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2024-03-17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铁道工程;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邊坡生态防护技术通常就是指边坡制备依靠根茎之间的相互缠绕从而对整个边坡进行有效的加固,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十分有效的改善空气的质量,同时也使得行车的安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当前我国人民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也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1 边坡生态防护的发展前景

边坡防护分为两类:一类是工程防护,另一类是生态防护。工程防护主要是用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为保持边坡稳定而采用的边坡防护措施,常见的防护措施有三合土抹面、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挂网喷锚、挡土墙、抗滑桩等。在以往道路与铁道工程建设中,边坡防护对其稳定性考虑较多,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而对生态防护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被破坏的植物得不到恢复,边坡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视角比较生硬,不但缺乏美感,而且还会产生光声污染,甚至局部环境恶化。生态防护主要是植物防护及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边坡防护措施,它能有效地改善道路景观,营造生态环境,以实现边坡防护和景观绿化两大功能的完美结合。生态防护不仅有利于边坡的稳定,而且还可恢复植被,吸收噪音,减少太阳辐射,净化大气污染,调节局部小气候等特点,这种防护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是边坡防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边坡生态防护的基本原理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是基于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植物学、水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活性植被材料,结合其他工程材料在边坡上构建具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通过生态工程自支撑、自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来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及美化环境等目的。一般认为生态防护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植物根系对边坡土体的三维锚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浅表的松散风化层,锚固到稳定层,起到锚杆作用。在土壤表层及下覆风化残积层中盘根错节的根系,可视为三维加筋材料,可增加土体的凝聚力值。另外,植被的蒸腾作用对地下水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对土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也对边坡防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类型

植物生态护坡已经在公路、铁路、河道等边坡工程中使用,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3.1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主要有人工撒草籽、人工铺草坪和花格草皮以及人工栽种灌木等方式,这种方法操作方法十分的方便,同时在工程造价投入上相对也比较低,但是这种方法施工效率并不是很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施工的质量和效果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面积比较小、坡度也不

是很大的土质或者砂土类的边坡当中。

3.2植生带

这种方法通常就是将植物的种子夹在无纺土工织物和天然的纤维垫中间,从而使其直接贴在边坡表面的一种绿化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植生带当中能够设置草种或者是肥料,在施肥均匀性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草种和肥料也不是十分的容易移动,植生带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非常好的饱水性能,此外还能防止水分对草种的冲刷作用。草种在播撒的时候出苗的效果比较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施工中比较节省时间,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比较方便快捷,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对植物进行剪裁。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它在施工中对铺设的要求比较严格,应用的范围十分有限,适应能力并不是很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坡度较小,平整度较好的边坡当中,这种方法当前在北方的边坡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南方的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当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3.3.液压喷播

液压喷播通常是借助喷呀喷播及来对草坪植物的种子、肥料以及稳定剂进行均匀播撒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是施工十分的方便,同时其速度比其他的技术更快,草坪的均匀性较强,工程施工中投入相对较小,同时可以在很大的范围之内加以应用。

3.4网带工程

这种技术通常是将种子、肥料和土壤等多种物质装在纤维网或者是金属网袋当中,之后要将其固定在边坡的表面,从而实现绿化功能的技术。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成本投入子昂对较高,施工中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比较适合使用在土石边坡和岩质边坡当中。

3.5框格工程

这是一种圬工防护措施与生态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它采取在边坡上砌筑、装配一定形状的混凝土(或其它具有一定强度的工程材料)框格,然后在框格内堆填土或土袋来进行绿化。该方法框格形式主要有:方格型、拱形型和人字型等。施工顺序为平整坡面框格施工回堆填土或土袋撒种子或铺草皮前期养护。优点是抗冲刷能力较强;缺点是施工较繁琐。适合于坡度较陡的土质和易风化的岩质边坡。

3.6客土种子喷播工程

采用湿式喷枪,通过压缩空气将植物种子、肥料、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洒布在边坡表面上,形成1~3cm厚的植被层,再在上面洒布一层乳化沥青或铺设无纺布以减少雨水冲刷并延缓土壤中水分的挥发。客土种子喷播工程一般多与金属网或土工网张拉工程组合施工。该方法优点是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施工效率较高;缺点是成本高、施工较繁琐。适合于各类土壤成分少、土壤硬度高的挖方边坡。目前该方法在国内也得到了研究和应用。

3.7植被型多孔混凝土护坡

该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在多孔混凝土的孔隙中填入种籽、保水剂、有机质和肥料等的混合物,然后浇水促使植物发芽。该方法施工顺序是清坡坡面填入培养土层安装植被混凝土试件填充试件间接缝砂浆养护。该技术的特点是坡面结构稳定,造型美观、规整,同时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缺点是施工复杂,造价较高。该方法适用于风化岩石、坚硬岩石边坡,经适当简化也可用在土质边坡或平地。

4、结语

在道路和铁道边坡生态防护中,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对植被进行保护和修复,我国这项技术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总体上来说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吕恒华,刘涛.公路路堑边坡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9)

[2]吴红艳,杨丽明.道路与铁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价[J].山西建筑.2009(02)

[3]李五夫.地下铁道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8)

[4]谭少华,汪益敏.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4(03)

[5]洪伟,丁新红,陈明德.岩质边坡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6(07)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边坡防护也随着发展,在设计边坡的防护时,需要在讲求一定规范的情况下,掌握新的发展趋势,以便应对时代对公路边坡设计上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将对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原则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论。

关键词:防护设计;设计原则;设计趋势

边坡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公路的安全使用,降低自然灾害对公路的威胁,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公路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在人们的交通安全观念逐渐加强,公路边坡安全护防的设计与施工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现代公路工程中,边坡防护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公路边坡的设计工作,就必须重视对公路边坡护防深入观察和研究,在依据一定原则设计,确保公路边坡在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还要对其他因素,如环境保护、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针对公路施工地的地质特征和环境等特点,在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型式,保证公路边坡稳定和安全。

1 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主要原则

1.1 安全第一.质量保证

公路边坡的防护直接影响到公路交通的安全,目前,我国公路的防护工作主要是由边坡起防护作用,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公路塌方、陷落等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对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顺畅运行,对车辆行使的安全,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公路边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边坡的质量问题,要在保证边坡防护设施自身的质量过硬的情况下,考虑防护设施起到的安全作用,要以防护坡的安全系数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要从设计上保证公路边坡防护设施的防护质量,以安全作为防护的第一要素,确保边坡的防护能在实际中起到防护的作用.为公路的安全使用、交通的顺畅起到应有的作用。

1.2 考虑地理环境。因地制宜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公路穿越范围越来越广,所处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各不相似。因此,就给公路边坡防护的设置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地质情况的差异、气候情况的不同、环境的差别等,公路边坡的建设情况也不一样。一般边坡崩塌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归为3类,即落石型、滑坡型、流动型,而这3种坍塌形式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地理环境造成的。比如落石型一般是发生在较陡的岩石边坡,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岩石边坡的岩层会产生裂缝、渗水,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外力作用,裂缝会逐渐扩大,在雨水侵蚀下,裂缝中充满水,产生侧向静水压力作用,造成崩坍。在设计时,就必须注意对岩石裂缝产生进行控制,采取积极的防水措施。所以因为所面临的防护问题不一致,因此在设计边坡的防护设施时,必须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地理和环境及气候等具体的情况下,对公路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隐患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防护的需要,设计出与该地区相匹配的防护手段。绝对不能教科书式的照搬照抄,就把其他地段的公路防护设计方案依葫芦画瓢的照搬过来,这样会造成该地段的公路边坡防护设施“防而不护”,边坡的防护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严重的威胁公路交通的安全。

1.3 多层防护相结合.防护措施相协调

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在公路穿行的同一区域内可能会在很小的范围内出现多种地质情况和地形差异,因此在相近的边坡上,或者在同一边坡上,就有可能处于各方面的考虑,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因此,在防护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情况,在设计上对多种防护措施在同一边坡上采用,或相邻边坡群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时,必须根据实际的环境和施工情况考虑防护措施间的协调。公路边坡的防护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种防护措施和手段的结合才能真正的对公路起到防护作用,因此在较近距离,不同的防护措施不能孤立存在,不考虑其他措施的存在,应该相互协调,比如在护面墙防护与植被防护间,就不能只看一面,而要两者相结合,才能设计出合理科学的防护措施来。

1.4 统一规划.具体实施

在公路边坡的设计中,必须要注意边坡防护各方面的区别。毕竟一道坚固的边坡防护线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所以必须要有统一的设计,把边坡的各方面联系起来,比如在设计时要把边坡的范围与具体的防护设施,如护面墙、矮墙等各部分统一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对边坡、上下坡设计的区分。因为当路基的下边坡为填土路堤时,边坡坡面就会受雨水的直接冲刷和因降雨造成的坡面径流的冲刷,而造成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因流水冲刷形成冲沟,冲沟的扩大则会致使路基发生破坏。此外受洪水及河道影响较大的路堤,会导致路堤坡脚被毁坏,进而导致边坡破坏。因此,在边坡设计时,根据这种情况必须对边坡的下边坡采取增强压实度的措施,以增强边坡耐冲刷能力。而公路上边坡通常是人工开挖的斜坡,边坡在降雨、冰冻等形式的外力风化作用下,会造成崩坍等危险。因此,应该根据具体的地质气候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予以防治。

因此,在边坡防护设计时,必须从整体的防护出发,把各种防护设施统一联结起来规划,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坡面和防护设施的需要,进行有区分的设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设计。

2 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2.1 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

传统的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主要是着重对钢性结构防护措施的设计,在设计上,主要是采用可以确保边坡稳定的砌石防护和架防护钢网的形式。钢性结构的边坡防护措施,对维护边坡的安全,起着有效的作用,是边坡防护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它即简单又有效,可以切实的起到公路边坡防护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国家实施交通基础建设时,对自然生态环境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在建设交通设施时,把保护环境作为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这就对公路边坡的柔性防护提出了要求,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的改变钢性砌石防护单一的模式,进一步采用柔性防护。通过植物防护,在进一步巩固边坡稳定性的同时,也起到了防护边坡的措施。植物防护一般包括在边坡上种草、植草皮、植树等。根据具体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选择不同的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比如种植草皮与植树相结合,增强公路边坡的水土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防雨水冲刷,限制泥石流和坡土坍塌的事故发生的机率。同时,柔性防护,对公路周围环境的保护和美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司机行车的疲劳。

在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的今天,有必要把钢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的防护措施结合起来,在设计公路边坡的防护时,可以通过具体路段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两者的结合,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和趋势的防护设计方案。

2.2 发展生态型防护.注重景观设计

生态型防护是今后公路边坡设计发展的必然,一是因为人类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开始减少因为人为的施工项目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重视公路施工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生态型的防护坡,还可以保护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软弱岩土表面的破坏速度,保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且,随着公路施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公路的审美开始逐渐关注起来,在现代的公路设计中,公路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整个公路设计蓝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地区的公路景观成了地区标志性的风景,成为地区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因此,对公路边坡的防护设计而言,加强对边坡的美化,是边坡防护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因为公路的边坡景观是公路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建设具有审美情趣的公路,就必须在边坡的防护设施上进行美化,以此作为整条公路美化的基础。在防护设计上,从环境保护、美学观感上考虑防护措施的选择与调整,在可以保证防护坡安全有效的同时,优先考虑景观效果,力求设计出具有生态美感的防护设计方案,以协调自然为准则,充分考虑公路与沿线景观的和谐、防护措施与公路景观的和谐,是今后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主导思想。

3 结束语

边坡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形式,对边坡防护的设计是整个公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重视就是对整个公路建设的重视。在边坡的防护设计上,要求讲究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边坡的防护是安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边坡防护的趋势也在发生变化,开始朝着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朝生态型和注重景观设计型发展。因此,这要求对公路边坡防护进行设计时,要从多方面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跟上时代的需求。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 背景条件

1.1 环境情况

本边坡场地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残丘, 山脊走向近西南~近东北向, 最高峰海拨70.44m。其中南~近北段边坡原始山体斜坡高度50~56m, 自然斜坡坡度15-25°, 坡面植被发育, 多为桉树、松树等。先期经人工开挖, 在坡脚地带形成高约20-35m裸露边坡, 总体呈近南北走向, 中部呈近弧状展布, 宽约180m, 坡度约60°左右, 坡面土体、风化岩体多裸露, 未采取任何支护加固措施。

近东~西段边坡系建设需要而开挖原始山体形成, 总宽约160m, 高约14~52m, 坡度60~80°, 为岩质边坡。该边坡以中风化岩、强风化岩为主, 岩体节理十分发育。在坡脚和坡顶分布有植被, 以桉树、相思树为主。坡底紧邻狐尾山公园南门入口和湖滨北路、中铁十一局的地铁区间竖井等。

项目地处闹市区, 文明施工要求高, 施工受限制大。客土难, 还不能露天爆破。

1.2 气候条件

厦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侯, 灾害性天气情况有暴雨、浓雾、大风、台风等。3-5月份的雨季为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时间, 其将多雨天气对本工程造成重大的影响。

2. 设计理念

本次边坡治理首先是边坡支护时由内而外的“三道保险”, 确保山体的稳固、安全, 接着是在加固后的坡面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CS技术, 全灌种植, 做到一次性永久绿化, 并与坡脚的绿化相得益彰, 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生态的景观效果。

“三道保险”一是通过一根根二十多米长的、设计抗拔力300-500KN的压力分散型锚索、锚杆和格构梁结合, 一起牢牢“锁”住边坡;二则山坡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的三条截、排水沟, 避免了雨水冲刷对山坡带来的影响;三是在坡脚处设置一道2.5米多高的挡墙来固脚。

根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 本次喷灌复绿施工时, 将大波斯菊、刺槐、山毛豆、银合欢、黄花决明、台湾相思、盐肤木、多花木兰等当地土生土长的8种“生长快、根系发达、地上部分低矮”的灌木种子混合在一起后同时喷播在边坡上, 各植物通过自然竞争, 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3. 技术要求

CS混合纤维喷灌是以岩石界面等绿化期望值很高及绿化较为困难的坡面为施工对象, 通过使用并在富含有机质和黏土的殖壤土等客土材料中加入高次团粒剂、土壤改良剂等材料, 在喷播瞬间与空气发生作用, 诱发团粒反应, 形成与自然界表土相近的具有高次团粒结构的人造绿化生长基质。由于喷播瞬间发生疏水反应, 黏结力极强的绿化基质牢固地吸附于坡面上, 即使受大雨冲刷也不会脱落。由于基材本身具有强大的抗冲刷能力, 且保水、保肥、透气性好, 为灌木在岩质坡上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材料:CS专用基材是根据施工配比, 选用最轻便的轻质有机质基材混合物, 其关键的材料是CS团粒剂、配合CS团粒剂的专用团粒稳定剂及喷播绿化专用基质 (高营养含量有机质) 等。

关键设备:CS混合纤维团粒喷播需要专门的喷播机 (参数如下)

4. 项目概况

4.1 坡顶截水沟施工

检查、疏通坡顶原有多已被枯枝烂叶堵塞的简易截水沟, 对有些地方需修补或增设截水沟, 以防止山上雨水对喷播面造成直接冲刷。

4.2 坡面清理

清理坡面杂物, 清除浮石及松动的岩石, 并对边坡进行修整, 使坡面平顺, 以便于铺设铁丝网。

4.3 生态袋填土找平

框架梁内针对局部不平整及深度超过30cm的边坡我们通过先用生态袋装土找平, 再喷灌施工的方法, 使格构梁内喷灌施工后有一基本同一的完成面, 保证了边坡整体的复绿效果。

4.4 铺设铁丝网

铺设时, 铁丝网挂入坡顶锚件后, 顺沿坡面从上到下进行铺设, 拉紧至坡底, 并施打锚件固定, 然后铺设下一幅。

4.5 加设基盘平台。

由于岩面凹凸不平, 在铁丝网和岩面之间设置基盘平台, 以便于基材的附着、累积, 保证基材厚度, 保证植物生长时候的根系能够更好地延展。每列附着基盘平台的间距依据坡度在20~30cm的间距进行调整。基盘平台选用木片长20~100cm, 宽5cm, 厚1cm不等。

施工时将每个木片水平的敲入铁丝网, 然后调整至与坡面垂直, 用20号铁线与铁丝网扎紧。由于喷射培养基施工时的喷射冲击及施工人员的落脚踩踏会导致基盘平台的松动凌乱, 所以要有人紧跟喷射培养基的施工, 及时检查、加固基盘平台。

4.6 培养基配制和喷射。

施工时按照比例将基材混合物料和水加入到专用喷机的搅拌筒内, 在搅拌均匀后通过专用机械进行喷射。喷射时尽可能从正面进行, 避免仰喷, 凹凸部及死角部分要充分注意, 不遗漏。喷射厚度尽可能均匀, 但在植生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喷薄, 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喷厚。喷射分三次进行, 首先喷射不含种子的3~4cm厚的营养基盘, 再喷3~4cm厚的中层基盘, 后喷含种子的培养基, 含种子层厚度为2cm, 每平方米播种量为70~100g。

4.7 精心养护

每一个绿化工程施工完成后都离不开精心的养护, 本项目CS喷灌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用无妨布进行覆盖保护, 保护种子不被鸟类偷吃、保持湿度、预防暴晒, 预防暴雨、台风的冲刷破坏。

由于是全灌木的种植, 绿化养护过程中要除了要及时浇水、施肥外, 特别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浇水、施肥、喷农药都可通过雾状微喷头自动喷灌系统进行。待苗木长到40~50cm并形成灌木丛后, 可逐步减少人工养护, 并逐步过渡到单纯依靠自然的维护中。

5. 项目重点、难点及对策

5.1 高空作业

本项目坡高且陡, 更有接近90°甚至反倾的边坡。高空作业项目多、安全隐患多、施工技术难度大。工程施工高峰期时候, 山坡旁密密麻麻的都是脚手架, 而工人们竟然就站在几十米高近乎垂直的立面上穿梭作业, 远远望去他们仿佛就是一群“蜘蛛人”。

5.2 挑战坡度极限

随着边坡坡度的逐渐增大, 边坡土壤、水分留存困难, 有机质缺乏及不利气候等原因, CS混合纤维喷灌仅适合于坡比为1:0.2~1:1的各类岩质路堑边坡。本项目在尽可能实现山体的复绿的同时也是对CS技术应用的一种挑战, 为此本项目施工时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5.2.1 在坡度较陡的地方, 施工时对每列附着的基盘平台外侧做向上稍微倾斜的特殊处理, 其间距依据坡度进行适当的加密处理, 以保证喷射培养基配制能够更好地附着在坡面上, 保证植物的生长。

5.2.2 同时, 为了保证绿化覆盖效果, 对坡度特别大的边坡, 施工时还特地在其格构梁框底加种了可攀爬、下垂的覆盖边坡面的爬墙虎和迎春花等植物。

5.2.3 施工后, 养护过程中加强检查、管理, 对长势不好的地方及时做种子点播、补苗及追肥处理。

5.3 岩石边坡的复绿施工

对于裂隙较少、坡度较陡的B地块的岩石边坡, 本工程采用了增加喷灌厚度, 并对坡面开孔处理的方法, 以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种植孔直径为4cm, 内填充基材。根据岩石裂隙发育情况, 种植孔间距为30~40cm, 种植孔深度30~50cm。

6. 工程不足及改进意见

本工程5-5位置, 有一地块因坡度太大 (接近90°) , 坡面喷锚施工后无法进行复绿施工, 现还是黑黑的硬水泥面一块, 需继续实践研究、或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来实现边坡的全部复绿。

结尾: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 通过精心维护, 喷种的灌木生出根系后已经彻底“抓”住了边坡, 让整个山坡都绿起来了。就在半年前还是黄土裸露, 到处散乱着倒伏树木的边坡, 现在已经是一整片的“灌木绿墙”了。他不仅保持水土、稳固山体, 而且还在降尘、降噪、调节空气湿度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综合考虑狐尾山边坡生态、人文及地理位置情况, 通过采用CS混合纤维喷灌技术对裸露坡面的植被进行恢复和景观配置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高边坡,CS,混合纤维喷灌,生态复绿

参考文献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在一个国家中对于公路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他在交通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 公路建设的便利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提高公路的建设质量对于公路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的理念, 使得我们在建设公路时要格外的考虑到对于公路周边的生态防护。

1 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分析

1.1 生物群落

公路在建设之前都要做一个具体的建设规划, 在这期间多多少少的会对公路周边生物的住所造成破坏。例如施工队伍在建设公路时会有很多的沙土流入到河里, 把河里生物的居所给占据, 使得他们不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觅食和产卵, 这样有可能会使这些生物从此灭亡。

1.2 土地资源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占用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建造公路时会占据很大的土地资源, 从而使得公路周边的生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其中根据以往是数据可以发现, 每建造一公里的高速公路, 平均会占用到7公顷左右的土地。

1.3 水资

在很多的公路建设过程中都会对河流的原始流向给以改变, 其原因是因为在建设公路时会隔断径流汇水流域, 使得地表的水流速度加快, 从而加快地表侵蚀。在这种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施工的失误, 还会出现洪水灾害, 或者是对公路周围的水质产生破坏。

1.4 自然景观

有些公路在建造时, 公路周边的自然景观会不同程度的被分割开, 让自然景观失去了整体性, 从而影响了自然景观的连续性。

1.5 自然保护区

公路建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噪音, 灰尘, 废气等, 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到植被的生长, 同时还会污染到周边的空气。这样时间久了会使得公路周边的植物灭绝一般情况下在自然保护区是不允许建造公路的。

2 公路生态防护及环境保护施工控制策略

2.1 公路路基边坡的生态保护

对于一天公路来讲路基边坡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其能够很好的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增加公路的美观和环保的性能。在任何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这都是不可缺少的建设内容。公路的两侧被叫做边坡地带。通常情况在在任何的公路周边都会有很多的植物, 种植这些植物可以很好的防范水土的流失, 控制土质的沙化, 减少自然灾害给公路带来的影响。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大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公路边坡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涉及到的很多的内容, 会对边坡地带做出修正, 两侧的土壤和软岩将被打成与自然风格一致的圆弧, 而坚硬的岩石边坡将以直线方式修复, 以形成直线效果。在公路周围种植不同中类的植被可以使得公路周边的环境更加的美观, 为公路的整体环境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公路周边的植被还可以净化空气防止灰尘, 对公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由此可见公路路基边坡建设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他可以使得公路和公路周边的环境有一个很好的融合, 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以及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情。

2.2 公路桥梁环境保护施工

桥梁施工咋公路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在桥梁施工的同时不同程度的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污染。所以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对于怎样保护好水资源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根据传统的公路桥梁水资源保护的状况来看, 可以在施工中使用填土筑坝的方式, 或者是修建净化池来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为大家在饮用水上提供高质量的安全保证。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建筑垃圾产生, 在水污染中, 这些建筑垃圾的污染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需要在建造的流域设置滤网, 同时还要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对建筑垃圾作以及时的清理。严格禁止各种污染垃圾进入河水中。在公路桥梁桩基建设过程中使用泥浆池时要注意不能把泥浆池中的废水弄到河流中, 这种废水会给水资源带来很大额污染, 所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需要在泥浆池周围做好排水系统。以免在下雨天因为泥浆池积有太多的雨水而使得泥浆流出池内。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2.3 地形环境保护

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 禁止向河流中投放垃圾。在整个工程结束之后, 要把施工时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 同时还要把没有使用完的材料作以合理的处理, 以免材料发生泄漏给水资源造成污染。

2.4 大气环境保护

对于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来自于灰尘, 为了避免过多的灰尘对大气造成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干燥的地面洒水进行控制。把比较容易飞溅的施工材料使用东西盖起来, 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四处飞溅, 污染大气。

2.5 公路生态保护

在公路建设中, 如果挖出的路基在地表径流中, 需要做好沉积物控制措施。如果土壤来自高处, 应在取土过程中及时加以保护。应该在发生土壤时迅速种植植被, 并应有计划地收集土壤。为减少耕地占地面积, 准备耕种, 作物耕地与地表土壤接壤, 与地表土壤堆积起来, 保持土壤水分和肥力, 地表土壤完全平整后再重新开垦土壤, 有利于保持土壤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平衡。我们坚决不采取任何土地, 没有任何计划和保护措施, 必须制定一整套采取措施, 采取保护措施。同时, 要加大对建筑工人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道路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结束语

虽然公路工程建设对国家和人民有利, 但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为严重。因此, 为减少公路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对国家环保理念的响应, 承包商在公路工程施工前, 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培训, 使施工人员妥善保管好发展损坏设备, 妥善处理废旧物资的好习惯。此外, 还要根据公路规划周边的环境, 做好详细的土壤和防护措施, 尽量减少对公路建设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和生态污染等。

摘要:这几年对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得我国在公路建设上也快速的发展。公路在城市和城市之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得力于公路的建设。可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公路周边的环境也应为建设公路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所以为了尽量的减少在建设公路时造成周边的环境污染, 本文就针对于公路生态防护及环境保护施工作以简单的探讨, 供相关人员参考, 为我国的公路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公路,生态防护,环境保护,施工

参考文献

生态防护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路堑 边坡 防护 类型

1 公路防护技术的类型

公路路堑边坡防护技术大体上可分为2种类型,即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

1.1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丛或树木或两者兼有,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结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这对于一切适合种植的土质边坡都是应当首选的防治措施。植物防护还可以绿化环境,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也是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防护办法。草种应就地选用覆盖率高,根系发达、茎叶低矮、耐寒耐旱且具有匍匐茎的多年生植物品种,也可以引进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的优良草种,如兰茎冰草、扁穗冰草。

1.1.1 条播法 在整理边坡时,将草籽与土肥混合料按一定比例间距水平条状铺在夯层上,宽约10CM,然后盖土再夯,并洒水拍实。单播只用一种草籽,混播用几种草籽混合,使根系植被和出芽率为最优。另外由于草皮在5摄摄氏度以下停止生长,10摄氏度以下基本不发芽,另外高温季节蒸发太快,草皮生长易于干枯,故在此期间不易播种。

1.1.2 密铺法 老边坡先要整理坡面,填平细沟坑洼,新边坡要经初验合格洒水浸湿后再平铺草皮。草皮之间要稍有搭界,块块靠拢,不得留有空隙,根部要密贴坡面、每块拍紧使接茬严密才能成活。边坡陡于1;1.5的就需加钉固定。草皮的切块尺寸约25cm*40cm,厚5cm左右。

1.1.3 植树 植树不仅可以加强边坡的稳固性,防风固沙,减轻冰雪对路面的危害,还可以美化路容,调节小气候,大量栽树可以获得部分木材增加收益。但是高大乔木不能植于公路弯道内侧,以免影响视线。

1.1.4 框架内植草护坡 在坡度较陡且易受冲刷的土质和强风化的岩质堑坡上,采用框架内植草护坡。框架制作有多种做法,例如;①浆砌片石框架成45°方格网,净距2~4m,条宽0.3~0.5m,嵌入坡面0.3米左右;②锚杆框架护坡,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断面为12cmⅹ16cm,长1.5m,用4根6~8mm 钢筋,两头露出5cm,另在杆件的接头处伸入一根直径14长3m锚杆,灌注混凝土将接头固定。锚杆的作用是将框架固定在坡面上,框架尺寸和形状有具体工程而定,其形状可设计为正方形、六边形、拱形等,框架内再种植草类植物。

1.2 工程防护 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堑边坡,以及碎石土的挖方边坡等,只能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很多,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锚杆防护、抗滑桩防护和挡土墙防护。各种防护技术都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一般说除锚杆、抗滑桩和挡土墙外,其他各种防护结不承受荷载,所以不进行内力分析,直接根据适用条件选择使用。先简单介绍如下;

1.2.1 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包括抹面、捶面、喷浆等形式

①抹面防护对于易风化的软质岩石,如页岩、泥灰、千枚岩等材料的路堑边坡,暴露在大气中很容易风化剥落而逐渐破坏,因而常在坡面上加设一层耐风化表层,以隔离大气的影响,防止风化。常用的抹面材料有各种石灰混合料灰浆、水泥砂浆等。抹面厚度一般为3~7cm,可使用6-8年。为防止表面产生微小裂缝影响抹面使用寿命,可在表面涂一层沥青保护层。

②捶面防护捶面防护与抹面防护相近,其使用材料也大体相同。为便于捶打成型,常用的材料除石灰、水泥混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粘土拌合的三合土与再加适量沙粒的四合土。一般厚度10-15cm,捶面厚度较抹面厚度要大,相应强度较高,可抵御较强的雨水冲刷,使用期约8-10年。抹面、捶面是我国公路建设中常用的防护方法,材料均可就地采用,造价低廉,但强度不高,耐久性差,手工作业,费时费工。

1.2.2 砌石防护 砌石防护包括护面墙、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护坡。

①护面墙护面墙是采用浆砌片石结构,覆盖在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挖方边坡,使之免受大气影响而修建的墙体,以防止坡面继续风化。在缺乏石料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现浇水泥混凝土或用预制混凝土块砌筑。护面墙除之自重外,也能增加路堑美观。所以在岩石甚至在一些土质路堑边坡也可砌筑一定高度的护面墙,以美化路容。若岩层破碎或在开挖时坡面有严重凹陷,应局部采用支补护面墙的方式进行。

②干砌片干砌片石防护适用于土质、软岩及易风化、破坏较严重的填挖方边坡,以防止雨雪水流冲刷。在砌面防护中,宜首选干砌片石结构,这不仅为了节省投资,而且可以适应边坡有较大的变形。干砌片石受水流冲击时,细小土颗粒易被水流冲刷带走而引起较大的沉陷,为防止坡面土层被水流冲击和减轻漂浮物的撞击力,应在干砌防护下面设置碎石或砂砾结构的垫层。干砌片石坡脚应视土质情况设置不同埋深的基础

③浆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也是公路路堑边坡防护中常用的工程防护方法。浆砌片石是用水泥砂浆将片石间隙填满,使砌石成为一个整体,以保护坡面不受外界因素的侵蚀,所以比干砌片石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干砌或浆砌片石防护在不适于植物防护或者有大量开山石料可以利用的地段最为适合。砌石防护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坚固耐用,材料易得,施工工艺简单,防护效果较好,因而在公路的边坡防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3 挡土墙防护 在公路路堑边坡防护工程中,大量的挡土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挡土墙按断面的几何形状及特点,常见的形式有:重力式、锚杆式、土钉墙、悬臂式、扶臂式、柱板式等。各种挡土墙都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在处理实际挡土工程时,应对可能提供的一系列挡土体系的可行性作出评价,选取合适的挡土结构形式,做到安全、经济、可行。现结合工程常用介绍如下形式。

①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生重力来维持其在水土压力等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砖、石、素混凝土、砖块等建成,其优点是就地取材、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缺点是工程量大,地基沉降大,它适合挡土墙高度在5-6m的小型工程。

②锚杆挡土墙锚杆挡土墙是由钢筋混凝土面板及锚杆组成的只当结构物。面板起支护边坡土体并把土体的侧压力传递给锚杆的作用,锚杆通过其锚固在稳固土层中的锚固段所提供的拉力;来保证挡土墙的稳定,而一般挡土墙是靠自重来保持其稳定。锚杆挡土墙按其钢筋混凝土面板的不同,可分为柱板式和板壁式。柱板式挡墙是锚杆连接在肋柱上,肋柱间加当土板;板壁式挡墙是由钢筋混凝土面板和锚杆组成。

③锚钉墙锚钉墙支护技术有着比单纯锚杆支护或土钉支护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它可以结合锚杆深部加固和土钉浅部加固的优点,来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工程实际中,锚钉联合加固支护的形式各异,大体可归纳为两种:①强锚弱钉支护体系:该体系以锚杆为边坡的主要加固手段,抑制基坑边坡的整体剪切失稳破坏,然后辅以土钉支护,抑制边坡局部破坏;②强钉弱锚支护体系:即以土钉为边坡的主要加固手段,形成土钉墙,然后辅以锚杆支护,限制土钉墙及墙后土体的位移。

2 结语

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的边坡稳定是保证其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边坡的防护技术类型很多,本文只介绍了一些较常用的类型。从力学角度分析,维护边坡稳定的方法,一是借助挡墙的自重来平衡墙后岩土体传来的推力;二是在岩土体中“钉钉子”,如锚杆,利用周围土体对锚固段的锚固力来维持土体的平衡,从而达到保证边坡稳定的目的;第三种办法就是改变土体的性质,通过外加材料而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复合土体,这种方法的分析和验算比较复杂,有的机理还在研究中。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强调自然界和人为因素这一外部环境,强调岩土参数的准确性,因地制宜选用上述方法,進行符合实际的施工,达到边坡防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忠达.公路挡土墙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汤康民.岩土工程.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生态防护工程论文下一篇:土钉支护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