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2023-05-15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观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价值和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HAMA、HAMD。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压、高血压对比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低血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HD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精细化护理干预;血压;情绪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通常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发病后需及时进行干预,避免产妇和新生儿身体异常[1]。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不断提升,临床研究[2]显示,发病5个月以上孕妇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确保患者的健康。为进一步提升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部分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实验组年龄范围22~39岁,平均(27.8±3.3)岁;孕周22~35周,平均孕周(26.6±1.5)周。常规组年龄范围22~37岁,平均(27.48±3.1)岁;孕周22~35周,平均孕周(26.4±1.3)周。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解痉、利尿、镇静。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分娩期护理、胎心监测、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实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主要包括:第一,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针对性疏导患者,减轻紧张情绪和内心焦虑。干预过程中避免引起患者心情波动,指导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在精神、经济等方面支持患者。第二,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和家属接受健康宣教,采用发放手册、讲堂讲座等方式,将分娩方法、技巧、先兆等详细介绍给患者,引导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使得患者充分了解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性。第三,患者入院后给予间断吸氧,开展周期性检查,以血压变化为基础评估患者病情,并进一步采取护理干预。第四,饮食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主食应摄入清淡和易消化的植物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物和高蛋白的食物,依据情况定期补充钙元素和铁元素,使得胎儿健康发育。

1.3血压检测

应用传统血压计检测收缩压、舒张压。检测方法:指导患者将手臂放置的桌子上,并在手臂上部缠绕压脉带,掌心朝上。在肘窝动脉处放置听诊器的胸端,记录收缩压、舒张压。HAMA、HDMD检测。应用HAMA、HDMD量表检测,每个项目0~3分,依据患者严重程度评估,焦虑、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对比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高血压对比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低血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HD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后不及时干预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生负面情绪,最终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3]。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科学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臨床症状、妊娠结局[4~5]。精细化护理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为患者提供精准定位和高质量的护理,将其应用于临床,可提升临床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6~7]。

本研究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引入到实验组患者中,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收缩压、高血压对比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低血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HD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姣,贺棋. 精细化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价值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1,43(12):1906-1908,1912.

[2] 曾淑华,胡群英,刘丽娟. 精细化护理联合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药品评价,2019,16(15):57-58.

[3] 潘惠珍,龚素昭,唐蓉蓉.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及精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4(13):99-101.

[4] 李瑞. 精细化院前急救护理在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341-1342.

[5] 张延静. 精细化院前急救护理在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0(10):1302-1304.

[6] 王月玲. 适度有氧运动干预联合细致化护理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18(z1):125-127.

[7] 段建萍. 精细化护理对高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16(11):1661-1663.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心理护理。结果:2组的SAS、SDS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96%,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舒缓其负面情绪,并可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价值

高血压是好发于老年人群体的慢性疾病,该疾病的病因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年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相关。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以用药为主,其目的是控制血压水平,然而受到病情和一定的经济压力等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丧失治疗信心,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不利于血压水平的控制,所以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相应的做好护理服务。以下将分析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所4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0~87岁,均值为(68.6±1.5)岁;患病年限1~16年,均值(6.5±0.8)年。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60~86岁,均值为(68.7±1.3)岁;患病年限1~15年,均值(6.6±0.7)年。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组为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血压监测、饮食指导等;观察组联合应用心理护理,方法为:(1)支持性心理疏导:通过开展以高血压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来帮助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重点强调良好心理状态与血压和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注重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耐心倾听其诉求并及时解答相关疑问,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安慰、支持以及鼓励等方式,消除老年患者的担忧、紧张等不良情绪;(2)认知干预:对患者发放高血压健康宣教手册,同时创建健康宣传栏以及进行护患沟通等,详细讲解高血压疾病的科普知识以及日常保健知识,帮助患者更加正确全面的看待疾病,纠正患者存在的疾病错误认知,使其了解到高血压具有可控性;(3)放松训练指导:利用现场示范的方式使患者学习并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法、想象放松法以及音乐疗法等,帮助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其负面情绪。还可进一步介绍上述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以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放松训练方法。

1.3评价标准

(1)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方法为SAS与SDS量表,分数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2)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SDS评分组间对比

2组的SAS、SDS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96%,P<0.05。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产生乏力、头晕、胸闷等相关症状,并且该疾病可能诱发高血压并发症,如高血压肾病甚至脑卒中等,因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高龄患者多数缺乏良好的疾病认知,非常容易出现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这对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以及治疗信心等均构成影响,所以需要引起充分的关注。心理护理的应用中,将护理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进行紧密结合,通过个体化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及认知干预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本次研究显示,在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大幅降低,并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舒缓其负面情绪,并可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唐益梅. 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7):133.

[2] 夏静静. 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251.

[3] 尹善秀. 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 健康必读,2020,15(17):144.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给予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指标稳定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行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护理可以降低血压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病;纽曼保健系统;护理效果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诱发脑出血、冠心病、脑梗死、心肾功能衰竭等重症的重要因素[1],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影响极大。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是一种以格式塔心理学、Selye压力与适应理论、rtalanffy系统理论及Caplan理论为指导的综合化的动态护理应用模式[2]。临床研究发现,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应用于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3]。本文选取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90例,女性7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71.5±6.4)岁;平均舒张压为(102.2±2.5)mmHg,平均收缩压为(168.4±4.5)mmHg。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4]。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指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为指导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宣教,介绍高血压发展因素及危害。生活习惯指导:观察患者病情发展的同时叮嘱其戒烟戒酒、合理安排膳食、多休息,饮食环节要控制食盐摄入量,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表,进行适当的锻炼(运动时心率要控制在130~150次/min[5],心率一旦超过150次/min即刻停止锻炼),控制体重。心理疏导与治疗:针对患者病情分析给予科学的心理治疗,并宣教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休养环境的营造:减少病区周边噪声,合理装饰病房,争取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保证护理干预的规律性与稳定性:将二、三级预防作为重点,尽量保证服务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为患者的血压控制提供便利条件。每天检测血压,观察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规律与特点;着重讲解降压药物服用的重要性,并讲解降压的目的;引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如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劝慰患者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护理2周后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6个月后采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估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相关资料行t和χ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指标稳定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具体包括应激源、机体防御及护理干预三大部分[6],其中护理干预主要以三级预防为中心环节。高血压病患者护理过程中,主要进行血压控制,以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重症的发生率。高血压发病机制中,饮食习惯、嗜好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生活习惯的改善可以推进高血压病防控工作。临床研究发现,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可以指导防控护理工作,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目标,优化护理干预措施,间接推进患者健康状态的维持进程,应用价值尤为显著[7]。本文160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应用后患者血压的稳定性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8]。

本文研究组采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干预、心理干预、治疗指导等环节,其中生活习惯干预具体包括饮食干预、作息干预、锻炼指导等,并给予肥胖患者、并发症患者等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指导,大大减少了高血压病患者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震,张文.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2(13):6-8.

[2] 李丽红,杨培常,翟军亚,等.纽曼系统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11,15(19):89-91.

[3] 万晓阳,张颖,路莉莉,等.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06,34(12):945-945.

[4] 何萍,陈晓欢.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在高血压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福建医药杂志,2013,14(2):164-165.

[5] 马慧,田超云.纽曼系统模式护理程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6(10):100-101.

[6] 胡文霞.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轻度高血压干预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1):72-73.

[7] 韦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2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119-120.

[8] 刘芳.浅谈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147-148.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探究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积极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内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患者的血压指标,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關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高血压;血压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是一种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血压高、头晕、头痛、耳鸣、心悸、疲乏无力、手脚麻木等[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老年人数激增,老年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攀升,严重的威胁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2]。为探究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效果,选取200例患者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内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高血压学会颁布的“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可确诊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验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同意实验,由家属签订了实验同意书;(2)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顺利沟通。排除标准:(1)患者不愿参与实验;(2)患者有其他重症疾病或其他实验参与情况。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81例,年龄62.0-85.0岁,平均(72.8±4.3)岁,病程5.0-25.0年,平均(9.1±2.5)年。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比较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等;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即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如下内容:(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强化组员训练,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将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和优势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2)在患者入院后,严格遵循临床护理路径表指导患者饮食并配合完成各项检查;(3)患者入院2天后,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进行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抚慰和疏导,在帮助患者端正心态的同时拉近护患距离,努力构建护患联合力,削弱护理落实阻力;(4)患者入院4天后,指导患者科学运动,利用健康教育丰富患者的疾病知识,使之掌握简单的自我护理技能;(5)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的饮食、用药等进行指导,引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落实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1)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记录患者的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2)利用SF-36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否则越差;(3)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得分不少于80分者为“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验证,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各项调查结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已经超过了40%。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保守治疗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整体思路,控制血压是核心,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具备规律、高效、连续、科学优势的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利用预见性评估制定临床路径表,再利用临床路径表落实细致、全面且具备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患者的健康意识得以提高,掌握了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护理的内容和目标,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护理落实阻力更小,更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患者的病情被快速控制,心理压力减小,更利于生活质量提高[4]。如在本实验中,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指标(95.2±5.9mmHg、76.3±5.1mmHg、84.9±7.2分、94.00%)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138.4±7.6mmHg、114.7±4.6mmHg、92.8±6.1分、8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明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备优势。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患者的血压指标,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毛惠琼,杨亿平,胡来.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3):443-445.

[2]薛彦菊,孙芳.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5):212+218.

[3]王月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后的护理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8):1118-1119.

[4]侯兰珍,王莹澄,裴小英,谭欢.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77-2278.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l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6例均为超早期(6小时内)微创手术,其中男性4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岁。病情分级:I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l例,Ⅳ级13例,V级19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不等大9例,双侧瞳孔缩小11例。

上一篇: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下一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