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范文

2023-12-24

机械专业范文第1篇

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学校具体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将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就业技能发展充分体现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常规教研工作

1、组织学习教育部新颁发的“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大纲”

学习并探讨新颁布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教学大纲”与“金属加工与实训教学大纲”对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指导意义,探讨能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推广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式,科学、实效地组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研讨如何将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集体备课

(1)定期进行专业基础课程集体备课;

(2)每次集体备课均指定备课教师,开展对口指导、集体备课指导、组织听课及课后交流研讨工作。

3、教学观摩

组织本专业教师参加市区级公开教学活动中相对应专业公开课的观摩研讨,对公开教学未开设的课程,协商两所学校同专业各开一节专业观摩课,要求在公开观摩课中融入能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新教学法,课后组织评课研讨,让所有听课教师能从中受益。

4、说课与片断教学训练

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是应该常抓不懈的工作,今后拟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开展专业教师的说课、片断教学训练等基本功训练,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等方面突出专业课教学的特点,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效果。

5、优秀教学设计观摩交流评选和论文评选

每学年收集一次本专业的优秀教学设计和论文,举办优秀教学设计和论文交流会,聘请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将优秀教学设计和论文研究成果在专业教师中推介。

6、课件制作训练、观摩与评选

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开展课件制作训练及优秀作品观摩,并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各级教师技能竞赛。

7、年会与工作总结

每学的六月份召开各教研组年会,对全学年的教研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学年的工作作出初步计划。

三、课题研究

1、发挥前期课改成果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指导作用

在前期课改基础上,制订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并明确各课程所选用的教材版本。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2、完成全国职教学会立项课题中工科相关子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的各子课题由各教研组分工负责,教研组组长为课题组组长,各课题组组长应自行定期召开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会, 2010年年底,写出子课题结题报告及其它形式成果,并修订完善。课题成果形式应有:

(1)《哈尔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 (2)《哈尔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3) 课题研究成员在实施过程中撰写的相关论文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课题的成果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因此,应将注重研究的实用性,成果的可行性。

3、教师能力标准的开发研究

从召开教师岗位任务能力标准分析会入手,参照省编《指导方案》研究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中职教师能力标准。制订该标准对于教师将来素质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为录用、聘任工作和教师培训等提供了参考标准。

四、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

1、9月份,完成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为本整体情况调研,准确掌握总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

2、择机在平时或寒暑期实施继续教育计划。

3、执行市区教师培训计划,将校本培训与市区级培训有机结合。

4、初步完成主要专业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机械加工专业教师培训课程安排表

五、学年技能竞赛安排

机械专业范文第2篇

1. 大学英语(本科)四本,

2. 高数,

3. 大学物理,

4. 电路,

5. 51单片机,

6. 理论力学,

7. 材料力学,

8. CAXA制造工程师,

9. 金属工艺学,

10.金属材料,

11.液压传动与控制,

12.机械原理,

13.机械设计,

14.互换性测量与技术,

15.工程材料,

16.Solidworks三维设计,

17.AutoCAD,机械制图,

18.先进制造技术,

19.机器人,

20.特种加工技术,

2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2.数控编程,

23.金属切削机床,

24.现代设备管理,

25.生产与运作管理,

26.电气可编程控制基础(PLC),

27.UG5.0中文版数控加工(含光盘),

28.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9.数值计算方法,

机械专业范文第3篇

[摘 要] 课程改革前的中职教育延续了应试教育的落后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这就使原本应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特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优势,培养出的人才也缺乏竞争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中职教育应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课程教学中将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首位。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机械制图学科教学中,也应该运用做学教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构建学生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的高效课堂。

[关 键 词] 做学教合一;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原本就是直接面向就业的特色教育,中职课程体系当中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基础课都应该紧紧围绕“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核心设置。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机械制图》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在这门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了避免中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不良现状继续延续下去,教师必须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中锐意创新。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的落后教学模式,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做三者当中,做最重要、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也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提高教师“教”的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要以做为核心,以做助学、以做促教,打造学生主动发展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做学教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导学生“做”缩短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成功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联结起来。这种理实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堂学习转变成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积极参与、广泛交流的过程。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当中的“不完整圆柱的三视图”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首先应在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确定“绘制拉杆轴图样”的工作任务,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及让学生对真实的零件进行仔细观察的方式让学生对拉杆轴的结构特征有明确的了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拉杆轴虽然整体上而言是由一些大小不等的圆柱组合而成,零件本身却并不是圆柱体,因此画出这个零件的三视图并不容易,这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分组让他们尝试完成绘制拉杆轴图样的工作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零件加工过程的视频,引导他们遵循先绘制完整的圆柱三视图,再通过引导他们对切黄瓜之后产生的截面形状让他们了解圆柱截交线的几种不同形状,并结合作图方法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完整圆柱三视图的绘制方法。最后,教师让他们通过分组合作完成绘制拉杆轴图样的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绘图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他们对零件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这种做学教结合、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方法避免了死記硬背的枯燥乏味,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教师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在做学教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下,运用以任务为主线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与之有所不同的项目教学法则是可以将学生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作为项目的内容,并且,项目既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具有综合性的,既可以是针对本专业的,也可以由教师跨专业选取项目任务。总而言之,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对促进学生探索创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绘制零件草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多个项目组,允许每个项目组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零件,然后自行确定项目名称,由组长确定项目工作的内容并对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将项目划分成为几个明确的步骤,从相关材料的准备、零件特点、零件草图的选择、技术要求、绘制零件工作图的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应该事先将项目内容、项目流程与任务书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对项目任务内容、流程讨论、思考的基础上完成测绘零件、做出草图,然后在教师提出相关意见、改进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草图进行修正。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技能水平方面有所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而言之,在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转变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做学教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灵活采用以“做”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手段,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以做学教合一的高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看图、画图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周春芹.论制图实践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6(28):73.

[2]吴丹.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327.

机械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网络化、信息化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也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专业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以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为例,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与辅助应用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机械专业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涉及记忆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如果采取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沉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将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有关机械装配的内容时,受教学条件限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多种零件的功能与装配显然不现实。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装配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下载保存课件,方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如,在教学平面连杆机构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生动形象地展示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原理,使学生清晰地看到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过程和速度变化,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记忆有关平面连杆机构的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条件的限制,将传统的语言描述和动态的演示充分结合,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机械专业有些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教师若采用口头教学策略,有时难以让情境再现,学生理解起来颇为费劲。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实现由抽象内容向形象内容的转换,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以线齿轮教学为例,其中的渐开线内容比较抽象。两个齿轮的啮合部位在实际工作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转动距离是随之变化的,假如采用曲线,可能导致齿轮在瞬间的转动速度不断变化,也就是常说的瞬间速度不相等,但采用渐开线的话,任何时间齿轮的转动都是匀速的,就不会出现脉动性。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就可以模拟这一完整的动态过程,使渐开线的每一个点的受力状态得以呈现,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又如,切割体视图剖后结构是机械专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动态的特点,向学生呈现物体分割的动态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

可见,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机械专业原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将静态的文字、动态的演示以及声音与图片有效地融于一体,突破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意识也同样重要,而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交互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能开拓教学新气象。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有关三视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UG、Master Cam等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可以动态演示相关的制作步骤,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主动地观察实物的立体图形,在直观形象的展示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制图方法。在这个生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充分激发,创新意识必然增强。又如,在“读组合体视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寻找答案,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引导,如呈现某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想象力补画左视图。这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

总之,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整合信息技术,注重情境再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进宝贵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成喜,陈金萍,胡文静.现代信息技术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2]华宏伟.机械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2(03).

[3]叶建华,曾寿金,晏岱.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整合[J].韶关学院学报,2012(10).

机械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TH122-4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随着机械化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除机械制造部门外,在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冶金、采矿、轻纺、食品等诸多生产部门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会经常接触各种类型的通用机械和专用机械。这要求他们必须对机械的基础知识,如机构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零件的受力和失效形式、设备的选购、正确使用和维护及故障分析等具有一定的了解。

機械化生产对国民经济进步和社主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大[1]。对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技术升级,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设计各种高质量、先进的成套设备来装备新兴的生产部门,促进经济的多元化;研究、设计高度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实现空间探索、海底开发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同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自身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非机械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机械类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工程学科非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国内许多高校中具有工程性质的非机械专业都开设有本门课程,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与工程、自动化工程、航空宇航工程等。本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学习本门课程要用到物理、数学、力学、机械制图和工程材料以及机械制造基础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尤其是理论力学课程的知识。但并不是这些课程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非机械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机械类专业有所不同,因此本门课程对非机械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是教学目的,本课程不是研究某种具体的机械,而是着重研究一般机械的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综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紧密为工程服务的,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机械的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为从事工艺、运行和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其次是教学内容,非机械专业与机械类专业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要求不同,非机械专业注重对内容的一般了解,因此削减了大量的公式推导与证明等内容,添加了部分工程实际的案例。但是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并无明显差别,都包含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如结构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常用机构及其传动设计,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通用零部件设计,如机械连接、机械传动和轴系零件等。最后是教学过程,由于知识背景不同,对非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简单引入机械类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在讲授机械设计的工艺性要求时需要简单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以便于学生理解工艺性的含义。然而,由于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注意到非机械专业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的异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区别对待,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理解教學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感觉枯燥、抽象,进而厌学甚至弃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非机械专业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以多门先修课程为基础的[2],而由于种种原因,非机械专业学生并没有学习过某一门或某几门先修课程,这给本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非机械专业注重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一般了解,是为了学习专门机械奠定基础,而并不注重设计机器,因此教学内容应删减难度较大的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等,而是直接给出实用性的公式或定理,重点讲授它们的工程应用及使用方法。如在校核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时用到赫兹公式,它属于弹性力学的知识,在讲授时直接给出赫兹公式的具体形式,讲明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重点讲述该公式在校核计算零件的接触强度,如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而不必要介绍该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果强制讲授,则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且占用宝贵的课时,教学效果差。

2.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紧密为工程服务的,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必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工程需求引出教学内容,如以汽车后桥差速器为例讲授差动轮系的分解运动,由于汽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器,而大部分学生对汽车转弯过程中机构的运动原理并不了解,这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之外,当他们看到汽车时,仍能主动回忆起所学内容,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过程多引入工程案例或日常案例,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在讲授平面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时,以家庭常用的缝纫机的踏板机构为例进行讲解。

3.与知识背景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许多名词和符号是机械类专业中学习过的,对于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导致他们对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不清楚,觉得学习本门课的意义不大,因而厌学甚至弃学。若能将该课程与他们的专业知识背景相结合,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航空航天类学校的学生,将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与航空航天应用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引入航空航天应用案例,如在讲授齿轮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时,以航空发动机用齿轮为例进行讲解,由于航空发动机用齿轮的特殊工作环境及应力状态,设计时应选取合适的材料、加工精度,并注意校核强度等参数。

4.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强直观性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所研究的对象多为运动的机构和机械,而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编排,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化、趣味化,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本门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由于信息量增大,教学速度加快,易导致学生的思路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不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于非机械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和空间想象力,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变静为动,帮助学生理解。如使用动画演示机构的运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在黑板上对输出构件进行受力分析,使学生将力与运动结合起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

5.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内容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实践教学包括多种形式,首先是实验教学,这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实验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消化课堂上所学知识,动手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齿轮参数测定实验和减速器拆装实验,使学生产生对齿轮及轮系、轴类零件等的直观认识,同时学习和掌握了具体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其次是参观实习,带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观,现场讲解所看到的机构、零件等,扩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加深对课堂知識的印象。最后是创新比赛,如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本文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对非机械专业的教学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研究。由于本课程内容多,涉及先修课程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攀成,穆玺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4:129-130.

[2]黄小龙,杨洋,刘相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112-114.

[3]田君,韩立发.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0:100-104.

作者简介:

赵国龙(1987-),男,工学博士,山东济南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细加工技术。

上一篇:服装教学下一篇: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