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基础范文

2023-09-18

英语写作基础范文第1篇

1写作前准备相关语言素材

根据高考基础写作的二十四个话题,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分类积累一些和话题相关的语言素材。 在上写作课的导入部分,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回顾与该写作内容有关的词、词组与句型。 可以采用中英互译的抢答方式或小组竞赛方式, 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 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比如写关于介绍著名建筑的文章时, 可用到的词及短语:be located in (位于) , can hold (可以容纳) , look like (看起来像) , cover an area of (占地…) , wonder (奇迹) , architecture (建筑学) , date back to (追溯到) , have a history of …years (有…年的历史) , constructed/designed by (由…建造/设计) , be made from/of ( 由… 制成) , etc.. 通过对这些词汇的巩固, 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之前对该写作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2欣赏范文与分析

教师事先将印好的与写作话题相关的范文发给学生, 其目的是与学生一起欣赏该文章, 分析里面的词、短语和句子, 找出这篇文章的亮点。 如下面这一篇介绍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作文:

你的澳大利亚笔友Tom发来电子邮件, 向你询问国家体育馆“鸟巢”的有关信息。 请你根据下列提示给Tom回一封电子邮件, 简单介绍“鸟巢”。

写作内容:

写作要求:

1.只能使用5 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2.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不计入句子总数;

3.参考词汇:田径: track and field events. 观众: spectators.建筑: architecture.

评分标准:

句子结构准确, 信息内容完整, 篇章结构连贯。

Dear Tom,

In your last e -mail, you showed a great interest in our National Stadium —the Bird's Nest. Now I'd like to introduce it to you.

The Bird's Nest, which looks just like a bird's nest made of tree branches,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Beijing. It can hold about 90, 000 spectators, covering an area of 58, 000 square meters. The construction on it was started in December, 2003and was completed in 2007. The Bird's Nest, where the track and field events as well as soccer matches were held will be used for many other large events.

Kofi Annan, the former secretary of the UN, gave the thumbs-up to its design and said that it would be a wonder in architectu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global Games.

I hope that my introduction will satisfy you.

Yours faithfully,

Li Ming

根据写作要求, 让学生自己先审题然后分析。 比如文章的句数、时态、人称等。 找出里面可以用的, 介绍有名建筑的词汇和短语, 句型。 说出为什么觉得某个句子用得好的原因, 让学生自己感悟。 比如该文中的which, where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covering这一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等等。

3模仿造句, 翻译练习

由于学困生的语言素材大多都是孤立的片段, 不成句子, 他们的脑海中缺乏恰当的句式,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写作时觉得无话可写或是尽写一些Chinglish的原因了。 因此, 从范文中挑选出一些好的句型, 让学生模仿造句, 反复操练, 将该句型吃透, 是非常有益的。 根据上面的范文, 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句型翻译练习。 如: (1) 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景点之一, 位于法国巴黎。 (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2) 我们学校的礼堂可以容纳近1000 人, 占地100 平方米。 (covering非谓语动词) (3) 我们学校的体育馆2001 年开工, 2003 年竣工。 (and连接并列句) (4)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地方, 里面有40 万册藏书。 (where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4依葫芦画瓢, 模仿写作

根据范文要求学生写一篇相似的文章, 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范文的写作模版, 让他们仿写。 这样, 学生写起来就会感觉到难度降低很多, 可以独立去完成, 而不是以前的无从下笔, 不知所措了。 根据该范文, 提供给学生一篇写作任务:

你的朋友要你介绍一下北京水立方的基本情况:

教师可以给出里面的一些专业词汇, 帮助学生扫出一些障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篇写作任务, 并给与适当批改与讲评。

5课后巩固

在课堂上写完这篇文章后, 课后再留一篇类似的写作任务做家庭作业, 那么这种类型的文章就可以练透了。

总之, 英语写作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对于好学生尚且如此, 对学困生更是需要耐心与毅力。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在传统教学中, 大多数老师都倾向于把大部分精力花在那些看上去最不需要辅导的好学生身上, 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他建议说:“如果老师能用教20%———25%的优秀学生的办法对待其他学生, 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 ” 因此, 只要我们老师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 从情感上去引导, 然后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让他们跟着我们一步一步的学习, 那么, 相信即使让我们头痛的写作教学, 最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摘要:对于学困生的写作教学,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有回避的想法甚至是做法。本文就英语基础写作的一种教学策略――模仿写作进行解述, 旨在于通过此方法对老师们在学困生的基础写作教学上有一些帮助。

英语写作基础范文第2篇

1. 公文的定义: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公文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件。它是与私人文书相对而言的。 比公文更广泛的一个概念是文书,文书一般包括公务文书(广义公文)和私人文书两大类。 2. 我国社会组织的机关单位,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 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体系、行政机关体系、司法机关体系、军事机关体系、政协机关体系)、

• 团体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体系、各民主党派机关)、 • 实体机关(事业单位机关和企业单位机关)。

3. 行政公文的作用:实施领导(最基本的作用)、布政明法、联系公务、宣传教育、记录凭证。 4. 行政公文的特点:

1) 鲜明的政治性

2) 法定的作者、权威性及现行效用 3)明确的目的和特定的阅读对象 4) 严格的时限性

5)规范的体式和行文程序:发文一般要经过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收文要经过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

第二章

1. 明确主题的原则:

秘书公文写作步骤

1) 深刻领会本单位领导的发文意图。领导的发文意图构成了公文的主题,它包括三个方面:领导下达任务的精神实质(主旨)、行文目的、行文要求。

2) 正确选用文种。一看行文目的,根据行文目的选用文种。 二看行文关系,是上级、平级、下级,还是不相隶属机关。比如请示、请批函和议案的选用。三看级别,有些公文如公告、命令等,只有高级行政机关才有资格用。四看轻重 ,比如命令、决定、通报都有用于嘉奖有关单位、人员的功能,要根据级别和事情的轻重恰当选用。

2. 公文主题的表现形式:

1) 利用公文标题表现主题。

2) 利用公文的开头或结尾表现主题。(常用方式) 3) 利用公文层次或段落的开头从不同侧面表现主题。 3. 公文主题的要求:

1) 正确:①主题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现行法规。

②主题要符合上级机关及有关业务部门下达的指示意图与政策规定。 ③主题要注意与本机关既定政策、规定相协调或相衔接。 ④主题还要准确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

2) 务实:①主题要有切实的针对性,反对文犊主义和形式主义。

②公文提出的政策、措施,必须切实可行。

3) 集中:一篇公文只能反映一个中心思想,不能出现两个以上的中心。

①要意在笔先。

②公文主题必须单一,除综合性报告外,一般都要遵行一文一事制度。 ③公文的重点内容要突出,不能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

4) 鲜明:公文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要突出明确。

①必须做到态度明朗、旗帜鲜明。 ②必须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

③公文中提出的措施和要求具体可行,这也是一种鲜明。

第三章 公文语言的基本特征

1. 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在一篇公文中,说明、叙述 、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常常水乳交融,无法绝然分开,有时又各有侧重。 2. 公文表达方式特点:

1) 简要说明: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每一篇公文中均有完整的说明文字。 常用于交代事件的背景、缘由,介绍有关人员、单位基本情况,说明目的、依据、法规条文、事项、措施、要求等。公文中说明的具体要求:①用语确切客观,不能掺杂主观因素。②表述简明清晰。③语言朴实无华,切勿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艰深的专业术语。

2) 概括叙述: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迹或事件的来龙去脉。公文中叙述的基本要求:①在叙述典型事件时应要素齐全:时间、地点、当事人 (或有关单位)、起因、过程、结果——六要素。 ②在叙述程度上以概述为主。③在叙述线索上以顺叙为主: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简报等个别公文,偶尔用倒叙。 3) 简洁议论:用议论的形式来阐明道理,表明发文机关的观点和主张。①议论方式处于从属地位。②议论方式重在就事论事。③说理切忌主观武断。

3. 公文语言的语体及语体特征:

主要采用事务语体,同时根据文种和表达的需要,也会渗透一些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的特征。事务语体的特点:①用词准确规范,有明确的单义性;一般不用语气词、感叹词、儿化词;一般不用描绘性、形象性词语;排斥口语词和方言词。②句式严密,介宾短语较为常用;普遍使用陈述句、 祈使句,一般不用倒装句。③要求语气恰当,切合文种和对象,还要切合行文的目的。④还有特别的程式化语言、惯用语言。

4. 公文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简明、庄重、朴实

1)准确:精细地辨析词义。认识要透彻。

2)简明: 简洁(去芜杂,抓中心;去粉饰,删废话;使用约定俗成的简缩词语)

明确(思想确定,态度明朗;句义显豁,不生歧义;)

3) 庄重:语言得体(①根据收发文双方各自的地位、职能及其相互关系,选用恰当的语气和词语。②根据公文文种,确定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语言严密;褒贬适当;避免诙谐;使用书面语;重视专语

4) 质朴:主要采用消极修辞,少用、适当使用积极修辞。 5. 公文的修辞手法:

消极修辞(以准确、清晰、简洁、严密地说明事物并使人理解为目的的修辞。为了达到此目的而“炼字”、“炼句”就是消极修辞。)

1) 准确、严密性修辞(①模糊语的运用:准确、灵活 “进一步”“一定比例”;②大量使用介词结构:准确、严密“鉴于”“为了”)

2) 简明性修辞(①“进解法” :明确 “即”、“也就是说”;② “浓缩”修辞:简练 “四项基本原则”“双拥”;③无主句运用繁多:简洁)

积极修辞(指在消极修辞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生动、形象,使人读后受到触动,属于形象、具体、感性的表达方式。)

1) 权威性、气势性修辞(①引用;②排比;③顶针;④层递 ;⑤层递 ) 2) 生动性修辞(①比喻:暗喻、借喻较多;②借代;③换字;④析词)

第四章

1. 公文用纸:采用A4型纸

公文格式最新国家标准

其成品幅面尺寸为: 2l0mm×297mm 。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2. 公文中图文颜色:除发文机关标识、眉首的反线和发文机关印章为红色外,其余未作说明的图文颜色均为黑色。

3. 三要素:眉首、主体、版记

1) 眉首的要素最多时包括: ①公文份数序号、②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③紧急程度、④发文机关标识、⑤发文字号、⑥签发人。

2) 主体的要素最多时包括:①公文标题、 ②主送机关、 ③正文、 ④附件说明、 ⑤成文时间、 ⑥印章、⑦附注。

3)版记的要素包括:①主题词、 ②抄送机关、 ③印发机关④印发时间。

上行文

版记1. 主题词 2. 抄送机关 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4. 眉首部分:

1) 公文份数序号(简称份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2)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分“秘密”、“机密”、“绝密”三级。

①用3号黑体字将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②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时,两字之间不空字,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 “★”隔开。如:机密★5年。

3) 紧急程度。分为急件、特急两级。

①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l行,两字之间空1字; ②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l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 发文机关标识。公文作者的标志。一般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二字组成(文头、版头),字体为红色。

文头部分:①一种是用于平行文或下行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 ②第二种仅限于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22mm×15mm。

联合行文情况:①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 ②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可将部分发文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机关之上,不得将正文挤出首页;③也可将发文机关字号缩小,行距缩小,直至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为止。

5) 发文字号。

组成:①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②年份用四位阿拉伯数码标全称,外加六角括号“〔〕”;③序号不编虚位 (即1不编为001),不加 “第”字。

位置:发文字号位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发文字号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上行文因有签发人标识,则发文字号不再居中,而是居左空1字,签发人则右空1字,二者同处一行。联合行文时只标注主办单位的发文字号。

6) 签发人。①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②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5. 主体部分:

1)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①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 ②正文不得被挤出首页。

2)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承担办理或答复责任的机关。

①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 ②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3) 公文正文。核心部分。行政公文的正文包括缘由、事项和结尾三部分。

①正文标识于主送机关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 ②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 附件与附件说明。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附件名称。附件应注明附件的序号、标题、份数等。

①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②附件不止一件时,应使用阿拉伯数码标上序号。 ③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5) 成文时间。指公文生效的时间。必须使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不得用“零”(应为“〇”)。如:“二〇〇八年九月五日”

6) 公文生效标识(印章)。包括发文机关印章和签署两种形式。

① 单一印发机关,成文时间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端正、居中,上距正文2mm~4mm,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② 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个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③ 加盖三个以上的印章时,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7) 附注。①名词术语②公文的阅读范围、使用方法,③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通常置于附注中加以说明。③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

6. 版记部分:

1)主题词。主题词通常应从本系统或本单位制定的主题词表中选用,不宜随意标注。应遵循《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的有关规定。

①一份文件的标引,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

②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如: 农业 水土保持 通知

③词表中找不出时,可适当选择。教育 学生 就业∆ 通知

④“主题词”三字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2)抄送机关。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①在主题词下1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 “抄送”; ②抄送机关用顿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 ③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①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位于抄送机关之下 (无抄送机关时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 ②用3号仿宋体字;

③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 ④ 印发时间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4) 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第五章

1. 国家机关块块条条关系:

行文规则

2. 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组织关系有四种: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隶属关系、非隶属关系。行文方向有:上行、下行、平行、泛行。 3. 行文方式:

1) 从行文对象分:

①逐级行文:向直接的上级或下级行文。 ②越级行文:越过直接的上级或下级。

③多级行文:向直接上级并呈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转非直接下级行文 ④普发行文:向所属各机关、部门、单位行文。

英语写作基础范文第3篇

一、主题

1. 主题的定义: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

1主题是一种思想和观点,○是观念形成的产物,是作者对生活、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理解和看法。

2主题是文章观点和思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

3主题的表达要借助文章的内容。

2.主题力求深刻——指文章见识精卓,能够准确揭示事物的内核,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哲理高度。

1主题是否深刻是衡量文章价值的重要标准。○

2主题深刻是思想深刻的直接反映,○因此,要做到主题深刻,最根本的途径还是在于提高作者自身的思想修养。

3要想主题深刻还必须做到多加思考。○要接近事物本质,获得事物的真实内核,必须对客观事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反复琢磨必须下一番思索的苦功夫。

二、材料

1. 材料的类型,就其来源途径而言,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所谓直接材料是指作者在生活中直接得到的经验、体会和感受,所以也叫做第一手材料。它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增加文章的可信性。它是作者在体验、观察、实验、调查中得到的。但这一类材料往往要受到诸如作者、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

2. 材料在文章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的物质基础

1写作前,材料引发写作欲望,触发写作动机

2构思中,材料形成文章的主题。

3写作中,材料使文章血肉丰满

4完成后,材料影响文章的社会地位(是否被读者接受和读者的接受程度,都与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用文体中,我们需要大量的事实和理论材料来说明观点。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使读者理解并接受作品的思想)

英语写作基础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新闻冲入线上渠道,如澎湃新闻的“全民故事计划”、网易的“人间The? Livings”、腾讯的“谷雨计划”等。借助全媒体势潮,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与此同时,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与真实性的冲突成为学界的热门问题。本文通过对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的叙述视角、人称、引语、时素、选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叙述文本在凸显文学性特征的同时,通过复杂性、细节化、平民化的特性展现出新闻作品的真实性。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新闻;真实性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争取民权和反战运动把非虚构带入了西方人的视野,并激发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提出质疑。在媒介社会学学者迈克尔·舒德森看来,产生质疑的部分原因是文学传统在新闻界的深刻影响,如从文学角度看,新闻作品也要文采飞扬、感情充沛,简单来说就是记者应该撰写精彩的故事[1]。更早一点的新新闻主义和非虚构写作类似,它指将文学写作手法融入新闻报道中。近年来,新媒体崛起将新闻实践中的非虚构写作带入更多人的视野,如澎湃新闻的“全民故事计划”、网易的“人间The Livings”、腾讯的“谷雨计划”,运用不同的视角、精心编排的情节、大量的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等的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得到了后真相时代受众的喜爱。那么,在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越来越凸显文学性的同时,它如何从叙述的各方面展现真实性?哪些元素使新闻作品可信且真实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闻实践中非虚构写作与真实性的关系

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和文学领域的非虚构写作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铺单、细节刻画等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它们的根本性不同是对于真实的解释。文学的非虚构写作要求的是拟事实,即允许合理的想象,让人看起来是真相即可,而新闻的非虚构写作必须完全建立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上,绝不允许一丁点不实。学者赵毅衡提到,当社会学变成讲故事的社会学时,真相有效性问题就被自我的有效性替代,真实性就变成了故事的可信度问题[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野下的真实观是当代中国主导的新闻真实观,它主要的三个突出特征是事实真实观、过程真实观和统一真实观。长久以来,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是既要反映一个事件的整体真实,又要反映一个事件所处环境的整体真实情况,尤其是要把这个事件所在环境背景中主导真实、主流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3]。

基于对真实的解释不同,杜莉华指出两者冲突的四个方面。一是新闻和文学中的真实不是同一个概念;二是非虚构写作无可避免会出现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导致真实性受损;三是非虚构写作中常出现的第一人称会影响读者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四是非虚构写作越来越多地与资本市场接轨,不允许采访对象再接受其他媒体的采访,违背了新闻过程真实观[4]。因此,基于真实性的根本要求,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难以保证绝对真实。

三、叙述视角与真实性

(一)叙述视角、叙述者形态和叙述方位

观察点的选择是作者最重要的选择之一,这也是普利策奖得主基德尔在写作中最先思考的问题。观察点在叙述学中通常被叫作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5]。

叙述视角可以为读者提供阅读和思考的角度,读者可以从文本中感知到叙述者的叙述视角,借助文本和叙述者建立联系,当叙述者采用的叙事视角不同,故事的结果或读者的判断和看法也会有不同,如曾庆香曾举了一个关于夫妻日常生活不断累积矛盾,矛盾突然爆发导致分手的叙事案例,这个事件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叙述出来,其责任归属也就发生了变化[6]。因此,视角的选择影响读者的带入,新闻报道通过叙述视角可以透露出记者对事实的认知和立场态度,这一点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也表明新闻的叙述视角和新闻的写实程度密切关联[7]。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前者指叙述者掌握所有的背景、心理等,可以任意進入人物的内心,这样的视角能给人一种站在事件之外的冷静、客观的情绪,一般新闻作品与历史叙述通常都采用全知视角。后者指叙述者把自己所知道的局限在某一个主体上,只通过某个人物的视角观察事物、了解情况,并且把了解到的部分当作整体。两者相比较,全知视角由于知道的整体信息更多,比有限视角更客观公正,而有限视角则更主观、有偏向。不过,叙述者选择有限视角有时是必需的,叙述者通过有限人物视角对人物内心的展示更丰富,往往能够让受众更容易相信这是真实的。

叙述者形态是指采用的人称。第一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是故事情节的主角“我”,以“我”对自身经历的或观察到、想到的进行叙述,通常真实感和主观感并存。第三人称叙述指叙述者不经历故事情节,以第三方视角客观地叙述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相比第一人称,它带给读者客观、冷静、全面的感受。叙述角度和叙述者的配合被称为叙述方位。叙述者提供叙述语言,叙述角度提供阅读情境范围,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想要恰到好处地叙述,即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叙述者和叙述角度。对于大部分的新闻报道而言,最常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人称”,这种方式符合纪实类叙述全面、客观、公正、理性的标准和要求。此外,使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叙述方位进行写作也是可行的,在非虚构写作新闻中会大量出现。不过,有限视角的片面性和第一人称叙述的主观性似乎与新闻客观公正的标准不相符,那么它是如何将事实真实和文学手法巧妙相融,构建报道真实性的呢?

(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不仅仅是对事件的记录和讲述,很多时候它是以具体深刻的形式展示某一群体的现状或者某一事件的严重性,希望读者能够从报道中获得的不仅有信息,还有思考。新闻作品中选择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实则呈现了非虚构写作者的在场,以向读者叙述整个事件,尤其是作为第一人称的“我”本身就是事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我”的视角叙事是一种内视角,这样持续的内视角输出可以透视新闻的价值[7]。我们常常可以在非虚构写作中看到内视角的存在,在这种视角下,有条件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品质、行为、心理活动等进行丰富细腻的描写,使感染力和真实性并存。例如2020年5月9日,网易“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发布的《我在日本当研修生的那两年》,该报道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了有关研修生的前因后果,时间跨度从1986年到2016年。

“1986年,我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庄,隔年弟弟出生。为躲避罚款,家里让我和弟弟装成双胞胎,1987年才上的户口。从小,我就能感觉到家人更偏爱弟弟,好吃的紧着他,犯错受罚总是独我一份……然而,我并没熬到我当零头那天。我在2013年12月中旬就爆发了。……2016年,也是她告诉我,小风订婚没多久,因车祸去世了。”

全文从“我”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我”的出生、“我”的家庭以及在日本当研修生的两年里的酸甜苦辣,以垂直深入的方式串联了日本研修生真实现状的相关事件,以“我”的“在场”和“行动”以及文本持续的内视角叙述传达了细节非常丰富的新闻事实,把一个普遍的现状聚焦到微观角度去展现,增强了新闻叙事内容的真实性。当一篇新闻报道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之后,新闻报道需要做到的是让报道更容易被相信。在后真相时代,受众对情绪的感知比对事实的感知来得更快更直接,聚焦于内视角叙述,以“我”这一人物视角进行叙述,体现了沉浸式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的特点,可满足受众对社会现实的窥视欲。相比于我给你讲一个别人的故事,和我给你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无可置疑,我讲我自己的故事真实性更强。

第一人称叙述作品在叙述视角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称叙述作品的特点。因为第一人称“我”既是讲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人,这两个方面在作品中是交替存在的,即叙述者和叙述对象都是“我”,但两个“我”是不同时空的。一个是回顾并写下这件事的“我”,即回顾往事的叙述者(下文称“回顾自我”);一个是经历这件事的“我”,即当时被叙述的行动对象(下文称“经历自我”)[8]。同时,在第一人称叙述作品中,“回顾自我”与“经历自我”不仅有叙述者“我”与经历者“我”的区分,而且在叙述视角上都参与了对故事的观察。因此,在第一人称叙述作品中,不仅要关注人物叙述视角,还要关注叙述者的视角。在网易“人间The Livings”2019年国庆节推出的十一特辑《我和我的新中国》系列报道中,“经历自我”是一名教师,其展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吃水往事:

“早上去健身房回来,满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爱人让我再换件衣裳,我说算了,刚穿了一天,洗衣裳很麻烦。爱人说没关系,现在都是全自动洗衣机,把衣服扔进去,放上洗衣粉就行,很方便,‘就是费点水,咱也不在乎那几个水钱’。”

而“回顾自我”是一名老教师,以现在的思考和语言讲述了当年的情形和场景:

“后来,像我们这样用自行车焊两个铁架驮水,竟普遍起来,成了人们上下班的一道风景。”

两个“我”在非虚构写作中交替,不仅有当事人当时的视角,还有当事人后来讲述这件事的视角和语言,在叙述中不仅有对当时“经历自我”的体验和感知到的具体事件的详细描述,还有叙述者自身“回顾自我”对当时发生在自己身上事件的概述。两者相互补充,转换自然,将当时主观和现时客观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三)复合视角

单一的有限视角仅从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叙述事件,有可能存在一些主观性的偏向,造成一定程度的新闻失实,将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相结合可以修正单一视角的不足,通过不同主体的声音和视角讲述同一背景下的故事,使宏观的新闻背景和微观的新闻事实融合一体,能够进一步提升新闻的真实可靠性。《我和我的新中国》采取的便是复合视角的写法,报道共有十篇短文,每一个部分由不同的人物视角讲述自己或身边的家国往事。复合视角为报道增强了叙述背景底蕴,从宏观的背景上展示了中国的巨大变化,有限视角聚焦在微观个体的平民生活中,让每一个人物都有机会在平等的地位上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示了中国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个小家,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在同一艘船上。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凸显叙事内容的真实性。

四、大量细节化元素

相比传统新闻写作,非虚构写作有更多的情节设置、大量的对话、丰富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等等。细节的呈现往往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真实,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只有亲身经历才可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一)时素

“纪年时素”是年月日等的时间标注法,实际上是指称物理时间,或称历史事件“明确时素”[9]。从时间上看,非虚构写作往往是对过去了一段时间的事件进行报道,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因为非虚构写作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完成采访、调查、核实信息等环节;从内容上看,非虚构写作通常有非常详实深刻的事件,事件时间跨度可能长达几十年,如《我在日本当研修生的那两年》这一报道,从标题来看仅仅是讲述研修生那两年的事情,然而实际上述本的时间跨度从1986年跨越到了2016年。述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时素细节,如“1986年,我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庄,隔年弟弟出生”“1987年才上的户口”“2006年高考时”“2008年春节”“2010年准备谈婚论嫁时”“后半夜两点”“转年2月”“3.11地震海啸就来了”“2011年10月,我们登机时间确定”“12月份左右”“我们弯着腰干到11点”“早上7点起床”……通过明确的“纪年时素”的呈现,不断提醒读者确切的物理时间,弥补讲述可能造成的真实性偏差,给读者强烈的时间感受,让文字与时间紧密联系,给人强烈的真实感。

(二)直接引语和心理描写

直接引语在语句中保证了说话者主体控制。笔者认为,在非虚构写作中,直接引语作为说话者直接的表达凸显的强烈代入感能在主观叙述的同时,增强述本的真实性。“谁说”“谁说道”等第三方视角转述的动词看起来比较客观,但对于准确表达原话的意义还略有欠缺,而且间接引语通常还可能将转述者的声音带入,引导读者对引语的理解[10],如“来日本的成本,我现在都已经赚回来了”“你没技能,身体又不好,在那边根本吃不消”“没有影响的,你在东京附近,远着呢。如果你现在想退出也行,只是那4万中介费可退不了”……这样的直接引语不仅形式上给人带来真实感,内容上还包含了不少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说出来的细节。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直接引语带来的真实感并非是因为它传递给读者的是消息來源完整的原话,而是直接引语这样的形式具备的表意功能。

(三)心理描写和修饰词

大量的心理描写也会给读者带来直接的感受,增强述本的真实性。在传统的采用全知视角写作的新闻作品中,若包含心理描写,很可能成为被否定的“合理想象”。然而把心理描写放在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当中,这就不再是“合理想象”,而是叙述者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内心真实想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真实。

同理,在传统新闻报道中会尤其注意形容词、副词的使用,避免合理的揣测或错误的解读,而在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中,适当的修饰词是構建真实的良好秘方,如“父亲从弟弟哪儿听说我也要去日本,暴跳如雷……”,“暴跳如雷”一词不仅是“我”对父亲行为神态的描述,也是“我”当时切身的经历,携带真实性属性。

五、原型的功效

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中常常通过讲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或者一类人的故事,传达整个群体的现状,甚至描述时代的故事,如《“同妻”的最后一击》中的“同妻”、《“没病找病”的老太太》中的“老太太”、《普通女孩的一生会遭遇什么》中的“普通女孩”,以及《再没办法吃空饷的公务员们》中的“公务员”。

以上被叙述主体作为社会中某个容易被忽视的普通群体的典型,几乎每一个人对于他们都有一定的认知,这样就可以被看作一种原型,也就是说,当人们在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中识别出原型的时候,并且识别原型通常是潜意识的,人们就能接收到这些原型长久以来积蓄在心里的情感能量,这样的作品便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曾庆香指出,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它是叙述作品中的意象、象征、人物、母题、思想或叙述模式即情节,具有稳定、典型、反复出现的特征,有着约定俗成的语义联想[11]。原型能够唤起人类心理的同理心或某种认同感,其功效可归结于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人物的整体认知方式和结果,在新闻作品中,它可以影响新闻意义的建构,隐性地为读者提供某种阅读视角和背景信息。

因此,叙述者借助原型的力量帮助每一位读者释放出深层的心理能量,激发出每一位读者的同理心,通过一个原始意象发出1000种声音[11],收获读者的“同情性理解”,以微见大地揭示这些群体反映出的生活现状和社会问题。

同时,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中的原型主要集中于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普通人群,采用的语言风格也非常通俗易懂,充分采用平民化叙事为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社会,这个社会里好的坏的都有,有益于强化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的真实性。

六、结语

本文从叙述学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是如何展示真实性的。笔者将其归纳为以复杂性接近真实、以细节化接近真实、以平民化接近真实三个方面。

所谓的复杂性,是指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采用非虚构写作有利于将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等详细地讲述出来,让读者感知的更多、更细微,即使无法作出绝对的判断,但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报道更接近真实。

所谓细节化,是指纳入时间、心理活动、表情神态、人物语言、数据等大量细节去描绘事件,将事件本身、人物心理等事无巨细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导故事的发展和走向,让读者和主人公产生共鸣,相信这个事件是真实的。

所谓平民化,是指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选题以边缘化人群、普通人为主,聚焦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叙述语言通俗易懂,选取偏口语化的语言,使读者感觉亲切、流畅、自然,带入感强,选择的题材是大多数读者能够感同身受的。

本文结合了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无可避免会存在的文学性、主观性的可能,以及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生活的众多可能性,分析了非虚构写作通过持续的内视角、复合视角等方式将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从外到内移情,通过大量的细节化元素、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和平凡普通的选题内容,在不违背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更全面、更深入、更细微地展示了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叙述更能还原事件本质,给读者更多的回味和思考,借助后真相时代情感事件优先传播的特征,非虚构写作新闻作品更容易让人产生“同情的理解”,让叙述文本更加接近真实。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0.

[2] 赵毅衡.“叙述转向”之后:广义叙述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8(9):30-41.

[3] 杨保军.统一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的典型特征[J].新闻大学,2018(1):27-34.

[4] 杜莉华.论新闻领域中非虚构写作和新闻真实性原则之间的冲突[J].传播力研究,2018,2(22):112.

[5]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92.

[6]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7] 岳文文.非虚构新闻叙事视角和修辞探析[J].青年记者,2020(14):17-18.

[8] 陈慧娟.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8(6):110-112.

[9] 赵毅衡.广义叙述时间诸范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133-140.

[10] 辛斌.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11-16.

[11] 曾庆香.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11):48-59,125-126.

作者简介 谢艾伶,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融合媒体。

英语写作基础范文第5篇

广西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公文基础知识

【导语】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公文基础知识。

1.公文

国家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公文历史发展脉络

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秦汉:“书” “奏”→辛亥革命以后:《公文程式》。

3.文书、文件和公文 (1)文书

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

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出现于清末。

(3)公文

指各机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在机关单位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文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上一篇:扩写作文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