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治理论文范文

2024-01-23

污染治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受当前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影响,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水平正在提升,这对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中为了完成好水污染治理工程作业计划,实现其科学建设目标,则需要对这类工程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予以处理,避免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效果、应用质量等受到不利影响,并为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不断改善提供专业保障。基于此,文章将对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工程 问题 对策 作业计划 应用质量

结合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建设要求,注重对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加强与之相关的对策使用,有利于实现对水污染的高效治理,完成好其工程建设工作计划[1]。因此,在对水污染治理工程方面进行研究时,应对其存在问题与对策给予更多的关注,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治理工作计划,确保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状况良好,并使其在未来实践中的治理工作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此基础上,让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一、水污染治理工程概述

为了确保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状况良好,完成好与之相关的作业计划,需要对其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通过对良好治理工作理念、治理工作方式等要素引入及整合利用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使水污染治理效果更加显著,为相应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信息,且能使这类污染问题治理工程处于良好的建设状态;2.在水污染治理工程实践中,应关注其存在问题的处理状况,重视有效对策的科学使用,从而为这类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水体环境保护效果的增强等提供专业保障[2]。

二、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在细化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内容、获取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過程中,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工程投资建设成本高,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中的投资状况是否良好,与其治理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关。实践中由于这类工程存在投资建设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水污染治理效率,制约着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3]。具体表现为:无论是化学处理法还是物理处理法,在水污染治理中都存在成本费用高的问题,这无形中加大了工程建设问题的发生率;生物处理法是指利用微生物转化原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本身所需要的能量结构。这种水污染治理方法具有降解速度慢、时间长、投资成本较高等特点,影响了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治理中的设备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水污染治理工程作业计划完成中,相关的设备能否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关系着这类工程建设质量、水污染治理效果等。实践中因设备运行效率不高、运转过程不达标,使得水污染治理状况不佳,给其工程建设水平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1.水污染治理设备运行中会产生电费、人工费等费用,存在着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加上其运维工作开展不及时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设备运行效率;2.部分水污染治理设备应用中的质量缺乏保障,受到成本、技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其故障发生率,运行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发挥不充分[4]。

(三)防治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体环境质量状况是否良好,关系着其建设效果,与其建设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关,在实现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其防治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使得相应的监控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从而增加了水污染问题及这类工程建设问题发生的概率,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潜在威胁[5]。具体表现为:防治监控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数据处理不当。水污染治理中的防治监控系统构建及应用,能够为相应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实践中由于该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且数据处理方式的选用缺乏科学性,导致防治监控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所降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影响着水污染治理效率,也会引发工程建设问题。

(四)重大水污染难以治理

当实践过程中发生重大水污染问题时,会给其治理工程建设带来诸多困难,影响着相应的治理工作效率,难以实现对这类污染问题的科学治理。具体表现为:1.虽然重大水污染现象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但问题发生时的污染负荷较大,会对水体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威胁,相应的治理工作作业计划难以顺利实施;2.部分地区缺乏对水体环境方面的重点污染源科学控制的思考,加上治理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因素、环境因素考虑不充分等,使得重大水污染治理水平有所下降,也会对治理工程产生不利影响[6]。

三、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处理的相关对策

(一)重视水污染的防治结合

水污染问题能否得到高效处理,与其污染源头控制是否有效密切相关。因此,在应对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提升其科学建设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污染防治结合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期间应做到:1.加强在线监测技术使用。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在线分析仪表和实验室研究成果、监测理论知识等要素的监测技术,应用中可为监管部门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的样品信息,满足水污染科学防治要求;2.加强自动监测系统使用,强化水污染治理中的防治结合及成本控制意识,可使其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二)设置好性能可靠的监测设备

结合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状况及要求,应从技术可靠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完成好性能可靠的水质监测设备设置工作,并对其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利用,从而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信息,逐渐提升与之相关的工程建设水平,更好地体现出监测设备的潜在应用价值。

(三)注重防治监控系统的科学构建

基于水污染治理的防治监控系统研究,在该治理工程建设水平提升及系统构建工作完成过程中,应做到:1.重视大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及计算机网络等要素的整合利用,构建好防治监控系统,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效果增强提供技术保障;2.当防治监控系统构建好后,应了解其运行状况,加强该系统应用效果评估,在技术层面上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四)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

根据水环境科学保护要求及其污染治理工程的功能特性等,相关单位及人员在实践中应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意识,实施好切实有效的治理工作计划,并在监测设备、管控机制等要素的支持下,实现对水污染问题的及时处理,给予其治理工程科学建设方面更多支持,最终达到其建设水平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果增强的目的。同时,应重视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从而满足其治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对策的支持下,有利于实现对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的科学应对,避免它们影响范围的扩大,且能丰富水污染治理中的技术内涵,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水平、增强其建设效果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其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处理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处理,促使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实现对水体环境的科学保护。

参考文献:

[1]姚德贵,郭旭峰.引滦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污染诊断与治理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20(03):1-4.

[2]段青英.强化治污体系 解决水污染防治[J].前进论坛,2020(02):50.

[3]赵楠楠.水流域污染的协同治理措施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106.

[4]沈秀君.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180-181.

[5]徐林攀.有关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276.

[6]王社坤.第三方治理背景下污染治理义务分配模式的变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2):56-65+220.

污染治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利用SBM-DEA模型测度了006-015年长江经济带38个环保重点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并进一步构建obit模型验证产业结构优化、区域政策协同对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差异较大,其变动趋势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水污染治理效率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下、上、中游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政策协同尚未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政策协同 水污染治理效率 DEA-obit模型

一、引言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了许多工业企业在此落地生根,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集聚和经济快速增长。但快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与城镇化背后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问题,018年长江流域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废污水排放总量为344 1亿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长江,长江水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极限。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沿江产业发展惯性较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较弱等问题相互交织,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由于水污染具有流动性和跨域性,地方政府在水环境治理上存在“搭便车心理,未能有效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导致了水污染治理的低效率[3],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和长江流域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使地方政府“碎片化的治理模式失效,跨域协同治理逐渐成为水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017年环境保护部等三部联合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加强对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工业项目新增产能的协同控制。因此,在协同治理的视角下优化沿江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高端发展,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解决化工围江、提高水污染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关于水污染治理效率与政策协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协同治理模式与府际关系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5]-[11],但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当前关于产业结构与水污染治理的研究则多停留在本地政府自治情境下,对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水污染治理效率进行分析。由于水污染治理具有流动性和跨域性的特点,仅仅依靠一个地方政府无法解决流域水污染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间的生态协作),因此在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对水污染治理效率作用的同时应考虑跨区域协同治理强度的影响,在区域协调治理的情景下进行建模分析。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地区38个环保重点城市006-015年面板数据,将作为水污染主主要来源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时纳入DEA模型评价来分析各重点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在水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背景下,进一步建立面板obit模型,将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协同强度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其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关系。该研究可能的边际贡献包括:一是从城市层面分析了水污染治理效率,收集了006-年至015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数据,从全局角度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效率现状;二是将政策协同强度、产业结构优化同时纳入分析框架,构建更加符合水污染流动性和溢出性特点的计量模型,验证其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关系。

二、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效率测度

(一)测度方法及指标选取

文章运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006年至015年38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度。首先选取废水治理设施数、污水处理厂数作为水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入的表征指标、选取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作为水污染治理中人力物力投入的代理指标,其包括了人员工资及治理的相关费用。考虑到废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AN),因此本文在总结和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OD和AN的年度数据作为水污染指标来衡量河水污染治理的效率。由于各城市水污染物排放量存在较大差距、起点不一,单独选取水污染物的去除量作为产出指标可能会导致估计效率存在偏误,因此选取COD去除量、AN去除量作为期望产出,COD排放量、AN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其中COD、AN去除量和排放量均由工業废水和城镇污水的COD、AN去除量及排放量加总得到。相关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北大法宝数据库、政府部门网站等,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全,个别数据明显错误根据相近年份的数据予以矫正。

由于005年中央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指出,006年中国开始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减排政策,并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而废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标《中国环境年鉴》只统计到015年,基于此,设置数据采集时间为006-015年。

(二)测度结果与分析

本文应用DEA Slover Pro5 0软件对长江经济带38个重点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平均值为0 58,效率较低。从时间维度看,污染治理效率随时间波动的规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南京、绵阳、温州等城市的治理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出倒U型特征,杭州、宁波、绍兴、攀枝花等城市治理效率较高且较为平稳,没有太大波动,而九江、南通、宜昌、成都等城市治理效率相对较低。此外,从表1中可以看出很多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达到DEA有效状态后并没有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在下一年度变为DEA非有效状态,水污染治理效率结果显示出治理效率变动的复杂规律。

从区域维度来看,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治理效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后。究其原因在于:就下游区域而言,在中央鼓励和地方联控下,纷纷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探寻清洁化、绿色化增长道路,水污染物排放减少,并且由于下游地区对于水污染治理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较多,从而使得水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高。就中游地区而言,近十年来,浙江、江苏、上海等东部省份开始产业升级,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技术优势,中游地区是承接上游地区产业转移的主力军,聚集了许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从而导致水污染排放量巨大,而水污染治理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导致污染治理效率低下,但张家界水污染治理效率达到DEA有效状态的可能的原因在于其GDP增长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化水平较低。就上游地区而言,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上游城市发展水平较低,污染密集产业结构固化,加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目标很难协调统一,导致水污染治理效率较低。

三、产业结构优化、区域政策协同对水污染治理效率影响研究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由于水污染治理效率值处于0到1之间,为受限因变量,采用随机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政策协同对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优化本文从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来进行衡量。具体模型设置如下所示:

effit=β0+β1OISit+βRISit+β3POLICYit+βncontrolit+μi+eit[JY](1)

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eff为被解释变量水污染治理效率,OIS、RIS、POLICY为主要解释变量,分别表示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政策协同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科技水平、人口密度和财政分权作为控制变量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解释变量定义如下:

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反映了不同产业间产值比重的变动,意味着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结构不断演进。本文借鉴干春晖等(011)的处理方法,侧重于考虑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采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比来衡量。

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之间协调程度和资源有效利用程度的反映,考察的是资源能否在产业间实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本文借鉴傅元海等(014)、干春晖等(011),采用泰尔指数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Y为产值,L为就业人数,Y/L表示生产率水平,i表示第i产业,n为产业部门数。RIS是一个逆向指标,RIS越小则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

政策協同强度。本文首先以“水污染为关键词按年份对全国及地方人大、国务院及其直属机构、9省市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颁布的有关水污染治理的政策进行检索,并进一步对检索到的政策文件进行筛选和整理,最终获得与水污染治理高度相关的联合发布政策文件15件,其中中央层面文件37件,地方政府文件88件。然后参考孙静等(019)的做法,从部门协同角度对整理得到的联合发布政策文件进行协同度测量。最后借鉴彭纪生等(008)和孙静等(019)对政策量化的思路,从政策力度和政策联合发文机构数两个维度进行测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政策力度主要参考彭纪生等(008)技术创新政策量化标准、张国兴等(018)节能减排政策量化标准以及孙静等(019)大气污染治理政策量化标准,并根据政策类型和政策颁布机构的级别,以专家评分法对政策力度大小进行赋值(见表)。参与协同度计算的政策范围为:政策发文单位、接收单位或政策文件中涉及长江经济带地区水污染协同治。由于38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存在直辖市和地级市两种行政单位,在设置地级市的协同政策个数时,除非政策文件中有特别说明,否则默认省级协同政策适用于省内各地级市。

控制变量。(1)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城市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考察其对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企业、公共服务等聚集程度越高、生活用水量也更大,因此水污染排放也更为严重。(3)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各城市当年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表示。(4)科技水平。利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重表示。(5)环境规制。基于污染物排放量构建指数衡量各地级市的环境规制程度。(6)财政分权。利用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表征。为降低波动并消除异方差,对部分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模型变量描述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二)估计结果与分析

面板obit模型的输出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模型1展示的是将产业结构优化指标添加控制变量后的计量模型,模型则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政策协同强度指标,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测算结果。

从表4中obit模型输出结果可以看出: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归系数为正,在模型1和模型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升存在正向作用,产业结构“源头控污效应明显。一方面,随着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及对严重污染企业整改力度的加大,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而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了水污染治理效率;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在由低端化向高端化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资源得到再配置,产业结构也从相对不合理向相对合理调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资源消耗相对减少,水污染治理效率提高。

政策协同强度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归系数在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未通过假设检验,意味着政策协同度对水污染治理效率没有显著性影响。可能是由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尚未形成水污染多主体协作的有效格局,水污染治理目前还是以属地自治为主,协同治理模式尚未形成;且由于水污染的流动性和跨界性,水污染治理收益由长江经济带地区共享,因此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搭便车心理使得流域政府在合作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博弈中选择不合作,协同治理政策的执行力度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个模型中均显著,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水污染治理效率。可能是由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方式逐渐由粗放式增长转变为绿色增长,长江经济带地区也越来越重视扶持发展各种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壮大,从而提高了污染治理资金和设施的配置效率。

科技进步对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系数为负,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虽然科技进步有助于提高绿色产出,但长江经济带地区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价值过的效益仍然较低,即技术的市场化水平低,导致科技能力并未在绿色产出上发挥全部作用,从而没有对水污染治理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环境规制水平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归系数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由于目前各地区环境规制力度不够,没有达到应有的环境保护效果。

外商直接投资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长江经济带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不利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而放松环境规制的标准,更多地从事“肮脏行业的生产,降低了水污染治理效率。

人口密度、财政分权在两个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长江经济带地区水污染治理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SBM-DEA模型研究了006-015年长江经济带38个环保重点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利用obit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内部政策协同对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长江经济带地区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普遍较低。不同城市间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显著差异,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下、上、中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由于转变发展模式和注重水污染治理使得水污染治理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效,其他区域则由于污染排放过量、产业结构固化等原因与效率前沿面存在一定距离,在效率提升上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效率,下游地区应提升水污染治理资金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冗余,中上游地区则需进一步加强对水污染治理资金、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推广及普及水污染污染治理的关键、适用技术和成果,实现生产和产出過程的清洁化与绿色化。

第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污染排放的源头治理。一方面产业结构高度化使工业产业的规模相对第三产业有所萎缩,减少了工业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通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水污染治理效率。但由于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地区总体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传统落后产能体量大、新旧交替产能替换动能不足仍是阻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升的瓶颈,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致力于“结构减排和“经社控污,将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技术的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从总量上减排控污、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从根本上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政策协同尚未对水污染治理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水污染治理仍处于地方政府区域自治状态。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的负外部性和各方利益冲突则使各行政区之间难以达成协同治理。因此,在协同治理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现有水污染治理机构的权威性,理顺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跨域水环境协同治理的体制和机制,实现由破碎性向整体性、对抗性向合作性治理转变,统筹推进水污染协同治理。其次应完善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综合性立法、从立法上改革长江流域管理体制,为解决长江经济带水环境问题提供法律保障。最后要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用金于补偿经济行为的外部性,平衡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促使地方政府由对抗性治理向合作性治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018-06-14(00).

[]汪克亮,刘悦,史利娟,刘蕾,孟祥瑞,杨宝臣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基于EBM-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J].资源科学,017,39(08).

[3]沈坤荣,金刚 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政策效应——基于“河长制演进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018(05).

[4]王俊敏,沈菊琴 跨域水环境流域政府协同治理: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J].江海学刊,016(05).

[5]王树义,赵小姣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商共治模式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019,9(08).

[6]崔晶 从传统到现代:地方水资源治理中政府与民众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7,56(0).

[7]Ying She,Yaobin Liu,Lei Jiang,uaxi Yuan  Is Chinas River Chief Policy effective?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019(0).

[8]赵良仕,孙才志,刘凤朝 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水资源两阶段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偊b资源与环境,017,7(05).

[9]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011,46(05).

[10]孙静,马海涛,王红梅 财政分权、政策协同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019(08).

[11]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 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008(09).

(本文系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监测与分析软科学基地开放基金项目(BQY019z09)阶段性成果)

(李金滟、毛宇宇(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污染治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环境咨询业发展是发挥第三方专业优势,积极利用市场资源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了环境咨询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环境咨询业发展的内外部驱动力角度提出了推动环境咨询业发展的对策,对推动环境咨询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咨询;环境服务;驱动力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119

Driving forc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consul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Liang Guotong

(Hu’nan Hui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Qingyuan Guangdong 511000,China)

《“十三五”生態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环境咨询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环境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事业单位生产及社会活动提供环境技术咨询、环境审核咨询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咨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咨询业发展是发挥第三方专业优势,积极利用市场资源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 环境咨询业概述

1.1 概念

环境咨询业,是运用环境监测、环评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经验,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环保项目咨询、研究和信息服务的智力型服务行业。关贸总协定将环境咨询业定义为:通过服务收费方式获得收入,并对环境发展有益的活动。

1.2 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环境咨询服务包括两大类:一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环境咨询服务。如:环境保护规划、污染防控规划,环境质量目标,以及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等等。二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环境咨询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生产提供环评、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以及污染物防治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协助解决企事业生产发展环节所面临的环节问题。

1.3 内容

环境咨询业服务的内容主要有:(1)环境技术研究。主要是提供污染防控、环境监测设备及仪器研究、开发咨询,环境污染防控技术和设备商业化生产咨询服务等。(2)环保工程咨询。为建设项目提供与环境及生态环保相关的环保规划、项目建议书编制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咨询服务。(3)环境评估咨询。主要是提供环境风险评估、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审核、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以及技术环境影像评估等。(4)其他。环境咨询服务还包括提供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分析,环境工程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环保设施的实际运行和维护,以及环境信息网站建立、环境宣传物制作等环境信息服务等等。

2 环境咨询业发展现状

2.1 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持续稳中有升,行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2000年,在环境相关产业报告中首次提出“环境咨询服务”概念。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环境服务业从业法人单位6438家,较上一年增长3.2%,且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特点,广东、浙江、江苏、北京和重庆五地贡献了全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的57%。从事环境服务业的人数达41.1万人,较2016年增长了5.7%。环境服务业的年收入为3139.6亿元,较2016年增长17.9%。总体表现为环境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快速增长之势。

2.2 主体规模较小

近年来,受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环境市场的日臻完善,以及PPP项目推动等因素的影响,环保服务业行业主体数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其中,营业收入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为121家,占2.3%,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和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分别占38.4%和37.4%。可见,我国的环境咨询服务业的规模依然以小微型经济单位为主体。

2.3 服务领域广泛

环境服务的领域包括环境保护监测、生态监测、自然保护区管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治理和危险废物治理等领域。其中,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治理、危废治理及环境保护监测五个领域的营收增长率及利润率均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态势。如,水污染治理营收达767.4亿元,增长25.1%,营业利润率为11.7%。

3 环境咨询业发展驱动力

驱动环境咨询业发展的动力分为内部和外部,其中,外部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促进,而内部则是来源于从事环境咨询业自身发展的客观人才储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结构等。

3.1 外部驱动力:政府引导和市场促进

环境服务业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环保产业特性,即正外部性和社会公益性,这一特性要求推动环境咨询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如,法律法规、财政税收等,规范和引导环境咨询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环境咨询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业类型之一,充分且必要的市场竞争又能夠有力促进环境咨询业的快速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胜劣汰,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是环境咨询业发展必要的外部促进力。

3.2 内部驱动力:环境咨询业自身发展

事物的发展根本还是在于其内因发挥着作用。环境咨询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从事环境咨询业发展的企业自身的推动。环境咨询业作为一个知识型、技术型较为密集的行业,从事环境咨询业的企业需要加大技术人才储备,持续创新技术应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领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4 驱动力视角下环境咨询业发展对策

从行业驱动力分析来看,环境咨询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从事环境咨询业企业自身的努力。

4.1 加大环境咨询业扶持力度

环境咨询主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从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从事环境咨询业支持。一方面,应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各地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咨询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做好优惠政策的配套支持,推动各项扶持政策支持的“落地”。建立环境咨询业企业库,积极推进环境咨询业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另一方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环保及环境咨询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规范体系,出台环境咨询业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环境咨询类型、甲乙双方的权责利,以及监管、付费等,使环境咨询企业提供服务、收取费用于法有据、于章可循。

4.2 提升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从事环境咨询服务的企业应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及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环境咨询领域的技术创新、研发,调整环境咨询产业规模及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咨询专业化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注重新技术的掌握,为甲方提供先进的技术咨询服务。

4.3 把握环境咨询业发展方向

环境咨询业作为服务业,涵盖了咨询、工程、装备制造及关联投资等产业单元,在环境咨询的产业环节上的价值链延申较广泛。因此,从事环境咨询业的企业应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大力开展环境综合咨询服务,为环境咨询服务产业链中的关联行业提供服务。利用“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环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源,姚荣.环境咨询服务业需求释放,供给端须优化[J].环境经济,2018(9):68-71.

[2]王维东.目前环境咨询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低碳世界,2017(8):25-26.

[3]刘闻吉,刘京沂.中国与国际环境咨询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绿叶,2017(12):31-38.

[4]何博.浅论我国环境咨询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6):115-116.

收稿日期:2019-05-20

作者简介:梁国通(1986-),男,汉族,本科,环境保护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验收、环保工程研究。

污染治理论文范文第4篇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3BAD21B03);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1001);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12016)

作者简介:颜志俊(1962),男,江苏丹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水环境研究工作,Email:zjyan@nhri.cnDOI:10.13476/j.cnki.nsbdqk.2014.04.010

摘要:江苏段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和调水干线,水污染治理工作极为关键。在评估东线江苏段102个治污工程项目的污染物削减和输水水质改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治污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出今后东线江苏段沿线深化治污的重点行业为养殖业、农村生活、城镇生活、农田种植和工业企业等,治污重点区域为徐州、淮安和扬州等,并提出了对应的深化治污措施,为保障东线江苏段在正式通水前全面实现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和输水安全提供依据。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结构性污染;水污染控制

Key Direction and Measures of Further Pollution Treatment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YAN Zhijun1,ZHANG Mingyue1,PANG Yong2,ZHANG Shulin3,

WANG Yishu2,CHEN Hongwei3,ZHANG Peng2,WANG Huirong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Science,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29,China;

2.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3.Construction Leading Group Offic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29,China)

Key words: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structural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 control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治污工程的102个项目已基本完成,输水干线控制断面水质基本达标。随着东线江苏段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来源已经由原来点源逐步转变成为点源和面源并重,呈现结构性污染的复杂特征[1]。本文研究在分析东线江苏段的实施手段和治污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东线江苏段水污染深化治理的重点方向和针对性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开展治污工作,确保输水干线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1东线江苏段治污工程与效果

1.1东线江苏段治污工程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2005年),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污染治理,实施 “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的一体化综合治污,实现工程治污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确保东线江苏段输水干线清水廊道的建设[2][3]。

目前,东线江苏段已完成治污工程项目102项,实际总投资70.24亿元。其中工业结构调整项目16项,工业综合治理项目49项,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26项,流域综合整治项目6项,截污导流项目5项[4]。各类工程基本概况见表1。

表1东线江苏段治污项目投资与污染物削减量

Table 1Investment in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 and reduction

of pollutants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

号项目分类数量实际

投资

/万元投资

比例

(%)污染物削

减量/t污染物削减

贡献率(%)COD氨氮COD氨氮1工业结构调整161.982.834 7701063.40.92工业综合治理4911.5116.3812 3084578.83.93城镇污水处理

及再生利用2637.5353.4276 3008 50054.873.04流域综合整治63.815.4212 2481558.81.35截污导流515.4221.9533 5342 42024.120.8合计10270.24100.0139 16011 638100.0100.0由表1可知,治污工程项目102项中,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投资比例最大,为53.42%;其次是截污导流工程项目投资比例为21.95%;工业综合治理项目投资比例为16.38%;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投资比例为5.42%;工业结构调整项目投资比例为2.83%。

1.2东线江苏段治污效果

1.2.1污染物削减效果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各类治污项目实施后的污染物(考核指标为COD、氨氮)削减量与贡献率,见表1。由表1可知,治污工程项目102项,COD、氨氮分别削减1392万t和116万t。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治污贡献率最大,COD、氨氮分别为548%和730%;其次是截污导流项目治污贡献率,COD、氨氮分别为241%和208%。可以看出,东线江苏段实施 “治、截、导、用、整”的一体化综合治污,为全面提升输水水质、稳定达标提供了支撑。

1.2.2输水水质改善效果

按照《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规划》(2001年)[5]和《南水北调东线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2005年)要求,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考核控制断面,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必须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

根据2004年-2012年东线江苏段14个控制断面的6个水质考核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挥发酚)的年均值浓度[6],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标准值比较分析,可以确定东线江苏段14个控制断面的水质类别,见表2和图1,可以发现:2004年以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考核控制断面水质逐年改善,综合达标率逐年提高;Ⅳ类、Ⅴ类水质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2004年-2009年期间,水质达标率由最初38.5%上升到85.7%,2010年-2012年期间水质达标表22004年-2012年东线江苏段控制断面水质类别与达标率

Table 2Water quality and compliance rate of control section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 from 2004-2012

序号河流控制断面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复兴河沙庄桥ⅣⅣⅢⅣⅤⅣⅢⅢⅢ2沛沿河李集桥ⅤⅤⅢⅢⅢⅢⅢⅢⅢ3不牢河蔺家坝ⅣⅢⅢⅢⅢⅢⅢⅢⅢ4房亭河单集闸ⅤⅤⅢⅢⅣⅢⅢⅢⅢ5中运河张楼ⅢⅢⅢⅣⅢⅢⅢⅡⅢ6徐沙河沙集西闸ⅢⅢⅢⅢⅢⅢⅢⅢⅢ7老汴河临淮乡ⅣⅣⅣⅢⅢⅢⅢⅢⅢ8中运河马陵翻水站ⅣⅢⅢⅢⅢⅢⅢⅢⅢ9入江水道塔集ⅢⅢⅢⅢⅢⅢⅢⅢⅢ10淮河老山乡ⅢⅢⅣⅢⅢⅡⅡⅢⅢ11中运河五叉河口ⅣⅣⅣⅢⅢⅢⅢⅢⅢ12新通扬运河江都西闸ⅡⅡⅡⅡⅡⅡⅡⅡⅡ13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ⅣⅢⅣⅣⅣⅣⅢⅢⅢ14新通扬运河泰西/ⅢⅢⅢⅢⅡⅡⅡⅡ断面水质达标率(%)38.564.3 71.4 78.6 78.6 85.7 100.0 100.0 100图12004年-2012年东线江苏段控制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变化

Fig.1Proportional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typeof the control

sections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 from 2004-2012

率稳定在100%;2004年-2005年,Ⅳ类、Ⅴ类水体比例从60%以上迅速减小到36%,2010年-2012年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要求。

2东线江苏段深化治污重点方向

虽然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水质得到根本改善,2013试通水时输水干线水质达到目标要求,但是部分控制断面在有些时段(月、旬)污染物指标仍然存在超标的情况,需要针对治污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进行研究,深化治污,将治污工作提高到新的高度,保障输水干线持续稳定(全断面、全时段)达标。

2.1东线江苏段沿线各行业COD和氨氮入河量结

构特征《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达标综合技术研究》[7]在2013年 建立了东线江苏段污染源排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对沿线区域所有污染源概化了27个排污口,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计算了沿线区域各水环境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和输水干线的COD和氨氮入河量见表3、表4,结果显示2013年东线江苏段输水干线COD入河总量为55 890 t,氨氮入河总量为4 588.4 t,其中:表32013年东线江苏段输水沿线各行业COD和氨氮入河量

Table 3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into river from various industries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 in 2013

污染物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企业农田种植养殖径流集中垃圾合计COD氨氮入河量/t4 744.612 788.25 759.58 309.221 777.42 228.6282.555 890.0比例(%)8.4922.8810.3114.8738.963.990.51100.0入河量/t719.31202.5470.51205.4769.4194.427.04 588.4比例(%)15.6826.2110.2526.2716.774.240.59100.0COD入河量中,养殖业贡献量最大,为2.18万t,占389%;其次是农村生活,为128万t,占229%;其后依次为农田种植、工业、城镇生活、径流和垃圾的入河贡献量,分别为083万t(149%)、058万t(103%)、047万t(85%)、025万t(45%)。

氨氮入河量中,农田种植和农村生活贡献量均很大,分别为12054 t(263%)、 12025 t(262%),其后依次是养殖业、城镇生活、工业、径流和垃圾的贡献量,分别为7694 t(168%)、7193 t(157%)、4705 t(102%)、2214 t(48%)。

上述结果反映了随着东线江苏段治污工程的实施,工业企业等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未来污染治理的重点方向为养殖业、农村生活、城镇生活和农田种植等。

2.2东线江苏段沿线区域COD和氨氮入河量分布

特征由表4可见,2013年东线江苏段沿线各区域COD入河总量为55 890 t,氨氮入河总量为4 588.4 t,可以看出如下结果。表42013年东线江苏段输水沿线区域COD和氨氮入河量

Table 4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into river from

various areas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 in 2013

污染物徐州宿迁淮安扬州泰州合计COD氨氮入河量/t21 257.77 343.612 597.011 716.12 975.755 890.0比例(%)38.0313.1422.5420.965.32100.0入河量/t1 436.8562.71 157.21047.1384.64 588.4比例(%)31.3112.2625.2222.828.38100.0在COD入河量中,徐州贡献量最大(2.13万t,占380%),其后依次是淮安(126万t,占225%)、扬州(117万t,占210%)、宿迁(073万t,占131%)、泰州(03万t,占53%)。

在氨氮入河量中,徐州贡献量最大(1 4368 t,占303%),其后依次是淮安(1 1572 t,占252%)、扬州(1 0471 t,占228%)、宿迁(5627 t,占123%)、泰州(3846 t,占84%)。

说明随着东线江苏段治污工程的实施,各区域治污取得了很大成效,COD、氨氮污染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徐州水污染治理仍然是重点区域,其次为淮安和扬州。

3东线江苏段深化治污实施途径与重点措施

3.1深化治污实施途径

据前文分析,实施深化治污的治污重点行业依次为养殖业、农村生活、城镇生活、农田种植和工业企业等,重点区域为徐州、淮安和扬州等。据此,制定了东线江苏段深化治污的总体实施途径与手段,见图2。

3.2深化治污重点措施

经东线江苏段治污工作的深化,需要针对治污重点区域和治污重点行业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从而削减COD和氨氮入河量,确保东线江苏段输水干线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图2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深化治污实施途径

Fig.2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to deepen

pollution control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ern Route

3.2.1养殖废污水治理

(1)东线江苏段沿线区域严格养殖业的空间管理,包括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集中区等,提高养殖业的规模效益与空间集约度。

(2)东线江苏段沿线区域规模养殖一般离镇区较远,污水产生量较大,若不能并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应建立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单独处理。分散养殖污水产生量少,可以并入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对于养殖(场)户相对集中,点多量少的养殖区域,推行生态畜牧养殖规模建设,以龙头企业或园区为主体,做到畜禽粪尿等废弃物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集中利用、达标排放,养殖规模区应与种植业配套建设,种植结合实现对能量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畜禽排泄物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生态化利用[8]。

(3)对于区内水产养殖,严格执行各地关于围网养殖的管理规定,强化对水产养殖废水的管理,严禁随意排放。养殖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可采用生态工程手段,或结合农田灌溉,提高养殖肥水中有效肥份的综合利用率,降低最终排入环境水体的水产尾水中的污染负荷。

3.2.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东线江苏段沿线区域农村居民的居住分为集中小区化居住和分散居住两种情况。

(1)对于集中居住的农村居民点,可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若靠近镇区、居住较集中,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则污水优先纳入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要提高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和覆盖率,尤其要重视近岸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的控制与治理。

(2)对于分散居住的10户以下农村居民点,其污水排放量达不到集中处理的规模,宜采用土地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实施农村沼气、改水改厕等项目建设,以较低的成本、较小的土地占用、较为简便的技术进行有效处理[9]。

3.2.3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1)目前徐州市城镇生活污水接管率相对较低,应该将城镇生活污水接管率提高到70%,同时提高污水收集覆盖率和处理率。有条件的城镇尽可能采用改进的A2/O(AnaeroxicAnoxicOxic,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腐殖质生物滤池、膜技术等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实现对城镇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推广中水回用等。

(2)全面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对公共场所采取限期强制更换措施,特别对饮业、洗浴业、洗车业、游泳馆、建筑施工等高耗水、高污染服务业,按照定额进行用水和排污监管。

(3)加强文明消费、文明用水的宣传,提高节节约用水的观念。注重经济手段节水,制定水价政策促进节水,实行“超额加价”、“累计收费”的水价机制控制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3.2.4农田和果林的污染治理

对于东线江苏段沿线区域的农田和经济林地的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在于通过科学耕作、合理施肥,退水生态净化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1)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未来的农业主要趋势,通过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培育特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减量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减少土肥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

(2)强化节水灌溉、科学化肥和农药污染防治,推广精准农业耕作和灌溉,减少退水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开展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区建设[10]。

(3)推进支流污染治理及生态建设,加强区域内主要河流两岸的亲水漫坡、植被缓坡、林木植物固岸建设,阻滞农田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止河岸水土流失,促进河道水体自然生态修复。

(4)实施拦截农田排水,将排水渠改造为生态沟渠,或者利用废弃河道,对拦截的农田排水利用多水塘技术、植被缓冲带技术、人工湿地技术进行净化,降低污染物浓度,削减污染物入河量[11]。

3.2.5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东线江苏段沿线的化工、造纸、酿造、印染、采矿等高污染、高耗水企业较多。随着治污项目实施,点源得到了有效控制,城镇工业发展逐步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阶段,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逐步进入了以提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为特征的治理阶段。针对污染型产业主导或显著污染的龙头企业(强势工业主导行业污染)和一般工业行业污染分别进行治理[12]。

(1)对于主导行业为化工、造纸、印染等污染型行业或者重污染行业企业,宜将工业企业集中到相应的工业园区,并由骨干企业或者专业水务公司建设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由工业污水处理厂接纳城镇污水进行合并处理,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以及部分经过处理的工业尾水。

(2)对于一般工业行业污染,可将工业废水与城镇生活污水合并处理,建设规模稍大的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部分企业需要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而且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采用工艺回用、中水回用(绿化、冲厕、景观)等资源化方式进行利用。

3.2.6 污染削减与水生态净化

针对东线江苏段沿线区域工农业生产废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前置库、生态河道、生物操纵、微泡曝气、固定化脱氮菌、生态浮床等近自然生态削减和强化生态削减技术,进行污染物的削减和水土净化[13]。

通过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技术革新、污染治理和环境建设等多种手段,全面控制城镇生活、工业企业、农村生活、畜禽及水产养殖、农田及果林等污染源的排放,采用各类深度治理和生态净化修复手段,最大限度保护东线江苏段沿线区域重要环境水体水质,保证重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3.2.7其他措施

(1)实施东线江苏段调水工程优化调度。根据调水的需求、水文等条件的变化,在调水工程信息管理的平台上,建立水质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和预警系统,编制各级提水泵站的优化调度方案,解决启动调水河槽蓄水污染、突发水污染等问题,并通过调度利用干线输水的自净能力提升输水水质[14]。

(2)强化东线江苏段沿线地方政府的环境质量管理责任制。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在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方面已经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在强化责任的同时,强化行政问责。将环保考核情况与干部实绩分析评价直接挂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

(3)5.1 出台截污导流等工程水质管理办法。

尽快出台截污导流等工程交接单位水质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接入工矿企业及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和水量,提出水质超标情况下排污单位的污染赔付办法,严格规范排污行为[15]。

(4)制定有利于东线江苏段沿线的环境经济政策。

逐步建立有利于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的财税、价格、保险、信贷、产业贸易等政策,更多地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建立“排污者赔钱、治污者得益”的机制,落实政府和企业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方面的责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树麟,颜志俊.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污染防治成效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13.(ZHANG Shulin,YAN Zhijun.Effectiveness fo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Jiangsu Sec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Eastern Route Project [J],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and Water Science&Technology,2012(1):13.(in Chinese))

[2]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R].2005.(Jiangsu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Jiangsu Province,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Pollution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Unit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R],2005.(in Chinese))

[3]张劲松.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ZHANG Jingsong.Sourc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r East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M].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9.(in Chinese))

[4]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治污规划实施情况自查评估报告[R].2012.(People′s Government Office of Jiangsu Province.SelfAssessment Report of Implementation of Pollution Control Plan in Jiangsu Sec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East Route Project[R],2012.(in Chinese))

[5]中国环境规划院,水利部淮委,水利部海委,国家给排水中心,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R].2001.(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Huai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aihe River Commission,The National Center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Bureau of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of Planning,Designing and Management,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Pollution Control Plan[R],2001.(in Chinese))

[6]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江苏南水北调控制单元水质监测资料汇编[R].2012.(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Office in Jiangsu Province.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Assembly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Jiangsu Control Unit[R].2012.(in Chinese))

[7]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达标综合技术研究[R].2013.(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Office in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Hehai University.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Research Of Reaching Water Quality Standard in Jiangsu Sec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R].2013.(in Chinese))

[8]赵海涛,狄霖.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对牛粪性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9):10171022.(ZHAO Haitao,DI Lin.Effect of Earthworm Biobed Treatment on Properties of Cow Manure[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1(9):10171022.(in Chinese))

[9]伦琳,郑正.改进型曝气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氮去除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5):255258.(LUN Lin,ZHENG Zheng .Effect of Modifi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on Nitrogen Removal of Domestic Wastewater[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0(5):255258.(in Chinese))

[10]颜志俊,贾更华.平原河网区灌区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6):150153.(YAN Zhijun,JIA Genghua.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 in the Irrigation Area of Plain River Network[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2(6):150153.(in Chinese))

[11]颜志俊,沈爱春.平原河网区水稻节水减污技术研究[M].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YAN Zhijun,SHEN Aichun.WaterSaving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f Rice Cultivation in the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M].Hohai University Press,2012.(in Chinese))

[12]孙金华,颜志俊.南方地区小城镇水污染控制研究与实践[M].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SUN Jinhua,YAN Zhijun.Water Pollution Control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Small Towns[M].Hohai University Press,2011.(in Chinese))

[1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治污模式研究[R],2011.(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Research on the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mbined Mode in East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R],2011.(in Chinese))

[14]张劲松,张树麟.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安全预警研究[R],2007.(ZHANG Jingsong,ZHANG Shulin.Water Safety Warning Research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R],2007.(in Chinese))

[15]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截污导流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研究[R],2011.(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Scheme of Operation Pollution Water Interception and Diversion Project in Jiangsu Section of East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R],2011.(in Chinese))

污染治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特点

(1) 环境治理工程具有复杂性、艰难性的特点目前, 我国环境污染状况非常复杂, 污染物的不可控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预知性这两大特点也就决定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的复杂性。

在我国, 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来源是工业三废, 分别是:噪声污染、光污染以及放射性元素污染等等。这些污染物成分极其复杂, 比如汽车尾气, 其就是由苯、醇、醛以及二甲苯等多种有机成分构成的, 其他很多污染物的构成也是如此复杂的。

此外, 要想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 则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工艺[1]。目前在我国工业企业中, 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多样化的, 所以, 要想高效地治理污染物, 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工艺以及先进的技术加以治理。

由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难以控制, 所以说, 污染遍布整个世界, 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人类的生活, 对大气、土壤、动植物等重要资源有着严重的危害性。另外, 环境污染物的顽固性也是难以测定的, 谁都不能保证其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对人们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环境治理工程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2) 学科的边缘性导致了环境治理工程的边缘性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和人文科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特别是生物科学、物理化学学科等等, 只有将这几类科学知识融会贯通, 才能更好地为环境治理工程服务。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 环境科学学科的确立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 缺乏关注度, 其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再加上学科本身跨领域范围广的特点, 导致了环境治理工程的边缘性[2]。

2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

(1)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要求第一, 要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以及公平机制引入到工程的管理当中来, 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紧密联系, 但是, 要秉承环境效益为先的原则, 然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也要慎重, 选择信誉度好的工程队, 严格把控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 全面地控制整个工程的实施;充分运用污染治理技术的成果, 将其记录到档案中, 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方便日后查找使用。

(2) 建立市场化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1)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化的基本框架。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新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机构和认证机构来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政府虽然没有直接管理环境治理工程, 但是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市场也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比如出现责任和管理不力以及贪污腐败等现象, 政府就会强制性的予以管理[3]。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随意性比较大, 因此必须要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来管理生产者的行为。 (2)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中应该重视行政行为。第一, 环境工程管理参与到市场当中, 就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政策和其他一些必要的干预, 大致通过税收、政策、补贴和贷款等等手段加强管理。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市场中的违法乱纪现象以及危害人民的行为进行打击、管理, 必要的要终止生产活动。第二, 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因为其作为市场运行的基础, 能够保证环境治理工程市场的有序运行。第三, 要加强环境治理工程标准的书面化、制度化。要想保证环境治理工程市场的规范运行, 前提是要确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标准, 形成一套完善的参考体系和实施规范。

3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相关建议

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 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 在招标这一环节应该加倍重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些工程难度系数很大, 要求的技术和工艺也相应比较复杂, 因此要采用无限竞争招标的方式, 可以让多家企业联合投标, 尽量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普通的工程, 则允许有经验的企业进行投标, 以提高工程的质量。

4 结语

最近几年,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由于该工程的复杂性和边缘性, 要想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 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首先, 要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充分地结合起来;政府加强宏观调整, 把握市场规律, 力图使环境工程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不断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工作以及健康生活, 因此,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的环境治理工程。近几年来, 虽然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是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篇文章详细地剖析了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治理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措施, 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关键词:环境污染,工程管理,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 罗会文.谈政府投资项目中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

[2] 吴丹青, 楼项彬.水污染治理工程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1.

上一篇:现代文化理论论文下一篇:中职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