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培训总结范文

2023-07-09

理论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TRIZ培训总结

通过此次为期三天的TRIZ理论入门与实践的培训,使我对TRIZ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刚开始我听到“TRIZ”的时候,我觉得很陌生,由此,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需要知道什么是“TRIZ”。它其实只是一个特殊的缩略语,通俗的来说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也就是说由解决发明问题而最终实现(技术和管理)创新,因为解决问题就是要实现发明的实用化,这符合创新的基本定义。当然,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并不仅仅得到了满足,而是希望能够更深一层的了解和学习TRIZ的内涵。

阿奇舒勒和他的团队通过把全球发明专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以及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分析、总结、归纳形成了TRIZ的基本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技术进化原理。根据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四大分离原理、物质一场模型分析和76个标准解、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 TRIZ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步骤1:识别并对问题公式化。 中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步骤2:构造存在问题部分的物-场模式。

步骤3:定义理想状态。

步骤4:列出技术系统的可用资源。

步骤5:向效果数据库寻求类似的解决方法。

步骤6:根据创新原则或分隔原则解决技术或物理矛盾。

步骤7:从物-场模式出发,应用知识数据库(76个标准和效

果库)工具产生多个解决方法。

步骤8:选择只采用系统可用资源的方法。

步骤9:对修正完毕的系统进行分析防止出现新的缺陷。应用TRIZ的一般过程。

TRIZ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被划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系统、子系统、部件。确认哪些使系统不能处于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创新成功的关键。设计过程中从一起点向理想解过渡的过程称为理想化过程。可用资源分析是要确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这些可用资源与系统中的某些元件组合将改善系统的性能。冲突区域的确定是要理解出现冲突的原因。区域既可指时间,又可指空间。假如在分析阶段问题的解已经找 到,可以移到实现阶段。假如问题的解还没有找到,而该问题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创新,则基于知识的三种工具:原理、预测、效应等都可采用。

(2)原理。原理是获得矛盾解的方法。有技术与物理两种矛盾解决 中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原理。TRIZ引导设计者挑选能解决特定矛盾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矛盾。有40条原理。

(3)预测。预测又称为技术预报。TRIZ确定了8种技术系统进化的模式。当模式确定后,系统、子系统及部件的设计应向高一级的方向发展。

(4)效应。效应指应用本领域,特别是其他领域的有关定律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如采用数学、化学、生物等领域中的原理,解决设计中的创新问题。

评价该阶段将所求出的解与理想解进行比较,确信所作的改进不仅仅满足了技术需求而且推进了技术创新。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快速确认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且它是在技术的发展进化规律及整个产品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行的。

因此,运用TRIZ理论可以大大加快发明创造进程,提高产品创新速度。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情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快速发现问题本质,准确定义创新性问题和矛盾;对创新性问题或者矛盾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创意;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 维,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基于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准确确 定探索方向,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新产品;打破知识领域界限,实现技术突破。

很庆幸我能参加这次TRIZ理论的培训,使我了解到一门对我来说 中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理论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王师傅计划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计划的,第二天又做了余74

下的,这时还剩下42个零件没做,王师傅计划做多少个零件? 53

燃灯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板书板画部分)

题1:板书并完成该例题解题过程:

王师傅计划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计划的,第二天又做了余74

下的,这时还剩下42个零件没做,王师傅计划做多少个零件? 53

燃灯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板书板画部分)

题1:板书并完成该例题解题过程:

王师傅计划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计划的,第二天又做了余74

理论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A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C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3、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D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4、下列物资中,( B )火灾属于A类火灾。 A、沥青 B、泡沫塑料制品 C、天然气 D、烹饪物

5、下列物资中,( D )火灾属于B类火灾。

A、赛璐铬胶片 B、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 C、铝镁合金 D、石蜡

6、下列物资中,( D )火灾属于E类火灾。

A、煤油 B、泡沫塑料制品 C、天然气 D、运行中的电子计算机

7、根据国家标准GB/T4968-2008《火灾分类》将火灾分为( D )类。 A、3 B、 4 C、5 D、6

8、下列物资中,( A )火灾属于F类火灾。

A、烹饪器皿中的烹饪物 B、原油 C、氢气 D、石蜡

9、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 C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10、( D )领导全国消防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A、国务院 各级公安机关 B、公安部 各级公安机关 C、公安部消防局 各级公安消防机构 D、国务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 B )。

A、汽油 B、乙炔 C、木板 D、铜粉

1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 A )。

A、木材 B、煤油 C、氢气 D、金属钠

13、燃烧是可燃物与( A )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14、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D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15、燃烧应具备( A )、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光电反应 D、分解反应

16、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B )。 A、14% B、21% C、78% D、87%

17、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B )。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18、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 )。 A、引火源 B、助燃物 C、点火能 D、火源

19、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 B )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直接燃烧 C、沸溢燃烧 D、蒸发燃烧 20、下列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有( A )。 A、液氨 B、空气 C、氮气 D、汽油

21、物质燃烧属于 A 反应,而 反应不一定燃烧,能被 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A、氧化 B、还原 C、化学 D、链式

22、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 B )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 B、一定的点火能量 C、引燃温度 D、引燃能量

23、可燃物质与( D )共存,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可发生燃烧。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

24、不管任何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C)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 B、密度 C、强度 D、速度

25、在液体表面上能够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B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阴燃

26、闪燃往往是液体发生( A )的前兆。 A、 着火 B、喷溅 C、阴燃 D、沸溢

27、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B).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28、根据( C )可见液体分为易燃液体与可燃液体。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29、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 A )。

A、大 B、小 C、强 D、低 30、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A)。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然 D、燃点

31、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C)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着火点

32、(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

33、(D)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

A、炸药 B、可燃气体 C、粉尘 D、液化气钢瓶

34、下列(B)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 B、可燃气体 C、蒸汽锅炉 D、气体钢瓶

35、下列(C)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 B、炸药 C、钢瓶 D、炸弹

36、(D)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爆炸极限

37、(A)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 B、爆炸 C、爆炸温度极限 D、自燃

38、(C)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爆炸浓度极限 B、爆炸 C、爆炸温度极限 D、自燃

3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40、固体可燃气体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 D )四种。 A、动力燃烧 B、扩散燃烧 C、着火 D、阴燃

41、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 A )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42、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B )。

(A)闪燃 (B)阴燃 (C)自燃 (D)轰燃

43、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 C ) (A)闪燃 (B)自燃 (C)阴燃 (D)轰燃

44、阴燃是( A )的燃烧特点。

(A)可燃固体 (B)可燃液体 (C)可燃气体 (D)液体混合物

45、木材燃烧属于( B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沸溢燃烧

46、石蜡的燃烧属于 ( A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沸溢燃烧

47、焦炭的燃烧属于( C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沸溢燃烧

48、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 C )。 (A)蒸发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均相燃烧

49、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 C )。

(A)燃烧 (B)自燃 (C)阴燃 (D)闪燃

50、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 D )。

(A)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B)扩散燃烧 (D)蒸发燃烧

51、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B)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动力燃烧 (B)阴燃 (C)沸溢燃烧 (D)喷溅燃烧

52、( D )的长时间燃烧可能会发生“沸溢” 。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53、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D)。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扩散燃烧

54、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B )。

(A)分解燃烧 (B)扩散燃烧 (C)喷溅燃烧 (D)动力燃烧

55、在燃烧反应过程中, 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 (A)产物。

(A)完全燃烧 (B)不完全燃烧 (C)充分燃烧 (D)猛烈燃烧

56、下列燃烧产物中,( B )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O2 (B)CO (C)H2O (D)灰分

57、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 C )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 (B)减光性 (C)扩散性 (D)恐怖性

58、合成高分子物质燃烧时不仅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分解出乙醛、氯化氢、(C)等有毒气 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A)甲酸 (B)乙酸 (C)氰化氢 (D)氨气

59、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

( C )。

(A)蓝色 (B)白色 (C)蓝白色 (D)黄色

60、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当含氧量达到(B)%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A)30 (B)50 (C)60 (D)80 6

1、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 B )。 (A)铝 (B)磷 (C)铜 (D)钾

62、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

( D )以上,火焰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

(A)10% (B)30% (C)40% (D)60% 6

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 但有些 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 B )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A)磷 (B)硫磺 (C)钾 (D)钠

64、通过烟雾的(D )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A)气味、颜色、浓度 (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6

5、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的过程,叫作( A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传播 6

6、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 是影响( A )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初期阶段 (B)猛烈燃烧阶段 (C)发展阶段 (D)熄灭阶段 6

7、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D ). (A)热传播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辐射 6

8、热辐射在火灾处于( B )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起阶段 (B)发展阶段 (C)猛烈燃烧阶段 (D)熄灭阶段 6

9、热辐射是以( B )形式传递热量的。

(A)声波 (B)电磁波 (C)介质流动 (D)物体接触 70、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 7

1、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7

2、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73、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

( D )。

(A)照射 (B)加热 (C)烘烤 (D)辐射 7

4、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

( A )。

(A)对流 (B)传导 (C)辐射 (D)照射

75、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A )。 (A)愈快 (B)愈慢 (C)不变化 (D)停止

7

6、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 D )过程。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传播

77、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 )。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 7

8、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B )。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 7

9、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D )。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 80、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 C )。

(A)窒息法 (B)冷却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81、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 A )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0℃

82、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 B )灭火。 (A)冷却 (B)窒息 (C)稀释 (D)乳化

83、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 A )以下。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0℃

84、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8

5、窒息法灭火其主要原理是( C )

(A)减少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消除助燃物 (D)降低燃点 8

6、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B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87、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C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88、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D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89、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称之为( A ). (A)爆炸物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 (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90、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 C )范 畴。

(A)易燃液体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爆炸物 (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91、易燃气体指在( C )℃和 101.3kP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A)30 (B)25 (C)20 (D)15 9

2、( B )不属于压力下气体。

(A)压缩气体 (B)氧化性气体 (C)溶解气体(D)液化气体

93、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 D ). (A)易燃液体 (C)爆炸物 (B)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D)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94、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 A ). (A)黄磷 (B)金属钠 (C)高锰酸钾 (D)氯酸铵 9

5、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 B ). (A)黄磷 (B)金属钠 (C)三氯化钛 (D)氯酸铵 9

6、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 D ). (A)黄磷 (B)金属钠 (C)三氯化钛 (D)氯酸铵 9

7、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 D )。

(A)黄磷 (B)金属钠 (C)三氯化钛 (D)过氧化甲乙酮

98、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摩擦、撞击等,是因为它具有( A )的危险特 性。

(A)燃点低,易点燃 (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自燃性

100、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 D )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 (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自燃性

10

1、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是因为它具有( B )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 (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自燃性

10

2、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C )。 (A)遇空气自燃性 (B)遇湿易燃易爆性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积热分解自燃性 10

3、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是因为它具有 ( B )的危险特性。

(A)遇空气自燃性 (B)遇湿易燃易爆性 (C)积热自燃性 (D)以上都不对

10

4、硝化纤维及其制品,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分不好时,会发生自燃。是因为它具有( C )的危险特性 。

(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积热自燃性 (D)以上都不对

10

5、 关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 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的是( D )。 (A)遇水易燃易爆性 (B)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C)自燃危险性 (D)积热自燃性 10

6、关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 (A)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B)分解爆炸性 (C)伤害性 (D)易燃性

10

7、易燃气体是指在 20℃和 101.3kPa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 C )%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

(A)5 (B)10 (C)13 (D)15 10

8、( D )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 (A)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B)氧化性液体 (C)氧化性固体 (D)有机过氧化物 10

9、下列( B )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A)硝化甘油 (B)菜油 (C)液氨 (D)汽油

110、不属于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是( B )。 (A)自燃性 (B)热膨胀性

(C)燃点低,易点燃 (D)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1

11、爆炸品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 D )。

(A)爆炸性 (B)敏感性 (C)殉爆 (D)蒸发性 1

12、关于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

(B)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

(C)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 (D)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比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1

13、下列不具有腐蚀性毒害性的气体是( B )。

(A)氢气

(B)氧气

(C)氨气

(D)硫化氢

1

14、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 C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压缩空气 (D)氦气

1

15、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 A )。

(A)高度的易燃易爆性 (B)蒸发性 (C)热膨胀性

(D)流动性

1

16、对易燃液体流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液体的粘度越小,其流动性就越强。

(B)液体的粘度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强。

(C)粘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流动性。

(D) 粘度小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性。 1

17、对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气。

(B)易燃液体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就越大。

(C)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一般都较小。

(D)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流动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

1

18、易燃液体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 D )。

(A)易燃性

(B)蒸发性

(C)热膨胀性 (D)窒息性

1

19、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 D )。

(A)氮气

(B)氦气

(C)氩气

(D)氧气

120、一些含( C )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A)氦、氩

(B)钠、钾

(C)氢、硫

(D)乙烷、乙炔

1

21、对易燃液体毒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饱和碳氢化合物比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

(B)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

(C)不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大。

(D)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多不具有毒害性。

1

22、对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易燃固体受热时容易溶解蒸发或气化。

(B)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品、氧化剂等能够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

(C)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

1

23、对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

(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

(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

1

24、对氧化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

(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

(C)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酐,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 炸或燃烧。

(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1

25、对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分解爆炸性。

(B) 有机过氧化物具有易燃性。 (C)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伤害性。

(D)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的大小与分解温度无关。

37、对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

(B)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C)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

(D)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

1

25、下列属于易燃固体的是( A )。

(A)纸张

(B)氢化钾

(C)金属钠

(D)黄磷

1

26、下列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 D )。

(A)纸张

(B)氢化钾

(C)金属钠

(D)黄磷

1

27、下列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 A )。

(A)氯酸铵

(B)过氧化苯甲酰 (C)氢化钾

(D)三氯化钛

1

28、下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 B )。

(A)氯酸铵

(B)过氧化苯甲酰 (C)氢化钾

(D)三氯化钛

1

29、下列不属于毒害物质的是( D )。

(A)氰化钠

(B)砷化物

(C)化学农药

(D)氧气

130、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易燃气体指在( 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A)20℃和 101.3kPa

(B)25℃和 101.3kPa

(C)20℃和 101.3MPa

(D)25℃和 101.3MPa

1

31、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将危险品分成 ( C )大 类。

(A)七

(B)八

(C)九

(D)十

1

32、易燃固体指( B )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 的固体。

(A)闪点

(B)燃点

(C)自燃点

(D)沸点

1

33、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 D )类。

(A)九

(B)十

(C)十二

(D) 十六

1

34、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 A )之内引燃的液体。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1

35、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 A )之内引燃的固体。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1

36、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 ( B ) ,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 体。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D)氯气

1

37、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 C ),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的液体。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氯气

1

38、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 C ),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的固体。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氯气 1

39、液态水具有易流动性和粘滞性,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粘滞性在液体静止或平衡时是不显示作用的

(B)粘滞阻力不能阻止静止液体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开始流动 (C)液体运动时的粘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缓慢下来 (D)液体运动时的粘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加快起来

140、液态水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通常状况下,二者的特性为( A )。 (A)压缩性小,膨胀性小 (B)压缩性小,膨胀性大 (C)压缩性大,膨胀性小 (D)压缩性大,膨胀性大 1

41、水的导电性能与水的纯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纯净水为良导体 (B)杂质越少,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 (C)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 (D)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大

1

42、若将 1L 常温的水(20℃)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100℃,则要吸收热量( B )kJ。

(A)300 (B)336 (C)460 (D)560 1

43、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 D )%时,火焰就将熄灭。 (A)15 (B)25 (C)30 (D)35 1

44、水在 4℃时容重为( B )N/lm3 。

(A)9806 (B)9807 (C)9801 (D)9789 1

45、水枪上的开关突然关闭时,会产生一种水击现象。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水的( B )。

(A)粘滞性 (B)压缩性 (C)膨胀性 (D)溶解性 1

46、水的体积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水的(C )。 (A)粘滞性 (B)压缩性 (C)膨胀性 (D)溶解性

1

47、灭火时消防射流触及高温设备,水滴瞬间汽化。当水蒸气温度上升超过1500℃以上时,水蒸气将会迅速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在高温下极易发生( B )。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着火 (D)闪燃

1

48、水与磷酸钙、磷化锌等磷化物接触,生成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 C )。 (A)着火 (B)闪燃 (C)自燃 (D)爆炸

1

49、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 C )。中文名硅烷,又叫四氢化硅

(A)AL(OH)3 (B)NaOH (C)SiH4 (D)CaC2 150、水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是因为释放出了某些产物。这些产物中不包括( B )。

(A)可燃气体 (B)助燃气体 (C)有毒气体 (D)大量热量 1

5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是( A )。(A)某些非金属,如氢、硫 (B)某些活泼金属,如锂、钾、钠 (C)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 (D)硅金属化合物,如硅化镁、硅化铁

1

52、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汽化热高,有较好的导热性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A )。

(A)冷却作用 (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 (D)分离作用 1

53、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 区氧的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B )。

(A)冷却作用 (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 (D)分离作用 1

54、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水溶性液体,降低可燃 物浓度的性质,而具有 的灭火作用是( C )。 (A)冷却作用 (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 (D)分离作用 1

55、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其中,由于经灭火器具(尤其是直流水枪)喷射形成的水流有很大的 冲击力,能够使火焰产生分离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D )。

(A)冷却作用 (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 (D)分离作用 1

56、由水枪喷嘴起到射流 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 A )cm 圆孔处的 一段射流长度称为充实水柱(又叫有效射程)。

(A)38 (B)125 (C)380 (D)480 1

57、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在初起火灾时,较强的水雾射流或滴状射 流可在液体表面形成 “油包水”型乳液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D )。

(A)冷却作用 (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 (D)乳化作用 1

58、室内消火栓系统中配备的( A ),是以密集射流灭火。 (A)直流水枪 (B)开花水枪 (C)喷雾水枪 (D)泡沫钩枪

1

59、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 A )。 (A)直流电流 (B)稳恒电流 (C)交流电流 (D)稳压电流

160、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 B )。

(A)直流电流 (B)稳恒电流 (C)交流电流 (D)稳压电流

16

1、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 C )。

(A)直流电流 (B)稳恒电流 (C)交流电流 (D)稳压电流

16

2、电场力将电荷从 A 点移到 B 点所做的功 WAB 和电量 q 的比值称为( B )。

(A)电阻 (B)电压 (C)电流 (D)电动势 16

3、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该点的( D )。 (A)电阻 (B)电动势 (C)电流 (D)电位 16

4、电位的单位是( C ),用V表示。

(A)安培 (B)欧姆 (C)伏特 (D)焦耳 16

5、电路中 a、b 两点间的电位之差,称为该两点的( D )。 (A)电阻 (B)电流 (C)电荷 (D)电位差 16

6、电源力移送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到正极的过程中所做的功称为 ( B )。

(A)电阻 (B)电动势 (C)电功率 (D)电压 16

7、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 C )。 (A)电阻 (B)电动势 (C)电功率 (D)电压 16

8、电阻的单位是( B )。

(A)安培 (B)欧姆 (C)伏特 (D)焦耳

16

9、把几个导体元件一次首尾相连的电路连接方式称为( B )。 (A)并联 (B)串联 (C)串并联 (D)混连 170、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 A )。

(A)相等 (B)成正比 (C)成反比 (D)没关系 17

1、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分电阻( D )。

(A)相等 (B)成正比 (C)成反比 (D)之和 17

2、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其阻值( B )。 (A)相等 (B)成正比 (C)成反比 (D)之和

17

3、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称为( A )。

(A)并联 (B)串联 (C)串并联 (D)混连 17

4、并联电路中,每一元件两端的电压 U都是( A )。 (A)相同的 (B)成正比 (C)成反比 (D)没关系 17

5、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 A )。 (A)热效应 (B)磁效应 (C)机械效应 (D)电效应

17

6、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 C )、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A)三次方 (B)一次方 (C)平方 (D)四次方 17

7、频率的单位是( C )。

(A)安培 (B)欧姆 (C)赫兹 (D)焦耳 17

8、通常所说的交流电的大小是指它们的( B )。 (A)瞬时值 (B)有效值 (C)最大值 (D)最小值 17

9、测量电路电压的仪表叫做( A )。

(A)电压表 (B)电流表 (C)欧姆表 (D)电表

180、在并联电路中要测哪一元件或哪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将电压表( C )在这个元件或这段电路两端。

(A)串联 (B)串并联 (C)并联 (D)混联 18

1、电压表的零刻度通常在表盘( A )。

(A)左侧 (B)右侧 (C)中间 (D)中间偏右

18

2、在接入电压表之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齐表盘上的“0”刻度,若有偏差,应调节表盘上的( D ),使指针指 零刻度。

(A)指针旋钮 (B)调档旋钮 (C)开关 (D)调零旋钮 18

3、测量电路电流的仪表叫做( B )。

(A)电压表 (B)电流表 (C)欧姆表 (D)电表 18

4、电流表要( A )在电路中。

(A)串联 (B)串并联 (C)并联 (D)混连 18

5、万用表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工具,它能测量( C )。 (A)电流 (B)电压 (C)电流、电压、电阻 (D)电阻

18

6、万用表不用时,最好将档位旋至( D )最高档,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损坏。 (A)频率 (B)电阻 (C)电流 (D)交流电压

18

7、如果不知道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应先用( B ),而后再选用合适的档位来测试,以免表针偏转过度而损 坏表头。所选用的档位愈靠近被测值,测量的数值就愈准确。

(A)最低档 (B)最高档 (C)中间档 (D)较低档 18

8、测量( A )时,如将两支表棒短接,调“零欧姆”旋钮至最大,指针仍然达不到 0 点,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表内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应换上新电池方能准确测量。

(A)电阻 (B)电压 (C)电流 (D)电功率

18

9、万用表不用时,不要旋在( B )档,因为内有电池,如不小心易使两根表棒相碰短路,不仅消耗电池,严重 甚至会损坏表头。

(A)电压 (B)电阻 (C)电流 (D)电功率

190、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在运行中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称为( C )。 (A)短路 (B)接触不良 (C)过载 (D)漏电

19

1、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地线)在某一点由于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相碰或相接,引起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 增大的现象,称为 ( A )。

(A)短路 (B)接触不良 (C)过载 (D)漏电

19

2、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由于接触面处理不好,接头松动,造成连接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的现象。称为( B )。 (A)短路 (B)接触不良 (C)过载 (D)漏电

19

3、( D )是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A)短路 (B)接触不良 (C)过载 (D)静电 19

4、一下( A )方面属于短路的原因。

(A)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性连接。

(B)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 (C)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D)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19

5、以下( B )方面属于造成过载的原因。

(A)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构强度下降 (B)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C)过电压使绝缘击穿

(D)错误操作或把电源投向故障线路

19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物的是(D )。

(A)厂房 (B)住宅 (C)体育馆 (D)隧道 19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构筑物的是( B )。 (A)水塔 (B)住宅 (C)烟囱 (D)堤坝

19

8、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属于( B )结构的建筑。

(A)木结构(B)砖木结构(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 19

9、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层、钢(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属于( C )。

(A)木结构 (B)砖木结构 (C)砖混结构建筑 (D)钢筋混凝土结构 200、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属于( D )结构的建筑。 (A)木结构(B)砖木结构(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 20

1、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顶板的建筑,属于( A )结构。

(A)砌体结构 (B)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C)框架结构 (D)特种结构

20

2、下列不属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一项是( B )。

(A)10 层的居住建筑 (B)建筑高度为 25.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C)10 层以上的居住建筑(D)建筑高度为 25.0m的2层公共建筑 20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用建筑的是( D )。

(A)居民住宅 (B)办公楼 (C)教学楼 (D)化工仓库 20

4、按层数或高度分类,高层民用建筑是指( C )的居住建筑(包括设臵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 过( )m 的公共建筑。但不含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 )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 。 (A)九层及九层以上,24,30 (B)九层及九层以上,27,30 (C)十层及十层以上,24,24 (D)十层及十层以上,24,30 20

5、下列不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是( D )。 (A)高级旅馆 (B)60m 的教学楼 (C)省级广播电视楼 (D)省级以下的邮政楼 20

6、下列不属于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是( A )。 (A)高级旅馆 (B)38m 的办公楼 (C)40m 的教学楼 (D)省级以下的邮政楼

20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 D )。

(A)甲、乙类 (B)甲、乙、丙类

(C)甲、乙、丙、丁类 (D)甲、乙、丙、丁、戊类

20

8、( C )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具有突发性。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

(A)闪燃 (B)爆燃 (C)轰燃 (D)着火 20

9、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D )。

(A)天然石材 (B)人造石材类 (C)建筑陶瓷 (D)建筑木材

210、下列不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D )。

(A)天然石材类 (B)建筑金属类(C)混凝土类 (D)建筑木材类

211、下列不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C )。

(A)建筑木材类(B)建筑塑料类(C)天然石材类(D)有机涂料类

212、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

(A)符合板材类 (B)混凝土类 (C)天然石材类(D)有机涂料类

213、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属于( D )级材料。 (A)A1 (B)B (C)A2 (D)E

214、属于A1级材料的是( A )。

(A)无机矿物材料 (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15、属于A2级材料的是( B )。

(A)无机矿物材料 (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16、属于B级材料的是( C )。

(A)无机矿物材料 (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17、属于F级材料的是( D )。

(A)无机矿物材料 (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18、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取决于( A )。

(A)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燃烧性能 (B)重量 (C)材料的化学成分 (D)材料的形状

219、下列建筑构件中,属于不燃烧体的是( D )。 (A)阻燃胶合板吊顶 (B)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体 (C)水泥刨花板 (D)钢屋架

220、下列建筑构件中,属于难燃烧体的是( C )。

(A)砖墙体 (B)钢筋混凝土梁 (C)水泥刨花板 (D)钢屋架 2

21、下列建筑构件中,不属于难燃烧体的是( C )。 (A)木质防火门 (B)水泥刨花板 (C)钢筋混凝土楼板 (D)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体 。 2

22、下列建筑构件中,不属于燃烧体的是( B )。

(A)木柱 (B)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 (C)木屋架 (D)木楼板

2

23、建筑构件失去隔火作用是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 B )℃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

(A)200 (B)220 (C)250 (D)300 2

24、墙体的耐火极限与其( A )有关。 (A)材料和厚度 (B)材料及截面尺度 (C)材料的燃烧性能 (D)保护层 2

25、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都是( A )。

(A)不燃烧体 (B)难燃烧体 (C)易燃烧体 (D)燃烧体

2

26、

一、

二、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墙体的耐火极限均为( B )。

(A)2h (B)3h (C)4h (D)5h 2

27、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墙体的耐火极限均为 ( B )。

(A)2h (B)3h (C)4h (D)5h 2

28、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 A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

29、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 C )。

(A)一级 (B)二级 (C)不低于二级 ( D)不低于三级 230、高层民用建筑裙房的耐火等级应为( C )。

(A)一级 (B)二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低于三级 2

31、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 A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

32、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 C )。

(A)20% 。 (B)50% (C)一倍 (D)二倍 2

33、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不包括( D )。

(A)防火墙 (B)耐火楼板 (C)防火卷帘 (D)挡烟垂壁

2

34、在建筑内部屋顶或顶板、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称 为( D )。

(A)排烟出口 (B)挡烟隔墙 (C)防火分区 (D)防烟分区 2

35、每个防烟分区所占据的建筑面积一般应控制在( D )m2 以内。 (A)300 (B)350 (C)400 (D)500 2

3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臵、( A )、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A)火灾警报装臵 (B)火灾探测器 (C)火灾警报器 (D)火灾报警控制器

2

3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触发器件包括:火灾探测器和( B )。 (A)火灾显示盘 (B)手动报警按钮 (C)火灾警报器 (D)声光显示器

2

38、当建、构筑物内某一被监视现场发生火灾时,( C )探测到火灾产生的烟雾、高温、火焰及火灾特有的气体 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立即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

(A)火灾报警器 (B)火灾警报装臵 (C)火灾探测器 (D)火灾报警装臵 2

39、( D )不属于防排烟系统所能起到的作用。 (A)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B)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C)控制火势蔓延 (D)隔绝空气

240、机械排烟系统主要是由挡烟构件、( A )、防火排烟阀、排烟道、排烟风机、排烟出口及防排烟控制器等组 成。

(A)排烟口 (B)挡烟垂壁 (C)挡烟隔墙 (D)送风口

2

4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主要由( D )、送风管道、送风机和防烟部位(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

(A)排烟口 (B)挡烟垂壁 (C)防排烟控制器 (D)送风口

2

43、独立的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生产、消防合用的室外给水系统在组成上主要区别是省缺了( C )。

(A)消防水源 (B)取水设施 (C)水处理设施 (D)给水设备 2

44、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给水系统, 其管道内的供水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水压不应小于( C )Mpa(从室外地面算起)。

(A)0.05 (B)0.07 (C) 0.10 (D) 0.15 2

4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安装的(B)开闭形式不同分为闭式和开式系统两大类型。

(A)报警阀组 (B)洒水喷头 (C)水流指示器 (D)消防水箱 2

46、采用闭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称为( A )。 (A)闭式系统 (B)雨淋系统 (C)水幕系统 (D)开式系统 2

47、采用开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称为( D )。 (A)闭式系统 (B)雨淋系统 (C)水幕系统 (D)开式系统 2

48、以下那项不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 A )。

(A)雨淋系统 (B)湿式系统 (C)干式系统 (D)预作用系统 2

49、以下那项不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 C )。 (A)雨淋系统 (B)湿式系统

(C)水幕系统 (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250、以下那项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开式系统( A )。 (A)雨淋系统 (B)湿式系统 (C)干式系统 (D)预作用系统 2

51、以下那项不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 B )。

(A)干式系统 (B)水幕系统 (C)湿式系统 (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2

52、准工作状态时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B)。

(A)干式系统 (B)湿式系统 (C)预作用系统 (D)水幕系统 2

53、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气体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A )。

(A)干式系统 (B)湿式系统 (C)预作用系统 (D)雨淋系统 2

54、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闭式喷头作为探测元件,自动开启雨淋阀或预作用报 警阀组后,转换为湿式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C )。

(A)干式系统 (B)湿式系统 (C)预作用系统 (D)雨淋系统 2

55、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控制,自动开启雨淋阀和启动消防水泵后,向开式洒水喷头供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D )。

(A)雨淋系统 (B)水幕系统 (C)预作用系统(D)水喷灭火系统 2

56、在不采暖的寒冷场所应安装( A )。

(A)干式系统 (B)湿式系统 (C)水喷雾系统 (D)雨淋系统 2

57、在高温的场所应安装( C )。

(A)雨淋系统 (B)湿式系统 (C)干式系统 (D)水喷雾系统 2

58、能起到防火分隔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B )。 (A)湿式系统 (B)水幕系统 (C)干式系统 (D)预作用系统 2

59、火灾的水平蔓延速度快、闭式喷头的开放不能及时使喷水有效覆盖着火区域的场所应采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B )。

(A)干式系统 (B)雨淋系统 (C)水幕系统 (D)湿式系统 260、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漏水的场所应采用( D )。 (A)湿式系统 (B)水幕系统 (C)干式系统 (D)预作用系统 26

1、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系统误喷的场所应采用( D )。

(A)湿式系统 (B)水幕系统 (C)干式系统 (D)预作用系统 26

2、地下车库等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采用( B )。 (A)湿式系统 (B)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C)干式系统 (D)预作用系统

26

3、燃油锅炉房等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采用( B )。 (A)湿式系统 (B)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C)雨淋系统 (D)预作用系统

26

4、室内净空高度超过闭式系统最大允许净空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初期火灾的场所应采用( D )。

(A)湿式系统 (B)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C)预作用系统 (D)雨淋系统

26

5、不能用防火墙分隔的开口部位,宜设臵( C )。

(A)干式系统 (B)雨淋系统 (C)水幕系统 (D)湿式系统 26

6、密集喷洒形成水墙或水帘的水幕称为( C )。

(A)湿式系统(B)雨淋系统(C)防火分隔水幕(D)防护冷却水幕 26

7、冷却防火卷帘等分隔物的水幕称为( D )。 (A)湿式系统(B)雨淋系统(C)防火分隔水幕(D)防护冷却水幕 26

8、保护油浸电力变压器宜采用( C )。

(A)预作用系统(B)干式系统(C)水喷雾灭火系统(D)水幕系统 26

9、保护液化石油气储罐(单罐容量大于20立方米)宜采用( C )。 (A)预作用系统(B)雨淋系统(C)水喷雾灭火系统(D)水幕系统 270、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等房间,宜采用( B )。 (A)雨淋系统 (B)水喷雾灭火系统 (C)泡沫灭火系统 (D)水幕系统

27

1、( D )由水源、供水设备、管道、雨淋阀组、过滤器、水雾喷头和火灾自动探测控制设备等组成。

(A)雨淋系统 (B)细水喷雾灭火系统 (C)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D)水喷雾灭火系统

27

2、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主要通过吸收热量、降低氧浓度、 ( A )三种方式达到控火、灭火的目的。

(A)阻隔辐射热 (B)冲击乳化 (C)稀释 (D)覆盖

27

3、( B )主要由水源、消防泵组、消防水泡、管路、阀门、动力源和控制装臵等组成。

(A)泡沫炮系统 (B)水炮系统

(C)干粉炮系统 (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27

4、( B )主要由水源、泡沫液罐、消防泵组、泡沫比例混合装臵、管道、阀门、泡沫炮、动力源和控制装臵等 组成。 (A)水炮系统 (B)干粉炮系统

(C)泡沫炮系统 (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27

5、( D )主要由干粉罐、氮气瓶组、管道、阀门、干粉炮、动力源和控制装臵等组成。

(A)水炮系统 (B)泡沫炮系统 (C)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D)干粉炮系统

27

6、以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C )。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卤代烷 1211 灭火系统 (D)卤代烷 1301灭火系统 27

7、以三氟一溴甲烷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D )。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卤代烷 1211 灭火系统 (D)卤代烷 1301灭火系统

27

8、以N

2、Ar

2、CO2 三种惰性气体的混合物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C )。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D)热气溶胶灭火系统 28

8、以七氟丙烷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B )。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D)热气溶胶灭火系统

28

9、在规定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气体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称为( A )。

(A)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 (B)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 (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290、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臵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气体灭火系统,称为( D )。

(A)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 (B)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 (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29

1、在每个防护区各自设臵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系统,称为( C )。 (A)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 (B)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 (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29

2、气体灭火剂在瓶组内用惰性气体进行加压储存,系统动作时灭火剂靠瓶组内的充压气体进行输送的气体灭火系 统,称为( B ) (A)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B)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C)预制气体灭火系统 (D)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29

3、气体灭火剂无需加压而是依靠自身饱和蒸气压力进行输送的灭火系统,称为( A )。

(A)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B)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C)预制气体灭火系统 (D)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29

4、气体灭火系统动作时灭火剂有专设的充压气体瓶组按设计压力对其进行充压的系统,称为( D )。

(A)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B)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C)预制气体灭火系统 (D)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29

5、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由于混合气体纯粹来自于自然,故又称为( D )。 (A)卤代烷灭火系统 (B)泡沫灭火系统 (C)干粉灭火系统 (D)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29

6、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装臵由灭火剂储存容器、检修阀、充装阀、平衡阀、安全阀、容器超压泄 压阀、压力控制显示装臵、( C )、灭火剂量显示装臵等组成。

(A)储气瓶组 (B)泵组 (C)制冷系统 (D)雨淋阀

29

7、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由泡沫产生装臵、( A )、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液储罐、消防泵、消防水源、控制阀门 等组成。 (A)泡沫比例混合器 (B)报警阀 (C)驱动气体瓶组 (D)水流报警装臵

29

8、由固定的消防水源、消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装臵和管道组成,永久安装在使用场所, 当被保护场所发生火灾需要使用时, 不需要其他临时设备配合的泡沫灭火系统,称为( C )。

(A)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 (B)半固定式泡沫系统 (C)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D)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29

9、由固定的泡沫产生装臵、局部泡沫混合液管道和固定接口以及移动式的泡沫混合液供给设备组成的泡沫灭火系统,称为( B )。 (A)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 (B)半固定式泡沫系统

(C)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D)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300、将泡沫产生装臵安装在罐体的上方,使泡沫从液面上喷入罐内,并顺罐壁流下覆盖燃烧油品液面的泡沫灭火系 统,称为( C )。 (A)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B)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C)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D)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30

1、泡沫从液面下喷入罐内,泡沫在初始动能和浮力的推动下到达燃烧液面实施灭火的泡沫灭火系统,称为( A )。

(A)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B)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C)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D)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30

2、干粉灭火系统主要有灭火剂供给源、输送灭火剂管网、( D )、火灾探测与控制启动装臵等组成。

(A)储气瓶组 (B)泵组 (C)制冷系统 (D)干粉喷嘴 30

3、具有固定的干粉供给源,并配备有一条或数条输送干粉灭火剂的软管及喷枪,火灾时通过人来操作实施灭火的干粉灭火系统,称为 ( C )。

(A)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 (B)局部应用干粉灭火系统 (C)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 (D)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30

4、将驱动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单独储存在储气瓶中,灭火使用时,再将驱动气体充入干粉储罐,进而携 带驱动干粉喷射实施灭火的干粉灭火系统,称为( D )。

(A)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 (B)储压式干粉灭火系统 (C)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 (D)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30

5、将驱动气体与干粉灭火剂同储于一个容器,灭火时直接启动干粉储罐的干粉灭火系统,称为( B )。

(A)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 (B)储压式干粉灭火系统 (C)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 (D)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30

6、属于梯类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是( D )。

(A)逃生缓降器(B)应急逃生器 (C)逃生绳 (D)悬挂式逃生梯 30

7、属于绳索类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是( A )。

(A)逃生缓降器 (B)逃生滑道(C)自救呼吸(D)悬挂式逃生梯 30

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防火巡查的频次为( A )一次。 (A)每天 (B)每隔一天 (C)每周 (D)每隔一周

30

9、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 B )进行一次。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310、关于定期防火检查的说法,下列不确定的是( D )。

(A)按规定的频次进行 (B)或者按照不同的季节特点进行检查 (C)或者结合重大节日进行检查 (D)每天进行检查

311、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 B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312、除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其他单位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313、不属于单位防火检查的内容是( D )。 (A)灭火器材配臵及有效情况

(B)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C)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D)单位工作人员出勤情况

314、不属于单位防火巡查的内容是( C )。

(A)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B)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C)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D)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315、关于定期防火检查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D )。 (A)通常由单位领导组织 (B)或者由有关职能部门组织 (C)对所有部位进行检查 (D)只对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检查

316、关于单位进行防火巡查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B)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C)有无用火、用电情况

(D)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3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单位防火检查采用的方法( B )。 (A)查阅消防档案 (B)审查员工考勤(C)测试消防设施 (D)查看消防通道、防火间距、灭火器材、消防设施等情况

31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火灾隐患( B )。 (A)违章关闭消防设施 (B)正常用电 (C)发生火灾时会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的

(D)发生火灾时会导致火势蔓延、扩大或增加对人身、财产危害的

319、下列火灾隐患不属于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的是( D )。 (A)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

(B)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C)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D)两建筑间防火间距不够的

320、下列火灾隐患不属于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的是( B )。

(A)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B)电线电路设计不合理

(C)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 (D)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321、夜间检查是预防夜间发生大火的有效措施,重点是检查( D )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A)办公室 (B)宿舍 (C)仓库 (D)火源、电源

322、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臵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臵的,应当( C )。

(A)立即强制执行 (B)记录备案 (C)立即报告 (D)保持现状以后再说

323、下列关于报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向119报警。

(B)向本单位专职消防队报警,等扑救不了时再向119报警。 (C)向本单位消防控制室报警,召集人员迅速处臵初起火灾。

(D)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要他们迅速做好疏散准备尽快疏散。

324、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 A )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A)无偿 (B)有偿 (C)积极 (D)主动

325、在拨打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火警时,必须讲清( D )、起火物、火势情况和报警人的姓名及所用电话号码。

(A)发生火灾单位的领导姓名 (B)发生火灾单位的隶属关系 (C)发生火灾村单位效益

(D)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的详细地址、火灾概况、报警人基本情况

326、以下对火灾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119 报警电话是免费的

(B)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有义务拨打 119 (C)为了演练,可以随便拨打 119 (D)不可以使用单位内线电话分机拨打 119

327、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通常不允许人员利用建筑物中的( C )进行安全疏散。

(A)防烟楼梯 (B)室外楼梯 (C)普通电梯(D)悬挂式逃生梯

328、下列四种物资在发生火灾时,首先应该疏散( C )。

(A)办公桌椅 (B)个人衣物 (C)国家珍贵文物 (D)个人现金

329、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疏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制订安全疏散计划 (B)寻找场所内未着火房间躲闭 (C)安全疏散时要酌情通报情况,做到有秩序疏散 (D)分组实施引导

330、对人员疏散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做好防护,低姿撤离 (B)鱼贯地撤离

(C)自身着火,快速奔跑

(D)利用建、构筑物内配备的消防救生器材或选择落水管道和窗户进行逃生 3

31、下列关于身上着火的处臵方法,错误的一种是( B )。 (A)身上着火,着火人可就地倒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焰压灭 (B)身上着火,应尽快脱掉衣帽,快速奔跑,把身上的火焰压灭

(C)身上着火,在场的其他人员可向着火人身上浇水,把火扑灭 (D)身上着火,在场的其他人员可用湿麻袋、毯子等物把着火人包裹起来窒息灭火 3

32、人员密集场所应指定安全疏散计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按人员的分布情况,制订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路线,并绘制平面图,用醒目的箭头标示出出入口 和疏散路线 (B)路线要尽量简捷,安全出口的利用率要平均

(C)对工作人员要明确分工,平时要进行训练,以便火灾时按疏散计划组织人流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D)发生火灾时,要按照单位领导的要求进行疏散 3

33、对组织物质疏散的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将参加疏散的职工或群众编成组,指定负责人,使整个疏散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B)受水、火、烟威胁最大的物资最后疏散 (C)尽量利用各类搬运机械进行疏散 (D)怕水的物资应用苫布进行保护。

3

34、下列不属于最先急于疏散的物资的是( D )。 (A)可能造成扩大火势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 (B)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 (C)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 (D)受灾户要求疏散的个人物资

3

35、人员密集场所应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在经营时间里,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并保证安全走道、楼梯和出口畅通无阻

(B)安全出口不得锁闭,通道不得堆放物资

(C)组织疏散时应进行宣传,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尽快将在场人员疏散出去

(D)发生火灾时,应保证在场领导首先顺利通过安全出口进行疏散 3

36、当单位灭火人员不能接近火场时,应根据着火对象及火灾现场实际,果断地在蔓延方向采取一些必要的堵截措 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阻止火势蔓延( D )。 (A)关闭防火门 (B)设臵水枪阵地 (C)降下防火卷帘(D)开窗通风

3

37、火灾初起阶段是火灾扑救( B )的阶段。

(A)最不利 (B)最有利 (C)较有利 (D)较不利 3

38、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 A )渠道逃生。 (A)疏散楼梯 (B)普通电梯 (C)跳楼 (D)货梯 3

39、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 C )。

(A)速到现场抢救物资 (B)尽快抢修设施争取复产 (C)予以保护现场 (D)尽快核对受损失的财务

340、不同的火灾有不同的控制方法。根据控制的对象不同,控制火势可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方法,下列四种方法哪种属于直接控制火势( C )。 (A)对燃烧的和邻近的气体贮罐进行冷却,防止可燃液体沸溢 (B)在火场下风向,对建筑物实施必要的拆除

(C)利用水枪射流、水幕等拦截火势,防止火势扩大蔓延 (D)对流淌在火场的可燃液体实施泡沫覆盖,防止复燃 3

41、火灾报警电话是( B )。

(A)110 (B)119 (C)120 (D)122 3

42、《消防法》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 D )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A)该场所的法定代表人 (B)该场所的工作人员 (C)该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 (D)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

3

43、《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 B )。

(A)可以给予支援 (B)应当给予支援 (C)适当给予支援 (D)有偿给予支援

3

44、无论是义务消防人员还是专职消防人员,在扑救火灾时,必须坚持( A )的指导思想。

(A)“救人第一” (B)“救火第一” (C)“抢救财产第一” (D)“控制火势第一” 3

45、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D )等基本方法。 (A)堵截、控制 (B)快攻、疏导

(C)排烟、转移 (D)堵截、快攻、排烟、隔离

3

46、火灾扑救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 C )的要求保护现场。 (A)单位领导 (B)主管单位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公安机关

3

47、对大面积燃烧区或火势比较复杂的火场,根据火灾扑救的需要,将燃烧区分割成两个或数个战斗区段,便于分 别部署力量将火扑灭,使用的火灾扑救方法是( C )。

(A)堵截 (B)快攻 (C)隔离 (D)排烟

3

48、当灭火人员能够接近火源时,应迅速利用身边的灭火器材灭火,将火势控制在初期低温少烟阶段,使用的火灾 扑救方法是( B )。 (A)堵截 (B)快攻 (C)隔离 (D)排烟

3

49、保护火灾现场的目的是为了火灾调查人员发现、提取到客观、真实、有效的火灾痕迹、物证,确保火灾原因认定的( C )。 (A)公平性 (B)公正性 (C)准确性 (D)公开性

350、火灾现场是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 A )的物质载体。

(A)认定火灾原因 (B)火灾直接损失 (C)火灾事故 (D)火灾间接损失

3

51、凡与火灾有关的留有痕迹物证的场所均应列入( B )。 (A)保护范围 (B)现场保护范围 (C)长期保护范围 (D)永久保护范围

3

52、在火灾扑救初期,当单位灭火人员不能接近火场时,应根据着火对象及火灾现场实际,在蔓延方向设臵水枪阵 地、水帘,( A )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

(A)关闭 (B)打开 (C)反复启闭 (D)拆除

3

53、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应当根据现场勘验的实际情况和进展进行(C) 调整( C )。

(A)扩大 (B)缩小 (C)调整 (D)分解 3

54、对初起灭火要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离火灾现场最近的人员,应根据火灾的种类正确有效地利用附件灭火器等设备与器材进行灭火

(B)灭火人员在使用灭火器具的同时,要利用最近的室内消火栓进行初起火灾扑救

(C)灭火时要考虑水枪的有效射程,尽可能靠近火源,压低姿势,向燃烧着的物体喷射

(D)灭火人员最好不用室内消火栓进行初起火灾扑救

3

55、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以( C )为核心,以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为补充,是我国法律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A)刑法

(B)行政处罚法

(C)消防法

(D)人民警察法 3

56、 ( D )是我国唯一的、专门的消防法律,是消防工作的基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

57、我国现行的消防法于( C )开始施行。

(A)1998 年 9 月 1 日

(B)2002 年 4 月 29 日

(C)2009 年 5 月 1 日

(D)2005 年 9 月 1 日

3

58、下面那种行为既是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又是治安违法行为( A )。

(A)谎报火警的

(B)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臵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C)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

(D)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3

59、下面那种行为既是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又是治安违法行为( C )。

(A)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B)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C)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

(D)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36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 344 号令)属于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 C )。

(A)基本法

(B)行政规章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36

1、下列选项属于地方性消防法规的是( B )。

(A)《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B)《黑龙江省消防条例》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36

2、下列选项属于消防行政规章的是( A )。

(A)《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B)《北京市消防条例》

(C)《行政处罚法》

(D)《森林防火条例》

36

3、下列选项属于地方性消防法规的是( D )。

(A)《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C)《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

(D)《青海省消防条例》

36

4、下列选项属于由公安部和其他部位联合下发的行政规章的是( D )。

(A)《行政许可法》 (B)《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C)《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D)《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36

5、( B )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批准或颁布的有关消防工作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A)消防法律

(B)消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36

6、下面哪一部规章是由公安部单独下发的( C )。

(A)《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C)《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D)《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36

7、下面哪一部规章是由公安部单独下发的( B )。

(A)《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B)《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C)《草原防火条例》

(D)《产品质量法》

36

8、涉及公共安全的行业标准是( C )。

(A)《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B)《消防站建设设计标准》

(C)《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D)《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6

9、涉及公共安全的行业标准( D )。

(A)《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B)(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C)《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

(D)《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370、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制定的部门的不同,划分为( B )。

(A)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C)规范和标准两大类 (D)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37

1、涉及消防的行业建设标准常用的有( A )。

(A)《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B)《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C)《石油库设计规范》

(D)《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 37

2、涉及消防的行业建设标准常用的有( D )。 (A)《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

(B)《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C)《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D)《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臵标准》

37

3、根据《消防法》规定,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 B )。 (A)考核上岗 (B)持证上岗(C)培训上岗 (D)定期上岗

37

4、根据《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要依法向( C )申请安全许可。 (A)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B)人民防空办公室 (C)公安机关 (D)城管大队

37

5、根据《消防法》规定,消防组织的形式包括公安消防队、( A )和志愿消防队。

(A)专职消防队 (B)少年消防队 (C)集体消防队 (D)、个体消防队

37

6、根据消防法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 D )。

人身保险(B)财产保险(C)养老保险(D)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37

7、我国的行政处罚设定了警告、罚款等共( C )种处罚种类。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八种

37

8、《消防法》规定:对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违法行为,再罚款的同时,并处( B )。 (A)警告 (B)没收违法所得

(C)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D)治安拘留 37

9、对于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

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消防部门报请( D )批准,并由政府组织公安机关等部门实施。

(A)上级消防机构 (B)上级公安机关 (C)国务院 (D)当地人民政府

380、( C )是在行政执法实践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消防行政处罚形式。 (A)警告 (B)治安拘留

(C)罚款 (D)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

38

1、( D )是在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处罚手段,它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消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对人实行的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 (D)行政拘留

38

2、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 B )。 (A)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B)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C)五日以下拘留 (D)十五日以上拘留

38

3、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在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的同时,可以并处( D )。 (A)五百元以下罚款 (B)(B)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D)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38

4、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B )。

(A)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B)五日以下拘留 (C)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D)十五日以上拘留

38

5、单位在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上设臵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责令改正,处( C )。

(A)五百元以下罚款 (B)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C)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D)一万元以上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38

6、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的( C )规定从重处 罚。

(A)《行政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38

7、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情节严重或者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由( D )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 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A)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B)公安机关 (C)当地人民政府 (D)原许可机关

38

8、依据行政处罚法和消防法的规定,( B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 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 管理, 并由本级人民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A)县级 (B)省级 (C)市级 (D)国务院 38

9、在消防行政实践中,不满( C )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不予行政处罚, 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A)十八周岁(B)十六周岁(C)十四周岁(D)十五周岁

390、在消防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对个人处( )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对单位处( B )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处罚可以当 场进行, 其他处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A)一千、五十元 (B)五十元、一千元 (C)五百元、五千元 (D)一万元、三万元

39

1、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做出( D )处罚时,当事人可以申请听证。 (A)警告处罚 (B)拘留处罚 (C)刑事处罚

(D)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39

2、我国《刑法》规定,对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 C )。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B)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9

3、单位的防火巡查工作一般由( B )负责。 (A)保安 (B)当日消防值班员 (C)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管理人

39

4、防火巡查的部位一般是单位依据有关消防法规确定的重点部位,下列哪一项不是消防巡查的部位( D )。

(A)配电室 (B)厨房 (C)消防控制室 (D)操场 39

5、不属于防火巡查人员的工作任务有( C )。 (A)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理论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认知归因理论归因偏差

一、引言

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热门是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理论。它为说明、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认知的代表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F.Heder)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区分了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的内在因素,包括能力、动机、努力程度等;二是来自外界的因素,如环境、他人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等。他认为行为观察者在对因果关系进行素朴分析时,试图评估这些因素的作用。海德(F.Heder)认为对行为的预测与行为的归因是相互联系着的。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B.Weiner)研究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他同意海德提出的尺度,即把原因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但他还提出了另一种尺度,把原因区分为暂时的和稳定的两个方面。

维纳的归因模型

两种尺度上的因素在归因中都是很重要的,它们会导致不同的后果。在我们形成期望或者预言某人将来的行为时,暂时/稳定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归因的内在/外在尺度同时对一种行为的奖赏或惩罚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对应推论”是人们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Davis)揭示了对应推论的程序,即先判定行为者的动机,然后由此推定行为者的品性。他们认为,当他人有某种行为时,行为的观察者就要判定这种行为是不是他人有意做出的,以及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效果中哪些是行为者所希求的。如果某种行为后果只是行为者无意造成的,就不能根据它来判断行为者的品性。

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Davis)还提出了几种可能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社会合意程度很高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大多数人都会采取的行为。另一个因素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四)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H.Kelly)的理论通常被叫作三度理论。他指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作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景或关系(时间或形态)。这三个原因都是可能的,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 :一致性 、一贯性和特异性。凯利(H.Kelly)强调了三种信息的重要性 ,所以他的理论又称为三度理论。凯利又提出因果图式的概念。图式就是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形成某种看法。人们常以图式解释特定的行为。例如,某人连续几次看了电影甲,如果我们对他的行为进行归因,就会有三种解释:

1、他喜欢这部影片,

2、电影很有趣,

3、这几天他闲着没事。三种解释都可能是正确的,问题是确定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凯利(H.Kelly)指出,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使用了三种基本信息,即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和一贯性信息。区别性信息告诉人们行为者在对待不同刺激物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别。一致性信息性人们显示关于周围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者的行为表现之间是否一致。一贯信息是人们所要了解的关于行为者在其他场合的表现情况。

三、归因偏差

上述的归因理论,特别是凯利的模式基本上都假定归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但学者们指出,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

(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这种偏差主要是就观察者而言的,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与观察者的倾向相比,行为者很容易过高估计外在因素对已自己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易作外在归因,而观察者对他人行为倾向易作内在归因。

(三)忽视一致性信息

凯利曾假定人们在归因时同样重视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三种信息。但是,事实上一致性信息所受重视的程度特别低。人们往往只注意行为者本人的种种表现,却不大注意行为者桌位的其他人的如何行动。

(四)自我防御性归因

人们总是愿意获得成功,这种倾向也可能导致归因偏差。另一方面,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还可能出现另一种防御偏差,即所谓自我贬损。

四、总结

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这种“归因”较多地涉及了人们的情感和动机因素,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活动。所以它并不完全遵循逻辑规则,常会发生各种偏差。

参考文献:

理论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质量月”读书学习活动总结为了在“质量月”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使全体员工能真正认识到“人”在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中起影响和主导作用,把质量意识﹑质量态度﹑质量行为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装包二班特于2012年9月21日开展以“加强质量意识,端正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为主题的读书学习活动。此次读书学习活动,增强了我们装包二班的凝聚力,提高了员工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进了员工们之间的交流。本次活动在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

领导重视是前提,组织严密是保证,团结协作是关键。车间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读书学习活动,李明坤主任亲自审阅了活动的方案,主持人台词并给于建设性的意见,周班长在班前班后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活动氛围,张洋洋积极询问营造“质量月”氛围情况,并用照相机记录了我们班的板报。这充分体现了领导对本次活动的重视。根据公司质量月活动的指示精神及要求,我们完成了细致周密,内容丰富的活动方案,包括时间,地点,节目安排,活动现场布置等。员工们积极参与活动,在“质量月”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高质量工作﹑产品的要求,自编自演了小品《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凉药房的故事》;装药手们结合自身岗位以说唱的形式为大家表演了《三句半》节目,此外,员工还根据公司长期以来提倡我们诵读的《三字经》,改编成了《质量三字经》口诀等精彩的演出。在活动快结束时,员工们结合自身岗位位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指出本岗位常出现的工作质量问题,对该质量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改善的方法,这一举措得到了李明坤主任的高度认可。细节决定成败,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员工做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验出来的,这一理念以已深入到了每一个员工心中。活动最后,李明坤主任进行了总结讲话,对本次活动给与了高度评价,要求对质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抓深抓细抓到位,确保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纪检培训总结下一篇:电工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