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挫折教育范文

2024-05-02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价值观念,促进身心健康。本文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明白正确的团队观念、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永不言弃的信念等体育教学结合心理教学的具体方式,希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学;团队观念;意志品质;身心健康

引言: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经实行了很多年,目前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很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中学生虽然身体发育良好,学习成绩不错,但心理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原因在于教师、家长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充分运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融入心理健康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包含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历程,对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必要手段,引导学生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信念,进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具体包含的内容如下:第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大部分学生生长在正常的家庭,从小接触正规教育,因此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智能训练、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着手,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出现心理波动时能够迅速进行自我调整,最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第二,对于少部分原生家庭环境较差、从小接受错误引导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学的目的在于为之提供合适的心理咨询,使其明确自身的做法和性格观念存在一定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使心灵回归到正常的思想当中。主要问题包括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说谎、缺乏自信等,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在大量的沟通过程中,让“问题”学生感受到关爱,明确对自身真正有所帮助的方式方法,成功实现自我调整[1]。

2.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學的重要意义

人类心理问题的产生和生理反应存在一定的关联。中学生还没有到18岁,在思想上不成熟,对待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情无法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但正因如此,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病情”很轻,只需要通过合适的引导,将影响心情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即可得到“根治”。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由于需要整体把握教学进度,让每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因此经常开展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比如方阵体操、跳绳、绑腿走等。这些活动需要学生们团结一心,遇到困难时互相鼓励,才能成功实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往常只出现在书本中的内容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个人荣辱与团队共同利益比起来微不足道。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体育比赛,当同班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尽管不是自己,也会由衷地感到骄傲。由此可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学,不但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还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当学生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以团队为主的体育锻炼后,产生的成就感会增强自信心,进而将之应用于日常学习中,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在保证每天充实度过的情况下,中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些不良的心理诱因会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消失[2]。

3.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当代中学生普遍个性十足,自尊心极强,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世上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自己。具备自信心是好事,但发展到自负的程度,很容易吃大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篮球、足球或者乒乓球等常见的体育项目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们展示丰富且难度较高的技巧,让学生了解“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从而对世界产生敬畏之心,面对未知的事物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给他人留下好印象的同时也能提升自我修养。

其次,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只能在课后练习和考试阶段才能验证,但究竟如何在生活中得到具体应用,学生不甚了解。而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之后,在实际使用中,差距显现的非常明显。比如运用乒乓球拍进行颠球练习,部分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在开始阶段即可保持数十次的稳定颠球;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只能保持个位数的数量。随着练习次数的不断增加,从个位数增长到十数个再到数十个,每一个阶段的提升都是对学生的激励,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只要经过努力,虽然不一定会赶上他人,但一定会超越过往的自己,进而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

最后,学生经过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之后,身体虽然感到疲累,但是心理上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比如对一些体育项目规则的了解更加深入,从前的部分错误认知到了改正;对篮球项目中胯下运球等技巧的运用虽然更加成熟,但盲目使用会增加失误的几率,进而使篮球素养得到了提高;对某些未及验证的运动理念或者战术设计还可以进行调整,从而使自身“在比赛中学习比赛”。针对这些内容,教师予以恰当的引导,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3]。

4.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学的具体方式

4.1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

常年关注篮球项目的人会在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美国篮球水平特别高,除了人种差异之外,还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先进训练方式?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之后,总结的内容如下:

第一,美国各级学校广泛开展篮球运动,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标准的篮球场馆,在课余时间,大量学生能够迅速投入篮球运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全部予以支持。

第二,美国篮球自NBA职业联赛以下,还设有NBDL次级发展联赛、NCAA大学篮球联赛(每年三月末到四月初的总决赛被称为“疯狂三月”,关注度甚至超过NBA),逐级向下,高中、初中、小学均在美国篮协的支持下设置了完善的联赛。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篮球拥有超过2300万篮球注册人口,如此庞大的基数决定了美国篮球世界独一档的实力。在数量如此众多的比赛中,很多学生拥有比赛最后时刻投出制胜球的经历,中国观众(主要针对中学生观众)只能在电视转播中观看到的“绝杀”画面,美国学生已经习以为常。

第三,通过采访可知,美国学生并不是初入赛场即具备“大心脏”,很多NBA的成名球星生涯前期投出的关键球经常“三不沾”,在他们产生懊恼、愧疚、悔恨甚至惊慌失措等情绪,不知如何面对教练和队友时,周围人群给予的是鼓励和信任,通常情况下,听到最多的话语是:“你干的很不错,差一点我们就赢了,下一次,你只需要把那该死的球投进去,别的什么也不用说,我看好你!”持久且科学的锻炼,加上来自体育教师(教练)的悉心指导,美国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完善,在赛场上和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能够冷静处理。比如科比、詹姆斯等人,除了是篮球场上的佼佼者外,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均取得了成功。

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结合科学的心理健康教学,让学生在一次次超出自身理解和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关爱,逐渐形成积极的心态,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面临何种人生困难,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从而走出光辉的人生之路。

4.2开展团组体育合作,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团队观念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隐患”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意义。而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处于自我学习状态,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最终达成预期目的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团组合作,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团队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首先,在团体运动中,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此项内容直接决定团队的走向。在推选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并尽可能地阐述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一旦确认,其他人必须坚决服从。体育界存在一个道理:在准备一场比赛时,赛前制定的策略很可能不是最正确的,但在比赛过程中,只要队员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太差。其次,决定团队上限的是顶尖成员的能力,而其他任何人都能够决定下限,道理正如著名的“木桶定律”。如果有人存在“划水”现象,势必严重拖累整个团队的后腿。最后,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取得成绩时才能够体现,因为靠个人的力量不足以与竞争对手抗衡。比如在跳大绳的比赛中,两名负责摇绳的学生,必须根据班级整体进度控制摇绳速度;作为指挥者,需要通过喊口号等方式向同学传达相关信息——高昂有力、频率过快,旨在提醒加快进度;频率降低,意味可以暂时放缓进度。参与跳绳的其他学生,如果有任意一人漫不经心,导致节奏中断,会严重影响最后成绩。在教学中开展這样的团体活动,让学生们首先了解团队合作是什么;进而发现影响团队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在不断的前行中明确每一名成员存在的重要意义;最终形成健全的团队意识,从而使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4]。

4.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诸多影响人类意志因素的总称。在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对意志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长为栋梁,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独立性(自觉性)。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刻处于他律状态,特别是一些惰性较强的学生,如果没有教师、家长的督促,学生几乎无法自主进行任何事情,在长期没有主见或是对学习生活缺乏规划的情况下,与其他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性。比如针对一些超重甚至肥胖的学生,以“减肥”作为吸引手段,为相关学生制定每日跑步计划,从最开始的400米,逐渐增加,期间必须严格监督,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当学生积累一定的体能储备和自觉性之后,由学生自主总结其中的经验。

第二,果断性。通过观看比赛视频以及日常实际训练,学生应该知晓,教练(教师)不是万能的。比如在篮球比赛中,再高明的战术总有被破解的时候,全程发展顺利的比赛很可能在最后时刻出现危机,因此在关键时刻不必犹豫,抓住一闪而过的时机,带领团队走向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果断的处事风格。

第三,自制性。开展团体类运动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团队的既定方案,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必须首先保证团队的利益。随着团队活动参与次数的累计,找到自我制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大局观的形成。

4.4运用挫折教育理念,坚定学生永不言弃的信念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比赛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能否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这是最能体现心智的一种品质。坚持性强的人能根据目的和要求,在长时间内毫不松懈地保持身心的紧张状态;在遇到困难时,激励自己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始终如一地完成意志行动。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永不言弃信念的完美阐述。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几乎没有遭受过打击,但是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养在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面对狂风暴雨。正如很多青春偶像剧中描述的“傻白甜”女主,在复杂的社会面前往往好心办坏事,无法收场。基于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适当运用挫折教育理念,让学生认清自我。比如对一些自诩投篮准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要求——在罚球线连续罚篮10次,必须全部投进,如果有一次偏出则重新进行。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很难达到这个标准,而教学目的并不在于学生能否全部投进,而是让其明白,不要妄自尊大,等待跨越的高峰还有很多。学生受到了打击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提高计划,从投篮手型、稳定性等方面予以纠正,当学生真正做到之后,心理已经处于健康水平[5]。

结语:结合世界范围内的职业体育联赛和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来看,取得成功的运动员除了天赋、努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观念,只有如此才能够使自身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进而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学是可行的,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观念正在迅速形成,教育部门必须予以重视,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孔松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重中介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于昌海,付庆.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216.

[3]李艳.借助体育锻炼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路[J].新课程导学,2018,(21):36. DOI:10.3969/j.issn.1673-9582.2018.21.034.

[4]魏原野.初中体育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9,(12):14.

[5]徐占涛.体育教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影响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0):16.

作者简介;

姓名:王英均,性别:男,出生年月:1993.04,籍贯:海南澄迈,民族:汉,职务:教师兼体育教研组组长,学位: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单位: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邮编571132。

姓名:吴雪,性别:女,出生年月:1996.01,籍贯:海南海口,民族:汉,职务:教师,学位: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单位: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邮编571132。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第2篇

感恩挫折

感恩,一个多么常见的词汇,感恩亲情,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想不到今天我竟会如此衷心地感恩挫折。

挫折在弱者看来是可怕的,但挫折也能将弱者磨炼成强者。曾经有一段时间,挫折就像一座巨山,堵住了我充满幻想的前方的路。我感到迷茫,困惑,然后惊慌失措,局促不安。在我最孤立无援的时候,我曾经绝望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斗志,猜测着下一步的堕落。可是,当我重新鼓起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挫折就像泥路上的积水,太阳一出来就渐渐消失了。挫折也许只是面目狰狞的纸老虎,只是看上去可怕而已,只要我们有勇气,有信心,一定能将它打败。

感恩挫折,是挫折的历练让我们变得坚强勇敢;

感恩挫折,是挫折的煎熬让我们变得成熟稳重。

我想,大概在每一个成功着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艰辛与失败,都有不堪回首的辛酸和血泪。但是,也唯有那些经受得住挫折,在绝境中依旧奋起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那些自怨自艾的平庸者们无法企及的成功喜悦和豪情。

挫折纵然是一座巨山,只要你坚持不懈的攀爬,总有一天能翻越;挫折哪怕是无边黑暗,只要你充满信心的面对,总会迎来黎明。

5.12,那是全中国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当时针指向14时28分,阴霾布满了天空。那一刻,地球颤动了,人类被逼至生命的边缘,那一刻,世界震动了,都在为这场悲剧流泪。但是,人们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坚强地站起来了!胡锦涛总书记说:“再大的灾难,也打不倒坚强的中国人!”经过巨大挫折的历练,中华民族更坚强了,是的,中华民族是打不倒的,与爱同行,我们更坚强!挫折使我们更坚强!

是的,只有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难,才不会让困难毁掉自己的意志,才有可能跳出困境的漩涡,重新走上成功之路。

感恩挫折,给我们感悟和启迪;

感恩挫折,令我们有信心与勇气;

感恩挫折,让我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地去对抗,去斗争;

感恩挫折,使我们的生命多了一些不可磨灭的记忆和回味无穷的意义。感恩挫折,让我们心怀感恩地积极乐观地迎接每一个全新的明天。阴霾散去,阳光万丈,温情无尽。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第3篇

反方论点:中学阶段全面发展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辩论赛流程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主为8分钟,每队各占4分钟。

2.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有完为止。

3.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4.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只剩30秒时,会有铃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用铃铛声警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5.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用尽,另一队还有时间,则该队的一名和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每名辩手的评分标准(100分):

1.论据内容丰富,引述资料充实、恰当。满分20分。

2.论证的逻辑性、说服力强。满分20分。

3.普通话标准,语言的表达流畅,有文采、有幽默感。满分20分。

4.机智、辩才、反驳和反应能力强。满分20分。

5.举止、表情大方、得体、风度佳。满分10分。

6.各院的宣传情况,评委情况,以及辩题采用情况。满分10分。

其它注意事项:

1、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2、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二、赛制具体说明:

(一)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二)驳立论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三)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

(四)自由辩论阶段: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五)结辩阶段: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第4篇

《礁石》一诗中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无止地打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诗,会令人自然地想到浩瀚的大海,它永远不停地翻着巨浪。海上的任何一只航船,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受风暴与巨浪的洗礼。这不正像一个人一生的路上,无论如何都不会一帆风顺,而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挫折吗?朋友,当挫折来临时,你会如何面对它呢?告诉你,面对挫折一定不愁眉不展,而应勇敢无畏地含着笑容去面对!

挫折只不过是强者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并不畏缩,而是微笑地迎接一切。这微笑并不是漫不经心的,相反地,它恰恰反映了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这样,他们才能清醒地审视挫折,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去修正与弥补。同时,在努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他们锻炼出更顽强的意志,铸就了更坚利的精神之剑,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摘取成功的桂冠。有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遭受的挫折很大,但是和在双腿残废、双目失明后仍坚持以写作进行斗争的保尔·柯察金比一比;和身患绝症却依然乐观面对生活的抗癌明星们比一比;和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里义无反顾地赴汤蹈火的先烈们比一比,我们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像他们一样微笑地面对挫折,勇敢地向困境挑战么?所以,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勇敢地、微笑地迎接它。如果你鼓起勇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战胜挫折,那么你就会发现,挫折的阴云被驱散后,头上是一片多么美的天空。反之,如果你面对挫折只会叹息,失掉了前行的勇气,那么你必将被困顿束缚,被天空中逐渐浓密的黑云所吞没。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含笑地面对人生道路上每一个挫折吧!

用心

爱心

中学挫折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用自编大学生挫折感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重庆市某大学在校1320名学生的挫折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以及学校管理三个维度上的挫折感较强烈,而且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生活、就业和学校管理等维度上存在差异。在挫折感特点研究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引起大学生挫折感的内外两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即根据大学生挫折特点开展工作,一方面贯彻挫折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建立五级干预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全方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挫折感;大学生;特点;原因;管理对策

一、引言

挫折是指人们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挫折感是遭遇挫折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感受。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对每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尤其对正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一方面经历的挫折磨练较少,加上对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不足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自我要求和期待,情感体验强烈容易波动,心理的压力和冲突更为剧烈,成为最容易产生挫折感的特殊群体。

强烈持久的挫折感势必影响心态的平衡和自身愉快感,在缺乏有效的心理调整和应付方式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同时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Dollard和Miller等人提出“挫折一侵犯(攻击)理论”,指出挫折还可能诱发一系列不同的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诱发某种侵犯形式,这种侵犯行为既可以指向内部,如自杀、自虐等,也可以指向外部,如打架斗殴等,有研究发现超过三成大学生称遭遇挫折是导致自杀的潜在诱因。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挫折感现状,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之一。

2004年lO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研究挫折感现象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这也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挫折感及挫折承受力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理论研究多而实证研究少的状况。在仅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中,有面向大学生社会心理承受力的现状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遭遇过九个方面的挫折,如学习、交往、适应、恋爱、情绪、健康、就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在对成都部分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方面挫折感较强;针对师范大学学生的挫折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挫折感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针对医科大学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等方面挫折感强烈;还有西部地区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与生活能力上挫折承受力较差。一方面理论与实证研究比例失衡的状况,需要加强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大学,如综合与师范类,文科、医学与工科性质院校,公办与独立院校是否存在差异,也需要进行相应研究。因此本文选择重庆地区某公办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学生进行调研,对大学生目前挫折感现状及特点进行研究,并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对重庆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该问卷共有32个项目,涵盖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生理与生活、就业以及学校管理六个方面。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即挫折感非常强烈为5分,非常弱为1分。该调查问卷分半相关系数rn=0.803,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eh α系数都超过了0.75,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684~0.788之间(p<0.01),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二)被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重庆某高校进行大面积施测,共发放问卷14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0份,回收率94.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

在样本选择上,问卷发放在年级比例上有所侧重,主要原因是,大三学生已经在大学生活了一段时间,了解熟悉大学生活,而且他们即将毕业但距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思考内容较全面地围绕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考虑到大一新生军训以及大四学生找工作的特殊原因。问卷发放与回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有研究发现大学生遭遇挫折的频度随进校时间呈抛物线形,即大学二三年级遇到的挫折较多,因此本研究主要侧重于本科大二升人大三的学生。

同时考虑到该校是偏重于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因此问卷发放过程中也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比例与该校专业人数、男女人数、学生来源比例基本吻合,具体的专业构成比例如表2。

由研究者介绍测试要求和指导语,现场使用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挫折感的程度状况

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因此得分越接近5,说明挫折感程度越强烈。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其中16个题项的挫折感较弱;其中7个题项体验到一些挫折感;还有9个题项,多数被试感受到较强烈的挫折感。如图1所示。

题1、题9、题13、题18、题28、题29、题31、题32的平均数和众数的度量指标值都比较大,其中第1题(老师能力素质太差)、第18题(课程安排不合理)、第31题(课余生活不够丰富)、第32题(不够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四个题项属于学校管理因子;第9题(考试未取得理想成绩)、第28题(学业压力大)两个题项属于学习因子;第13题(社会就业压力大深感前途未卜)、第29题(不知道毕业后想干什么所以感到迷茫)属于就业因子。表明该校大学生在学校管理、学习、就业三方面体验到较强烈的挫折感。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在挫折感体验中的特点,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3)表明,大学生挫折感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男生的挫折感强于女生,而且在学习、人际关系、生活和学校管理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并且差异非常显著;在恋爱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比较显著,男生的挫折感更强烈;在就业挫折感上,女生比男生的挫折感更高,但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

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更大,所以在学习上男生的挫折感比女生强;在恋爱

中一般由男生采取主动,所以更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且男生的性格容易冲动、缺乏耐心、不拘小节,因此在生活自理上困扰较多,而且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也更容易出现对学校管理不满等挫折情境。

进一步对题项进行t检验(表4)结果显示,除了在就业方面,女生显示出比男生更多的担忧和迷茫外,这与工科院校中男生较女生在就业中更有优势的现状有关。在其他方面女生的挫折感均低于男生,说明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相处、学业问题调适、生活安排的能力上优于男大学生,同时对家庭压力的感知和对学校管理问题方面女大学生体验更少的挫折感。

(三)不同生源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生源地学生进入大学后的挫折感表现,对重庆本地和外地生源在不同方面的挫折感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表5)重庆本地生源的大学生总体上体验的挫折感程度强于外地学生,而且在学习、恋爱、就业、学校管理四个维度中的挫折感都略高于外地学生;而外地生源学生在人际关系、生理生活两个维度中体验的挫折感更强,但这些差异并不显著。

进一步在对题项进行t检验时发现,不同生源的学生在三方面存在差异,重庆本地学生比外地学生更加关注老师的能力素质(p=0.016*)和学校课程安排(p=0.020*),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外地学生在环境适应上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p=O.000**),这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四)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由于该校拥有七个不同的专业类别,隶属于不同的学院,管理及教学方式均有不同,因此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恋爱、就业以及学校管理四个方面的挫折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维度中差异明显,在生活维度和总分上没有明显差异,如表6所示。

通过表6可以看出,在学习维度中文学专业的学生挫折感最强,艺术类学生次之,这可能是由于有些学生进校时学习能力就较差,或者是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在人际关系维度上挫折感最强的是法学专业的学生,经济学类、管理类学生次之,这可能与文科学生情感丰富、细腻,与人交往中较敏感有关;在恋爱维度中挫折感较强的是法学类、管理学类和工学类学生,前面两个文科专业的学生也可能与细腻和丰富的情感特点有关,而工学专业在恋爱方面挫折感较强,可能由于学习压力大,功课较多,工科男生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女生比例,无暇结识和交往异性有关,也与他们不善言辞,愧于表白的特点有关;在生活维度中法学类学生的挫折感最强,理学类学生次之;在就业维度中文学专业的学生挫折感最强,艺术类和经济学类学生次之,这可能与三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关;在学校管理方面文学专业的学生体验到的挫折感最强烈,艺术类、工学类、管理学类、理学类学生的挫折感较强烈,这可能说明这些专业的学生对学校的管理的依赖性更强有关。

四、大学生挫折感原因分析

上述研究与以往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明大学生挫折感源是一个涵盖面较广、较复杂的内容。总体上看,大学生目前在学业和就业方面体验到的挫折感最强,而且对学校管理方面较敏感,同时挫折感体验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差异。

虽然挫折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挫折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指个体自身的原因,表现为对挫折的不同感知,如不同的人对待同一挫折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外部原因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方面。

(一)内部原因

挫折一般由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是指人们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它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因此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美国临床心理学家Ellis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体现出这一思想,他指出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如果减少不合理信念,则大部分的困扰和问题可能减少或消除。因此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只是产生了挫折的情境,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挫折虽然难以避免,但在遭遇同样的挫折时,不同人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人们不同的挫折承受力(frustration tolerance),或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个体适应挫折、抗御挫折,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因此大学生挫折感的产生与他们自身对挫折的认知、挫折承受力和AQ息息相关。

(二)外部原因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成绩而忽视能力,使得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尤其当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之后,学生中留级生、降级生、重修生、补考生屡见不鲜,使得学生表现出对成绩的过分关注,被迫围着成绩打转,这是引发大学生学业压力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应试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生存生活技能,如在人际交往、生活自理方面能力不足也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原因。

同时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如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当代大学生压力倍增,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多地感受到就业方面的挫折感,这与女生就业环境更恶劣不无关系。自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和2002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这种就业率有限与庞大的毕业生基数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另外,在外部原因中学校管理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学校环境是大学生最熟悉、最重要、最直接的生活环境,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硬件设施的感知直接对其行为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情况、教师业务素养、教学效果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能力塑造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出对学校管理的关注并因其产生过挫折感。

五、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建议

本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挫折感现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挫折感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

同专业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就应该注重“对症下药”的策略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率的工作。在该校学生中男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生理生活、学校管理五个维度上的挫折感都高于女生,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这样的性别差异,更加重视男生中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更加关心女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在不同生源的学生管理中的工作也应有不同侧重,具体表现在应更加关心和指导外地生源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而对不同专业的挫折感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管理中应更加注重对文学、艺术和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还应设立求职技能训练等课程或活动。

同时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较为关注,对该校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和未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对学校而言,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性别、生源、专业大学生的管理方式,是有效消除挫折感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彻挫折教育的理念和建立积极干预体系也是亟待提上日程的任务,这也是根本消除大学生挫折感带来的心理危机,构建和谐校园,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法。

(一)树立挫折教育理念

总体上说,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过高的责任感或成就动机可导致焦虑、强迫和不良的精神体验,对现实和未来有过度的期待,在缺乏有效的心理调整和应付方式的情况下,将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高校应把挫折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中。

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可能遭遇到一些干扰因素,这种干扰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因此一瞬间的突然影响有可能使学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教育者就有责任引导、促进这种非连续性发展,在教育中贯彻挫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耐挫力的提高,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挫折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心理学为依托,以教育学为基础,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机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和创设条件使他们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因此一方面应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自然、真实的挫折情境使学生积累挫折经验;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训练营等活动,积极创设条件对大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此外在课程安排上还应增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学生既能认识到遭遇挫折是必然的,它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认识到挫折的两面性,它给人带来烦恼、痛苦的同时也可能使人奋起。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形成明确的挫折教育意识。

(二)建立积极干预体系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积极预防。所谓积极预防就是发挥人性中的优点,培养积极的人格力量,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从原来过于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有学者曾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中提出高校应建立包括学生、老师、心理健康中心、家庭和医院在内的五级防护体系,在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中高校也可构建相应教育和干预体系。

其一,学生自我调适的一级干预。挫折认知是产生挫折体验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改变挫折认知消除挫折感无疑成为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高校贯彻的挫折教育实质就是增强学生挫折承受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因此在面临挫折时,首先是学会辩证的看待挫折,其次是增强耐挫能力,这也是解决挫折带来心理问题及攻击行为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其二,团体互助的二级干预。在校大学生都是生活在一个团体中,如宿舍和班级。集体中的成员交往非常密切,因此能够最短时间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能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而且同辈之间的交流更能引起共鸣,所以高校教育中应注重提高大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

其三,辅导员参与的三级干预。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最接近学生的工作者,他们比其他老师更了解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因此能够比较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挫折危机,并能有效组织和利用团体互助的优势,所以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知识,给学生提供科学的专业支持。

其四,心理健康中心参与的四级干预。除了发挥个人和团体的作用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机构组织的作用。学校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举办有关的论坛和讲座,在知识宣传普及、校园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心理问题辅导方面的专业性更强,还能对挫折感较强烈的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等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五,家庭和社会参与的五级干预。高校除了挖掘校内资源之外,还应主动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一方面通过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辅导同步,发挥各自的长处;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广播、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介,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将高校、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进行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管理中应通过树立挫折教育理念,整合来自学生、老师、机构、家庭、社会等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态势,使大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获得充分的支持,从而成为积极面对挫折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本研究通过对重庆一家公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挫折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进行调研,对挫折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管理的对策建议,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不过由于取样的局限,本研究的调查结论在推广中尚需进一步进行验证研究。

上一篇:资金投资下一篇:营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