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范文

2023-03-07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素养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领学生做数学化的思考. 数形结合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现行小学教材中很多新增的内容,都需要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在“数形结合”中发展数感

数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抽象的,如果没有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作支撑,数字(1、2、3……)对小学生而言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生认数时,教师要呈现大量的具体实物,如教学数字3,教师就要对应呈现3个苹果、3张卡片、3根小棒等等物体. 还有,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认数”这一单元中的“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一节课中,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说说哪些数的近似数是40,也就是注重了从数的方面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发现多数学生有困难时,教师才及时利用了生动直观的数轴来帮助学生建构近似数的概念. 在数轴上学生清楚地理解了四舍五入的道理,也把握住了近似数与精确数的联系,这为求大数的近似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脱离数轴图直接回答出这些大数的近似数是多少. 数轴的呈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加深了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能在“形”中见“数”,又能在“数”中见“形”,做到“数形结合”,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进一步发展数感.

二、在“数形结合”中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更加忽视了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数形结合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例如,学生如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为什么要通分,很多教师曾经这样处理:分别说明每个分数表示几个几分之几,但有很多学生仍不理解. 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来探究计算方法. 师:将这张长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并在这张纸上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分数,然后再根据你的操作,说一说得数是多少. 这里通过折长方形纸片,学生明白了要计算出这个分数加法的结果,就必须先将各个分数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进行计算,即通分. 教师充分利用分数的直观图,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平均分得的份数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相加”的道理,直观地理解通分的必要性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同样也可以用数与形结合的方法来阐明算理. 由于计算过程中的算理是极其抽象的,在课堂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学生对于计算的过程记忆深刻,对计算的算理理解透彻,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事实上这也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运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三、在“数形结合”中拓展空间观念

三角形这一概念对学生而言是十分抽象的,学生从字面上只能知道它可能有3个角,至于三角形的其他特征与性质,如果没有直观图形的辅助,学生是很难把握的,尤其是对三角形边的特征的探索这一课时而言,即使在新授部分教学时,教师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具,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表象,但是理解得却不深刻. 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初步建构了三角形的概念之后,精心设计一些反面的变式联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认知冲突中深化对三角形的认识,头脑中能呈现清晰的表象,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22的“认识三角形”中,通过提供大量的反例图形,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矛盾解决中建立起数学概念,形成了对数学概念全面、深刻的理解. 而这一切的设计都有赖于数形结合的渗透,没有精确的数学描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没有那么多直观的几何图形,学生就没办法深入研究三角形,学生对三角形的空间感知也就没那么清晰.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提供形象直观的物体,多展示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通过数形结合,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在“数形结合”中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中有些题目数量关系错综复杂,学生读了题之后脑中一片茫然,感觉无从下手,这时候如果能够设法把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反映在各种图或表格中,借助直观的图进行分析、推理,思路就豁然开朗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有线段图、示意图、数形图、几何图、韦恩图和表格这几类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借助示意图,来反映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的.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9“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形结合,用画图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进而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在抽象中看出直观”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形象具体,构思新颖,解题简洁.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领域,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逐渐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真正做到见数思形、见形想数、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把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的固着点,注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的渐进性,努力提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能力,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并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放歌.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科学性

作业能够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故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一些有趣、开放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要不断丰富作业的设计内容,更能激发出学生对数学作业完成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 作业要讲究“操作”性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积极探讨,心情也会更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充满趣味的素材。作为教师,只要用心预设一定会设计出更多形象生动、有趣味的数学练习来。例如,在学习完“认识小数”后,布置作业:全班同学每人预备一套0到9以及小数点的数字纸片,同学之间相互进行摆小数活动。第一,同桌之间加强合作,任意取出两个数字与一个小数点,并组成一个小数读一读。其次,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任意取3个数字与一个小数点,还能不能组合成不同的小数呢?请大家试一试。看谁组成的小数大。这种作业会让学生乐于做,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 预设自主型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数学作业是对知识的一种温习方式,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数学课堂中属于重要环节。作业对巩固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故此,每个周末可让学生自主安排周末作业,归纳总结本周所学的知识。比如,可自编试卷,做好习题的答案,也可以把上周所学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查阅一位与上周所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在下周讲给班里的其他同学听。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思路都能得到开阔,思维以及创造力等都能得到充分释放。同时,学生在自主参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总结知识,完善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自主参与作业的设计中也能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且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设计探究性作业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以计算为主,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知识运用、逻辑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都能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取得全面发展。故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多考虑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中,就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除了教材上所列的方法外,大家还能通过哪些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呢?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亦可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但是,需要把求证的过程记录下来。创设这样的探究性强的作业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作业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四、 优化评价方式,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为发挥作业的功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优化作业评价是重要一环。练习评价不能简单填写成“优秀、良好、及格”等次或直接评分,要充分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让学生都能在其鼓励下获得全面、持续发展。用欣赏的眼光与态度去批改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次练习。孩子们取得表彰夸奖的数量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积极性也会越高。教师及时有度的评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本班中的一位学生比较聪明、灵活,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作业字体太潦草。有一次,我在批改他的作业时这样写的批语:你的解题思路与众不同,如果你用端正美观的字写出来更能让人焕然一新。从此以后,这位学生再完成作业时字体工整、整洁,高效率地完成了每一次作业。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作业的价值,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也要积极尝试不同的方法,积极寻找发挥作业价值的最有效方法,多元化地指导学生,通过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作业的辅助下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生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95-196.

[2]常丹.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原因、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9).

[3]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4]王丹.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也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研究,2017(8).

作者简介:唐振芹,小学高级教師,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镇靠山小学。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一些直观性强、知识结构简单的知识内容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则比较难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一项比较关键的教学内容,教师只用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所以,文本将对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进行探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论述具体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求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概念、牢固的掌握概念、正确的运用概念,是其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其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

(一) 以“旧”引“新”

以“旧”引“新是概念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温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对一些相关知识进行的有效的连接,从而引出新知识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于新知识接受的更加容易。例如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在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概念引入“比的基本性质”概念,从而让学生轻松的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

(二)运算方式法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有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无法用客观的例子来进行概念的诠释,针对于这个问题,计算方式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办法,通过运算来表明行与数的核心特点。例如讲《比例尺》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平面图进行教学,以10厘米的距离代表校园内400米的距离,并按着比例对他们进行标注,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经过计算得出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2000,也就是说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的表达出来。

(三)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可以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来引入新的教学概念。例如正负数、直角坐标系、平行线等知识都是通过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情境来引入概念,如怎样表示前进5米与后退5米这种生活中的相反量,从而引入负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掌握的更加准确[1]。

三、概念教学讲课方式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定义,通过文字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可以推导出来的结论性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掌握,并且能夠对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其次,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内容时,对于定义的讲解一定要清晰、明确,注意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进行区分。在完成定义讲解之后,再对此概念能够引出的性质、定理、推论等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于所学的概念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且能够实际运用。而对于数学定义来讲,可以通过一种理论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结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这些判定方法都是通过不同的定义推理出来的。除此之外,对于课本知识的延伸,教师要进行深入的探究,保证所延伸出来的内容科学合理,不仅要对概念的讲解全面、清晰,同时还要保证讲解的语句准确、合理。 要注重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小学数学的概念知识而言,更多的是下定义,之后会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进行补充。就立向的角度来讲,随着学生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入的了解,概念性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全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对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掌握是不够的,对于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要进行了解,在讲解知识概念的时候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伏笔,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具有良好的连贯性,要注意教学中对概念的延伸和拓展[2]。

四、概念教学中的知识巩固

(一)进行归纳、整理

在小学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才能够更好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每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是学生在头脑里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比”的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比的简化等相关知识进行一个比较复习,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于比例分配的学习。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构建出一个概念知识体系,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且能够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3]。

(二)通过实践验证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在学生学会了的时候就完成了,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实践是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问题的实质,并且能够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在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变式习题的训练

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概念的语言形式,来让学生找到另一个切入点对概念进行理解。例如在讲解质数的概念时,书本中被定义的概念是“除了 1 与其本身外的自然数,没有其他因数”,但是教师还以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如“仅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倍数的自然数”,然后让学生对于老师的阐述进行判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从以“旧”引“新”、 运算方式法、以及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探究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并通过概念教学讲课方式、以及概念教学中的知识巩固这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提高小数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伟.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OL].学周刊,2019(07).

[2] 蒋萍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43-44.

[3] 李淑静.基于经验,让概念不断“生长”[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48-49.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悟、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立场,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能初步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我国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学习知识的结果表现而轻学习知识的过程体验、重习题化训练而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浅层理解而轻知识的整体建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三种实现路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注重概念的记诵、题目的机械训练,造成学生学用分离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品格。那么,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小学阶段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及价值

核心素养是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点和落脚点。2014年,教育部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实行,我们必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余文森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某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这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延伸,对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初步的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给各个学科制定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在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界定。梅松竹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认为“数学素养是主体在经历的数学活动中产生的,它难以通过传授与习得来获得,其生成依赖主体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反思和表现”。

我国学者对数学素养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普通高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即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这样的规定简洁明了,具有实操性,便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学科素养目标。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和感悟数学学习过程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立场(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和品质。笔者认为应该明确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为学生的初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困境

(一)重学习知识的结果表现而轻过程体验

传统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大多为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考试的结果来判断其数学能力的高低。这样的评价方式大多考察的都是课本知识,较少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太过局限。与之相应的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也大多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体验,轻视了知识获取过程中暗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而难以将数学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唯有真正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数学思考的过程,才能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发展。

(二)重习题化训练而轻能力培养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教学形式单一,即以习题化训练代替数学教学。因此,学生们在学习小学数学后不能很好地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造成了小学生数学“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唯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三)重知识的浅层理解而轻知识的整体建构

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数学学科逻辑特点来进行由浅入深的编排的。每个类型的知识点都是按照学生心理及难易程度零散地分布于12册课本之中的。教师教学时大多按照课本顺序进行单个知识的讲解,很少进行知识之间对比联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很难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知识仅仅只是独立的片段,较少进行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只有在教学时将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发展,学生的知识才能进行良好的建构,从而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唯有掌握小学数学,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升。然而,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学习知识的结果表现而轻过程体验、重习题化训练而能力培养、重知识的浅层理解而轻知识的整体建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提出了三种教学方式:深度教学、实践教学、读写教学。

(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和学生学情,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实例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说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生活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小学数学的简单问题,这说明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同时也表明回归生活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围绕社会问题的数学实践教学无疑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教学问题应从生活中来,学生经过学习后,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后,又能运用于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方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制作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学习学有所用,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

该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明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多学生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但是一直没有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觉察、反思和总结,仅仅凭借数学本能或者模仿能力来进行学习、再现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而并沒有思考数学过程所包含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因此,虽然学生们的卷面成绩很漂亮,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启发其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是数学知识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但是同时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其数学思维和方法是学生一生难以估量的财富。

(三)读写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教学中的精髓——思考。同时也需要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文本和表达数学体验和结论。因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知道思考,而不知阅读数学文本,那么他的数学素养就只会如无源之水,发展受限,过早止步;而如果学生只知道思考,而不知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那么他的数学素养就无法展现于人前,空有才华而惨遭埋没。所以,笔者倡导将数学阅读和表达纳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能达到完全的发展。其中,数学阅读的教学包括图文结合、理解题意、数学文本等方面的教学,数学表达教学则包含数学观点口头交流和表达、数学日记等。学生们唯有学会阅读数学文本,才能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以支撑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方法探索;唯有将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地获得数学的发展和成就。唯有真正地表达出自己的数学结论和观点,才代表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长久的数学素养。

总之,小学阶段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期,我们唯有运用实践教学、深度教学和读写教学等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J].中国农村教育,2014(6).

[2]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

[3]李学.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培育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3).

[4]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

[5]李松林.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7(8).

[6]刘德宏.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数学素养[J].教育探索,2015(2).

[7]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

[8]任艳华.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对接[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

[9]李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评价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9).

[10]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

[11]孙成成,胡典顺.数学核心素养:历程、模型及发展路径[J].教育探索,2016(12).

[12]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7).

[13]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

[14]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

[15]梅松竹.PISA 2012數学素养精熟度水平评价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3).

(责任编辑:李雪虹)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一: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二: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鹿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三: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上一篇:数学教育硕士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课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