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汇报材料范文

2023-06-09

区域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摘 要】对于幼儿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储备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主题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提倡自由,包括自由地选择,自发地进行探索,进行自主地学习等,区域材料的投放着重关注儿童差异性,需要进行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指南》 材料投放

一、前言

幼儿园生活已经是当前幼儿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段重要经历,其能够带给孩子们一段不同的时光,让孩子们在这片小小的天地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可以说是幼儿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内容,在此活动中规划材料投放,让科学合理的材料投放规划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是幼儿教师所需要做的一份重要工作内容。根据《指南》的规定和要求,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需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指南》的指导下要精心做好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设计,力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发展。

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投放开放材料

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操作材料时,仅仅关注材料的新颖性、趣味性是不可取的,要做到有明确的指向,通过多种多样的玩法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感知。比如玻璃球材料,可以在幼儿以往的玻璃游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斜槽,这样就可以激起幼儿对于玻璃球不同运动形式的思考,进而去想办法不断改变斜槽的形状,就会出现一些拼接,这样就使得幼儿去动脑筋,调整搭建,实现结果的可控性、可变性和可探索性,深得幼儿喜欢。

三、提供时间与空间,让探索充满乐趣

在仔细阅读《指南》之后,对于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必须要相信幼儿,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与材料互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认为需要为幼儿进行详细的新材料的解释才可以进行更好的应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幼儿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会对环境中的材料产生兴趣,并被它所吸引,甚至完全不需要教师的讲解。所以说,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只需要给足幼儿和投放材料的互动时间,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富有探索乐趣。

四、提高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主题背景下所进行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园的某一个主题内容,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因此,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更加需要对材料进行斟酌和考虑,从而让材料的投放符合主题活动的要求。

首先,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需要注意材料难易程度的结合。虽然所有的幼儿均参加的活动是统一的,但是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能力却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要注意做好不同难易程度的混合投放,让材料的混合搭配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材料的选择,增加幼儿选择的余地。

其次,在主题背景下所开展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要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同时也让幼儿的视野得以拓展,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的满足感。

第三,主题背景下所开展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应当具有一定的规划性,而不是将材料进行随心所欲地摆放。其摆放要具有目的性,让幼儿看到材料的摆放过程,对幼儿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将较为容易掌握的活动材料放在幼儿较为容易看到或者寻找到的地方,再通过此材料的一些功能和方位引导幼儿进入到深层次材料的寻找和活动开发中,让幼儿在材料的运用中能够开发智力,增强兴趣。

五、注重启发式材料投放

《指南》要求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时候注重启发幼儿合理运用所投放的材料进行研究和探索,启发幼儿独自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可以尽量多地选用具有启发性和研究性的材料,注重较多功能性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注重多功能性材料和单一性材料的交叉投放,从而让幼儿对材料能够进行交叉使用和学习,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多种材料投放的交叉性也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六、结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看似是一个不经意的过程或者动作,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或者深意却可能对幼儿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教师要做好区域活动的材料考察和投放工作,在注重安全的基础上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对材料进行充分运用,让幼儿在材料的运用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让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开发材料的功能,从而达到材料应用的目的,让幼儿活动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莉君,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44-47.

[2]余云圭.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四要素[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8):133-134.

区域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在制作中,大年龄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双面胶、橡皮筋、吸管比较好的做出了风车,而小年龄的孩子却遇到了困难。原来,提供的材料是长管子、细短的管子、插口这三部分,而他们看到哥哥姐姐用吸管插进洞口以后,也学着他们这样做,纸张上出现了破洞,来求助于老师和同伴。这是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因此我观察到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后,就把这个“球”抛给幼儿,请大家一起来讨论:怎么才能做出好玩的风车?粗粗的管子插不进小洞时怎么办?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材料可以帮忙?引导孩子从粗细不同的材料中判断、寻找出合适的管子。通过大家的分析、哥哥姐姐的帮忙,孩子们终于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了成功。孩子们成功了,用风车和风儿玩起了好玩的游戏。

这个活动之后,我反思自己课前的准备,虽然材料上体现了层次性,但还是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年龄差异,以致造成简单的材料孩子反而不能成功。其实在活动之前,可以让孩子多玩玩风车,了解一下风车是怎么做成的?或者多准备一些现成的风车放在四周,使孩子能够更好的观察、探索、制作,让材料来说话。

区域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幼儿只有主动的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探索活动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在科学区域活动中要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产生探究的欲望是需要材料为依托的。

1现状与困惑

然而观察平时的科学区区域会发现材料选择与投放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1)材料投放盲目 : 没有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材料与学习活动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系统的序列;(2)材料投放无序:往往要检查了才想到增添一些新材料否则就是天天老面孔;(2)材料投放无趣:材料游戏趣味性差,幼儿机械化操作摆弄,无法获得愉快体验。这些问题都大大削弱了科学区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发展价值。

在观察和交流中发现教师们对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存在不少的困惑:(1)如何结合教学和幼儿特点,减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 (2)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及时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增加材料投放的趣味性? (3)如何使材料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成为不说话的老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投放科学区材料、投放怎样的操作材料才适宜显得尤为重要。

2材料选择与投放的原则

2.1 材 料的性质 — ——取 材生活 、真实自然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鉴于年龄的特点,幼儿能够认识及应该认识的都是生活中初浅的科学知识、直观经验,所以科学区域中材料的性质也应该贴近生活、真实自然。

教师在准备活动区材料时, 应调动幼儿共同来收集筹备,不仅使得材料的来源更加丰富,而且幼儿自己收集来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运用于活动中会引发幼儿对材料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积极地在活动中探索、操作,获得经验和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应尽量选用幼儿生活中的实物而不是替代品,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2.2 材 料的内容 — ——激 发思维 、结构合理 。

(1)材料的引导性。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 缺乏引导性的材料,只能让幼儿盲目的摆弄材料,也谈不上幼儿的自主探究。引导性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

(2)材料的结构性。结构一词指的是相互关联的方式 。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能揭示的现象间的某些关系。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特指内在的关系———一种和自然现象相关联的形式。幼儿科学学习中的概念是 “前概念”,是指简单水平层次上的抽象,一般称之为核心经验,是幼儿日后探索外部世界的基础,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材料的结构性能够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取科学认识的核心经验。

根据这个原则在选择科学区域材料以期达到学习目标时就需要考虑:这些材料能揭示什么重要的科学概念,材料与概念的结构关系,材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从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出发, 选择相应的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 让幼儿自己选择特定范围内的材料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达到获得相应科学核心经验的目的。

2.3 材 料的投放 — ——促 进操作 、反复探究 、因人而异

(1)材料的操作性。皮亚杰认为 :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物来发现问题,通过自己亲身的操作来认识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得出结论。所以科学的区域材料应具有操作性, 从而引发幼儿动手、动脑,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 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2)材料的探究性。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试误性的特点 ,大致会经历“发现问题———假设———探索———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探究一般经历多次这样的循环过程。所以给幼儿准备的科学区域材料要能够支持幼儿反复多次的探究及多人次的探究。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 并且要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相同的知识, 所以科学区角投放的材料不是一次性的材料,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要经得住幼儿反复的操作、尝试,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保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3)材料的层次性。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 这个转化过程中幼儿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每个幼儿都有其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在科学区材料投放中,注意分层次投放。同种游戏材料,在认知和操作难度应有梯度的差异,支持帮助每个在速度、精确度上有差异的个体,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

区域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1区域活动的含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是老师通过对环境的创设, 尤其是对活动材料的投放来进行间接和隐蔽的教育方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形式。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日益得到重视,逐步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不同于主题活动,它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设在区角的操作材料、情景和相应的活动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幼儿。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成为能否开展好区堿活动的重要因素。

2城乡幼儿区域活动中材料各有优劣

就区域活动材料来说,山区和城市都各有优劣。 在偏远的山区,活动材料十分原始丰富。 如形状各异的石头、随处可见的泥沙、姿态万千的树叶、漫山遍野的藤蔓,更有数不清的奇花异果和各类动植物等等,但这些丰富的资源对山区幼儿来说都是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东西,缺乏新奇感和艺术性,不足以点燃他们的操作热情和探索兴趣。 在城市,活动材料大多是成品或半成品。 如牛奶盒、饮料瓶、废旧玩具、美工颜料、成品图书等等这些看似丰富的操作材料对城市幼儿而言也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生活品,同样缺乏新奇感和探究性,不容易引发持续探究的兴趣。 提升兴趣,就需要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有效的整合。

3整合区域活动材料的途径

3.1 对操作材料的兴趣点进行角色互换整合

无论城市还是山区,幼儿对操作材料的新奇感是探究兴趣的前提。 而区域活动材料的不断更新也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们绞尽了脑汁。 对山区幼儿来说,他们所拥有的沙石、树叶等这些操作材料如果放到城市幼儿园, 对孩子们来说就有了足够的吸引力,这就会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幼儿对这些操作材料的探索兴趣;而对城市幼儿的废旧玩具灯这些材料,如果放到山区幼儿手中,会充满了欣喜与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由此,我们可以采取城市与山区、园与园、班与班之间的区域活动材料互赠互换来达到资源共享与互助。

3.2 对操作材料的收纳储存进行相互交流整合

对于城市和山区各自拥有的操作材料, 彼此都有相对丰富的收纳储存管理经验。 比如对饮料瓶的清洗、消毒,对废旧电器的处理和利用,对植物的收集、分类、保存,对藤蔓的采摘、整理、风干等等处理流程和细节都以详细的文字进行记录并随材料一并进行赠换,这们既交换了材料又互学了经验,促进了交流,增强了有益,达到了互学互动的效果。

3.3 对操作材料的探究方向进行后续支持整合

幼儿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引发出连贯的许多疑问,这是常态。 比如城市幼儿对一片树叶产生了浓厚兴趣,便会去探究它叫什么?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等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给幼儿一个具像的答案呢?这就需要提供树叶的山区老师和幼儿进行一个后续的支持, 可以委托她们收集并记录大树的种子、幼苗、小树、小树叶、大树、大树叶、绿叶、黄叶再到红叶和果实的全过程, 这们就能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全过程。 同样,山区幼儿对城市活动材料产生兴趣,便会去探究这是什么? 为什么会动? 是怎么做出来的等等问题。 这个问题也需要提供电动玩具的城市教师进行后续支持。 在相互支持中,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知识。

区域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一、2011年工作情况

1、认真做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近年来,为了规范人社工作,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11年的重点是《社会保险法》,为了切实做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确保《社会保险法》在我市顺利实施,我科先后派员参加了省厅在黄山举办的《社会保险法》培训班和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举办的《社会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培训班,不断提高我科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法》知识,为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法》在局内部和企业的学习宣传打下坚实基础。在《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日实施前,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参加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与我局联合开展的《社会保险法》宣传月活动,草拟了分管副市长在《日报》上发表的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署名文章等工作。同时按照市依法治市办的安排,六月份多次上街设点宣传《社会保险法》,接待群众咨询400余人,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000余份。还派员参加了司法局组织开展的《社会保险法》宣讲团,到机关、企业宣传《社会保险法》。

总之,在省厅、市司法局和局统一安排下,我科积极参加了《社会保险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确保《社会保险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

2、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的逐步深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对我们行政执法、行政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造成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逐年上升。2011 年,截止11月份,我局行政复议5件,其中省厅2件,1件维持我局作出的行政决定,1件在审理中;市政府受理3件,2件维持,1件在审。行政诉讼2件,1件胜诉,1件在审理。5个案件均为工伤认定问题。为了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我科按照程序积极调阅相关资料,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顾问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做好答辩工作,确保行政诉讼和复议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的落实相关工作,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认真做好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工作,为行政服务项目实现“两集中、两到位”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切实做好行政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我科对全局服务项目进行清理。目前,我局行政许可项目7项,行政确认42项,行政给付7项,行政处罚8项,其他行政行为5项。摸清情况,为下步“两集中、两到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认真做好有关材料的撰写上报工作。

一年来,我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顾全大局,不分份内份外,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一是撰写了市资源枯竭城市评估材料和市资源枯竭转型评估材料,并及时上报市发改委。二是起草了铜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一体化框架协议和实施方案,推动了铜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一体化进程。三是牵头做好《市志》和2010年《年鉴》人社部份的编写工作,完成7万多字的编写任务,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受到了市地方志办的好评。

总之,一年来我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服务规范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二是对局行政执法监督还没有开展起来。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科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依据职能,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为全局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两个方面工作的突破。

1、继续加大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扎实做好以《社会保险法》为主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全局实现2012年工作目标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依法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工作中的差距,协助相关科室、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我局的行政工作。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做好上述三个方面工作的同时,实现两个方面工作的突破:

一是在清理行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规范行政服务工作,实现我局行政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上一篇:财政调研汇报材料下一篇:对接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