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10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单位的基本运行费,还是科研项目费都存在这样的窘境。在目前科研院所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打破现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是推进单位稳中求进的关键。文章以S研究所为例,分析了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困境,探讨了提高财力保障的措施。以期找到适合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科研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科研院所;财力保障;开源节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分配机制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2018年8月也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科技改革30条”) ,为公益性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机遇。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公益性科研院所应通过对财力保障自我“体检”,抓住改革契机,有的放矢,破解单位财力保障不足的困境,最大化利用政策红利,让这些创新“粮草”、科研“礼包”,转换成科技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及资金来源

我国正在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但对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定位基本不变。201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其中,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性科研院所承担基础和应用性科研等基本公益服务,其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或上级拨款,一部分来源于单位经营所得,主要由单位基本运行费和科研纵向项目经费、横向项目经费构成。

近年,科研院所项目来源趋于多元化,承担着公益性调查任务、基础科学研究、竞争性科研项目研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以S研究所为例,S所是一家从事海洋、渔业研究的科研机构,具有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其所在省份,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这两年强调“放管服”:改革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方式,优化了预算编制科目;扩大了预算调剂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拓宽了项目直接费用列支范围;改进了项目资金拨付和留用处理方式;放宽了管理横向委托项目经费自主权;强化了成果转化激励等。这些政策旨在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研资金使用“松绑”。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面临的困境

公益科研院所所面临的财力保障困境,主要来自于基本运行经费不足以及科研经费得不到充足保障两个方面。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或者是“紧平衡”。

(一)基本运行费缺口大

1. 基本运行财政保障率低

公益性科研院所只依靠財政供给这一单一来源,无法保证单位正常运转,这是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以S所为例,财政对基本运行的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不足资金需求总量的10%;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单位的单项核定项目总经费仅几万元,还在每年持续压减中。

2. 基本运行费使用效率低

因制度约束不到位、强化单位资金规范管理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基本运行费的使用效率。如科研院所仍保留的公车(业务用车),运行中存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制度的有效约束远不如机关单位,用车申请流于形式,未严格规范管理,导致公务用车运行费的浪费。

(二)科研业务经费保障难

1. 科研项目申报积极性不高

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大锅饭”心态依然存在,项目申报和工资待遇不相关,且个别有资历的老科研人员自感“荣誉”已满,而年轻同志受限于职称、资历等因素,申报项目难,导致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项目经费则不足。

2.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不充分

首先,项目申报存在个别目的不纯,为职称评审、奖项申报等荣誉,即使得到立项,因对项目本身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使用中过于随意、偏离预算,缺少规划、行成浪费,易造成科研成果无产出、资金使用不充分等。

其次,项目结余经费未充分利用。根据新政策要求,科研项目结束后,结余资金可留于课题组,或由单位统一管理用于科研直接支出。目前这部分经费与日俱增,但大多科研单位,未对其加以重视,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3.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受限

首先,项目资金使用中,因种种特殊情况,还不能完全按“放管服”政策细化执行,如S研究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任务,项目不允许编制间接费用,扩大间接费用的比例更无从谈起。且“三公”经费使用也仍按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统计上报,受零增长约束,使科研的出国研学等受限,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科研资金使用还难在“钱要用时没有,钱有了来不及花”的尴尬。当年申报的项目,要求自立项则开始实施,支出必然也随之发生,但财政经费下拨要经层层审批、公示等环节,项目从申报到资金下达时限较长,尤其是实行了资金国库支付后,要求专款专用,项目使用中收支一一对应。当项目实施按下了“启动键”,却遭遇了资金难到位的“没钱花”,相对应的是年底当项目资金下达时,往往却错过了项目实施的“黄金期”,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要求将当年的经费使用到位,各科研单位自然又遭遇了“钱花不完”的苦衷。这种人为造成的资金使用“难”,与研究的客观连续性或季节性相悖。

(三)收入增长乏力

1. 盘活现有存量力度不够

盘活存量也是增加财力保障的途径之一,但存在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如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未充分利用出租等手段来为单位争取收益;科研仪器仍存在共享难,也未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单位带来资金收入;项目结余资金未得到充分使用等。

2. 纵向收入保障停滞不前

纵向收入新的增长点开拓不够。主要是受科研体制、分配机制约束以及单位自身对创新奖励不够细化等因素影响,传统科研优势发挥不足,科研单位在机遇面前,缺乏挖掘、创新精神,新的增长点仍待开拓。

3. 横向收入增长缓慢

科研人员大多忙于日常科研工作,对形成的科研成果缺少归纳总结,导致对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产业技术成果凝练较慢、较少,进而造成科研成果得不到充分转化和推广,难以及时为单位带来收益。另一原因是,部分公益性科研院所,知识分子还处于自筑的 “围墙”内,对社会需求缺少了解,其研究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点”相脱节,对接、融入开放市场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发展理念、形式不够,未实现产研充分融合。

三、提高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对策

针对目前科研院所出现的财力保障困境,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提出提高财力保障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开源,不断提高资金来源总量

1. 最大化争取财政保障,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首先,利用体制改革和新政出台契机,吃透政策、多方努力,最大化争取基本支出的财政拨款,提高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降低自有资金“养兵”压力,筑牢“有钱养兵”的基础。

其次,最大限度争取财政项目拨款,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平台运行经费、实验室改造类修购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的财政稳定支持,既能提升单位软、硬件实力,又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 完善机制,积极寻找新的资金增长点

一是通过增加横向服务,为单位争取创收。以S 研究所为例,如可以通过成立鱼虾病检测门诊部,让实验室检测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增加单位横向收益;也可以利用沿海渔业资源补偿契机,增加鱼苗培育量,参与海洋增殖放流项目投标,为单位增加創收等。

二是通过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的形式,争取项目经费。联合申报既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增加了项目的推广性。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共同参与,增加了资金的配套投入;另一方面,这些成果或产出,由于前期由企业共同参与,得到了同步验证和认可,容易使市场产生信赖,增强了投资者的收益信心,为推广打下市场基础。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可以考虑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分组,组建临时课题组,再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绩效鼓励机制,同时完善间接费用绩效奖励和成果转化绩效考核机制等,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使科研人员通过“各显神通”来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四是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反馈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争取承担的公益性科研任务,能结合公益院所的财政保障率,适当考虑调动科研单位积极性等因素,安排公益性项目的间接费用等,让经费在增长的同时,更具自主性,更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

3. 服务基层,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活动的本质是为了转化应用,因此要重视成果和转化的关系,形成围绕转化搞科研、利用转化促科研的良好局面,最大化地实现成果转化收益。以S研究所为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承担编制资源保护及补偿方案、渔具网具鉴定技术等政府购买服务等,既满足基层需求、帮助排忧解难,又通过成果转化,带来收入,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4.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用好结余资金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对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同样重要。为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将现有优势存量固定资产开发转化,如资产出租、仪器共享等。充分利用好项目结余经费,既可以给予青年科技人员“第一桶金”,让他们放心起步,又可满足单位发展新领域、进行初步探索的需要,摆脱各种考核指标限制,大大降低了前沿探索压力。

(二)节流,努力提质增效

1. 做好资金的统筹调控,优化支出结构

从资源配置入手,做好资金的统筹协调。如何科学配置有限的财力资源,建立符合单位发展要求的经费管理体系,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在现有资金来源结构基础上,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从保平稳出发,处理好基本运行收支和单位总收支的关系;二是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从资金统筹的角度,处理好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关系,在项目养单位和单位养项目间寻找平衡点。

2. 切实加强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加强资金监管,该花的花,能省的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通过风险点排查,制定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各项支出的量化绩效考核,避免资源使用效率低和不必要的浪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单位经济运行可持续。

3. 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加强与高校合作

通过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能提高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承担课题的基础工作,助推了科研工作也节约了聘请临时劳务人员的开支;另外,科研单位因为规模和综合实力的限制,仪器设备不管从先进程度,还是数量上,都远不如高等院校,通过和高校的合作交流,能弥补科研院所因财力不足无法购置满足需要设备的不足。

四、结语

作为公益科研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公益性科研院所,其财力保障面临的问题,虽普遍存在,但通过我们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盘活内部资源和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努力,这一现状势必会从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其财力一旦得到提升,也将推动科研创新工作更上新台阶,为政府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万年青.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21):54-55.

[2]袁敏,夏凯丽.科技经费改革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9-21.

[3]刘蓉蓉,张江丽,石明桢,熊明民.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01):16-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科研项目 项目管理 对策

近年来, 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下, 高学科技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高校承担了一大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项目活动的全过程, 渗透在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鉴定每一环节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完成产生一定的影响[1]。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未把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申报科研项目数量,争取科研奖励上[2]。基于此,我们就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整个过程可分为申报立项、执行控制、结题验收三个重要环节。由于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管理机制陈旧,管理理念落后,长官意志严重,违反客观规律办事,从而制约了科研工作的开展[3]。一些高校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科研轻管理的陈旧理念,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组织实施、成果鉴定到申报奖励等,科研管理充当的只是“传话筒”的作用。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各期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中所处的作用不同, 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重前期项目申请而轻中后期管理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2.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科研评审体系在公开性和透明度方面存在一些弊端,项目评审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受高校自身体制的影响,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考核更多地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的过程和经费绩效的考核。对许多项目的验收和鉴定都流于形式,很难对科研成果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对于不能按时完成项目的科研人员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另外,高校科研管理中没有形成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估的制度。目前,一些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在结题时无成果,或成果水平低,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项目,结题时拿几篇水平不高的论文充数, 一些应用研究课题,不考虑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取得的所谓成果不能得到实际应用,成果转化率低。由于缺乏科研项目绩效评估制度,没有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无法得出有力的数据来说明项目的经费绩效,因此也就难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科研的效益,造成科研经费的效益低下[2]。

3.对科研项目重考核而轻监督。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教师的科研实行量化考核管理,以发表论文、获得科研经费的数量多少来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但造成了高校教师片面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的科研倾向[3]。同时,经费管理不规范使科研资金流失比较严重。一些高校为了鼓励教师搞科研,科研经费管理不重视成本核算,对经费的筹集与取得、投入和运用等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必要的财务监督,导致科研人员转移、套取科研经费等问题普遍存在,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对项目实施是否有效监管, 是项目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项目立项后的实施过程, 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环节。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科研人员日常任务比较重, 如果没有定期检查, 有些科研人员可能会出现拖拉的情况。同时,项目检查之后的通报工作也是项目检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报结果能引起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利于大家监督。

二、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科研工作对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高校加强科研工作,还能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提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应转变观念,重视科研项目的管理,保证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科研经费,提高绩效。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重要的一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在平时多了解项目的运行和经费的运用,强化科研项目的跟踪管理,消除科研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

2.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4 ]。学校在激励机制上采用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在竞争机制上实行绩效考评,优胜劣汰;在监督机制上完善审批程序和经费使用审计;在项目类型上强调纵向横向均衡发展[5]。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和科研政策, 尽可能地满足科研所需的条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从而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6]。还应从制度上保证科研人员按任务书要求实施科研项目, 按时、高质完成项目。完善科研量化考核管理制度, 激发并保护教师的创新积极性。

3、加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对项目实施定期检查,有利于项目更好的完成。对项目经费的使用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管,要切实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纳入学校的审核监督之下, 既要尊重课题负责人的经费使用审核的自主权,又要明确规定经费报销的项目范围,从而保证经费使用合理。

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切实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才能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保证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义辉.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09(12): 229.

[2]袁坤. 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若干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 2010(4): 11.

[3]徐德永.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11(5): 112.

[4]边颉等. 实施项目管理改革带动科研管理创新[ 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 17): 17- 18.

[5]耿丹.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5): 105.

[6]谭琍. 科研管理如何为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申报质量服务探析[J]. 科技和产业, 2009(12):114.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本文就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全过程、加强项目管理的思考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1 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项目的范围、组织、进度、成本、质量和后勤保障等,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并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实现项目目标。

1.1 项目管理的原则

①首先要明确项目目标,并在项目的一开始,使全体参与者都知道和理解这个目标;

②项目管理可采用积木式,即将项目分解成管理要素,使范围的确定、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报告处于可控状态;

③采用认证和交付跟踪的方式,检验项目完成情况,以确保项目完成;

④建立供需网络,划定责任界限,协调相互间接口;

⑤在网络的每一级明确控制、评估和证明质量合格的责任;

⑥风险是项目所固有的综合因素,项目管理应包括风险管理;

⑦项目管理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这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1.2 项目管理的要素

①项目分解结构:保证全项目各方面的连贯一致,为计划、成本、质量等的控制提供框架;

②项目组织:协调参与者与现有组织结构间的关系,重点考虑参与者的职责、相互关系、权限等;

③项目阶段划分和策划:以阶段划分和设立里程碑的方式,结合成本、进度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在每一阶段包含一个正式的评审过程;

④技术状态管理:以可追溯的方式,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确定、描述并控制系统的技术状态;

⑤信息/文件管理:保证为了其它管理过程有效进行而必需的信息能以可追溯、有效的方式被记录、检索和修改;

⑥成本和进度管理:保证人力资源、设施、材料和资金的最佳使用;

⑦综合后勤保障:保证满足系统全寿命周期的需求。

2 项目管理全过程

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立项审批阶段、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总结评价阶段。

2.1立项审批阶段 此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或委托书。一般科研项目立项程序为: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进行仔细筛选;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确定项目立项;最后由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科研项目评审的主要原则和标准:一般来说,评审选择科研项目时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在具体的评选中应掌握的主要标准是: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

2.2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各种措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

2.2.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是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劳动,其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有“全面质量管理法”,“质量统计技术法”,“质量管理(QC)小组”,“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法”。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方法,都应结合科研项目的特征。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

2.2.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范围确定后,为实行项目的目标、形成项目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科研项目时间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定工期进度计划。

2.2.3 科研项目中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所消耗资源而形成的各种费用的总体。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较科学和客观反映项目成本规律的方法有三种: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2.3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主要包括: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一般程序、评价的一般程序、评价的原则。

2.3.1 评价的内容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2.3.2 评价的方法 对科研项目的评价,现在国际上通行两个基本的评价方法: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专家定性判断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计量指标只能表达其可见的某些方面。因此,评价时需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目前,用于评价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可细分为:同行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目前,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是同行评议及科学计量方法。

2.3.3 评价的一般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评价的整个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评价的总体设计和规划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利用。

2.3.4 评价的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目标的实现,科研项目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独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俭省性原则等。

3 加强项目管理的思考

加强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加强组织管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进度、成本、技术管理统一协调;加强进度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科学化、定量化。

3.1 加强组织管理 项目管理需要权力集中以控制工作正常进行,因此项目管理是一种个人负责制,项目管理者是一个关键角色。型号行政总指挥作为型号(项目)负责人,他应对项目管理的九个方面(即型号立项、计划、费用、质量、人员、沟通、风险、合同、综合)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其管理的深度和侧重应结合各单位的实际。目前采取的矩阵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在型号总指挥牵头下,加强了横向部门的联系,使各横向部门部门目标一致,但是,横向和纵向双重领导如果协调不好,就会违反指挥统一原则,使下属无所适从。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部门领导与型号总指挥(项目负责人)之间的责权关系。型号总指挥(项目负责人)应对本型号任务全面负责,应拥有项目经费使用支配权和人事考核奖励权;部门领导对管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负责,对本部门承担的全部型号任务进行统筹计划、综合平衡。加强组织管理的关键,是该项目负责人必须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奖惩严明、及时兑现。

3.1.1 明确责任 明确责任,从组织体系来讲,主要是明确各个“节点”的任务,主要回答,该做什么事。反过来说,如果出现了不愉快的结果,例如承包的工程亏损了,经营项目失败了,设备损坏,人身事故等等,哪个“节点”应该负责任。明确责任,要从组织的整体功能为出发点去考虑。要从整体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这个动态过程去考虑。要使工作无一遣漏,又没有重叠。遣漏了,某些事就无人管;重叠了,也要发生争执和扯皮。

3.1.2 理顺关系 理顺关系,主要是指节点和节点之间在处理问题时的相互责任关系和程序关系。明确责任,着眼于节点(岗位、部门),理顺关系,着眼于节点(岗位、部门)之间。

3.1.3 奖惩严明 奖惩是对职工行为的一种表态。一个管理者的思想,主要不是体现在他的言论上,主要是体现在他的行动上。奖惩严明是满足职工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而且是满足精神要求的最主要的手段。在对待工作的结果,对待职工的行为上,管理者的态度应该是鲜明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要肯定明白,不要含含糊糊,不要隐瞒真正的观点。

3.1.4 及时兑现 及时兑现,主要是从精神鼓励要取得最佳效果来考虑的。及时兑现,使人能很快得到精神满足,能明确奖惩措施的具体指向,毫不含糊。及时兑现还能使奖惩的心理效果最强烈。

3.2 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

传统的项目管理侧重于“如何做”,项目管理者是执行者,产品研制出来再寻找用户,而现代项目管理更加重视“做什么”,重视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分析。项目管理就是要对各种相互有抵触的需要加以权衡。

用户的需求有两种,即确定的需求和期待的需求,需求管理首先要在项目立项阶段准确地描述用户已明确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研制过程中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需求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用户主管人员的变化、技术的改变、新技术的产生、经费的变化等等都可能引起需求的变化。

3.3 进度、成本、技术管理统一协调 项目成本计划、进度计划的制定、控制,均以项目分解结构(WBS)为基础,以研制阶段目标为控制结点,以进度基线和技术基线为依据,以实现规定的技术性能、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项目管理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要注重预测性,把各种可能想在前头,并给予一定的余量安排(包括技术上、时间上、经费上的余量安排),以解决不测问题;其次是注重平衡性,在技术、进度、经费这几个约束条件间进行平衡,以获得整体上任务完成的优化;再次是利用“矩阵管理”的特点,及时组织或撤销项目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管理在灵活运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

3.4 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时间的竞争往往是商业竞争的焦点,进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首先是确定项目所有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试验等);

②留有适当余量的完成各项工作所需实际工作;

③编制科研生产计划;

④确定关键路径;

⑤定期检查进展情况,迅速解决研制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关键路径上出现的问题。

3.5 加强风险管理 产品技术方案先天决定了研制的技术风险、计划风险、费用风险,产品的复杂性、总体向分系统指标分解难易程度的均衡性、采用关键技术的多少、产品继承性等,决定了产品所应采用的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方法的水平及大型试验的次数,如果技术方案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则计划和费用风险必然比较大,因此,把好设计评审关,是降低研制风险的关键。

3.6 成本管理科学化、定量化 制定科学的成本模型并严格成本控制,在经费使用上是先算后花,预先控制,这样有利于参与项目有关单位之间的合作。而目前我们采用的往往是粗放型的成本估算,缺乏定量控制办法,项目超概算严重,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分析,建立科学的型号经费管理模型,对于战术武器尤其重要。

4 结束语

总之,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开创项目管理新思维。一是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决策,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使其更好地投入到科研生产中,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沈岩,男(1978-11),辽宁省锦州市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子装备技术。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65

农业科研成果的研制过程具有周期长的特点,有的项目长达十几年。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这些长期的农业科研工作中形成归档保存的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形态的科技资料,承载着农业科技的信息和知识,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珍贵的保存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对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既能够提高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又能够直接反映农业科研学术水平,对提升农业科研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特点和作用

1.1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农业科学是一个包括了农、林、牧、渔等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体系,各个专业和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所以,作为记录各项农业科研情况的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必然会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

二是专业性。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专业性,这使得它区别于其他的信息档案。

三是实用性。由于农业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极强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就决定了农业科研信息档案不同于只能用于历史查考的一般性档案。大多数的农业科研信息档案都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

1.2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作用

一是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农业科研信息档案记载着农业科研成果,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农业科研人员在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之前,通过查阅科研信息档案中的相关资料,能够迅速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背景及科研成果,使得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科的进步。

二是现代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重要纽带:农业科研工作要经过研究试验、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的一系列过程,由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这整个的过程中,科研信息档案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建设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科研信息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它既能够验证已有的农业科研成果,也能够为后续的农业科研活动提供借鉴。通过对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合理合法的加以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科研活动的进步,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建设的现状

2.1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体制落后

我国档案管理系统从属于行政管理系统,管理体制不规范,各地区、各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些单位没有按照科研信息档案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把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环节中,在业务管理体制上割断了农业科研管理和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内在联系,造成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和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2.2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有的科研单位对科研计划的落实非常重视,而对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和作为档案归档保存却重视不够,造成了科研信息档案的流失和不完整。档案的不完整,造成了借鉴、继承的无法进行,经验、教训的无从查考,使生产、科研重复进行、重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3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开发程度低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数字化、网络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而不少科研单位很少使用计算机管理科研信息档案,未建立起电子目录,项目档案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更多的是档案管理仅停留在立卷、保存的一般要求上,必然增加检索、查阅的难度,影响档案开发服务的效能。

2.4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工作人员对农业科技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何收集、积累、整理、归档意识淡薄,造成把关不严和归档不完整。或者身兼数职、缺乏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3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健全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体制

根据档案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不适合的规定,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体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使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和规范的制度,真正做到有“制”可依,实现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现代化管理。

3.2 提高重视程度改善基础设施

各级领导应对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经费,改善農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建设才能够真正适应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建设。

3.3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

要做好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农业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支持是其重要的基础。在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形成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科研信息材料都分布在科技人员自己手中,正是这些特点所决定了,要树立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同等重要和同等价值的观念和意识,使他们重视科研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科研信息档案的价值。

3.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管理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研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横向性和综合性,不再是传统的意义上日常事务管理。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本单位涉及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既要做专业的通才,又要做管理的专才;既要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又要为农业研究信息做好管理工作。

3.5 发挥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服务作用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直接指标。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供利用,发挥它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各个科研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在实现自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网络将农业科研信息档案迅速传播到领导、科技人员、广大农民群众之中,实现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领导决策的好参谋。

4 结 论

加强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有助于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入的开展。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科研信息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提供完善、健全的档案信息资源,使之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是当前做好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郑莉.农业科技档案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6):143-144.

[2]刘咏红,黄友洪,文帅,等.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2(9):141-143.

[3]宫玉英.谈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2(6):119.

[4]韩千红.农业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19-1020.

[5]刘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刍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3(5):52.

[6]何柳.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4(3):91-92.

[7]谷彬.从大数据监测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J].中国市场,2014(45).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基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连年增长的大背景,剖析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方法、人才培养、激励制度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激励制度;人才培养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对科技财政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呈现连年增长态势。国家提倡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精简放权,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课题组更多的管理权限,给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部分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不够重视,导致科研项目在执行和结题验收过程中存在不严谨现象。为此,剖析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1 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 重申报轻管理

在当下的综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下,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评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其表象是科研单位承担多少科学研究项目,以及科研经费投入占整个单位经费投入的比重。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与申请科研项目数量、获得成果、论文发表量等因素相关联。在此情况下,为能在综合绩效考核中获得优势和彰显整体科研实力,科研单位往往重视科研项目申请数量,忽视后续对科研的系统管理,导致部分科研项目不能完成指标和按时结题验收。一些能够通过结题验收的科研项目准备时间不足,低于所要求的标准,出现各项考核成果质量低下的情况。

从科研人员自身利益来说,科研项目不仅可以作为职称评审的衡量指标,对项目经费还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使得部分科技人员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却忽视科研质量,甚至有部分科研人员直接抄袭他人的科研成果或通过造假获得科研数据,为科技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重视项目申报,轻视项目管理”的低效过程管理,使科技成果产出率低、违规操作、拼凑与项目不相关成果等现象频发,导致项目实施质量低下,进而降低项目结题验收的通过率。

1.2 队伍建设滞后

科技创新是科研单位的根基与灵魂。为建设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才,科研单位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入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而忽视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多数科研单位把科研管理工作当成一般性的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直接让行政管理人员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这些人员一般比较缺乏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营销经验,且未经过专业的技能培养,很少有锻炼提升的机会。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给有限的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不小压力。农业科研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农业产业服务。而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因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无法及时转化科技成果并服务于产业发展,使得诸多科研成果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激励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绩效综合考评和职称评审制度下,科研管理人员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无法得到全面评定。项目主持人对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组管理制。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并进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根据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获得一定经济补助,立项项目与科技成果还可以纳入个人业绩,为未来的绩效考评、职称评定等积累材料。相比之下,科研管理人员处于弱势,为科研项目管理付出很多时间与心血,基本没有精力申请科研项目和搞科技研发。科技人员凭借项目和科技成果得到职称晋升,但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得到相应的实质回报。在此情况下,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热情逐渐减弱,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降低,甚至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科研管理人员纷纷转岗或离职,加剧科研单位人才流失情况。

2 新形势下做好科研项目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2.1  加强中后期管理

提高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一定要齐头并进和均匀分配。科研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守各级项目的立项关,且高标准严要求,让更多有能力的科研人员申报到适合本领域产业发展需要的科技项目。更要注重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实时掌握和督促科研项目进度。科研单位要对科研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式管理,对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动态跟踪,并协调上下部门解决困难,使研究项目能够在合同任务书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另外,科研管理人员还要做好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与存储工作。科研项目档案是科研项目的完整记录,准确地将项目实施的过程、实验数据、研究结论等内容统一收录到科研项目档案中,能为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同时,科研档案的有效存储能为科研项目成果推广和科研技术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存储有效科研档案并督促项目主持人或相关科技人员进行科研项目档案单位存储工作,为申请新科研项目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数据。

2.2 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

在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中,普遍缺乏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受科研事业单位现行管理体制的约束,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除承担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外,还要完成其他工作任务,身兼数职才能达到组织或人事的考核指标,工作量和压力非常大。

一方面,着力引进德才兼备的人才,并提供相应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岗位认知度。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技能方面的在职培训,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科研和服务科技的能力。除参加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外,还可以与上下级业务单位、高校、地方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探讨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广大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3 完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管理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绩效考核、业务竞赛、专业评选、成果奖励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业绩考核过程中,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内容纳入系统评价和综合考核体系,在岗位职责考核中进行量化赋分。通过制定一系列符合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科研项目管理奠定人才基础。为保证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中,规范档案的收录程序。对当年形成的工作档案数字化,并全部纳入档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彭义杰,张开春,杨媛,等.新时期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水平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1):110-120.

[2] 沙琴,巩元勇,李健,等.新形势下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水平对策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236-237.

[3] 宫清轩.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4] 杜慧莹.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管理调查分析——以农业科研单位调查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7,58(4):42-44.

Think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DONG Yue1, CHEN Mengchao2, ZOU Xun3, ZHANG Miao1, WANG Xiaohe1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2.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incentive system; talent training

收稿日期:2021-06-02

作者簡介:董 玥(1984—),女,硕士,副研究员,从事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生产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企业内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