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3-04-04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为出发点,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成功经验,将在大学中引入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融合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训练,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研究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合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确立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积极态度、掌握为人处事的技巧和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二十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其发起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他提出:“積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个体上强调关注积极的人格品质,如:爱、勇气、创造力、洞察力和智慧等;群体中关注责任、利他、关爱和容忍力等公众品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本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解读,进而激发人们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本我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被社会广泛的关注,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1、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还不够完善。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归为一类。学校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并不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存在的单一性和特殊性的案例。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只当做一门选修课,没有让大学生引起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成效。

2、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我国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供大学生们使用,但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相关设施并没有达到要求。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不够专业,不具备一些相关的心理教育资质,心理咨询室的设备简陋等。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起步比较晚,国内关于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大,学校缺少心理咨询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和技术性引导。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的问题让很多学校即使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难展开相应的工作。

3、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强

许多学校没有形成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以及没有很好的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大学生们对自身的心理问题难以启齿,不愿寻找心理咨询人员对其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且多数大学生难以自己发现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不利。许多学校一般只以讲座的形式来传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没有很好的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三、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实践研究

1、成立积极心理社团

在积极心理学的探索中,发现团体或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成立了积极心理学社团——幸福社。通过社团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关注并鼓励他们学习积极心理学课程,发掘并培养大学生自我优势与美德,建立幸福自我认知体系,提高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调节能力。

2、引入《积极心理学课程》

《积极心理学课程》以公开课形式进行教学,包含传统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两个部分。基于人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授课过程更注重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授课形式是主持人以课堂的方式传递《哈佛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和理念,令学生认识积极的意义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授课过程中多以互动与协助为主,以灌输教育为辅,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活动时,将学与做相结合,从实际角度出发的实践活动更能感染到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可以使其感受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感悟《哈佛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真缔。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往往能使现代大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3、《积极心理学课程》课程设置

在《积极心理学课程》的课程设置上,应做到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针对学生设立的课程内容不能以单一学术性课程为主。应实际解答学生提出或出现的问题,将问题的解答参入课程内容。用一个成体系的、有整体规划的课程进行授课教育,来传达《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核心。

对于实践活动,在一次传统的课程授课教育中应实施两次。具体如下:第一次实践活动,穿插在传统的课程中间。在传统授课教育中,学生会对接受太多理论知识和难以在实践中尝试而对继续学习呈现疲态。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以及无法被课程内容所感染,且在集体中易相互传染。此时对上课学生群体开展一次稍微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期间突出积极的存在并且强调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认识到积极的重要性、积极的意义和需要学习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重新点燃学习的热情,树立坚持完成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次实践活动,设置在传统的课程结束之后。意义在于当传统的课程结束后,对感悟《哈佛积极心理学》的真谛进行总结。可以组织一次由授课老师带领上课的学生在指定区域向他人传播积极理念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校内设定不同的咨询点,由学生向在校的学生传播《哈佛积极心理学》的思想。通过与他人交流,不光加强了自身理论知识的牢固,同时做到将知识结合学与做同时进行。让《哈佛积极心理学》影响更多的人是该项目的设立初衷,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并长时间收益是本课程的设立用途。

4、《积极心理学课程》实践成功案例

经过实践,参与其中的大学生最直接的反馈是其对待人生态度更为积极了。很多学生从参加时的死气沉沉变得阳光开朗,从自卑、自暴自弃变得积极向上、信心十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很多学生尝试张嘴与他人沟通,从“不善言谈”到“善于言表”。对于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生都学习得很扎实。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反应:通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找到了存在感,感受到存在的价值;相互帮助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同学、老师之间的温暖。

在授课过程中,其中一名大一的男生令人印象深刻。他个性害羞腼腆不善于人交际,平时都是一个上学放学,也不参加学校活动。参与《积极心理学课程》实践后,这名学生变得更勇敢、自信、积极,且他对人、对事也更有责任感。在学校和班级积极参加活动,与朋友能够友好相处,学习奋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四、拓展积极心理学的新途径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不断的发展。互联网可以促进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可以扩展积极心理学传播途径。开展如微信公众号、电台、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入积极心理学教学流程中,传统教学结合新型的课程方式是本项目的实践结果。

1、运用微信及微信公众号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其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学校心理社团、心理咨询室通过建立了心源心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积极心理学。令大学生在了解学习积极心理学内容的同时,又能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分享给其他人,从而营造了学习积极心理学的良好氛围。

心源心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由不同板块组成:图文板块、话题板块、哈佛积极心理学板块和语音板块。

图文板块的内容为积极心理学内容与图片的结合。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内容趣味性的要求,图文板块主要以吸引大学生对积极心理学兴趣为主。利用图文并茂的特点,将当今时事与积极心理学联系起来。让大学生了解到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话题板块中,每期筛选一个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话题。通过与图文板块的主题进行对应。令大学生阅读完图文板块的内容后,引发对自身心理的深思。大学生带着对自身疑问的情况下,可以更易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哈佛积极心理学板块是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内容。其中的内容更具有专业性。主要针对想要继续深究积极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们开放。通过每期合理选择安排课程内容,有选择性地让大学生们接触到更多专业的积极心理学知识。

语音板块以语音方式传播《哈佛积极心理学》的内容,针对大学生更倾向于语音的表达方式。是更具有現代性和时尚性对积极心理学传播的一次大胆尝试。其中话语简洁明了,但语音包含的内容引人深思。受到了大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建立网络电台

网络电台是基于大学生喜爱以语音方式传递积极心理学内容而建立的,其目标是通过开放网络电台,令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收听到每期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从而使更多大学生了解到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结合大学生的一定从众心理和偶像情结,网络电台上的主播通过学习《哈佛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后,将自身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解通过语音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们。令大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内容进行收听。其意义具有可选择性和针对性。让大学生可以灵活地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3、网络视频媒体

通过网络视频媒体,学校社团召集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大学生一起观看《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视频,学习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最受欢迎的公开课。观看结束后,我们邀请在座的大学生讨论分享观看感受和收获。通过集体学习专业的《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大学生们学习到最专业、最权威的积极心理学知识。

同时将学校社团开展的实践活动和授课场景用视频方式记录,通过网络媒体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宣传,让更多大学生关注到积极心理学。从而鼓励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学习积极心理学的行列中。

五、结语

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和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为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从大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践成果来看,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是极为有效的。而积极心理学本身就是倡导健康向上的积极理念,可以让每一位大学生了解到自身的心理状况和今后的成长方向。

【参考文献】

[1] 任 俊. 积极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8.

[2] 吕 宁. 哈佛心理公开课[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 2013,3.

【作者简介】

赵政(1994—),男,汉族,辽宁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生,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陈志玲(1994—),女,汉族,广东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生,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现代汉语课程的设置通常分为修辞、位置、语法、文学和词汇等五部分,涉及面广,知识结构体系十分复杂。要想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教育教学的完美转型,必须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的素质、知识与能力,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意识。文章主要从传统的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局限性出发,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 现代汉语教学 改革措施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科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术性。该课程的設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提升学生语言教学、分析研究以及实际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目标具有模糊性、教学手段单一以及教学内容编排不当等问题,导致现代汉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十分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高职高专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1、传统的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局限性

1.1教学目标具有模糊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注重“综合培养,学有所长”,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按照规定划分为4个阶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每一个阶段应依据“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来确定教学目标,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设置的整体性与目标阶段性。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大学中文系课程雷同,没有体现自身教育教学的特色,导致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教学目标具有模糊性,难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需求。

1.2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在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历史因素与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沿用传统以师为本的“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讲”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与动力,导致学生质疑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不足。加上部分教师本身缺少对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与经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脱离,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1.3教学内容编排不当

在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受某些因素影响,教学内容仍存在编排不当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语音部分。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学习只知道一味学习,不懂灵活运用。例如在声母n与l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知道n是舌中、鼻音与浊;l是舌中、边音与浊,分辨龙与浓、难与蓝、恼与老、你与里、年与连等单音节上相对比较容易,但在实际发音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将牛腊读成刘娜。(2)文字部分。汉字形体的演变、文化承载的介绍以及汉字规范要求流于表面,学生使用错别字的频率较高。(3)词汇部分。过于强调词的结构,忽略词义、词汇和语境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语法部分。部分教师认为语法科学是个摆设,学了也没有任何作用,原因是语法教学与语言运用实际脱离,教材例子过于陈旧,缺少语境,没有任何特色,惯性肢解个别语句,显得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显得枯燥、乏味。(5)修辞部分。系统介绍各种修辞手法,没有实际体现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学生难以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魅力。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凸显人才培养的特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改变传统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现状,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接受知识,必须在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各个学科之间加强联系,实现语文学科的内部沟通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外部沟通,让各个学科之间的有关知识相互渗透、融合,顺利完成知识迁移。具体体现为:适当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原理、小学语文教材、小学生心理学、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以及小学教学论等内容,加强与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类课程、普通教育类课程的優化整合,让教学目标与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实际吻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以免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目标具有模糊性,真正凸显自身办学与人才培养的特色。

2.2优化教学手段,展现生动形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电脑投影仪与大屏幕将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般观看,一边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传统以师为本的“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讲”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情景、音频、声音、动画以及文字显现出来,让教学素材变得更加具体、生动,还可将课堂上无法利用语言讲解的教学素材展示出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受到吸引,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气流的运动过程与舌尖位置等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并演示,将语音方面的教学内容立体化,方便学生了解发音构造的原理和发音过程,并对正确的发音部位进行揣摩,共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际讲授时,还可将汉字的肢体演变与造字方法播放出来,实现文字的再现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又如在数词“三”的教学过程中,可将“三伏”、“一问三不知”以及“三军”中的“三”代表全数,在“三五个人”与“三分模样,七分打扮”中的“三”代表约数等教学内容制作成CAI软件,播放出来让学生观看,然后采用联想式教学模式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将呆板的文字语言变得生动具有形象性,还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总结出数词的修辞作用。

2.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

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贯彻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联系,系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锻炼,提升学生理解、分析以及运用语言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或者是研究现代汉语奠定扎实基础。这就要求在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编制过程中,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例如在“清”、“晴”、“睛”以及“情”等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极易写错字,这时教师可从表意的角度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气晴,有目大眼睛,有言说声请,有心好交情。”突出文字特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站方式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并利用自检自查或者是自查方式来规范自已的用字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字习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与棘手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依据,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本论文为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2015GJJG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学院)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结课;总结;预习;作业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于一堂有效的初中数学课而言,结课与收口的作用是相同的。正因如此,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都很重视结课,甚至还有部分数学教师会在结课方面深下功夫。如今,国内关于数学结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提出诸多有效的结课策略。本文受到相关研究的启发并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体可采用如下结课策略。

一、总结式结课法

总结式结课法即在课堂结尾阶段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清晰了解本节所学。在观摩其他初中数学教师上课时发现,总结式结课法是数学教师较为常用的结课方法之一。该结课方法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极为实用且有效。例如,教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这样说道:“同学们,经过一堂课的紧张学习,相信大家都非常累了,也非常期盼下课。接下来,就让我们放松一下。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说说我们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问题提出后,经过短暂思考,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答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线、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哪位同学还可以补充一下?”又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道:“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也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待同学们回答完毕后,数学教师又用粉笔总结性地在黑板上写下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再一次对相关内容进行回忆和思考。

总结式结课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次总结,数学教师运用总结式结课法进行结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相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架构。因此,数学教师应有的放矢地采用总结式结课法进行结课。

二、预习式结课法

预习式结课法是指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下节课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方式进行结课的一种结课方法。这样结课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学习内容的预习,同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结课方法。例如,教授“图形的平移”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说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图形平移相关知识已经充分掌握和了解。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内容为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是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请同学们打开‘图形的旋转’相关教材内容,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图形的旋转’相关知识内容。”说完之后,数学教师便通过极其概括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对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积极对新课学习内容进行探索研究,提前对新课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研究表明,预习式结课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结课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接下来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好课堂剩余时间。如若课堂剩余时间充足,则可更为细致地带领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如若课堂剩余时间有限,则应简练地带领学生对接下来的新课内容进行预习。这样的做法是灵活且科学的,同时也利于提升预习式结课法的运用质量。

三、作业式结课法

作业式结课法是指运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结课的一种方法。这种结课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常用的结课方法,且在具体的结课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作业式结课法进行结课。例如,教授“因式分解”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阶段,有的放矢地布置了如下作业:因式分解(1)3a3b2c-12a2b2c2+9ab2c3;(2)16x2-81;(3)xy+6-2x-3y;(4)x2(x-y)+y2(y-x);(5)……并說道:“同学们,课后大家需完成上述作业,明天将作业上交给老师批阅。除此之外,大家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搜索与因式分解相关的练习题,针对因式分解进行系统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在作业完成后,大家需要对答案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从而确保答题的正确率。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对因式分解相关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下节课时我们共同对该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作业式结课法虽然较为传统,但切不可忽视其重要作用。作业式结课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作业式结课法进行结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结课与新课导入同样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对结课策略进行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适宜的结课策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结课策略的运用切不可偏废其一,应将其综合起来进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初中生更多的新鲜感,最大程度地发挥结课成效。

参考文献:

[1]许瑞珠.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现状调查及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石锁华.中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张源.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08(05).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学科,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教育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就教育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完整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应用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业水平,也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质量。

1、教育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一)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时间较长,不仅能够对人类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也能够对处在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在很多教学机构都已经成立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机构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 。另外,我国学生面临着较为繁重的学业负担,如果心理状态不能得到科学的调节,将会导致学生难以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当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我国社会的很多层面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学生,因此,将教育心理学更大程度上应用于教学领域,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具备科学的引导,以便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具备较高水平的判断能力,自觉屏蔽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保持健康成长。学生在成长阶段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因此,学生需要不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科学的运用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大程度上感受到教育心理学的亲切感,使学生能够愿意加入到心理教育活动当中,并获得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心里学的正确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业成绩。另外,教育心理学的运用还能够使教师拉近同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真实心理感受同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學业方面的劣势,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2]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保持对学业活动的充分信心和认同感,学生才能够在强烈的心理因素驱使下保持对学习活动的重视和热情,因此,将教育心理学科学的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的调整,使学生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热情,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2、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大家眼中的“聪明者”的学习成绩反而不及“愚笨者”。其实,这种现象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个性品质的差异明显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的教育。实践证明,所学知识的具体目的、意义及价值越明确,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密不可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当学生认为学习材料有价值,值得去学,并对材料持赞同观点时,就会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热情、主动、认真勤奋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对这种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热心接触、观察这些事物,积极从事该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规律性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对比研究了兴趣与智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发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勤奋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自觉地学习,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3、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一)坚持学生为中心

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对教学活动实施调整,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学生必须通过自主的潜能开发实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而这种心理健康机制的完善,只能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进行实现,教师并不能在此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3] 。因此,将教育心理学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单纯的要求心理指导教师讲教育心理学的理念进行强行贯彻,而是要以引导作为主要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认同,并在进行心理因素调节的过程中保持充分的主动性。实施心理教育的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任何课程细节的设计和教学理念,都要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贯彻,使学生能够得到科学的心理培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对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方案进行研究,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以便能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正面引导

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喜欢单一的教学形式,也很难在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下进行心理健康质量的提高,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实践者,必须严格按照教育心理学的指导要求,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学生虽然处于叛逆心较强的阶段,但是,学生毕竟具备较强的荣辱意识,只要教师能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正规学习方案进行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的叛逆心理对教育心理学的实践质量构成影响。教师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批评,要使用委婉的批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受到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多向学生进行正面心理暗示,使学生心理当中阳光的一面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负面心理因素的减弱,使学生对教育心理学长时间保持高度认同。

(三)巧用心里暗示

心理暗示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方式,也是实施教育心理学的教师需要高度关注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对心理暗示方法的学习,以便在进行教育心理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学生心里的疏导。要秉承平等教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学生进行等级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在相同的高度上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转变进行教学风格的调整,使学生可以根据心里暗示提升对学习活动的信心,以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提升对教育心理学作用的认同。

4、结论

教育心理学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学科,深入的分析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就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应用方案进行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 彭祖杰.浅谈高等教育心理学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牛顿环实验中的尝试[J].大学物理实验,2012,02

[3] 张菡.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新校园(上旬),2015,04

(作者单位:徐州华杰实验学校)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心理学

当前国家和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师资队伍与教学方法,获得良好效果。但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心理教育课程依旧存在缺陷。而在其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心理健康课程提供新的教育思路。积极心理学指的是通过当前心理学中完善的实验方法以及测量手段,对人类美德和积极力量进行研究,基于组织环境、积极情绪体验与人格气质挖掘人类心理健康潜能,使得个人和社会环境相协调。因此在应注重积极心理学在大学心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

(一)使课程体系更平衡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可知,为使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平衡,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1)树立教育课程目标。一般高校在构建心理课程是会将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作为教育目标,以此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避免受心理问题影响发生恶性事件。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该教学目标。因此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将积极心理教育定位重点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勤奋向上、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其朝着幸福人生迈进。(2)落实积极的心理教育内容。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能够提升学生应对未知问题的能力[1]。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不应只局限在眼前片面情况,而是需要注重未来发展,考虑到学生心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基于此进行有效治疗。(4)落实积极的心理教育手段。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积极心理学,能够增强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可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使心理教育体系更先进

高校在心理教育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能够使课程体系更先进,并且不断创新心理教育治疗模式。在积极心理学角度可知,心理教育治疗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通过温暖、亲和、温柔的形象获取学生的信任,将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视为需挖掘内在潜能、抑制消极因素的整体。此外,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应在课程各环节贯穿积极心理咨询,结合学生的特点,保证心理咨询的针对性,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应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整治,落实观察、倾听工作,分析学生行为,引导其区分消极行为和积极行为,并鼓励该学生,挖掘其自身潜力,使学生明确自身优势,消除消极心理。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常规化的心理学课程

高校开展心理教育时融入积极心理学可构建常规化教学体系,增强心理健康课程的针对性以及系统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不同年级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新生面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会有放松学业以及过度娱乐的情况出现,因此需要结合该问题进行心理疏导。高年级学生面对的社会压力,因为要面临就业以及升学等选择。学生顶岗实习时,就业以及实习方面会存在心理落差,也将影响其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在大学生就业以及就业中开展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学教学缺乏积极心理学这一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注重预防心理疾患,并且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其主要是个体内部的塑造能力,而不是将缺陷修正。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具备抵抗精神疾患的力量,预防的任务主要是建造和人类自身力量相关的科学,探究个体身上如何培养出这些品质是其使命[2]。另外,每一个体在某一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受到心理性格缺陷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心理学可使个体挖掘自身潜力和突破个人能力,使学生在某一领域成为优秀人才。虽然现阶段积极心理学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教师可以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内容,使心理教育成为具有综合性和实际效果的课程,以此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线上心理学教学

为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效融入积极心理学,并获得良好效果,需要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当前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行为习惯,那么教师可拓展信息化教学方式,以此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使积极心理学更好的融入到心理教育中,例如设定网络平台内容以及个人权限等,这可确保网络空间公开性和隐私性,以此对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另外,线上心理教学形式符合当代大学生交流以及学习习惯,可使学生敞开心扉,深入分析自身心理上的缺陷。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能够有针对性的挖掘学生存在的负面心理问题,做好疏导与调整工作,并向学生传达积极心理学理念,使学生通过心理教学课程,准确认识积极心理,开发自身潜力,提升某项专业领域能力,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目前积极心理学还没有广泛应用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得心理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这就需要高校心理教育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内容,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03):126-127.

[2]郑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策探究[J].广西教育,2019(27):138-140.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课论文下一篇:心理学研究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