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2023-04-12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1篇

首先,在教学上,我努力的做好以下几点:

1、理论学习: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学方法,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以及备好每堂课: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进行详细计划。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四年级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做好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使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批改作业和做好课外辅导:精批细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使用认真、规范的批语,对学生的作业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记录。根据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选出一些典型问题,及时纠正,加强练习,让学生在减少总体作业量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个高效的巩固机会。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

全面关心学生,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开展数学讲座、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理论学习中,主动关心国内外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够全面学习,自主实践,虚心请教,自我反思,评价跟进,提高我的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超越,使自己的整体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展新的自我去迎接新的挑战。

小结人:***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课堂教学方面。

1、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进行出题,让其他学生来回答。在的重难点突破中,用“谁理解了它的意思”、“谁听明白了这位同学的话”等启发性的语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意识并且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口算课中,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练习题,互相出题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2、让生活更亲近数学。

低年级的数学教材赋予太多的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即揭示了规律的意义,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数学知识和数学实践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而思维又伴随着这动作,在动作中思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学具为教学载体,让数学知识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4、追求学生全面发展。

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和培养。

二、培优扶差方面。

培优扶差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首先解决学困生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其次,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第

三、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帮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家校配合方面。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科建设;构想

一、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现状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压力,而高考可以说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教师为了快速高学生成绩,在课堂上的教学几乎全部以考试为目的,押题、划重点、刷卷子成了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主要内容,忽略了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逐步培养,久而久之,学生每日的学科学习就会变成枯燥的机械式作业,失去了学习乐趣的学科教学也不会取得好的成果。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感觉学习比较吃力,通过刷卷子和复习的方式进行努力也收效甚微,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一些茫然,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客观数学意识和主观思维能力,以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部分题型来讲,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没有结合实际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得不到锻炼就会加剧学习的难度,间接的厌恶数学学科。同时,一些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沉闷,在课堂上一味的灌输学生大量的知識,并且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习题作业,不仅给学生增加了莫大的作业压力,更让本来就抽象化、严谨化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无趣,由于应试教育留下的各种根深蒂固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讲课,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课,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交流,直接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问,这节课听不懂,下节课接不上,造成学习成绩断崖式下降,所以高中数学教师有义务对于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建设。

以上是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现状,下面结合现状给出相应策略。

二、高中数学学科建设构想

1.建设课程目标和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课程,应当具有丰富性,单一的课本知识讲解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拓展课程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能够更上层楼。对于学生的化学课程内容,也应包含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以及研究类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而拓展课程是学生的选修模块,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有效的提高,至于研究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拓展,是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的深化。

2.实施个性化教学。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下最为显著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方向,是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以生为本既在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课堂角色上以学生为主体,这种理念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学实用性的最佳途径和体现方式,在高中各个学科教学中,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知识点储备有较高要求,这就需要老师清晰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和关系,提倡角色互换是为了消除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利于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没有在一种放松的心情中学习,影响学习效率,而相互之间的关系指的是教学关系,是教师在课堂模式上进行的改善,与学生之间达成共识的创新思维下的关系,实行个性化教学指导是以生为本的深化改善措施,由于班级内学生的水平差异,同样的教学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反馈,拿课后作业的布置举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差异化作业,让优生吃得饱,差生跟得上。对于数学学科的建设,课程实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能够使学生学会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对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数学差异制定相应的层次,从而便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3.课后作业的科学布置和评价。课后作业是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知识点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高中阶段的学生每天都有大量的课后作业需要写,但过多依赖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是不正确的教学思想,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近期实施双减政策的原因,双减政策的精髓在减量不减质,在于让学生学会独立复习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尤其是高中数学这种需要依赖逻辑思维的学科,同时教师要制定分层作业布置,通俗的讲就是个性化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分别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充实的完成课后作业并取得进步。同时在新课改政策下,新课改的“新”需要在多方面体现,课堂教学模式是接收知识和提升学科素养的途径,而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是巩固当日所学必要教学任务,课后作业的布置还要结合开放式作业,结合课本知识,尽可能 的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尤其是数学学科,需要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自我感悟,对课本知识点理解会有所帮助。同时教师要对布置的课后作业设定评价机制,一方面考察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

【结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是为了打造学科高效课堂,自从素质教育普及后,人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途径越来越重视,内在核心素养和各项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高中阶段的数学已经涉及到深入的学科教学和学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要善于创新教案,创设有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摸索,最终达到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解分析[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4):8-12.

[2]贾婕.浅谈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

[3]徐俊峰.于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提问的思考[ J ].数学教学通讯,2019(33).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4篇

得知被选为王团中学初三数学学科带头人,我很是兴奋,因为它既是对我以往工作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生涯的一种鞭策、鼓舞与推动。我非常珍惜这个荣誉,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唯恐自己工作不力,辜负了大家的厚望。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使自身专业素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尽可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一年以来,我认真履行学科带头人职责,勤勤恳恳工作,恪守师德行为规范,努力钻研学科教学,默默地在教育的园地里耕耘,欣喜地在辛勤的耕耘中收获,不断地在快乐的收获中成长,自觉自己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科带头人这一称号,关乎大家的期望的信任,我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要胜任这一工作,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以更高的工作水平来应对。我自知自己尚有很多不足,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两年以来,我一直认真的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反复钻研教材,阅读参考书、专业书,从书中学习有关知识、理论,非专业书也广读博览,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我相信厚积从而薄发,理论

结合实际,也让我的教学工作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深刻的体会。

二、勤奋踏实,积极科研,提高课堂实效

我勤奋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并富有开拓精神。想通过自己的付出,带动学校更多的老师充满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从而促进学校、学科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精心备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大胆的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每当走进课堂,我都充满了感动和期待,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我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教学设想。在教育教学中大胆的创新,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享受快乐的学习境界。

三、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知道自己肩负着为其他教师引领的作用。因此,我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无论是分析初三教学情况、出试卷,还是做公开课、示范课,我都与其他教师们交流总结,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在一年中,先后参加与银川一中、丁

塘中学等几次兄弟学校间交流及教研活动,我都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分析考试及教学。通过大量的工作,我校九年级数学学科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提升。为让他们尽快理解新课标的考试要求,我们还与自治区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习了相关理念和知识,观看优秀录像课,并且一起研究学生状况,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对于自己帮带的年轻教师,经常性地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并做好评课探讨,以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对于有公开课任务的年轻教师,我帮助出谋划策,共同修订教案,在试教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四、研究、反思,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数学学科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将立场从“学科教学”转变到“学科育人”,探索“理论”引领下的“实践”,寻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的途径,在教学评价时从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过程”,能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使数学教学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 途径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立场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指导思想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数学核心素养是学习数学后应当具备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立场及途径。

一、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评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这是“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最好写照。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逐步显现,应当回归“育人”,也就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教有灵魂的课,构建有灵魂的课堂教学,实现“铸魂育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科育人指向,严防“重教书,轻育人”“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出现。我们培养的对象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教学时不仅要蕴含知识,更要蕴含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要克服单一的分数评价取向,聚焦于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构建培养体系,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担当和使命。

二、从“理论”引领到“实践”推动,核心素养培养应落地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

从实践的层面来说,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对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进行深入思考,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实践,改变过去说教的方式,积极探索学科育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用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去滋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科素养。

在课程改革深入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3次重大转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更加关注由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认真分析教材,精读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情,对教材中的每幅画、每道题都要认真分析和提炼,思考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制定知识技能目标和任务。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挖掘具体知识技能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前将相应的教学目标预设到位。

比如教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内容。在知识技能层面,教学目标可以是: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体会解方程组中“转化”的思想方法;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用方法。创设的情境可以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列出方程组,多经历一次由问题到方程的建模过程,随后提示“能否将方程组转化为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化归思想,最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体会消元的方法,鼓励学生概括、总结。

2.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

渗透学科素养培养的课堂一定是把“育人”定位为课堂起点的课堂。为真正实现课堂价值提升,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使数学课堂回归育人的轨道,让学科素养真正落地生根,我们要充分尊重认知规律,变传统灌输式课堂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课堂,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创设课堂新形态。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以数学思维培养为基础,学生的能力、知识技能才能得到提升,数学素养才能得以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的提出既要考虑新旧知识点间的关联,也要考虑新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启发性、引导性和激趣性。

比如教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师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展开,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探究未知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個探究思路;然后,从特殊情况入手,先研究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与性质。这有一定的梯度,需要分层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表达式中x、y的数量关系,感受两个变量的变化,估计图像的位置、趋势;然后,让学生根据作图经验,列表、描点、连线;接着,再让学生研究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与性质;最后,结合作业中的反比例函数y=4x与y=-4x的图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探索,总结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特征。

3.迁移应用:解决问题中渗透学科素养。

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选择、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开拓学科育人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的习惯,特别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思维、应用数学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

比如研究“垂线段最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议一议”,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做一做”,用度量、比较的方法发现这个性质;最后,引导学生证实。像这样的“观察→猜想→证实”的过程,是研究的有效途径。“垂线段最短”这个性质,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点(垂足)的距离,而数学活动“测量距离”中有两个小活动,分别是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这里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都是有益的。对于测量道路外一点与道路之问的最短距离,学生是非常有经验的。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测量时,我们可将卷尺的一端固定在该点,拉紧卷尺到道路上的任意一点,然后,绕着固定点,慢慢移动卷尺。其中,固定点与道路之间最小的长度就是所要测量的距离。卷尺停止移动的位置应该在过该固定点并且与道路垂直的方向上。当然,这里要提醒学生,通过测量所获得的有关数据是一个近似值,存在误差,往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在教学评价中考查学科素养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的宗旨不断显现。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努力把一个“自然人”培育成一个“社会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隐形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无论是针对一节课的课堂评价,还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都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评价中高度关注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对一节课的评价,务必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价值导向:授课教师有没有重视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有没有聚焦学科核心问题,有没有尊重个人差异,有没有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没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没有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我们要实现从原来的“简单听课”到现在的“课堂观察”的转变,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观念、思维方面的表现。另外,在作业与检测命题方面,我们也要精心选择,认真命制。题目的选择,一方面要遵循新课程标准,把握数学学科對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立足对学生素养的考查,从多角度进行最优化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牢记育人使命,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强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融合,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育人的“载体”,都指向育人“目标”,帮助学生提升素养,真正实现学科教学“铸魂育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

[2]张丹,王彦伟.数学学科育人指向:用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滋养学生[J].中小学管理,2019(11).

[3]唐春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6).

上一篇:数学高一总结下一篇:数学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