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范文

2024-05-04

学校教育范文第1篇

1 以教师为本, 实施质量目标管理,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合作劳动的过程, 学生的成才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依靠教师办学,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

1.1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教师的劳动是精神劳动, 教师的观念影响着教师的劳动和“产品”质量。为此, 学校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作为“质量立校”的第一件大事来抓, 设法转变左右着教师教育方式、态度和内容的质量观、法制观和师生观: (1) 质量观。质量要以能满足社会需要为基本要求。当今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评价学校教育不仅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 社会、家长和学生也成为评价学校教育的主体, 他们对学校质量的评价影响学校的生存。因此, 学校的教育质量目标不仅要有能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多方要求的合格率、升学率 (优秀率) 、思品达标率、体育达标率、活动开展的参与率和获奖率等指标, 还要有能感动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氛围和特色。 (2) 法制观。社会已步入法制的轨道。学生是受法律保护的受教育者, 老师是行使法律赋予教师职能的教育者, 当今教育界已有了禁“投机教育”之风、治“违法施教”之人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教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个也不少”、“一个也不落下”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3) 师生观。学生是社会的一员, 享有与教师平等的人格;学生是鲜活的个体, 与教师一样享有独立的人格;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 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0;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合作者,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与学生一同成长,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一切从学生出发,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学校抓教学质量的基本原则。 (4) 改革意识。社会是处处变革、日日更新的社会。教师要适应社会就要有改革的气魄、创新的精神。“没有不变的学生, 没有不变的思想”, 恪守经验就意味着落后。不断汲取新思想、新观念, 不断改进不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做科研型的教师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5) 忧患意识。生源竞争是目前学校竞争的一大热点。“今天上不了质量, 明天就招不到学生”、“教不好学生, 就是砸自己饭碗”。珍爱今天拥有的“岗”, 让我因“岗”而精彩, 让“岗”因我而生辉, 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对教师岗位意识的要求, 也是教师勤奋工作创辉煌的压力、动力之源泉。

1.2 满足正当需求, 提供展示舞台

需求是动力的源泉, 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就好比是给灯添油、给钟上劲, 教师有了动力, 学校才有活力。学校可通过活动开展、目标管理、制度改革等渠道, 设法满足教师在精神、物质两方面的正当需求。如: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电脑操作培训”、“先进教育理念学习”, 鼓励第二次学历培训,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 满足教师更新观念、掌握新知的需求;向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满足教师参与科研、教育创新的需求;改革奖金制度, 及时兑现质量奖, 用好每一笔校长奖励基金, 让多劳者多得、干好者多得, 满足教师追求公平待遇的物质需求。

2 以学生为本, 实施分层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得到相适应的发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学校教育是教师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教育要向全体, 首先就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每一个学生心、智、能等方面的特点, 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教育方式。因此, 以学生为本, 面向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 循序渐进地实施分层教育, 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怎样实施分层教育:

(1)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 学校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实施“精品+全面”和“合格+特长”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即引导能力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注重平衡发展, 激发潜能, 全面提高基本素质, 促使学生好上加好, 优中更优, 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引导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在不放弃劣势科学习的同时, 发展某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 成为有特长的合格学生。

(2) 教学上, 学校可针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实施分层要求、异步达标, 使上、中、下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能力低成绩差学生的施教, 学校可以以平均合格为目标, 以双基的落实为教学重点, 求稳求实, 层层过关, 步步为营;对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施教, 学校可以夯实双基, 培养发散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对教材考标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知识拓展。而对特长生施教, 学校可以以平均合格为基点, 发展其兴趣和特长, 促使学生素质的提高。

(3) 分层教育对德育工作的要求是:形式上要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内容既要有紧跟形势、贴近时代、切合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 又要有针对优秀生、后进生、独生子女、下岗工人或离异家庭子女等类别学生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因人而异;活动设计要花样多、参与面广, 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和展示舞台,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要,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 并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3 诚实做人, 扎实做事, 以质量促使学校发展

这是一个蕴涵着治校道理的演绎公式, 它提示我们:九次靠真枪真刀、真才实干拼出来的成绩, 可以被一次弄虚作假所抵消, 所否定。因此, 学校必须珍惜已取得的成绩, 必须在“诚实做人、扎实做事”上下功夫, 狠抓校风学风考风建设。“千教万教先教做人”, “教人先教求真务实”。学校要加强诚实教育, 让师生明白:诚实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扎扎实实、勤奋刻苦;表现在对组织、集体的态度上, 就是奉公守法, 遵守纪律, 忠诚老实;诚实的人是最受人尊敬的人。

学校只要坚持做到“一切工作都求真务实”, 教师就敬业、扎实, 工作细心耐心;学生也会勤奋、自觉, 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而这正是“质量立校”所追求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

摘要:抓质量要靠持有积极态度的教师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校要立足社会、谋求发展, 就要以人本管理为手段, 走一条靠质量立校的振兴之路。

学校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使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困惑。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呢?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形成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兰州市2017年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LZ2017-6371。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强调德育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应当要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对话的课程文化。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构建这种课程文化的核心。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不强,使得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过于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成立家长委员会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学校应当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其中家长委员会可以分为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这两个层次。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应当要来自各类家庭,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同时他们也必须要具备加强的威信和号召力。学校家长委员会主要由校长牵头,各个年级和班级推选出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能够对学校的工作计划重大决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校需要向家长委员会定期报告学校近期的工作内容和将要采取的重大决策等,同时需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而班级家长委员会则主要由班主任牵头,都班上学生的家长推荐选出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能够像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主要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并将学校和自己对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传达给家长委员会,并收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上传给学校。由此可见,家长委员会能够成为学校、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当孩子一入学,很多的家长就会迫切的想知道和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和发展的情况。因此,针对家长的这一诉求,学校应当要多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从而为家长提供更多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但是家长开放日活动并不只是简单的亲自活动,而是要经过学校充分的准备之后,并选取能够代表学校工作较高水平的活动,比如: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评教评学、获奖作品汇报表演、学校主体教育活动汇报等[2]。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動交流。让家长走进校园,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理念,走进课堂,亲身感受到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升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度,让家长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并与学校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3.建立校讯通、网上论坛和聊天群等平台

在这个信息时代下,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当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校讯通、网络论坛、聊天群等平台,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其中,随时随地就班级管理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让这些网络平台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桥梁,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整合。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将班级和学生近期的情况进行公布,方便家长及时的掌握。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为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和其他家长相互探讨教育经验,或者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相关的讨论等,从而真正的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长的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学校和家长应当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出新的家校合作的方式。同时学校和家长还应当要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不断的开发家庭教育资源,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和构建网络交流平台的措施,实现家庭、学校合作育人的模式,一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新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12(4):18.

[2]池娅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整合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5(9):99.

学校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强县和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建设,怀集县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装备得到快速发展,学校按标准化建设了实验室与功能场室,常规教学仪器设备配置齐全,但是这些装备的使用率不高或是成效不明显,甚至有闲置不用的现象,极大地浪费了教学资源。如何应用管理好这些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值得思考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教育装备;教育现代化;乡镇中小学;实验室、功能场

室;实验教学;微课

1 前言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强”和“推现”成果,推动区域城乡学校实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探讨乡镇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的几个问题。

2 落实职责,明确责任

落实岗位职责,是抓好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和使用的基础,是关键。要做好实验场室的管理,必须责任到人,要把实验管理人员配置到位,明确职责任务,并树立责任意识,进一步抓好实验各项工作的落实,从而推进实验室与功能场室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如在日常实验教学中,要求实验管理员认真细致做好实验课前教学仪器的准备,课中协助实验教师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辅导,课后做好器材整理及实验账册记录,等等,做到人员足,仪器设备好,实验台账明,实验效果好,进而确保课堂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真正发挥实验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功效。

那么,如何精准落实好岗位职责?首先,做好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装备主管部门的职能顶层规划,加强对其辖区学校的实验室与功能场室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合理配置、细致指导、周到服务、有效监管,充分发挥其指导、服务、监管的职责与作用。其次,学校领导要重视教育装备“建、管、用”工作,成立装备工作机构,做到组织机构职责明晰、分工合理、权责统一。最后,坚持一把手负责制,统筹规划本校学年度的教育装备工作计划,并指定校級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这项工作,由学校教务(教导)主任具体抓好工作落实,监督实验管理员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实验教师是否正常开展实验教学与研究活动等,做到每周巡查有记录、有反馈总结。只有落实职责,明确任务,压实层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将学校教育装备“建、管、用”做实、做细、做好。

3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要使学校的实验教学形成常态化的有序开展,除了落实好工作职责之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使学校的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既可以规范实验员工作、实验教师教学行为,实现量化管理,形成工作考评体系,也能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装备工作有序健康发展。近年来,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先后出台《怀集县中小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场室制度》《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常规管理要求及评价细则》《实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教育装备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基于这些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制度,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实验管理及实验教学工作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管理与应用评价机制。为此,还制订《怀集县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实施方案》,以《方案》为抓手,积极开展学校教育装备信息化应用管理的实践活动,以应用促管理提高,从而促使全县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工作实现配置、管理、使用“三规范”。

配置规范  学校实验室与功能场室用房建设规范,间数、面积符合《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广东省初级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套设施规范,灭火器、排气扇、沙箱、水电、柜、实验桌凳、门牌等设备设施齐全,做到定期检查灭火器药剂是否过期,电源、水龙头、通风设备是否良好等。

管理规范  册、账、标签管理规范,及时登记入档案册、总账、校产账、柜目录标签,保证册、账、签的仪器数量与实物相符,仪器定位标签和序号标签、试剂瓶标签确保完好;机构健全,管理机构名单入镜框上墙,专职人员配足;室内布局合理,柜、台、凳摆设合理,环境氛围浓;制度完善,有管理制度、实验开出制度、借还与报损制度;仪器摆放规范,按分科分类和仪器编码顺序入柜,并按序号顺序纵横整齐地排列;仪器保养规范,如显微镜镜头入玻璃干燥器,天平、光具座要及时抹油,易潮解药品的瓶口要上腊,存放钾、钠的油和磷的水要及时补充。

使用规范  实验室有实验排期表、实验通知单、实验报告,借用、报损要及时登记;每次实验及时登记实验开出记录,有关人员要签全名,校领导每月检查一次,并有检查和审阅后签名;各类资料和使用说明书装订成册,实行专柜存放。

4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地方中小学实验管理人员的学历及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制约推进学校教育装备有效管理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实验管理人员大部分不是从一线教学实验教师或专业理科实验员过来的,而是由原来的“代转公”教师、教辅人员等从事这项工作。由于他们大部分学历不高,业务水平不强,对学校的实验场室、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管理不到位,甚至有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现象,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实验管理员能力提升培训工程,以“推现”为着力点,做好培训规划,依托县教育科研中心对他们进行新一轮的学历提升工程、继续教育培训、操作技能等专项培训。

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水平。通过抓好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业务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稳定的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队伍,为基础教育教学提供服务保障支撑。近年来,加强组织举办全县中小学校实验管理人员培训班、信息技术与实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理念班、实验微课程制作培训班、学校自制教具培训班等专题内容培训,通过系列培训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验管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为推动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家团队“送教下乡”、校际“帮扶”活动,为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应用注入新鲜活力。通过邀请名师、专家到学校开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和实验教学的业务指导与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现场把脉诊断,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以优质学校带领薄弱学校,开展“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送课下乡、支教、片区学习交流等系列活动,促使学校装备管理上水平、应用上台阶。

5 服务教学,融合创新

学校的教育装备建配管用,最终目的是服务教学,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动手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1]。因此,要聚焦应用为重點,立足乡村学校实际,加强实验课堂教学及研究,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推动教学仪器设备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引导实验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以“小学期末科学实验考查”“初中毕业生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为切入点,着力抓好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实验课堂教学及示范课活动,做到既要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实验课时,同时加强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组织与实施,要求学校科学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98%以上,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

创新应用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学不再是固化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而是要重塑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资源,配合传统的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以怀集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同课异构、研课磨课、实验教学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尝试将微课[2]融入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形成基于微课的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6 加强督查,促进提高

要查看学校教育装备的管理是否到位,装备应用成效如何,就需要通过平时抽查和期末考核的方式进行督查及评估。由教育装备主管部门与督导室组成检查小组,依据《怀集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评估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对本辖区中小学校实验室、教学功能室、图书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及相关账册资料的管理、使用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于管理应用有成效的及时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力者要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整改。将督查评估结果作为校长年终绩效考核依据。这样通过过程管理、制度评价和应用评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教育装备应用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效能,实现管理应用常态化。

近年来,在督查过程中发现学校的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教育装备管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经费投入、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投入机制能满足学校教育装备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校实验室与功能场室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台账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教育装备实验制度程序化,全县中小学校装备管理水平和应用成效显著提高。

7 结语

总之,在推进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教育装备“建、配、管、用”工作实践研究,以教育装备管理为重点,以提高使用效益核心,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使乡镇中小学装备管理有水平、应用有成效,从而不断增强教育装备对教育教学的服务能力,促进教育装备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柯伟.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装备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3):3-9.

[2]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11):65-69.

学校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博物馆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博物馆的职能也从起初单一的研究机构发展为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机构。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未成年人参观比例逐年上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越来越受重视。如何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好社会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博物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结合

1 博物馆面向青少年开展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广泛的,不分年龄、职业、国籍、文化层次,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只要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的人,都可以视为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因此,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机动性的特点。博物馆的教育是一个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在这些不同的教育对象里面,也包含了青少年群体。

我馆自2009年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在每年的参观总人数里,未成年的参观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2018年10月数据统计,未成年的参观比例已接近总人数的40%。相信这样的数据比例在全国其他地区博物馆也同样存在。由此可见,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是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之一。如何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好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 博物馆是学校教育补充和延伸

博物馆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面向的群体也是广泛的。博物馆利用自身的藏品资源并将其陈列展示,配合各种多媒体进行数字化展示,运用讲解员现场讲解、互动游戏体验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参观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博物馆拥有成千上万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人群,通过直观、生动的展览,向人们传输各类文化知识或者是科学知识等。但是博物馆的教育结果也是开放式的,教育的结果并不稳定,我们无法预测或者是很难评断游客参观之后可获得多少知识。大多数外地游客也许参观过一次之后,很久之后才会第二次来馆参观。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具有固定的场所,有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有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等。学校教育的人群处于一定的年龄阶段,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毕业。一般,一个学生大概要花费20年的时间在学校完成各类学习。学校教育的教育对象相对单一,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以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学成果以分数和升学率来检验。为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学校要制订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教学计划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考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趣味性,教育内容缺乏丰富性,教育手段也较为单一,以理性行为居多。虽然让广大青少年学到了文化知识,学到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但并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历史文明、科学技术等知识的渴求。

3 如何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通过以上累述,我们发现,博物馆与学校在教育的手段、方式上是不一样的,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普及知识。站在这个出发点,博物馆可通过与学校开展各种合作,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一来达到了教育目的,二来也充分补充了学校教育,馆校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3.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馆校沟通,制订教育方案

博物馆的固定陈列以及临时展览等,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这些是学校教育里没有的,也是无法替代的。博物馆首先要利用好自身的各类资源,把展览作为开展社会教育的第一把利剑,让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编制适合学生的讲解词,设计适合学生的互动体验内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要达到以上的目的,就需要我们与学校进行深入的沟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求的知识类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不同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社会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博物馆要深入到每个学校进行沟通,明确学校想要什么,我们能给予什么,安排好开展教育活动的时间等。同时,可以邀请老师参与到教育活动的策划、设计中。老师是最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人群,他们往往更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邀请老师参与设计,博物馆可更好地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年龄差异以及个体性格特点等,设计出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活动,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参观博物馆,参与不同的互动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学内容的不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思考分析能力等。且博物馆教育的一部分知识还可以作为课本知识的延伸,这是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予的。

3.2 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打造可移动博物馆

虽然博物馆有专业的陈列、精美的展览、有趣的互动,但博物馆的陈列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是不会改变的。换句话来说,观众第一次来和第二次来看到的内容是相同的。对大型博物馆来说,展厅多,陈列内容多,展线长,即便是来了很多次,也不会完全地了解展览的全部内容。对于喜欢研究的人来说,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会多次去博物馆参观学习。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是在节假日自发来博物馆参观,或者是被父母带来参观,或者是学校组织来博物馆参观,参观的频率并不高。我们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进馆参观或者如何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博物馆,这是摆在大多数博物馆眼前的棘手问题。因此,在做好精品展览的同时,我们应该设计更多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实现博物馆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在这里,笔者以洛川县博物馆的现实情况来举例。

洛川县博物馆是一个小型的综合博物馆,以民俗陈列为主,也有历史文物展览。整个博物馆展厅面积只有800多平方米,民俗展区的展厅最小的才十几平方米。一个单独的展厅,同时容纳的游客最多不超过30人。为了弥补游客容纳量的不足,我们采取了走出去的策略。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与多个学校签订了馆校合作协议,先后成为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随州師范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外教学实践基地,同时与本县的各类中小学也签订了多个馆校合作协议,今年被评为延安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虽然我们的陈列展览经过了数次提升,增加了视频展示、互动体验等内容,但是从学校反馈的意见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展厅小,最小的展厅仅12平方米,能容纳的人数最多30人,非常拥挤。其次,展厅少。洛川的传统民间习俗带有浓厚的牧猎文化余韵,同时兼具中原汉族的特色,可谓是百花齐放,内容丰富。民俗展区现有的6个展厅也仅仅展出其了冰山一角,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多次讨论。既然我们无法接待这么多游客,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举办活动呢?博物馆的院子小,学校的院子大啊!一时间,这个困扰我们的问题突然迎刃而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接下来就是怎么开展活动、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的问题。经过多次深入基层,走进中小学校,与校长进行沟通,与老师进行交谈,与学生进行对话后,我们开始尝试制订适合当地学校的社会教育活动计划。自2009年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们先后走进了全县三十几所学校,足迹遍布全县各个乡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依托“5.18”国际博物馆日、自然与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等,我们开展了“博物馆进校园暨小小讲解员实践活动”“非遗与我同行互动体验主题活动”“传统文化校园行活动”“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皮影戏主题活动”“博物馆宣讲小分队走进课堂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之端午节、中秋节主题活动”等多场次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通过讲解员示范讲解,学生参与讲解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热爱博物馆的热情;有的是通过工作人员的现场示范和现场教学,让学生们参与到皮影戏的表演中来,从而对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有更深入的了解;有的是通过播放视频、现场示范、动手操作等方式,将我县优秀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及;有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参与风筝、香包的制作,来体验不一样的传统节日。这些活动的成功策划实施,为博物馆带来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广大学校的热烈欢迎。

综上所述,博物馆要想成为文化互动的平台,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博物馆自身的展览资源,一个是不同类别的参观群体,一个是搭建平台的纽带桥梁。针对占比较高的青少年人,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进校园活动。这已经成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博物馆自身软硬件配置,深化馆校合作,建立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搭建文化互动平台的桥梁和纽带。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学校教育范文第5篇

研究方法:此类论文大多运用很常用的几个方法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

1.综合分析法,就是在新课程目标中从物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本概念入手,层层递进,阐述物理教育和任务教育相互结合对于新课程目标实现的有利条件。2.举例说明,在物理教育中,我们有很多时候可以在教学中导入人文教育,通过许多物理教学的例子中导入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和人生有重大的作用。3.观点综合,通过此类参考文献中列举各种各样的观点,通过对这些观点的综合,总结出自己哦观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1. 汤洁《浅谈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 赵伦《以人文教育思想指导物理教学》

3. 毛赞《在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与传承》

4. 董承炎《人文教育及物理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若干问题》

5. 张建明《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3. 王志做《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

上一篇:经济与管理科学下一篇:科技创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