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理论范文

2024-05-05

股市投资理论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全球金融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也逐渐趋于成熟,其中,投资者在股市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投资者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发展。本文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探究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三种表现,分别是羊群效应、过度自信以及处置效应,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又造成了股市具有高市盈率、高换手率、较高的市场波动率,阻碍了股市的正常发展。因此,为了减少股市的波动,提出了减少政府干预、规范上市公司以及加强投资者的心理和决策能力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行为金融;非理性行为;股市波动

一、研究背景

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大多是在“理性”为基础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认为人是理性的人。但是,随着金融与互联网的不断进步,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现象与传统理论相背离,大部分是现实现象与理论假设有着根本上的分歧,例如“羊群效应”、“阿莱悖论”、“股价惯性”等,都逐渐证明了人逐渐向非理性人转化。

据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A股散户共1.67亿,持有13.07万亿元市值,占比28.64%,说明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占比较大,其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更是对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不断密切联合发展,网络无疑给投资者提供了平台,比如新浪财经、微博等软件,让个人投资者通过这个软件可以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投资决策的判断。

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对股票的判断是完全独立的,对股市变化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也是非完全理性的,并且可能会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影响其他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选择,进而形成网络集群效应,例如,知名股票专家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信息,可能会引起一些投资者进行跟风操作,进而可能会影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可以控制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利用投资者发布在互联网上的投资情绪来进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二、我国股市非理性投资行为

(一)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是由于群体心理偏差导致的非理性行为,通常指,多个投资者做出的决定要比单个投资者做出的决定更好,在信息可以共享的情况下,群体决策会优于个体决策,但是不排除群体决策出现失误的状况,这时,投资者再盲目跟风做出投资决策,就是非理性行为的一种表现。

在股市中,羊群效应主要会出现在严重信息缺乏的情况中,当投资者信息匮乏的时候,会造成投资者的担忧以及恐惧,为了寻求期望风险最小化,大多数投资者会做出模仿他人决策的非理性行为,盲目买进卖出,有可能会造成自己利益的损失。股票市场是一个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如果大多数投资者都选择跟风投资,会过度高估或者低估股票的价值,造成严重的股市危机。

(二)过度自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过度相信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处事能力,将成功归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而认为其他投资者的决策是盲目的、不够理性的。把投资获利归功于自己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将不好的结果归结于外界因素,这会造成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国外学者巴伯和奥登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致使人们频繁的进行交易行为,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相应的降低投资收益。过度自信还导致人们在股市中“追涨杀跌情结”的存在,使股市大幅波动。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也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会加大市场交易量,降低市场效率,加大市场价格波动,降低投资者期望效用等。

(三)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投资者在处理股票时,亏损时不急于卖出而在盈利时急于卖出的一种现象,即盈利时是风险回避者,而亏损时则是风险的偏好者,是资本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1]。一般而言,当投资者亏损时,认为股票价格会上升,则会继续持有股票,;当投资者盈利时,认为股票价格会下降,则会卖出股票,保准收益。

三、非理性行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一)市盈率整体偏高

市盈率是投资者分析单个股票的重要指标,表示的是价格收益比,通过市盈率指标可以反应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每一只股票的市盈率指标即表示了该支股票的投资价值。公式3-1是市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体现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根据公式3-1可以看出,影响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分析整体市盈率的时候,应当从多角度、全方面进行分析,不能仅注重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找到与其相关的正负相关关系。例如,在分析市盈率时,要牢记股息发放率、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企业所得税税率与市盈率之间是正相关;而无风险利率、β系数、市场组合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则与市盈率之间是负相关。杠杆程度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图3-1是近10年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历年平均市盈率,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深证成指的平均市盈率普遍高于上证综指,主要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作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年鉴,在2011年,沪深两市的市盈率分别为12.29倍和23.11倍,差额为10.82倍。但是在2015年股灾发生时,上证综指市盈率仅为17.61倍,而深证成指则高达52.75倍,差额为35.14倍。在2018年,两市平均市盈率之差达到最小,仅为8.49倍。

一般而言,略高的市盈率可以表现出投资者对于该领域或者板块的投资前景的看好,但是过高的市盈率会造成股市的泡沫,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也反映出了个人投资者对于特定的板块或者领域股票过分狂热的投机心态,形成非理性的羊群效应,造成投资者的损失。例如在2009年和2015年,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05.38 倍和109.01倍,远远超过其他年的市盈率,当然,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投资者在股市蒸发的资金超过30%之多。可见,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引起市盈率的普遍升高,给投资者甚至是整个股市带来灾难。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能单单凭借市盈率一个指标去判断股票的价值,应该结合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公司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二)换手率过高

换手率是股票流通性的强弱程度,即股票在一段时间内转手的次数。换手率=成交量/流通总股数X100%,是一年内股票的成交量占流通股票总数的百分比,换手率的高低直接反应了股票的流通性以及活跃度的大小。换手率越高,表示该股票的流通性越强,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就越频繁,股票停留在每个投资者账户的时间就越短。反之,若换手率较低,表明该股票流通性较差,则说明该支股票为冷门股,变现较困难。但若过度的进行换手流通,会增加投资者的交易成本,降低收益;同时,换手率较高,股票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投机成分更明显,可能会引起羊群效应,当股价浮动较大,风险增加,也会带来处置效应。

研究表明,换手率的正常区间为30%-60%。根据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数据显示,纽约股市的换手率约60%,日本维持在30%左右。虽然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换手率开始趋同,但是换手率指标仍然处于高位[2]。图3-2表示的是2009年至2019年我国股票市场的换手率情况。从绘制的曲线中可以看出,在2009年-2019年这段期间,我国股市的年换手率整体较高,最高值达到了567.49,最低值也有101.6,远远超过了纽约和日本市场。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5年,换手率均超过500,分别为504.37和567.49。

如此高的换手率表明了我国平均每只股票每年会被转手3-5次,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活跃度较高,高换手率表明个人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主要是注重短线投资,通过不断地买卖股票的行为来获取投资收益。显而易见,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投机性,这种短线交易频度的过大是股市非理性行为的系统性显现,当投资者预期该股票会继续上涨时,投资者由于处置效应,会将该支股票卖出,维持收益;同时收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投资者跟风买进卖出,也会造成换手率的上升。

(三)市场波动率大

波动率表示的是股票投资的收益变化大小,可以判断一个股票的股价是否稳定。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率之大,是世界波动率最大的国家之一。非常可能出现突然的大幅上涨和跳水下跌,股票超出预期可能性的概率非常之大。根据资料显示,在1999至2009年期间,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差额达到170%以上,表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关注度不高,而关注于市场投机行为;同时,有部份公司存在虚报业绩,年度报告作假等情况,造成了股价波动出现异常,波动率大。

股票市场的波动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社会、国家政策、经济、文化水平等因素,若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发生剧烈的波动,那么对于整个股市而言,也会遇到同等的风险,进而左右股价收益的高低,影响个人投资者收益。这一类的风险无法由投资组合来消除,是不可被分散的风险。二是非系统性风险,是局部或者单一的风险。这种风险可以组合搭配不同的资产来避免,是可被分散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由公司造成,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善、投资决策失误、信誉丧失等,但投资者可以通过改变证券投资组合来规避此类风险。这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进而引起相关的非正常现象。综上所述,我国证券市场无论是市盈率或者换手率,波动性都比较剧烈,体现了我国股市的不稳定性,投机性较强,会给投资者非理性投资的契机,进而再影响股市。

对于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中国股市的整体表现,可以通过表3-1中的数据看出,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对于整个股票市场的波动有相关关系。表3-1显示的是从2009年到2018年,沪深两市的新增投资者的开户数量,从表中可以清晰看出,从2009年开始,新增开户数量不论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是深证证券交易所,都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新增开户数量开始上升,2015年更是达到了顶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新增开户数量达到了4013.80万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新增开户数量更是高达4910.29万户,沪深两市开户数新增8924.09万户,同比增长了507%。2015年以后,两市新增开户数量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较小。

2015年投資者数量猛增,上证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也随之上扬,分别达到4218.41点和3159.96点;2015年以后,股指回落,开户数量也随之减少,投资者认为无利可图,受到集体恐慌心理的影响,抛出自己持有的股票,维持收益。

而这种非理性行为与我们上述提及到的羊群效应非常贴合,正是因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股市的波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四、减少股市波动的建议

我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息息相关,过度投机以及对政策的依赖是我国股市现阶段的产物。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法制不够健全,中小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等因素,使得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股市的认识不够健全,大多选择跟风投资,特别是盲目相信机构投资或者专家投资,缺少理性的价值判断,给绝大多数中小散户带来了损失。这样的群体效应反过来又对股市造成了巨大的波动,造成了我国股市市盈率整体偏高、高波动率和高换手率等特有现象。因此,从政府、公司层面以及投资者方面来完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一)减少政府干预

在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股股票价格,进而影响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的利好政策一出台,投资者会积极投资医药板块,交易活跃,医疗板块的股价在2020年也是剧烈飞升,但2021年开年以来,医药板块相继发生暴跌。可见,对于政府政策的正确判断更有利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减少非理性行为。若政府出台的政策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是有害的,那么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也会相应降低。综上所述,表明我国的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影响,大多数投资者会依赖政府政策,而缺乏自主判断,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当股市发出异常信号时,政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股价波动,稳定市场,但是,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认识到政府的调控是有一定限制性的,要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政府需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指定相关的市场规则和规范上,指定适度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在避免过度干预的前提下维持股票市场的稳定。

(二)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我国股市的有效运转与上市公司的合规操作密切相关,若上司公司虚假操作,做假业绩报告等,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行为,造成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理念也无从谈起。所以,应当极力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证我国股市有效发展。

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劣质公司上市,就需要国家加强核准制,保证业绩好、发展潜力大的公司上市,杜绝为上市采用欺诈手段的公司上市,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鼓励上市公司提高自身业绩和质量,防止公司进行内部操作;最后,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防止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并对该行为进行严格处罚,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保护散户权益,从源头上降低散户的非理性投资。

(三)加强个人投资者心理和决策能力

投资者的心态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图4-1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与上证综指走势对比图可以发现,投资者的信心指数与上证指数几乎呈同向变化,且上证指数的变化略滞后于投资者信心指数,说明若投资者对股市充满信心,则会加大对股市的投入,使得上证指数的上扬,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若投资者不看好股市,呈消极态度,那么上证指数会随之下降,对于股市的投资也会大幅度减少。所以调整好投资者的心态,增强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提升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

第一:加强投资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切勿盲目自信。对于投资者而言,对股市充满信心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过度自信、自我。不能有意识的忽略对自己投资决策不好的信息,而只关注于有利于自身投资决策有利的信息。

第二:应该提升投资者的心理素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要尽量保持果断、自律和自省,避免在过度上涨的行情中过分乐观以及在损失的情况下过分懊悔,都可能造成损失的增加。

第三:要尽可能避免非理性导致羊群效应的扩大。特别是对于机构或者股评专家提供的信息,要理性的判断,时刻保持清醒,不能盲目相信。

【参考文献】

[1]汪毅. 我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2]李若洋. 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4.

[3]杨超、王宇航.從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股市羊群效应[J].金融经济. 2009(24)

[4]唐绍欣、王小丽.理论金融、行为金融与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 2010(02)

[5]张硕.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股市的影响[J].金融视线.2019(08):44-45.

[6] 曹瑀.行为金融视角下个人投资行为分析[J].现代商业, 2015(27).

股市投资理论范文第2篇

(一) 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

行为金融学区别于传统的金融学, 在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作为基础来进行分析: (1) 前景理论。该理论是2002年的诺贝尔得奖者心理学家卡尔曼所提出的, 前景理论又被称为“预测理论”, 它认为人们的选择是可以预测的。 (2) 期望理论。该理论描述了人们在面临亏损时更加厌恶风险, 在收益超过一定程度时对于行为人的满足感会越来越低。用公式表示为:M=ΣV×E, V即效用价值, E就是完成可能性期望值, M是行为主体的完成度。V、E越大, 完成该项目标的工作能力、工作信心越大, 这项任务的完成度越高, 任务的激励作用越明显。 (3) 羊群行为。羊群行为体现的是一种从众心理, 反映的是行为主体忽视自身理性的判断跟随大众采取相似的抉择。行为人出于一是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成本, 二是保证自己的抉择至少与大多数人一致, 减少机会成本。

(二) 有关羊群行为的理论基础

学术界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涌现:国内外学者从有关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以及各种模型的不断出现以及改进等多角度研究。关于形成机制的部分, 主要有支付外部性理论、声誉理论和信息理论。Gurton提出了支付外部性的有关理论。Prendergast和stole认为, 基金经理人的声誉与产生的羊群效应成正比。Banerjee提出的序贯决策模型, 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其决策的序列性。关于模型方法及实证方面的研究:LSV方法最早由Kalashnikov、Heifer、Vishnu (简称LSV) 于1992年提出, 他们通过构造行为强度的指标考察了一组货币基金经理同时购买或出售某一特定股票的情况。Christie和Huang (1995) 提出了基于收益率分散度的衡量羊群行为的方法即横截面标准差模型 (CSSD模型) 。Sanders和Irwin (1997) 提出用个股收益率对市场整体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度 (CSAD) 来衡量投资者行为的一致性。孙培源、施东辉 (2002) 运用ARCH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中的羊群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张红伟、毛前友 (2007) 利用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模型) 考察我国证券基金的羊群效应;张轩旗 (2014) 基于CSAD法, 从单个基金与市场偏离程度的角度分析。王军, 吴雨茜, 黄华继 (2018) 通过动态化博弈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中基金经理人的羊群行为。

二、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我国学者也是基于各种经典模型结合计量模型研究我国的证券市场行为者的投资行为, 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三种使用率较高的模型来对羊群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横截面收益标准差模型 (CSSD) 、横截面绝对偏离度 (CSAD) 模型、LSV法。

(一) 横截面收益标准差模型 (CSSD)

CSSD模型研究市场收益率与个股收益率之间关系的方法。利用收益率的集中度来体现羊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当个股收益率集中在市场平均水平的时候, 表明大多数个人选择了相似的策略;反之, 波动较大, 个人意志表现得较为强烈。

具体的模型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ri为股票i的收益率, r軃为股票组合的市场平均收益率。当个股收益率趋近于市场平均收益率时, CSSD值越小, 那么羊群行为的迹象越不明显;相反的, 当CSSD值越大, 股票的分散度越大, 发生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二) 横截面绝对偏离度模型 (CSAD)

与CSSD不同的是, CSAD研究方法借助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分析偏离度与市场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其中, N表示投资组合中有N只股票, Ri, t表示股票i在t交易日的收益率, Rm, t指的是在t期股票的市场收益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其中Et (Ri) 表示股票i在t期的预期收益率, rf指无风险下的利率, βi即股票i的系统性风险系数, Et (Rm) 是指在t期预期市场回报率, Et (Rm) -rf表示的是市场预期回报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差。将 (1) 式移项以及取绝对值加总整理得:

即:对其求一阶导、二阶导, 有:一阶导;二阶导

由此可以看出, 根据资产定价模型, CSAD不仅是市场收益率的增函数而且还呈线性关系, R越大, 偏离程度越大, 即理性人会克服从众心理, 遇热则热的反应。当市场行为者呈现非理性状态的时候, 市场参与者跟随其他投资者的总体行为而忽视私有信息, 那么CSAD与市场收益率之间的线性递增关系将不复存在, 所以借助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是在理性假设的基础上。

(三) LSM法

LSV方法最早由Lakonishok、Shleifer、Vishny (简称LSV) 于1992年提出, 他们通过考察一组货币基金经理同时购买或出售某一特定股票的情况。该法是我国学者实证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经理者交易行为相互模仿的程度, 衡量羊群行为度。

模型设定为:HM (i, t) =p (i, t) -E (Pi, t) -AF

上式中HM (i, t) 表示在时期t内, 基金经理对股票i进行交易时产生羊群行为度;P (i, t) 这个表示在时期t内基金经理对股票i净买入比例, E (p) 即p (i, t) 的期望值, 是指在t时间内基金经理对所有股票的净买入数。模型中前半部分的含义就是在t时间内基金经理对某只股票买入数的比例超过基金经理对所有股票买入数的量。AF是调整因子, 加入它可以减少计算的误差。如果计算得HM=N, 这意味着在时期t对于股票i, 全部交易者仅买入i的比例量要比预期数量多N (N为一个百分数) , N值越高说明羊群行为度越明显。

摘要:“羊群行为理论”是当今现代行为金融理论的成果之一, 区别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市场有效性假设, 倾向于研究投资人的心理因素,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成熟的投资行为。本文主要分析羊群行为的相关理论, 以及通过研究CSSD、CASD、LSV模型的方法来衡量羊群行为度。

关键词:羊群行为效应,测度模型,行为金融学,股票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轩旗.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市场影响———基于CSAD方法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 2014 (2) :65-70.

[2] 吴华霞, 张华.“羊群效应”在我国股市的表现影响及对策探讨[J].特区经济, 2014 (2) :75-76.

[3] 戴淑庚, 陆彬.基于CSAD模型的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分析[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6, 7 (1) :77-89.

股市投资理论范文第3篇

【摘要】马科维茨投资组合优化模型是股票投资者、分析家们常用到的一种投资组合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相较于股票的技术分析更简便。本文随机选取股市中的五只股票,从实际说明如何运用马科维茨理论,以达到组合优化风险最小。

【关键词】马科维茨理论 组合优化

一、前言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謹慎。在做每一个投资决策前,我们都要分析这个股票组合中每只股票的风险与收益,各股票间的相关性,股票组合的方差。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正是揭示了“资产的期望收益由其自身的风险的大小来决定”这一重要结论,即资产(单个资产和组合资产)由其风险大小来定价,单个资产价格由其方差或标准差来决定,组合资产价格由其协方差来决定。一般而言相关性越大,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越大;组合的方差越大,投资者希望的超额收益越大。确定一个投资组合,通过投资组合权重的计算,找出最优风险投资组合比例,使组合波动性最小,是我们运用马科威茨投资组合理论的目的。

二、实证分析

(一)股票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市场中医药行业的华润三九(000999.SZ)、交运设备业的林海股份(600099.SH)、银行信托业的中信银行(601998.SH)、电子元件业的国光电器(002045.SZ)和券商信托业招商证券(600999.SH)五只股票在2009年12月31日——2013年5月10日的每月月底股票的收盘价数据,及同时段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沪深300收盘价数据。

(二)股票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运用EXCEL软件来说明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运用。

3.股票的标准差计算各股票与沪深300的β系数,β系数代表了资产的风险溢价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成比例,β>0,证券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正相关,β<0,证券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负相关,如表3。

4.通过以上数据,运用EXCEL软件中的规划求解功能求出最优投资组合,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和风险,如表4。

三、结论和建议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是在给定收益条件下风险最小,选取的五只股票分数不同行业相关系数较低符合投资分散化的要求,通过计算可以发现的股票组合风险小于单只股票的风险,组合得到优化,投资者可以获得比原先更低的风险,

更好的收益。该理论告诉我们在进行投资组合时,要充分分析个股票的分线与收益,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度,科学理性投资。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也为证券分析知识欠缺的投资者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投资分析方法。本文以实例简要说明了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方法,希望能读者以帮助。

参考文献

[1]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投资学[M] .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小敏(1992-),女,安徽省蚌埠市人,安徽财经大学2010级金融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

(编辑:陈岑)

股市投资理论范文第4篇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或简称为投资组合理论主要是研究人们在预期收入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分散化投资来规避投资中的非系统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本文将依次介绍投资组合理论的三个主要的、应用最广泛的模型: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一、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

1、模型的假设

(1)投资者在考虑每一次投资选择时,其依据是某一持仓时间内的证券收益的概率分布。

(2)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

(3)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仅仅是依据证券的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

(4)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希望收益最大,相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2、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

根据以上假设,Markowits确立了证券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计算方法和有效边界理论,建立了资产优化配置的均值—方差模型,该模型运用于基金整体绩效的评估,可表达为:

式中Rp为基金组合收益,Ri为i基金(或第i只股票)的收益,Xi和Xj为基金i、j的投资比例,δ2(Rp)为組合投资方差(组合总风险),Cov(Ri-Rj)为两个基金之间的协方差。

其经济学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预先确定一个期望收益,通过模型可以确定投资者在每个投资项目上的投资比例,使其总投资风险最小。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投资者个人的交易不能影响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市场上有许多投资者,每个投资者的财富与社会总财富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2)所有投资者的持有期都是相同的。

(3)投资者的投资对象的范围包括各种公开交易的金融资产,如股票、证券等。投资者可以自由地进行无风险的借贷活动。

(4)证券交易中不存在所得税和代理成本。在这样一个简化的世界里,投资者不考虑资本利得与股利的差异。

(5)所有的投资者都试图构建有效边界组合。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理性的均值-方差最优化者。

(6)所有的投资者都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证券分析,并且对经济形势的观点相同。所以他们对各种证券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相同的。即预期同质假定。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推导:

根据投资者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原则,每个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在资本市场线上选择需要的证券组合。资本市场线(CML)是由无风险收益为RF的证券和市场证券组合M构成。市场证券组合M是由均衡状态的风险证券构成的有效证券组合。

而个别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取决于其与市场组合的协方差。在均衡状态下,个别证券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可写成:

CAPM表明: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任一证券的均衡期望收益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无风险利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报酬(或称为风险溢价),它代表投资者承担风险而应得的补偿。

三、Black-Scholes模型

1、BLAC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假设: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8个假设条件如下:

(1) 股票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 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股票资产期望收益变量和价格波动率是恒定的;

(3) 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

(4) 股票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不支付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可以被放弃);

(5) 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

(6)金融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7)金融资产的交易可以是连续进行的;

(8)可以运用全部的金融资产所得进行卖空操作。

2、Black-Scholes模型

B-S定价模型的定价思路是:在假定股票价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期权到期时股票价格的对数服从正态分布等一系列假设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一个包括股票和该种股票衍生证券的投资组合,在该组合中两种头寸的收益高度负相关,在一个任意短的时期内,股票头寸的盈利(损失)总是与衍生证券头寸的损失(盈利)相抵消。由于该组合是无风险组合,因此在不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情况下,该投资组合在一个小的时间间隔内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那么将该投资组合在期权到期时的价值按无风险利率贴现就可确定现在时刻的投资组合的价值。

B-S模型的具体定价公式:

N(d1),N(d2)分别是d1和d2的正态分布函数值;c和p分别是欧式股票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价格;S为股票市场价格;X为执行价格;r为无风险利率(按连续复利计算);为股票收益率标准差(即股票价格波动率);T-t为期权距离到期日的时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引进西方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来研究和指导我国证券市场时切莫生搬硬套,应着力把西方投资组合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体系,为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飒岚.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综述[J].时代金融.2007,4

[2]万伦来.西方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趋势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股市投资理论范文第5篇

摘要:在国际商务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制度环境差异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影响,相比那些显性的制度环境差异,企业更需要关注较为隐性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跨国经营不确定性。本文从制度理论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交易成本理论的不确定性研究,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分为合法性压力、行为不确定性和市场模糊性,并探讨企业可否通过执行客户参与这类关系网络构建战略,积极地管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进而提高跨国经营绩效,以期能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步入新纪元的今天,为其跨国经营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制度距离;客户参与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加速,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进行跨国经营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市场,也符合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方向,因此政府逐渐将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在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十多年时间中国对外投资增幅近二十倍,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可以说,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然而,中国企业在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其面临的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经营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跨国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收购刚果铜矿开发商被当地政府宣布无效、中国动车在墨西哥推广失败,等等,这些中国企业刚走出国门就遭遇挫折的例子正在一次次提醒我们,要注意这些制度环境差异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在国际商务相关研究中制度环境对跨国投资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重视,Cantwell等[1]也将制度视角融入其跨国投资理论模型中。本文从制度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各国间经营环境差异是如何作用于企业跨国经营,企业又能通过何种跨国经营战略增加经营绩效,以期能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步入新纪元的今天,为其跨国经营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制度理论视角与制度距离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学和组织社会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学术界开始对制度理论相关研究有所关注,Peng[2]将制度主义视角、资源基础视角和产业基础视角并称为战略管理中的三大研究视角。

研究国家之间制度环境差异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制度距离。Eriksson等[3]对制度距离这个概念进行了探讨,比如从人们的认知差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为切入点,提出了“心理距离”的概念。Kogut 和Singh[4]则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国家之间的差别,进而有了“文化距离”概念。而Kostova[5]首次提出了“制度距离”这一概念,他认为用制度环境这个词更能准确概括国家层面对企业跨国经营行为的影响。如今,从国家间制度距离视角讨论跨国企业战略策划与行为决策等问题,正逐步融入主流国际商务理论体系中 [6]。

(二)外来者劣势与跨国经营不确定性

制度距离的存在使得企业跨国经营时相比当地竞争对手可能会面临所谓的外来者劣势。这即包括资源、技术跨国界转移带来的额外显性成本,也包括一些隐性成本,例如不受当地利益相关方认可,无法设计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等[7]。Zaheer等[8]认为,这种隐性成本才是讨论的核心。这种主要由非正式制度距离的存在而产生的外来者劣势中不可预期的部分正是企业跨国经营的不确定性[9]。

在对非正式制度距离造成的跨国经营不确定性进行度量时,学者们一般用文化距离作为近似变量或是选取一个比较狭义的角度,比如腐败。但文化本身并非企业做出战略决策的关键,且不会轻易随时间而变化;同时如果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狭义角度进行分析,会造成他们研究中的非正式制度距离互相不可比。

我们可以借鉴Crook等[10]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不确定性影响的研究,这里的不确定性是指对未来收入和成本不可预测的程度,可以分为行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行为的不确定性是交易伙伴或者对象的行为不确定性,是一个针对微观对象的概念;而环境的不确定性指的是企业家感知到的对当地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是一个针对宏观对象的概念,又可以分为可能遭遇的歧视性对待,即企业的合法性压力,如可能遭遇的东道国政府、供应商和消费者对跨国企业的差别性待遇,以及市场需求和技术的不确定性(本文将其统称为市场模糊性),包括不能预测当地的市场需求倾向和市场需求数量及不能完全理解当地的技术环境[11]。从而企业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合法性压力、行为不确定性和市场模糊性三个方面。

(三)通过客户参与战略积极克服跨国经营不确定性,提升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相比早期进行跨国经营的大国企,其无论在经营规模还是资源储备上优势都不明显,传统的“本土积累竞争优势——优势由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转移”发展路径未必适用。那么他们积极地推进国际化战略背后的逻辑何在呢?Mathews[12]提出了LLL范式(Linkage, Leverage and Learn)以解释这些跨国企业的发展模式,认为这些跨国企业是通过“链接—杠杆化利用—学习”的反复运用才得以克服初期的竞争劣势。

异质性经营环境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如许多世界级的公司能比本土公司接触到更多的环境刺激、多样化的消费偏好、技术应用、政府监管要求和竞争对手行为,正是这些不同的刺激会促使组织进行学习、消化和创新,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要利用这种异质性,就需要企业海外子公司扮演好这种主动学习的“异质性节点”角色。这其实是一种在当地进行的关系网络构建过程,因为在一个陌生市场环境中,文化、习俗、经济体制等与母国都大不相同,跨国企业需要融入当地关系网络才能准确识别和学到那些软性知识或隐性规则。

这其中客户参与战略是一个典型的非正式关系网络构建战略。这里所谓的客户参与指的并非企业日常经营中与客户的往来,Chase[13]给出的定义是指企业在与客户进行长期互动的基础上,将其纳入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或是服务提供环节。Priem等[14]基于服务型企业的视角探讨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将客户纳入其战略体系的程度,不过客户参与战略并不限定于特定的行业 、商业模式或者国家和地区,比如在制造业,企业将客户参与纳入其产品设计流程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一)跨国经营不确定性的影响机理

是什么决定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成败?制度理论对此的回答是,是企业对所在国家不同制度维度的理解和应用。比如,海底捞在中国市场依靠“增值服务”树立了其品牌特征,但在2013年进入美国市场后却因未能及时根据美国文化做出相应的改变而首战受挫。所以即使是产品同质化较高的行业,也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消费习惯、文化因素等做出一定程度改变。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这种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相比竞争对手企业往往为此会付出一定的额外成本,即外来者劣势。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于显性正式制度距离的可预计经济成本,如地理距离带来的资源转移成本;二是基于隐性的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社会成本,这部分成本往往是不能准确预计的,也就是所谓的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后者是研究重点,因为国家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多集中于非正式制度而不是正式制度间的差异。

更进一步,借鉴交易成本理论中不确定性对交易复杂性的探讨[10],可以根据可能给企业带来成本增加的不同方面,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进行划分,分解为合法性压力、行为不确定性和市场模糊性三个方面。企业家基于对这三个方面的不同感知可能产生不同的战略决策行为,比如当企业家觉得合法性压力可能较大时,其会倾向于与东道国当地本土的企业或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但当企业家对行为不确定性感知较强时,其可能会倾向于减少这种合作,因为此时若执行合作未来增加的无效沟通和讨价还价等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可能更高。

而从克服跨国经营不确定性的角度看,企业一般会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保守性策略,尽量减少在这些地区的跨国经营以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二是积极性策略,即利用当地制度环境的异质性开展制度学习和知识学习,通过在当地开展关系网络构建拓展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并增加自己在当地的认同感,从而将外来者劣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后者可能更适合中国企业国际化。

客户参与战略正是非正式关系网络构建的一种。本文之所以选择客户参与战略是借鉴了Zhang等[15]对客户参与战略的相关研究。在该研究中作者以客户参与战略为自变量探寻对企业海外绩效的影响。不过,其基于的研究视角是客户参与,而将合法性压力、市场需求的模糊性,以及企业相应所需能力和客户参与合为一个整体,且考察的对象是服务企业。本文在借鉴其分析范式的基础上,以制度理论下外来者劣势中的隐性成本为出发点,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中的不确定性探讨对企业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的影响,并将研究对象拓展到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中国企业。

综上所述,本文将非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分解为合法性压力、行为不确定性和市场模糊性三个方面,并进一步指出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客户参与战略这类非关系网络构建来积极地管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二)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对客户参与战略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可以分解为合法性压力、行为不确定性和市场模糊性三个变量,也是本文研究的自变量。首先,从合法性压力角度看,执行客户参与战略可以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合法地位,所以合法性压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采取更大程度的客户参与战略。因为一旦客户企业或个人将跨国企业作为其重要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看待,并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就可以大大提升企业在当地利益相关方中的认同感。人们都有积极对待对自己处于的系统内的事物的倾向。其次,当东道国市场模糊性越大时,企业急需拓展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渠道,从而企业也会倾向于采取更大程度的客户参与战略。通过客户参与,企业降低了与当地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在通过与客户的深度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当地市场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等必要知识,以及更多关于当地价值观、市场需求等隐形知识。此外,当地人们行为实践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两地的社会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等非制度因素的差异越大,越会使得企业管理者对当地企业、客户、雇员等相关方行为的不理解,企业会难以意识到对方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进而会更加难以信任对方。表现在客户参与战略上就是跨国企业会尽可能地减少客户参与的程度。尽管此时跨国企业可能会放弃一些更多了解东道国当地市场信息和知识的机会,但同时也避免了因执行客户参与战略可能带来的行为不确定性相关的损失,比如因与一方客户势力合作而得罪另一方势力,在日后与对方产生矛盾后额外增加的成本等。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企业合法性压力越强,越倾向于采取更大程度的客户参与战略。

H1b:东道国利益相关方行为不确定性越强,企业越倾向于采取更少程度的客户参与战略。

H1c:东道国市场模糊性越强,企业越倾向于采取更大程度客户参与战略。

(三)客户参与战略对跨国经营绩效的影响

企业执行更大程度的客户参与战略可以获得更多当地市场关键信息,能加快产品和服务流程创新并使其更适合当地市场需求,从而对企业跨国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首先,企业执行客户参与战略会使企业和客户不断沟通。尽管这可能使得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一些额外成本,但相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当地市场的重视,意味着更多资源的投入和更多时间的花费,从而往往导致了当地子公司能取得较好的跨国经营业绩。其次,客户参与战略会帮助企业拓展目标市场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竞争优势。客户参与战略会使企业直接接触到客户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根据这些客户的潜在需求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流程,改善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使得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当地市场的价值观。随着客户参与程度的加大,企业可以从这些利益相关方处获取许多不能直接获得的当地市场隐性知识,比如一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这些隐性知识和经验的获取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在当地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较好的跨国经营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对企业跨国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

(四)跨国经营经验的调节作用

跨国经营经验在企业进行国际化业务时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当企业在不同制度环境的国家中经营时,企业拥有了与不同价值观背景、不同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体系下利益相关方打交道的经验,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可以帮助企业较准确地识别关键利益相关方,感知合法性制度要求,识别隐性的市场需求等。

一方面,较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能帮助跨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东道国当地市场。经验丰富的企业由于经历了不同制度环境背景下的商业实践,这些经验积累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掌握一个新的制度环境中的关键点和识别制度规则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跨国经营经验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介入东道国当地的商业活动,与客户更好地交流或进行相关的公关工作。有着丰富跨国经营经验的企业在与利益相关方打交道方面也有更多经验,这会使得企业对从执行更大程度的客户参与战略中获益更有信心。而且即使发生未能满足客户初始预期之类的危机事件,经验丰富的企业也能更好地进行危机公关,从而将可能造成的额外经营成本或损失降至最低。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 跨国经营经验越丰富,合法性压力对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正向影响越大。

H3b: 跨国经营经验越丰富,行为不确定性对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的负向影响越小。

H3c: 跨国经营经验越丰富,市场模糊性对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正向影响越大。

四、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在具体量表设计上,首先,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搜集与本文所需变量相关的成熟量表,并用“双盲”翻译法解决语言转换问题。其次,将初步形成的问卷在导师领导的课题组内进行讨论,对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进行修改。而为了确保调研问卷与中国企业实践相匹配,还将调研问卷咨询了跨国企业中的相关跨国经营项目负责人和公司领导,比如问卷问题是否存在歧义性的地方或者难以理解的地方。此外本文在进一步大范围问卷调研之前还对所选量表是否适合中国情境研究进行了小样本预测试。

在预测试阶段我们一共向跨国企业发放了1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0份。 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检测发现各构念所选量表题项的Cronbach Alpha值均大于060;而在各题项相关性检验结果也显示KMO值大于060,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构念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值大于060,表明各变量题项的一致性较好,能反映要测试的构念,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行为不确定性前测信度分析

题项项目删除后的标度平均值项目删除后的标度方差校正后项目与总分相关性项目删除后的克隆巴赫系数克隆巴赫系数

以行为不确定性变量为例,4个题项的Cronbach Alpha值均大于060,表明其一致性较好。同时KMO值大于070,且通过巴特利球形检验,意味着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从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知,行为不确定性量表可以提取出1个因子,且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值全部大于070,说明该量表不应该删除题项,所选量表的题项可以有效地表达行为不确定性这一构念。

而在正式大样本调研阶段,通过上门拜访并辅以邮寄、email的发放方式进行,共发放了45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加上预测试一共收集有效样本264份。在收集的样本中,最多的是制造业企业,有113家,占4280%,其次是批发零售业,有29家,占1100%,此外还有能源矿产品类、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业、建筑房地产相关、农林牧渔业等一共264家有跨国经营业务的中国企业。

(二)统计分析

1检验模型的信度与效度

在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前需要对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再次进行检验。在对信度检验时,各变量的Cronbach Alpha值均大于070,说明本研究的量表信度质量高,样本的回答真实可靠。

而在效度检验方面,本文所选量表都是基于成熟量表体系,并通过咨询专业人士和预测试的检验,具备较高内容效度。而在区分效度的检验上则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并计算CR和AVE值。检验结果同样显示具备较高区分效度,以对行为不确定性的检验为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行为不确定性CFA分析结果及信度与效度汇总

可见行为不确定性量表对应的4个题项载荷系数值全部高于050,最低为057,而且全部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意味着这4个题项与行为不确定性有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另外,CR为081高于080,而且AVE值为052高于050,因而说明此次研究的行为不确定性量表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样本的回答真实可靠,各题项可以有效地表达关系处理量表这一构念。

2描述性分析与相关性检验

在进一步进行假设检验前,先对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了解整体情况(如表4所示)。跨国经营绩效平均得分442,客户参与平均得分441,意味着样本对于客户参与的态度及绩效情况表现出中立略偏满意。合法性压力的平均得分较高为482,也即对是否需要为合法性做出改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行为不确定性的平均得分为378,说明样本对于不确定性的态度为中立偏乐观,而市场模糊性平均得分为404,也一样表现出中立态度。

表4研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此外相关性检验显示三个自变量与客户参与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8,052和030,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而客户参与和跨国经营绩效间相关系数为075且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说明模型假设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非常紧密,需要进一步研究各变量间的影响。

3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笔者提出,合法性压力和东道国市场模糊性的增加会加大企业执行客户参与战略的程度,而东道国利益相关方行为不确定性的增强会减少执行客户参与战略倾向。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5个模型均通过F检验,且R2值均高于010,意味着三个自变量确实可以解释客户参与的变化原因,模型拟合情况较佳。从模型M11可知,合法性压力的回归系数值为042,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因而企业合法性压力越大,则执行客户参与战略程度会越高,验证H1a成立。从模型M12可知,行为不确定性的回归系数值为047,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说明利益相关方行为不确定性越高,企业执行客户参与战略程度会越低,验证H1b成立。从模型M13可知,市场模糊性的回归系数值为022,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说明市场模糊性越大,企业执行客户参与战略程度会越高,验证H1c成立。从模型M2可知,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的回归系数值为064,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说明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会对跨国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验证H2成立。

而在对跨国经营经验的调节作用检验上,合法性压力与公司跨国经营经验的交叉项回归系数值为003,呈现出01水平上的显著性,意味在合法性压力对于客户参与的影响过程中,越丰富的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会加强合法性压力对客户参与战略程度的影响,验证H3a成立。行为不确定性与公司跨国经营经验的交叉项回归系数值为013,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意味着负向调节作用,但是行为不确定性本身会对客户参与形成负向影响,因而说明在行为不确定性对于客户参与的影响过程中,越丰富的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会加强行为不确定性对客户参与的影响,即意味着相对更低的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验证H3b的影响方向与原假设相反。而市场模糊性与公司跨国经营经验的交叉项回归系数值为005,呈现出01水平上的显著性,因而丰富的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会加强市场模糊性对客户参与的影响,验证H3c成立。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探讨并实证检验了在制度环境差异下跨国经营不确定性的不同方面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以及企业能否通过采取客户参与战略这类关系网络构建积极地管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从而提高跨国经营绩效。

首先,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可以通过交易成本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与制度理论相结合,将企业实际商业情境中的跨国经营不确定性的影响,依据正式、非正式等制度距离的不同维度,以及影响企业成本的不同方面,分为合法性压力、行为不确定性和市场模糊性三个方面。企业的战略决策出发点是成本和收益,但在制度环境情境下,这些成本可能是显性的,但更多可能是隐性的社会成本,后者是企业跨国经营决策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其次,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客户参与战略这类关系网络构建积极地管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不管是为了消除合法性压力可能带来的成本,还是在当地进行有制度情境特色的新知识汲取,企业都需要通过关系网络构建融入当地社会和市场。在如今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背景下,客户参与战略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企业要进入一个相对不熟悉的海外市场,必须加快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理解和反应速度,需要能对客户的偏好信息和其背后的隐性潜在需求有准确地把握,此时将客户纳入企业战略体系无疑对其跨国经营是十分有帮助的。

此外,客户参与战略执行程度是企业家对跨国经营不确定性的不同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一方面,客户参与可以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合法地位和被利益相关方接受的认同感,也可以拓展企业信息获取渠道和获取更多当地市场的隐性知识。但另一方面,客户参与战略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向影响,比如使企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与客户沟通上,使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流程变得更复杂等。企业需要权衡两方面的机会成本与收益。

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层面,中国企业可以积极地利用异质性跨国经营增加自身竞争优势,比如把当地市场具有制度环境特殊性的信息和知识获取作为战略重点,将公司本身已有的优势和这些战略性资源相结合。随着当地跨国经营的不断深入,企业能不断积累新制度情境下的特殊知识,并通过消化整合吸收,最终成为企业的跨国经营经验应用于企业的商业实践,反过来进一步推进在其他国家的跨国经营。

参考文献:

[1]Cantwell, J, Dunning, JH, Lundan, SM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y: The CoEvolution of MNEs and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0, 41(4): 567586

[2]Peng, MW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3, 28(2): 275296

[3]Eriksson, K, Johanson, J, Majkgaird, A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Cos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7, 28(2): 337360

[4]Kogut, B, Singh, H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8, 19(3): 411432

[5]Kostova, TTransnational Transfer of Strategic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A Contextua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24(2): 308324

[6]蒋冠宏, 蒋殿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东道国制度重要吗?[J]管理世界, 2012, (11): 4556

[7]Barnard, HOvercoming the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without Strong Firm Capabilities:The Value of MarketBased Resourcc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10, 16(2): 165176

[8]Zaheer, S, Schomaker, MS,Nachum, LDistance without Direction: Restoring Credibility to a MuchLoved Construct[J]General Information, 2012, 43(1): 1827

[9]Santangelo, GD, Meyer, KEExtend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Model: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of MNE Commitment in Emerging Economic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1, 42(7): 894909(16)

[10]Crook, TR, Combs, JG, Aguinis, DJ, Ketchen, JAHOrganizing around Transaction Costs: What Have We Learned and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3, 27(1): 6379

[11]Sartor, MA, Beamish, PWOffshoring Innovation to Emerging Markets: Organizational Contro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J]Journal of Inter 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4,45(9): 10721095

[12]Mathews, JA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Latecomer Firm: A ResourceBased Account of Industrial CatchUp Strategi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2, 19(4): 467488

[13]Chase, RBThe Customer Contact Approach to Services: Theoretical Bases and Practical Extensions[J]Operations Research, 1981, 29(4): 698706

[14]Priem, RL, Li, S, Carr, JCInsights and New Directions from DemandSide Approaches to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 38(1): 346374

[15]Zhang, X, Zhong, W, Makino, SCustomer Involvement and Service Firm Internationalization Performance: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4, 46(3): 355380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national Business Uncertainty,

Customer Involvement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alyses Based on Institutional Distance

LI Yuanxu, HUANG Jingj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uncertainty;institutioanal distance;customer involvement

(责任编辑:于振荣)

上一篇:高层设计下一篇:地产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