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改革发展范文

2023-12-13

金融业改革发展范文第1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无论是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的买卖, 还是技术和劳动力的流动等, 都要通过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动来实现, 都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 也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要素市场。它与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形成一个市场的有机整体。在整个市场体系中, 金融市场是联系其他市场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从常规上讲,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和融资;二是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三是方便资金的灵活转换;四是实现风险分散, 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六是加强部门、地区与国家间经济交流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反过来, 市场体系中其他各市场的发展也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今天, 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规范金融市场, 完善金融市场, 发展金融市场。让金融市场发挥更好的服务功能、宏观调控功能。

2 我国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回顾

不容置疑, 金融改革的总方向就是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金融体制。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就是按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于1981年, 从发行有价证卷国库券开始;1985年起逐步发展有形和无形的、同城和跨地区的同业拆借市场。1985年起又发行了金融债券, 1986年起发行企业债券, 1987年起发行重点建设债券, 逐步发展了一级市场 (发行) ;从1986年起进一步发展了二级市场 (转让)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12月19日、1991年7月4日正式挂牌营业, 交易的品种包括债券和股票。外汇调剂市场则正式形成于1988年。至此, 中国金融市场从萌芽逐渐成长起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 至今, 已经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 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 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 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任何国家的金融无疑都要以积极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己任, 努力使金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 现在我国金融体制尚有哪些方面, 阻碍、或不利经济发展?

3.1 中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 投资者缺位问题: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卷商、基金、保险公司全由国家控股, 而投资者、经营者都不控股。银行用百姓的存款放贷生利, 盈利归国家, 银行高管工资高得离谱, 即使亏损也照样一分不少拿。他们的报酬与效益基本不挂钩;权利与责任不匹配, 经营者不直接向投资者负责, 而是对国家负责。而这后面的责任也是虚的, 不可量化的。他们没有经营压力, 难于有真正的敬业动力。于是银行成了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提钱机器, 完全不按企业经营。银行对国家经济的支持, 全靠政府的政策左右。完全脱离市场, 完全失去了企业的性质。脱离市场的银行如何为市场经济服务?于是造成了大量资金抛向国企, 而中小企业融资长期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诱发了就业、消费不足, 分配不公等等社会顽症。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如今, 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市, 希望它确能解决投资者缺位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 金融垄断问题:金融市场所以称为市场, 因为它要进行自由交易, 还要自由竞争。没有竞争的市场是死的市场, 换句话说, 它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它还没有脱离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金融模式, 还仅仅是政府手里“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

金融垄断造成了大量的金融问题。比如:中国银行存贷差达10万亿以上, 这显然说明,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手中有钱不积极放贷, 而放贷才能挣钱。为什么不积极挣钱?因为它们没有投资人的压力。再者, 中国东西部地区金融资源差和城市与农村金融资源差竟是“六比四”、“八比二”, 这当然也是银行垄断造成的。资本应该流向所有需要它的地方。垄断使资本流动缓慢甚至停滞。垄断就没有经营积极性, 垄断更没有服务的积极性, 垄断还造成了官僚作风严重:银行管理者官僚化, 大大消弱了国家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试想, 我国一共就四大全国性商业银行, 而在好多城镇不设营业点, 地方银行一个城镇往往也只有一个, 还有一个邮政储蓄却还是一个功能残缺的垄断金融机构。就是在有些县城我们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都不设分支机构, 一个地区就这么几家银行, 到了乡镇可能就只一家银行, 他们官僚作风严重, 服务意识差, 但是居民没有选择, 只能把钱存入这几家银行。而这些银行由于机制问题却不能将存款在当地转化为贷款, 一方面由于官僚管理体制, 下面的机构放款权有限, 导致一些有前途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另一方面由于存贷款的利差太大, 在农村信用社, 存款平均年利率2%, 贷款年利率12%, 还要季度结息, 他们存1亿元, 贷2千万元就可以获利。因此, 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找人贷款, 而在国外的一些中小银行, 贷款客户才是他们的财神爷。而我们的银行却视“财神爷”而不见, 竟造成10几万亿元的存贷差, 冷冰冰地躺在银行金库里睡大觉!这当然不是企业行为, 是官僚行为。垄断衍生金融资源浪费, 诱发金融市场化严重不足, 金融垄断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 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失效严重:近几年来, 政府实施了几轮适度宽松的货币宏观调控政策,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缺陷, 导致比较严重的政策失效。在我国目前的情形下是大型国有企业本来就钱多得用不完,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居民消费严重不足。在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前, 国家控股的几大商业银行贷款还是选择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工程。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消费不足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于是, 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消费不足产能过剩严重, 商品市场通货紧缩;另一边是市场资金多得四处流溢, 银行、大型国有企业资金富裕的没有办法用, 他们就只好把钱投向股市和楼市, 结果是资本市场泡沫膨胀。最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反而使驱动经济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前行乏力, 极大影响了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3.2 金融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谈到金融改革的方向, 很明确:充分市场化, 千方百计引进竞争, 让银行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动参加竞争的企业。本着这个方向, 我们给出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许并不全面和成熟, 但是也算是抛砖引玉了。

首先, 转变观念。我们国家长期以来, 总是把金融当成国家的经济命脉, 紧紧地把握并垄断在自己手中。然而今天必须彻底扭转这种观念, 要充分认识, 金融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金融市场化将是使我国经济继续前进的重要一步。摈弃垄断, 引进竞争, 中国金融才能振兴, 中国经济才能得力于金融业的巨大推动。此外对于非国有中小企业必须树立一视同仁的思想, 坚决抛弃只有国有才是“亲的”的陈腐观念, 因为中小企业在今天, 已经占据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第二, 降低银行业的进入门槛, 大力建立和发展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它们自然会与当地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发挥中小银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主导作用。与大银行相比, 具有较少管理层的小银行在银行管理者和贷款职员之间, 信息传递的链条短, 这就缓解了原来多层制度的低效率问题, 有利于中小企业方便的随时获得所需的资金。中小企业目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有资料显示, 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 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六成和四成左右, 流通领域里中小企业占到全国零售网点90%以上。近年来, 工商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全社会的75%, 中国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在这类企业就业。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绝对不可忽视, 必须下大力气支持它们, 帮助它们, 提高他们。

第三, 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 给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应该扩大确定的利率浮动范围, 给予商业银行根据不同贷款风险进行定价的权力, 使贷款利率高低充分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商业原则, 增加他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有了竞争银行才会把中小企业真正当成它们的上帝, 它们须臾难离的优质客户, 老老实实为它们服务。

第四, 取消跨行歧视性收费。跨行歧视性收费有ATM跨行查询收费、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不同城的跨行存取款手续费。实际上, 跨行收费是大型银行给中小银行设置的巨大行业壁垒, 使中小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为大国有商业银行势力雄厚, 又存世悠久。而新兴的中小银行, 在规模、网点等多方面远远不如大银行。基于平等竞争原则, 必须取缔上述不平等规定。在这方面, 中国银联应该从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设置统一的对银行收费的标准, 不再实行跨行收费。

第五, 对超级大型银行要进行分拆。国家可以对国有的四大商业银行进行分拆, 可以根据业务和地区, 一个银行可以分拆为10个左右的大型银行, 以此来增加竞争, 并在适当时机推进国有银行的民营化, 深入金融市场化改革。

第六, 在金融企业中引进公众治理机制, 解决中国金融企业严重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至于如何让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 有许多方法。诸如由第三方抽签指派独立董事的外部监管机制和内部责权利统一的激励兼容机制 (外部制定高管薪酬的契约机制) 。此中, 政府必须承担起来解决投资人缺位的问题, 使银行及所有金融机构有人参与管理, 有人参与监督, 能在“阳光下”运作。

4 金融市场机制引进的利好

4.1 有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

大量的小银行有利于贷款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了, 我国经济结构在一个方面, 便会获得卓有成效的调整, 大大有利于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服务意识

由于竞争对手多了, 各个银行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吸引客户, 才能带来更多利润。

4.3 有利于促进就业

目前银行业严重竞争不足, 就业不足。今后, 一个两、三万人的乡镇, 让它生存有五家左右的小银行, 一个10万人左右的县城完全可以生存20个银行, 如此, 我国金融也从业人员可以增加100%以上。

4.4 有利于金融体制安全

大量中小银行, 经营者都是银行的所有者, 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资金安全负责。

5 金融市场是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要务

金融体制改革就是要加快金融服务现代化, 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要深化金融改革,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这一切的一切, 关键在于金融市场化的程度, 在于市场化充分不充分。只有市场化充分了, 市场化程度高了, 金融体制改革才能有实质性进展。目前, 金融体改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尽管, 前阶段我国银行界改革成绩斐然, 但限于专业银行的自身机制改革, 而金融大环境改革进展并不理想, 需要我们深入探索, 勇敢创新, 加快改革步伐, 也就是加快金融市场化的步伐。

金融市场化必须提供一个较好的金融大环境。应该说这环境可以从两方面改进:一是金融企业的多元化, 国有的、民营的、股份的、私有的等等。当金融市场上金融企业遍地开花时, 一个生动活泼的金融大环境就形成了。众所周知, 小企业贷款难,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小企业贷款风险大, 解决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在于发展小的金融机构, 借用国际上常用的“利率来覆盖风险”的办法来解决小企业风险问题。也就是说让小金融企业用“高进高出”、拉大存、贷利差的办法来消化风险, 同时配以存款保险制度、加大资本金比例、提高呆账准备率, 完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等。届时,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 它们将发挥出意想不到作用, 不但使自身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而且必将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扩充了消费队伍, 增加了消费实力。

另外, 金融大环境中还有一个公众投资门路窄的问题。我这里指的是投资金融业的门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收入的增加, 群众手里的钱多起来了!现在银行的存款、储蓄的利率都很低, 甚至是负利率, 激发了群众的投资意愿, 可是现在金融业的投资门路很窄。民间借贷、集资连年遭到打击, 群众心有余悸。现在群众投资主要渠道有三:房地产、基金和理财产品、股市。新设计的理财产品, 经历金融危机后, 其产品设计较前几年保守, 收益率偏低, 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 很难有吸引力。现在中央对楼市出台多项严厉措施, 楼市也压下来了。看来, 我们宏观调控, 要控, 还要调;要使群众增加收入, 也要给群众增加投资门路。否则, 游资会成为“麻烦制造者”、“堰塞湖”。巨量游资可不是好玩的。我们应该有更丰富、更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 给大家一个好的投资去处。比如, 我们向国外发行股票, 最近农行在香港发行H股, 如果农行用对老外相同的条件、优厚的待遇, 向国内发行, 不也有吸引力?如果要用外汇, 就把外汇储备拿出来一些, 卖给群众, 入股。既可增加群众的投资门路, 也可回笼货币, 岂非一举两得?再者, 近期方兴未艾的私募产权投资基金, 也是群众投资的好去处。而且, 它还扩充了中小企业的资本, 推动优质的中小企业上市, 使它们迅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金融市场的繁荣, 必将使金融体制改革事半而功倍。金融市场的发展毫无疑问会成为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动力。如此, 我们说发展金融市场确是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要务, 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摘要:简述金融市场之要义及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论说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主要方向与任务, 并指出市场化不足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强调发展金融市场是金融体改的第一要务。

金融业改革发展范文第2篇

9月国务院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规划》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依据,对于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十二五”时期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划》的有关部署,全面履行职责,制定和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

《规划》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规划》一出,专家学者纷纷就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等受广泛关注的亮点发表各自的见解。

存款利率的放开实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

《规划》称,将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要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方面稳步推进改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在其微博中表指出,规划支持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认可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券商基于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明确了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来完成;明确了资本项目开放路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然而,规划未能清晰给出备受关注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和量化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认为,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无疑是未来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最应该突出的重点问题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建立金融中心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刘菲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其实是双轨利率体系:一边是以存贷款利率为代表的管制利率;另一边则是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影响日益深入和广泛的金融市场利率,包括债券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掉期利率等,甚至理财产品利率也完全由市场决定。这种利率体系有相当多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进的环节很多。刘菲认为,存款利率的放开实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代表性的组成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17日发表微博称,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十二五期间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风险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这与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关,例如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等,都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和存款人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已经酝酿了十余年之久。今年年初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央行2012年工作会议上,存款保险制度又被反复提及。

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金融业改革发展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和意义,并以文水县为例,全面展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促进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生态;民生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全省林下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萌芽状态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并迎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大好发展机遇。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15″至37°35′9″,东经111°29′47″至112°19′15″之间。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64.5平方公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文水县的基本情况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

全县树种以油松、云杉、落叶松、桦、杨树为主,经济林以梨、枣、葡萄等果树为主。野生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菌类5类。境内药材资源比较丰富,野生药材品种有甘菜、党参、黄芪、猪苓、枸杞、柴胡、大麻子等50余种。现有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10万亩,全县从事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5万人,2012年实现产值5亿元,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基本模式如下。

1.林下种植。现有林下种植面积2万亩,主要发展模式有:林药、林菌、林粮、林果和林茶模式等。

2.林下养殖。现有林下养殖数量3万只(头、箱),2012年实现产值1亿元。主要模式有:林禽、林畜、林蜂和林蛙模式等。

3.林产品采集加工。现有发展模式主要:一是甘菜加工,全县已形成三个甘菜加工集群;二是中草药加工,全县部分乡镇已形成规模化发展。

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我县主要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主要形式有:森林人家、农家乐经营等。

尽管文水县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作为一项重要产业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二是产业规模偏小。参与林下经济开发的农户总数不多,管理水平偏低,产值总量偏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少联动机制,得不到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相关服务比较薄弱。四是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现现有培育模式较落后,良种壮苗培育能力不强,林产品开发利用科技水平较低。五是基础设施条件滞后。普遍存在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发展。

二、文水县林下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水县林下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兼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发展,做到规划合理、措施科学、布局优化、主业突出、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和谐发展。

1.专项调研,摸清底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产品市场需求千变万化,林业部门要深入林区、基层,摸清林情,了解民意,开展林下经济专项调研,摸清底数,为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科学规划提供政策决策依据。

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本县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等,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并争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允许发展模式多样化,防止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要坚持生态优先,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绝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

3.完善政策,重点扶持。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跟进问题。要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要积极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有关林业发展资金和建设项目,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4.示范带动,科学引导。一要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建立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等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激发、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二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技术培训及定期举办各种展销会、推介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用技术,引导全社会关注林下经济,积极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开发。

5.强化服务,夯实基础。一要做好信息服务。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提供政策法律、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二要做好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大力引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现场指导,传授技术;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传播林下经济先进技术和经验,三要做好创新服务,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大户等市场主体,扩大营销队伍,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生产、经营和营销典型。四要搞好财政金融服务。与金融、保险部门合作,加强小额信贷投入和增加林下经济险种,降低农民经营风险;建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林下种植、林间采集加工、森林生态休闲游憩和林下养殖等生产经营加工业,在种养小区的水、电、路建设方面给予补助,解决好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三、促进全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林下经济发展关乎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落实,意义重大,是绿色增长和兴林富民的重要抓手,影响深远。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林农形成合力。

1.加强组织引导。各级政府要把引导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牢牢抓住不放,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好林下经济发展。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扶贫开发、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省政府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各市、县(市、区)要成立相应协调机构,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协调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实践,培育和壮大典型,引进技术和人才,实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2.强化部门协作。林业部门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强化示范推广和科技合作;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林业部门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支持符合投资政策的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科技、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税务、旅游、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服务,扶持林下种植、养殖重点项目;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部门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

3.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方式。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引导和服务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林下经济的应用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大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加强培训指导,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活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R].2011.

[2]卫夏青,秦国伟.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生动实践[J].林业经济,2013(03).

[3]柯水发,温亚利.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J].绿色中国,2005(10).

[4]谢屹,温亚利.消除认识误区,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J].林业经济, 2013(03).

[5]唐丽影.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01).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业改革发展范文第4篇

一、金融学的背景及其意义

金融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源头是来自经济学,金融学属于一个分支,就必须要突出“管理”的特点。一些工科院校管理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就是金融学,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需要金融学教育建立全面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以面对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金融学的需要,对金融学教育改革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

一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通常是基于整个学科的,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部分,还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应用类学科,其学习方向应注重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的各种变化。

自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作为经济垄断者的银行地位受到严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两个方向,一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这要取决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理念和过去显得尤为不同,企业经营方式受到了巨大影响,银行身为低效率市场的代表,收到了猛然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新型金融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使得金融领域中直接融资比例突飞猛进,而银行身为传统投资的代表,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地位也将大大下滑。所以有人大胆断言:银行的前途是必然衰落的。二是一些非银行组织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这一定会对银行造成很大影响,以往独占鳌头的银行要分出力量去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迫使银行从其他方面考虑,开展特色业务,“全能化”特点得到了加强,但是传统银行的色彩却被逐渐的淡化了。

二、金融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老龄化”

教学内容为教学思想的反映,对教学质量有较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变化速度快,金融形势更是瞬息万变,金融专业教学内容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便无法使金融专业学生掌握现代市场金融相关知识,无法满足金融业发展需求。我国自从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利率、汇率制度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发展速度提升,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我国目前金融学专业内容呈现“老龄化”特点,虽有一定更新,但是与现代化金融市场存在一定差距,金融工程内容所涉及环节不多,对国际及国内金融形势分析程度不够,并未对金融行业动态实时跟踪。

为了适应时代特点,金融学的教学历程发生了改变。改革后,金融学教育将更加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高校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适当的添加通识教育,才能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共同发展,课堂人数缩减,教师能够兼顾到每一名学生,多媒体教师也使课堂更加方便,等等。

即使如今的金融课堂和过去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变得更加适应学生在当今的学习,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善。比如,课程安排不合理,书籍使用不全面,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结合了当今金融学科的现状与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下对金融学科教学的建议。

(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多数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依旧采用“填鸭式”授课方式,学生在课程中较为被动,表现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多,多媒体教学应用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未得以良好应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在国内应用率不高。只有部分院校引进先进教学模式,但是只是进行表面化教学,内容不够深入,教学流于形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中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市场竞争激烈,金融行业需要吸收更多人才,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发展。现阶段金融专业教学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差距,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人才,才能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三)国际经济趋势对专业人才需求提升

国际经济形式全球化及金融形势国际化趋势下,国际及国内应当加深业务往来,该背景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人才应当具备更强竞争力,面对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一个合格的金融人,应该有对经济和金融理论的扎实基础,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时间能力,还要对未来的经济局势具有一定的预见和创新,还要拥有道德和人文素质、良好的职业操守。但是我国金融学专业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与需求人才存在较大差距,需不断改革,才能满足要求。

(四)金融课堂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要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实践人才,就必须锻炼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对于响应国家的发展政策做的准备并不理想,教师因为实践课程的减少,没有办法向学生展现金融课程内容的实例,因此只能简单地将课本上的内容重复一遍,这样单一的,没有创意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抵触,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金融课程,即便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不能够理解学生,学生也没有办法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严重的阻碍了学校教学内容的建设,也影响了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标准。

三、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方式

(一)优化课程设置

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需要将传统教学课程更新,使教学课程与金融业发展相结合。教学课程需反映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当优化课程设置,保障课程设置科学化、合理化,并且提升课程国家化,使金融专业培养的人才朝国际化方向发展。金融专业课程以宏观金融为主,金融微观发展过程中,学习的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的教学内容,是需要经过不断进行调整的,在教学中应加设课程,使课堂中的内容更加有实用性,比如增设金融企业、组织相关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握好各个课程间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大纲等工具将课程深入分化,做好衔接,防止教学内容重复。加设国际金融相关内容,比如国际金融基本理论及业务等知识。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金融学为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采取理论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应当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操作能力。所以新时期为能够适应新形势,金融学专业应当采取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模式。发达国家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用普及,常用方式为情景教学法及模拟教学法,两种教学方式需要借助资源及技术,对学生具有较好的培养作用。金融学专业实践要求不断提升背景下,各类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及教学方法,改变学校教学模式及教学条件,投入更多的先进设备,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实践能力,具有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

国内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科技不断创新及开发,现代化技术为教学带来较大便利。新时期金融学专业应当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利用学校资源使金融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教学成果从量变到质变。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具备开放性、高效性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加快捷获取金融行业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掌握先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了解行业知识与动态。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专业系统不断完善,金融经济重要性不断提升。金融业发展对金融人才有大量需求,现代金融人才应当掌握金融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能够立足宏观视角对国内经济形式有所掌握,能够操作金融活动。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需积极改进才能实现质变。

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非一日之功,实现教育的改革是个需要摸索的过程。在传统金融学教育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和优化,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建立金融教学改革理论体系。并在今后的教育中不断进行创新,完善金融学课堂的教育,金融学教学质量有望得到较大的提升。

摘要:本文通过金融学课堂上的教学特点来对金融学课堂进行解析,发现现今在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针对金融学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金融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育改革,金融学,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智淇.国际化下的金融学专业的学习理念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2).

[2] 万鹏程.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3).

[3] 林蕾.基于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时代金融,2017(20).

金融业改革发展范文第5篇

石嘴山市是国家级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撑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石嘴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以“优政策、建机制、搭平台、促改革、拓渠道”为抓手,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打通服务民营经济的“血脉”,跑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优化政策引导支持,让金融机构“跑”起来。制定《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行动推动方案》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各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举措,截至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75%。用足用活货币政策工具,争取再贷款、再贴现和常备借贷便利限额,将再贴现支持对象由过去的小微企业放宽至所有民营企业。建立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年度考核机制,结合石嘴山市重点产业发展部署,把支持重点特色产业民营企业信贷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通过表彰、推荐重点优质项目、增加财政性存款、总结经验推广等方式给予鼓励。建立全面服务企业的“金融服务顾问”和帮助银行更好开展信贷决策的“产业发展顾问”的“双顾问”工作制度,以创新金融服务为突破口,为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产品对服务、服务对诉求的金融专业服务,提升银企对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让金融服务“实”起来。一是建立金融工作局、人行、银保监等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服务联动机制,定期研判金融运行形势、风险监测和全市民营融资服务落实情况,安排金融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重点任务。面对民营企业的金融风险隐患,形成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良好局面。压实债权人委员会职责,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不起诉、不下调贷款分类,避免形成“踩踏”,给其“喘息”时间,恢复“造血能力”,确保风险平稳化解。二是建立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建成重点特色产业民营企业名录库,动态更新,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金融机构实施分级分类帮扶奠定基础;积极组织举办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特色产业推介会、政银企对接会等融资活动,2021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支持企业新增发放贷款、承兑、贴现等各类贷款111.3亿元。三是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企业精准帮扶模式,开展“金融+”融资需求调研活动,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定期走访调查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截至上半年,金融机构支持重点特色产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倍。四是加强信用信息共享,石嘴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全国“信易贷”平台),线上发布金融产品、信贷政策等,依托信用数据赋能,实现银行与民营企业实时在线精准对接促进融资意向达成,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搭建融资服务平台,让财政金融“联”起来。积极创新“政银担”产品,整合全市5支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建立“石时担”担保基金,采取多元化产品服务模式,施行政银担风险损失分担机制,资金放大达到3.6倍,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2020年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区)全覆盖,注册资本较上年同期增长20.3%,担保实力进一步壮大。发挥国有资本金融服务功能,整合国有资产组建2家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投融资平台公司已累计对各类民营企业资金支持近10亿元。组建国资助贷机构,由国有企业出资发起成立2家助贷中心,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过桥资金239笔13.9亿元。力推贷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在确权颁证、抵押物评估和不良贷款处置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建立“政银保”风险缓释机制,截至上半年,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3万笔12.8亿元。形成了在全国叫得响的“平罗模式”,荣获宁夏金融服务创新二等奖,“农房”抵押贷款在中期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六名。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让金融市场“活”起来。2021年石嘴山市成功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资格,将5000万元试点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和风险补偿金,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坚持把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振市场信心、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之举,石嘴山市在2020年宁夏各地市营商环境测评中,获得信贷单项指标位列第二。截至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8万户。不断丰富全市金融业态,建成西北第一个科技金融众创空间,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小贷、大数据服务、融资担保、产业基金等金融业态集群发展的态势。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首发全区第一单“复工复产”专项可转债,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减费让利1103.4万元,新发放信用贷款48.9亿元,对市场主体融资担保费率最低降至0.5%。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模式。给予民营企业最快速的金融支持,推出“小微快贷”“云税贷”“善融贷”等17款线上线下融资产品,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推动企业多元融资,让融资渠道“宽”起来。鼓励企业利用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开展直接融资,累计实现各类企业直接融资96亿元,企业股权银行质押融资35亿元。强化上市培育,对启动在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程序的企业予以分阶段奖励,最高奖励1500万元,激发石嘴山市企业冲刺上市的积极性;筛选20余家企业作为上市“后备军”重点培育,形成企业上市阶梯式布局。积极引智借力,分类别分阶段举办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债发行实务培训讲座,积极邀请业界专家和有丰富资本市场服务经验的律师、会计师等为重点培育企业进行多对一辅导,为重点企业“会诊把脉”“传经送宝”。主动上门推介,组织重点培育企業赴深圳、上海、杭州举办石嘴山市企业、产业、项目专场路演等活动,积极向全国资本推介优质企业和项目,邀请区外资本赴石嘴山市考察投资,为企业直接融资“铺好路子”。强化制度保障,为企业上市破题解忧,健全上市工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建立上市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清单化管理制度,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借力资本市场融资扫清障碍。G

责任编辑:何青芳

金融业改革发展范文第6篇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关系着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金融改革提上重要议程,这将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将为农村居民收入带来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居民收入;关系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和扶持,农村居民收入不断上涨,收入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农村的教育程度、城镇化建设的水平等。另外,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金融改革的大力推进,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

1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的条件日渐宽松,各种创新型的农村金融形式层出不穷。但是我国早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导致尽管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迅速的态势,但相对于城市来说依旧落后,且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作用有限。当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1金融组织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虽然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日渐增多,但是总体看形式单一、数量有限。当下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为农业银行、农商行以及正在探索试点阶段的村镇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农村地区难觅踪迹。即便是以上提到的三种银行,在农村地区也仅存在于村镇上,网点设置少之又少。因网点路途较远,增加了农民利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居民对银行的利用率。

1.2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滞后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普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例如信用、产权制度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的金融业同城市的金融业相比显现先天不足,不但业务发展滞后、职能弱化,而且连基本的金融机构都较为缺乏,无法完全覆盖,因此导致信贷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村剩余资金大量外流。

2农村金融发展同农民收入的关系

农村人口占比重非常大,因此其收入的增加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放开,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同期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由此导致城市居民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农村经济发展相比城市速度缓慢、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明显,以致形成目前较为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着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

2.1农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农民收入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最主要的组成要素是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二者构成绝大多数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2.2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途径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发挥影响主要是通过信贷来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而农民通过在乡镇企业的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来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其次,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使通过向农民提供家庭贷款,以帮助农民发展经营性农业投资来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再次,农村金融通过向农村居民提供储蓄利息等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民收入的转移性收入部分依赖于国家政策,属于转移支付范畴,跟农村金融基本无关。

2.3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

由于农村金融作用发挥比较滞后,农民由于没有充足的抵押等原因无法充分大量获得农业贷款,导致农民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程度有限。由于农民扩大经营主要是中低端的种植、养殖业,附加值低,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无法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长,且受自然灾害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贷款风险高,农村金融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部分贷款甚至成为农民的债务,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民被企业或个人雇佣,为雇佣者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如外出务工、在乡镇企业中务工的所得。随着当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的建设,农民更多地参与第二或者第三产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因为农村金融通过加大对乡镇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促使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农民提供更多务工机会;农村基础设施在农村金融贷款的支持下,一方面会吸收大量农民来务工;另一方面,会促进农村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的产业化以及农村产业的规模化,从而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有助于农产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向高附加值及高收入的工业、服务业等转移,增加了农民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和工资水平,增加了其工资性收入。

我国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小,同时各地区由于发展程度、财产状况的不同,二者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不同。当前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为主,金融机构的种类单一、数量少,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有限。主要集中于存取款、贷款,极少有投资、理财、保险等财产保值增值服务。农民由于知识有限又缺乏投资渠道,因此更愿意将钱存放于金融机构获得微薄的利息收入,无法获得证券、基金等投资理财带来的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农村金融机构更多地承担代政府发放涉农补贴、救济金等政策性资金,因此金融机构本身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有促进作用的,主要通过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来实现。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金融本身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要大力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立香.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1.

作者简介:李朋,满族,长春科技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通讯作者:王晓光,长春科技学院, 教授, 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

上一篇:技能大赛讲话稿范文下一篇:教师等级考核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