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范文

2024-04-05

生态畜牧业范文第1篇

1 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 生态畜牧业也应运而生。有学者提出:“生态畜牧业应按照生态规律指导和组织畜牧生产, 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 有效利用畜牧业生产的各种废弃物,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使畜牧系统和其他经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无害化生产,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 为人类提供尽可能多的畜产品。”[2]有人指出:“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 采用系统工程方法, 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 合理搭配, 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3]目前, 此种说法较为多数人认同。

总之, 生态畜牧业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决传统畜牧业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使畜禽的生存环境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有机体系。此外, 能够通过提供生态畜产品, 提高畜产品的加工层次和深度, 增加产品附加值,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推进畜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 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畜牧养殖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畜产品安全检测及监管意识薄弱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1) 思想认识不足:畜牧业的生产及发展者大多为农民群体, 其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未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未能认识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 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未能及时调控、扶持、引导、保护和监督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也未能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3) 畜禽粪便没有合理处理:畜禽粪便对大气、水源、土壤和生物都会有严重的污染, 构成危害。畜禽粪便未能有效解决, 对畜禽粪便处理的资金和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未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变废为宝[4]。4) 技术水平低:生态畜产品市场不成熟, 畜产品的加工仍处于低级水平, 缺乏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和附加产品, 制约了中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5) 牧草缺乏管理:牧草为生态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础保障, 但过度放牧破坏土壤和牧草导致养殖区生态变差。6) 畜产品监管不足:畜产品安全检测及监管薄弱, 未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不安全食品, 未能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 问题解决方案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 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对人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也有密切的联系。然而传统的畜牧养殖不仅严重污染环境, 而且所提供的畜产品亦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 应仔细分析畜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 提高畜牧养殖户的收入水平, 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发展。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及组织有关人员对养殖户进行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 提高养殖户对生态畜牧业的理解和认识, 从基层抓起, 严格控制禽畜粪便的处理。二是完善有关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控、扶持、引导、保护和监督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监管力度, 做好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三是做好畜禽粪便处理。鼓励养殖户合理利用畜禽粪便, 及时收集和处理畜禽粪便, 尽量不要置于露天环境之下, 变废为宝, 开展以沼气为中心的种植模式, 让畜禽粪便能够有效利用, 既节能, 又环保。四是科学发展。养殖户及有关生产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多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来弥补自身不足, 发展高技术产业, 努力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层次和附加值。五是加强牧草管理。养殖户应合理放牧, 改变粗放的放牧形式, 注意土壤保护, 防止土壤沙化, 采用精细化的放牧形式;同时, 应注意牧草是否安全, 长期放置的牧草是否产生霉变, 保障禽畜的饲料安全。六是加强畜产品的监管。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健康, 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配备好充足的监管人员, 对违规生产和流通的养殖户和生产者要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对安全指数不达标的畜产品要坚决清理和下架, 杜绝扩散。

4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日益丰富, 对生态环境及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 迫使传统的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 应分析制约生态畜牧发展的诸多因素, 并对诸因素的不同特点要分类分析, 寻找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 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摘要:畜牧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目前, 畜牧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一支顶梁柱。但由于我国畜牧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区域规划布局不尽完善,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技术支持不足, 畜产品安全检测及监管薄弱的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生态畜牧发展。通过分析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 龙小文.山东省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对策[J].行业论坛, 2014 (1) :57-58.

[2] 卢安娜.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区域生态农业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 2006.

[3] 张晓丽.论我国生态农业的模式分析[J].未来与发展, 2010 (9) :31-33.

生态畜牧业范文第2篇

摘要: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1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形势

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过在当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很少的区域意识到了生态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缓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比如,缺乏科学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养殖人员素质较低等,都会影响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完善程度较低,而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不断的提高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水平,需要对其有更多的重视,比如可以利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科技相融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以保证经济效益[1]。

2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政府需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把控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科学监督和调控,而且需要结合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制定科学的畜牧生态消费措施,并且要用合理的法律来保护畜牧经济市场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政府支持可以推动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高的关注,可以提高起市场竞争力,重视畜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为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有力的保障[2]。

2.2注意环境保护和卫生

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重视环境的作用,比如引进清洁生产的理念,并且要注意在动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清洁生产,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也要为动物提供足够空间的养殖场地,尽量减少畜禽污染,合理的空间安排能够为动物带来更好的环境,不过这一空间的设置也要保证合理,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还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动物饮水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也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更好的促进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动物的福利,比如动物生长的环境以及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等。动物福利一般有生理、卫生、心理福利等,而且要保障动物在较寒冷的环境下不会挨饿受冻,在炎热的环境下不会难以忍受。因此要求为动物提供符合科学标准的福利,不断的完善饲养方式以及环境的建设,保障动物的健康。

2.3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

动物的饲料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在调整动物饲料的过程中,最好可以结合科学的方法,并且添加一些无害的添加剂,减少畜禽排放物中的氮污染。因此在进行营养搭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要求,第一要注意调配粮食的营养,营养的调节,主要是包含粮食营养调节以及能够调节消化系統的调节技术。第二,要使用特制的调控剂,注意根据饲料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然后注意环境的保护,使用环保的添加剂,制定调控秘方,并且要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再一次的加工,还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饲料的使用价值,不过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拒绝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第三,饲料的调配,需要分析传统饲养模式的弊端,在当前的条件下,要选择符合现代动物生长的饲养模式,比如采用分段饲养的方式,对不同禽类采用分开饲养的方式,都是符合环境保护的他要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饲料的浪费。如果将公和母进行分开饲养,则有利于养殖人员对动物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调节。第四,要注意改变饲料的工序,比如采用粉碎等方式,能够更大的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结合调查分析,饲料如果采用膨化的方式,营养价值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是粉碎后的饲料,会帮助动物更好的消化[3]。

结论

随着动物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动物的产品也会质量越来越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走向国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意环境的优化、饲养模式的优化以及政策的扶持,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

[2]周勇,张赛,孙伟伟,陈竞.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畜牧业建设路径研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9).

[3]欧一智,黄国勤.论鄱阳湖区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04).

生态畜牧业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已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紧要“关口”。我区农牧业发展同样面临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区域布局不合理、现代化拓展水平不高、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等问题,亟待以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升级为切入点,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农牧民增收新动能等方面,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内蒙古 农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举措

2016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畜牧业实现“十二连稳”,农牧业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在农村牧区改革试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2016年,我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54元,同2011年相比,差距扩大419元,在全国位次也由第16位下降到19位,我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明显由过去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要实现自治区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布局不合理

多年来,我区种养殖业结构单一,种植业呈现玉米“一粮独大”、畜牧业呈现“一羊独大”,矛盾突出。马晓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指出,我区农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未契合消费者需要,农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我区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与资源禀赋条件也不尽匹配,“买难”与“卖难”并存。

(二)农牧业现代化拓展水平不高

我区农牧业生产经营相对粗放,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农牧户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草场的“三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整体水资源相对匮乏。王关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认为,上述问题制约了自治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开展农牧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推进。雷继鹏(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谈到,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水平与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相适应,亟待提升。

(三)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传统农牧业经营体制和产权制度与形势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严重阻碍着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步伐。

一是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不足。黄宝龙(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我区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经营体制创新不足,产品的加工转化效率低。王关区认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链条较短,相关企业、行业配套不完备,多数农牧业企业农畜产品的加工能力弱,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

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持续推进。杨茂盛(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经济生态处处长)介绍了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指出农村的“三块地”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在土地征收方面和国家法律存在一些不相吻合的地方。高萌(自治区发改委农村牧区经济处)认为,自治区土地流转规模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利益分配不太合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自我发展和服务能力较差,制约农牧业规模化经营。

(四)科技、金融支撑及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短板

1.农牧业发展中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改革融合性弱。“互联网+农牧业”在我区金融领域服务领域发展比较缓慢,农村牧区现代金融体系不完善。农牧业电商平台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农牧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管理滞后是农牧业发展瓶颈,亟需对于新业态与新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2.农畜产品品牌建设薄弱,销售滞后。农畜产品提质增效离不开品牌塑造,销售滞后必然会影响农牧民增收。王关区说,内蒙古农畜产品存在品牌效应发挥不足、市场运行不规范、品牌追溯体系不健全、品牌盗用和滥用现象严重等问题,导致销售滞后,亟需补齐短板。

二、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推进我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多措并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着力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升级为切入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紧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加强品牌建设,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一)着力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

“十三五”是优化种养结构、构建新型种养关系的战略机遇期。要在充分了解自身资源禀赋情况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科学、合理、适当地调整农畜产品产能。

1.适当调整农畜产品产能,着力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包思勤(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提出,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统筹粮经饲协调发展。王关区提出,要着力维持、巩固、保障并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特别是农牧业的总体潜在生产能力。马晓明主张,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地域品牌优势,加强引进和自繁相结合,加快种养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农牧有机结合、种养循环、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形成多元支撑的农牧业发展格局。

2.种植业结构调整,应依据禀赋转化优势。对于我区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王关区提出,我区种植业应实行休闲轮作、藏粮于地,適当调减玉米的产能,调增小麦、水稻、杂粮豆等的产能;包思勤主张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马晓明建议,积极响应农业部号召,大力实施“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依托资源优势,顺应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高萌还补充了发展牧草种植、盐碱地改良两条意见。

3.畜牧业结构调整,应发挥优势多元发展。对于推进畜牧业产业协调发展,要发挥我区有粮、有草、有牛、有技术的区位优势,调整草食家畜养殖结构。王关区指出我区畜牧业要实行休牧轮牧、藏畜于草;马晓明提出,要坚持“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思路,形成多元支撑的农牧业发展格局;包思勤建议,推进大小牲畜协调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养殖,大力生产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高萌补充建议,一要抓住国家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机遇,二要积极承接生猪家禽产业转移,三要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王钢(内蒙古中云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主张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将内蒙古打造为全国生猪生产基地。

(二)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农牧业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应主动适应资源禀赋、市场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的变化,坚持以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

1.因地制宜,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

农牧业生产力布局应提高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度,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马晓明指出,应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包思勤提出,粮食作物要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保持适度扩大态势,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2.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我区农牧业发展方式要真正实现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是基础条件。包思勤指出,要继续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牧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强生产标准化管理,提升安全食品供给水平。马晓明提出,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着眼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咬定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长期目标不动摇。抓紧补齐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设施装备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雷继鹏强调要提升对农畜产品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重视土地污染的治理。高萌强调,要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王关区指出,要不断提高农田和草牧场基本建设、农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水准,生产绿色、特色、安全、优质的农畜产品。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目前,全区正处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一是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龙头企业和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健全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核心。

会上,黄宝龙介绍了蒙羊集团创建“羊联体”,采用“基地+农牧户+公司+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模式,培养农牧业产业化新主体的实践经验。赵云平(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总经济师)认为,这种做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牧业产业链、价值链,符合三产融合的趋势,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关于完善龙头企业和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的改革要求。王关区强调,要努力扭转小农牧户的弱势地位,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率,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高萌谈到,自治区将积极研究出台支持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和保障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意见,启动自治区绿色农牧业发展基金,构建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包思勤建议,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与农牧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创新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是推进我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

杨茂盛认为,应尽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草原确权登记颁证两项重点工作,推进农村的“三块地”改革,加快三权分置和集体资产的股份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应用,并给予政策上的保障。雷继鹏建议,根据农牧业的产业特点,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还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三权分置。高萌提出,可引导各类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种联收等方式扩大规模化经营;同时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牧民组织程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包思勤提出,可探索将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返还指标交易收益。

(四)补齐短板,培育农牧民增收新动能

培育农牧民增收新动能,是当前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想方设法补齐制约农牧民增收的短板。

1.推动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出现,将大大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在加速我区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打造网络化、智能化、商务化的新农业。而互联网金融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简便快捷的操作让其具备嵌入农牧业的先天优势。“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将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融合。

首先,要适应当前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阶段,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我区互联网和农牧业融合共振。要做好顶层设计、突出重点、优化策略,借助互联网推进农牧业经营模式创新,提高农牧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其次,要推动互联网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对农牧业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以及智能感应能力等新业态与新模式方面的全面探索和创新。加快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延伸金融产业链,助推产业协调发展。

2.注重品牌塑造,走适量精品高端路线。王关区谈到,要发展有组织、专业化的农畜产品销售,加大自治区农畜产品品牌创建及宣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赵云平建议自治区农牧业走适量精品高端路线。盖志毅(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指出,要想塑造品牌,就要發展绿色生产,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必须学会利用草原文化优势,发展“注意力经济”。王钢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应从抓“需求侧”入手,科学把握经济规律,加强对市场用户数据的抓取和研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数据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的改革,重点考虑怎样帮助龙头企业发展自己的品牌。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康伟

生态畜牧业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强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环境监督工作、积极改善规模化畜牧养殖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规模化养殖对畜牧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经济效益也非常突出,但是也不能否认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一,规模化养殖迁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对于畜牧产品的质量要求。畜牧养殖业为了迎合公众需求,开始不断扩展养殖规模。一部分养殖户就会把养殖基地搬迁到离城镇相对比较近的区域。这样离城镇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一些,但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变更养殖基地,城镇可用面积有限,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处理动物粪便与污水,破坏生态环境。第二,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展,饲料养殖已经成为养殖户的主要选择。这种方式能够使人力和物力减少。但是养殖人员在选择饲料的时候,会倾向于那种价格不太高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化学成分比较多,不但影响动物生产发育,动物的排便会直接污染生态环境。第三,规模化畜牧养殖不当,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为由于疾病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一些动物死亡,一部分养殖户不能妥善处理这些病死的牲畜,没有认识到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把生病牲畜的粪便或者是死亡的牲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直接处理,影响生态环境。

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

2.1强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

要治理规模化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首要举措就是让养殖人员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不恰当的养殖方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可以让几个部门联合起来,环保部门跟农业部门等一起制定措施来为规模化养殖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养殖产业跟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实施基层养殖技术人员包村到户活动,重点培养畜牧养殖示范户的以环保带动养殖的技术,用示范户带动普通户。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建立现代农业养殖远程教育机制,用现代传媒来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现代化工作。利用科技下乡、环保下乡等活动方式来开展多样化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进而提升养殖户的环保理念。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实际,建立完善的养殖制度,让养殖户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养殖过程中做到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统一,进而满足环保要求。

2.2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环境监督工作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要落实环境保护问题,环保监察必不可少。在进行环境保护督查与管理的过程中,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一刀切”,全部下令直接取缔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当地规模化养殖户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让养殖户的模式和规模都符合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让其限期整改到位。比如,環境监察部门可以派人员进行入户走访,看他们的动物粪便排放情况,动物饲料喂养状况等,这样才能更了解规模化养殖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下一步的督查管理措施。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基地周围环境的检测,看周边的空气质量与水质量是不是符合要求,一旦发现污染比较严重的规模化畜牧养殖基地,要对其环境污染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如果是因为规模养殖带来的污染,就要责令其整顿或取缔。

3积极改善规模化畜牧养殖技术

作为传统行业的一种,养殖业的养殖技术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传统养殖模式具备很强的规律性可言,但是其养殖方式已经难以迎合市场需求。因此,对于规模化养殖人员来说,要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进修先进的养殖技术,通过改善养殖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用合理的方式处置动物的粪便,用科学的技术从源头上清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还要掌握养殖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周围水质不受破坏,选择有机饲料喂养动物,这些都能减少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结论

综上所述,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规模化与专业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化对养殖污染物的处理,把环境保护放到与规模养殖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进而促进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等.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1).

[2]吴彩霞,刘朝明,邓凤如等.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江西饲料,2015(5).

[3]马永喜.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经济优化研究——以北京北郎中村为例的生态经济模型分析[J].技术经济及管理,2015(02).

生态畜牧业范文第5篇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有利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提出通过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乡村振兴;作用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农业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产业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1 现代草食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重要指示,要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推动农业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人民日常需求和维持农业产业平衡具有重大作用,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发展畜牧业对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具有以下几点推动作用:

1.1 有利于改善群众的饮食结构

发达国家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据的比例非常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饮食结构的优化需求逐渐提升。过去我国人民的肉类饮食结构以猪、鸡鸭为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不断提高,牛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群众饮食结构的调整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为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发展市场。当前我国牛羊肉的产量仍然无法满足群众需求,需要加大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力度,为改善群众的饮食结构做出贡献[1]。

1.2 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着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类型正在发生转变,对于农业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尽快进行产业结构改革,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发展草食畜牧业能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对比农业部出台了相关规定,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农闲田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青绿饲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在建立肉羊、肉牛产业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动肉羊、肉牛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发展。

1.3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信息化技术在草食畜牧业中的普及,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中,草食畜牧业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总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成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草食畜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规模化发展,为广西畜牧业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加了养殖产出。一些乡村地区积极履行农业部门提出的生产规范,极大地提高了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优化了饲养品种,在圈舍设计、粪污处理、防疫工作上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提升了牛羊的产出数量,扩大了养殖场的规模,高效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并且解决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1.4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饮食上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畜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并且要求产品有着较高的品质,为草食畜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加大对绿色畜牧业的建设力度,能够提升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价格也会随之得到提升,能够为养殖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当前政府对草食畜牧业提起了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对发展绿色化生产提供了支持,养殖人员需要抓住机遇,合理利用资源,推动草食养殖业朝着绿色无污染的趋势发展,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在草食畜牧业发展中需要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将粪污转变为能够改善土壤环境的有机肥料,能够促进草食畜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1.5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兴旺

现代草食畜牧业涉及到较多的内容,推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相关加工业、服务业、流通业、种植业的发展,。在新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中草食畜牧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草食畜牧业发展迅速,与种植业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解决剩余粮食,实现价值的转化,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草食畜牧业的商品化水平,并进一步带动了后续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条件就是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和保障,因此可以将草食畜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 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措施

(1)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草食畜牧业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草食畜牧业,加大新型技术设备、人才的吸纳,对原有养殖模式进行技术革新,建立起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的现代草食畜牧业生态养殖场,为现代草食畜牧业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提高养殖产物的需求市场。有关部门可以推动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农民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农民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意识,增加农民总体经济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2]。

(2)建设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

政府应该鼓励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带动作用,实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养殖产品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拓宽畜牧业产物的销售市场,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政府可以将重心放在已经建成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上,为龙头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草食畜牧业的产业带动力,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提高畜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3)推动“互联网+”在草食畜牧业中的普及

为了发展农村草食畜牧业,需要对畜牧业生产模式进行创新,在符合生产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建立绿色无污染的畜牧业养殖场,规范饲养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草食畜牧业生产进行科学融合,利用互联网拓宽畜牧业产物的销售渠道,同时扩展农民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确保农业生产能够与市场情况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强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3]。

(4)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为了推动草食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技术推广方式作出创新,全面提升畜牧业养殖人员对先进技术的认识。根据养殖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接受特点,需要推广人员结合实际优化推广方案,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养殖人员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的优势,切实提高养殖人员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畜牧业产量和收入。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中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人才优先作为指导原则,不仅需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还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人才之间通过交流实现经验的传递。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基层畜牧养殖队伍,为了实现扩建队伍的目标、维持队伍稳定发展,可以采取职称晋升的方式。

在畜牧业发展中需要切实认识到科技的推动作用,丰富推广手段,采用上门指导、举办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在实际养殖中能够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在新时期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为精细化、产业化,因此需要大力推广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养殖人员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认识。技术推广需要深入到养殖户中,通过实践让养殖人员切实认识、掌握先进养殖技术,养殖场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根据养殖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

(5)提高疫病防治水平

疫病是影响草食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养殖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时刻坚持安全生产理念。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对疫病的防控,提高对重大疫病的重视,做好动物的基础免疫工作中。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潜在疫病威胁的实时监测,建立完善的应急方案,关注流行疫病趋势,降低对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的威胁。针对产品安全问题,需要重视起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建立起档案管理制度,提升养殖管理的规范性。为了从源头上降低违禁药品造成的安全威胁,需要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禁药品销售,还应该打击生产源头,避免一些不合格饲料和药品流入市场。最后需要严格查处养殖环节中出现的疫病,采用无公害手段处理病死动物,加大对病死动物销售的惩处力度,保障草食畜牧业的产品安全。

(6)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有机养殖是当前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市场上对有机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为了提升畜牧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对生产方式进行优化,保障产品品质。此外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多元化发展,重点发展休闲畜牧业、观光畜牧业和旅游畜牧业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需要農业部门加大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对草食畜牧业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建设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的草食畜牧业生产模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通过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武权.浅谈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农经,2020(9):88-89.

[2] 窦世平.现代草食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9,45(4):78-80.

[3] 李新一.发挥草原畜牧业的多种功能[J].中国畜牧业,2020(13):33-34.

上一篇:审判委员会制度下一篇:市场监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