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艺术设计范文

2023-09-12

电脑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思维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前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正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在新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方法也随之成为高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些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实现课堂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对接,笔者在多年职业教学及职业教学管理工作中探索了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方法,以下加以论述。

一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就是将专业设计课程、模拟设计项目、教师指导三者相结合,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一个设计项目,制作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就是利用本课的教学的内容(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教学演示、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入公司岗位工作的情境,学生在课堂生学到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真正的实际设计项目,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这样,使高职教学与实际工作有了初步统一的结合,学生所学内容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在公司的再培训时间。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宗旨是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各环节的始终。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不仅仅是最后一次的毕业实习,而是在校期间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参观实习等。使学生在实践的气氛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现就分四个层面来分析、探讨高职一体化教学方法问题:一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结合行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分解、归纳为若干单元,单元知识与技能实践技能相结合,发挥理论对实践环节的指导作用,并通过任务制作办法进行考核,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知识得系统掌握。二是确立设计项目任务,设计的任务应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入社会去联系和争取设计项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岗位技能,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三是设计市场的调研,通过对企业的实态,设计现状的调研,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发展的状况,掌握科学的定位设计方法。同时,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四是设计项目实践,学生经过市场调查后,就得顺理成章的展开设计,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首先利用相互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设计创意进行草图练习,尽量挖掘学生的创意思维。然后进行正稿制作,在这个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材料、工艺、成本、效果等方面,以便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二 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并结合技术特点搜集相应的案例。通过对案例资料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来渗透设计理论知识,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同时可以配合讨论法、任务驱动法、任务拓展训练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表现在广泛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多向互动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引导学生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大力培养。

三 电脑设计课程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不同,艺术设计教育最终要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为工业化成产服务,最终要服从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所以教育的方式也要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它与美术教育相比,在专业设计的创新方面就有很大差距,在设计训练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要有独特性,作品不能千篇一律,平淡无趣。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林家阳教授提出了:“设计教育、设计文化与设计创新。”的思想。电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学生对电脑操作技术过分依赖,认为学会了电脑软件就可以搞设计,这是错误认识,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电脑永远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就象笔和尺子一样是一种工具,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维。学生在学校只学软件操作技术是不全面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电脑制作课程必须与任务驱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掌握操作技术又训练创新思维,在完成设计任务之后,教师与学生的讨论是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才能学会创新,才能作出好的设计作品。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产品,而是生命,原创更是设计的生命。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就要运用好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完成任务这一实践环节,提高设计效果与设计效率,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通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同时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缩短了学院所学的知识与岗位技能之间差距,使学生毕业之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职业素质,是学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就业的保障和前提。

参考文献:

[1] 吴锡莲.浅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论模拟工作过程在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10,16.

[2] 陈妮娜.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电脑教学的思考[D]. 东北师范大学.2009,05,01

[3] 郎华梅.服装专业行动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研究[J].创新教育. 2009,06,158页.

[4] 刘妤.电脑设计基础课的专业性教学方法初探[J]. 艺术探索.2007,02.

电脑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以智能手机、电脑等作为实物介质,运行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形式包括微信、微博、博客、QQ.校园网、飞信、APP、云平台等。新媒体将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以更加丰富、立体的形式展现给大众,供人们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并提供人们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高等教育领域,新媒体不再单单是一种传播新闻信息的介质,而已经成为教师、学生获取知识、交流学习的一个开放式、虚拟交互平台。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使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采集和传递不再受到时空限制,人与人、人与媒体可以实现实时交流。媒体受众由原来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了主动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参与的个体都具有控制权和选择权。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制造者和分享者,依托互联网络和移动通信网,借助微博、微信、QQ空间和QQ群等,以点对点、点对面的形式自由发布所关注的信息,将有共同爱好、共同经历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把所有人与新媒体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新媒体中的信息交流是全民参与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信息量巨大。根据2014年工信部的一次统计,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为5.57亿人。此外,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6.49亿多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为47.9%,其中学生仍然是网民的最大群体,达到总人数的25.1%。

另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组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新媒体受众的在线时间达到每周26.1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在线时间3.7小时。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新媒体都呈现强势增长趋势。

新媒体视阈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从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课堂书本授课,到多媒体课件教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学效果没有明显变化;相反,由于学生受到环境和自身特点影响,甚至对教学内容越来越不感兴趣,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1.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

企鹅智库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的新媒体平台中,44.36%的QQ用户和20.41%的微信用户为95后,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基本为95后,他们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发展不成熟,对新生事物特别容易接受,但同时缺乏明确的信仰,内心较为空虚。他们在快捷地接受各种信息的同时,知识面更加宽泛,思维也更加活跃,但由于过分地依赖网络、电脑和手机,非常容易沉迷于新媒体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刺激。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表现较为突出的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感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但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信心不足。通过对济南大学城儿所高校的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的智能手机拥有量为l00%多,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扳电脑的拥有量为90%以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或者多个的QQ、微信或者微博账号。他们的微信、QQ几乎24小时在线,上课、吃饭、走路、睡觉前甚罕上厕所都在使用手机,每天不停地刷微博、刷微信、聊天、留言、晒个性、打游戏或者购物,占用大量阅读时间、而对面交流时间、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他们在课堂上较少提问,很少记录课堂知识,仅仅通过拍照或者共享获得教师的课件内容留作课后学习,但是课后基本不再观看。他们很少去图书馆,仪通过手机便捷登录相关网站查询资料,但对所搜索到的信息知识简单浏览,没有深入阅读和认真思考,或者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答案,只愿意被动接受信息,不愿意主动思考。

2.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强化职业素质,但缺少对学生网络素质、信息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对新技术、新资源的掌握使用不够,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教育信息化意识淡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媒体的比例不高,与学生的交流脱节。高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更新慢,知识而较窄,方便性较差,开放性不足,实时性很弱。

通过调查还发现,驻济高校针对手机、电脑等数字终端产品具有消极抵制作川,部分高校不允许大一学生使用个人电脑,部分老师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教室或者上课必须关闭手机,这对于每天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3.考核评价机制创新不足

高等院校虽然已经采用了学分制,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学分制依旧残存有以分数评判学习成果机制的部分弊端。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全新环境下,缺乏较具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的评价考核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有大量的考试课程,以统一的范式标准作为固定答案,严重影响了艺术没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和艺术表达。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息息相关,这就影响着學生只注重最终的学分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能够对自身现状有清晰的认知,更不能为未来的发展进行充分的思考训练。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平台构建原则与新思路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依托新媒体,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应用潜能,创新教学形式、方法、模式、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学校资源以及技术资源。

1.利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新媒体的高忠诚度特点,发挥其对数字技术的较强接受、掌握能力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新媒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其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将新媒体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平台。

2.转变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

年轻的学生是新技术、新信息的主导者,教师要及时了解新技术、新知识,贯彻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有效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学生既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应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强化其主导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新媒体解决问题,将过程分享,达到教授其他人的结果。

3.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讨论、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高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利用微信、微博、QQ,以教师、专业、课程或者某一个研究方向建立朋友圈,将以前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学生作为成员,组织有效的学习行为。

4.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建立重过程、重能力的学习考核机制

相关部门应明确考核目标和任务,强化过程中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应用和拓展能力。过程考核耍注重学生的社会调查内容、创意构思过程;结果考核要将设计作品能否被设汁企业采用、被广大观众认可作为主要标准。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平台的构建,足新时期高等院校设计教育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内涵和意义,将其与教学密切联系,创新教学平台的形式和内容,必然能够适应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电脑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打破了社会和地域的界限,从而促进了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形成。多媒体技术最终会导致整个教育体制、思想以及教学理论的根本性的变革。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功能和意义,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和意义。多媒体以计算机为工具,汇集了图像处理、语音处理以及视听等技术。把图像和语音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相同的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压缩还原。实际上,多媒体技术在进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中,瞬间成为新形式的资本,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1]。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也受到了信息化社会很多的影响和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产生意想不到效果。本文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探讨高校视觉艺术设计中的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便收集教学资源

目前,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在学生学习知识、教师教学的过程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领域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其创作能力,学生通过电脑可以直接进行绘画和设计,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质量会直接受到形象的视觉效果的影响。视觉艺术的每节课都具有可视的形象,离不开视觉印象和观察。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找大量的教辅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电脑的复制功能,让学生欣赏到好的图片;在实地考察的时候,用摄像机和照相机实地搜集资料。再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以及解说词等,在电脑里做成课件长期存放,随时方便提取。这样做会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使教师讲课的内容得到丰富,具有很明显的教学效果。

目前的科学技术中,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光学、电为一体,对整个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促进的作用,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传授知识,全面收集、保存资料等互相交流的优势。艺术设计教学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从多个角度,使艺术的形象性、可塑性以及直观性得到极大的体现[2]。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起来,在学生的思维方面发掘其创造性的潜能,在学生兴趣和成就感方面起到培养的作用,在教授传统绘画技法上,使教学转向全方位的开发,对潜意识的创造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

2 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起到激发的积极作用

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降低教学的难度 当今社会中,倡导的是一种教与被教配合式对话式关系的生态式教育。在教学中顺理成章,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吸收生态学的原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美术设计中,多媒体呈现的是视觉上的传达,在用户界面上,通过多媒体使作品达到信息的呈现和传达。

在知识结构、年龄、心理、生理等方面上,师生之间会存在许多差异,传统的教师授课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板书+教学。教师在这种模式下,不能充分自由地发挥技巧,时间久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的授课也变得枯燥乏味,心中会感觉到茫然失措。教师根据自己授课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添加一些有利的视觉设计知识,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模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开放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的授课模式变成现代化的授课模式,也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自动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今天,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原有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已经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和改变,尤其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培养视觉设计教学的目的,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高校视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注重加强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渐进性和连续性,以及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等。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培养专业技能的需要,根据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要在变化中实现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要由审美来促进。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自己的知识也存在老化的现象,学生的发展总是受到灌输式教育的很大影响。因此,要倡导多元的文化知识,改变以往的习俗,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有所发展和创造,才会获得新的知识。

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每堂课上,作为一名视觉艺术设计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且进行详细的讲解。如教学设计标志课程时,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运用掌握的课件制作技术,自己设计具有活泼感的Logo,以动画播放的形式,在讲解的内容中融合范例,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看动画短片的轻松感觉中完成这节课的内容学习。

3 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视觉艺术设计中凝聚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对于某个固定搭配和秩序的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是难以确认的。因此,教师要是拘泥于平常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目前在社会实际设计中,视觉艺术设计已经无法逆转对外设计的服务,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完成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以前,在实践的时候,学生必须根据基础的造型进行视觉艺术设计。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好的创意。而在很大程度上,多媒体的运用使电脑绘画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正确地表现出来,并且可以进行多次有技巧的修改,直到视觉艺术设计作业有创意。

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的方法,探讨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寻找广泛的创意元素,让视觉艺术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总结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在设计艺术教学中有很大的潜力,合理开发美术教育软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优化艺术设计课堂,更好地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中使现代教育技术更能大展宏图。

参考文献

[1]陈向阳.探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

[2]吴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3ds Max课程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2011(9).

[3]董翠.培养空间思维,训练形体表达:艺术设计类专业《画法几何与透视》课程改革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5).

[4]卢婧妍.浅析信息时代多媒体在高校视觉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

[5]李晶.浅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科协论坛,2007(11).

[6]吴超英,曲宏山.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创新的构思[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电脑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 外观造型 功能 使用体验设计

产品设计包括各种构成产品的要素的设计,其中一些要素可被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如材料、色彩、形状等外观造型;另一些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感知到,如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舒适等功能、使用体验。下面从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设计三个方面对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进行分析阐述,并说明其对产品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1 产品设计的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

1.1 产品的功能设计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的决定因素, 它决定着产品的造型。但产品的功能又不是决定产品造型的唯一因素, 而且产品的功能与造型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产品的造型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状况有其自身独特的实现方法和手段, 如对同一功能的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造型形态实现其功能。 但是, 产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产品的造型设计不能与产品的功能设计相矛盾, 不能以造型为基本出发点,必须考虑产品所担负的最基本的使命,即完成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产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产品造型体现产品的一定功能和特性,并通过造型设计表达出该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操作方法,或能通过造型的肌理方向和表面质地、色彩来表达该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造型特征还能表现产品的象征性, 其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

由于产品设计要兼顾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表现形式,其中功能是基础,形式实现的装饰功能,使设计与实用、情感、舒适等各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产品以美观的外形结构和丰富的色彩以及材质向消费者传播审美的信息,以满足消费者对审美的需要,并促成消费的实现。

1.2 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产品形态的完美与否以及产品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产品的造型由形状、色彩、结构、材料、质感等因素构成,但主要强调以上元素整合后产品的整体造型的形象意义。

产品的色彩设计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色彩具有主动的、引人入胜的感染力,能先于造型而影响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一件色彩搭配良好的产品可以打动人心,让产品更加好用好卖。因此,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对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品的结构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力学、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技术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产品的使用性能、优化产品的外观形状,以给人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操作使用上的便利。

1.3 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的关系

产品的功能与结构形式的统一体现在结构体现功能,即通过产品结构形式的合理设计,集中体现或附加产品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是产品原本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也可以是通过结构技术设计所实现的新功能,新的材质的出现与成型工艺的发展,能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引起技术革命。

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决定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产品的外形要附合产品的结构,因此产品的外形设计要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因为只有在附合产品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造型才有意义,内部结构的合理设计要尽量满足产品外形的需要,使外形与结构的完美配合为产品的后续设计提供良好的开端。

2 产品设计的体验设计

任何产品的产生和存在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由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来开看,可将产品设计的发展阶段依次分为生存需求设计、舒适需求设计、情感需求设计三个过程。产品设计的侧重点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层面做出调整,所谓的侧重点就是基于不同需求层面的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诉求。生存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功能,即产品设计应满足消费者对该产品最基本的功能诉求;舒适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实用性,即产品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还应使产品具有易操作、少故障、易维修等实用性诉求;而情感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消费者体验,即使用户在使用或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以上分析是根据消费者的阶梯形需求发展而来的,其中功能性在最底部,实用性在中间,而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顶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消费者体验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能够更全面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各方面的需求。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设计,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的体验结果为产品设计指引方向,让产品设计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在消费者体验设计中,体验要先于设计,即强调设计要尽可能多的为人着想。任何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的使用和操作需求,而不能仅凭借设计师的不切实际的灵感来完成设计方案。只有在产品中尽量多的融入人性化的元素,才能使其最终成为成功的、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相反的,若一开始就忽略了实际情况,忽略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忽略了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中所占的主导位置,就会使产品的设计工作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而成为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体验设计的意义在于,在充分全面的考虑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前提下,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凋整和修改,确保消费者在使用了该产品之后,能产生更多的令人愉悦的体验感受而不是令人反感的体验感受,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起更多的信任感而不是失望感。

3 总结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消费者体验设计的引入,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出发,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让消费者的意见和体验成为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和着重点。

参考文献

[1]吕伟.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外观造型设计[J].科技资讯,2009(31).

[2]薛丹丹.产品设计中的色彩选择与搭配[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3]王晟.如何使设计师的灵感源源不绝——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方法[J].学术探讨,2010(3).

电脑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一、电脑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 首先应从观察能力课程开始, 将细致观察方法和素描速写语言相统一, 课上授课和课外相关教学活动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与直观形象思维相结合。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有用信息, 体会课本知识传达的意义[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可以从外形观察、细节观察以及变化观察三个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转化为形象语言, 通过不同角度观察, 赋予事物新的直观感受, 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有益于对形象思维的培养。

(二) 培养细节能力

注重细节是未来电脑艺术设计工作者基础素质之一。当一些常态理念深入人心时, 重新进行细致观察, 就容易发现之前被忽略的细节问题, 往往这些细节才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点, 具有重要的信息性。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认为眼睛看见的事物什么样, 就应该是什么样。没有细致的观察与细节的体会, 就无法发现事物有新的特征出现。这些新的细节特征并不是事物常规的特点, 而是人们细节观察后发现的[4]。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细节能力培养能够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通过对整体或者局部的细节观察与体会, 就会发现事物新的构成元素, 并尝试进行一些新的延展或组合, 最后得到事物不同方面的改变。

(三) 掌握科学思维原理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可分为应用性知识和功能性知识两类。应用性知识能够直接用于指导学生艺术设计的实践, 功能性知识是改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间接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注重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以此作为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二、电脑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也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为了验证电脑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学校建立了仿真艺术设计工作间, 同时还根据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岗位需求打造多态化的实训基地。学校将培养学生艺术创新思维作为教学重点改革内容, 在校外利用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 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 最终通过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利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完善教学团队的教学方法, 同时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实战经验丰富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互补式教育, 使得学生既有相关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也有熟练的实践技术, 通过教学改革使艺术设计课程与社会接轨, 打造新型教学体系。改革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双重统一的标准, 两者共同发展才能符合相关岗位要求。改革后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得新教学模式顺利实施, 管理机制的成熟使得学生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中完成从学生到设计人员的角色转换。针对传统艺术设计课程的不足, 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继续加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扩大核心课程的设计教学范围, 对不同时期学生进行分开培养。不断积累成功的教学方法, 建立艺术设计教学资源库, 积累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经验, 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切实的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根据设计公司对人才的录用标准和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 结合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 对当代教师教学方法进行实际调查和应用对比, 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真正实现课程教学改革,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重视, 中国教育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探究电脑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包括观察能力、细节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 分析改革实践效果, 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冰冰.基于"互联网+"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7, 12 (1) :118-119.

[2] 周启兰.微课在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以《素描》基础为例[J].中国培训, 2017 (8) :143.

[3] 汤瑾.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科技, 2017 (10) :328-329.

[4] 李婧杰.在发现学习模式情境下将契丹文化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7 (47) :115-116.

上一篇:住宅空间设计下一篇:校企合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