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范文

2023-09-15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数学教育历程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只注重教授学生记忆和运用数学概念,并没有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就造就了一批死学数学的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没有数学思维,更加不会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旨在改变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分别从师生关系方面的创新、教学方面的创新去探索创新,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教学

少年时期在整个人生阶段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育正是培养少年成长的最佳时期。但是传统的小学教育束缚了少年的发展,没有给予少年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方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没有让其养成数学思维,阻碍了其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数学进程发展缓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缺陷,开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创新的要求。本文就此要求去探索创新的渠道,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空间添砖加瓦。

一、师生关系方面的创新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小學数学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比较严肃的。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对于教师更多的是尊敬和害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改变这种关系势不可挡。而今,小学数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应该改为朋友关系、亲人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以朋友、亲人的方式去和学生交流,在课堂上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后多和其交流,找出其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并及时解决,鼓励其在课堂上多多发言。同时也可以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去带动其积极性。可以采取让两个人坐同桌的方式来实现此目的。此外,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适当地留白,给其他学生一些发言机会。当然,教师在引导此类学生时,要注意方法,不能采取不当的方法,打击这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发言,而不是满堂喊。这样既可以控制课堂纪律,也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独立思考,积极学习。

二、教学方面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方面进行创新,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方面,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方面。此处就这两方面做具体阐释。

1.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进行创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教学举例,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运用抽象的举例,给学生学习增添难度。比如:教师在教授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时,可以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教师可以在讲授之前,和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家里总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自己来上学,家里还剩下谁。如果放学之后,自己回到家里,此时家里有几个人。如此,将加减法的概念潜移默化地输送给学生。此外,教师在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最近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将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估算》时,教师通过课后和学生沟通,了解到学生对《王者荣耀》游戏特别痴迷。那么,教师在授课中就可以借用此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其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估算某一场游戏对决中,针对于对方队员使用的英雄阵容,本方队员使用哪几个英雄组队,胜算最大。但教师一定要掌控好时间,不能过于引申,也要注意学生对此话题的感兴趣度。随时做好更换话题的准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教学过程去实现。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探索,一起讨论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音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问题。同时就某一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抽查讨论结果。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自由加入某一方进行辩论。教师来主持和评分,同时对获胜一方颁发奖品,失败一方给予精神嘉奖。比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数字的用处》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正方还是反方,教师负责辩论赛的主持和评分,同时维护现场纪律和安全。最后,在辩论赛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在整个数学历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本文就两个方面去探索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3):93.

[2]莫开忠.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77.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2篇

有十个年轻人到一家饭馆吃饭,人都到齐了,却为座位该怎么安排的问题发生了争论。有人说,应该按年龄大小来坐,也有人说,应该按个子高矮来坐。争来争去,也没有个完。这时,旁边一个老侍者说:小伙子,你们这样争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不如我提个建议,怎么样? 十个年轻人不知道老侍者想说什么,于是都停住了争吵,听他开了口。

老侍者说:假如你们今天按一个排列的次序坐,明天再来吃饭时,再按着另一个次序排列,然后,后天、大后天都按着不同的次序入座。这样,等你们十个人的次序都变换完了,再也不会有新的次序出现的时候,从那一天起,我每天免费供应你们最好的午餐,你们要什么饭菜,我给你们上什么饭菜。

老侍者这奇怪而特别的建议引起了年轻人们的兴趣。于是,他们和老侍者约好,到了那天,一定不许反悔。年轻人们开始坐好用餐,每一个人都兴奋地想象着不用花钱吃午餐的那一天。

小学生经典数学故事《免费的午餐》:从这天后,他们每天中午都到这家饭馆来吃饭,有一个人专门记录,每次都按照

第 1 页 不同的顺序排列就座。可是,一连过了几个月,新的次序还是没有完,他们还是吃不到免费的午餐。后来,年轻人们仔细一算,才知道,要是这么吃下去,根本吃不到免费的午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其实,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来算一下:如果是三个人去吃午餐,排列的顺序就有6种:1

23、1

32、

213、2

31、

312、321。在假设去4个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后面的三个人就要变化6次,那么,当4个人都轮流作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变化次数就是64=24次。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算出:5个人去吃午餐,排列的次数就有245=120种,6个人就是1206=720种。他们是10个人,算起来,是3628800种不同的次序。而一年是365天,如果他们天天中午去吃午餐,那么要过将近一万年,这个次序才能排完!

原来,老侍者巧妙地运用了他的数学知识,让抱着占便宜目的的年轻人吃了个小亏,成了这个饭馆固定的顾客,让饭馆小赚了一笔。所以俗话才说: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嘛!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3篇

一、扎实备课环节, 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 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强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 (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 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二、结合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极为重要。兴趣是导向, 也是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展现, 导向能够让这种展现力得到最大发挥, 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 即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往往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 知识往往相互联系, 通过已有的自身知识面不断拓展更大的知识面, 实际能力越强对于对于旧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 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度越高, 接受越快。知识的阶梯正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对原有知识的积累, 对新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来的。面对讲解数学中抽象概念时,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教具, 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模型, 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 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老师是辅导, 兴趣是主导, 旧知识不断加深理解, 新知识不断拓展吸收, 学习是方法, 应用是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 让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由于个体的差异存在, 实际能力的不同, 所以, 学习需求会产生差别, 故而不同层次教学的细微区别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三、注重反馈, 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 深入地理解光靠当堂课的学习是不够的, 需要课后的练习与巩固才能检验。课后练习, 一方面, 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实际能力加强, 为了更多新的知识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面对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浩如烟海的辅导资料铺天盖地而来, 教师有责任认真阅读分析, 筛选题海, 结合实际选出适合学生练习的题目。对于题海中的题目也不能拿采取一味的“拿来主义”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对于题目的练习的主体对象-“学生”也不能搞一刀切, 将学生和习题划分层次, 尽量做到精准匹配, 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 而力求精、细, 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从而保证课后练习的“质”和“量”。

四、分组合作学习, 巩固学习成果, 促进学习氛围, 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的开放式练习形式,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四维空间, 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巩固知识。分组练习中, 学生各抒己见, 相互交流与启迪, 正是在这种相互的讨论中, 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正是这样的讨论交流, 才有利于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 枯燥的公式具体化, 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教学课后, 还可以将分组的概念拓展开来, 注重调动多方资源, 以老师, 家长, 学生划分成一个组, 家长起辅助功能, 老师起引导功能, 学生起主导功能, 将课后的这个“分组”作用进一步发挥, 使得“分组”更大的发挥它的作用。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注意分层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个性差异毕竟存在, 应避免一刀切的弊端。所以, 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 在课后,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时, 认真研究造成学困生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 对学困生的辅导, 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 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 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提高他们的技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通过表扬、鼓励, 让学生体验喜悦, 延长学习的兴趣

坚持抓住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点, 学生有了兴趣, 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由于小学生本身特性, 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 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 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 老师的鼓励, 肯定, 表扬, 都是他成功的标志, 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 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 就会浓厚、持久。

七、结语

数学教学结合实际, 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 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使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学习数学知识。

摘要:教师是辅助引导, 激发学生潜力, 应充分发挥答疑指引学生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 数学老师应当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快乐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使学生无法更加主动地学习。开展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点

导言:创新教育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素质,给学生一定的数学学习动机和热情,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笔者就在本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意义

1.1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通过相对生活化的情境理解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時,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1.4 帮助教师改进课程理念

许多教师讲授某一课程内容后,时效性会受到限制。有些内容在学生考试后不提,导致学生观念断裂,教师自身课程观念受阻。长期缺乏课程理念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通过数学创新教育,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程理念。

2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2.1激发出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探索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学生们根本无法深刻理解学习数学如何在他们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发挥作用。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前,这一部分是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和探索时,他们才能更积极地进行探索性学习。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前一天简单地谈论下一节课的知识。例如,当他即将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说:“今天,老师会给你留一个特别的作业,就是找到学生周围的三角形物体,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三角形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好奇,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这样他们可以更积极地探索,第二天听的时候,学生可以更投入,更认真。其次,在课堂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注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我国已经普及。其主要优点是画面感强,课堂信息丰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例如,在本课学习“理解三角形”时,老师要求每个人在前一天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此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国内外一些美丽、优秀的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课后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以往枯燥的数学题相比,它应该是生活化的,使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理解三角形”课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如“三角形花坛中的种花面积”。这样,学生的提问兴趣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也可以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

2.2勇敢的把教学实践从课堂“走出去”

事实上,课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历史研究,课堂在中国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虽然在这4000年的风风雨雨中,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课堂仍然是课堂,除体育教学实践外,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然而,尽管课堂在现阶段也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唯一场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要求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将数学课堂设置在户外,在户外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独特美。实际上,课堂教学实践是一个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户外课堂则是一个关注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与这两种方法相比,后者必须更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课程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把尺子来测量操场上树干或栏杆的周长。测量后,老师会问学生“它的半径是多少?”和其他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圆的周长,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恰当地设计以往备课过程中没有使用过的课堂互动环节,如使用网络媒体或教科书场景再现、游戏模拟等教学资源,小组合作等方式将课本知识点与互动联系起来,使课堂气氛更加灵活。以圆的周长和面积为例。设置一个追赶游戏,并在最后设置不同大小的圆圈。只有快速跑到终点并准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学生才能获得奖励。这样,学生不仅容易记住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竞争教学法不仅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3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孩子们总是有无限的想象力。也许在他们的世界里,数学知识有不同的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支持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小学数学包括数字、图形、方向、时间等方面。有些孩子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所以他们可能对图形更感兴趣;有些孩子天生对数字敏感,所以他们必须擅长各种计算。当遇到学生擅长的问题时,他们可以引导学生告诉我们他们的经验,当遇到他们不擅长的问题时,他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及时弥补自己的缺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多观察,注重数学兴趣的培养。

结束语

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像死水一样为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帮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的措施[J]. 赵培鸿.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1)

[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J]. 郭洪波.  神州. 2014(03)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数学创新能力[J]. 臧慧.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1(08)

[4]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吴同栋.  当代家庭教育. 2021(01)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育语言的表达能力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语言表达是否能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否提起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乃至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讨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语言的培训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语言;培训策略;

数学是小学学科中相对枯燥复杂的科目,鉴于小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发展特点,小学数学老师的教育语言对小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简洁明朗、通俗易懂的教育语言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起着正面的促进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语言的培训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实现教师教学目标。

一.教学语言需严谨规范,简明扼要

在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育语言培训时,首先就要规范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做到教育语言严谨简约。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特殊的数学符号语言,教学中除了数学符号还有大量的图片,以及各类定义定理,这些内容都是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及逻辑严密性所在。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的备课中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自身必须做到对定义定理的透彻理解,并且能以严谨简约的语言向学生讲授。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教师在教授圆锥体积这一知识点时,为便于学生记忆会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但这一表述不严谨,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圆锥与圆柱必须等底面积等高。没有前提条件时上述表述则为错误表达。

第二,教师必须将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符号的发音和概念解释做到规范化,统一化,在课堂上杜绝方言土话教课。教师教课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数学术语,例如在小数的除法中,当两个数相除没有余数时,教师只能说被除数能被除数除尽,但不能说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还有?这个符号,教师要读作“乘”,而不能读作“乘以”,以及区分“除”和“除以”的含义,不能让学生搞混。

此外,教师不仅要坚持教学过程中语言规范,还要做到发音时口齿清晰,不拖泥带水,避免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向学生授课,教师上课时并非教授知识点越多讲课内容越多,课堂效果才更好。也并非教师独自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课才是教学能力的体现。部分教师在上课时迟迟无法进入课堂重点,学生被课堂之外的内容吸引却无法学到知识,教师事倍功半,对自身教学能力没有提升,自然也无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言语简洁凝练,让课堂得效率更加高效,尽量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达有歧义引起争论的情况,这样才能兼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讲课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有趣

在教师教育语言的培训策略中,除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做到用语规范,严谨简约,还要培养教师教学用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里所指的生动趣味指教育语言既不口语化也不书面用语化,而且能让学生听起来不吃力,做到语言幽默风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如何将数学中抽象的名词概念变得有趣生动,这是教育语言培训中着重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具备该能力。

讲课生动有趣并不是指脱离课堂本身无聊的笑话,这样虽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完成教学目标却没有任何益处,只是浪费了课堂时间。更不能以讽刺挖苦学生为乐,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更会对课堂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教师以充满启发性的生动有趣的语言,从教学内容出发,在教学难点上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解经典例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学生通常会苦于鸡和兔的腿数不同,而解不出题目,此时教师就可以说“现在我们让全体兔子提起前脚立正站好”,学生不仅被教师幽默的语言所吸引,对题目的畏惧心理也减少了许多,能够专注于教师的讲解。此时教师继续诱导学生计算当兔子和鸡都是两条腿时的腿的个数,而少掉的腿数正是被兔子“提起”的两只前腿,由此就可以计算出兔子的个数。

总之,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导向,充分挖掘教学难点中可以生动化和具体化的出发点,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以便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三.教学语言要符合学生心理

教育语言培训的第三点在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并充分利用儿童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低年级学生最初接触数学时可能对数学存在抵触心理,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低年级学生心理,使教学方法变得富有吸引力,让学生觉得有趣,从而喜欢学习数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再沉闷。

例如,教师在为一年级学生上数学课时,这个年纪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一味地讲说数字和运算,对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故事、图片和玩具等工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的数学教学重点不在于数学运算本身,而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于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表扬鼓励学生,辅助以小红花,小星星贴纸或小零食之类的奖励。教师对待低年级孩子在语言上要以表扬为主,这比批评的语气更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师教授比数字大小的内容时,对于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教师可以借助小动物出游的故事,谁身上的编号大就先坐上大巴车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字大小的意义,从而掌握如何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四.总结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将枯燥难懂的数学教授给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发展有限的小学生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尽管如此,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应该积极的面对挑战,主动参与到教育语言培训中来,以提出并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的数学语言,辅以教师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同时还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心理,教师要在课堂中积累经验,做到扬长避短,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共同进步。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语言的功力并非一朝一夕能達到,教师要不断精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不失严谨又充满趣味,此外学校也应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提升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育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静.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 (6):158.

[2]江秀莲. 论小学数学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J]. 文理导航(下旬),2016(10):65. DOI:10.3969/j.issn.2095-3879(x).2016.10.066.

[3]邓晶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 2020, (19):37.

上一篇:思维导图下一篇:农村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