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管理范文

2023-09-13

风险评估管理范文第1篇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1)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2)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风险评估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在开展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经济性原则,同时要做好科学研究和有序管理,以此来准确分析招投标工作各项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完成可以及时预防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同时有助于保障整个工作按照严格标准进行,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维护建筑工程招投标双方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保障整个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

建筑业一直是我们政府和国家较为关注的一个行业,它关系着我们国家百姓的安居问题。建筑业发展起来了,那么我们可供选择居住的机会就会变得更多,不只是住房问题,建筑业的发展也可以显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建筑业一步一步发展的阶段中,总少不了风险的出现,它的出现可以使从事建筑业的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受到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反映着建筑业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是一種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在这一阶段,风险的出现将会对后面一系列的项目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建筑行业的积极发展,我们就应该对此工作做出一些讨论研究。

1 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1 招投标过程中的战略风险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招投标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招投标过程中的战略风险是能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主要因素,而建筑工程的承包者通常情况下是根据投标的具体活动准则来进行投标的,这一准则就是招标投标的主要战略。在投标的过程中通过投标战略可以有效地使得建筑企业赢得竞标的竞争。当然,在不同的建筑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项目中,各企业之间的投标战略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每个企业的投标战略,具体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状态来制定的,同时还要对其不断进行修改和优化。但是目前在投标战略中还是存在一些对招投标战略风险的偏差性理解,从而为企业的招投标和招投标战略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1.2 建筑工程招投标技术风险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招投标技术的实施力度严重不足,也是我国建筑项目中招投标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部分的建筑工程的承建方太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反而忽视了招投标技术的监督组织的构建,就会使建筑企业在竞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技术风险。投标竞技中存在技术风险的基本原因是投标技术在当今时代中较为落后,没有跟紧时代的步伐,且在面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往往没有适当地进行变通,从而造成了施工严重不合格,导致安全事故。还有一点尤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建筑工程项目对招投标技术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受到严重的影响。一个完善的招投标技术制度,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是提高建筑企业自身建筑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目前的情况,在企业施工的发展战略中,应对招投标技术体制以及招投标技术体制自身的内容进行完善和更新,发展成企业提高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

2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措施

2.1 相关招投标部门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就根本而言,招投标工作开展前要综合考虑多方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此来提升整个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借鉴专业机构中的法律法规来完善自身管理体系,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在招投标环节的成本投入,而且有助于最大程度避免投标方出现的不理解合同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整个体系的规范性程度,同时有助于实现对后期施工的监督管理。

2.2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在招投标阶段,我们针对风险的全过程做出了监督管理的方法。首先,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最基础内容,我们在监督的时候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查找在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导致风险的一些潜在因素和风险发生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评测。第二,风险评估,这一步是在风险识别之后,对于风险评测,我们应该找出一些处理方法和分析数据来对风险评测分析,总结出风险发生导致的结果,使我们对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三,风险评价,在完成前两个步骤的时候,对风险进行定量的分析风险因素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得到具体的数据来具体展示,确保应对风险的过程顺利进行。最后,风险应对,这一步就是在最坏的情况下,做出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根据风险的影响范围和结果,根据受损的资金和人力,找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应对。

2.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推动建筑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其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建筑施工环节中,还可以应用在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中,例如借助科学技术来优化管理模式,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并提高企业效益。在招投标环节中要优化计划方案并构建完善的发展平台,同时要提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此来实现对招投标环节中风险问题的科学预防。科技创新同样有助于优化工程建设体系,可以在保障劳动效率的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更好地推动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2.4 加强工程招投标报价环节的重视

在控制招投标风险问题时需要加强对报价环节的管理力度,在设置投标策略时注重全面考虑,要综合分析市场行情和企业自身情况来制定策略,以此来更好地发挥报价作用。最终的招投标方式会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不仅受招投标双方报价差异性影响,而且受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情况影响,这就要求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综合了解多项要素来制定报价,同时要注重最低评标价法的推进,以此来不断完善报价环节机制,进而降低招投标成本并规范市场资源。

3 结语:

解决建筑工程中招投标的风险,首先应该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针对出现的不同风险,找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根据科学的风险评估评测结果,做出可行方法应对。总之,建筑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人为风险,对自然风险做出积极应对,没有风险不要侥幸,排查潜在风险,出现风险也不要怕,找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长祯,朱慧.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17):150-151.

[2] 孟丽,吴真真,赵肖肖.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9(09):218-219.

[3] 刘浩峥.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信任风险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18):33-35.

论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马骏 山东信一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建筑工程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可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成为各个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此,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当前,工程建设项目正逐渐朝着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施工难度以及对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建设投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想要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做好工程的管理监督工作。由于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的适用性以及社会的安定。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将质量管理做好,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

1 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现状及问题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与近些年所发生的经济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屡见不鲜。时下,已逐步被许多业内人士所关注与重视。而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建设需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工程质量建设所具备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非常重大。虽然说目前,不少工程质量建设问题能够严格把关,并且质量建设水准也相对提升,但是这些只是总体上的质量管理水平,平均化而已。由于不少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不突出,导致了包括企业施工单位方在内的技术管理人员并不能贯彻符合施工建设的质量标准。目前,建筑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挂靠”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实质管理人员落实严格监督、监理工作不能有效执行,从而使建筑施工存在质量通病。质量问题任重道远,而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已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亟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 有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有效策略

2.1 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

全面构建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质量控制,并建立、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责任制,对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而言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这个制度的建立明确规定了负责该项目的经理或者负责人,各部门技术主管工程师以及施工现场管理负责人的各项工作部署的主要任务。该体系的构建,主要验收工程的质量检测与各个工序的的管理。质量检测要包括对材料选取、选购,交叉施工的半成品,以及有关建筑设施的检验,施工工序检验和完工后阶段质量验收;工学管理则要落实构建质量管理部门,专门去对有关技术施工文件资料进行消化、研讨,分析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交叉环节等要做出明确的计划,并加以留意;另外,质量目标责任制的构建要求全部施工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以落实各施工环节质量问题保证,出现问题时可以探查出其是否符合质量规范、标准。

2.2 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2.2.1 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施工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主要衡量依据,因此,施工前期准备应要对施工的设计图应该充分了解,学习和审核以及在会审当中我们要结合施工实际过程情况,仔细查看,是否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另外即使设计符合质量要求规范、标准,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工程情况进行优化完善,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2.2 抓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

施工建设的分部、分项工程在质量监理、监督、监控过程中,应把它当做工程的首要环节来抓,因为它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相关设备设施以及交叉施工中的成品、半成品,都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工作的重心就应当放在抓规范、规程,按责任落实施工工序,对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改正、改进,以确保未来的的工程质量隐患降至最低;同时,在施工的每一项工艺流程,都要进行划分,确保具体分项工程的内容,每一项工程完工后,都要经过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另外工程质量的验收,应结合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完工,做到各个建设单位质量控制,严格把关。每个分项工程的完工、竣工,都要予以验收,待到最后整体验收建筑产品时,以求整体把握建筑质量问题,也为工程项目的建设转入使用或者投产打出提前量。

2.2.3 抓好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的设立原则,要根据质量特征的影响大小、安全程度以及质量控制的实施难度而定。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是保证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原材料、相应零部件、各分项与分部工程的具体施工活动。施工中务必要结合已经复审后的相关设计图纸以及相应技术文件,去按照国家现阶段的工程项目相关施工作业设计规范去开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图纸与现实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结构、技术等方面上的矛盾时,未经批准、同意,不得擅自变更图纸设计。要经过工程建筑现行的“三检”制度以及审批后,才能进行整改,并在具体的关键工序、关鍵工程的结构部位处设立监理旁站等。另外,要及时地收集与整理技术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所需的验收资料、根据等;每道工序未经过相应签证人员的签字,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避免监督职能仅流于形式,同时施工过程的当日日志、每日日志要记录详细等。工程项目的每道工序都是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工程的基本实施单元,搞好基本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保障建筑行业的实现质量建设指标的基本前提。

2.3 重视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把握好工程质量的各项具体工作有序开展,需要施工管理方的项目经理、各专业部门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等作用,同样基层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其工作责任精神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就关系到工程质量控制的规范性,因此施工人员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深化专业技能知识,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轻松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施和新标准的具体规划。而有些部分施工人员本身技术就过硬,工作踏实务实,经验也较为丰富。而这类施工人员再次全面性的学习深化,加固了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对工程的各项施工环节只有利处,而无害处,从而保证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最终在全部各部门、岗位、全体人员的努力配合下,从而保证了我们的工程建筑质量的科学化、系统化,质量完全符合现代建筑建设的标准、规范。

3 结语:

总之,建设单位一定要重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管理和控制的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武.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 江西建材(21期):295~295.

[2] 廖利常.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5):101~101.

[3] 符小文.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要点探索

曲磊洁 李忻 青岛利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余年,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经营模式,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格局,想要在“放管服”“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形势下,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并不简单。一方面,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部需要进行结构与人力资源的调整,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并购重组以及联合经营中,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就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自身而言,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并不简单,但是资源整合以及结构调整等,就要求企业更进一步认清形势,借助政策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还要配合国家关于建筑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要点,不断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彻底改变以往碎片化的咨询服务,才能抓住机遇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双管齐下,才能促使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切实转变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要点探索

1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背景及原因

我国实施工程咨询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建工企业、业主以及施工单位进行科学决策,避免市场恶性竞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加科学、合理以及健康地实现建工项目。所以,建工监督制度以及咨询服务体系等,都是从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报告入手,逐步延伸到设计、招标以及施工、保修等多个阶段,提供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只是,很多咨询企业为了因为工程建立的产生与发展,为保证项目能通过各部门以及单位的监理,将咨询重点放在了人员配置以及工作内容较强的施工阶段中,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则是将重点放在了造价上。

2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不足分析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走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道路,旨在适应国家政策对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转变以往咨询模式,为建筑工程提供具有统筹全局的工程咨询服务,以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家目前正在推广简化审批工作,从以往的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以及事后监管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借助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实现工程的事务性管理,既为政府提供简政放权的技术支持,也能形成与建筑工程相吻合的新咨询服务,完善咨询业务产业链,以逐步实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实际转型发展中,想要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需要克服以下短板。

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路径探究

3.1 应在咨询服务内容上实现纵向叠加,实现造价服务的前后两端延伸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走向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要基于自身基础与条件,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打造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多元化的咨询服务能力。从工程造价相关各阶段入手,向前衍射到前期策划,向后则是延伸至缺陷保修阶段,突破以往的咨询类服务链条。一方面,要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对人才的需求,改善传统工程咨询服务理念,对咨询人员进行全过程工程咨询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以拓展其专业范围,借助科学性的培训组建新的造价部门,以促进部门能克服传统造价业务的影响,为建设单位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应按照现阶段的行业管理制度,适当地拓展咨询服务内容,以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为标准,规范工程咨询师的行为,借助现代化的PPP项目与BIM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建立新的数据收集系统,促进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科学性开展。

3.2 实现组织结构裂变,实现咨询服务类型横向延伸

咨询服务类型拓展,应借助以往咨询服务业绩与经验,逐步开展新的业务渠道,实现经营资质的提升。以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服务内容较为狭窄,基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现状来看,应通过企业并购与重组等,逐步拓展业务范围以及产业链,从而突破资质以及资格短板等,将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到全过程中,从项目前期论证到项目实施管理直至后期评估等整个环节进行系统咨询业务打造,以覆盖整个工程实施过程,达到全寿命周期的投资控制与质量控制咨询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发展中应该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政策手段实现工程咨询服务的市场化发展,通过企业之间的项目交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逐步提升造价业务全过程的管理效果。企业也借助政府扶持全过程工程咨詢服务发展的优势,加强信息化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建立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平台,共同应对今后行业发展的困境,企业之间相互学习,能提升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构建服务计费模式,制定咨询的招投标体制

虽然当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已经有了明确为的政府指导收费标准,但是企业依旧会按照收费标准,联合成本、市场竞争等诸多因股市,给出符合收费标准要求的价格,提升价格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全过程咨询服务涉及的范围远超于工程造价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也没有完善的计费模式和费用标准,目前也难以展开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投入的成本测算,因而不利于建设单位与咨询企业定价咨询费用。所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在依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范围、成本投入测算明确底价,为自身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相应的参考性文件,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推广。此外,为保证企业有序、科学地展开全过程工程咨询,以按照依法招标的相关内容,确定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项目范围,通过招投标制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基于我国二十多年的招投标实践、勘察与设计等形成的固定招投标程序和管理等,制定规范的招投标制度与程序规则,避免咨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加强对咨询企业的招投标条件审核、资历审核等。

3.4 尽快制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不能盲目展开咨询服务,需要有明确的服务规范标准,以便于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范围以及要点、行为准则等,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责任体系。鉴于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引进项目经理责任制、精准化绩效考核制等,面向工程咨询服务进行咨询团队的管理与整合,构建专业化、以项目全周期为核心的咨询团队,专门负责向委托方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也要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合同,面向项目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实际监理要求,承担起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咨询责任。此外,为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以及违规违法等行为,还要加强对咨询服务企业的信用审核,构建全过程咨询服务企业的诚信体系,专门对各大企业进行信用评价,一旦发现企业出现违法违规情况直接记入黑名单中,限制其在咨询行业招投标中的发展,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政策保护,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3.5 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业主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而咨询过程中涉及的策划、涉及以及造价核算等,是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目的。为给业主提供满足需求的咨询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技术标准与合适的原始数据等资源,借助这些数据资源面向整个建筑项目生命周期,创建项目信息、价格信息以及设计政策法规等信息库,实现对全过程工程的监管,以发挥大数据以及BIM技术的优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走向全过程工程咨询,应立足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现状,加强对造价工程师的培养,借助政府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扶持,规划工程造价企业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道路,实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健po全过程工程咨询对咨询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水利,2018(14):20+60~61.

浅析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童学群 杭州市临安区财政项目预算审核中心

孙达 浙江鑫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伴随着时代飞速进步与建筑工程的蓬勃发展,对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预算在衡量施工项目经济合理性,以及是否可实际运行和实际落地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各个企业在项目工程上对工程预算越来越重视。归纳总结了工程预算管理普遍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办法,从而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新时期,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除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外,还要强化成本精细化管控,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施预算管理,实现对资金和资源利用的源头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及安全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降本增效,能够助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推广工程预算有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预算的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预算管理中采用的方式仍十分落后。很多企业只针对阶段性的子项目进行管理,并没做到针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整体的管理,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缺少了应有的沟通和联系。不仅如此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预算仍处在一种滞后并且静态的级别,而目前市场中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这种静态的管理根本无法适应波动较大的市场。

1.2 编制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都缺少规范的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而工程预算人员不能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就会导致预算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定期发布的信息进行调整,而最终就产生企业使用的编制方法和社会上通用的编制方法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只能让企业无法适应当今的市场。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都不断涌现,理论上工程预算编制人员应针对原有的预算以及定额进行改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编制方法落后,在实际的应用中就会出现更新慢的情况,影响了整个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

1.3 缺乏合理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建筑数量急剧增加。受传统建筑工程市场环境、预算思维以及工程特点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针对不同领域的建筑施工应用相同的计算标准,没有重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预算管理自然发挥不出自身的作用,同时也会降低自身预测的准确性。

1.4 工程预算队伍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预算工作针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除了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筑施工,以及市场材料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解并掌握。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人员可能还达不到这些要求。但是整个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如果预算管理人员自身达不到要求,那么最终的建筑工程预算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

2 增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加强对工程全过程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负责人必须时刻树立对工程全过程管理意识,对成本可能出现的动态变化能够进行充分的预测及分析,以确保工程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推动建设顺利进行。负责人要在对工程进行设计时,就重视项目的成本控制,对建筑设计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间,负责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设计方案,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并在验收时,与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以不断地完善项目,不能对设计方案擅自进行修改,避免追加资金这种情况的出现。

2.2 设置明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责任制度

建筑企业需要设置完善的预算和成本控制责任制度,使得企业各个部门在预算和成本控制时期的职责和义务能够顺利地落实,而且需要设置绩效考核制度来考核各个部門的工作人员,确保能够增强各个部门的预算水平和成本控制水平,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针对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且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借助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升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水平。

2.3 运用计算机技术搭建动态造价信息系统

在建筑工程方面,其原有的信息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了资料管理不够完善,信息准确度较低,同时未能全面及时地为工程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甚至还会出现超资超额的现象。因此,搭建动态的造价信息系统对目前的建筑工程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其能够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地获取有效的信息,简化业务的处理流程,还能够为负责人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4 正确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审核工作

工程量清单编制需要根据相关的原则和顺序来开展 :第一点就是需要在计价规范附录里面获取编制的清单项目,掌握编码、项目的名称和计量单位 ;第二点就是需要在附录里面确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来掌握工程的数量 ;第三点就是需要按照附录里面所规定的项目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描述项目实际工程的特点,把这些内容增加到工程量清单中,实现费用核算工作。在描述项目特点的时候,需要充分分析这样几点 :第一点就是需要把计价规范的项目特点来当做主题来研究项目的特点 ;第二点就是需要按照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细化工程项目造价里面的主要因素 ;第三点就是需要针对施工时期没有实质影响的内容,项目特点中可以不进行描述,那些没有办法进行确定的也不需要进行描述。在清单编制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预算和审核,保证工程清单项目名称的正确,要是必要的话,就需要借助第三方来进行辅助,使得清单编制能够更加准确,而且可以给预算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2.5 保证施工预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预算及成本控制时,负责人应熟悉并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导向,从而降低工程可能因国家政策性调价而产生的影响。同时,负责人还要对认真对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标准、设计技术规范及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及研究。此外,还要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对材料及设备差价对整体预算的影响进行控制,进而保证施工预算结果的准确性。

2.6 树立正确的意识

意识可以决定人类的行为,所以只有建筑企业树立了正确意识,才能保证建筑企业可以做好预算工作。建筑企业的领导层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意識,企业的领导要认识到工程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和经营计划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只有企业的决策者先认识这些,才能在后来的决策中真正的给予重视。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要意识到工程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资金的使用率,并为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领导层意识达到之后就应该将正确的意识传达给工程预算部门的员工以及全体员工,通过宣传和教训让企业员工深刻的理解并树立正确的意识,由此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预算控制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工作质量,保证建筑项目的实施顺利进行。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重视预算管理工作,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可以确保各个环节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建筑与预算,2019(10).

[2] 陈要三.建筑工程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经验探讨框架构建.科技经济市场,2019(02).

[3] 李巧常 .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思考. 建材与装饰,2019(19).

[4] 王玉萍 .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思考. 山西建筑,2019(06).

风险评估管理范文第3篇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 财务融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使投资者收益减少以及偿债能力变弱的现象。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大多都采用计划经济模式, 政府外部监管和医院内部监控混淆不清, 机制体制矛盾日益凸显, 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形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资金筹措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资金投资风险、资金收益分配风险。具体表现为:第一, 财务管理风险形式的多样性;第二, 财务管理风险诱发原因的复杂性;第三,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活动的不确定性。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成因探讨

第一, 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第二, 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第三, 资金补偿渠道单一。第四,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第五,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三、对策建议

公立医院对风险管控的探索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从监管不够的“乱办医, 办医乱”到体制改革重视约束机制, 公立医院还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而此时又正值医院改革浪潮, 公立医院将结合自身实际, 找准关键点, 对风险进行深入探索:

第一, 健全预算管理体制。首先, 要提高预算决算的科学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拒绝领导者的主管臆断, 应综合考量众多因素, 确保完成医疗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财务目标。建立以收支预算为中心, 分层级的预算管理结构, 要求医院在预算期内进行现金流量工作, 关键做好医药收入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的工作。其次, 要提高预算体制的透明度。在进行预算分配时要进行有效监管, 各部门之间要形成监督和牵制。最后, 在选取预算方法方面, 要优先选择适合医院业务开展的方法, 拒绝老旧和不符合现有财务工作的预算法。

第二,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了医院管理者能够加强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首先, 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准则, 使执行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其次, 要加强岗位监管和约束, 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与此同时, 在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及时进行整改, 并提供内部控制后续的实施标准。这要求医院财务人员修订并淘汰已经过时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评价标准, 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监督, 对于日常不合规、账务处理不合规的账务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整, 保证各项整改条例都能得到落实。最后, 要加强对医院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购置是否合规、使用是否合处置是否得当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 改变资金补偿渠道。在医改的宏观背景下, 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 更多的资金补偿来源于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偿, 这一政策出台, 完善了医药费用管控制度, 切断了医务人员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 有效扼制了药品乱收费和收支不平的情况, 改变了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立医院运营绩效的提升,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得到全面体现。不仅如此, 对于偏向教学性质的医院, 资金补偿渠道可以选择社会资本和财政的投资。而对于面向大宗群体的公立医院, 补偿手段主要通过财政收入和社会资本。总的来说, 医院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资金补偿方式。

第四, 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规避, 也影响着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 应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 端正工作态度, 避免出现违规收费和坐收坐支的现象, 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其次, 要通过岗位培训或者是专家培训的方式, 从业务能力和管理知识方面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最后, 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能力, 根据内部与外部将会出现的风险状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推动医院财务的平稳发展。

第五, 推进医院网络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 互联网2.0时代已然到来。近几年提出的“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财务管理”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这就对医院的电子化办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部门要充分抓住大数据的运用, 创新风险管控方式, 借助医院的网络平台, 构建覆盖面更广的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管控体系。通过对计算机的使用, 可以提升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并实现高效的自动化办公模式。同时, 财务人员也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的掌握实现对医院资产以及经济实力的二次分析。通过这种形式, 势必对医院财务状况做出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医院的平稳有序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新的历史时期医院将承担新的历史重任。公立医院要紧抓公益性这个核心, 顺应医院改革发展潮流, 这就要求着公立医院要针对自身预算体制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补偿渠道单一、人员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进行整改。只有这样, 公立医院才能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取得发展契机、获取经济效益。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系统的主体, 承担着公益性服务的重任, 伴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研究作为医疗体系改革的首要推动力量, 其风险评估及防范策略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财务管理风险管控是财务改革的基础, 也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1] 李翠霞.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模式探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 (1) .

[2] 邢晓辉.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补偿机制的系统模型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 2012.

风险评估管理范文第4篇

(一) 对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存在认识误区。随着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展开, 相对而言, 部分地方或高校领导对于档案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片面, 他们认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不过是配置电脑, 安装配套管理软件足矣, 忽略了信息化技术的建设, 构建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更是遥遥无期。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应当及时纠正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错误认识, 将视线转移到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

(二) 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与安全风险评估相脱节。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与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 究其原因, 研究者专注于对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本身的研究, 忽略了其在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使得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高校在体系选择上也更加局限。在实践中, 不仅要强调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更要注重其实效性的发挥。

(三)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有待完善。在数字化管理的背景下, 对档案信息的存储、处理、保密等工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予以进行。现实却是, 多数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还处于简单的信息管理和实物处理阶段, 致使无法集中档案信息, 实现互联网与计算机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 安全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相对滞后。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依赖于完整、准确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然而, 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因素及风险评估工具自身的原因, 档案信息安全可能遭受来自内部破坏、外部攻击、内外勾结的破坏。鉴于安全风险评估工具的脆弱性或可能面临的威胁, 创新风险评估技术, 发展风险评估工具迫在眉睫。

(五) 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安全风险评估人才有限。在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中, 存在人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以及后继乏人的现象。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际, 工作人员既需要对档案进行熟练地数字化管理, 还需要对档案信息具备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 综合型人才稀缺;在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中,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意识, 以及安全评估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严重不足;加之高校档案管理岗位缺乏吸引力, 工作默默无闻, 重复枯燥, 待遇偏低, 职称评定困难, 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只是以应付的心态进行工作。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之构建

安全风险评估是有效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 也是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识别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潜在的安全风险, 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 是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最终目标。具体而言, 构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一)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档案学视域下的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威胁档案及其信息资源的可能性因素进行预估。确立评估内容, 制定评估指标是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前提, 也是建立和推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依据。总的来说, 根据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档案安全应急机制和档案信息保密制度建设等内容, 制定安全风险评估目标。

(二) 实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动态化管理。根据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及评估指标, 进行安全评估体系的动态化管理。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面向的主体是学生, 其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过程应当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就档案信息系统而言, 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规模、用途等, 各自所使用的技术、设备也不尽相同, 加之时间与地点的不同, 即使采用同一个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最后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也是有差异的。

根据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性和灵活性的需要, 参照各个高校具体的档案信息数据, 将评估体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构建不同的档案管理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实现动态型的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

(三) 拓展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方式和途径。高校集中了多种优秀资源, 包括丰富的校园文化、各类高尖端人才, 这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新方向。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一支知识储备充足的工作队伍, 他们可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和技术规律, 迎合师生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 为档案管理系统延伸安全风险评估的空间, 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四)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安全评估体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强化其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 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通过建立档案安全责任制, 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定期检查;采取奖惩制度, 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表现与个人利益相挂钩, 发挥各项制度应有作用, 落实安全评估体系。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构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评估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 仅仅依赖于一些安全评估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以各个高校实际情况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 制定科学性、合理性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和指标,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安全评估体系建设工作, 保障高校档案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摘要:为了加强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针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引入档案管理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实践检验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安全风险评估问题为切入点, 积极推动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建设。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风险, 评估

参考文献

[1] 吴绍忠.数字化档案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档案, 2009 (06) .

风险评估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发展比之前更加完善、迅速,但是也带来了众多的企业管理风险。通常而言,大多数的企业管理风险都来自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降低管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和可能性,为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为中心话题,展开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管理风险的定义分析

首先,企业整体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整体资源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没有可预见性,我们通过预测完全测不到,通常都表现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损失,这种工作失误被看做是管理风险中最高层次的风险,发生的频率比别的风险要高太多,属于不确定性的高度风险类型。

其次,企业资本、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资金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多,其中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预测或者是不确定性造成的,但是也有小部分是因为经营过程中工作人员运筹安排不够合理导致的,资本、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可以被归结于中级风险中,这是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风险类型。

再次,企业的财务资金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假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资金出现分配失调的问题,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这种风险一般都被归结于企业的基础性风险,通常情况下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认真监督,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但是毋容置疑它们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管理模式上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之间存在大量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高度。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企业管理风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管理人员在职业技能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无论是培训还是教育工作都和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出现矛盾,并且这些管理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处于较浅的层面。所以,导致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这些都酿成了企业不同的管理风险。其次,许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相关企业制度的执行和遵守问题提不起足够的重视,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致使管理方面出现不平衡,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的。第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态度非常消极,只要这件事情影响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就选择不闻不问,但是这种思想很明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现在,我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都非常复杂,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一意孤行,坚持传统的思想观念开展工作,是会抑制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的。最后,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徇私舞弊问题,严重的还会有收受贿赂的现象。企业管理人员检查材料质量时非常马虎,看不到企业原料质量对企业成品质量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具体来讲会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角度进行分析,截止到现在,我国相关企业的法律法规仍旧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而且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处于不断地完善中,假如面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不能够非常好地适应,消除法律盲点就非常容易导致运营管理上出现各种偏差,长此以往,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必然面临众多风险。其次,政府政策的变化给企业管理工作所造成的风险问题。这种因素主要涉及到的是企业的税收和相关的年检等政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比如吸引投资,会尝试着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只要外部条件稍微发生点变化,这些政策就会被取消,这种变化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出现变化,假如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政策上的种种变化,造成管理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最后,现在,我国在不断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劳动法等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率都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企业的竞争者都已经尝试着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假如企业本身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利用和掌握不牢固、不扎实,那么面对激烈的竞争出现违法的可能性就会不断增大,进而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

1.重视并不断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工作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做必要保障,这种保障能够对企业的管理风险实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进而能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现如今的各类企业不要将眼光局限于国内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还要将目光投向国外,参考外国的法律战略,因为现在的经济是全球型的经济,我国的经济也要不断与国际接軌。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严格落实法律管理,那么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给投资商和经营商带来经济损失,企业在开展学习法律的培训课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学习,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另外,在全球,法律都有非常强的领域性特征,所以面对这样情况,企业还对新的法律不断进行了解,持续跟进,要对法律是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化的有清晰的认识,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是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下功夫的,进而才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管理风险。

2.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异常重要,能够对整个经营业绩、财务资金起到全面掌控的作用。对于此,我们首先要设定正确的会计管理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关键,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管理人员要随时随地全面掌握会计信息资源的更新工作。面对实际的业务处理任务,要将责任细化,具体到每个会计管理人员身上,每个人员要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这是由于每项会计管理工作本身都有连续性,每项业务都要确保资产的安全,企业还要坚持正确的财务规划,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意外的支出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提升。除外,关于企业的管理信息问题要坚持保密的原则,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要被排除在外,企业要不断加强资金的流动效率,确保资金的周转不会出现意外问题。

3.对于各种各样的纠纷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企业运营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就要及时想出合理的对策,不要对其采取忽略的态度或者是运用非法手段处理。第一,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处理纠纷案件的相关管理制度,最好是设定专门的处理纠纷的部门,制定出合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法律制度,与此同时还要设定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确保整个案件的每个处理过程都是合理且规范的。第二,确保案件处理的质量,凡是涉及到法律问题的必须抱着严谨的态度对待,确保企业的权益能够得到全面保障。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经验教训,企业要善于做出总结,避免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及時、有效地预防纠纷。对于运营过程中的纠纷事件,企业要加强重视程度,因为这和企业的长久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将各项工作重视起来并落实到实处,企业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权博煜.企业管理风险之人事管理风险[J].中外企业家,2014,(19):181-182.

[2]鞠文晶.小议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3]胡小龙,沈友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及应对[J].科技管理研究,2010(08).

上一篇:药品成本核算下一篇:计算机远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