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论文范文

2024-03-31

数学情境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随后分析了“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学科素养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层面

在目前中学生数学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领会数学相关知识的本质含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行为上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并理性控制自身行为,具有较强的学习责任心。但是,大班大部分的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存在功利性和片面性,更加强调成绩的提升,对于数学知识本身缺乏好奇心和探究欲,独立思考和自觉探索的能力较差。此外,初中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较为薄弱,更善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自主探索和大胆质疑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较为缓慢[1]。

(二)教师层面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的指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备课时,只注重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并不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促进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兴趣点的有效衔接,片面追求教案内容呈现的效果,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指导有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对于课堂设计缺乏合理的安排,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灌输,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没有给予学生探究知识、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时间和机会,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需要体现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凸显数学情境的生活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使数学情境贴近初中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另外,教学情境的建立要注重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在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平方根”时,教师可以提问:老虎和猫咪不仅属于同属猫科动物,而且它们的体重也是一样的,你们相信吗?我们来假设老虎的体重为x,猫咪的体重为y,两者体重之和为2W,难么就有公式x+y-2W,在公式量同时加上(-W-y),则公式转变为x-W=W-y;在公式两边同时平方并开方,则公式转变为:(x-W)2=(W-y)2→x-W=y-W;将W消掉,则x=y,这样老虎和猫咪的体重不就相同了吗,难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2]

(二)强化数学问题设计

教师在强化数学问题的设计时,要以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将问题的难度设置在初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以满足学生探索求知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常见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有:①教师通过列出问题的不同条件和相应结论,引导学生调整个别属性,观察原有问题发生的变化,并根据现有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②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原始问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式;③当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质疑,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处理超前问题和难易解决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和解释,要启发学生进行共同思考,或在课后组织探究性学习以帮助学生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促进教学交流讨论

促进教学交流讨论,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的作用,在学生遇到挫折和问题的情况下,予以适当的指导、点拨和促进,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維碰撞、沟通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中性模式的讨论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投币实验,通过投币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小组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深刻意识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事件结果的稳定性。

(四)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在课堂的收尾部分,教师要针对数学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反思。教师要通过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学习反思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广泛自评和互评,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强化学生对难点处、发散题、应用题等易错处的认识,以提升自身的统筹策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爽,高君.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7):103-104.

[2]樊华丽,赵华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140-141.

数学情境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分析当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数学情境教學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暴露出其缺点。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数学情境教学通常被认为有三利:第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还数学以有趣的名声;第二,让数学知识潜入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中的认知学习与情境学习兼容并蓄,借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一、情境认知理论与数学情境教学

作为有关学习的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在美国发展了起来,通过相关的现实日常情境的提供,使学习者在其中实践所学知识和学习的条件,即情境认知的主要目标。该理论通过特定的相关情境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体现出实践性和过程性,其摒弃了让学生机械记忆结果,直接学习理论知识。“它有四个主要的基本假设指导着学习活动的发展:学习存在于由情境、行动和行动者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习是包括交互、解决、感知和思考的社会过程的结果;知识需要情境化并转移到相似的情境中;学习以日常情境中的活动为基础。在数学教学中,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和基础的情境学习,提倡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给学生。”

“情境—问题”教学法是由吕传汉和汪秉彝两位贵州师范大学的教授倡导并产生重要影响而受到重视。它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从感兴趣、熟悉的数学教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

二、当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情境教学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优点是明显的,但是其问题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一)刻意追求情境,效率不高

新课改要求实现情境教学,部分学校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刻意追求情境,但效率不高。兴趣的激发只是情境的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关键是让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去探索。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

教师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情境化,堂堂必有情境。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清楚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样就异变了。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坐标时,进行了大量的情感教育,从电影票的设置到课堂上互找座位,从国家的大好河山到高科技的卫星定位,这样的情境与其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不如说“乱”字当头。但怎样确定关键的位置,多样性的方法和本质并未触及。

(二)情境问题难以控制或过于简单,质量不能保证

老师本想通过活动创造一个具体的与情境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但是因为所创设的情境不够成熟、考虑不周到或根本就没有实践过,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教学设想背道而驰。只能强牵着牛鼻子把情境引出的问题进行下去,而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或所创设的情境不够成熟,甚至引出的问题教师也解答不了,造成冷场的尴尬局面;有些数学情境问题过于简单,以至于有些老师对数学情境教学论“个数”,质量不能保证。

如某高二年级讲不等式a+m/b+m>a/b(b>a>0,m>0),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兑一杯糖水,分装在两个杯子中。教师拿其中的一杯找一位学生品尝它的甜度,接着向剩下的那个杯中放入一些糖,再让此学生品尝,然后问他这两杯水的甜度有何区别。

这样的一个情境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的,没有这个情境他们完全能够理解糖水浓度的变化。这样的现实活动不但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反而起到了阻碍学生体会新概念知识的反作用。

(三)情境脱离现实,学生理解困难

2003年9月开始实验的高中数学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应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教师只有留心生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

(四)注重趣味,偏离目标,与心理需求不吻合

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刻意地追求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情境很好,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很高,但这样的情境往往在很多时候会偏离学习的目标。我们利用情境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吻合。如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住房贷款分期付款问题研究。住房贷款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境,选题还是不错的,学生并不陌生。然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以下是学生对此情境的几种认识。住房贷款这个情境是一种消费的时尚观念,真正的作用没有多大;好像是为了引出分期付款而特意使用了这个情境,如此就使得要研究的问题感觉有些空;消费贷款很熟悉,这个情境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编造的,再结合分期付款感觉生硬些。因此,对于这个情境学生首先有些不感兴趣,要来得直接,最好请一位银行职员讲一下更清楚,用电脑算更快捷、更实际。再者,学生认为有生搬硬套的嫌疑,纯粹是老师为了引出问题而设计的,所以也就和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吻合。

三、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因为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兴趣,也易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现阶段能处理的应用问题一般多为几何问题、利润最大费用最省问题和增长率的问题,在选题时应以上述几方面问题为主。同时,数学既然是日常生活的提炼与反映,就务必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实面目。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不能凭空想象,人为地编造与生活不相符的书本数学。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不但要关注其中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现实情境存在的可能性,导致数学因情节失真而与生活断层、脱节甚至矛盾。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又难以达到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的目的。

数学情境教学要求实质。情境创设要摒弃形式化、虚假化,不能一味追求童话故事、游戏、生活情境。数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内容务必密切关联,要立足于数学实质,着意于能够触动学生深入思考的有利面,抛弃游离于数学实质以外的和脱离学生现实的情境。

(二)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设置情境

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置,它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还要求教师及时从情境中提炼数学,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但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情境教学要兼顾数学系统化。现在,很多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出现在课堂和教材上,使数学情境化的内容更丰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数学学习情境化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是不是被冲蚀了?强调了数学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固有的系统性是不是使其凌乱了?等等疑虑,还是在促使我们多思考、多反思,一味地情境化可否更加理智些,毕竟这是数学,它有自己的特点——系统性。

(三)情境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至关重要,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的支配时间和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观念,给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因此,面对大量数学练习题,在上习题课前让每名学生针对所要讲的题目写出问题最多的五道题,整理后可以看出全班的主要问题所在,上习题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主要问题细讲,对相对简单的问题少讲或不讲,实现用有限的时间解决最主要的问题。通过课前调查还可以节约习题课教学时间,缓解课堂时间紧张,从而保证了情境教學的有效开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基于数学情境的教学对数学教与学是有益的。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求实质、兼顾数学的系统化,要把创设数学情境和经典情境案例相结合,情境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又要突破现实生活素材,更不能唯情境论,让数学情境教学适度呈现。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相应地选取不同的数学情境,切忌千篇一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情境,同时情境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参考文献:

[1]刘丹.情境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15(3).

[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数学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

[3]李晓莉.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11):49.

[4]韩秀丽.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72-73.

[5]朱友亮.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名师在线,2018(20):24-25.

[6]甘静,李文雁.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36.

[7]张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8(13):115-116.

[8]于洪彬.浅谈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8(8):114.

[9]张波.探究高中数学情境教学运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5):150.

编辑 鲁翠红

数学情境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数学的核心素养是考察的重点,高考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维度考察。而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的载体是情境。教师可以将题目和问题情境中的信息通过GGB得到可视化表达。通过GGB,可以实现数据计算演示,验证猜想数学过程和结论。还可以实现空间立体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上课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度高。

关键词:数学情境、Geo Gebra软件

一、情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

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数学的核心素养是考察的重点,高考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维度考察。而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的载体是情境。情境是以探索问题、研究任务为中心的活动场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情境中合作解决问题。数学情境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于生活和运用的实际环境中,为学生的数学认知、数学理解提供必要的场所。在2020年,2021年新高考试卷中情境考察频率高。

二、GeoGebra软件: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Geogebra(简称GGB)由两个单词合成的,即Geogebra=Geometry(几何)+Algebra(代数),Geogebra软件是数与形的结合。它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亚特兰大学的数学教授MarkusHo‐henwarter于2002年创建的动态教学软件。GGB软件将代数、几何、作图等知识以直观易用的方式集于一体,易于操作,具有动态互动、可跨平台使用等特点,是非常好的动态数学软件。GeoGebra可完成几何画板等其他数学辅助软件的相关制图功能,并且能简化一部分操作过程,提高演示教学内容的精确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GGB软件让数学情境“如虎添翼”

教师可以将题目和问题情境中的信息通过GGB得到可视化表达。通过GGB,可以实现数据计算演示,验证猜想数学过程和结论。还可以实现空间立体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上课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度高。GGB操作入门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就以两个案例介绍BBG软件在数学情境中的使用。

案例1:函数y=Asin(wx+φ)的图像与变换教学情境

课前准备:告知学生GGB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机房上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y=sinx的图像与性质,让学生用GGB绘制出来的图像与我们之前的学习一致。(图1正弦函数图像)

 那么,我们能进一步研究y=Asin(wx+φ)的图像和性质吗?我们借助GGB先来绘制出图像,观察它该由y=sinx的图像如何得到?

我们分变量逐个研究。

通过GGB软件构造图形(图2y=Asin(wx+φ)的图像作图过程)

 通过滑动条改变数值A,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讨论。(图3参数A对图像变换的影响)

接着改变数值ω,图像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图4参数ω对图像变换的影响)

 改变数值ω,图像又是怎样变换的?(图5参数ω对图像变换的影响)

 让学生总结三种变换,并思考,如何由y=sinx得到,并用GGB验证。(图6验证图像变换)

 教师同学生一起总结提炼。

设计意图:y=Asin(wx+φ)的图像变换是一个难点,理解起来较为抽象。通过GGB绘图,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参数数值变化对三角函数图像的影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不断尝试与验证中得到结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同时GGB操作简洁,让学生上机亲自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案例2:《基本不等式》教学情境设计片段

课前准备:告知学生GGB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机房上课。

如上图,是2002年8月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合而成。这幅图最早由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创制,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首先,我们一起来用GGB软件构造这幅图,引导通过GGB软件构造图形(图7构造弦图)

 大正方形面积≥四个小三角形面积之和(图8、图9移动F点效果)

将直角三角形两边长记为a,b,此时a>0,b>0,即得到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将直角三角形两边长改成,此时a>0,b>0,即得到(当且仅当a=b时取“=”)(图10两边长改成)

 那么,该如何进行代数证明呢?

接着将顺其自然引入基本不等式的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GGB构造赵爽弦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感受几何之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同时在数学“美”的感受中顺其自然地发现新的结论,可谓一举两得!

在信息技术时代,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势在必行,GGB软件为数学教师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梁随意.借助GeoGebra 软件突破函数学习的难点[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7-8.

[2]远飞.基于 GGB的高中数学課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165.

数学情境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学的数学教育包含了大量的观念,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大,这就给了小学生很大的困难,也因此,要想办法避开这些难点,以免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可以突破考试的弊端,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使同学们体会到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这对他们的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策略

前言

如今,随着新课改的热热闹闹,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书本知识的返璞归真,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教学的策划与授课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所累积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的创造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先做好生活情境问题的设计准备

理解了生活情景创造的教育性,就必须运用生活情景创造的方法来创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进入到环境中,对数学的认识进行探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在进行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的知识传授时,首先要做好对生命环境问题的预习,

让孩子们跟着问题进入到现实的环境里去,体会到了在情景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的内涵,这样就有了一个可以在情景的基础上去研究和讨论数学生活的问题。就拿小学数学里的“生活中的数”知识和资讯教育来说,要使孩子真正进入到数学的世界,就必须把抽象的数字和现实的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感受到数和生命的关联,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数觉意识。

例如,用一些日常的小事来指导他们,让他们数一数,读一读。让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字,然后利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和阅读。老师可以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常用物品,比如事先预备好足够多的种子,然后在情景中进行计数,以此为起点,让同学们讲一讲场景里有几颗种子,让同学准确地数出一颗种子,并说出相应的数目。这时,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地为小明的生存环境做好了预备:小明的父亲给小明带了一袋的瓜子,但是他的母亲却很好奇,这一袋的种子究竟有几颗,你能不能帮小明的母亲算一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要有一个特定的环境,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从而让他们有一种被同化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自己的数学研究,建立自己的数学和现实的关系,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快乐。

二、根据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数学的学习程度的加深,数学的学习困难和难点越来越复杂,数学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数学老师可以用一套问题来指导他们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中去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它可以帮助同学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去学;二是可以把同学带进一个比较熟悉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和学习的关系更加紧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克和千克”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程,让同学们在实际的环境中,了解了克与千克,掌握了重量的基本观念,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在小学,品质这个词是非常抽象的,有些同学会觉得难以领会。老师请同学们用预先预备好的纽扣、乒乓球、硬币等物品,让同学们去触摸,并猜测其重量,再用秤来称量。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更迅速地了解到一克的重量,从而培养他们的品质观念,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思考。老师也可以让孩子们思考,当他们去超级市场时,一般食物的包装上会写上一克,盐和薯条的分量。数学老师应培养孩子们以敏锐的眼光去看生活,关注与数学相关的生活,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以生活任务探究形式来推进情境教学

运用生活型教学法指导学生参加数学教学中的情景交互,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探究这些学科的内容。因此,一种行之有效的情景导入方法可以把数学教育从生命任务的探索性层次上贯彻下去,让同学们在一项具体的生命活动中,通过对具体的生命活动进行探索,并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从而达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做好在教学情景中进行生命活动的设计,使他们能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课堂环境相结合。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数一数”的数学知识,老师应该考虑怎样设计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怎样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使他们能夠更好地了解环境的学习。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数学来计算,就像是我们平时经常会买一些很贵重的东西,比如汽车、电视、家具等等,但是它们的价值和我们所知道的1-10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数、认、认等问题的探究,使他们能够对数学生命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字进行系统的分析,以这一教学活动为主线,引导同学进入到数学教学环境,让他们对问题进行清晰的探索,让他们能够在情景中感受到有趣的数学知识。

结语

在小学的数学课上,教师要抓住日常的一些问题,使有限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创造生动的生活场景,使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生命服务。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也要将课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真正地感受到没有数学,生活中到处都有算术,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和数学紧密相连的关系,加强对数学的亲近,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周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福茂.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J].才智,2019(31):29.

[2]陈燕.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2.

[3]陈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有效构建[J].亚太教育,2015(04):24.生活

[4]李俊杰.浅谈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09):212-213

[5]张洪银,巩素芳.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生活[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1,53.

数学情境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小学教育具有特殊性,有效数学教学的构建,强调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本文立足于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创设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创设教学情境,让“看得见的数学”带来美的追求两个方面,阐述了情境教学下有效数学教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铺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从生活和自然界,走进数学、了解数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是情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在笔者看来,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构建,应着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一、创设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

新课导入,不仅注重知识点的有效落实,也强调学习动机的激发,让知识点的融入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结合,推进教学有效进行。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带入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来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教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书写”时,先课件播放各种玩具在学生面前,学生似乎又回到玩玩具的游戏里。老师结合情境问:“有几架玩具飞机?你能表示出来吗?有几辆玩具汽车?你怎样表示出来……”学生在这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读、数、写。又如:教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先铺设午餐的用餐情境,老师问:“大家看看,午餐用的碗碟够吗?”学生:“够。”老师:“你怎么知道?”学生:“一样多。”老师引导画图:“松鼠和碗碟一一对应。”老师又问:“汤匙够吗?”学生数了数说:“不够,少1个。”老师:“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画图表示吗?”老师接着问:“杯子够吗?”学生数后回答:“够,还多了1个。”老师:“你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画图表示吗?”学生从午餐的情境中数一数、画一画,就把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知识掌握了。这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但又回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服务于生活的特性。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儿童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儿童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儿童学习动机。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看得见的数学”带来美的追求

创设教学情境,让抽象的数学计算形象化、具体化,学看得见的数学,这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数学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生硬”的数字,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元素,学生带着好奇、兴趣走进数学,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数学情感。如教学“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时铺设小猫吃鱼的情境。课件边演示老师边说:“盘子里原本有3条鱼,小猫吃了1条后还剩几条?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3-1=2。”老师又边演示边说:“小猫再吃了盘子里1条鱼后还剩几条?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2-1=1。”老师又边演示边说:“小猫又吃了盘子里1条鱼后还剩几条?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1-1=0。”“‘没有’用什么数表示呢?”学生:“用‘0’表示。”通过这个情境演示,学生对“0”的意义,以及算式中有“0”的计算的理解就不言而喻,对比较抽象的“0”的理解和计算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铺设教学情境,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美的感受、美的欣赏、美的向往,进而产生美的追求。如教学“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时,课件呈现笑笑房间和淘气房间的摆设情境,老师问:“你看了笑笑房间和淘气房间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笑笑的房间分类摆放得很整齐,看了非常舒服。淘气的房间很乱,没有分类整理。”这一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的必要性。接着老师问:“你觉得淘气的房间应该如何整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后,播放分类整理淘气房间的全过程。让学生说说:“现在淘气的房间怎样?我们平时要怎样摆放自己的东西?”通过教学情境的感染和熏陶,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而且受到了美育的启示,产生了美的追求。

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学习动力,也带来了美的向往。它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美好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Z1).

[2]吴晓玲.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运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

上一篇:司法审查制度下一篇:思想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