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

2024-02-09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自西周“周公制礼”以来中华民族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在经历了数千年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不断沉淀之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影响和支配人们实践活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全球化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选择。然而,我国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专业素质凸显出不断提升的特征,而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略差一些,礼仪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礼仪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价值

一、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文化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与教育更是相辅相成,相随而长。文化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两者缺一不可。”①在当前大学教育中素质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教育模式。大学生素质教育,指的是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人际交往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现代礼仪文化是融合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礼仪文化的精髓,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礼仪文明、素质能力的基础文化。因此,本文通过全面分析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礼仪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价值。

1、学习礼仪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首先,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是大学生的使命。传统的礼仪文化讲究仁爱孝悌、慎独自律、尊老爱幼等等思想,这些都是古人高尚的品质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其次,礼仪修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时代是青年树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是个人素质及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正确的学习礼仪修养,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是当代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课程,也是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再次,礼仪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全面统一,才能构建出十分完美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建立在传统礼仪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宝贵思想的基础之上。

2、现代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

现代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精髓之间相互融合的经过,是现代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由此可见,现代礼仪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也是其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个重要部分的思想基础。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导向,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关键点,大学生素质教育凸显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发现现代文明国家中的重要位置。大学生素质教育首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国家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时刻坚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现代化新人。综上所述,现代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最终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服务。

二、礼仪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礼仪文化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正如《礼记·曲礼》中所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则是礼仪的内在灵魂,两者是行为与思想的高度统一。礼仪文化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时刻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并且其作为一个个人的内在道德衡量标准,往往通过个人的行为、举止、仪表能够判断出其的道德修养;其次,礼仪文化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他人、集体和国家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的体现,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不仅仅是一个自身综合能力发展中的指标,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再次,礼仪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在被重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是素质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以此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礼仪文化有助于锤炼大学生的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①个体的主观思维是一切内在思想的控制者,也是接受事物的控制者,品德、行为都要受到主观思维的控制,因此,大学生个人意志的培养和短信,是个人品德、礼仪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自我节制的,提升个人道德的关键。

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首先,礼仪是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文素质在素质结构中处于顶层,是最高要求,也是素质结构的基础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人文科学在个体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化,是个体内在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理想人格、思维方式和外在精神风貌、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礼仪素质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体现,是道德修养与文化涵养的外在表现。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言行及道德素质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是对国家和民族评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效果;其次,礼仪文化涵盖了丰富的人文知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功利主义逐渐突出的社会发展趋势,导致我国大学教育更加的功利化,更加的注重经济利益上的课程设置,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遗忘、失落的局面,导致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人文情怀较差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逐渐下降,专业素质正在不断提升,但是不全面的发展,必然会使社会出现病态式发展,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无法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尽快加强大学生学习礼仪文化知识,加强其在道德和人文上的学习,使其认识到道德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自觉遵守“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的基本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礼仪文化传递“以人为本”的思想。功利主义的不断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张,人们为了争夺相互之间的利益,不断的扩张自己的权利,从而通过一些不平等的手段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严重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礼文化崇尚‘礼之用,和为贵’的价值理念,追求和谐的人生与社会,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有序。”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区域大融合,各个国家之间也希望通过互助合作形式不断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追求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正确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之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就凸显的尤为重要。实践性和操作性是现代礼仪的新要求,通过得体的行为方式,准确的表达出自身的内心需求,从而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共同打造坚实的互信平台,逐渐发展相互之间的人文、经济、政治事业,共同促进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不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3、有利于训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礼仪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学习的心理素质之一,也是人最为宝贵的心理素质,是社会生活及工作中最需要不断锻炼和发展的素质,通过不断增强自信能够增强生活信心,对工作充满动力和行动力。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是在一切别种美德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通过人际关系的处理往往能够显现出大学生本人的心理素质及内心世界,尤其是在人生最为重要的成长时期,通过人际交往上的处理能够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趋于平和,能够通过传递对他人的友善关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取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长久的友谊。

三、总结

《易·贲卦·象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作为一种意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支配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朝着美好、文明的方向完善发展,使人进到更高、更理想的状态。礼教育仪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文化的精髓,是经历了从古至今不断沉淀的结果,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力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代社会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不断重视大学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地实施礼仪文化素质教育,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素质,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对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荣建.社交礼仪[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文礼.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美)戴尔·卡耐基.戴尔卡耐基全集[M]. 刘宏武,高敬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4] 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构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5] 张铁武.礼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

[6] 孙和平.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J].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2009(6).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中,大多采用渗透式方法,从多方面来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本文从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具体的实施路径。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礼仪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必要性;途径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运用得最多的特殊语言,是反映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标识。学校作为传授礼仪重要场所,是引导学生学会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地方,也是构建和谐重要阵地之一,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今后发展的开端。

一、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现状

(一)学生存在许多错误认知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前首选要学会懂礼仪、遵纪律,要学会做人,懂得如何与人交谈,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因此,接受教育期间,必须学好礼仪,明白礼仪的重要性,现今许多学生对于礼仪认识缺乏,认为只要学习好,出社会后就可以立足,认为学习礼仪是以后的事情,只要时间一到必然学会,导致许多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未重视礼仪的发展

目前,许多高职存在此类现象,虽以教育和培养考生成为栋梁为最深层的道德教育,设定“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目标,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但实际上却达不到道德教育的要求,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忽略道德教育。虽然在教育中不要求院校道德教育达到最深层次,但若连基础的文明礼貌、待人礼仪也忽略是万万不可的。因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抓准时机培养学生的礼仪,便能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会对今后企业能否招聘到心仪的员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教育未重视礼仪教育

许多高职学生存在礼仪方面表现不足,又十分具有个性,使得学校无从下手教育,这种情况,一部分是由学生自身所处的环境导致的,另一部分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如父母教育缺失,忽视家族礼仪教育。而教师有时并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极易出现教育两极化的情况。

(四)对礼仪教育存在错误认知

许多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存在误区,一些院校认为学校只是传授技能和知识的,学生的重点是掌握求生技能;一些院校的人认为只要步入社会后礼仪就会掌握了,不用专门学习;也有一些院校的人认为礼仪教育只适用于管理层方面,至于其他教育并不需要涉及太多,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礼仪教育[1]。

二、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一个人表现得是否有礼仪直接关乎个人发展,关乎日后交际圈的水平。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应指导学生如何优雅谈论、如何做好形态举止等内容。良好的礼仪教育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也能使学生寻找更合适的归属感,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信心,激发学生面对失败的勇气,减少内心的孤独感。礼仪作为学生日常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学生发展更好地人际关系。

(二)多方所需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家庭急切需要的。在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一言一行都足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如今信息科技迅速发展,人的交际范围不再局限于线下交流,早已扩大到线上平台,人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一个人的礼仪是否到位。因此,在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文化延续下,急需加强礼仪教育,学习运用礼仪知识,提升自身礼仪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2]。

(三)内外结合创优势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的学历以及就业的问题,高职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是能解决学生所要遇到的职业问题,而教育不单只是用于现存的环境下,应当延伸到内在品质中,礼仪作为内在品质中最直观、人生用途中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在院校教育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礼仪知识,也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礼仪潜意识运用其中,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现不良行为,真正将内在品质和外在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合理有效利用自身条件。

(四)有利于人际交往

在学校期间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在校生十分重要,既关乎成长和学习,也关系今后步入社会所运用到的人脉关系。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良好的友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迫切需要学会独立面对事物、处理事物更新,对外界的认知,投入自身感情去交流,不能像从前那样依靠父母解决问题,步入新环境后急需获得真正的友谊,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自身融入集体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让学生明白学习礼仪的重要性,能使学生开拓人际交流网。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礼仪不仅能够提升自身能力,也能更好地尊重他人想法,不随意反驳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网[3]。

三、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设置规范的系统教学

高职院校为更好地教导学生礼仪规范,应当把礼仪教育引入到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本礼貌规范、礼仪行为,建立系统地教学,将礼仪教学与思想道德教学相结合,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的融合,让学生增进知识、塑造良好仪容仪表,规范自身。研究表明,接受过礼仪教学的人更具优势,无论自身条件,还是外在品质都会与众不同。

对于许多高校而言,礼仪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只是将礼仪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并未重视;部分高校认为只需教导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即可,并没有重视礼仪教育,导致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极易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加强礼仪教育是必要的,不仅需要院校重点关注,也需教师潜意识下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促使学生注重礼仪。如在每次课前,给学生设置规矩,要求学生做到“文明交谈、友好问答”,全方位注重礼仪规范,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4]。

(二)教师言传身教

高职有必要规范教师礼仪,要求教师做到言谈举止优雅,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使礼仪无处不在,规范学生言谈举止。应从教师出发作为示范,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践行礼仪文化。

(三)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塑造礼仪平台

高职院校要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投学生所好,让礼仪教育融合于网络化,促使所处环境与礼仪密切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礼仪教育,设置院校礼仪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巧妙设计网页,将礼仪和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文化。如某高职院校设计“礼仪帮”平台,作者设计你问我答的环节,以聊天方式将礼仪融入,设置网站礼仪辩论赛,提升学生礼仪文化水平。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合理交流方式,潜意识灌输礼仪教育,既能学习到知识,又能加强礼仪文化教育。

(四)营造丰富的实践活动

建设礼仪教育不能空谈,是需落实到实际中的,不仅需要学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还需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强化学生礼仪行为。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能直接影响学生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实施自我教育来加强礼仪,高职院校可设置“礼仪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礼仪文化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身礼仪,学院还可成立“礼仪日”,加强礼仪文化的广播、设置专属的宣传栏。一方面能加强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还能推动校内的文明教育环境[5]。

四、结语

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给了学生提升自我的良好机会,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之一,强化学生礼仪教育,更是为今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而把礼仪引入到教育中,需教师以身作则,优化学生作风,礼仪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的课程,同时也是必要的,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 熊平安,傅琼. 大学生明礼崇德基本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 北京青年研究,2020(01):29-35.

[2] 洪剑英. 基于礼仪教育渗透的中职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3):174-175.

[3] 徐萌. 信息化時代对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的途径探索[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02):43.

[4] 孙育. 大学生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6):23-24.

[5] 于晓霞.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探析[J]. 世纪桥,2011(23):127-128.

(责任编辑:莫唯然)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学习社交礼仪,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交礼仪的概念。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第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第三,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第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人人都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现在的大学生都远离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别人处在平等位置,以前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已经不存在.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因此我们之间建立真挚深厚的友情.

事实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烦恼,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我自己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普遍缺失。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重视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活动、日常礼仪习惯的养成等系列活动来加强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关健词: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就是文明礼仪对人一生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低,综合素质低,中职学校学生的礼仪现状并不乐观。所以重视和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也是中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背景与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较普通高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复杂得多。众所周知,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他们是一个在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甚至是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负面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大致归结起来有:厌学情绪严重、不健康上网成瘾、抽烟喝酒人数较多、人际关系淡薄、崇尚暴力、早恋以及盲目崇拜、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冷漠、耐挫力差、怕苦怕累、怕学厌学、辍学率高等诸多问题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一个青少年学生的正常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二、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比如父亲说话喜欢说点脏话粗话,喜欢打牌抽烟喝酒;母亲喜欢穿着时髦,涂脂抹粉。“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3)父母离异的影响。当前的中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由于父亲或母亲忙于生计,家庭负担大,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和管理自己的子女言行。还有一部分继父或继母抱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又不是我亲生的,少管为好。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和礼仪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了孩子不讲文明礼仪习惯。

(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当前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父母纷纷外出打工来补贴家庭经济,于是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由于受传统、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影响,又因为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心疼还来不及,文明礼仪习惯教育自然就放松了,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但由于自己的年老体弱,外加孩子自己不自觉,经常顶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

2.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的渲染。一些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会穿着暴露、花哨,头发竖起讲究个性,全身的珠光宝气,姹紫嫣红,纹身刺青在演员身上也时有所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学生产生盲目崇拜心理.

(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经常在电影电视节目中能听到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

3.学校因素

(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学校和老师只关注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这类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甚至有打骂学生的行为,存在着抽烟喝酒、讲究穿着打扮的现象,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1.礼仪应成为中职生的必修课

礼仪,是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

2.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3.建立适合礼仪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一贯以考试定优劣,成绩构成通常是这样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出勤率+平时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6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对于礼仪课,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较大弊端,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因此,考核时要注重对学生礼仪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将评价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各小组模拟后,学生分小组互评,让他们以同学为“鉴”,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其分值占总分的30%;二是对照影像资料由学生自评,让他们以自己为“鉴”,发现进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占总分的30%;三是回放影像资料,教师总体评价,占总分的40%。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起到了反馈、调整和促进作用。

4.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显然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效应,我们的学生也必定能成为具有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格,牛伟.浅议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J].科教导刊,2010,19(7):133-135.

[2] 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6):174-178.

[3] 胡宁.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针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小学生礼仪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人文素养;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地由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且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然而,在现阶段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院校依然过于强调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片面地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着院校在社会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而忽视了对小學的利益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对小学生全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这部分小学院校应该及时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提高对小学生利益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一)小学院校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方面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院校在实施礼仪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时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当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小学院校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才从形式化的开展礼仪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活动,检查结束后,相应的活动也随之结束。大部分小学院校并为针对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实施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而在课程教学中仅仅有思想品德和语文课程有所涉及礼仪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但是其所涉及的部分远远满足不了我国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家庭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均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1]。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由祖父辈照看,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大部分深受溺爱,存在较强的攀比、自私、不尊重他人等现象,特别是对长辈无理取闹这一现象更加的普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小学生家庭成员对小学生过于溺爱,祖父辈在照顾小学生的过程中,通常以吃饱穿暖为中心,缺乏家庭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致使这部分小学生通常未能够形成懂礼貌、守礼节的良好礼仪习惯,并且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人文素养[2]。由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均较为繁重,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面积地实施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小学院校应该专门设置一门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课程,并由专业教师负责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另外,小学院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形成学校与家庭联动的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模式,将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促使小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间里依然能够受到良好礼仪习惯和人文素养的渲染,从而实现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实施穿插讲解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院校并未针对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这部分小学院校就需要注重结合各学科教材中的内容,实施穿插讲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可以穿插实施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小学生充分体会到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并和父老乡亲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在对课文进行讲解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小学生通过阅读,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村子里没有井,吃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随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毛主席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我们伟大领袖具备怎样的崇高精神呢?随后可以组织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部分小学生认为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部分小学生认为是甘愿奉献的精神,也有部分小学生认为是心系百姓的崇高思想。无论是哪一种答案,在讨论与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均会受到一定的熏染,从而注重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和人文素养。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拓宽小学生的眼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给小学各科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主要辅具工具。但是,部分小学教师由于缺乏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灵活掌握,再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教材中的内容,而对于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这类教材中未涉及的内容,较少会利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小学院校应该加强对各学科教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养,以此提高其多媒体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并拓宽小学生的眼界。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资料,并在合适的教学时机进行穿插,可以通过动画、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更加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要。小学院校应该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全面地分析目前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以此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及人文素养培养,从而实现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为小学生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佳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有效的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32-33.

[2]王世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88.

编辑 段丽君

上一篇:生命意识教育论文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