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1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预防医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临床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师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式四方面对预防医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课程是医学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1]。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的原则,特别强调在不同医学环境下都要重视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为了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医学、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防治结合的医学实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教改精神,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 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

任何一项课程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要努力做到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把“教”的功夫放在学生“学”上。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就意味着“平等”,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作为高职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从护理专业的需求方向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更适合护士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护士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如具备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营养咨询与指导的基础知识和开展预防保健、护理科研的能力,这样就能使预防医学课程“突出护理、结合实践、服务临床”。因此,我们根据培养方向对教学内容和各章的学时进行了调整。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学科不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夠透彻,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能达到要求。这使我们认识到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是唯一的选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2]案例讨论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这是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实用的适合专科层次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效的预防医学学习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3]是我们在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每次授课前先设计一些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将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讲授,在讲授中学生还可以随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讲授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申出授课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 这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问题一环扣一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掌握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的许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就某个题目进行讨论式教学,例如就学习、生活中所发生一些事件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生产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本门课程是社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建立了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教师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也在实践性教学中认识了预防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一些科研题目进行,同时把一些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四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对预防医学的考核主要采用了期末考试和平时能力培养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前者指期末的理论笔试 占60%,后者主要通过案例讨论,、卫生统计分析、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占40%。也就是说,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应在对学生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使成绩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罗长坤.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预防医学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2):22~25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48-49

[3]邱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72-: 75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在医学领域中,预防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工作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预防医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次学科的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上下工夫,并突出其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学;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道讨论。

一、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应高度重视第1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1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Grippex)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在教学中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防疫站,其他像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徑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比方说,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便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点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三、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到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1]。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就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之,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而言,培育中医思维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实践技能、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和传 承中医药文化。中医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取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中和思维等。其培育贯穿从入学直到毕 业实践的全过程,主要路径是教师结合不同专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育、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在品读经典中医药文 献的过程中培育。这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本质,增强其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思维方式;大学生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 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大事,”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及“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中医药院校大 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有助于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也有助于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探索中医药院校大学 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机制有助于培育更多的优秀中医 药学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中医思维方式的内涵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在思维活动 之前既有的,把握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是人 们在思维活动中设定、选择、剖析、解决和说明问题的思 维结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总称 [1]。中医思维方式 主要包括取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中和思维等,在 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中集中体现。此外,中医养生保健、 复方治疗等也都能够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等思维方式,中 医思维方式的形成丰富了哲学的思维方法。

一是取象思维,即取象比类思维模式。中医诊疗疾 病过程中经常提到的脏腑之象、面象、舌象、脉象等概念 都是中医取象思维方式的展现。取象思维不仅存在于理 论阐述,同样存在于医疗实践中。中医诊疗的过程就是 一个以象推脏、以象揣脏、以象定脏的过程。

二是整体思维,主要体现在中医精气学说、阴阳学 说、五行学说这三种学说当中,广泛应用于阐释人体的生 命活动、病理变化、疾病防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 问题,整体思维的运用对于复杂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作 用。

三是辩证思维,即整体的、动态的、相对的思维方式。

医生根据每一个患者所患病的情况,疾病所处的阶段,以 及患者的体质状态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辨 证论治实质就是中医辨证思维的体现。

四是中和思维,即融入到整体思维、辩证思想等思维 方式中,心肾相交、滋阴降火等医理都是以中和思维来展 开的。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认为中和为最佳状态,最终 使人体达到形神统一的状态 [2]。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培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

上世纪 90 年代,王庆宪在其所著的《中医思维学》 中记载:中医思维是一类没有进行科学描述的思维现象。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在认识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中所 表现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总和,有着丰富的传统理论内涵 以及鲜明的个体化治疗实践特征。掌握中医独特的思维 模式,是学习中医学各门课程的桥梁纽带 [3]。

中医的传承离不开中医思维,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 医生都需要树立中医思维观,中医思维是中医的灵魂。 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拥有临床思维模式是诊疗疾 病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而言,在日 常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中医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 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更好 地运用。中医本身的抽象性决定了将中医理论知识正确 地用于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不断地加以锻炼,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困难就在于如何在跟师过程中 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老师的诊疗思路是否被自己 理解和吸收。因此,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 式对于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

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强调整体精神是中医思维方式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思想决定行为,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有 什么样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得改变他的思维方式 [4]。通过 培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大学 生树立大局观念,善于用整体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从而提 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避免片面化思考所带来的利己行 为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另外,整体思维方式的培育也有 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 识和民族意识。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树立对国家、民族和 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重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和 长远利益。通过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有助于帮助当代 大学生形成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 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全面提升大 学生的品德修养。

(三)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度越来 越高,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但这远不是用所谓的 中医某个经典、某个基本理论所能阐释的,或者是用某个 国际标准来套用或者评估中医药能体现的,应当以深入 理解中医思维特色为基本前提,从中医的整体视角、立体 角度让世界认识中医和了解中医。在培育大学生中医思 维的实践中,离不开运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温病条辨》等为代表的中医药经典著作,通过系 统学习中医药经典著作,能够增强大学生了解中医药文 化的兴趣,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在 了解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医药知识 的认知,有助于大学生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世界,向世界 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力量。这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因此,通过对中医 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有助于使其全面了 解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培育的路径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大多关注学生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培育 的研究略显缺乏,影响着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系统的中医 药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缺乏,对于 日后从事相关诊疗工作和开展科研活动等,都会产生不 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因此, 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 意义。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育大学生中医思维 方式

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培育其中医思维方式,如中医专业学生可以在学习《素 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专业课程时对思维进行启 发;针灸推拿专业可以在学习《灵枢经》《难经》等课程 学习时培育学生中医思维方式;中药专业则可以在《神 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课程学习时培养学生探索中 医思维方式的兴趣,这样既突出了专业学习的重点,又能 够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

中醫思维方式的培养,还需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 用。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讲授中医药 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式来分析 案例,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中医思维体系。如中医诊病 过程中所采用的“望、闻、问、切”四个步骤,是中医整体 思维的充分体现,通过课堂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有助于 增强学生对中医诊疗理念的理解,尝试用中医思维方式 来思考学术问题,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探索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形成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培育方式,即教师帮助学生形成 思维体系,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文 化的内涵。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医药院校大学 生对中医经典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缺乏系统的中医 思维方式从而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因此, 教师应重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加强 师生之间的合作。当今时代,教育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单 纯的侧重于“施教”,而是更强调“被施教”一方的参与, 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应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为 主动乐于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 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指导,如在课堂讲授、选修 课学习、临床教学查房、典型病例分析、名医名师讲座等 各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 指导,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中医 思维体系,鼓励他们通过多视角来分析病例。因此,专业 课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针对性、灵活性、整体性和实 效性,在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取向思维、 中和思维,培养学生的中医整体观念,提升学生的认识水 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会用整 体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治疗疾病的方法等。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完成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对中医思维方式加以运用,中医药 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中医经典诵读大会、中医经典等 级考试等,鼓励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提升理论素养, 培育中医思维方式。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反复理解与掌握,会产生新的收获,这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升华的过程。因此,中医 药院校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结合临床经验和 不同阶段的学习总结,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如中医 药院校可以举办国医堂中医知识讲座,举行中医知识竞 赛等活动,激发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在实 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 力,进而结合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学思想中的 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等知识,并能够自觉运用中医思维 方式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培育大学生中医思维方 式。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 应该尽早走向临床,通过亲身实践来锻炼运用中医思维 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结合起 来,不仅有助于其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也有助于自身医 术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举办临床实践技能大赛、临 床实践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高年级同学讲述自己的亲 身临床经历,或请医院的专家到学校讲述临床经验等,通 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医思维方式在临床 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鼓励学生重视临床实 践活动。多接触患者,多到医院看诊、跟师,一方面能够 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更好地收 集临床资料,培养其对病历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 对临床工作的责任感,加深对中医知识和临床课程内容 的理解等。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临床的锻炼,使学生形 成系统的中医思维方式,使其将中医思维方式运用到科 研活动中,全面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医药院校相关社团组织来培育 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社团组织将有相同兴趣的大学生汇集到一起。 可以探索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的 中医思维方式,如采取观看国医大师讲课视频、中医经典 条目晨读、中医药文化传承知识竞赛等,选取不同的形 式,借助中医药院校社团的平台,在大学生日常校园文化 生活中学习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知识,培育中医思维 方式。

(三)在品读经典中医药文献的过程中培育中医思 维方式

中医药经典文献是培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 方式的重要素材。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对中医 药经典文献的研读,在培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过程中,运用好中医药经典文献有助于使大学生 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药知识,有助于了解中医药在治疗 疾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 黄帝内经 》《  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贯穿了中医 的理、法、方、药的基本思想。对于四大经典著作的阅读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体系,学习相关的中医药 知识,也有助于其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思维、中和 思维等,使学生在阅读经典著作中体会中医药文化的魅 力,领悟中医独有的思维方式,增强运用中医思维方式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中医药学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在专业课程学 习的同时注重其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引导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通过建立中医思维方式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本质, 增强其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 生而言,引导其及时转换原有的思维,形成适合于自身专 业发展的思维方式,即中医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完成 学业,提升专业素养。在经典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培育中 医思维方式,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认识、熟悉、掌握运用 中医思维来诊治疾病,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养生 保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每一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用 实际行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积极表现,其目标是为人民 健康服务,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中立 . 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11.

[2] 徐玉锦 , 金明玉 , 李京玉等 . 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思 维的培养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5).

[3] 卫爱武 . 浅谈师承对发展中医思维的重要性 [J]. 教育现代 化 ,2018(39).

[4] 李国荣 . 培育中医思维 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J]. 高教学 刊 ,2019(20).

作者简介:徐晓东(197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教授,硕士研究 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崔作舟(1991—),女,汉族,辽宁锦州人,辽宁 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双)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思考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转变使得高素质医学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当下,我国急需一批既懂医疗服务,又懂得临床预防的医师[1],作为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医生主要服务于基层群众和社区人群,主要是开展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特殊人群(妇幼、老年人)保健等工作。那么,预防医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的医学教育仍然是重临床轻预防,临床医学生所具备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加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笔者在教学中,立足本专业,结合目前高等专科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呈与同行参考。

一、加强预防教育宣传.统一学生思想认识。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饮食卫生以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可以看作是预防医学各专业课的缩影。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自身具有诸多特点,对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中,設立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预防医学研究的重点正是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慢性病,健康教育,是防控慢性病的最有效的方式,而由临床医师进行的健康教育,效果要远远超过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这对于解决我国医疗效率低下和医疗费用不断增长的问题也是最佳的途径。医学教育应适应形势需要,加强预防战略。但是通过对临床医学专科生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自己选择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将来是要治病救人的,至于预防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事情,缺乏学习积极性[2]。

所以,从临床医学生刚开始接触医学知识就使之了解和重视预防医学,加强学习预防医学知识,树立预防战略思想,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及放映录像等形式,介绍如SARS、甲型H1N1流感等经典公共卫生案例,说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人群健康的危害。也可以组织专题讲座,邀请公卫专家学者讲学,使学生对预防医学有更深层的体会。预防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预防只有结合临床,才能培养出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具有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的人才。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授课效果

当前医学院校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其内容广且,知识点分散、连贯性差,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些内容对学生针对性差,学用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统计学课程,抽象且逻辑性强,学习方法与偏重识记的其它医学科目不同,专科学生底子薄、基础较差,学习接受能力欠佳,理解起来更是困难,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现在多数预防医学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交流信息、共享资源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教师拓宽知识面,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能只是将教材内容照搬进课件,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把最新的图片或案例制作成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还可以开设SPSS等统计软件操作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授课中可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3]。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进一步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预防医学问题的应对策略,开展小组研究讨论。对于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研究结果,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预防医学的内容与人群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自2003年爆发的非典,诸多公共卫生事件接踵而至,禽流感、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等,加之全球范围的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树立起“预防为主”的观念,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不能只是卷面分数上,还可考核其对于实际生活中一些预防医学案例的处理,如以让学生编制糖尿病病人的食谱;如何调查食物中毒爆发;制定如禽流感的防治措施等。

或者通过大学生社团,与学生会联合,在可行的社区开展卫生实践[4],对社区进行健康调查,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或健康促进、以传播预防医学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实现质的飞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综上,为适应新时期对临床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预防医学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专科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应贯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也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秦虹,金小蕾.论预防医学教育考试现状及改革作者[J].科教导刊, 2013(16):160

[2]刘振优.乡镇及社区定向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53):156-157

[3]齐宝宁,孟娟娟,解姣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授课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 2013,12(4):415-416

[4]曹玉青,徐生刚,王庭瑞.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56-57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临床后期的教学是前期理论课课堂讲授知识的延续,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衔接好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临床后期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一个阶段,它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临床实用型人才。课题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临床后期教学质量为宗旨,培养实用性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探索学校临床后期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借鉴已有的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逐步提高临床后期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在后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加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在临床专业的大后期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医德与医术有机发挥和结合,做到精益求精,德能高上。

一、医学教育的现状

1.招生规模与教学病人的影响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招生专业的增加,原本的实习单位逐渐出现实习生人数多、教学压力大、带教老师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对知情权、隐私权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教学医院将病人的病情示教给学生的做法遇到了法律的挑战,病人往往不愿合作,导致教学病人相對缺乏,给临床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

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理论脱离实际。长期以来盛行“灌输式”“填鸭式”传授教学法落后,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教学手段。

3.临床教学意识的程度

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医院教学意识不强,有重医疗、轻教学、轻科研的现象。繁重的医疗工作造成临床教师很少有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对教学工作满足于应付。医院“全成本合算”“病人选医生”的医疗模式的开展,临床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医疗上,对实习生是“重使用、轻带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对此,医院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采取有利措施,鼓励临床教师从事教学,同时与职称、奖金挂钩,正确处理医疗与教学的关系。

4.教学基地的经费投入

由于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加之教学投资长见效,不少医院用于教学的投资严重不足。因此除学校要逐年增加教学基地投资外,医院本身每年应拿出医疗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教学。形成医教相长、共同促进的新局面。

5.教师队伍与素质的建设

目前,本科院校占领了大部分优秀医疗资源,医学专科教学基地教师素质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带教意识不强,带教经验不足,带教水平不高,动作不规,考核不严格,让学生顺利过关。因此,需加强医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考核制度,加强学校与教学医院的联系与管理。

本课题以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从医学专科层次探讨临床后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逐步提高专科临床后期教学质量提供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医学水平发达国家,如美、德、法等国的医学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并着重临床后期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美国是当今世界医学中心,对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特别重视临床后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医学教育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临床前期课程与后期教学的融会贯通,同时因其治学严谨,在临床后期中对学生考核要求严格,每年都会淘汰一批不合医学生。法国医学教育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进入临床后期教育早,体现临床教育模式的实质。医学水平发达国家都以临床后期教育为重点,培养出实用型医学人才。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是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组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其优点是能体现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便了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体现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缺点。因此,我国逐步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临床后期教学方法:包括有实行基础与临床整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分散教学,早期接触病人,提高临床后期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推广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重视临床后期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后期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全国教育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完善,医学教育也需要进一步完成改革。首先需要了解师资队伍素质,了解教学模式,了解学生考核成绩,收集学生对带教老师及教学医院的评价,最后进行整理信息、总结并分析。对临床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生管理、学生反馈信息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1)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了解教师的学历、工作经验、继续教育等情况,视情况对教师进行培训与进修。

(2)调研了解当前的教学模式,了解临床后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后期学习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改变思维方式。师生之间多多相互提问,相互谈论,加深知识经验。

(3)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对包括专业知识、思想教育、学生考核成绩在内的情况有所掌握。

(4)加强学院与附属医院的联系,控制合适的学生规模。同时注重加强对医学生的培养。在后期的实习过程中,要明确实习医师的规范标准和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正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主动创新实践,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医学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基层和广大新农村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为农村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实用性临床医学人才。实用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生的临床后期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在医学教育的改革形势状况下,结合我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认真分析研讨后得出临床后期教学模式的改革实在必行。在学院后期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生自我的提升,方能培养出优秀的临床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翁孝刚,张慧勇.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后期教学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和管理,2011,21(5):442-443.

[2]张力,唐乾利,李杰辉.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11(1):97-100.

[3]汪国翔,莫启章.对医学院校后期教学中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3,15(166):275-276.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金号:2012-614。

上一篇:网络营销创新下一篇:石油企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