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政治论文范文

2023-03-21

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基础教学质量。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当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转换师生角色,给学生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政治;自主学习;道德品质

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更丰富多样课堂活动。在体验认知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学科受到影视教育影响较为严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政治学科应积极地实施教学改革。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教育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习各类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兴趣提升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也是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大,需要处理的生活关系逐渐增加。课堂教学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并与学生共同成长,面对各类艰难问题。初中政治课程在教学中,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缩短学生与政治学科的距离,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学生学习“学会拒绝”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设计的这样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就吸引力的事物,但在生活当中也会有许多的干扰会影响我们的美好生活的实物。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这些不良诱惑现象。”这些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时,所有的学生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讨论,每个学生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课堂中有许多学生认为网络中存在许多诱惑,但也有人认为网络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也有同学认为金钱是诱惑,但金钱却可以让我们生活得以改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不断地提出见解。当然教师也会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能够理解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以及金钱呢?”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积极的讨论,课堂教学氛围不断优化,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堂,兴趣也逐渐提升。

二、转换师生角色,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时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占重要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很难体验到知识的发展历程。这种学习状态是比较被动的,学生只能作为听众,学习行为缺乏自主性,学习也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在长久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政治学科学习作为一项任务完成。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作用,并重视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需要跟随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转变师生角色,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以《学会拒绝》这一课程内容为例,第一小节“身边的诱惑”,相对比较简单,理解起来也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拥有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课堂中设置了“今日我是政治老师”的角色互换活动,让学生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讲解。学生竞争心理和好胜心较强,因此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课本知识,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但也生怕自己在讲述过程中出现失误。所有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想要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课程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笔者选取一部分同学,在讲台上进行讲解,让他们作为本节课程的“教师”拿出教师的态度和风范,带领其他同学分析这一小节的内容。学生积极认真地带领其他同学分享这一课程内容。在学习结束之后,笔者又选取了几位同学,对于以上几位同学的讲课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确定这些学生是否能够听明白。学生会从教学语言、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并给出了一些恰当的建议。所有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三、创设开放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放课堂的建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课堂上不够民主,也缺乏和谐,学生很难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当前政治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设置合理的开放课堂内容,是当前共同探讨的重要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辩论、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等相关策略,营造出更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学习“身边的诱惑”这一内容时,当学生在课堂中,为了网络、金钱的相关内容进行争论时,教师可以临时在课堂上组织辩论赛。由教师做主,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金钱和网络存在的利弊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

结语:总之,初中政治课程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科。教师需要进行不断探究,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转换教学理念,促进每一位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美菊.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新课程(下),2017(7).

[2]辛惠锋. 初中政治課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学园,2013(36):83-83.

[3]高洁. 初中政治课堂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措施[J]. 课程教育研究(1).

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味追求经济与发展的过程中却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而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的关键同时也影响着物质文明建设。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高中时期的教育也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高中政治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教师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平台。在新课标改革下,相较于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但是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育中,并没有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视为课程教育的重点,让人文精神很难渗透到高中政治教育中。从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多方面论述高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现状;实践意义

素质教育的提出,给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也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冲击。传统的高中政治教育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是品格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关心人,展开以“人”为核心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传承性的独特精神现象。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文精神成为高中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同时也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把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如何在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课题。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

力,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人文精神从字面看,主要集中于人和精神这两个词身上。古往今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可见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充分尊重人性,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就被大肆宣扬传播,这种人文主义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如果把人文精神单纯地定义为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还有很多的内涵不为人所知。人文精神经过长期持续的发展创新,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人文精神主要以一种普遍的人文关怀为主,这种关怀主要体现在尊重、追求、价值和维护等方面,简而言之,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围绕人开始的一系列人格塑造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精神品质,培养人文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完善健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文精神境界。

二、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育现状

1.没有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育还是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把人文精神列入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政治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很少,整个课堂氛围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反馈,以致于学生没有机会去了解人文精神,从而导致他们在人文精神方面的欠缺。

2.人文精神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运用不多,对人文精神缺乏深刻认识

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阶段,因为他们三年高中学习后即将面临读书生涯中最重要的高考,大多数学习的知识还是运用到考试中,高中教育始终摆脱不了应试的命运,而且程度较小学、初中更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较大比例的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不管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但是最终我们希望的还是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但由于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接受学习,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实践,在政治教育中,学生所知道的人文精神大多数来源于课堂,由于考虑到课程设置和学生安全等问题,也没有相关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从而导致学生对人文精神没有深刻的认识。

3.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整体水平不高,有待提升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教师的教体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开设者,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和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热情。为人师表是所有教师都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品质,对于政治教学的老师则要求更高,因为他们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试想一个教授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又怎么能通过教学去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呢,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中政治教师对于自身的人文素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还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导致了在政治教育中推行人文精神遇到了不少困难,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4.学生评价形式单一

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相较于初中生成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中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他们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要以学生成绩来作为教师测评的主要手段,政治教学本来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学生的很多品质通过试卷是不能体现出来的,但是政治教学评价还是逃不出这种宿命,过分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来论英雄,让学生不仅不能体会人文精神的真谛,反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会让他们在心里产生一种抗拒。

三、高中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1.高中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精神是社会中普遍被大家所认可的一种精神境界。那么高中政治教学为何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育改革让基础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教学,更多地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培养为多方面发展的、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当前我们的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了自身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对“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和

“实施建议”等方面要全面贯穿落实人文精神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先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关心他们建立良好的个性和人格,高中政治教学较其他学科来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既有其他学科的理论性同时又带有实践性,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政治教学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好帮手。

(2)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升华,是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的新目标

一个健全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其他素养,人文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要想让学生能够在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高中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学校教育,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把政治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不仅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以身作则的作用,而不再是像传统政治教学一样,完成自己的课程目标就结束,要设置教学新目标。

(3)为适应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特性要求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以人文教育为主的课程,人文教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极为广泛,包括对学生道德品质、文化内涵、心理素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方面的教学,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支撑整个人文教育的顶梁柱,人文精神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因为良好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当前,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高中政治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他们看来,这种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日后在就业方面有很大困难,因此一种重理轻文的思想就普遍存在于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这种认识的偏差导致他们在接受教师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并不能全力以赴。因此,高中政治课程的人文性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人文精神

教育。

(4)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中政治教学的归宿

素质教育下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发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比如思想品质、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人为本”,把政治教育的人文性与学生的人文性相呼应,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人文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支点,围绕人文教育开展课程教学,让政治课堂充分体现人文气息。

2.高中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意义

(1)丰富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以学校的教材为主,人文精神的加入丰富

了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先进的事迹,先进榜样的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他们从这些先进事迹中学习到一些人文精神的优点,并用严格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动。

(2)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政治教学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人文精神要

求教师要以人为本,政治教师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的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

(3)有利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

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

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真正把为人师表做到尽善尽美,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他的这种魅力不仅体现在拥有较强的专业素养

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也体现在拥有较强的人文素

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整个政治课堂从枯燥变得有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有利于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开展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施行,今天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把学习到的人文精神运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管是对学生还

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不是一件易事,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和课程特征制订出具体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传统的政治教学只是单方面地让学生接受知识,这种单方面

地被动教学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双向传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还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一堂课如果45分钟都是老师在讲,那么学生在听觉上就很容易产生疲劳,而且时间久了注意力就会分散,那么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充分发挥高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2.拓展教学内容,合理利用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资源

政治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政治教学以其丰富的思

想内涵和鲜明的人文特征对于开展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具有较大的优势,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用具,同时也是学生信息获得的主要渠道,高中政治教材中包含许多关于人文教育的例子,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能够获得丰富的人文精神

给养。

3.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

作用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当教师都不能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时又怎能去教育学生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好的印象能为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分,因为你身上有吸引学生的地方,让学生从而增加对你教学的好感度,所以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4.在课程设置中,要多加入实践环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结合

高中政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单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人文精神的认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同时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定能为社会输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孔勇.浅析高中政治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J].科教文汇,2011(11).

编辑 温雪莲

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施测,对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和成就动机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存在中等程度的厌倦,但低成就感较严重,高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呈相关关系,尤其是学习倦怠总水平和情感衰竭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

[文献标识码]A

学习倦怠主要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开始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而逐渐丧失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无意义感,学习绩效和自我价值感降低。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大学生比例竟高达40%,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厌学而退学。学习倦怠对大学生学业及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我国目前对学习倦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和中学生,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倦怠情况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了解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并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成为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从成就动机的角度来分析学习倦怠的状况和影响因子,为找到减轻学习倦怠的途径提供思路,从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情况抽样调查情况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在校大学生300人,后得到有效被试279人。样本中男性98名,女性181名;一年级118名,二年级70名,三年级51名,四年级40名;专业文科165名,理科114名;来自城市63名,县城63名,农村153名。

(二)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抽样研究工具

1.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以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为框架,参照Maslach的量表研制成新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共有20道题目,分为三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量表分半信度为0.8800(P<0.001),а系数为0.8653,三个因子和总问卷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914、0.799、0.704(P<0.001),均达到了十分显著的相关,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大学生成就动机问卷。成就动机量表中文版,该量表由叶仁敏修订,其中包括2个分量表:获取成功的动机Ms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f。Ms大于Mf则总的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比较高,Ms小于Mf则总的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比较低,个体倾向于避免失败。Ms—Mf则为成就动机水平总分。追求成功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回避失败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情况抽样调查结果

统计工具:

本研究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一)学生学习倦怠整体情况

为了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倦怠的一般特点,本研究首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倦怠总分、情绪、行为与成就等维度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总学习倦怠分值为2.88±0.33,情感衰竭分值为2.86±0.50,行为不当分值为2.37±0.60,个人成就感低落分值为3.40±0.65。从分值来看,与理论中值3比较,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接近中等程度,并通过单样本t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各维度来看,学生学习倦怠情况中最严重的是低成就感,分值为3.4,高于理论中值3,通过单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次为情感衰竭,最次为行为不当。

(二)学生学习倦怠特点

1.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表现的差别。通过对学习倦怠性别情况的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具有差别,如表1所示。

从此表看出,大学生学习倦怠从各维度到学习倦怠总均分都无性别差异,男女显著差异不大。但是从分值来看,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情绪低落及低成就感上,女生要比男生分值略高,即女生比男生情况严重一些。但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男生比女生分数略高,即男生比女生情况严重。

2.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表现的差别,如表2所示。

从此表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倦怠总水平、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上年级差异不显著,不过各年级存在一定差别。如在学习倦怠总水平上,随年级逐级升高,大四学习倦怠程度最高;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情绪低落水平高于大二、大三;在行为不恰当这一维度上,大四的学生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成就感非常低,尤其是大三,学生的成就感严重低于中等水平,大四时学生成就感有所增强。经过LSD事后分析,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差异最显著。

3.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倦怠表现的差别,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文理科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倦怠总水平、情绪低落、低成就感上,文科学生严重程度略高于理科学生,在行为不当上,理科学生严重程度略高于文科学生。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低成就感情况严重,高于理论中值3,因此我们对学生倦怠和成就动机进行了相关分析。

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和成就动机的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学习倦怠与成功动机存在相关关系。尤其是学生学习倦怠总水平与学生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正相关;情感衰竭与追求成功、合成动机存在负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正相关;行为不当与合成动机存在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低落与追求成功和合成动机存在正相关。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

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在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上略低于中等程度,情况比预先设想要好一些。这说明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所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比以前减少很多。但学生的低成就感严重高出中等程度,这个统计结果值得关注。这说明,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学生的低成就感仍然非常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高考优惠政策才进高校学习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刻苦学习,但是他们的自身条件和学习能力显然较同在班上的其他汉族学生差,使其内在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挫伤。对于正处于心灵成长的重要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这种压抑在他们内心所留下的阴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某些学生,特别是跟汉族学生缺少正常交流的学生,如果没有外在的心理辅助,它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他们整个大学生活。同时,大多高校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经验,个别民族学生内心的问题与困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所以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比较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有意无意地了解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水平明显低于同班的汉族生,毕业后因为受照顾降低标准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会各企业单位不很受欢迎,就业压力相对比较大,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自己何去何从,因而自我成就与价值感就显得比较低落。

研究注意到,国内一些学者作了相关研究,如对某民族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倦怠总分均值为2.7±0.7。而本研究学习倦怠分值为2.88,说明本研究学生学习倦怠严重程度高于该民族大学学生。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文理科上的差异特征

通过统计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从这里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性别的差异在缩小,在受教育水平上差异也在缩小,因此统计结果呈现男女学习倦怠性别差异不明显。但是从分值来看,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情绪低落及低成就感上,女生要比男生分值略高,即女生比男生情况严重一些;但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男生比女生分数略高,即男生比女生情况严重。这说明在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高校,女生在学习倦怠及情绪和成就感低落上要比男生严重。但在行为不当上,男生要比女生略严重。

在年级差异上,少数民族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成就感非常低,尤其是大三,学生的成就感严重低于中等水平 ,大四时学生成就感有所增强。其可能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刚来,到比家乡发达的地区学习,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生命激情比较高,成就动机也较强。但经过一年的学习,一部分同学对所学课程失望,另一部分则沉迷于网络世界或者忙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所以旷课情况会比较严重,因此在大二的时候成就动机有所减弱。而在大三时,由于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及自身的不确定性与无力感,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会发生微妙的转变,觉得勤奋学习或者学习成绩好也改变不了就业难的命运,所以会干脆放弃努力,其成就动机自然会降到最低。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大二、大三少数民族学生退学率较高的现象。到了大四,学习倦怠情况较低的同学仍然会选择就读,而学习倦怠情况严重的大部分同学则选择了退学,所以统计结果显示大四学生成就感比大二、大三增强。在别的维度和学习倦怠总分上,少数民族学生不存在年级的显著的差异,不过各年级存在一定差别。如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情绪低落高于大二、大三,因为大一新生存在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情况,大四学生为即将的就业担心,所以在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上略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行为不恰当上,大四的学生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大四的学生面临实习和找工作问题,所以,旷课、早退、迟到等行为不当上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

在文理科差异上,文理科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没有显著差异。从总分到各维度,文科和理科学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距,但是在学习倦怠总水平、情绪低落、低成就感上,文科学生严重程度略高于理科学生,因为从就业情况来看,理科学生有一技之长,找工作相对容易,因此在这几个方面学习倦怠情况略低于文科生。但在行为不当上,理科学生情况比文科学生严重,这可能是因为理科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这与前面性别差异的分析一致。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从统计结果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存在相关关系。尤其是学生学习倦怠总水平和情感倦怠与学生的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正相关,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和情感衰竭主要与避免失败动机相关,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得到照顾录取的学生,因此内心对失败的恐惧成为其情感衰竭的主要原因,这提示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和辅导,此外还可以开设各种类型的潜能激发训练课程,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如此便能慢慢消除或减低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

学习倦怠的个人成就感低落与追求成功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411。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追求动机仍然不强,这是学生学习倦怠中的低成就感直接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比如可以在校园文化塑造中注意少数民族学生成功事迹的推广,营造推崇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校园文化 ,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我们还可以从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生命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升其人格素质。另外,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心理训练课程,改变学生的自卑、无价值感等自我心理。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减低或者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四、结论

1.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中等程度的厌倦,但低成就感较严重,高于中等水平。

2.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文理科、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从表2看出,大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成就感非常低,尤其是大三,学生的成就感严重低于中等水平 ,大四时学生成就感有所增强。

3.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呈相关关系,尤其是学习倦怠总水平和情感衰竭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学习倦怠的个人成就感低落与追求成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斯贝.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J].文化与教育技术,2009(12).

[2] 邹长华,韩建涛.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J].管理科学,2009年(2).

[3] 龚琛琛.大学生学习自控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 杨林,郭巍伟.大学生成就动机、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3).

[5] 齐元,石晶.西安市民办大专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J].校园心理,2009(2).

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提高学生对于我国政治的认识和理解,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要向提高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所以,对如何培养学生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师生关系;主体地位;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课程也在不断地发展改革,那么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高中政治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所以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培养高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培养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老师首先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后就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不仅包括学习上的交流,还包括生活上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比如,在每讲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还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存在疑问,如果学生还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疑惑,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疑问一一解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在课后,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存在的烦恼,帮助学生分析“早恋”的弊端,然后帮助那些陷入“早恋”的学生解决烦恼,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关注。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关心,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谓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来制订的。因此如果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订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简单,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师就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制订必修2的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计划时,原本教师所制订的教学时间是3个课时,但是在由于学生对于这个单元的理解程度还是比较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延长这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比如可以将这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延长到4个课时,然后在第4个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解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公民的政治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重视。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当前的时政热点的问题适时展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亚投行这个组织,这也证明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在不断地上升。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亚投行这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亚投行能够顺利地建立,而中国也能借此来提升国际地位?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加强政治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首先,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加强与生活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的理解;其次,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如果能够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影响价格的因素,就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具体的例子设计如下:

“为什么猪肉的价格要比白菜的价格高呢?”

“为什么黄金的价格要比银的价格要高?”

首先,养猪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不仅要花钱买小猪,在养猪的过程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购买猪饲料。虽然白菜也需要花钱购买白菜种子以及购买肥料,但是很明显猪肉的成本是要比白菜的成本要高,所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就是产品的成本。黄金是著名的稀有贵金属,虽然银也是金属,但是由于地球上黄金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在市场上的黄金的供应要比银的供应要少很多;其次黄金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稳定的,要比银的强,而且黄金的抗腐性也是很强的,也就是说黄金的价值是要比银的价值高。总结以上两个因素,黄金在市场的价格肯定是比银的高,所以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产品的工序以及产品自身的价值。

因此,要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认识新课改的内容,然后再从新课改的要求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白红杰.刍议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4(31):126.

[2]杨绕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学生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正确把握人文精神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思想政治课应从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师人文素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政治教学;塑造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把学生最美好的价值通过教育体现出来,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的发展。

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就是以育人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作,塑造“自主、自强、自立”的现代人格,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核心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要旨是完全一致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状确定教学内容及方式,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以课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唤起和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师角度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会学生做人,健全学生人格。从学生角度而言,要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内化。

二、构建人性化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是非人性化的,学生成了“奴隶”“附庸”。在师生关系上,是师主生从的关系。所有这些造成学生人性的缺失、人文精神的失落。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教育过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做到:

1.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要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是实现理想教育的灵魂,平等的理念是将学生当做大些的人来看待,是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困惑。只有在平等、民主化的课堂上,学生才不会感觉到“威胁”,才会大胆质疑、批判、创新。

2.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

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载体。政治教材立足于基本道德教育、基础学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强化人格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但这并不等于就具有人文精神,还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内化”上下工夫。这种“内化”,就是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和领会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的丰富资源,并从中过滤、升华出人文精神的闪光点。

3.改革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结构的课堂教学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即“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其中最活跃的要素是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活动形式,这也是教师能够控制的主要变量。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建构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启发思维等。我认为,当前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就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能引导、启示、激发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解除了学生思想的禁锢,使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获得个性的宣泄、张扬和解放。

三、构建科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如果说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性化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制度保障。只有在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方式、开放的评价中反复感知、理解、实践之后,才能很好地去把握新形势下人文精神教育的规律性。

综上所述,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打破常规、畅所欲言,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才能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人文意识,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经济政治论文下一篇:初三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