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范文

2024-04-21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1篇

今年暑假,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自己家乡的第一医院,开始了那为期半个月的见习生涯!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学梦想的前期准备. 见习15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每天面对着各位医生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慨叹,遗憾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见习前将知识熟记于心,我只能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真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啊.之前就听说过一位实习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回到办公室翻书去.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 虽然我的见习时间很短,但我却从中学到了许多。以前总觉得做医生是轻松地,而病人的压力总是很大。经过见习之后我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医生的压力远远高于病人,因为至少病人可以将自己托付给医生,而医生却只能依靠自己的技术,有时候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往往比病人还紧张,害怕会弄痛病人,害怕种种,但在表面却要表现的很轻松,因为如果医生表现的很紧张,那么他的情绪会很轻易的就传染给病人,让诊治的过程变得困难许多。而在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病人时候也有不同的办法,尤其是对待老人和小孩。小孩子胆子比较小,所以医生在对待儿童时应尽量将气氛调整的比较轻松愉快,并且对待儿童要尽量温柔亲切,孩子有时候往往因为害怕会不配合治疗。我见习科室的柳医生就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好医生。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跟小朋友聊天,有的哭闹的孩子到他那里就会乖乖的。在对待老年人时更需要有耐心,老年人会因为年龄大了,听力理解能力都下降,所以在这时医师就应该对老年人耐心的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

在手术室见习期间,虽然不能真正的上台,只能在旁观看,但这也很满足了,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步骤都需严格操作不容出错,这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因此我深刻体会到了手术中无菌要求的严格程度,从穿衣到戴手套,每一步都严格要求自己,以达到真正的无菌操作。在手术室我还观看了很多手术例子,如腹腔镜,脾破裂,胆囊摘除术,骨折手法复位等。同时也看到了麻醉师怎样进行腰麻,全麻的过程。

除此之外,我还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性。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前行者的力量、信心与勇气;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化解矛盾,分享快乐与幸福,重点是取得彼此之间的信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可什么是沟通的第一步?学会倾听。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了自己的表达,而忽视了倾听别人的建议与感想体会,也就浪费了走向成功的机会。一位哲人说得好:“成功属于善于倾听的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很重要。

时间短暂,见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我将以难忘的亲身体会作为动力,把学到的知识带到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操作水平,为以后工作做好铺垫,去适应一种新的环境,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展示一种新的人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这次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领悟到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考验,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此次见习虽然是短暂的,在我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可能是白驹过隙的,但是,它又是漫长的,因为这段难忘的日子,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了,它让我更清楚我所选择的专业是做什么的,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这个职业的性质,让我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26名本科生进行定性访谈,采用QSR Nvivo 8.0软件,并借助于Colaozzi七步法分析其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体验的看法。结果显示,正向的体验主要有学习兴趣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公共卫生思维的拓展、自信心的增强、公共卫生实践的早准备、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等;负向的体验主要是学习压力的增加、学习时间的增多、考核评价体系滞后等。这两方面的体验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行和改进流行病学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流行病学;教学改革;质性研究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该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首次尝试应用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也进行了相关总结[2]。为了了解学生对该方法教学的看法,以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该教学方法,我们在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继续使用了该教学法,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展了相关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正在采用情境教学法学习流行病学课程的公有民办本科院校预防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人,年龄23~25岁,平均24岁,城市生源4人。

(二)方法

1.资料收集。在流行病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12月底采用半结构式、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前与受访学生沟通,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信息保密和匿名原则。访谈提纲是基于研究目的和既往文献制订,访谈内容以笔录和录音两种方式进行记录,每个学生访谈时间约30分钟。

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换为文字,结合访谈笔记,采用QSR Nvivo 8.0软件,借助于Colaozzi七步法[3]进行分析,即仔细阅读所有记录、析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等,从而形成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体验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二、结果

(一)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的正向体验

1.学习兴趣的提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如果教师讲课比较枯燥,加上无处不在的网络和通讯工具,学生可能时不时的看看手机,很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好。而情境教学法力求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由于问题间又相互关联,层层深入,随着教师的引导,就会不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法以实际公共卫生事件为基础,置身于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应用流行病学理论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而问题的解决又将会提高其对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公共卫生思维的拓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都涉及到预防医学的多个学科,学科间也交叉融合,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有宏观的公共卫生思维。情境教学法中的各种问题,有的是流行病学的内容,有的涉及到环境卫生学,有的涉及到卫生法律法规,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在流行病学课程中,会试着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综合多学科的公共卫生思维。

4.自信心的增强。教师根据情境抛出问题后,学生进行讨论与发言。其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对个别学生的疑问进行解释或说明,这样会让讨论和发言变得更加轻松,也让学生变得勇于发言。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表扬的基础上,委婉和适时地指出学生理解或思考的局限性,这样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上会变得更加自信。

5.公共卫生实践的早准备。虽然是通过情境模拟,但采用多种模拟方法让学生感觉置身于公共卫生实践的现场,一方面可以初步获知公共卫生现场工作内容,为今后真正投入公共卫生实践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展示现场工作的复杂性、紧迫性,为立志投身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思想准备。

6.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相互讨论、积极发言等,均可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和相互沟通的能力。教师适时点评和鼓励、轻松愉快的范围也让内向一些的学生可以主动开口。

7.其他。在集体讨论的时候,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在情境设置时,加入了人文内容,也可以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等等。

(二)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的负面体验

1.学习压力的增加。由于情境教学涉及面很广,需要思考和调用的知识也很多,而且有些知识点可能是其他课程内容,这使得学生在讨论和发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少数学生在上课前还复习了既往学习内容。这种压力在班级学生少或者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上尤为明显。

2.学习时间的增多。情境模拟时需要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现场模拟患者或周围群众,描述个人感受或陈述事件经过,这就需要耗费一定的上课时间。因此,部分学生认为该过程效率偏低,自己几分钟就可以读完的内容,让学生来扮演可能需要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觉得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因此,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来说,情境教学法会导致教学时间的增加。

3.考核评价体系滞后。虽然采用了15学时的请教教学法,但大部分教学课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最终考试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没有采用一些过程性评价方法,因此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区分一些课堂讨论和表现好,但不善于考试的学生。另外,对于三次课中有明显进步的学生也难以发现。

三、讨论

(一)情境教学法对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流行病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都很强的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实际问题[4]。无论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2],还是从本次的质性研究,均提示情境教学法对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单纯表现在成绩上,还包括学习兴趣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公共卫生思维的拓展等,这说明该方法可以从多方面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由于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由单纯被动听课变成了在特定情境下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环境下思考、学习。同时,情境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宽松环境下的交流和思路,而且将多个学习内容关联在一起,形象生动,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与角色扮演对象交流,另一方面又要将讨论和思路的结果表达出来,这将有助于其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也是符合公共卫生实践的要求之一。所以,情境教学法从多个方面改变了原有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岗位胜任力的教育和培养。

(二)流行病学情境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本次质性研究也发现,学生在肯定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出学习压力增加和学习时间增多的负面体验。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任何新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和时间,如PBL,学生在课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准备材料[5]。但这种时间和精力的花费,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情境教学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考核方法显然不合适,尚需要研究或构建专门的过程性评价体系[6],以便于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研究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对象为公有民办本三批次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和我校本一批次同专业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访谈人数少,所以该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周虹.情境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9):2532-2534.

[2]唐少文,苏静,马红霞,等.情境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43-144.

[3]洪少华,章彩芳.本科护生对医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10-1012.

[4]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321-323.

[5]王兆芬,李斌,杜文琪,等.PBL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9):921-923.

[6]高凌飚,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5,(9):12-14,59.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 预防医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临床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师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式四方面对预防医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课程是医学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1]。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的原则,特别强调在不同医学环境下都要重视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为了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医学、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防治结合的医学实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教改精神,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 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

任何一项课程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要努力做到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把“教”的功夫放在学生“学”上。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就意味着“平等”,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作为高职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从护理专业的需求方向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更适合护士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护士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如具备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营养咨询与指导的基础知识和开展预防保健、护理科研的能力,这样就能使预防医学课程“突出护理、结合实践、服务临床”。因此,我们根据培养方向对教学内容和各章的学时进行了调整。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学科不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夠透彻,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能达到要求。这使我们认识到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是唯一的选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2]案例讨论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这是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实用的适合专科层次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效的预防医学学习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3]是我们在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每次授课前先设计一些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将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讲授,在讲授中学生还可以随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讲授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申出授课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 这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问题一环扣一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掌握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的许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就某个题目进行讨论式教学,例如就学习、生活中所发生一些事件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生产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本门课程是社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建立了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教师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也在实践性教学中认识了预防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一些科研题目进行,同时把一些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四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对预防医学的考核主要采用了期末考试和平时能力培养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前者指期末的理论笔试 占60%,后者主要通过案例讨论,、卫生统计分析、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占40%。也就是说,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应在对学生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使成绩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罗长坤.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预防医学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2):22~25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48-49

[3]邱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72-: 75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分析当前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状况,提出化解医学类大学生基层就业困局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毕业生 基层 就业 状况 调查 分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艰苦边远地区、县级及县级以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大城市的社区卫生院等。目前,广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配置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规模和城市大中型医院已趋于饱和的本专科岗位需求等形势,医学类高校如何动员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尤其是本科以上的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广西医学类高校招生就业基本状况

(一)广西医学类高校扩招前后人才培养情况

1990年以来,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医学类高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2.62万人,其中本科生6.67万人,专科生5.95万人;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5.16万人。国家于1999年实施高校学生扩招,医学类高校招生人数从扩招前后的总体来看是跨越式增长的,扩招后(1999~2011年)广西医学类大学生总数比扩招前(1990~1998年)增加8.87万人,占1990年以来招收医学类高校学生总数的70.29%;但从扩招前后三年(1998-2000年)和近三年(2009~2011年)看,医学类高校招生数增幅相差明显,扩招前后三年医学类高校招收本专科生数平均增幅为47.61%,近三年医学类高校招收本专科生数平均增幅仅为11.71%。在临床医学专业方面,扩招前后三年(1998~2000年)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当年总招生人数比重依次为72.56%、78.13%、57.12%;近三年(2009~2011年)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当年总招生人数比重依次为28.65%、25.23%、25.16%。从以上数据看出,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在高校扩招后所占比重呈下滑趋势。

(二)2009~2011年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截至2009年9月1日,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9470人,就业总人数8295人,总体就业率87.59%,专业对口率为93.58%。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2009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5.46%。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439人,总体就业率为88.02%。

截至2010年9月1日,广西医学类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比2009年略有下降,毕业生数为9126人,同比降幅为3.63%,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总人数8425人,总体就业率92.32%,专业对口率为93.96%。同期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9.87%。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069人,同比降幅为10.76%,总体就业率为90.31%。

截至2011年9月1日,广西医学类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比去年仍略有下降,毕业生数为8383人,同比降幅为8.14%,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总人数7757人,总体就业率92.53%,专业对口率为93.10%。同期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9.98%。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2858人,同比降幅为6.88%,总体就业率为90.68%。

(三)2009~2011年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情况

2009年,广西医学类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41.65%,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30.86%,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52.05%。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786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469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978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507人。

2010年,广西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35.65%,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6.56%,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44.52%。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724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342人,同比减少了127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1100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450人,同比减少了57人。

2011年,广西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31.30%,同比下降了4.3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6.08%,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36.87%。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660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301人,同比减少了41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602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279人,同比减少了171人。

二、制约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方面原因

在调研中,笔者采取网上匿名问卷形式对5所医学类高校(含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有在校大学生19798人参与,其中男生占22.73%,女生占77.27%;本科生占53.21%,专科生占46.79%;调查学生生源地在城市市区占10.54%,县城占16.62%,农村占72.84%。调查结果显示:

1.大学生对国家基层项目帮扶政策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认知不足。近年来,在政策上国家制定了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优惠政策,在考研、升学、公务员考试、学费国家代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新政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在基层服务质量上,广西也加强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09~2011年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幅保持在41%以上,仅14372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自治区财政就筹资11.4亿元。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51.31%的大学生反映不太清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并且他们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日新月异变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对乡镇卫生院了解不是很多的大学生占52.88%,承认不了解的占30.51%。

2.就业中存在毕业生心态定位高、用人单位期望值高等“双高”情况。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水平低下、工作条件及福利待遇较差的现实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投资大学教育的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倾其所有是希望自己子女毕业后有所回报。而医学大学生多数出身于农村,他们希望毕业后经济能够独立,尽快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同。所以他们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相比仍是偏高的。调查中,有65.54%的大学生选择在市级地区就业,仅有3.09%的大学生选择在乡镇以下就业。在调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所能承受月收入的心理底线方面,有35.17%的大学生可承受月收入底线为2000~3000元。

(二)客观方面原因

1.基层医学人才出现断层。扩招以后,很多医学毕业生滞留在大城市不就业,而基层医护人员需求却日益增长,从基层卫生院数据来看,2011年,广西农业人口约为4070万人。而目前广西每千农业人口卫生院人员数仅为0.98人,低于这一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1.28人,全区卫生院医务人员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缺口人数还约有44560人。近三年广西医学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6979人,假如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全在卫生院工作,仅能填补缺口人数的60.55%。从实际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近年来,医学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全区毕业生平均总体就业率,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市场呈现需大于供的态势,毕业生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所以广西医学大学毕业生下基层还处于“下不去”的状态。据调查,2011年全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其中本科学历人数只有4.84%,中专、中技人员接近50%。再由于医学类本科生因学历障碍带来的就业困难,相当一部分医学毕业生把考研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出现医学人才分流,导致了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更难招到优秀本科大学毕业生。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迟滞。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还属于起步阶段,各项软硬件配套设施有待提高。一是机构普遍设施简陋、医疗设备不足,缺乏名医,无法“传、帮、带”。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例少,动手术的机会也少,难以提升医术技能,进而影响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据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执业医师资格通过率不足30%。三是在基层机构工作时,平时训练的机会少,进修提高的机会也少,医疗技术和技能很难得到提高。四是部分乡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僵化,没有激励体制,制度上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待遇也不高,缺乏吸引力。五是许多县市未设置有中医院,大部分乡镇一级的卫生院更没有开设中医科、中药科,导致中医类毕业生只能前往地、市、县级的中医院才能就业。

三、引导、鼓励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在基层能够“扎得下”。一是学校应积极宣传,并加强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和规定。开展个性化的基层实践课,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人才对口输送方式解决基层人才不足问题,尝试推广人才“订单式”培养,推行为农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建立定向招生制度,实行招生签约,确保毕业后面向农村统筹或交叉定向分配;另一方面,定向招生实行单列、放低门槛,适当降低分数线,确保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生源,把这部分特定的生源培养成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全科医生。

第二,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和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制度,确保毕业生在基层“成长得好”。经济收入和个人成长需求等仍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被问及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大对医学生去乡镇卫生院就业的政策支持时,57.13%的毕业生希望政府提高工资待遇,以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而现有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力仍显不够。为打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使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路径更加通畅,一是有关部门需要研究和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在工资待遇、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评定、学习进修方面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向基层人员倾斜。二是制定科学和公平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宽松的岗位和职位流转通道,保障大学生能去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或更高岗位的晋升空间。三是中医医疗通常具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等特点。可推广在乡镇一级地区建立中医诊所,将医院开到农民家门口,此举不但可减轻农民就医负担,还能切实解决中医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第三,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基层适宜的医学生,确保毕业生在基层有用武之地。打造医务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地方医学院校的使命,也是能否确保新医改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学校在承担为基层培养人才任务时,应适应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应突出应用性,对医疗专业来说,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的普及型通科医师;教学环节应强调实践性,强化校地共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面向农村基层特色,开设与农村医学教育有关课程,增进医学生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了解、认识和热爱。

【参考文献】

[1]陈迎红.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

[2]王志伟.两年内将建设14372个村级卫生室[N].右江日报,2011-05-09

[3]涂延.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与问题[J].南昌高专学报,2008(6)

(责编 黎 原)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而言,培育中医思维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实践技能、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和传 承中医药文化。中医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取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中和思维等。其培育贯穿从入学直到毕 业实践的全过程,主要路径是教师结合不同专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育、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在品读经典中医药文 献的过程中培育。这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本质,增强其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思维方式;大学生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 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大事,”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及“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中医药院校大 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有助于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也有助于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探索中医药院校大学 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机制有助于培育更多的优秀中医 药学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中医思维方式的内涵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在思维活动 之前既有的,把握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是人 们在思维活动中设定、选择、剖析、解决和说明问题的思 维结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总称 [1]。中医思维方式 主要包括取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中和思维等,在 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中集中体现。此外,中医养生保健、 复方治疗等也都能够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等思维方式,中 医思维方式的形成丰富了哲学的思维方法。

一是取象思维,即取象比类思维模式。中医诊疗疾 病过程中经常提到的脏腑之象、面象、舌象、脉象等概念 都是中医取象思维方式的展现。取象思维不仅存在于理 论阐述,同样存在于医疗实践中。中医诊疗的过程就是 一个以象推脏、以象揣脏、以象定脏的过程。

二是整体思维,主要体现在中医精气学说、阴阳学 说、五行学说这三种学说当中,广泛应用于阐释人体的生 命活动、病理变化、疾病防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 问题,整体思维的运用对于复杂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作 用。

三是辩证思维,即整体的、动态的、相对的思维方式。

医生根据每一个患者所患病的情况,疾病所处的阶段,以 及患者的体质状态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辨 证论治实质就是中医辨证思维的体现。

四是中和思维,即融入到整体思维、辩证思想等思维 方式中,心肾相交、滋阴降火等医理都是以中和思维来展 开的。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认为中和为最佳状态,最终 使人体达到形神统一的状态 [2]。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培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

上世纪 90 年代,王庆宪在其所著的《中医思维学》 中记载:中医思维是一类没有进行科学描述的思维现象。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在认识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中所 表现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总和,有着丰富的传统理论内涵 以及鲜明的个体化治疗实践特征。掌握中医独特的思维 模式,是学习中医学各门课程的桥梁纽带 [3]。

中医的传承离不开中医思维,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 医生都需要树立中医思维观,中医思维是中医的灵魂。 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拥有临床思维模式是诊疗疾 病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而言,在日 常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中医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 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更好 地运用。中医本身的抽象性决定了将中医理论知识正确 地用于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不断地加以锻炼,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困难就在于如何在跟师过程中 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老师的诊疗思路是否被自己 理解和吸收。因此,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 式对于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品德修养

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强调整体精神是中医思维方式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思想决定行为,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有 什么样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得改变他的思维方式 [4]。通过 培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大学 生树立大局观念,善于用整体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从而提 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避免片面化思考所带来的利己行 为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另外,整体思维方式的培育也有 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 识和民族意识。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树立对国家、民族和 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重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和 长远利益。通过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有助于帮助当代 大学生形成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 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全面提升大 学生的品德修养。

(三)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度越来 越高,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但这远不是用所谓的 中医某个经典、某个基本理论所能阐释的,或者是用某个 国际标准来套用或者评估中医药能体现的,应当以深入 理解中医思维特色为基本前提,从中医的整体视角、立体 角度让世界认识中医和了解中医。在培育大学生中医思 维的实践中,离不开运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温病条辨》等为代表的中医药经典著作,通过系 统学习中医药经典著作,能够增强大学生了解中医药文 化的兴趣,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在 了解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医药知识 的认知,有助于大学生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世界,向世界 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力量。这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因此,通过对中医 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有助于使其全面了 解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培育的路径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大多关注学生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培育 的研究略显缺乏,影响着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系统的中医 药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缺乏,对于 日后从事相关诊疗工作和开展科研活动等,都会产生不 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因此, 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 意义。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育大学生中医思维 方式

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培育其中医思维方式,如中医专业学生可以在学习《素 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专业课程时对思维进行启 发;针灸推拿专业可以在学习《灵枢经》《难经》等课程 学习时培育学生中医思维方式;中药专业则可以在《神 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课程学习时培养学生探索中 医思维方式的兴趣,这样既突出了专业学习的重点,又能 够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

中醫思维方式的培养,还需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 用。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讲授中医药 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式来分析 案例,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中医思维体系。如中医诊病 过程中所采用的“望、闻、问、切”四个步骤,是中医整体 思维的充分体现,通过课堂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有助于 增强学生对中医诊疗理念的理解,尝试用中医思维方式 来思考学术问题,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探索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形成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培育方式,即教师帮助学生形成 思维体系,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文 化的内涵。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医药院校大学 生对中医经典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缺乏系统的中医 思维方式从而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因此, 教师应重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加强 师生之间的合作。当今时代,教育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单 纯的侧重于“施教”,而是更强调“被施教”一方的参与, 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应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为 主动乐于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 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指导,如在课堂讲授、选修 课学习、临床教学查房、典型病例分析、名医名师讲座等 各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 指导,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中医 思维体系,鼓励他们通过多视角来分析病例。因此,专业 课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针对性、灵活性、整体性和实 效性,在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取向思维、 中和思维,培养学生的中医整体观念,提升学生的认识水 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会用整 体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治疗疾病的方法等。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完成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对中医思维方式加以运用,中医药 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中医经典诵读大会、中医经典等 级考试等,鼓励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提升理论素养, 培育中医思维方式。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反复理解与掌握,会产生新的收获,这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升华的过程。因此,中医 药院校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结合临床经验和 不同阶段的学习总结,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如中医 药院校可以举办国医堂中医知识讲座,举行中医知识竞 赛等活动,激发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在实 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 力,进而结合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学思想中的 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等知识,并能够自觉运用中医思维 方式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培育大学生中医思维方 式。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 应该尽早走向临床,通过亲身实践来锻炼运用中医思维 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结合起 来,不仅有助于其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也有助于自身医 术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举办临床实践技能大赛、临 床实践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高年级同学讲述自己的亲 身临床经历,或请医院的专家到学校讲述临床经验等,通 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医思维方式在临床 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鼓励学生重视临床实 践活动。多接触患者,多到医院看诊、跟师,一方面能够 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更好地收 集临床资料,培养其对病历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 对临床工作的责任感,加深对中医知识和临床课程内容 的理解等。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临床的锻炼,使学生形 成系统的中医思维方式,使其将中医思维方式运用到科 研活动中,全面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医药院校相关社团组织来培育 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社团组织将有相同兴趣的大学生汇集到一起。 可以探索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的 中医思维方式,如采取观看国医大师讲课视频、中医经典 条目晨读、中医药文化传承知识竞赛等,选取不同的形 式,借助中医药院校社团的平台,在大学生日常校园文化 生活中学习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知识,培育中医思维 方式。

(三)在品读经典中医药文献的过程中培育中医思 维方式

中医药经典文献是培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 方式的重要素材。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对中医 药经典文献的研读,在培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过程中,运用好中医药经典文献有助于使大学生 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药知识,有助于了解中医药在治疗 疾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 黄帝内经 》《  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贯穿了中医 的理、法、方、药的基本思想。对于四大经典著作的阅读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体系,学习相关的中医药 知识,也有助于其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思维、中和 思维等,使学生在阅读经典著作中体会中医药文化的魅 力,领悟中医独有的思维方式,增强运用中医思维方式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中医药学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在专业课程学 习的同时注重其中医思维方式的培育,引导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通过建立中医思维方式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本质, 增强其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 生而言,引导其及时转换原有的思维,形成适合于自身专 业发展的思维方式,即中医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完成 学业,提升专业素养。在经典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培育中 医思维方式,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认识、熟悉、掌握运用 中医思维来诊治疾病,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养生 保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每一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用 实际行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积极表现,其目标是为人民 健康服务,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中立 . 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11.

[2] 徐玉锦 , 金明玉 , 李京玉等 . 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思 维的培养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5).

[3] 卫爱武 . 浅谈师承对发展中医思维的重要性 [J]. 教育现代 化 ,2018(39).

[4] 李国荣 . 培育中医思维 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J]. 高教学 刊 ,2019(20).

作者简介:徐晓东(197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教授,硕士研究 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崔作舟(1991—),女,汉族,辽宁锦州人,辽宁 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双)

上一篇:转化医学下一篇:科研经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