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口腔护理论文范文

2024-01-25

化疗患者口腔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 均为女性, 年龄28~67岁, 平均45.3岁, 术后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6例, 腺癌5例, 导管内癌6例, 鳞状细胞癌3例。

1.2 方法

采用CAF方案31例, ET方案19例 (C代表环磷酰胺, A代表阿霉素, F代表氟脲嘧啶, E代表表阿霉素, T代表紫彬类) , 所有患者化疗4~6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28d。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45例, 骨髓抑制23例, 口腔炎26例, 脱发50例, 恐惧焦虑9例。

3 讨论

3.1 化疗药物的护理

根据医嘱正确配制药物, 如阿毒素必须用5%葡萄糖溶解, 而用生理盐水则易结块不能完全溶解;环磷酰胺必须用生理盐水并延长溶解时间至溶液中透明结晶完全溶解。根据给药途径正确给药, 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为静脉注射, 氟脲嘧啶为静脉滴注须持续3~4h。化疗前后和输入不同化疗药物时, 都要用生理盐水50~100m L冲洗血管, 可稀释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 减少对局部组织刺激, 有效预防静脉炎。静脉化疗前应检查回血确保通畅方可给予化疗药物, 如有红肿、疼痛等不适应予及时处理。乳腺癌病人因淋巴回流受阻致患肢肿胀, 6个月内患肢禁止输液,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 化疗后易出现多处水泡、溃烂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因此病人从第一次化疗起就应注意静脉计划有序的应用。一旦化疗药物外渗,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尽可能回抽药物, 用注射器抽取地塞米松5mg+0.25%利多卡因5m L在外渗部位处进行封闭注射, 然后用冰袋或硫酸镁局部冷敷12~24h, 严防化疗药物渗漏致皮下组织坏死。

3.2 消除乳腺癌患者对癌症的恐惧

坦诚地回答病人的疑问, 耐心地给病人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告诉病人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 随着医学的发展, 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 有的甚至可以根治, 恢复正常生活[1]。 (1) 消除乳腺癌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坦诚地回答病人的疑问, 耐心地给病人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 告诉病人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 随着医学的发展, 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 有的甚至可以根治, 恢复正常生活。

3.3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 可能使患者拒绝有效的化疗

采取多种疗法开展访谈、咨询、支持、帮助, 主动关心患者, 呕吐后立即漱口、擦洗、整理床位, 给予适量镇静、止吐剂, 观察记录呕吐次数、数量、性质,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3.4 骨髓抑制的护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化疗期间要注意患者血象变化, 防止感染。化疗期间血白细胞<3×109/L, 血小板<50×109/L, 血红蛋白<80g/L, 应停药。若血白细胞<1×109/L, 应实行保护性隔离, 住单间或隔离病房, 卧床休息、制动;病房经常开窗通风, 紫外线消毒2次/d, 限制探视;做好口腔护理, 用朵贝尔氏漱口液漱口, 3次/d;监测生命体征 (尤其是T) 及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 并及时处理;按医嘱使用升白细胞的生物制剂,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惠而血 (瑞白) 50ug/m2皮下注射, 或生白能5~10ug/kg皮下注射, 每天1次;口服地榆生白片、利血生、鲨肝醇等治疗, 一般白细胞在2~3d后升至正常, 停药48h后可继续接受下一疗程化疗。

3.5 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心脏毒性表现为短暂的心动过缓, 也可无自觉症状, 化疗结束后心率自行恢复正常。还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衰, 一般剂量下心衰发生率为1%~2%, 随着累计剂量增加, 对心脏毒性作用增强。用药期间应严格注意心律及脉率变化, 必要时可行心电监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6 脱发的护理

化药物剂量越大, 脱发越严重, 通常发生在用药后1~2周, 2个月内最显著。对这类病人我们在化疗前已向她们讲述脱发是暂时的, 待化疗结束2~3个月头发会自动长出来, 因健康教育到位, 病人有所心理准备。其次为预防脱发, 在化疗前10min我们指导病人头部怎样放置冰帽, 其目的使头皮冷却局部血管痉挛, 减少药物到达毛囊而减轻脱发。日晒, 外出时要带帽, 告知病人不要使用对头发有刺激性的洗发液, 同时建议患者戴假发或帽子, 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护理方法, 使患者对于肿瘤化疗这种治疗手段更加容易接受,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念, 克服原有的恐惧焦虑感, 很好的配合医护的治疗, 我科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提高了患者疾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通过对50例乳腺癌患者全身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我们采用正确的化疗药物配置方法, 及时通过药物解除患者的恶心呕吐, 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很好处理药物带来的心脏, 骨髓抑制等副作用。结果 通过加强对全身化疗的各项措施,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延长了生命, 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 使孩子易于接受化疗, 并可以控制晚期转移的肿瘤。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张素娟, 耿寅卯, 王晓春, 等.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N].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 20 (2) :33~35.

[2] 孙立宏, 杨丽敏, 赵丽敏.乳腺癌化疗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2:179.

化疗患者口腔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 最高年龄78岁, 最低年龄46岁, 平均年龄62岁;女性患者34例, 最高年龄7岁, 最低年龄50岁, 平均年龄64岁。在这些患者中, 胃癌18例, 肝癌12例, 结肠癌13例, 肺癌3例, 淋巴癌14例。患者平均已接受4~6周的化疗治疗。所有患者的心常规检测、尿常规检测、粪便常规检测均正常, 患者的心电图也正常。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方法

由于患者患有的是不同部位的癌症, 因此, 化疗的时间化疗的部位、使用的药物均有差异, 因此, 在将患者送入输液室输液之前, 护士应准确的查明患者所患的是何种癌症、接受化疗的具体时间、接受化疗的部位和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这样可以使化疗患者在后期的门诊护理中开展符合自己化疗治疗的相应的护理方法, 避免出现交叉护理的失误。再将患者送入输液室后, 护士应根据之前采集的患者的治疗资料, 选取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 在进行输液之前, 护理人员因严格的核对每一位患者所需的输液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相关的信息, 并且向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详细的讲明患者所接受的化疗的治疗方法、后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的药物实行现用现配, 每次配制完成后的药物, 需要找另外一名护士核对避免配制差错的发生。每一个病房的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可以对患者进行24h全方位的护理, 随时的记录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2 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往往会给患者一种“死亡通知书”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消极的对待自己后期的治疗, 从而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 (1) 护理人员在对化疗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应和患者讲明癌症的发病原因和癌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到自己目前所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化疗治疗的结果, 只需要遵从医生的建议用药, 不良反应很快就能消除;自己的的病情并不是不能治愈的, 只要自己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恶性肿瘤细胞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自己也可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从而使患者建立起治愈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 护理人员每天应将患者的病床收拾干净、整洁, 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 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的家属, 多给予患者一些家庭的鼓励和支持, 更加坚定患者治愈的信心。

2.3 患者的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时, 应选择直径较粗、弹性较好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上周循环受阻区域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3];根据所选择的血管的粗细合理选择针头, 避免同一静脉血管反复穿刺;熟悉所使用药物的性质, 选择合理的稀释浓度和注射速度, 并通过提升注射温度等措施来减少化疗药物溶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带来的疼痛感。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

2.4 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化疗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常常可以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 如出现这类情况, 因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重新选在合适的静脉血管和合适的针头再进行注射;化疗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时, 由于服用一些抗肿瘤的药物, 往往还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此时, 可以给患者服用止呕的药物, 以减少患者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再者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也要有所注意, 通常每日给患者的食物应是“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食物, 并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以免诱发患者呕吐。

3 结语

通过对本院的60例患者进行的化疗门诊护理研究表明, 合理的门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对恶性肿瘤的恐惧情绪, 树立积极地治疗信心, 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后期的治疗,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 进行化疗护理疗效的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60例, 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不同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方法, 分别对患者进行了一般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静脉护理、化疗后不良反应护理, 并记录了患者在护理中的恢复状况, 进行了相关的护理疗效分析。结果 患者在接受了相应的化疗护理之后, 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患者均能积极的配合医生后期的化疗治疗, 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化疗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恶性肿瘤,门诊,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许喆, 王洁.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护理观察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

[2] 汪春丽.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5 (1) .

化疗患者口腔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并坚持规范、系统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年龄32~69岁, 平均 (51.4±7.1) 岁。病种为卵巢恶性肿瘤28例, 侵蚀性葡萄胎16例, 绒癌6例, 子宫内膜癌10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评定, 该量表在国内外应用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信用、效度[3]。该量表共有20个题目, 每个题目分别为1~4分, 得分范围20~80分, 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

1.2.2 资料的收集

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取得患者同意。在患者入院30min进行第1次SAS量表调查, 入院2d完成第2次SAS量表调查, 60例患者均能够配合并完成量表内容。

1.2.3 护理干预方法

(1) 心理护理:身患恶性肿瘤对患者已是个严重打击, 加之化疗要忍受巨大痛苦, 患者一般情绪低落、消沉, 具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每次巡视病房时应通过美好语言、端庄举止、亲切问候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予心理支持, 使患者感到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疑虑, 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多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使患者从手术顺利及术后长期生存的患者身上看到希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取得家属配合, 一起鼓励、帮助患者对抗疾病。 (2) 局部组织损伤护理:由于化疗药物有强烈刺激性, 一旦穿刺部位药液渗漏, 会造成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 须注意:提高穿刺技术, 保护好静脉即不在24h内穿刺过的静脉下方注射, 以防渗漏;滴速不宜过快, 否则易使局部血管内压力增高造成渗漏;静脉给药时, 先输入生理盐水, 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方可给药, 输完药液后在给予生理盐水冲管以稀释局部血管药液的浓度;若发现药液外渗或患者感觉疼痛, 立即停药, 及时查找原因, 局部冷敷12h, 使局部血管收缩, 减少药液扩散。 (3)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护理: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护理食欲不振时, 要鼓励患者少量多餐, 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恶心呕吐时及时清理呕吐物, 遵医嘱给予镇静止吐药物, 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或听音乐、看杂志, 以分散其对呕吐的注意力。呕吐时饮食选择碱性或固体食物, 而酸性食物有助于控制恶心。 (4) 心脏毒性的护理:阿霉素可引起心肌损害, 滴注时要特别注意, 药液浓度不宜超过5mg/mL,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 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测。 (5) 脱发护理:我科接受化疗的均为女性, 脱发造成了自身形象的损害, 易产生自卑心理, 此时护士要用保护性语言让患者知道一般停药6~8周后头发会逐渐长出, 且更黑更好, 同时治疗期间给予头皮冷敷, 减少头皮血液供应以预防因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 (6) 腹痛、腹泻的护理:认真观察并记录每日排便的次数、量及性状, 排便次数每天超过3次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病情严重者, 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2 结果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经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入院时减轻 (P<0.01) , 具体见表1。

3 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水平显著降低, 患者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积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通过美好的语言与行为, 可扭转患者的负性心理, 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及专业理论知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细致的介绍疾病治疗和护理方法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理解, 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斗志[4]。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 观察心理护理对其情绪的影响及其护理, 记录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优于护理前,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程度,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LermanC, RimerB, BlumbergB, et al.Effectofcopingstylean drelaxation oncancerchemotherapyside-effectandemotionalresponse[J].Cancer N ursing, 1990, 13 (5) :308~315.

[2] 闵军霞.癌症患者心理反应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3) :180~181.

[3]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266~268.

化疗患者口腔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分析白血病化疗期间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化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血病化疗患者,临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白血病;化疗;口腔溃疡;护理效果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增殖异常,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患者出现贫血、感染、全身性出血等症状,影响患者机体健康。化疗治理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控制患者并发症,但治疗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其质量效果,需在治疗期间给予对应护理干预[1]。本次研究,分析了白血病化疗期间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16±6.37岁),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9.08±6.55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护理,方法为:

1.2.1常规护理,患者化疗前需为其提供药物指导、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能够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同时,还需观察患者机体状态,若患者合并出现有并发症、不良反应情况,能够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改善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2.2早期护理,(1)化疗前护理,患者病情确诊后,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护理,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将疾病内容、临床治疗方法、预后质量告知,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改善其负性情绪。(2)化疗期间护理,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尽量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患者舒适度,若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或机体不耐受,需立即停止化疗,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病情发展。(3)化疗后护理,①饮食护理,患者需以高营养、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提高患者机体营养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化疗治疗耐受度,有利于化疗治疗进行。②病房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需开窗通风,采用氯消毒液擦拭病房内装饰和地面,以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③口腔护理,口腔溃疡是患者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质量,在患者治疗期间,需指导患者采用漱口液含漱,3次/d,一旦发生口腔溃疡情况,可根据其溃疡程度,采用利多卡因、甲硝唑溶液含漱治疗,控制溃疡病变情况。④皮肤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定期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整洁,能够避免皮肤感染情况。若在化疗期间出现皮肤局部感染情况,可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若出现局部分泌,需及时清创处理,避免感染面扩大。

1.3 疗效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并发症采用x2检验,以(%)表示,生活质量比较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n=38),口腔溃疡4例,感染3例,出血1例,占比21.05%;观察组(n=38),口腔溃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3%;(x2=6.176,P=0.013),比较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对照组(n=38),生活质量(78.65±3.12);观察组(n=38),生活质量(84.13±3.28);(t=7.462,P=0.001),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白血病是临床严重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化疗方法为化疗,通过注射药物,抑制并杀灭癌细胞,避免白血白细胞持续性浸润、增殖,缓解患者病情发展。但化疗药物作用到患者机体,对其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严重者无法继续进行化疗,预后质量较低。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需为患者提供对应护理干预,以改善其预后质量。

常规护理多根据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护理时机较晚,患者并发症情况为明显改善,而早期护理干预下,从化疗前、化疗期间、化疗后的不同时机给予护理干预,旨在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不良反应情况,提高患者化疗耐受度,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患者预后质量有明显改善[2]。研究结果显示,化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于白血病化疗患者采用早期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叶勤, 高德杰, 张言荣.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37):163-164.

[2]苏树娟,潘翠针.整体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8):78-81.

陸军特色医学中心血液科 重庆 400042

化疗患者口腔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接收的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1例,作分析组。年龄:60.2~85.7岁,中位数(67.32±5.75)岁;性别:包括18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同期选取31例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年龄:61.1~86.5岁,中位数(67.62±6.11)岁;性别:包括19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都已确诊,满足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均接受化疗,且观察其资料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内所有入选患者都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病情监测、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分析组入选对象施行综合护理:①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值。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条件处于紊乱状态,因此需要对其水电解质、酸碱度进行纠正,并定期测定其血糖值。此外,采血之前,护理人员要轻柔按摩患者肢体的末梢,遵守无菌原则进行采血,且完毕后还需对采血点进行按压。②用药指导。首先,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接受化疗,部分患者依从性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化疗的重要性。其次,患者应用胰岛素时,还需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再次,护理人员还要适时更换注射位置,并查看患者皮下组织,判断皮下脂肪是否出现萎缩现象。最后,注射完毕后,需将患者带至观察室中,以便于检测患者用药反应,30 min后嘱咐患者进食。③低血糖防护。由于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事件,并出现紫绀、嗜睡、抽搐以及呼吸暂停等症状。因此,在化疗流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巡视,且应用胰岛素后前30 min要鼓励患者进食,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或者食欲较差,还需结合其临床指征加餐,并对胰岛素给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患者血糖值维持7.8 mmol/L左右,从而防止低血糖现象发生。④饮食指导。为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加强饮食指导十分关键,通过缓解其胰岛组织的压力,对高热量物质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与此同时,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化疗后,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还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高蛋白以及丰富维生素类食品,保证新鲜水果与新鲜蔬菜的进食量。除此以外,如果患者并未出现纳差以及厌食等现象,则需结合其病情状况计算出患者热量值,严格控制水果进食量,并结合其血糖控制质量制定出进食方案,通过“按时进食”“按量进食”,加强夜间饮食护理,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⑤感染防治。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化疗后,还容易出现抵抗力低下、骨髓抑制以及白细胞计数异常降低等现象,以至于感染症状的发生。鉴于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体表温度进行定期测量,并对其足部组织、口腔组织和会阴部组织进行清洁,避免使用辛辣类食品,对患者住院环境定期消毒,确保病房内空气的清新度,从而防止感染现象发生。⑥出血防治。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会异常降低,不仅血管组织的内皮细胞会受到损坏,而且凝血功能也会出现异常,以至于患者机体出现出血现象,轻则影响其预后,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必须加强防治。在化疗期,护理人员要定期查看患者皮肤颜色、粘膜组织完整性,并判断是否出现瘀斑、颅内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对患者出血时长、意识状况、瞳孔变化情况、凝血时长等指标进行记录。除此以外,为患者创建舒适、静谧的住院环境,定期更换床单及被套,并嘱咐患者勤换贴身衣物,确保其皮肤组织的清洁性与干燥性。

1.3 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该院选用SPSS 20.0统计软件,其中以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选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并以(±s)代表计量数据,若两组间数据对照有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果

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血脂异常,发生率6.45%;5例高热,发生率16.13%;2例酸中毒,发生率6.45%),总发生率29.03%;分析组有1例血脂异常患者,其发生率3.23%;对照组中患者血糖值为(6.01±0.94)mmol/L,分析组为(4.70±0.72)mmol/L,表明分析组入选对象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当前,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总数逐年递增,已成为临床多见病症之一,且大多不会出现“3多1少”症状,该病症不仅发病较急,而且还会出现进食量骤减、酸中毒、多尿、脱水以及恶心呕吐等现象,使患者正常生活、身体素质受到影响,不利于提升其生存质量,所以需要加强疾病防治,进一步控制患者血糖值。化疗属于治疗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方案之一,但是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化疗,不仅会出现疼痛感,而且还会有恶心呕吐以及纳差等不适症状发生,因此大多患者拒绝配合治疗,以至于其治疗效果有限,加之部分化疗药品会引起高血糖症状,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配合度以及依从性,配合展开综合护理方案迫在眉睫。在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综合护理方案具有可行性:①该干预方案强调在患者化疗中落实用药指导、血糖监测、饮食指导、感染防治、出血防治以及低血糖防护等措施,可提升护理工作及时性及有效性。②该干预方案可提升患者配合度以及依从性,有助于提高化疗质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及生存质量。③该方案强调护理人员不断优化自身操作技术,主动学习和研究各种新型护理技能,因此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不适感得到有效缓解,除了能控制其血糖值外,还能避免血脂异常、高热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出现[5] 。该研究中,对照组入选对象血糖值为(6.01±0.94)mmol/L,分析组为(4.70±0.72)mmol/L,且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是29.03%,分析组是3.23%(P<0.05),该研究结果与杨会波[6] 等人观点有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在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推行综合护理方案效果突出,除了可避免出现并发症外,还能控制患者血糖值,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评定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接收的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1例,作分析组,在组内推行化疗+综合护理方案;同期选取31例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并在组内推行化疗+一般护理方案,观察所有入选对象护理效果,并对其并发症发生几率、血糖值等指标进行客观比对。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血糖值为(6.01±0.94)mmol/L,分析组为(4.70±0.72)mmol/L;对照组中有9例(29.03%)患者出现并发症,分析组有1例(3.23%),两组疗效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推行综合护理方案效果突出,除了可避免出现并发症外,还能控制患者血糖值,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般护理,综合护理,老年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血糖值

参考文献

[1] 徐灵莉,邓本敏,唐玲,等.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4):351-354.

[2] 帕提古丽·阿不都,陈玲,尹哲.观察化疗合并糖尿病80例患者的护理[J].现代养生,2014,10(10):179.

[3] 杨艳,张丽嬴,刘琳琳.71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9(9):55.

[4] 陆燕琼,詹爱棉,罗丽,等.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血糖不稳定因素分析及干预[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2):64-65.

[5] 刘运梅,肖丁华,周琴,等.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2,17(17):10-11.

化疗患者口腔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疗了IIb~IVa期宫颈癌患者48例, 年龄30~74岁, 平均49岁, 全部病例都经病理确诊。患者治疗前均行胸片、B超、心电图、大小便常规、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 患者均行直线加速器照射治疗及腔内后装治疗, 同时应用以铂类为基础的静脉化疗, 采用PF方案护理35例, TP方案化疗14例。

1.2 结果

本组出现放射性皮炎11例, 腹泻19例, 放射性直肠炎3例, 放射性膀胱炎1例, 白细胞下降21例, 阴道出血2例。通过治疗和细心的护理, 减轻患者的痛苦, 顺利地完成治疗计划。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宫颈癌患者的心理反应有:焦虑、忧郁、无助感、担心预后、缺乏社会支持、自己是他人的累赘、坚信自己会死亡, 因此,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况, 详细解释放化疗的疗效及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应认真听取并了解患者在治疗、护理、饮食、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减轻其痛苦。动员患者的社会和家庭支持力量, 尽量满足其需求, 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并治疗疾病的信心, 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消除孤独感。介绍治疗成功病例, 增强其抗癌的信心,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化疗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功能与情绪反应[2]。护理人员应增加对化疗患者的交流与情感支持, 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1) 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泻, 恶心呕吐, 可采用止吐药与镇静剂预防联合用药的方法。托烷司琼或昂丹司琼化疗前30min静脉滴注, 苯海拉明化疗前肌注, 甲氧氯普胺化疗后肌注, 以减轻胃肠反应。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饮食,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腹泻患者严密观察大便性状、次数, 按医嘱给予止泻药, 少渣半流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 (>2000mL/d) 及时补充电解质,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指导患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若大便次数增多, 要及时留取标本培养, 以防发生假膜性肠炎。如有便秘者, 使用通便药物。 (2) 骨髓抑制的护理: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减少, 治疗期间定时监测血常规, 患者有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减少陪护和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基础护理。若体温高于38.5℃, 采用物理降温, 禁用水杨酸制剂, 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及抗生素, 并予以积极的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 补充营养, 提高自身抵抗力。

2.3 放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1) 放疗全身反应的护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乏力、疲劳、头晕、恶心, 甚至呕吐等,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指导其合理休息, 轻微活动及饮食起居。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治疗, 改善营养状况, 减轻毒副反应。 (2)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放疗期间嘱患者穿宽松纯棉的内裤, 勤换内裤,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用肥皂及粗糙毛巾檫洗放射区, 禁止粘贴胶布, 局部不可热敷。如出现干性反应, 指导患者用珍珠粉或薄荷粉止痒, 不能用手抓挠;如出现湿性反应, 涂搽四环素软膏或氢化可的松软膏。 (3) 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直线加速器照射治疗及腔内后装治疗,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下坠感、里急后重或脓血便。给患者做解释工作, 消除恐惧心理, 进食少渣半流饮食、口服消炎、止泻药, 也可用直肠栓剂等, 以防便秘。 (4) 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嘱患者在放疗前排空膀胱, 以减少受量, 放疗后多饮水。放射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 应及时抗炎、止血、膀胱灌注等处理, 如出血不止造成患者贫血, 可在膀胱镜下行电灼治疗, 如过度贫血应输新鲜血液。

2.4 阴道冲洗的护理

中晚期的宫颈癌患者, 由于肿瘤破溃, 对周围组织血管的侵犯, 均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及浆液性分泌物, 常伴有感染, 大量脓性感染样白带。同时患者在放疗期间, 由于肿瘤细胞的不断坏死、脱落, 容易造成大量分泌物积聚, 引发或加重细菌感染。阴道冲洗是放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可以减轻阴道粘膜充血、水肿, 并能清除放疗后坏死组织、提高放射敏感度, 预防盆腔腹膜炎。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配制适宜的冲洗液的浓度、温度, 冲洗头放入阴道的深度。转动冲洗头冲洗等正确的操作方法, 便于出院后在家进行冲洗。

2.5 阴道出血的护理

由于肿瘤坏死组织侵犯血管, 放疗过程中如遇不良刺激导致出血或自行破裂出血, 患者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 甚至晕倒, 护士要沉着应对, 嘱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吸氧, 测量血压、脉搏, 配合医生用无菌纱布条进行阴道填塞, 必要时遵医嘱输液、输血, 使用止血剂、镇静剂,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继续出血, 并做好记录。

2.6 出院指导

为了巩固疗效,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指导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 预防癌细胞的转移及复发。有研究发现, 宫颈癌放、化疗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大, 加之宫颈癌患者年龄相对较轻, 更加注重性问题及疾病相关的诸多问题, 确切告知患者, 3个月后经复诊宫颈伤口愈合者可恢复性生活。鼓励患者进行提肛锻炼以增加阴道肌肉张力。坚持半年以上每天或隔天1次的正确的阴道冲洗, 加强会阴部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加强营养, 避免重体力劳动, 同时稳定情绪, 保持自我形象, 提高生存质量。

3 讨论

同步放化疗是目前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但是同步放化疗也增加了毒性反应, 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同期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能有效地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减少患者的痛苦, 以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对策。方法 在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期间, 采用一系列的专科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和细心的护理, 48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 采用及时有效的专业护理, 可预防和减轻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 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朱笕青.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治疗的新模式[J].外国医学妇产科分册, 2002, 29 (4) :216~219.

上一篇:乡镇行政发展途径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