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专业论文范文

2024-01-09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护理 专业认同

【课题项目】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卫生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编号:13038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卫生高职院校也本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宗旨,加强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的一线工作者。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差异比较大,这种差异表现在家庭背景、报考志愿、专业认识、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到职业选择等多个方面。医学又是一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行业,要求操作精准、且工作强度大,相比其他专业来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尽管卫生职业院校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社会认可度不高,离高精尖人才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也有很多学生在择业时就放弃所学专业。这些都跟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将面临着老龄社会的格局,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者,所以卫生高职院校也肩负着重任。本研究通过对本校高职护理的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进行调查,从专业认识、专业情感等六个维度分析现狀情况,以便从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正确定位自己,明确学习目标,使其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相统一,也有利于教育者发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科的改革和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是国家正规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内设护理专业,由高考填报志愿录取,且生源充足。本研究主要调查在校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情况。随机抽取一年级学生52人;二年级学生47人,进行问卷调查,当场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不受其他人影响,并检查不缺项,收回均为有效问卷。

1.2研究方法

采用发放问卷调查法。问卷借鉴四川大学胡忠华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并结合高职专业的特点,进行定制。问卷的评分标准采用Likert-5分评分,根据得分判断专业认同程度。分值越高,认同度越高。

1.3统计分析

对所有的调查数据均输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调查的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一:

在认同度的评分标准中,总分低于50的为不认同,大于50小于100分的为一般认同,在100—144的为高度认同。由表一可见高职护理专业的在校生的专业认同度一般,与其他学者的调查结论相符。

2.2高职护理学生专业认同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见表二:

结果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在校生的调查中,一二年级的专业认同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维度的对比中也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此结论与其他学者的调查结论有所不同。

3.讨论

3.1护理专业认同现状

从卫生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情况分析,有多种因素影响到专业认同度。护理专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很多学生在选择报考志愿时根本不了解这个职业的特点,只是为了寻求稳定的工作。护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为女生,且多为独生子女,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当得知护理工作强度大、要求高时,又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由于怕脏怕累怕值夜班而使专业认同降低。甚至从媒体上看到医护受伤的新闻也会使得对专业情感的下降。本研究显示,卫生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这与尹雅娟1、刘静2等其他学者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

3.2护理专业各维度分析

本研究从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专业期望、专业价值观六个维度,分别对高职护理在校生的专业认同调查对比中发现,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与尹雅娟1、刘静2等其他学者调查的情况不相符。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入学前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极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至沉迷于网络及不良生活习惯。目前高职院校一二年级课堂中普遍存在学生课上玩手机的现象,对待专业学习得过且过,应付考试、混文凭的思想较为普遍,对专业无正确认识,专业认同度较低。很多学生不知道以后干什么,缺乏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同学认为现在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以后在工作中通过自身努力来发展自己职业生涯尚无清楚的认识。有些同学被社会上的坏风气所影响,有拜金主义现象,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种种现象导致各年级之间专业认同没有明显差异。

3.3对策

综上所述,提高卫生高职护理学生专业认同度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加强学生专业认识教育,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对将从事的专业的自豪感;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及时解决成长阶段的心理问题,培育健全的人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把就业指导贯穿于专业课的课堂之中,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加强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由教师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尹雅娟.广西某高校高职护理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刘静.护理专业大专生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171—172.

[3]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四川大学2007.

[4]饶薇.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

[5]马海燕,张书颖,曹海英.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14).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黄进,李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63-65.

[8]徐发莹,吴丽惠,吴森林,等.基于基层卫生服务新定位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4,18(1):4-6.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120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研讨会于6月23日至6月2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召开。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常务副会长朱宝铎、副会长李长明、副会长王天瑞、秘书长殷菁、青岛市卫生局局长曹勇、农村卫生协会基层医学教育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高瞻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卫生部农卫司张朝阳副司长莅临大会。朱庆生会长致开幕辞。会议由大会主题报告会与分论坛组成,分论坛分别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分论坛”和“农村卫生管理和人才培养分论坛”。

朱庆生会长在大会开幕辞中总结了成绩也展望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他表示:随着政府对农村卫生经费投入倾斜政策的落实,全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地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在人才建设方面,政府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了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在谈到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时,朱会长在发言中说:“农村医疗卫生面临着人员队伍的薄弱和老化,基层医务人员断档缺乏有效的补充;医学专业人才匮乏,知识结构老化;县以下医务人员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还较少,外部和内部学术交流的机制和平台还未很好的建立,现有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水平偏低,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对农民身份的乡、村医生还缺乏有效的培训和管理,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村卫生的发展,制约着医改的顺利进行。”

张朝阳副司长在会上回顾了医改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总结了医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挑战。他说:“在医改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有三个方面的挑战要特别的关注: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保持医改目前取得的成效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完善补偿政策是关键;第二是农村服务能力提高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怎样给予基层医护人员生活上的关注’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农村卫生人才瓶颈问题,必须‘培养、使用、提高、稳定’并重;第三个是服务效率的问题,‘如何调动700多万名医护人员投身医改的积极性’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如何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是各级管理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最后,他希望各地要树立信心,攻坚克难,尊重规律,开拓创新,落实医改的各项任务。

朱宝铎常务副会长就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接受采访时说:“农村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特别是远程医疗可以使患者在本地以最快、最省钱的方式接受到来自大医院专家的服务,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个很好的促进。‘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是解决‘农村患者足不出村/乡就可以接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个瓶颈问题的关键。应该把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根本性的并具有长期效益的手段来抓,切实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进行医改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县、乡、村一体化的区域医疗是倡导的信息化模式。以县医院为中心,实现三级医疗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之路。协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挑选一些具有学习借鉴意义且有代表性的试点单位,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使农村医疗信息化的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推进。”

在下午举行的两个分论坛上,来自四川省新津县、江苏省常熟市、江西省吉安县、湖南省耒阳市、重庆市黔江区、河南省鹤壁市、浙江省宁波市和安徽省颍上县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地区在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体会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保持整体性,把握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突出严肃性,坚持结合业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严格组织纪委的原则。

关键词:卫生 思想政治 特征

当前,我们正处于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卫生系统多年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也日益渐显出来,加之卫生系统职工的思想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日益多元化,不断给卫生改革发展带来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卫生医疗部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卫生改革与发展。那么,现阶段如何做好卫生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呢?笔者认为,当前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回顾多年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保持整体性

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影响,有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与医疗业务工作脱节,工作形成“两张皮”,从形式上看,人马、计划、活动分开,工作各忙各的,互不相容,从内容上来看,思想教育内容漫无边际,脱离实际,脱离单位工作,形成“假、大、空”。医疗业务工作也常常缺乏必要宣传引导,以罚代教,时常诱发职工对立情绪,致使工作难以开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我们有些同志没有摆正思想政治工作与卫生业务工作的关系。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一旦脱离业务工作,就失去了生命力,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业务工作一旦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正常开展的政治保证。所以,我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结合业务工作,要找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整体性。一要,坚持做到“三个同时”。布署医疗业务工作时,也要同时布置思想政治工作;检查医疗业务工作时,同时要检查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医疗业务工作时,同时要总结思想政治工作。二要,注意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在任务下达阶段,主要讲清完成任务的意义,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制定克服困难的措施,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二是在任务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职工,通过表扬表彰先进典型,好人好事进行精神激励。三要,做到“两个主动”。一是主动深入科室病房,熟悉医疗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掌握医务人员思想动态;二是主动上门拜访行管人员,加强双方沟通,共同研究思想教育计划,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提高行管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渗透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渗透到医院管理,文明单位创建,卫生改革全过程中去,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功能。

二、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握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但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影响,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个体、不同时间的人的思想状况,不是千篇一律的,存在千差万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结合实际,实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防止隔靴搔痒。首先要抓好预见性。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问题,既有个体因素过程,又有社会因素过程,其工作目的不在于亡羊补牢,而在于使医务人员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消积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自己行动。因此,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站得高,望得远,有预见性,在工作中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而且要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采取防范措施。其次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谈理想信念的多,谈报酬利益的少;谈克已奉献的多,该个人客观困难的少,以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如果,职工生活工作上现实问题不解决,那就很难接受你的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这就要求我们把关心职工,为职工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拉近干部与职工的心理距离,用真情、热心去温暖职工,使政工干部成为职工最敬佩、最信赖的朋友,这样,说话才有号召力。如我们工会组织定期排查职工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困难情况,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年一职工小孩上学有一定障碍,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院领导亲自出面协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位职工深受感动,院里布置工作,他都率先超额完成,今年,他还向院里递交入党申请书。

三、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以身作则相结合,增强实效性

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威信,有威信,说话才有人听。而威信主要是靠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取得的。因此,抓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职工。凡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言行不一,不能为人师表,广大职工群众很难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甚至产生反感情绪,认为你是拿着手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己。所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事事带头,言行一致。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说服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自己素质。你有水平,职工才能敬佩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带头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职工尊敬,工作起来才有说服力。二是带头遵纪守法,克已奉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职工为人民服务,自己必须先做到无私奉献,不谋私利;要教育职工树立高尚情操,自己必须为人正直,待人热忱,做职工知心的朋友,要教育职工改革创新,自己必须解放思想、工作有新成果。

四、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突出严肃性

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耐心,特别对犯了各种毛病和错误的职工,一定要坚持耐心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但是,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对极少数屡教不改的人,不能打和牌,要按规章制度进行纪律处分,决不姑息。因为纪律处分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对于犯了错误的人来说,能起到悬崖勒马作用,对其它职工能起到警示教育效果。但是,我们在严格组织纪律时,要防此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处罚代替思想教育,不仅不能有效解决被处分人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能使被处人产生对立情绪,达不到处分的预期目的。一种是思想教育代替处分,对犯了错误的人一味迁就,姑息、放任,致使单位歪风邪气盛行,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效果。

卫生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与时俱进;传统文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8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尽管饱受磨难却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是与中华民族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只有在爱国主义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健康向上。

一、教学中遭遇几大问题

尽管从上到下,一直都在讲爱国主义教育,但落实到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标准”“窄化”到少数学科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2015年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此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为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保障。但除此之外,仅有政治和历史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观点,其他各学科都少有涉及。

(二)实施环节“肤浅化”

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为知、情、意、行。知为道德认知,即理解和掌握某种道德规范及其意义。情,即道德感情,即人们对社会思想和人们行为的情绪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道德行为而做出的自觉努力。行,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对社会、他人的行为做出的行为上的反应,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知是基础,而行是关键。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重“知”和“情”,而忽視“行”。尤其是“知”,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中小学教学也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从课本上读到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故事,看了很多爱国主义的影片,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似乎爱国主义就是课本上的,高大上的,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

(三)教学地位“边缘化”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一直传唱不朽。在这个学校教育追求成绩,“衡中模式”被奉为神话的时代,除了各学科学习外,其他似乎一切都被请到了旁听席。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教育,没有任何考核机制,在学校的地位更是遭遇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

(四)学校教学“形式化”

中小学校每年都会在一些重要节日举行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形式多样,热热闹闹。但是其效果如何呢?很多情况下,学生不懂得这些节日的深刻内涵,因此,活动形式虽然多样,内容也很丰富,学生也很忙,但却一直在“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只是形式,但活动的效果似乎只止于这些形式,并未深入学生的内心,未升华为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影响其行为。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建议

那到底该怎样在中小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呢?怎么让爱国主义的思想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到学生心田呢?

(一)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革命先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主义,科学家为祖国兢兢业业、埋头钻研是爱国主义,工人们为祖国坚守岗位、吃苦耐劳是爱国主义。现阶段,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在中小学教学中,也要从这几个要求入手,变宽泛的口头的“爱国主义”,为行动上的对祖国河山、身边同胞、灿烂文化、国旗国徽等的热爱与保护。将大的空的目标切分、细化、具体化到生活的细节中,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伟大与美好,了解爱国主义就在身边,就在举手投足间。

另外,还要明白爱国主义教育不等于仇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知国情、明国史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给学生引入一些历史事实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百年的屈辱的近代史,“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圆明园被洗劫”“南京大屠杀”等,都可以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的斗志和激情,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繁荣而学习”的崇高理想。但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咒骂、仇恨敌对国家,发一些过激言论,更不能有过激行为。对于网络流行的很多过激帖子,不要盲目相信、传播,要理性爱国。

(二)开展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讲爱国主义就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忍受烈火焚烧等故事,对于学生来说,缺少新意,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甚至出现有人在网上公开侮辱革命英雄的恶劣事件。革命英雄的事迹确实激励人心,但教育不当,反倒容易收到不好甚至相反的效果。

2016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不是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育、呆板式教育,爱国主义也应搭上时代的列车,驾着时代的春风,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方式和途径也应“微”起来,生动起来。如在微信、微博中开展热点讨论、网络投票、观点大辩论等,用鲜活生动的形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传播正能量,将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开展国学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进行。文化是国家的基础,国学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开展国学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今,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关于古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这可以让国学更好地落到实处。但是形式有些单一,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以考级的形式进行结业考查,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将枯燥难懂的古诗词名句与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记住古诗词名句。

2.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构成故事。要重视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后一课》中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有著丰富的表意功能。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挖掘汉字的构成故事,比单纯地写一百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理解,所以热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然也热爱自己的祖国。

3.各种传统课程进校园。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京剧、象棋等传统文化课程,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脚步迈得更加强劲。但也存在着缺少系统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学习应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课程,不能只涉及一个年级或者一门课程,学完没有续接。学校应根据各年级的特点,设定一个阶梯性、系统性的传统文化课程,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内部互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其内心对祖国伟大文化的认同与赞赏,才更容易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规范学生行为,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

很多学生都觉得爱国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那些为祖国牺牲生命、研究宇宙飞船的人才配爱国,而自己没有机会爱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进行规范,让学生明白爱国就在身边,就体现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每周一升国旗,态度庄严、严肃、守纪律,唱国歌声音洪亮、感情真挚,是爱国。每天认真学习,完成作业,学好文化,写好祖国文字,是爱国。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是爱国。见到师长、朋友,积极主动打招呼,热情有礼来对话,是爱国。出去旅游,不乱涂乱画,不乱骑雕像,尊重文化古迹,是爱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好日常行为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最实际最具体的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光荣的事业,任重而道远。中小学生生机蓬勃、积极向上,必能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起爱国的情绪,用旺盛的斗志学习文化知识,积极为投身祖国的建设拼搏奋进。

参考文献: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A].新华网,2015-12-30.

上一篇:教室管理论文下一篇:保障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