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2023-09-10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1篇

摘要:旨在阐述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校内仿真实训演练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有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以资源共享为前提的、产学研一体的校企合作关系的确立;有效的和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等。

关键词:综合实训课程;实习基地;师资队伍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刘文彬(1967-),女,四川省南溪县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社科课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08B030)的中期成果。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用以区别普通高等教育的最鲜明的特征,教育部曾在教高 [2006]16号文件中对此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很多旅游企业都需要有实际经验的管理者,而旅游行业中有经验的管理者几乎都是从基层一线工作干起的。正因为如此,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教学是实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旅游专业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否,决定着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该研究项目旨在构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校内仿真实训演练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有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以资源共享为前提的、产学研一体的校企合作关系的确立;有效的和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等。

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旅游专业是一个操作技能含量很高的服务性专业,而学生操作技能的获得离不开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学生操作技能的获得将无从谈起。因此进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

1.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整合实践课程体系,合并或撤销重复性实践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实习实践教学的整合化;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构建在时间上先后承接、功能上相互补充的实践体系,并使各实践环节在时间安排和相互配合上处于最佳状态,实现实践教学的全程化;按照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3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的渐进性;一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的训练性。

通过以上方式突出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准备,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

2.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单独考核,自成体系。综合实训课程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来设置的,这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阵地。

通过尝试,我们已经建立起经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论证、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主管教学院长确认的三层次式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

三层次式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经过近四年的运作,证明效果良好,基本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就业岗位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尤其是随着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界限的不断淡化,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与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成了一体化实践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旅游专业必须一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型”教师,具体采用以下措施:

1.经常性、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

我院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排一至两名指导教师脱产带实习,同时让脱产带实习的老师也在相应企业顶岗实践,在管理实习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二是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并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院旅游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到100%。

2.从旅游企业大量引进优秀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我院旅游专业每学期从旅游企业引入两名能工巧匠来担任兼职教师,直接向学生授课。企业来的兼职教师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和亲身处理过的案例,讲起课来非常生动形象,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听过课后都感到受益匪浅。

3.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总之,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校内实训演练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室分为旅行社实体分社、酒店前厅和客房服务综合实训室、中西餐饮实训室、模拟列车服务实训室等四个类型的实训室。

我院旅游专业还与现有的广东省中国旅行社、广东铁道青年旅行社、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旅行社、(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东方宾馆、南沙大酒店、金苑山庄等旅游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拥有相对固定的、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实施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促成校企的持久、深度合作。

首先,一个基本原则是“互利”、“双赢”。旅游企业考虑的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希望利用学生这种相对低成本、好管理的人力资源获得企业理想的利润;其二是希望学校在旅游接待的旺季很快地补充企业的人手不足,而一旦进入淡季学生就结束实习,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其三是希望能在校企双方的合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今后能为企业所用[2]。而校方考虑的重点则侧重于:如何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工作场所以及企业文化等资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行业企业和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其次,企业需要学校的理论支持,企业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方面协助进行调研和论证,以其找到科学、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方面则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实现校企持久、深度合作,我们与广东铁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广东铁青广铁学院营业部,使之成为我院旅游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也是广东铁青旅行社的分支机构,为我院旅游专业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旅行社真实环境实训基地,这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可称为首创。“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为旅游专业学生校内旅行社实习提供了保障。

学生在校内旅行社——广东铁青广铁学院营业部内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可以学习门店的接待、收客、组团、签订协议、旅游线路设计、计调、导游服务等技能。从2009年5月开业至今,学生已经在校内旅行社成功组织了2008级涉外旅游专业65名学生赴桂林的旅游考察实习和学院思政部的井冈山红色之旅的旅游,期间完成了组团、旅游线路设计和全陪导游等服务工作,受到我院经济管理系师生和思政部师生的好评,同时也为广东铁青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增加了营业收入。

我们的鸣泉酒店是按照三星级酒店的形式建设的,这种“前校后店”的校内酒店式实习基地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场所。

鸣泉酒店的管理和运营全部交给学生来运作,通过学生自己报名和老师筛选来确定各自在酒店中的职位。酒店设总经理、房务部部长、财务部部长、营销部部长等职位,所有职位由学生担任。学生在整个酒店的运作过程中可以把《前厅与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知识进实际运用,使旅游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组建实践教学基地群,营造仿真教学环境。在原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基础上,不断更新实训设备,提高仿真程度,营造高仿真度的实践教学环境。

学生通过实践实习活动,直接接触了行业工作一线,接触了社会,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并通过这些接触,对行业工作一线、社会及不同的服务对象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与行业企业、社会、同行之间的关系,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来坚实的基础[3]。这些实践实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的认识、理解和适应,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从某种角度讲,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实习,都是学生工作经验的初次积累,对他们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或管理岗位都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内实训演练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运用,我们还积极开展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备、人员、培训机制和工作环境,让学生得到实战的磨练,学到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零对接,提高了培养效果与岗位要求的符合度,与企业建立起了“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需求”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和好评,增加了我院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改革以往单一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形成由信息反馈系统、教学检查督导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监督机制运行系统和制度保障系统等五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自行开发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软件,构建一个全方位、动态管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新型的鉴别学生实践效果优劣的方法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技术、严密的测评过程和客观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判[4]。

在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学生互评、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起360度、全方位的评价机制,通过实习报告的评价、实践过程考核、考证考核、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毕业生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中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和纵向评价,尤其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通过实践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诊断用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五、结论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期,可是我们的旅游设施和旅游行业管理理念比起欧美一些旅游发达国家是相对滞后的,所以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

今天,很多学者在探讨高职高专的教育是否可以从原来的“2.5+0.5”模式(即两个半学年进行理论教学,半个学年进行实践教学或顶岗实习的常见模式)转变为“2+1”模式(即两个学年进行校内理论教学,一个学年进行实践教学或顶岗实习的模式)。我院旅游专业已经于2007年正式开始进行“2+1”模式的改革,目前看来这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旅游专业来说,是行之有效的,首先获益的学生,学生在这种新模式培养下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虽然这种实践教学比例较大的模式在国内并不普及,但在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却是常见的。比如以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闻名的瑞士,它的大学中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每年上半年在校内授课,下半年去企业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另外,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在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分析、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我们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丹红.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52-154.

[2]丁宗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5-77.

[3]孙德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59-61.

[4]秦丹.浅谈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践教学[J].科学之友,2008(7):146-147.

责任编辑 时红兵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2篇

1 实习目的

(一) 通过参加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定岗工作和见习, 初步获得旅游专业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 巩固在校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 通过参加与未来就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通过实习, 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及时调整自己, 有利于就业时选择适当的行业, 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 为撰写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并搜集所需资料。

2 实习内容

2.1 饭店宾馆业务

1、了解所在实习酒店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相关规章制度和该单位企业文化;2、熟悉岗位职责;3、通过实际工作、学习和熟悉各部门业务操作流程、饭店的基本操作技能;4、熟悉的酒店各部门的经营管理职能;5、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和艺术;6、学习运用英语为客人服务;7、熟悉饭店的信息管理系统。

2.2 旅游公司和旅行社业务

1、了解我国旅游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国际国内旅游改革方向等方面的实施情况;2、了解国家有关旅游管理的现行规定, 熟悉重要的涉外旅游法规和政策等3、熟悉并掌握旅游业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4、了解旅游公司的机构设置和有关管理制度。

2.3 旅游景区业务

1、了解国家关于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运行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2、熟悉各种旅游产品的特点及其开发的方向;3、掌握旅游景区、景点与周边社区和有关部门沟通的技巧, 善于开展旅游景区、景点内的节庆等公关活动;4、了解实习旅游景区、景点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法。

3 实习的方式、时间

3.1 顶岗实习

即专业综合技能实训, 这一直是旅游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与企业联系, 让学生先“跟岗”学习, 后“顶岗”实训。在这个实训环节中, 企业与学校紧密配合, 带队教师跟随挂职锻炼, 注意过程控制, 让学生尽量得到轮岗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 学生自身素质比如职业道德的养成, 协作精神的培养, 意志力的锻炼, 工作环境的了解, 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等等, 得以提高, 从而具备了中、初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另外在这个环节中, 还可以偕同企业, 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核, 为高职学生的“双证制”开创了绿色通道。

笔者建议在第二学期结束后, 学生可以稍做休整 (可以在半个月左右) , 在七月中旬开始进行, 可以一直持续到第四学期开学前一个星期或来年三月份, 时间大约在八个月左右。时间过短的话, 一方面不容易联系实习单位, 另一方面, 学生会产生临时思想, 不能深入到工作当中。顶岗实习结束, 学生返校。此时应开设理论性相对较深的课程, 使学生的实践和理论得到有机的结合, 同时为毕业论文的书写奠定基础。

3.2 参观、见习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课, 为了达到教学的直观效果, 可以到校企合作单位这一真实的环境中去训练。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讲到“客房的类型”时, 完会可以到旅游酒店实地参观, 使学生既了解客房的类型, 又通晓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特色, 教学效果更直观有效。

对于所涉及的基本实践, 如果校内实训室比较简陋, 设施设备跟不上现代化饭店的要求, 就可以充分利用旅游淡季或在企业业务相对较少的时候如在餐饮部两餐之间的空暇时间, 凭借旅游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训练。并且可以通过协商由企业选派优秀员工进行标准化操作示范, 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开支, 同时对学生的实训又有真实感, 效果非常好。

3.3 机动实习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周末、旅游黄金周, 假期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有特殊需要时, 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引领学生到有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人力不足的问题, 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同时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本学期, 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机动实习的方式。如酒店有大型宴会或景点、旅行社有大型的接待任务, 只要解决好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冲突, 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情景有了直观的了解, 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 加深了对很多问题的认识, 职业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4 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由于实习时间既有集中也有分散, 实习单位点多面广, 为了切实保证实习质量,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 学生实习期间, 由带队老师或辅导员统一监管, 实行校企联合管理的方法, 定期和企业相关人员交换意见, 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鉴定学生的实践情况,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 由企业和学院共同进行表彰。

(二) 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制定相应的《学生实习管理条例》,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对在实习过程中, 违反《管理条例》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学生, 根据情节轻重, 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三) 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践总结, 建立专门的实践档案, 使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到理论上的再一次升华。

(四) 把实践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总之,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重视实训、实习、社会服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积极探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我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强国, 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远景目标的瓶颈问题。面对网络旅游的兴起和中国加入WTO之后更加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 激烈的人才竞争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实习为胜任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 了解企业, 培养主动适应旅游行业各种工作岗位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本文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实习方式,旅游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 侯明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课程整合——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N].宁波:宁波大学学报, 2008 (8) :15~16.

[2] 刘春生, 徐长发. 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61.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3篇

1 研究基础

在不少高职专业教学中已经尝试了“分段式”教学, 从研究起步时仅仅把分段式理解为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学, 到刘平 (2004) [1]探索如何将一节礼仪课按老师讲解、分组讨论、代表发言、作业反馈4个部分进行分段式教学;贾华川[2] (2006) 将钳工实习教学根据技能训练阶段分成了3个阶段:基本技能训练阶段、精度控制阶段、综合课题训练阶段进行实证研究;任珍刚 (2007) [3]对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分成界面设计、代码设计、概念讲解、综合应用4个阶段进行了内容上的分段式教学;余龙 (2007) [4]从高职专业课角度构建“分段式”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开展的研究和尝试基本根据实践技能形成阶段或知识构成体系进行教学内容或训练项目上的分段, “同课程分段式教学”在本文定义为在同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按照一定的学时或一定的章节, 由一个课程团队在同一个教学班轮流授课的方式和制度, 进而发展成为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段共同承担教学、开发课程, 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知识的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 并配合分段式教学进行有关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估办法等改革研究。与传统的单个教师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相比, “分段式”教学通过教师们分工协作, 各显其长, 课程总体上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 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进行拓展, 开拓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位教师又各具特色, 再加上他们自身的人格力量, 使得课堂教学对学生将很有吸引力,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增强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又能在同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有效的竞争机制。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方式的探索具有很强的操作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框架及实施过程

2.1“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不断提高高职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满足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实现人才培养方案, 提出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是对现有教学内容简单的分段、分人授课, 而是在将校内和校外师资进行优化组合成立课程团队的基础上, 对原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进行一系列的全新调整和组合。笔者对其所在学校的旅游管理系五个专业中分别选取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进行了同课程“分段式”教学的实证研究。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首先对该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在明确其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确立该专业主要学习领域, 广泛调查研究校内外的教师资源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共同分析探讨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梳理归纳后分段, 每一个团队人员的优势资源与分段后的教学内容配对, 进而制定授课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而这三点也恰恰对于教学内容的完成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影响是双向的。 (如图1)

2.2“分段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

把课程教学团队的构成与目标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在校内暂时还没有较佳师资的情况下, 通过外聘教师、行业专家的办法, 进行有效补充,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目标, 加强“专兼结合”课程团队和校内“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 为“分段式”教学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2.3 以教学内容为分段依据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后拆分给不同的授课教师, 但保证各个拆分内容的相对完整性是分段的前提条件。以教学内容为分类依据第一种划分方式根据知识点划分, 如中外著名景点鉴赏和客源国概况这一类知识性强的课程, 可由到访过该国或该景点的有亲身感知经历的教师组成课程团队, 通过最强师资组合, 最大限度的将每位教师在某些领域的知识积累传授给学生, 给学生传授的是一手的信息和资料, 确保了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也使得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另一种以教学内容涉及到的阶段进行划分, 如导游实务、酒店公共关系实务、庆典与赛事管理等课程分为基础理论阶段、基本常识阶段、技能阶段和实务阶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校内专业教师的专长、企业人员的情况, 在授课计划中先安排学校专业教师系统讲授理论知识, 为实践技能知识的讲授打下基础, 在此基础上企业技术人员再讲授相关岗位技能知识, 同时参观企业, 使学生对企业和企业各岗位情况有直观的了解。以常规课程教学、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展示、现场实操教学等方法相结合, 从而不仅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保证该门课程学生学习收获尽量最大化, 而且同时具备较强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学习系统化, 以基础理论阶段、基本常识阶段、技能阶段、实务阶段的顺序进行学习, 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从而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自然地由一个以目标为指向的链带所串起。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上, 每个教师应该围绕各个知识单元, 进行重点训练, 通过讲授与实践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从理论知识回归到技能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 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领悟训练重点的有利时机。注意紧密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 进行师生角色的适当转化和准确定位, 摆正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授课采用课堂教授、企业实地授课、专家讲座、讨论会以及学生分组演讲等方式以求获得良好的教学互动,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水乳交融的理想效果。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既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 也充分地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和模式。用大量的互动与实践, 取代单纯的满堂灌, 让教师能寓教于乐。学生能寓学于乐,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同时也训练学生使用多媒体完成课后作业, 并将教学课件和补充知识上传网站, 让学生在课后仍然有机会复习课程的内容, 还可不定期发起网上调查, 征求学生的意见, 以提高教学质量。

2.5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实施“分段式”教学, 就要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 尤其是旅游专业课程实践性强, 就不能沿用过去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每一个知识点或阶段结束时, 可用小组作业、实践报告、调研材料、实操考核等方式对教学效果及学生在各个“分段”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采用以平时作业、上课表现、实操表现为主, 以期末考试为辅的形成性评估办法, 避免应试教育。

2.6 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

笔者对所在学校旅游管理系五个专业参与同课程“分段式”教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发放问卷176份, 收回176份, 问卷回收率100%。选取其中三个问题的统计情况如下:“你在同课程分段式教学中的收获如何?”回答收获很大的101人, 回答有收获的38人, 回答收获不大的35人, 回答没有收获的2人;“你认为同课程分段式教学获得知识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与过去一样的32人, 回答更大的143人, 回答没有收效的1人;“你认为同课程分段式教学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如何?”回答明显提高的54人, 回答得到锻炼的106人, 回答培养效果一般的15人, 回到没有培养效果的1人。在与学生代表进行访谈之后得出的反馈意见有:大多数的学生对同课程“分段式”教学的形式还是比较满意, 可以从不同的授课教师那里学到更广的知识, 体验不同的教学风格。老师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老师来参与“分段式”教学, 但不同老师之间的衔接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还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多给学生一定的提问时间。

3 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成效分析

(1) 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适应了旅游相关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资源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也满足了学生希望听到更多高水平教师授课的希望, 使一门课程的收效最大化, 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 让外聘教师集中时间段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使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进入课程成为可能。由课程团队协调好授课时间, 做到工作、教学两不误, 保证了教学计划的有序进行。分段式教学模式解决了校外师资授课时间的不确定性问题, 保证了从企业外聘教师的持续和稳定, 并有效地缓解了高职院校实操性强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双师型”师资的矛盾, 将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整合利用,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此种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开拓校企合作的新领域。 (3) 学校专业教师提升了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该模式有助于在校专业教师集中精力和时间到企业学习锻炼, 利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平台, 有效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同时, 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相关前沿知识、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实际操作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4) 通过成立课程团队, 团队内部的交流沟通以及思想碰撞, 不仅非常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带动整个教学团队的成长, 而且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授课教师的观察和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对培养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以及将来的自主发展和专业知识的延伸具有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值得指出的是, 在同课程分段式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课程团队需要常规性开展课程交流, 有计划地互相听课, 探讨如何组织教材、整合知识点、设计教学形式, 并保证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摘要:在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综合性很强, 导致教师优势无法得以最大化体现以及学生对某些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等情况, 基于对国内外同类院校“分段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以实证研究构建高职旅游专业同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 进而对模式中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 最后对实践成效进行总结。

关键词:同课程“分段式”,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平.一节礼仪课的分段式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1:76.

[2] 贾华川.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5:154~155.

[3] 任珍刚, 陈开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分段式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 2007, 3:211~212.

[4] 余龙.高职专业课“分段式”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7~9.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4篇

(一) 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强

现在的很多公司都需要专业的人员管理一些商务会议、出境旅游提供一系列的安排, 这可以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现场导游、带团技巧、计调业务、签证手续办理、个性化旅游定制等多项专业技能的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际的操作, 不断的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从而不断的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而不断的提升的学生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二) 组团能力强, 实践岗位较充分

大部分公司的处境业务涉及的国家都比较多, 并且业务面也非常的广泛, 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的丰富, 学生在工作的时候需要运用各个方面的英语技能, 比如说, 利用英语的口语, 提升学生的英语的沟通能力、利用学生的英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进行一些英文文件的撰写, 另外还需要学生的不同的能力处理工作中不同的事情, 并且这些事情需要很多的人处理, 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岗位, 还可以在学生实践工作中实行轮岗制, 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并且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 有很多需要团队合作的地方, 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 进而增强学生的组团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 成立专门的高校运营团队, 服务大学生旅游市场。

为了更好的实现基地建设的管理, 很多的高校成立的专门的高校的运营团队, 希望可以为学生创造针对性的实践计划, 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实践的机会, 在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安排更多的实践运用, 从而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英语能力。很多的学校还组织了专人负责与旅游英语教研室教师交流, 并安排组织教师到对应的企业参观学习, 从而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岗位的标准, 从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就业的能力, 同时还落实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安排等工作, 经过多次的协商, 很多的企业和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与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每年寒暑假都安排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到南湖国旅进行实践, 让学生担任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 承担不同的工作, 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仅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方向更有针对性, 学生的就业趋势更加的好, 并且企业也选聘到了很多自己需要的员工, 所以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很好的措施,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的措施

(一) 优化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与南湖国旅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中, 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从工作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点出发对于该专业的学习的课程进行了一些新的安排, 在新的课程安排下学校把增强学生的实际的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心, 科学安排入学教育、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 重视人才市场所需人才的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的具有针对性, 从而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 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资格证相关的一些知识的学习, 学校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工作, 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很好的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的考试, 从而在学校学习期间, 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取得相关证书的学生,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成功的体验,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从而使人才的培养方案更加的具有针对性, 从而改变社会各界的人士对于高职旅游专业的看法, 进而不断的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 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的能力。

(二)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引导者, 在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 还要具备很强的英语的实际能力, 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校外实践遇到的问题, 比如让取得导游资格证的教师传授一些备考的技能以及在实践的过程中组织相应的技能考试的培训, 帮助学生在取得资格证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搜集更多的实践教学案例,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而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 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选聘一些热情服务学生、职业资格符合要求的企业兼职教师, 让一些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论文方向, 另外还需要校企共同对于学生的论文选题进行评判, 使学生对于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事先的了解, 毕业设计过程校企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让学生在毕业论文加入更多的实际的案例,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 进行论文的分析, 从而梳理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习到知识和一些实际的工作能力, 在学生完成论文的同时, 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一些不足地方以及让学生发现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从而帮助学生的知识和专业能力针对性的巩固,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 弥补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 从而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共同的成长

(三) 产学研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科研课题为载体, 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了一些科研的合作, 内容涉及的非常广泛, 课题由校内旅游英语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作组建团队, 共同探究一些课题, 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和优化企业的管理,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企业可以将教师研发的一些成果充分的运用到企业的实际中, 从而提升科研的经济价值, 将一些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 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动力, 还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给予确定的标准, 进而培养更多的符合岗位发展需要的人才, 提高人才整体的就业的竞争力的同时还解决学校一部分的经费的问题, 从而让学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学水平的提升上面, 进而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 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功能和价值的不断显现, 学校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 才能改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从而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进而更好的改善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现状,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不断的增强我国人才的竞争力, 从而培养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摘要:由于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的更新, 现在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尤其对于很多得高职学校来说, 培养的方向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同时让其学会使用自所学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的竞争力, 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基于此本文就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进行了研究, 希望可以更好的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升其就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专业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阿娜尔, 洪俊.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J].中国高校科技, 2018, 1 (9) :65-67.

[2] 胡平.构建校外实践基地特色课程的探索[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8, 1 (6) :36.

[3] 刘美华.浅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10) :33-35.

[4] 孔凡明.关于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 (22) :111.

[5] 李小梅, 李润唐.园林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9, 6 (9) :76-79.

[6] 王琳.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探索[J].教育文化论坛, 2018, 10 (5) :87-89+94.

[7] 周泽炯, 马成文.经济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 2018, 1 (3) :129-131.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第5篇

一、高职旅游专业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与外延

1、高职旅游专业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

1)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 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 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

2)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旅游业是兼具服务属性和人文属性的行业, 给游客提供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六方面的服务, 旅游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内涵是旅游服务业的核心价值。这决定了人们在旅游的过程当中, 不仅要求享受到基本的食住行等服务, 更要求得到文化方面、艺术方面、精神方面的满足。

综上所述, 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一方面既要使他们具备敬业精神, 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史地文化知识与文学艺术素养, 这些都必须依赖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2、高职旅游专业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外延

1) 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诉求

在高职院校中, 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具有必要和优先的地位, 这就要求旅游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较强的专业技能, 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比如史地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美学知识、国际知识、文明礼仪、审美修养和政治经济社会等。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茶文化, 通过茶艺服务的接待礼仪、冲泡技艺、语言表达艺术等各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以培养人才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为着力点。然而在现实情况中, 却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并不会把旅游业作为就业的最终选择, 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是旅游人才的整体趋势。究其原因, 除了对旅游业的偏见, 以及和旅游相关的职业自身存在的缺陷之外, 主要还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着重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 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的形成能够起到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茶文化在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丰富知识结构

旅游教育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旅游业是具有丰富人文属性的文化产业, 旅游服务工作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是旅游服务业的核心价值。这决定了旅游人才不仅是具备经济管理知识的专家, 还应该是具备丰富人文知识的“杂家”。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旅游应用型人才中, 人文素养培育具有基础和优先的地位, 是不可或缺的。茶文化涉及哲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植物学、地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旅游行业的服务属性决定了旅游人才必须要有这方面丰富的知识。

2、提升审美情趣

茶文化是一种蕴含了丰富美学要素的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千姿百态的干茶外形美, 茶具造型的静态美, 茶席设计的意境美, 冲泡茶叶的动态美, 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形象而生动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首先以茶为主体, 以泡好茶为原则, 进行茶文化理论的讲授。其次通过茶艺基本礼仪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茶事活动基本站姿、坐姿、走姿和行茶法, 通过仪态美、仪表美、语言美, 培养学生美的言行, 美的举止, 良好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情操, 使茶文化更深层次的影响人心。

3、弘扬传统文化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尤为重要的是能够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茶文化历史悠久, 融合了儒佛道各家的优秀思想, 形成了以“和”为中心的茶道精神。《茶文化》课程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茶文化的内涵、发展历史, 除了茶具、泡茶用水和六大茶类的冲泡以及茶艺表演等知识外, 还穿插了礼节礼仪和茶俗, 引导学生以礼待人, 客来敬茶, 建立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综上所述, 在高职院校推进茶文化教学, 能够净化社会风气, 弘扬传统文化, 还可以通过茶事活动来提高个人文化修养。

三、高职旅游类专业中茶文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1、课程设置

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加强人文素养培育的重点。高职院校人文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没有把人文教育作为一种科学体系来考虑, 学生得到的知识较为凌乱, 更谈不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增设了文科课程, 但对于人文课程的设置还只是任选而不是必修, 课程设置没有真正体现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在总结其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开设的经验和基础上, 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以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基础、以茶叶理论的学习为指导、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以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导向, 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学时安排

在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安排中, 该课程每周2个课时, 总共36课时。教学内容分为闻香识茶、以茶会友和客来敬茶3个教学模块, 在每个课程单元中均明确了知识目标和知识重点。三个模块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项目, 学生要先完成闻香识茶的工作任务, 打好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 才能更好地完成以茶会友的工作任务, 在这个模块中, 学生必须掌握六大茶类的特点、制作方法、冲泡方法和茶艺表演的技巧, 才能实现最后一个模块客来敬茶的学习目的。

3、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实践环节更是培养和增强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茶文化》课程教学中,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教学与茶艺实践教学的比例是1∶1, 通过基本站姿、坐姿、走姿和行茶法等实操, 让学生在茶艺实训室36学时的泡茶、饮茶活动, 对中华民族古老而优秀的茶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与运用。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茶文化课程非常必要, 既能普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茶文化知识, 又能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快速发展,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成为热门专业, 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与外延。文章从茶文化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角度着手, 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茶文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石英.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析[J]知识经济, 2011 (1) :137-138

[2] 高旭晖, 张子强.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 2003, (2) :36-38.

[3] 贾红文, 赵艳红, 白雪.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茶文化课程的体会[J].新课程研究, 2010, (3) :23-24.

上一篇:会计智能化下一篇:综合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