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范文

2023-12-10

化疗药物范文第1篇

化疗病人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骨髓抑制; (2) 消化道反应; (3) 静脉炎; (4) 口腔溃疡; (5) 脱发。

2 预防及护理

(1) 化疗给药必须又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 必须了解各类药物的局部刺激作用, 对于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切忌渗漏于皮下。有些抗肿瘤药物对组织有强烈的刺激性, 如不慎注入皮下, 可引起组织坏死, 形成硬结, 甚至经久不愈。对抗肿瘤药物注射方法不当常可引起静脉炎, 以致血管变硬, 血流不畅, 甚至闭塞。

(2) 用药前应熟悉各种药物的刺激性。强刺激性化疗药临床上常见:诺维本、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表阿霉素、氮介、米托蒽醌等。

一般刺激性化疗药物临床上常见: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健择、紫杉醇等。

无刺激性化疗药物:平阳霉素、博来霉素、阿糖胞苷等。

(3) 临床上凡静脉化疗的患者, 初次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 消除其恐惧感, 尤其是强刺激性化疗药物, 应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并着重指出药物的刺激性, 给药时如有疼痛或异常感觉, 应及时告诉护士, 切勿勉强忍受, 以致造成组织坏死。

(4) 局部静脉状况评估及选择。

应选择前臂最容易穿刺的大静脉, 对于长期治疗时需制定静脉使用计划, 由远端小静脉开始, 左右交替使用, 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尽量不用足背静脉及下肢静脉建立静脉通路, 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 除上腔静脉压迫外, 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的静脉给药, 也应避免在有皮下血管或淋巴索的病生理部位上的静脉选择穿刺点。如曾做过放射治疗的肢体、乳腺癌手术后的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不易实施静脉穿刺。还应避免在24h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的下方重新穿刺, 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5) 在穿刺过程中, 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 这样会损伤静脉完整性, 并导致破损, 穿刺好要求保证针头固定稳妥, 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壁。

(6) 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者可行中心静脉置导管输入药物。

(7) 静脉冲注药物均为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 因此稀释药液浓度不宜过高, 给要速度不宜过快, 在给药前、2种药物之间和给完所有的药物之后应用生理盐水将药液冲净, 减少药液对血管的刺激作用。

(8) 强刺激性化疗药给药过程中, 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直到药物输入体内, 如果怀疑有药物外渗, 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 并按抗癌药物外渗予以处理。输注强刺激性化疗药在给药同时和给药之后就外涂地塞米松软膏, 可预防和减少局部炎性反应的发生。

(9) 药物外渗后发生组织损伤的时间也有差异, 蒽环类药物、氮介和长春新碱类药物引起损伤缓慢, 其外渗时经常会患侧刺痛, 7~10d后出现红斑, 发热和疼痛, 可发展成溃疡, 2~3个月内溃疡逐渐增大, 不能自愈。

3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3.1 穿刺局部宜冷敷, 不宜热敷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 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化疗药物发生渗漏时, 宜尽量选用冷敷或冰敷, 目前, 对于化疗药物渗漏后热敷尚有争议, 因化疗药物外渗后即采用热敷而致局部水肿坏死的教训, 强调化疗药物外渗后局部切不可热敷。但也有人报道, 渗漏经处理并冰敷24h后, 可做一般热敷。

3.2 外渗时处理

如注射时药液漏出血管, 需立即停止注药或输液, 将针头保留并接注射器回抽后注入解毒剂, 然后皮下环形注入解毒剂;局部涂地塞米松软膏或敷金黄如意散, 冰敷24h (止痛并使解毒剂停留于局部以发挥作用) , 如疼痛不止可用氯乙烷表面麻醉止痛;抬高患肢。及时报告医师并详细记录药物渗漏情况。

3.3 化疗药外渗出现炎性反应的时间为1~2周

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 如表阿霉素后第1、2天可能局部无异常反应, 可在以后甚至长达2周或更长时间后才出现局部红斑、溃疡、坏死。所以临床上输注这些强刺激性药物后还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外涂地塞米松软膏或其它解毒剂。

文献报告1例阿霉素注射于1周后开始出现炎性反应, 疼痛剧烈, 有溃疡形成, 广泛侵蚀肌腱和韧带, 导致不可逆损伤 (表1) 。化疗药外渗后, 处理及时, 措施得当, 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 静脉化疗药物发生渗漏的关键在于预防, 如注射部位选择, 合理保护血管, 提高穿刺技术, 正确掌握药物的输注浓度和方法, 一旦发生渗漏要及早采取冷敷、拮抗剂等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

摘要:化疗局部毒副反应占抗癌药物所致各种反应的2%~5%, 是给癌症患者痛苦较大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大多数化疗药物均由静脉给药, 但是具有刺激性的抗癌药物一般对皮肤组织、血管内膜都有一定的毒副反应, 其表现可因化疗药物特性、浓度、外渗剂量等因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或严重组织坏死等, 尤其是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 做静脉注射时, 常可引起静脉炎或栓塞性静脉炎, 表现为从注射部位的静脉开始, 延静脉走行, 受累静脉发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 呈条索状以至血流受阻, 如不慎注入皮下, 可导致局部皮肤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 表现为轻度红斑, 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 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 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 导致功能改变。因此, 必须掌握化疗药物局部毒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以减少肿瘤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化疗,毒副反应,预防及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恙兰.肿瘤病人护理[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1:65~95.

[2] 孙燕.肿瘤内科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3] 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74~190.

[4] 翟月霞.恶性肿瘤化疗中护理失误教训[J].护士进修杂志, 1995, 10 (7) :47.

化疗药物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乳腺癌患者604例, 全是女性, 年龄从22~80岁, 均为术后2~4周的患者, 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乳腺癌。

2 化疗药物所致主要不良反应

2.1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0%。一般用药后1~2h即可发生, 持续4~8h, 停药后3~5d消失。

2.2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2.3 肾毒性

化疗药物的肾脏毒性。

2.4 脱发

化疗后患者100%发生脱发, 大多数在用药后15d左右开始脱发, 脱发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2.5 组织坏死及静脉炎

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清除腋窝的各组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回流受阻, 静脉回流亦受阻, 只能在健侧上肢进行静脉穿刺, 而静脉是全身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 因此, 对乳腺癌患者来说, 良好的静脉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 对血管内膜均有一定的刺激性;护理操作、患者体质、凝血功能、免疫力等个体差异以及对静脉留置针过敏等因素都可导致静脉炎。

2.6 口腔溃疡

化疗药物的毒性往往引起口腔黏膜损坏, 破坏口腔组织和免疫机制, 主要表现为口腔干燥、牙龈炎、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 严重者还会影响进食和吞咽困难。另外, 由于长期、反复的恶心、呕吐可使口腔黏膜和牙龈持续暴露于酸性胃内容物, 易引起口腔并发症。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发病率高达24.8%~67%[3]。

3 护理措施

3.1 胃肠道反应预防措施

(1) 饮食的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在化疗期间食欲不振者占94.6%, 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高营养、富含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化疗期间不宜食过饱及过油腻的食物。温热适中, 少食多餐。不宜在饱餐后或空腹时行化疗, 在饭后2~3h应用化疗药物最佳。呕吐频繁时, 在2~4h内禁止饮食。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消除房间异味。 (2) 化疗前15min使用镇吐药物。 (3) 减慢输液速度, 提高剂量强度, 有利于发挥较强的抗癌作用, 同时避免药物毒性蓄积, 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减慢输液速度可减轻胃肠道反应症状[4]。

3.2 骨髓抑制的预防及护理

在化疗期间要注意患者血象的变化, 防止感染。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与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程有关。在化疗前、中、后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4×l09/L方可进行化疗。当化疗中白细胞<3×109/L必须停药, 白细胞严重减少者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若白细胞<1×109/L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5], 让患者住单人病房, 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减少探视。护理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按医嘱使用升白细胞的药物, 如迪利生、促粒素、惠尔血等, 在短时间内使白细胞升高。

3.3 肾毒性的预防及护理

氨甲喋呤大量应用时, 由于药物通过肾脏时以原型排出, 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易沉淀, 甚至结晶, 治疗时必须采用水化和碱化来预防这一并发症。每天液体总量不得少于3000m L, 水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液体超负荷的症状并及时处理, 口服碳酸氢钠, 保证尿液p H值6.5~8.0。定期检查血清电解质、肾功能情况, 同时记录24h尿量及颜色, 鼓励多饮水, 促进毒物排出, 以防尿酸结晶形成加重肾功能损害。

3.4 脱发的护理

由于脱发所致的“化疗特殊形象”是影响患者自尊的严重问题。因此, 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 在治疗前告知患者药物可引起暂时性脱发, 停药后头发可很快再生, 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在化疗过程中佩以冰帽或在发际下用橡皮条扎紧头皮予以预防。

3.5 组织坏死及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据文献报道, 输注化疗药局部静脉炎发生率高达57.6%。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用化疗药物前后用0.9%Na Cl注射液静脉滴注, 可防止化疗药液渗出, 减少对局部组织刺激, 有效预防静脉炎。如药液不慎溢出皮下, 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时, 应立即停止输入或注入, 即刻使用解毒剂, 用地塞米松5~10mg加利多卡因100mg加维生素C2g混合液5~8m 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作局部封闭, 连续2~3d, 同时冰敷24h[6]。之后局部使用微波治疗, 20min/d, 连续3~7d。如局部红肿较重, 可涂以地塞米松软膏和口服云南白药, 同时尽量抬高患肢, 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等症状即可消退。当出现静脉炎时, 传统的护理方法常采用局部湿热敷、红外线照射、抬高患肢、避免置管侧剧烈运动等。有研究显示, 理疗垫热敷预防静脉炎疗效较毛巾湿热敷显著。用红灵丹油膏直接涂在静脉炎部位可消肿止痛,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法。当血管走向有硬结或局部疼痛时应立刻拔管。

3.6 口腔溃疡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经常保持口腔清洁, 常用淡盐水漱口。醋调吴茱萸, 外敷肾经之井穴, 应用该法治疗化疗后引起的口腔溃疡效果较好, 且取材方便, 无不良反应, 患者易于接受。常规化疗的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 能减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使口腔溃疡发生率由28.7%下降到5.56%[7]。

4 结语

乳腺癌术后大量化疗药物的应用, 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但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 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加强护理观察来减少不良反应和由于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从而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60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疗程。结论 乳腺癌术后大量化疗药物的应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加强护理观察来减少不良反应和由于治疗引起的并发症。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章倩.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心脏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 2006, 16 (9) :758~762.

[2] 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4.

[3] Sadler GR, Stoudt A, Fullerton JT, et a1.Epstein J B man-aging the oral sequelae of cancer therpy[J].Medsueg Nurs, 2003, 12 (1) :28~36.

[4] 江艺, 扬钰贤.CF加5-Fu持续输注联合DDP治疗晚期食道癌[J].中国癌症杂志, 2002, 12 (10) :155~159.

[5] 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9:l71~l72.

[6] 李俊英, 余春华, 付岚, 等.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 :73~75.

化疗药物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均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间我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和 (或) 细胞学确诊, 并经X线、CT和 (或) B超证实存在中到大量胸水。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A组与B组各27例。其中A组为治疗组, 男15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54.5岁, 其中肺癌17例, 乳腺癌4例, 食道癌4例, 淋巴癌2例;B组为对照组, 男14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6.2岁, 其中肺癌15例, 乳腺癌5例, 食道癌3例, 淋巴癌3例, 卵巢癌1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查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 无严重障碍。2组基线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A、B2组患者经B超定位, 采用胸腔穿刺术,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待胸水引流净后, 胸腔内注入顺铂5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 为使药物与胸膜腔充分接触可嘱患者变换体位。每周用药2次, 5周为1个疗程。A组在胸腔灌注1h后行胸前局部热疗, 使用深圳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2000型体外高频热疗机, 工作频率13.56MHz, 电脑控温, 功率800W, 输出温度在40~43℃之间。每次持续45min, 每周2次, 5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周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化验, 心电图、B超检查。治疗5周后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标准[1]:完全缓解 (CR) :治疗后积液消失, 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 (PR) :治疗后积液减少超过50%, 维持4周以上;稳定 (SD) :治疗后积液减少或控制, 无增加趋势;进展 (PD) :治疗后积液未控制, 并有增加趋势。以CR+PR统计有效 (RR) 率。

1.4 生活质量观察指标

参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改善:分值提高≥10;稳定:无明显改变;恶化:分值减少≥10。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观察

A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85.18%;B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15.56%。2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生活质量疗效观察

A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改善者为20例, 稳定者为5例;B组为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改善者为13例, 稳定者为11例, 见表2。

2.3 毒副反应

A组消化道反应10例, 胸痛5例, 骨髓抑制1例, 皮下脂肪硬结2例;B组消化道反应9例, 胸痛6例, 骨髓抑制2例。

3 讨论

热疗是提高肿瘤组织的温度, 利用热效应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疗法。热效应对肿瘤细胞可产生直接的细胞毒效应从而将其杀灭, 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损害。正常组织丰富有序的血管网, 可迅速带走代谢产生的热能, 肿瘤组织没有正常固定的血管供应网, 甚至会有瘤栓堵塞, 热量易聚积, 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受热影响, 其通透性和流动性改变至细胞死亡。同时, 热效应使局部血管、淋巴管扩张, 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

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采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较之B组单纯应用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有较明显优势。因积液得到控制, 患者心肺功能障碍缓解, 生活质量提高。毒副反应方面, 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 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性高,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也较小, 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值得临床观察与应用。

摘要:近年来, 热疗成为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重要手段。热疗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局部增温, 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杀灭癌细胞, 同时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更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吸收。本研究通过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以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热疗,胸腔灌注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 储大同, 孙燕, 等.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47.

化疗药物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10 月该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50 例癌症伴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30 例, 女20例;年龄53~74 岁, 平均年龄为 (66.5±2.3) 岁;肺癌24例, 乳腺癌12 例, 卵巢癌9 例, 鼻咽癌5 例;空腹血糖平均值>7 mmol/L。 患者均在服用降糖药接受治疗。

1.2 方法

该研究50 例患者采用含紫杉醇药物—紫杉醇 (国药准字H20053001) 进行化疗, 将紫杉醇用0.9%氯化钠进行稀释, 静滴3 h, 剂量为135 mg/m2。 在用药之前, 均对患者行常规的脱敏治疗, 在化疗过程中行常规的止吐等治疗, 连续治疗6 周期。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该研究5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6 周期的化疗, 效果令人满意, 没有出现局部与全身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2.2 化疗后1 周血糖变化

与化疗前比较, 患者化疗当天的血糖明显升高 (P<0.05) ; 而化疗后的第1、2、3、4 天的血糖水平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在第5、6 天则减少到化疗前的水平。 其中, 16 例 (占比32%) 患者化疗当天的血糖明显高于16.8 mmol/L, 但是经过临床处理无1 例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 所有患者顺利接受化疗。

3 讨论

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人数呈上升的态势, 此病临床预后较差,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同时, 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 因此在临床上, 我们遇到许多癌症患者并发糖尿病。 由此可见, 在临床上对此类患者不容忽视。

化疗是临床上抗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之一[7], 但是化疗可能会诱发血糖新陈代谢出现异常, 严重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 化疗药物致使血糖出现代谢异常存在如下几种机制: 第一, 一些化疗药物会对患者的胰岛 β 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对胰岛素之合成及分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而产生血糖代谢紊乱疾病。 第二, 化疗药物会诱发胃肠不良反应, 致使人体对糖的摄入与吸收造成障碍, 诱发血糖发生波动。 同时对降糖药物的摄取与吸收也会造成影响, 这也是血糖发生波动的原因之一。 第三, 一些化疗药物的特殊用法对患者血糖会带来影响。 研究证实[8,9], 紫杉类药物会引发患者血糖代谢异常, 这主要因素则可能是跟在临床上使用地塞米松防止过敏密切相关。 地塞米松对糖原异生具有促进作用, 会使得机体血糖升高;同时地塞米松也会使得患者的脂肪发生分解, 也会抑制外周组织对机体糖分的利用, 进而使得脂肪酸发生氧化分解, 进一步诱发酮症。

紫杉类药物主要是从紫杉之树干、 树皮或者针叶当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 属于近年新兴起来的抗肿瘤药物[10]。 当前, 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含紫杉类药物化疗的血糖变化规律还不是很清楚[11]。 该研究显示, 与化疗前比较, 患者化疗当天的血糖明显升高 (P<0.05) ; 而化疗后的第1、2、3、4 天的血糖水平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在第5、6 天则减少到化疗前的水平。 其中, 16 例 (占比32%) 患者化疗当天的血糖明显高于16.8 mmol/L, 但是经过临床处理则无1 例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 所有患者顺利接受化疗。 研究提示, 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含紫杉类药物化疗的血糖水平是先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 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化疗之后的5 d内, 特别是化疗当天最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疾病。 此时, 应该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 一旦出现血糖升高, 则要给予妥善处理, 从而预防酮症酸中毒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采用含紫杉类药物化疗癌症伴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 但对患者的血糖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该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 科学合理降糖, 进而预防酮症酸中毒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研究含紫杉类药物化疗癌症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并探讨含紫杉类药物化疗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癌症伴糖尿病患者实施含紫杉类药物化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 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该研究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6周期的化疗, 效果令人满意。与化疗前比较, 患者化疗当天的血糖明显升高 (P<0.05) ;而化疗后的第1、2、3、4天的血糖水平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在第5、6 d则减少到化疗前的水平。其中, 16例 (占比32%) 患者化疗当天的血糖明显高于16.8 mmol/L, 但是经过临床处理则无1例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 所有患者顺利接受化疗。结论 采用含紫杉类药物化疗癌症伴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 但对患者的血糖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该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 预防酮症酸中毒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紫杉类药物,癌症,糖尿病,血糖,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邢莉, 申虎威.地特胰岛素加三餐前速效胰岛素与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 (2) :126-128.

[2] 刘俊祥, 王志发, 张军文, 等.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 (5) :435-438.

[3] 龚乐明, 许琦, 李江.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 13 (4) :251-252.

[4] 丁洁, 崔林, 周向荣, 等.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5, 27 (2) :122-124.

[5] 袁守菊.注射用紫衫醇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 (2) :161-162.

[6] 王继伟, 宫霄欢, 陈学芬, 等.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 31 (1) :43-46.

[7] 李艳.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23) :13-14.

[8] 樊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食管下端贲门癌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28) :34-35.

[9] 陈艳辉.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及远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4) :52-54.

[10] 丁娅, 郭轶群, 李婧婧, 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 36 (5) :683-688.

化疗药物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为我院肿瘤科Ⅱ期、Ⅲ期胃肠癌术后化疗2次以上的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17例, 年龄43~81岁, 平均年龄 (65.9±4.7) 岁;病理类型包括:胃癌34例、结肠癌10例、直肠癌6例;化疗方案:奥沙利铂60~80mg/m2联合氟尿嘧啶0.7~1.0g/m2静滴, 每周1次。

1.2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 (SGA) 进行问卷调查, 对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2]进行评估。

1.2.1 营养状况评价

SGA评价标准:营养良好:患者体重未下降或增加, 饮食量未减少或增加, 胃肠道无明显不适症状, 肌肉及皮下脂肪无明显减少或增加;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在10%以内, 饮食量减少, 伴有轻度消化不良、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肌肉及皮下脂肪有所减少, 下肢水肿;重度营养不良:患者6个月内体重下降幅度超过10%, 饮食量持续2周以上显著减少, 伴有明显胃肠道不适症状, 肌肉及皮下脂肪显著减少, 全身水肿。

将SGA评价结果与营养不良患者的体重、白蛋白 (ALB) 、血红蛋白 (Hb) 及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进行比较。

1.2.2 不良反应评价

化疗不良反应分度标准[2], 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2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SGA营养评估显示, 有13例患者营养状况良好, 占26.0%, 包括11例胃癌和2例结肠癌;有3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占74.0%, 包括23例胃癌、8例结肠癌和6例直肠癌。在患者体重、Hb、ALB及TLC等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的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在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肝脏损伤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肿瘤患者自身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 加之外科手术的机械性改变和放化疗在细胞水平引起的病理性改变, 均可使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出现不同的程度的摄入及吸收障碍, 使发生营养缺乏的几率增加[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有74.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 提示营养不良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中的普遍性。

SGA评价法为当前临床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筛选的主要方法, 在评定营养不良方面具有准确、快速、敏感的特点, 临床评价吻合率高达90%以上, 本次研究中在患者体重、Hb、ALB及TLC等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的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该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化学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肝脏损伤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文献报道有所出入, 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化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当前随着新型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的不断开发、改善, 化疗效果不断提升, 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程度也各不相同, 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可降低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胃肠癌术后化疗的患者50例,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SGA进行问卷调查, 对患者化疗不良反应采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26.0%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 有74.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的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化疗不良反应方面, SGA评价结果中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 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差异性不大, 可能与样本数目、化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

关键词:胃肠肿瘤,术后化疗,营养状况,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张洁清, 李力.营养支持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7) :512~514.

[2] 袁玲, 陈湘玉.肿瘤内科护理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49~51.

上一篇:运动手环下一篇: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