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范文

2023-09-22

化疗药物范文第1篇

一、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其中, 存在着医护人员的自身职业危害, 特别是肿瘤科医护人员面对各种癌症病人, 受到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心理生理等职业危害因素。尤为化学性危害因素最为严重。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不强, 对职业安全认识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差。 (二) 对有关职业危害及化疗药物知识学习不够, 了解不足。 (三) 化疗药物在领取、摆放、保管及操作时不慎, 化疗药外溢。 (四) 医护人员在配药过程中, 带口罩不规范, 不戴手套或只戴单层手套配置化疗药或输化疗药。 (五) 配置化疗药时注射器与针头衔接不紧, 可能导致辞药外溅到医护人员身上。 (六) 被化疗用过的针头刺伤。 (七) 徒手分离和毁型化疗用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 (八) 未被使用的药液敞置在操作台上。 (九) 无专门配置化疗药的配药室及生物安全柜。 (十) 配药时不能认真执行规范性操作规程, 使药液喷出。 (十一) 排出注射器里的空气时, 药物散发到空气中。 (十二) 化疗废弃物末按流程正确处理。

二、防护对策

(一) 加强化疗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加强专业意识和学科建设,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从业教育和培训。利用岗前、岗中及日常的每日一题、每周一课, 学习化疗基础知识, 化疗的副作用及预防处理, 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 化疗废弃物规范处理流程管理等, 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人员自觉遵守, 护士长督促检查。

(二) 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 工作环境。化疗药物的配备应在专门的配药室、层流操作台上进行, 抗癌药物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 室内要安装排风设备或开窗通风, 保证空气流通。要选择病房僻静处备药, 防止有毒空气流入病区内, 在配制药液期间不做他用, 不与普通药物同用一个备药室。备药室内应安装通风橱或排风扇, 排风筒必须高过医院的建筑, 以免使有害气体进入其他楼层。

(四) 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强化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使人员在操作中自觉遵守防护制度, 避免发生过失行为, 保证护理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1、在配置化疗药物操作前要穿防护衣, 戴纱布口罩外加一次性口罩, 防止由呼吸道吸入, 戴帽子, 带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 减少皮肤接触, 有条件的戴目镜。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无菌纱布、棉签、碘伏等, 强化化疗药单独配置完成。2、锯安瓶前应轻弹其颈部, 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 打开粉剂安瓶时, 应用无菌纱布包裹, 防止划破手或药液外溢造成污染。溶解药物时, 溶媒应沿安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防止药液溢出, 待药粉浸透后在搅动。3、操作时一定要避免药液外漏。4、当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排空气时或化疗扎针操作排空气时应用无菌纱布放在周围 (向纱布排液后将纱布放置专用包装袋内封存) , 防止药液外流污染空气。5、加药或输液结束拔针时, 操作者须戴手套进行。6、如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里, 应立即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若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 应用纱布吸附药液, 再用肥皂水擦洗, 配药后要拖擦地面。7、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 排气后再拔针, 以免药液排于空气中。8、操作完毕脱手套之后要按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

(五) 加强化疗后医用垃圾的安全处理。1、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 污物及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废药瓶等用后一律放置在防渗漏专用 (红色) 袋 (双层) 中封闭处理, 并注明标记。一次性锐器物品如针头, 头皮针等, 用后装入锐器盒里封闭再装入专用红色袋中与其他化疗废弃物一起集中转运, 高温焚烧处理。2、非一次性物品如隔离衣、裤等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经高温处理。3、医护人员处理化疗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须戴手套。

(六)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管理。1、制定化疗药规范管理, 操作规程, 执行制度标准, 监督管理机制, 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人人自觉遵守。2、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保健, 定期更换岗位, 配药护士每两周轮换1次, 每年护士体检、合理安排休假, 给予较高的卫生津贴。3、禁止在配药室、治疗区饮食、化妆。4、建立职业防护监测组织、定期进行卫生监督和生物监测。对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进行监察, 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使职业性危险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很多新的化疗药物, 新的疗法、高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广大医护工作者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 则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医护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如防护不当易引起职业性损伤。因为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类药物, 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有杀伤作用。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化疗的同时也会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或饮食吞入、针刺伤等受到低剂量化疗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所以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执行操作程序, 把职业损伤降到最低。各级领导各部门应高度重视, 认真制订职业防护措施, 建立健全化疗的各项规章和制度, 改善良好的职业安全防护设置及环境, 规范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及护理行为, 并加强环境及职业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做好职业防护监测, 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以确保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避免职业性危害。

摘要:本文探讨了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化疗药物,危害,问题,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永芳.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自我保护[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2] 张凤霞, 吴阿尼, 吕翠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6) ;

[3] 李映兰, 罗贞.护理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 ;

化疗药物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6例, 肺癌:男113例, 女12例, 年龄42~78岁, 平均64岁。肝癌51例男48, 女3例, 年龄36~75, 平均57岁。所有病例初诊时均无手术指征而有肿瘤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指征。肝功能状态按照Child分级标准确定, 肝功能A级163例, 肝功能B级12例, 肝功能C级1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头放置到主动脉弓将止吐药稀释后缓慢注入导管。止吐药选用: (1) 选5-HT3受体拮抗剂其中一种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 (2) 雷莫司琼、格拉司琼、恩丹西酮, 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 其拮抗外周和中枢神经元的5-HT3受体, 阻断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5-HT与5-HT3受体的结合, 从而抑制迷走传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起到止吐作用; (3) 地塞米松, 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预防化疗所致呕吐时也有很高的治疗指数, 是最常用的止吐药之一, 在预防迟发性呕吐的疗效已获临床试验证明。止吐药灌注完毕后通过导管行支气管动脉及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 而后超选插入肿瘤动脉内进行支气管动脉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肝肿瘤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或栓塞, 化疗药物采用三联或四联, 年龄大及肝功等指标较差患者化疗药量酌减 (2004年意大利佩鲁贾会议达成共识, 确立4个致吐风险等级, 先后被MASCC/NCCN/ASCO所采用, 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及使用剂量不同, 其致吐风险也不相同) 。常用药物为氟脲嘧啶 (750~1000mg, 顺铂 (高致吐药) 、40~80mg丝裂霉素 (低致吐药) 10~20mg阿霉素/表阿霉素 (中致吐药) 40~60mg, 卡铂 (高致吐药) 、400mg、依托泊甙 (中致吐药) 200mg。栓塞剂为明胶海棉碎块及碘化油乳悬液7~15mL。

注:参照同类药品说明书

2 结果

2.1 未用止吐药

恶心与呕吐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与化疗药物、剂量、用法及患者本人有关。70%~80%接受化疗的患者经历了恶心与呕吐, 10%~44%接受化疗的患者经历了期待性恶心与呕吐 (参照同类药品说明书) 分类如下: (1) 急性恶心/呕吐; (2) 迟发性恶心/呕吐; (3) 预期性恶心/呕吐; (4) 难治性恶心/呕吐:EKg胸部肿瘤防治工作组Thoracic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s。

2.2 静脉应用药止吐疗效

EKg胸部肿瘤防治工作组 (Thoracic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s) , 见表1。

2.3 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

0~6h无恶心、呕吐, 7~18h恶心, 未吐11例, 恶心、呕吐10例18~24h恶心未吐8例, 24~72h恶心未吐4例, 72h以后无恶心、呕吐。

肺癌及肝癌介入化疗前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有效率达92%, 完全控制达81%恶心、呕吐患者症状较轻, 所有患者仅用一次止吐药。

3 讨论

肺癌及肝癌介入化疗前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较静脉注射给药具有良好的疗效。上述病例未发现明确并发症及副作用。使患者能够接受介入化疗及栓塞术。提高生活质量, 达到较好疗效, 延长患者寿命。

摘要:目的 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后肺癌肿瘤供血动脉化疗药物灌注与肝癌肿瘤供血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前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17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完全控制达81%。结论 肺癌及肝癌介入化疗前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较静脉给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是显效的。

化疗药物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 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2013年8 月—2015 年8 月作为观察对象, 对50 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随机分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 。

实验组25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男女分别为17、8例, 最小患者的年龄为54岁, 最大患者的年龄为77岁, 25例患者年龄均值为 (64.67±3.38) 岁。

对照组25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男女分别为18、7例, 最小患者的年龄为53岁, 最大患者的年龄为74岁, 25例患者年龄均值为 (64.55±3.45) 岁。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性别比例、年龄等) 进行比较, P>0.05, 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均采取紫杉类药物进行化疗。 对照组25 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病房环境护理等; 实验组25 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或疾病带来的痛苦, 易存在恐惧、害怕、焦虑等负性心理,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患者主动交谈, 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的想法, 结合交谈结果分析判断患者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 并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 同时主动向患者讲解化疗的意义、 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解答患者的疑问, 多给予患者鼓励、支持, 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此外, 嘱咐患者家属、朋友多陪伴患者, 增强患者对化疗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 血糖控制护理:于患者化疗前后,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 (就餐前0.5 h) 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监测, 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维持在8.0 至13.0mmol/L) , 避免出现太大波动。 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程度遵医嘱指导患者的用药情况, 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 (3) 用药护理:患者在实施化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 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量,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控制药液的滴速, 避免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患者化疗后, 应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 结合患者的血糖情况, 合理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同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检测,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牙龈出血、皮下淤血、迟发性过敏反应 (皮肤出现红斑、皮疹、瘙痒等) , 若发现患者存在上述反应, 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4) 并发症护理:在化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巡视, 避免出现化疗药物外渗、低血糖、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总分100 分, 得分越高, 患者的满意度越高[2]) 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低血糖3 例, 感染2 例, 药物外渗1 例, 酮症酸中毒1 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实验组低血糖1 例, 感染1 例, 酮症酸中毒1 例,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两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可得, 组间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 统计学具有意义 (P<0.05) , 如表1 所示:

3 讨论

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 严重者出现拒绝治疗等现象, 且加上糖尿病易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 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保证治疗效果, 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至关重要[3]。

本文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紫杉类药物化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整体护理, 主要对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血糖控制护理及用药护理, 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达到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的效果, 对患者实施血糖控制护理、并发症护理及用药护理, 达到控制患者血糖, 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感染、药物外渗、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目的。 换言之, 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4]。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 对照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实验组高出16.00%, 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满意度评分存在明显差异, 这说明相比于常规护理, 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 罗秀芬、郑金花等[5]在“肿瘤合并糖尿病采用紫杉类药物化疗的护理策略” 一文中研究发现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恰当的护理策略, 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

总结得出, 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合并糖尿病采用紫彬类药物化疗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2013年8月—2015年8月作为观察对象, 实施随机分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分析比较两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28.00%) 显著高于实验组, 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满意度评分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效果显著。

关键词:肿瘤,糖尿病,紫彬类药物,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秀杰, 刘文光, 孙慧玉, 等.护理风险管理对合并糖尿病的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8) :1762-1764.

[2] 王红艳, 杜少萍, 鲍丽, 等.外科肿瘤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淮海医药, 2013, 31 (5) :459-460.

[3] 徐灵莉, 邓本敏, 唐玲, 等.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 (4) :351-354.

[4] 施文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肿瘤的护理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24) :3732-3733.

化疗药物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均得到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 (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内病灶穿刺或颈部淋巴结活检) 。治疗时均失去手术时机不能手术或因个体原因不愿手术的患者, 其中鳞癌15例, 腺癌18例, 小细胞肺癌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顺序

若局部病灶较重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气管受压, 导致气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者采取先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个周期后再全身化疗2~4周期, 若局部症状略轻不至于出现上述急症且出现全身血行转移则采取先全身化疗2个周期后介入2~3次后再次全身化疗2个周期。

1.2.2 全身静脉化疗

小细胞肺癌一般采用EP方案, 顺铂75mg/m2第1天, 依托泊苷100~120mg/m2, 第1~3天, 21d为1个周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NP方案 (NVB75mg/m2第1、8天, DDP75mg/m2第1天, 21d为1个周期) 、PG方案 (GEM1000mg/m2第1、8天, DDP75mg/m2第2天, 21d为1个周期) 、TP方案 (PTX175mg/m2第1天, DDP75mg/m2第2天, 21d为1个周期) 。

1.2.3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5~6F普通造影导管选择至支气管动脉行DSA血管造影, 观察病变区供血情况及支气管动脉走行特点, 在引入5F Cobra导管选择进入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 给予灌注化疗, 灌注药物: (1) 顺铂60~100mg或卡铂400~600mg; (2) 丝裂霉素12~20mg; (3) 表阿霉素40~60mg; (4) 5-氟尿嘧啶1~1.5g。不同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 选择以上3种药物联合使用, 药物的量根据肿瘤大小, 病人一般状态及心、肝、肾功能情况而定。

1.2.4 肺癌血供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支气管动脉并非肺癌的唯一供血来源。Jardin等[1~2]临床证实胸廓内乳动脉是部分肺癌的主要血供, 甚至有些病例是唯一血供。而且它与胸部许多动脉存在吻合支;刘日洪[3]等发现肺癌供血内乳动脉占41.7%, 肋间动脉占10.0%。在肺癌介入治疗中, 尽量寻找异位供血动脉, 分别进行治疗, 是提高其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支气管动脉供血不明显或造影未发现支气管动脉患者意义更大。

2 结果

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与消失, 其中32例原有临床症状消失, 占71% (32/45) , 按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8例, 部分缓解17例, 无变化15例, 进展5例。有效率 (CR+PR) 55%, 1年生存率为75%, 近中期疗效满意, 远期疗效有待随访总结。

3 讨论

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 约有3/4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 失去了手术机会。尽管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推出, 但由于在化疗理论上没有较大的突破, 疗效提高极有限。肺癌组织的血供主要来自支气管动脉[4],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新途径。有研究表明, 动脉灌注时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高2~6倍, 而局部药物浓度增加1倍, 其杀灭肿瘤细胞量可增加10倍以上[5]。而全身的药物浓度明显减低, 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明显降低[6]。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可进入肺门及纵隔内的淋巴结转移灶, 故可消除近处转移并抑制肿瘤的进一步扩散。但局部灌注化疗对血液循环内的癌细胞和远处转移灶作用较差。因此联合全身化疗可弥补单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不足。

4 结语

目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得到肯定, 局部病灶作用明显可使病灶处药物浓度增加且全身副反应相对较小,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化疗既可使肺部病灶得到有效控制, 又避免长期全身化疗引起的高度毒副反应, 疗效肯定。目前肺癌治疗更趋向综合治疗, 我科现对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采取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取得较好近期疗效下一步采取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放疗联合治疗, 并关注探索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放疗与分子靶向治疗之间联合应用效果。

摘要:本文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对45例未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行介入治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率17%, 总有效率55%, 1年生存率为75%。

关键词:介入治疗,化疗,中晚期未手术的肺癌

参考文献

[1] Jardin M, Remy J.Control of hemoptysis:systemic angiology and anast-moses of theinternal mammary artery[J].Radiology, 1988, 168:377~383.

[2] Tanaka N, Yamakado K, Murashima S, et al.Super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hemoptysis with a coaxial microcatheter system[J].Vasc Interv Radiol, 1999, 8:65~70.

[3] 刘日洪, 姚罗章, 马望喜, 等.选择性内乳动脉造影及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 12:608~610.

[4] 单鸿, 罗鹏飞, 李彦豪.临床介入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77~86.

[5] Shimizu E, Nakaura Y, Mukai J, et al.Parmacokinetics of bronchial artcry infusion of mitomycin in patients with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ncer, 1991, 27:1046~1048.

化疗药物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的:分析护生岗前培训中职业防护教育实施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56例实习护生收入对照组,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56例实习护生收入觀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岗前培训与职业防护教育,对两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评分方面,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职业防护教育在护生岗前培训中具有显著效果,其有助于实习护生理论知识丰富,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关    键   词]  职业防护教育;岗前培训;实习护生

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并未融入职业防护课程,护士并未全面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作用,职业防护意识欠缺[1]。所以,如何降低职业性伤害发生率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因而,本次研究针对护生岗前培训中职业防护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56例实习护生收入对照组,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56例实习护生收入观察组,所选护生均为女性,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对照组: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23岁,均值(20.35±1.14)岁;观察组: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22岁,均值(20.41±1.12)岁;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较小(P>0.05)。

(二)方法

对照组:常规岗前培训。根据实习大纲展开岗前培训。观察组:①职业防护培训内容,具体有职业防护技能与职业防护知识。职业防护知识有高危科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职业暴露的危害及类型、标准预防对策及概念、HIV及HCV暴露处理对策等;职业防护技能有血液标本处理方法、工作着装要求、锐器污染集中处理、洗手指征和“六步洗手法”、正确进针及拔针方法、手套佩戴方法和执行步骤、抽吸药液及化疗药物配置方法、锐器伤处理方法和体液溅入眼睛处理方法等。②职业防护培训实施。设置专职人员组织实习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和考核。实施流程:第1日:详细讲解医院规章制度和医院环境,带领实习护生观看职业防护纪录片,结合多媒体等方法详细讲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和分类等。下午带领实习护生进入高危科室,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参考,包括洗手指征、工作着装、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方法、“六步洗手法”等。第2日:设置专职人员介绍高危科室职业暴露的危害,讲解方式包括多媒体等;下午让专职人员介绍实际病例及周围环境,并让实习护生对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第3日:通过情境再现方式讲解HIV及HCV暴露后处理方法。并演示体液溅入眼中和锐器伤处理对策,同时对已经学习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考核。第4日:仔细演示肌内注射方法和静脉输液方法,药液正确配制方法、处理医疗废弃物方法等。第5日:正确演示会阴会理、引流袋更换方法、口腔护理和床上洗头等内容,并让实习护生自由练习。第6日: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第7日:实施技能考核和防护知识考核。

(三)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考核成绩,包括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四)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评分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三、讨论

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因为生物、物理及化学等诸多因素作用,导致职业暴露隐患增加,其严重危害到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所以应加强对职业暴露危害预防的重视[2]。

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提高的主要阶段,在其进入医院以后,要想正式上岗,则需要展开岗前培训,而且,岗前培训的结果与实习护生能够及时入岗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也影响着护理人员团队建设。所以实习护生岗前培训特别重要。

常规岗前培训并未加强对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护生并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防护、职业暴露等内容。而职业防护教育的实施,让每位护士对职业暴露有全面了解,并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作用,要求每位护生按照操作流程步骤展开,将各项防护对策全面落实[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根据以上结果分析,通过实施防护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有助于护生职业防护依从性提高,帮助其正确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因为护生刚刚进入工作,实践操作时间较少,对于各项操作掌握得并不熟练,操作期间,因为情绪相对紧张,进而提高了损伤发生率。护士未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导致受伤概率提高。所以,应加强对护生细节培养的关注,并对其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协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临床护生工作过程需要面临许多职业危害,包括化学性危害、锐器刺伤及经血传播疾病等,其中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0.0%。避免针刺伤在减轻护生职业伤害中尤为重要。因为护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各项操作掌握差,再加之较大的工作压力等,导致意外伤害发生率提高。强化护生心理素质训练及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有助于协调性差及操作生疏导致的损伤发生率降低,协助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严谨、沉稳的工作态度。针对各种损伤的处理都可以全面掌握,防止因为损伤导致心理压力增加[4]。

强化职业防护教育有助于护生职业伤害减小,促进其自身防护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每位护士按照职业防护措施实施各项操作,全面落實手卫生清洁原则,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针对各种锐器的操作均熟练掌握,根据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降低锐器损伤。在与患者体液及血液接触过程中,佩戴好手套、口罩等,必要时穿戴防护镜及隔离衣物等,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

临床带教教师带教过程中,应将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对护生防护技能进行指导。首先,协助护生正确认识职业防护。患者的体液及血液极可能发展成HCV、HIV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含有较高病毒浓度的体液及血液,很容易经过伤口感染操作人员,因此应加强对针刺伤的重视,尽量避免针刺伤。其次对掰安瓿的手法进行指导,讲解如何防止掰安瓿时被刺伤,比如,掰安瓿时,采用纱布或者棉球进行保护,如果未熟练掌握掰安瓿的方法或者伴有恐惧心理,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尽量降低刺伤事件的发生率,尽可能防止体液及血液污染。与此同时,带教教师需要时刻提醒护生佩戴手套,不仅具有预防污染作用,其有助于针刺伤后病原菌感染发生率降低。必要时,佩戴双层手套,在钢针刺破第一层手套后,第二层手套依然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相比于佩戴手套患者,进入机体的血量减少超过50%。协助护生养成良好的佩戴手套习惯,尽可能降低污染发生率。对于护生,在完成实习前,应全面接种乙肝疫苗。护生体检过程中,应实施HBV检测,并保存到档案中,针对乙肝表面抗体和抗原为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半年后,对抗体进行检测,对于抗体表现为阴性者,增强锻炼,促进其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职业防护教育在护生岗前培训中具有显著效果,其有助于实习护生理论知识丰富,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尽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庄丽娟,朱卫波,张树芳,等.高职护生开展实习前职业防护补偿教育效果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20, 5(4):96-100.

[2]朱敬蕊,崔琢,张向君,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0,38(4):278-281.

[3]冯闰.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自我防护及工作效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9):137-139.

[4]位娟,沈雪芳,陆云,等.强化培训在提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行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178-179.

编辑 张 慧

化疗药物范文第6篇

三年前,爸爸被确诊肺癌中晚期,不能手术只能进行放化疗。他身体一直不好,化疗一开始就出现了严重毒副作用,呕吐,脱发,咳嗽,胃口一落千丈,化疗的毒副作用在他身上全部体现了。

有几回爸爸难受的实在受不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在病床上直流泪,他抓着我的手绝望的说,要这么痛苦才能换到不知道几天的命,倒不如死了算了。能让爸爸这个经历五十多年的风雨的男人都支持不住的痛,我根本无法想象。我没有经历过,无法体会到那种锥心事故的痛苦。

可是每一个经历过化疗的病人,都无法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我们无力去改变这个事实,只能选择其他方法来减轻痛苦。

跟爸爸同个病房是个姓张的叔叔,肺癌晚期两年多,一共化疗四次放疗十三次,这是他第十四次化疗,他的身体气色看起来就跟正常人没有多大的区别,毒副作用也不是很明显,每天家人给送的饭菜都能津津有味的吃的个精光。我很惊讶也很羡慕,趁着空档,向他求教了方法,希望有助于爸爸的治疗。

张叔叔人挺热情,跟我们分享了他两年多的抗癌经历,从发现到治疗,再到被毒副作用折磨的两次被迫中止化疗,这中间发生了太多常人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事情。不过他熬过来了,现在病情还算稳定。

问起他有没有什么秘诀,张叔叔说除了常规治疗方法之外最主要的是家人的支持以及乐观的心态,把癌症当做慢性病来治,与肿瘤和平相处其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还给我推荐了他一直在吃的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的药,是一种含有D阻分的灰树花胶囊。他是靠吃了灰树花胶囊,才能够这么顺利的完成放化疗。 我听了他的建议,上网查询了一下资料,又家人商量了一番,决定也给爸爸买灰树花胶囊让他配合化疗服用,希望真的可以减轻他的化疗毒副作用。 我买的是麦特消灰树花胶囊,国内唯一一个国药准字的灰树花产品,也是D阻分含量最高的灰树花产品,品质效果都有保障,药是救命的,我不能随便买。 从爸爸开始服用灰树花胶囊开始,我就在不断的祈祷药真的能够起作用。刚吃前几天,几乎没见到效果。吃了将近一个疗程,药终于起作用了。爸爸身上的毒副作用渐渐消失了,胃里也好了起来,爸爸的心态也变好了很多,不再说那些丧气话了。

这三年,爸爸陆续做了六次化疗还有二十次放疗后转中医治疗。身体还算不错,能吃也能走,跟正常人虽然说没办法比,可是相对于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来说,可以用榜样来形容他。

上一篇:教师节贺卡手工制作范文下一篇:下阶段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