效、处置妥当、监控有力。

上一篇:工程成本核算下一篇:内部控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