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电商范文

2023-09-30

民生电商范文第1篇

一、新媒体对于电视民生新闻产生的影响

(一) 传播形态层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形态发生深刻的变化, 首先, 新媒体使得新闻的报道者发生改变。新媒体环境下, 新闻的报道者不再仅仅是专业的记者, 社会公众都可以利用手中的通过工具成为新闻的报道者, 为受众呈现的是更加原生态的新闻话语。其次, 新媒体使得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设置发生改变。新媒体背景下,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于公众互动这一板块的关注程度更高。

(二) 传播平台层面的影响

传统媒体环境下, 民生新闻的播出时间是既定的, 受众收看的地点也是固定, 但是新媒体环境下, 为民生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灵活的时间, 电视民生新闻开始利用网络对于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受众收看节目更加便利。除了能够实现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的同时直播外, 大多数电视台还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 以供网友随时查看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因此, 很多观众不再定时守着电视机收看新闻, 而是在手机上进行观看。

(三) 信息来源层面的影响

传统媒介环境下, 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方面的官方发布会、人民群众的提供的线索等, 这对于新民生来讲显然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而新媒体环境下, 网络、自媒体等都成为新闻的来源。尤其是新闻事件第一现场中的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中的一员, 都可以拿起手中工具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 然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上, 成为民生新闻。此外, 记者可以通过与网友互动, 对相关新闻进行评价, 并对网民的一些看法进行采访和记录, 随后将新闻客观、深刻的报道出来。此种情况下, 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

二、电视民生新闻媒介融合策略探析

(一) 拓宽新闻来源

新传播环境下,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积极拓宽新闻的来源, 利用微信、微博等, 将其作为获取新闻线索的来源之一, 通过对微博、微信等的实时关注, 了解实事动态, 从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并及时将事件报道出来, 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同时,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开通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 通过新媒体与观众互动, 让观众最大限度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 吸引更多的关注, 同时还能及时收到观众对节目的反馈, 以对便于改进民生新闻的工作内容, 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二) 优化报道内容

首先应该树立精品意识。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更加重视新闻内容的筛选, 结合现实新闻来源和网络新闻来源, 选择受众关注度高、报道性强的新闻进行报道;在报道深度上, 应力求将新闻真实、全面、深入地展现出来, 通过新闻中的民生信息, 从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度挖掘, 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同时对于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持续性报道, 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其次是重视创新精神。创新是民生新闻的灵魂, 电视民生新闻应该结合地域特色, 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 通过主持人与观众互动、情景再现、视频动画等, 丰富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在内容上, 也要充分展现新媒体的特点, 对热点问题进行整合处理, 例如可以对一些事件进行集成性报道, 从中找出新颖的角度和观点, 拓宽视野, 这样既提高了观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 又增强了民生新闻的生命力。

(三) 把握舆论方向

新媒体环境下, 虽然新闻信息的来源变得更加广泛, 资源更加丰富, 但是社会公众毕竟不是专业的记者, 其所搜集的新闻信息虽然贴近生活, 但是往往断章取义, 不能对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利用自身价值观对信息进行评价。此种情况下, 电视媒体应该集中发挥新闻把关者的作用, 在进行媒介融合的过程中, 不能单纯追求收视率, 更要对新闻使得价值趋向进行正确的把控, 传播正能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如果得到正确应用, 将对电视新闻的传播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平台和信息来源这三个层面入手, 阐述了新媒体对于电视民生新闻产生的影响, 并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 期待为新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有效传播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媒介融合

参考文献

[1] 段玉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 2017 (11) :48.

民生电商范文第2篇

民情“小论坛”,知民情的“连心桥”。民情“小论坛”采取多向互动、群访群馈、一谈群论等形式,实行一周一论坛、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制度,对民情“小论坛”中反映出的重大、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督办,确保落实。每月对民情“小论坛”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并纳入干部专项目标考核。通过全乡144名挂钩干部谈出进村入户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让乡党委、政府掌握了解第一手民情资料,让干部充分了解到群众的诉求和意愿,消除了干群沟通不畅的弊端,架设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截止目前,全乡党员干部论坛发言28次,反馈群众意见84条,为联系对象制定增收措施52条,挂钩联系干部就地解决68件,乡党委、政府协调解决16件,提出工作思路12条,选树“四群”教育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2人,推广先进经验、做法5条,先后化解村委会、社区不安定因素8起。

民情“小论坛”,解民忧的“加油站”。民情“小论坛”注重搜集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忧,从而实现“真情助民”的目的。 — 1 —

农经站挂点干部张麟德说:“朗目山上的牛场严重缺水!”土管所挂点干部张洪波说:“小坝圩村委会有几个村小组的人畜饮水告急!”余开云说:“新发村委会停水,两天供水一次!”……当前,民情“小论坛”中涉及最多的问题就是抗旱、春耕备耕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奔走、多方协调,筹资150万元在位于沿江乡鸡街村委会以西黑泥塘水源点实施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目前已完成蓄水池开挖和道路回填工程,项目完工后,供水规模为每天450立方米,可解决水源点附近2个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1322户5381人和48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在小坝圩、鸡街2处水源点打井抗旱,目前,2口深井已出水,经测量总出水量为每天582立方米,可解决附近四圩、小坝圩、鸡街三个村委会的人畜饮水问题。据统计,全乡已累计筹集抗旱资金180万元,购置抽水机60台,检修抗旱泵站42个(处),维修涵闸87道,抗旱设备287台(套),清淤生产水沟163.3千米,投入抗旱2840人次,泵站18台,机动抗旱设备42台,装备装机容量384千瓦,抗旱浇灌面积2800亩。

民情“小论坛”,帮民富的“指南针”。挂钩新圩村委会的乡干部姜粉艳深有感触地说:“农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对民情的深入体察,使广大党员干部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局面。全乡广大涉农部门采取以会代训,讲技术课、印发资料、现场示范等—2 —

多种方式,把春季田间管理、春耕春种等技术培训到户,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农资配送等“一揽子”服务。农业、供销等部门及早制定物资供应计划,帮助农户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储备工作;乡农机站深入农户家中,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协调大中型拖拉机100余台,准备投入全乡机耕机耙工作。目前,全乡共举办水稻科技示范户及高产样板种植户、水产科技户等各类培训120余期,培训群众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投放鱼苗100余箱,完成统防秧田期水稻虫害420亩,水稻育秧2279.3亩。

民情“小论坛”,聚民心的“润滑油”。挂钩干部史留德在“小论坛”上及时反映小坝圩村委会老百姓对原来支部人员有较大意见,就连小村干部开会也到不齐,全村委会各项工作在乡里年年拖后腿。乡党委、政府马上采取行动,对小坝圩班子进行调整,现在小坝圩村委会干群一心,无论是春耕备耕还是抗旱防火样样工作干到全乡前列。挂钩干部余学琦说:“余家圩社区四组曹关德66岁,重度肢体残疾,常年轮椅为伴,眼看着小秧无法撒下去”。乡民政所马上到曹关德家中落实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目前,曹关德家的小秧长势喜人,曹关德逢人就说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同时,全乡还积极主动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和因外出务工无劳力的村民解决春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截止目前,全乡累计帮助21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家庭收割蚕豆40余亩,发放冬春救灾救济款20余万元,救济受灾群众792户2692人次。(杨 — 3 —

建陆颜绍勇)

民生电商范文第3篇

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八项工程”方案和项目编排的要求,按照区政府“八项工程”任务分解要求,我局在7月初制定了“民生幸福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民生幸福工程”领导小组。 我们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大力推进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执法队伍建设,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安全发展。现将近期“民生幸福工程”工作汇报如下:

一、开展安全生产“送知识、送法规、送服务”进社区活动。

社区是群众的聚居区和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安全隐患多、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监管薄弱的特点。针对当前社区安全工作实际,我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计划利用半年时间,通过录像、课件教学及文艺演出等形式,对社区干部及群众较为全面地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印制一批通俗易懂的宣传教材进行发放。

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进度,将区街道办事处所辖社区的“送知识、送法规、送服务进社区”活动进行分解,从今

年7月份至年底,按每月上、中、下旬分解任务,主要包括到社区调研及准备宣教活动资料、文艺演出、宣传家庭用电用气及午季防火安全、夏季防雷击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利用每月区安委会例会的时间,分析评讲上月的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改进意见,进行活动分析总结,确保工作按计划与进度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同时,不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与社区群众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议,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二是抓好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在全区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以6个具有行业(领域)特点的非法违法行为为重点,以5种具有共性的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安委会综合协调职能,与公安、工商、消防、国土、水务、建设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以更加严密的组织方式、更加有力的打击措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手段、更加有效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坚决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了3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

三是加强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班组长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是民生幸福工程的基础。

民生电商范文第4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和档案部门下发的有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文件要求,2015年以来,丰南县档案局(馆)结合区农工委,将全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列为近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通过系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中央关于“三农” 工作的重大部署,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这项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图表、照片等档案资料,真实记录了土地确权工作的整个过程,是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全区民生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区、镇(乡)、村三级建好、管好、用好、移交好这部分档案对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促进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发展潜力及记录党和国家农村土地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明确职责,全面推动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作为区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与区农工委(经管局)沟通、协调,就档案袋、档案盒、档号章、卷内目录、备考表等必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和数字化扫描的经费使用,提供行业要求和预算方案,不越位参与具体活动。依照部门工作职责,主动提供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业务规范和行业标准,对确权专题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整理方案等业务问题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二是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包括一把手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一把手是开展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直接负责人,指导科、保管科8名工作人员为具体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负责与区主管领导、区农工委(区经管局)协调、沟通;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业务学习、乡镇经管站人员培训、村级典型试点指导、所有乡镇巡回服务监督;具体责任人分片包干,负责本人指导的各乡镇完成第二轮公示后的各村档案具体整理、编目、保管、移交、查阅工作。

三、强化指导,为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提供有力的业务支撑

本次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涉及区所辖的各个镇(乡)、村,涉及广大农户,工(下转第24页)(上接第47页)作范围广、难度大。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摸清底数。一方面由保管科理清馆藏三十年土地延包合同档案中各乡镇、村签约户数,作为底账,另一方由指导科调取各乡镇统计站2014年度统计表,作为辅帐,再一方面由我调集各乡镇经管站2015年度确权任务表,作为主帐。三帐综合使用,确定具体工作的任务量,统筹安排人员和时间。二是加强交流。由我与省、市档案局业务处室负责人就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编制、整理方案等各项细节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结合丰南实际制定自身工作思路和方案。三是吃透标准。所有参与业务指导的工作人员,由我进行培训,熟练掌握组卷原则和案卷整理步骤。四是实践操作。每个乡镇选取一个村为实践点,让所有有包干任务的业务人员都能独立完成分类、排序、编目、装订工作。五是重点培训。对经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和15个乡镇的经管站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与档案局(馆)分片包干人员结组互动,现场演练、问答。六是树立典型。每个乡镇选取一个完成第二轮公示的村,由包片人员、乡镇经管站专职人员、村会计共同动手,完成归档材料收集、分类、整理、装订、编目工作。

为了便于村级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全套流程,我将归档文件归纳为文字、表格综合类、图纸类、农户个人文件类三种,保管期限一律为永久,农户个人档案基本采用十户组一卷。通过实践看,这种典型村的做法可以达到可模仿可复制的目的。2015年,我局(馆)指导6个土地确权试点村圆满完成了420多卷确权档案的归档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丰南县档案局)

民生电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生金融;金融改革创新;制度设计;政府保障

一、民生金融的涵义

“民生金融”,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概念,目前尚无共识的、确定的表述和界定。我们认为,所谓民生金融,是指以发展、改善和服务民生为目标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制度。具体说来,是指在发展、改善民生的理念指导下,通过金融制度、规则、服务方式及产品等方面的设计、制定和实施,使金融活动服务民生、惠及民生、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民生金融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金融泛指一切直接和间接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金融活动,实际上这个概念应当是包括了正常金融活动的几乎全部内容。狭义的民生金融通常是指发展、改善和服务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制度。

二、金融促进民生发展的逻辑关系

首先,金融的基础是经济,反过来又服务、作用于经济。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所以,发展民生金融理应成为金融业、特别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其次,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特殊行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与一般工商业相比,具有“社会范围的公共薄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分配形式”特征:它是整个社会资金的集中、调剂与分配的主要系统,而资金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价值形式本身就是社会性的,它的调剂分配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过程;作为“公共薄记”,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大量而且比较可靠的宏观、微观经济信息,这也正是金融进行经济调节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金融业是社会性最强、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这种特性决定了金融业比一般工商业应当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关注支持社会民生发展。特别是一国金融具有垄断特征时期尤其如此。再次,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之下,并且以国有(国家控股)金融机构为主体,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应是责无旁贷。

所以,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金融业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金融为主体的特点等因素,保障民生、发展民生成为金融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合乎逻辑关系的理论推断。而且,发展民生金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双重意义。

三、发展民生金融的思考与建议

(一)发展民生金融需要有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

1. 牢固树立“民生金融”的新理念。金融机构在明确发展民生是其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客观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发展与民生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民生的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金融业会推动民生的发展;而民生的发展、提高又会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和动力。我们还应当看到,金融业经营活动的商业特性与民生金融一定程度的社会性特征之间的矛盾,在政府制度、政策的调控、引导下是完全可以化解、统一的。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下,金融业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民生金融的全新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开展民生金融业务。

2. 切实转变金融服务方式。发展民生金融,需要改变单纯商业性金融思维和服务方式,切实改善和提高民生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使金融服务更贴近民生、贴近平民百姓、贴近弱势群体。

第一,金融宣传教育大众化。金融知识的传播教育及金融业务产品的推介宣传,既要考虑专业人士、高级阶层开展金融理论研究、从事金融经营活动的需要,又要考虑普通百姓的民生需求及接受程度。因为,虽然经济学中的金融的确有些高深莫测,但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又的确与金融密切相关。所以,发展民生金融,一定要使金融教育宣传大众化,使金融这门“大学问”成为贴近大众、大众所掌握运用并服务大众生活的实用知识和工具。

第二,客户服务平等化。金融机构应调整服务理念和重点,摒弃对服务对象即客户“嫌贫爱富”的做法。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起码应做到“爱富不嫌贫”,不歧视弱势。在服务态度、服务设施及业务规则等方面,对中小客户给予足够的关注,使这些中低收入者及弱势群体能够切实获得较均等的金融服务。

第三,产品设计平民化。金融机构在设计推出金融服务工具和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平民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针对城乡小微企业、普通居民或弱势群体经营规模较小、收入水平较低、金融需求多样、风险承担能力较差以及金融专业技能不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尽量满足多样性需求、兼顾赢利与安全的金融产品,尤其应考虑在政府支持下通过有效的制度规则设计,防范化解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

第四,业务流程便捷化。民生金融业务流程的便捷化是指在一定的制度支持的前提下,简化业务流程和复杂度、减少业务规制要求或降低业务门槛,提高民生金融服务效率。这是因为:一方面民生金融业务通常是额小、量大、多样、频繁,客观上只有业务操作简便才能使金融服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民生金融的服务对象往往不具备传统金融业务规则要求的规模、资金实力和担保能力,所以,如果规则不调整,民生金融服务也就成了空话。

(二)发展民生金融需要持续推动民生性金融业务创新

发展民生金融,需要在深入调研分析民生现状及需求瓶颈的基础上,持续着力推进涉及民生的金融业务及产品创新。比如现阶段,金融机构除继续做好小额贷款、公积金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业务,规范、优化相关理财产品外,还可考虑在以下方面扩展、创新民生金融业务。

1. 农民房地产抵押金融业务。即以农民自有的房屋、宅基地、承包土地为抵押品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贷款。其中,农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将成为向“三农”供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融资来源,对整个国家的民生水平提升具有战略意义。这种抵押贷款可以用于种植、养殖业及厂房、机器、设施的生产性投入;用于客、货运输及商业经营的商业性投入;用于住房建造、婚丧嫁娶及医疗教育方面的生活保障性投入。

2. “三农”复合型金融业务。即将银行、保险公司、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贷款、保险、担保结成一个链条,使“三农”确实能够得到资金支持,使金融机构能够放心开展业务。这种复合型贷款的投向包括农民生产、生活的直接需求及改善农民交通、卫生、环境、教育等公共设施的间接需求。这种贷款可以在政府担保下由商业性金融机构来做,也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配合来做。

3. 农户联合担保信用贷款业务。即在农户无可抵押、质押资产及担保资产而又急需融资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采取由一定数量的相关农户联保的形式,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

4. 城镇保障房双向融资业务。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城镇保障房双向融资业务是指在政府政策和资金保障与引导下,金融机构从两个方面融资,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一是通过城投公司这一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直接向保障房(经适房)用户发放住房贷款。双管齐下,改善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条件。

5. 扩大城镇公积金贷款适用范围。对许多城镇居民来说,公积金贷款是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对金融机构而言贷款风险相对较小。发展民生金融可考虑扩大该类贷款的使用范围,使之除可用于购买自住房外,还可用于医疗、教育及其他急需的生活支出。

6. 固定收益类证券业务。一般情况下,证券市场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增加居民(证券持有者)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普通居民的资金实力与抗风险能力,金融机构可考虑开办适合中低收入者等人群的、以政府债券及红筹、蓝筹企业债券股票为主要组合的、安全性较高而风险较小的证券业务。采取有效措施使投资者保本、增收,并且允许这些证券作为融资贷款的抵押品。

(三)发展民生金融需要制度政策层面的设计和保障

1. 制度政策设计和保障的原因。通过制度政策设计和保障来推动民生金融发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尽管金融促进民生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关系,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下更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金融机构的企业性、金融活动的商业性与市场性却也是不可忽视的固有事实。因此,要使金融活动纳入民生发展的轨道,必须有政策、制度层面的规制、引导、调整、监督与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民生金融的发展目标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民生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金融相比,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和一定的社会外部性。所以,发展民生金融,除金融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分利于民、还利于民外,政府的直接参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以及资金支持也非常必要。

2. 制度政策设计和保障的要点。国家制度及政府政策对民生金融的支持保障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政府设立(原有及新设)、掌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介入民生金融业务;第二层面是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鼓励、引导、督促、保障商业性金融机构有效、有序地开展民生金融业务。这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从民生需求出发调整金融机构设置及网点布局。这里所说的民生需求主要是指社会中低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包括“三农”、中小微企业、城乡弱势群体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民生金融首先要求我们从调整、建设满足民生需求的金融体系、机构及网点开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鼓励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具有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保留县域以下的机构网点;二是大力发展省属地方金融机构在县乡的机构网点;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小型、专业化的金融组织建设,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信托租赁公司、小额担保公司及互助合作基金等;四是规范民间借贷,使其既能发挥机动灵活的融资优势,又能避免因不规范、高利贷而产生的风险。总之是要形成一个覆盖民生需求的金融体系和机构网络。商业性金融可以为追求利润而有选择性布点或撤并机构,但民生金融体系则不可出现空白和死角。

第二,民生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定调整。包括制定、调整、完善、鼓励与规范民间资本进入民生金融领域的政策法规;农村房地产确权、特别是承包土地流转、抵押方面的法规制度;涉及民生金融业务的保险保证制度;中小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设定以民生金融相关指标来考核、评价、监督金融机构的考评体系等措施。

第三,支持民生金融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包括对办理民生金融业务的机构网点及其业务实行减税、免税及财政补贴政策措施。这些财税措施不仅直接对经办网点进行支持,而且还要对其上级管理机构进行支持,以减轻经营机构开展民生金融业务的内部阻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较少的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大量的金融系统的资金投入民生建设。

第四,建立健全民生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民生金融的性质决定了其业务活动带有一定的公共性、社会性,甚或社会救济性。按照商业性原则衡量,这种业务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又是保障民生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政府有责任建立包括预防、监管、分散、化解、分担、注资、贷款豁免等环节和内容的民生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机制。

“民生金融”既是金融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发展民生金融,包含了金融发展与民生发展及其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就金融业而言,涉及发展目标、实现方式手段及保障措施等问题。因此,对民生金融发展问题的探索,实质上是对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模式、金融经济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方式、以及经济文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关系的探索,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康书生.银行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张亦春.张亦春选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5]吴纯.构建财政金融支农的互动机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1).

[6]阮小莉,胥慧.财政、金融配合力促县域经济协调发展[J].西南金融,2006,(2).

[7]邹德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率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7.

[8]杜晓山.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10,(10).

[9]龚晓菊,潘建伟.我国消费金融的SWOT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4).

[10]冯果,李安安.民生金融法的语境、范畴与制度[J].政治与法律,2012,(8).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上一篇:电商网下一篇:移动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