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英语论文范文

2023-03-05

工程管理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水工程在人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给水工程的关注程度也不断的上升,并且给水工程的施工具体其特殊性,所以在给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合理正确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好的保证给水工程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就是必须做好的地方。本文以公共给排水工程中的给水工程为探讨中心,将给水工程施工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给水工程、施工管理、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试验与验收阶段

一:前言

给力系统的大多数管网都是被埋放于地下的且分布线路一般较长,一旦由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导致了事故出现,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如果问题严重甚至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并且由于管网的布置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所需的时间并不短,消耗的人力物力也较大。因而在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施工队伍必须做好。

二:给水工程

给水工程是为了更好解决人民的生活生产中对水的需求而普遍存在的工程。给水工程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大计,是必须得到妥善处理与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完成后的实用质量,对给水工程施工过程的正确管理成为了必要的工作之一。

公用给排水工程是由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这三个系统共同组成的。其中供水系统主要由高压消防给水管、生产生活给水管和泡沫消防管组成;排水系统主要由生产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雨水及清净下水排水管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循环冷却水给水管和循环冷却水回水管组成。

三:给水工程施工管理

1.建立完整的施工审批制度

为了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在正式进行给水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将编制好的施工组织专业设计和施工方案经专业的技术人员审批后,填写施工单位专业设计报表后提交至建设单位与质监部门进行审核。

2.加大对工程监管人员的管理力度

在工程施工之前,应对所有的工程监管人员的职位与监管项目进行统一整理,确保监管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给水工程的施工进行监管,杜绝由于监管内部原因而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

给水工程的施工包括三个阶段,分别问: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试验与验收管理阶段。

3. 给水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

(一)对给水工程施工计划的编制。给水工程的施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会涉及排水工程的设计,所以在给水工程的计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的与其他施工工程相互协调,如在设计铺设给水工程之前要先保证排水工程已经先期开工。而且一个合理的给水工程施工计划应该是一个能够妥善解决所有问题的计划,这就要求施工管理工作必须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在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要点:第一,每条给水管线应在其服务的对象就位之前完工;第二,在施工过程中,所有与混凝土水池相连接的各种管道,都必须在待混凝土水池试水沉降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行相互连接密封;第三,施工过程必须仔细考虑施工的具体环境,比如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的冬季非金属管道都是不适宜施工的。

(二)将整个给水工程做具体施工任务划分。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需将各施工区域界线做明确的划分,把不同区域的施工任务分别交予施工单位。

(三)多方审核施工图纸。最终采用的施工图纸必须经过施工前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审核。这是整个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过程,是施工管理的重点。以下是在施工管理需要小心的几点:第一,由于给水工程施工所要采用的地下管线较多,如何防止管线的相撞和管线两者之间的间距不够的问题出现是图纸必须考虑到的;第二,给水工程不是一个单独的工程,它与其他一些工程相互依存,所以给水工程图纸必须保证与其他工程图纸的相互衔接处保持一致;第三,由于管道本身性质和土的变形模量的不断变化,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稳现象,这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尽量进行避免。

(四)施工组织计划与质量计划的编制。总承包单位要通过专业勘察人员对施工现场的调查结果,并按照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结合单位自身的工程建设经验,来完成对施工组织计划与质量计划的编制。

4.施工阶段

(一)对材料的检测。在正式投入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将要使用的各种材料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进行仔细的检测,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必须杜绝假冒或劣质施工材料的使用。

(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在给水工程的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为了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总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起带头管理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各施工单位对在相邻施工区分界处的同类管线碰头事宜,必须将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事项落到实处;第二,根据建设单位的需要与施工进度的要求,总承包单位可以通过与各承包单位的商议与协调,在某些相邻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进行微调;第三,总承包单位必须对整个工程的各项消耗进行统一整理与管制,确保工程的快速安全进行。

(三)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安全永远是人们最重视的问题之一,要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必须加大对工程的管理力度,具体管理工作如下:第一,在施工期间要经常前往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与指导,严格杜绝违章施工的出现;第二,大力监察各施工单位有无正常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施工前的安全教育、施工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全落实;第三,在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网时,必须严格执行每100M施工用水主管网就布置1个消火栓的要求;第四,当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开挖管沟需要断路时,必须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最后由总承包单位依据施工道路布置条件进行协调分配,尽量在同一时间将断路区域安排在合适的单路上,并就施工进度与恢复道路交通时间定下期限。

(四)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建设单位对工程的满意程度大部分都取决于工程的质量,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的。承包单位应协同建设单位与质量管理部门根据相关质量管理计划,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停、检、检”制度,施工每到一个质量控制点后暂停施工,首先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通知总承包單位的质量管理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联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严格保障施工的质量;第二,监查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性以及在施工现场施工纪律的执行力度,必要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进行评比,提高管理工作积极性;第三,在施工过程中,时刻注意施工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一些由于环境产生的问题进行紧急处理。

5.实验与验收管理阶段

实验与验收管理阶段是给水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决定整个工程成败的重要阶段,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第一,各施工单位在管线试验期间,必须设专职人员来参与设置、记录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的工作。第二,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碳钢金属管道在分段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其管段与管段相互联结的焊口和管段与管网联结的焊口,如无法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时,则必须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用以保证联结焊口的质量。第三,各施工单位在各自施工区分界线附近井下临时封闭管口时,首先要从排水管网中管底标高最高处井口注入水,同时打开相邻施工单位分界处井下被封闭的管口,使得上游管段中的水向下游管段排放,直到排水管网全部试验合格,才能确定合格。

四:结束语

现阶段管理越来越热门,其中给水工程施工管理更是被人们所广泛关注,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进度的快慢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施工管理的优差,做好给水工程施工管理就是做好给水工程的最要一步,本文对给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以做阐述。

【参考文献】

1. 万晓宁《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太原科技,2002(5):45-75

2. 李志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水务世界,2009,06.

3. 谭章荣《城市供排水的一体化管理》中国给水伍思炫排水,2001(1):30-32

4. 邱小明《对市政工程给水排水施工管理探讨》

工程管理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土地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为了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各个国家和政府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工程的重视程度。本文提出了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并就进行绿色工程管理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措施

一、绿色工程管理特点

1、生态目标导向功能

绿色工程管理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倡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和谐相处,因而建立了以绿色工程为主的价值观。在工程建设中绿色工程管理注重生态的保护,强调绝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的而危害生态环境。这也是绿色工程管理与传统工程管理的主要区别,绿色工程管理在认识到生态环境运作规律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与此同时,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绿色工程管理具有良好的生态目标导向功能。

2、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

绿色工程管理兼顾环境、社会与经济多种目标的利益,环境、社会、经济多种主体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对于绿色工程管理工作,管理目标不能由单一的经济价值来决定,必须将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统筹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绿色工程管理的目标是要统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在充分兼顾多方的利益的基础上,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对质量、成本、工期以及安全的有效控制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得其在工程质量、成本、工期以及安全的控制方面都有了创新,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入工程的每个环节中,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四者更为有效的控制。

二、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

1、客观性的原则

事物之间都有客观聯系,其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所以人的行动不仅要以自身的欲望为目标,而且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指导。遵循相关的哲学原理,才能使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联系到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出发,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抛弃先入为主的陈旧的管理方式。

2、要遵循系统性的相关原则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工程管理与社会、环境、经济等等多方面都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联系和矛盾,所以要运用全面的视角去分析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能片面而要系统和辩证的去探索。打通所有环节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将相关的物流系统和资源循环系统相结合,创造一个和谐系统的生态以及社会环境。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万事万物的开端,工程亦是为人而建造,通过工程建筑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要求。除此之外,工程建设更是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以自己的价值和灵感为指导,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通过改造自然和社会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工程管理的评价与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

1、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1)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在设立评价标准的回首要充分认识科学原理和知识,并且可以全面反映相关评判信息。既要从数量和性质方面评判,又要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分析。

(2)要符合可操作的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不仅要全面,更要方便使用,计算要精简,采用的数据要准确,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

(3)要符合全面的综合性原则。评价体系是一个全面整体的体系,要考察到各种不同侧面的信息从而组成一个对实际有透彻分析的全面性的指标。

(4)还要考虑到协调性原则。相关评判标准之间要互补并且能够相互协调,使得统计结果能够准确、简洁,不重复、不矛盾。

2、对于评价体系的初步设计

(1)在质量方面。要考虑到施工组织计划的科学与合理,工程要符合人的需要并且可以长久的安全稳固,还能够使用节能材料以防止环境污染,将可回收的废物进行可再生利用。

(2)在成本方面。在工程造价时就进行有远见的控制,并且能够防范可预见的风险造价,还要留出环保专用的资金。

(3)在工期方面。实行进度控制,不能拖沓更不能敷衍建设,过早完成和拖延工期都是错误行为。进行绿色的管理计划,明确制定绿化的时间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时间。

四、进行绿色工程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吸引公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

工程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民而成,所以与每个公众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工程建设要做到公开公正还需要全体公众的参与,得到公众的支持。在绿色工程管理中,可以召开面向公众的讲座,向公众介绍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使得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向大众传播,普及绿色的价值观,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宣传建筑工程,为工程和建筑公司赢得良好的名誉。很多时候,矛盾都是由不知情不理解造成的,提前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消除绿色工程管理发展的制度阻碍

现在的管理制度仍旧有很多弊端,并不能适应绿色工程管理的需要。因为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相关环境保护事宜属于不同负责人进行管理,因为这种制度,绿色工程管理的推进受到了很大的阻力。绿色工程管理需要从始至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所以打通部门保护主义的阻碍是顺利推进绿色管理的必要一步。

3、制定适应绿色工程管理推进的政策

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绿色工程管理对工程建筑行业带来的深远意义,制定资金扶持或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绿色工程管理。由于绿色工程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而此类绿色工程的利润又与传统工程无明显差异,它的效益是以社会和环境方面而突出的,需要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所以绿色工程管理对企业并无强烈的吸引力,正是需要政府的扶持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

五、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案例分析

萝岗区综合体位于城区西侧,工程占地面积8500 m2,建筑面积为72324 m2,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8层。外墙装饰为铝板及玻璃幕墙。在该建筑施工中,绿色工程施工管理得到充分体现。

1、节材技术管理的应用。对所使用的钢材、木材和混净土进行严格的精确预算,优化下料方案,使废料产生率大大降低。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实际库存进行采购,减少了库存积压率。另外通过料场设置、废料利用和新技术,降低了搬运量和材料使用率。

2、节水技术管理的应用。采用混凝土养护塑料薄膜包裹法,减少了用水量和养护难度、次数。将基坑井点降水的排水再次利用,进行绿化和降尘。同时办公区、生活区也均采用节水器具。

3、节能技术管理的应用。对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进行用电量控制,采用节能灯,生活区拉闸限电等方式进行节能。将90 kW的K50塔吊改为75 kW的F023B塔吊,不仅节能降耗,更节省了投资。

4、节地技术管理与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安排,尤其是施工区内的设置。严格进行扬尘控制、噪音控制、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控制,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建设环境。

结语: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健康有快速的道路,而绿色工程管理完全符合我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工程管理无疑是一项百利而无一害的重要举措,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为前提,只有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经济的运行才能稳定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青云.工程项目管理探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4-05.

[2] 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

[3] 王丽英 俞伯阳 梅昊辰 李佩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05).

工程管理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河道工程是国家重点管理的工程,因而在河道工程管理中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更新管理模式和理念,因而,本文主要分析了河道工程管理的特征与工作特点,阐述了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探讨了目前河道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河道工程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路径,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河道工程管理;特点;问题;精细化管理模式;途径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而且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模式,是企业、单位管理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管理方法。而针对目前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河道工程管理单位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促进管理体制的优化,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从而保证河道工程各项功能的完整,充分发挥河道的各项功能,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 河道工程管理的特征及工作特点

河道工程是河道堤岸工程和堤岸防护工程,主要在河道和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河道堤岸工程、堤岸防护工程,以及建设交叉连接建筑物和管理河道工程所有的施工设施。河道工程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建设,是国家重点的建设河道工程管理一项系统的重要工作,河道工程管理效果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河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使用性能,而且也与人们人身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定,因而河道工程管理不仅是河道工程管理单位的重要工作,也是国家保障民生的重要管理内容。

2 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指通过细化战略目标,量化绩效考核量,合理分工,细化和落实工作责任,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达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企业和单位大力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和加强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平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而且还能够优化管理体制,增强整体的责任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总之,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有效路径。

3 目前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效规范和控制人类活在河道工程管理范围内的行为和活动,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市场主体适度、有序利用河道工程,确保河道工程充分发挥抗洪、排涝、航运、供水、养殖等功能和作用,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的需求,不断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加河道工程的使用期限,实现河道的可持续利用。目前我国河道工程管理已经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了河道工程管理水平和效果,很好维持了河道使用的正常秩序,然而一些基层河道工程管理对河道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势你的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使得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另外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的考核指标比较繁杂,降低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影响河道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因而在以后的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河道工程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运用,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力提升河道工程管理效果和效率,维持河道工程的可持续使用,充分发挥河道的各项功能。

4 河道工程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路径

4.1 更新管理观念,增强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三种理念,可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因而,在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中要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的优势,在规范河道工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明确分工、细化考核和责任,而且还应该将工作责任具体和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对于日常工作应该要求管理人员工作细致认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和重点问题,确保高效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总之,要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切中管理要点和抓住关键,准确实现管理目标,细化工作责任和量化考核,严格开展监督和执行工作,从而体现出河道工程管理体制的“精、细、准、严管理效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很好维持河道工程的持续使用。

4.2 加强工作績效考核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工作体制

在进行河道工程管理中,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达到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精细化,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来细化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将细化量化的考核目标与管理者工作薪资挂钩,通过实现管理者绩效考达标不仅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管理人员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能够利于管理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另外,还应该完善管理工作体制,明确分工,细化和落实工作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严格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从而维护好河道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

4.3 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全方位管理和细节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河道工程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全方法的管理和细节管理,严格监督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中要使用管理和维护管理工作中要不断规范和改进自动化的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和清洁标准,严格规定机电设备的使用标准;在工程运行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录资料的填写格式和内容要求,规范河道工程的档案管理,做好档案收集、整编和分类工作;在维护和养护河道工作中要重视全方位管理,要做好河道坝垛的安全监测、检修等工作,还应该重视河道养殖区与管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卫生以及生物保护等细节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维持河道工程抗洪、引水等功能的完整和正常使用。另外,为了推进精细化管理来促进河道工程管理的进步,管理单位应该鼓动全体管理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计划中,细化化每一个管理的具体工作责任和管理目标,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培训和岗位培训工作,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提高管理质量。

5 结 论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优化河道工程管理体制的重要管理模式和理念,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因而,河道工程管理单位应该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力度,不断促进河道工程管理的进步,从而更好维护河道工程管的各项功能,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马奕旺,柳传明.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J].水利发展研究.2012.10(1):50~51.

[2]邱金水.探索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江淮水利科技.2011.25(4):27.

[3]黄正武.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途径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32.

工程管理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对堤防工程管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堤防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堤防工程的自身特点、法规体系、技术支撑等方面剖析了原因,提出了强化堤防工程风险—生态—文化一体化管理理念、为建设幸福河提供安全保障的管理目标,并从法规体系完善、关键技术研发、两个抓手落实、监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的堤防工程管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堤防管理;存在问题;风险-生态-文化;对策建议;新形势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01.009

引用格式:汪自力,张清明,王荆,等.新形势下堤防工程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人民黄河,2021,43(1):45-47,66.

Discussion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k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NG Zili1,2, ZHANG Qingming1,2, WANG Jing1,2, YUE Yusu1,2, HE Xianfeng1,2

(1.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 Zhengzhou 450003,China;

2.Research Center on Levee Safety Disaster Prevention, YRCC, Zhengzhou 450003,China)

Key words: dike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risk-ecology-cultur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new situation

我国堤防工程线长、点多、面广、类型多,主要有河(江)堤、湖堤、海堤、渠堤等,而且堤防运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差异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决口等堤防重大险情时有发生,其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5级以上江河堤防31.2万km,其中1级、2级提防4.22万km。全国已建江河堤防保护人口6.3亿人,保护耕地4.1×107 hm2[1]。堤防在防洪、灌溉、城乡供水、航运和旅游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形势下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和社会高度关注[2]。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堤防管理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新疆等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44个各级水管单位、1 420段3级及以上堤防工程的管理资料[3],借鉴国内外在堤防管理[4-5]、风险评估[6-7]、路堤结合[8-9]、穿堤隧道[10]、智慧水利[11]、融资管理[12-13]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新形势下堤防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对堤防工程进行风险—生态—文化一体化管理的理念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目前堤防工程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程基础薄弱,险工险段点多

1998年三江洪水后,国家加大了对大江大河以及中小河流治理的力度,有力推進了堤防工程除险加固和达标工作,各地堤防工程设防标准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防洪工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从调研资料分析,堤防工程达标率偏低,仍存在较多险工险段。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仅为69.8%,1级、2级堤防达标率为80.5%[1]。经初步统计,老口门、管涌、崩岸、卡口堤段以及存在严重缺陷或病险穿堤建筑物堤段等严重影响堤防安全运行的险工险段还大量存在,增加了堤防溃决、冲决、漫决的风险。

1.2 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机制不力

(1)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河道、堤防管理在基层多是一体管理,随着各地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水质保护意识的增强,新形势下河道堤防管理范围之内以水利部门为主的体制有较大变化,公益性更加凸显。尤其对城市堤段,滨河公园、滨河大道已相当普遍,岸线管理涉及交通、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等多个部门,责权不明晰,存在多头管理或相互推诿现象,挤占河道行为时有发生。河(湖)长制的实施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但各地实施情况差别较大,有的地方甚至又成为水利部门一家的责任。此外,除险加固工作尚不适应审计等部门的相关规定,竣工验收滞后,验收比例仅为61.1%[3]。

(2)划界确权进度缓慢。国家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各地划界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抽样堤段完成工程划界的比例只有49.3%;确权工作难度更大,仅湖北省基本完成[3]。2018年7月,水利部部署开展了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有效遏制了损害河湖的行为,也为堤防工程划界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对无堤防河道的划界管理和宽滩区河道的管理,还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技术标准,各地掌握尺度不一,争议较大。

(3)管养分离推进较慢。2002年水管体制改革以来,各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管养模式。受财力等因素所限,建立管养分离模式的水管单位只占46.9%[3],仍有一部分单位属于管养一体,与国家财政、招标、审计等现行管理办法存在不协调之处。

1.3 管养经费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1)管养经费。抽查的644家堤防管理单位中,76%由县、乡(镇)政府以不同组织形式负责管理,定位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分别占58.4%和24.5%。公益一类单位管养经费由财政列支,其他单位需通过各种渠道弥补,足额落实人员经费、维养经费的分别占67.7%、52.2%,管养经费缺口仍然较大[3]。公用经费不足影响了队伍稳定,维护经费不到位难以维持工程完整和安全运行。因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削弱了管理力度,造成岸线非正常占用,管理单位自身创收导致的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

(2)管理手段。根据调研,水管单位建有视频监测系统的仅占26.9%,人员配备满足单位管理需要的仅占54.6%。抽查堤段开展工程管理考核的比例为54.6%,仅23.0%开展过安全评价[3]。堤防管理的信息化、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很低,高学历技术人才的作用难以发挥,多被上级借调,造成基层新技术推广难,形成了恶性循环。如堤防信息资料在记载时间和空间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历年汛期防汛工程出险和应急抢险的宝贵资料也没有得到系统管理,难以在应急情况下发挥应有的参考作用。应急查险、抢险成套装备缺乏,影响“抢早抢小”抢险策略的实施。

1.4 涉河工程增多,安全隐患增大

随着沿河沿江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占用河道岸线的穿堤管线、隧道、闸口、码头等穿堤跨堤临堤建筑物日渐增多,土石接合部、钻孔、不均匀沉陷等可能导致堤防裂缝、管涌的隐患风险增大。尤其是“悬河”堤段下穿隧道危险性更大,在施工期、运行期都有特殊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另外,因废弃穿堤涵闸(管线)管理缺失导致的接合部渗透破坏问题也时有发生。路堤结合后堤防损坏等问题时有发生,湿地建设等挤占河道导致水位壅高、下泄不畅、流路改变,增加了堤防防守压力,增大了堤防安全管理的难度。

1.5 基础数据缺乏,监管决策困难

堤防工程类型多、分布广、管理形式多样、基础信息分散,导致堤防工程管理的基础信息缺乏,给各级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决策造成困难。考虑统计口径以及近些年规划调整和除险加固等原因,水利部在已有水利普查数据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涵盖全国江河湖海堤防及险工险段的数据库,并在2020年1 000段险工险段专项检查中发挥了作用,但数据核查、实时更新和系统完善任务量还很大。

1.6 大型渠堤增多,运行风险凸显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等一批大型调水工程投入运用,大型渠堤作为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安全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虽然其勘测设计较正规、施工质量控制较严、固有隐患部位较明确、管养经费大多有保障,但其堤线长,难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和外洪影响,冻融、特殊土问题突出,土石接合部位多,隐患随机性大,突发事故仍时有发生。同时,适合大型渠堤的设计、安全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 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也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堤防风险特殊性。堤防堤线长、险点多、涉及面广,内部结构复杂,出险时间、地点、类型随机性大且难以事先判定,除险加固的有效性及决口风险差别较大。堤防工程的风险来源于堤防自身质量、决口淹没以及偎水运用概率3个方面,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有除险加固、日常管理、应急抢险以及预警、撤退等。對防洪运用概率较低的中小河流堤防,各地考虑更多的是应急抢险和预警撤退措施,而对日常管理重视程度和相应投入不够,降低了堤防抵抗洪水的能力。同时,各地对堤防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减灾效益评估也影响决策。

(2)法规体系不完善。《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1981年发布以来未全面修订,一部分上升为法律法规,一部分转化为技术标准。面临河道堤防管理的新形势,各方权责在法规层面还存在不明确、不协调等问题,一体化管理理念难落实,各方统计口径不一致,技术标准难以执行,督查问责缺乏标准和依据,影响管养经费落实和工程划界等工作推进。

(3)技术支撑不够。制约堤防安全管理的隐患探测、安全监测、安全评价、险情抢护等技术尚不成熟,风险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管理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偏低。同时,技术标准不够系统,可操作性有待加强,险工险段判别确定的人为性较大。

3 对策建议

新时期堤防工程管理要强化风险—生态—文化等一体化管理理念,以确保工程安全和效益持续发挥为目标,以落实工程运行管理责任为核心,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提升除险加固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确保3级及以上堤防工程运行安全,促进4级、5级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提升,为建设幸福河提供安全保障和宜居环境。

(1)加快除险加固,补齐工程短板。在2020年1 000段险工险段专项检查基础上,提出急需加固的险工险段名录,加快除险加固步伐,有计划消除堤防工程险点险段。对近期不能消除的,要有安全度汛措施,落实防守责任。

(2)完善法规体系,规范管理标准。尽快出台《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流域机构、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的职责,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协调与河湖、防汛等行业内外管理关系,落实堤防管理防汛行政、技术、巡查3个责任人,推动监管工作逐步规范化、常态化、法治化。按照新形势要求,适时修订《堤防工程养护修理规程》《堤防隐患探测规程》《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等,做好《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堤防工程安全监测技术规程》等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抓紧制定路堤结合、穿堤隧道审查标准以及大型渠堤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加强对废弃穿堤建筑物(管线)的管理和利用,不断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适应宜居水环境、水工程文化和智慧水利建设需求。

(3)强化基础研究,研发关键技术。针对堤防战线长、地质条件复杂、土石接合部位多以及水头差小、偎水时间短等特点,重点研发30 m内隐患探测技术以及堤防偎水后应急监测技术,研究不同类型险工险段安全评价及风险管理技术(可引入LEC法),研发土石接合部安全监测与加固技术,研制堤防堵口机械化装备;建立堤防安全管理技术研发培训基地,研究堤防隐患、防护及应急抢险足尺试验模拟技术;探讨虚拟现实在人员培训、大数据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探讨防洪工程保险制度,将政府每年用于堤防管理和抢护资金的不确定性,通过保险公司运作模式转为确定性的预算投资,探讨维修养护市场化运作新模式。

(4)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两项工作。一是以险工险段的安全管理为抓手,建立险工险段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推进堤防安全评价、除险加固、安全监测、标准化管理等工作;二是巩固“清四乱”成果,强力推进堤防管理划界工作,并加大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禁止性行为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对特殊河道如黄河下游滩区实施分类(区)管理[14]。部分工作可因地制宜,纳入河长制考核内容,为基层水管单位开展工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5)加快平台建设,提升监管能力。针对堤防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尽快成立水利部堤防安全管理中心,为提升堤防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完善全国堤防水闸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国堤防基础信息的收集、管理,纳入水利一张图管理,直接服务全国堤防工程安全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现监管与服务并重;加强堤防安全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宣传贯彻,组织开展堤防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研究、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

4 结 语

堤防工程在防洪保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治河工程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要解决其管理面临的新老问题,科学管理尤为重要,尚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新形势下要在进一步明确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及管理内容基础上,充分考虑堤防工程的差异性,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因地制宜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尽快解决堤防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促进治水管水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8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7.

[2]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3] 张清明,王荆,汪自力,等.我国典型堤防工程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水利,2020(10):36-38.

[4] 栾华龙,曾智,刘雁翼,等.河长制下信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主要对策及思考[J].水利水电快报,2019,40(4):8-11,16.

[5] 汪自力,薛建國,董舞.澳大利亚水资源综合管理对黄河治理的启示[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4):11-12,19.

[6] 黄中发,黄浩智,蒋水华,等.堤防工程系统风险因子量化及风险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8,27(4):171-177.

[7] 刘高峰,龚艳冰,王慧敏,等.国外堤防风险管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36(10):53-58.

[8] 郭勋,路立功.堤路合一建设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9(10):56-58.

[9] 郝伟,王亚红,刘建恒.我国堤防道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设想[J].人民黄河,2017,39(12):47-49.

[10] 张贵金,刘丽玲,陈宏任,等.穿江隧道对堤防工程影响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10):2018-2026.

[11] 张建云,刘九夫,金君良.关于智慧水利的认识与思考[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6):1-7.

[12] 郭超群.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J].法商研究,2015(2):175-183.

[13] 周维伟,李春龙,陈飞,等.洪水保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国水利,2019(4):20-24.

[14] 汪自力,余咸宁,许雨新.黄河下游滩区实行分类管理的设想[J].人民黄河,2004,26(8):1-2.

【责任编辑 许立新】

工程管理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用电能量得到快速增长,农村电力结构薄弱、电力建设滞后、用电负荷较大等问题开始显现。为了完善农村电网的管理架构,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国家电网公司适时提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农网发展战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的同时,对于规范农网工程管理,提高农网运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工程规划、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和农网宣传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农网工程管理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农网 工程管理 工程运行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改善民生,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与2010年提出了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希望借此满足三农的用电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在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如何规范农网工程管理,提高农网运行水平,成为农网工程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农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之前的农网工程中,发现农网工程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缺乏有效的整体管理机制。整个农网工程管理方面没有一套整体有效的管理机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工程管理标准不一、资料不一,操作过程存在偏差。由于工程管理的模式不同,使得农网工程管理在全局上差异较大。

缺乏管理规范标准。考核标准不明确,基层操作随意性较大,经常出现工程资料不全的现象,致使工程管理部门在工程管理方面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进行工程管理和控制。

财务结算裁定无标准。在工资结算和财务决算的过程中,鉴于审计部门、监理部门等各供电局采取的标准不同、管理方法不同,对工程核定缺乏统一意见,很难得到一致裁定。

事实上,工程从预算编制到资料整理都缺乏统一标准,工程图纸、说明、工程依据也没有统一标准,这就加大了工程管理部门的验收、审核难度,本来很容易的工程管理,就变得复杂起来。另外,农网工程管理本身就有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

2 农网工程管理的目标

首先注意明确管理理念:

将标准化作业的理念贯穿到日常工程管理工作中,注意加强细节管理,规范农网工程作业环境和流程,按工程管理规章办事,严格禁止违规操作和各种违章现象,注意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农网运行安全稳定,降低各种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的发生率。

以农村电网结构为基础,深化电网机理研究,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网工程管理,突出需求性农网工程管理,保证农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农村用电供需平衡,确保农村用电工程的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农网工程建设的管理质量和农村供电可靠性。

以调度自动化系统为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高级应用软件,减轻调度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农网工程管理的科技水平。

注意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农网工程管理,加强农网通信网络的建设,提高农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明确管理理念之后,注意细化农网工程管理的指标体系:

杜绝各类事故,如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人员责任事故、调度误操作事故,保证农网工程运行不因人为原因造成各类损失。

严格抓农网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合格率。

规范农网工程管理的操作流程,保证设备操作无差错。

加强管理设备检修质量,控制母线、线路电压和功率因数在合格范围之内。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减少停电时间和电量损失,提高农网工程供电的可靠性。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使其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

保证农村电网工程通信畅通,数据正确、及时更新。

3 规范农网工程管理

规划阶段。农网工程的规划工作主要是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的规划为技术基础,各级规划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在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指导下开展工作。注重制定规划标准,增强农网工程管理的科学性、指导性和规范化。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规划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安全可靠、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经济适用”为工作原则,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降低能耗、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强的电网结构,重点在电网结构优化、布局等方面加强管理。在农网工程管理规划阶段,要注意结合《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体系》等,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力求工程规划做到真实、合理、科学。同时,按照农电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工作实施计划,并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认真实施。

加强农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根据上级公司的具体要求,农网工程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农网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学习和完善,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做好现状分析和电力负荷预测。农网现状分析和负荷预测,是优化农网工程结构、工程布局,科学合理进行农网工程设备选型的前提,是提高农网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农网规划建设科学、效益、经济。农网现状分析和负荷预测,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认真结合目前农网工程结构和相关技术参数,在进行详细的计算,优化和理论线损计算的基础上,明确农网工程管理、建设、改造的重点,找出农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提高预测准确性。具体方法上要注意突出重点预测。根据分区预测、全区汇总的原则,对单项负荷采用单耗法,对稳定增长的社会用电量采用负荷密度法、平均递增法、电力弹性系数法等进行预测。

工程建设要注意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农网全局工程管理工作,要注意精细化管理。可以成立农网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规划设计、物资管理、物资保障、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质量监督、质量验收、沟通协调等工作。完善的组织体系,可以对农网工程建设进行具体指导,规范农网工程管理。另外,要注意加强内外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电网建设的强大支撑力量。

注意加强农网工程验收管理。农网验收是为了确保农网工程合格、安全投运的重要工作。认真落实施工队伍自我检查、接管单位初验、局农网工程验收组正式验收三级制度。可以抽调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组成验收小组,严格执行农网工程验收制度。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工程缺陷,责令施工单位整改,确保每项农网工程达到优质水平。

加强引导性农网宣传。在农网工程全面展开的同时,不断加大农网工程的宣传力度,号召社会关注农网工程建设,创建农网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农网工程建设宣传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注意点线面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的作用,宣传内容主要是农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人人关心农网工程建设,人人支持农网工程建设”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另外,及时宣传农网工程建设中先进单位和个人,鼓励支持农网工程建设。

4 结语

规范农网工程管理,要从现有农网工程管理的问题出发,根据工程管理的目标进行提高农网运行水平的可行性措施的研究。规范农网工程管理,提高农网运行水平,需要结合具体的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怀亮.张海生.规范农网工程管理提高农网运行水平[J].农村电工,2009,(11).

[2]赵晨旭,叶海龙,韩瑜.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农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力经济研究,2010,(16).

[3]王连辉,林冠宇.强化全程监督提升农网改造安全管控水平[J].农村电工,2011,(7).

[4]高道峰.推进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网运行水平[J].农村电工,2011,(06).

[5]陈健鹏,邹峰.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服务水平[J].农村电工,2011,(06).

[6]蔡夫洋.对农网规划与建设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08).

上一篇:中美贸易战的论文下一篇:英语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