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2023-08-16

有效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1、准确理解公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管理矛盾

公司决策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才能施行,沟通的过程就是对决策的理解传达的过程。决策表达得准确、清晰、简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而对决策的正确理解是实施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决策下达时,决策者要和执行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对决策达成共识,使执行者准确无误的按照决策执行,避免因为对决策的曲解而造成的执行失误。 一个企业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合这种差异性,以减小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时间、金钱上的损失。准确的信息沟通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为了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也要分散化,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向下一直到最低的责任层,向上可到高级管理层,并横向流通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群体之间。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阻碍因素,只有在部门之间、职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工作顺利进行。

2、从表象问题过渡到实质问题的手

企业管理讲求实效,只有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而在沟通中获得的信息是最及时、最前沿、最实际、最能够反映当前工作情况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解决问题,不深入了解情况,接触问题本质,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开展积极、公开的沟通,从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那么在管理中就能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在许多问题还未发生时,管理者就从表象上看到、听到感觉到,经过研究分析,把一些不利于企业。 稳定的闲素扼杀掉。企业是在不断解决经营中的问题中前进的,企业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企业中有效的沟通实现的

3、激励职工,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满足其生理需求时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把那些视工作为负担,对工作三心二意的员工转变为对工作非常投入,工作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超群的自发性、创造性。在有效沟通中,企业管理者要对职工按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年轻职工和老职工,对年轻的资历比较浅的职工采取鼓励认可的沟通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让他们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并与他们经常在工作生活方面沟通,对其工作成绩认可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资历深的老同志,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与他们经常接触,相互交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有效的沟通技巧

1、从沟通组成看,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沟通的内容,即文字;沟通的语调和语速,即声音;沟通中的行为姿态,即肢体语言。这三者的比例为文字占7%,声音占48%,行为姿态占55%。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声音和行为下,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所以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更好的融合好这三者。

2、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

3、沟通中的“身份确认”,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如上司,同事,下属,朋友,亲人等,即使是相同的沟通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声音和行为姿态。

4、沟通中的肯定,即肯定对方的内容,不仅仅说一些敷衍的话。这可以通过重复对方沟通中的关键词,甚至能把对方的关键词语经过自己语言的修饰后,回馈给对方。这会让对方觉得他的沟通得到您的认可与肯定。

5、沟通中的聆听,聆听不是简单的听就可以了,需要您把对方沟通的内容、意思把握全面,这才能使自己在回馈给对方的内容上,与对方的真实想法一致。例如,有很多人属于视觉型的人,在沟通中有时会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有可能无法达到深层次的共情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团队领导不能接受下属成员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 在团队中身为领导者,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等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无话不谈的环境 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有效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总之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纵观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注重“议论的热闹”轻视“深层次的思考”。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甚至作为旁观者聆听而已,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议论”代替“自我理解性的朗读”。有些教师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它的外延缩小了,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4、放任自流。主要是指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殊不知,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成为一群无的放矢的聊天者。

5、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太多。

7、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深刻理解新课标。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3、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第一,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4、小组合作学习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极大的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围绕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5、有效组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6、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第一,预习时合作。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

第二,练习时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比如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

第三,读议中合作。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第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7、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的集中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

有效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1 创设表扬、鼓励的教学情境, 激发成就动机, 诱发学习兴趣

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因此可以说, 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鼓励和肯定。有鉴于此, 要激励学生, 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 是一种给予, 一种沟通与理解。在教学中, 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教师在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 创造条件, 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使之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力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肯定、表扬、激发、鼓励等手段充分发掘其积极因素, 使其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心理能力迅速发展,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

2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端。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打开思维的闸门, 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 老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成了一个探究者, 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一句话已成为新课改中老师们的共识, 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 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以趣生疑, 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 使之产生好奇, 由好奇引发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趣中生疑, 疑中生思, 使学生很快产生需要学习愿望, 使他们参与到认知活动之中, 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 发现奥秘, 探讨新问题。使学生始终自觉地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利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图像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 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因此, 语文教学中更需要以形象生动的音像画面来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体验, 去领悟, 去把握。语文图像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 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 直观而又生动, 可把课上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 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留连忘返的气氛, 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慕、如怨如诉的感情流动。可以说图像创设情境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其长, 淋漓尽致地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这对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 对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有着无与伦比无可估量的作用。

4 引入竞争机制, 创设竞争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有竞争才有动力, 这是一个不变的事实。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 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 教学中, 针对学生, 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 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以激发学习兴趣。

5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创设轻松的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轻松, 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配合默契, 双方没有拘束, 没有隔阂。师生之间互相提问, 互相回答, 各抒己见, 力求达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完美。学生之间更是积极踊跃, 思维敏捷, 回答问题, 争先恐后, 当仁不让, 力求使所学知识不断创新, 至善至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让每一个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让学生真正发挥出内在潜力。学生能自己分析的就让学生自己分析, 能自己判断的就让他们自己判断, 能自己总结的就让他们自己总结。常言道“施教之功, 贵在引导”, 教师教学过程中若能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 正如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创设表扬、鼓励的教学情境, 激发成就动机, 诱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图像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竞争机制, 创设竞争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1、背景: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多年实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很大地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教育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意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只作了一个大的框架说明,没有具体的教材教法及相关评价标准的规定,这其中包括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作为篮球运动项目,在中学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自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以来,从全国、省、市各中学开设的选修课来看,篮球选修模块无疑是各校学生热门选修内容之一,当然也主要得益于篮球项目自有的运动魅力和当今篮球运动的氛围。借此,考虑到篮球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内容较多、较细,而高中三年选修模块共6个学分108个学时,用有限的学时是无法将全部篮球所有教材内容教给学生,也不可能将各种篮球技术动作做到向专业(或专职)篮球运动员一样做到细化教学。所以,就如何有效的选择篮球教学内容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各校在对篮球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设计相对比较粗浅,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学习教材,且处于学习探索的初级阶段。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单一,尤其是高中三年完整的篮球选修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和建议中,具有实质性、可操作性的内容非常少。

2、目的及意义:

笔者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众多的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筛选和整合,初步构建出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运动水平学习的相对完整的高中篮球选修教材,并建立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评价方式及标准,有效地实施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学习水平。突出高中篮球选修模块教学内容的选编和评价标准的构建,以促进高中学生形成爱好和持续的锻炼热情,实现高中篮球课程突出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思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有关概念的界定:

1、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

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

2、评价标准

体育评价标准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手段,标准的高低,评价手段的合理性对学生真实水平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评价标准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力求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评价要讲究客观性和全面性,避免过分注重绝对性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育项目的设置到测试内容的选择要能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并使之具体化,且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明确了学年段教学目标后,最重要的就是把教学内容量化考核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选修模块

选修是指对于教材的选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教材分为七个系列,系列3(田径类项目)和系列7(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教材,其他五个系列和系列3作为选修教材,其中系列3是必修教材,也是选修教材。对于模块的理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是: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每个模块有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即模块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是指为学生系统地完成某项目的学习提出的教学主题单元。选项是指对模块的选择。例如:选择球类项目中的篮球模块、选择田径类项目中的短距离跑模块等。选修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模块是选项教学前提。

三、研究的依据及假设

(一)研究的依据:

杭州二中自1995年率先在全省实行体育课“大课——小班——选项”的授课模式,发现与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部分的教学完全吻合,无论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能力和过程体验。结合多年的篮球选项的教学实践,在选择高中男生的篮球选修内容方面,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进行篮球选修模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实行篮球模块教学,目前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组织体育课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能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学生对高中阶段学校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往住就是他们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继续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源泉所在。

2、社会发展需要实行篮球模块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加大,社会对各方面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健康体魄方面,这就要求高中学生应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今后走向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就有了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素质教育要求实行篮球模块教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对于体育课程而言,既包括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又包括增强体质,同时还包含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如开设篮球模块教学,除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外,还能使学生在“我要学”的内在力驱动下,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本课题主要针对高中学生篮球选修模块课程的行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索与研究高中篮球选修模块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选择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制定;探讨与构建高中篮球教学内容、教学模块设计与构建方法。通过对高中男生的学情分析和篮球教材资源的整合,在篮球选修内容的设置上采用“一目标三阶段”的递进方式,以基本技术为基础,有层次地选编各种行进间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一定量的基础配合和攻防战术等裁判工作作为选修学习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检索研究:通过查阅多种版本的中学新课程实验教材,研究这些教材中篮球教学内容的选编情况;查阅教育、体育理论著作及篮球教学书籍,总体把握篮球选修模块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构建。

2、实验观察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根据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选篮球教学资源,开发和重组适合高中生学习水平的篮球教学内容,形成篮球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对选编和开发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验证性教学实验,判断其选编与开发的有效性。

3、经验总结法

我校在1995年实行的选项体育课的教学模式,通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校本课程,为篮球选修模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各校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新课程的篮球选修模块的教学,也已形成可取的经验。我们把校本的经验与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科学的规范,加以完善和提升。

4、行动研究方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个性化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五、研究的步骤及成果

1、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研究: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这是研究的准备阶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好该课题的实施方案,请专家指导,初步完成课题方案、计划的撰写。通过分析各类课标教材,筛选篮球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重组和开发高中篮球教学内容,形成模块教学设计,形成各校自主开发的篮球校本课程。

(2)中期研究: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和实践验证阶段。进行篮球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尝试,开展教学内容选择和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研究,完成有关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行为的论文和专题。对杭州市各校开展的篮球选修课的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邀请相关专家商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3)后期工作: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和课题研究报告,编写篮球选修模块教学内容选择及评价标准的有效性方面的教科研成果汇编,等待总课题组专家的结题评估、验收工作。

有效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所谓英语有效课堂,是指“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主战场。我校从2013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通过三年的研究、探索,于2016年3月我校申报的州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州级课题成果一等奖。提倡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有效课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以优带差,中等升优,优者更优的理念。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大多数的合作学习课堂都是富有成效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使我们的英语课堂行之有效且高效,自然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管理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之保驾护,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效果低下的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意义

1、调查分析目前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流于形式的原因,寻找策略,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策略,以期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2、在英语学习中,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团队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这一课题。

三、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

“高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从夸美纽斯开始,“高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

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赖,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高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

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四、研究内容及目标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核心概念

1、小组合作学习:坚持以我校有效课堂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评质疑”、“点拨提升”学习方式的为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主体,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2、有效性: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借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尝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素质等。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探究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内容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发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困难与问题,运用访谈和课堂实际观摩听课等形式深入了解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中存在的误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努力探究引发这些困难的原因,以此为基本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探索研究。

了解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借助与学生的交流、课后反思和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误区和障碍。

2、扎根课堂,在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不的教学内容)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实验的课型有: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通过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胆有效地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那种不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初中英语教育的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以促进学

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有:

1、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解决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困难与问题;解决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2、探究小组合作在英语几种课型(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3、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二)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

考、研究、提高、再实践、再发现,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四)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五)案例分析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六、课题研究与实验过程

根据我们课题的性质,结合实验对象实际,大体分为三阶段进行研究: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

2015年9月开始,镇远二中英语教研组七年级备课小组确定《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课题后,经过讨论、选拔确定了课题组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吴学卿 组员:陈吉 刘金梅 陈婷 李晓燕 李宛蓉 魏丹),并且对课题组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

第一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 组长:吴学卿

成员:陈吉 刘金梅 陈婷 李晓燕 李宛蓉 魏丹

2.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的各项要求,领会精神,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拟定出合理可行的施行方案。

3.尝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组建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一组,各组间应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周期为一学期。

4.实际操作

(1)撰写了开题报告

(2)确立了实施阶段的实验计划 (3)对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

(4)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确立小合学习的实施策略

(5)主要对听写教学、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6)做好实验记录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 5.阶段成果

(1)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低效原因(主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进行合理分组;把握合作时机;

建立合作规则;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等。

(2)初步形成了听写课、口语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①听写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英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②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A.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

变换搭档。B.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地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C.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朗读对话:学生学习完一段对话后,教师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会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讨论问题:合作小组同学围绕某一话题或为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如“Mary的母亲病了,但Mary工作很忙不能回家乡看望并照顾母亲”,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她出主意,要求尽可能使用情态动词。笔者把这个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效果比较好。下面是经过整理的某一组各人的意见:A thinks Mary must write a letter or make a phone call to her mother to express her best wishes. B suggests that Mary should write to her sister to ask her to look after Mother instead of her. C says that Mary ought to send some money back···.合作小组活动

的成功取决于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启发和帮助,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第二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 总结前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探索小组合作在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周期为一学期。

1.修订课题实施实验计划

2.对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 3.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4.主要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探究

5.做好实验记录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

(1)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调查。学年末再调查一次,以后每学年末调查一次。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归纳与总结(策略、优点、误区) 6.阶段成果

(1)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

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讨论,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①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②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③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④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2)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进行。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小组讨论 ( joint negotiation ):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定出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 (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 ( 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补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也做先生,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教师点评 ( 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第二天用课前5分钟对小组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

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学生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学生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

第三阶段:深化展示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 课题组举办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公开观摩实验课,交流实验教师论文,展示在实验活动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品,认真总结经验,由几个试验班推广到全校。周期为一学期。同时,重点对写作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再探索。

1.制定本阶段实验计划, 2.制定可行的策略 3.阶段成果

确立了英语写作课堂小组合作有效学习策略: “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各组交换批改—全班共享—教师点评 — 个人再修改”的教学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 1.对课题继续进行推广和进一步的实验。对本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材料,写课题总结报告。系统整理英语各种课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并传播、推广。

2.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实施阶段后,现对 “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作出如下总结

(一)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策略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归纳与总结

低效原因(主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进行合理分组;把握合作时机;建立合作规则;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等。

(二)探究小组合作在英语几种课型(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1.听写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词汇听写教学中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

2.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我们在教学中右以采用以下策略:(1)变换伙伴;(2)变换距离或位置;(3)变换练习方式。另外还可以以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的方式来加强口语小组合作学习。

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4、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策略进行。

八、课题的实验效果与分析

(一)促进了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发展 1.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活动中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学教学。在开始竞争前,各小组会积极合作,小组成员各显其能,这无疑是体现了差异教学。同时在抢答时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及团队精神等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通过课内外的课题实验,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

(2)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4、学生成绩提高了,爱上本学科的课了。

观察实验的班级,课前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好课前准备,英语课本、导学案、自学笔记,早已摆在课桌上,有的还翻到了要学习的页码。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比实验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二)对实验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

1、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观念深入师心,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 18

发式”、“小组合作式”。注重了基本功训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2、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论文。

九、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两年多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一)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向“小组合作学习”要质量。

(二)对本课题的研究的一些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实践,让学习在这些学习策略之下能真正的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课型的学习策略的研究,还需加大研究和指导力度,以期探究出适合我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策略。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弹指一挥间。但课题研究给了我们很多的收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与老师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学生喜欢英语课,对英语表现出的相当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英语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由于时间较短,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加以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镇远县第二初级中学校英语课题组 2017年10月 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

2.佐藤学,《学习在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3.段惠民 ,《就这样走出乡村》,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年

4.郑金洲,《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6.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8

7.《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刘平平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8.《学会合作: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修订版)》,作者:曾琦,中央编译出版社。

上一篇:读书学习计划下一篇:物理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