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2023-08-14

高血压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和可行性。方法:纳入本社区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结果:研究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干预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高血压是较为常见且多发的慢性疾病,随着疾病进展可对心、肾等重要脏器产生严重损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由于高血压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加大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力度,对于抑制高血压患者疾病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1]。本研究以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1月本社区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05±2.36)岁。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9.02±2.41)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开展为期6个月的常规化干预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提供相关健康检查等服务,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进展,严格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与患者保持联络,按时提醒患者入院复查。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管理。建立社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予以个体化以及专业化的综合性管理。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于社区醒目位置悬挂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海报、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向患者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集中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座谈会等[2]。(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行为。饮食指导方面,严格督促患者遵循健康膳食食谱进食,以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以及丰富维生素等食物为主,杜绝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与患者家属共同督促患者尽快改正吸烟以及饮酒等不良习性;运动锻炼,向患者提供科学化的运动训练建议,如散步、跑步、登山、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身体肥胖,强化自身免疫力功能;用药指导,嘱咐轻度病情患者持续性服用小剂量降压药物,告知中度以及高度高血压患者应选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类药物,充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3]。(3)保持良好的心态:告知患者合理且科学地安排日常生活以及饮食起居对自身病情控制产生的作用,从而使其提高警惕;嘱咐患者尽量避免过度劳累,通过读书、看报或听音乐等途径转移注意力,对负性情绪严重者予以人性化的心理开导,保持情绪稳定。(4)指导自测血压。集中化示范测量血压的正确方式,对未掌握的患者需展开“一对一”式指导,向患者普及每日测量血压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告知患者血压指数发生异样时即刻入院就诊。(5)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包括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病因、危害、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加强自我能力,增强血压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为一种长期且慢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若长时间无法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会大大增加疾病危险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型较强的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掌握控制病情的应对措施,纠正疾病知识相关误区,帮助患者塑造良性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健康意识;此外,还可使患者熟悉用药方面的知识,重视各类注意事项,进而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干预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左苗苗,衡东辉.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及对防治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5):159-161.

[2]刘军華.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1):1503-1504.

[3]景海峰.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8):28-29.

高血压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患者78例, 男60例, 女18例;年龄45~77岁, 平均64岁。其中高血压病1级16例, 2级51例, 3级11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5例, 初中以下30例, 文盲3例。

1.2 方法

(1) 评估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在健康教育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 评估患者学习需求, 了解患者个人日常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吸烟、用药、睡眠, 评估患者认知程度。 (2) 健康宣教计划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制定个体的教育目标。目标制定明确、具体, 可观察, 在达到教育目标时能体现教育效果。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饮食指导

现在高血压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越来越大, 高血压患者在面临降压难题时更是一筹莫展。虽然高血压很难彻底治愈, 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的。良好的饮食结构是降压治疗必不可少的的宝典。

低盐:有大量事实证明, 过多地摄入钠盐会使血管收缩, 进而使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自己饮食中的钠盐量。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g, 即约一小匙。

高钾:如果说钠元素是高血压患者的“奸敌”, 那么, 钾元素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则是益友。因为富钾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 所以高血压患者可以使高钾食物在食谱中经常“露面”。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瘦肉、鱼、禽肉类等。

果蔬:一个人健康的体魄是不仅需要肉类来支撑的, 果蔬类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因素。每天高血压患者身体需要的维生素B、维生素C, 都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

饮水:高血压患者的血稠度过高是一个对身体健康很危险的因素, 因此饮水是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的。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对高血压患者的控制血压、保证身体健康是功不可没的。

2.2 生活方式指导

(1) 适量运动。指导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步、做广播操等, 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而且要持之以恒, 但要避免一些强体力活动或锻炼, 如快跑、举重、踢足球等, 此外, 还要避免一些快速的动作, 如快速扭头、快速起卧等。 (2) 戒烟、限制饮酒与咖啡。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饮酒或饮少量红葡萄酒, 每日50~100m L, 少饮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3) 心理平衡。情绪激动常常诱发急性心血管病,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指导病人如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要学会宣泄压力, 如哭泣, 向他人倾诉;指导病人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自我心理平衡, 自我创造良好的心境[2];指导病人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 如唱歌、养花、垂钓、练习书法等, 可以达到转嫁情绪的目的。 (4) 合理安排作息。睡眠障碍、熬夜、不按时起居, 均可使血压增高。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大便燥结时可用缓泻剂, 禁止憋气、用力。按时就寝, 养成上床前用温水泡脚的习惯, 然后按摩双足心, 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于解除一天的疲乏。尽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药, 力争自然入睡, 不养成依赖催眠药的习惯。早晨醒来, 应先在床上仰卧, 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 伸一下懒腰, 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 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 稍微活动几次上肢, 再下床活动, 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 (5) 用药指导。2、3级高血压患者, 需要药物控制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常于患者站立时发生, 指导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 如感觉不适应立即平卧, 睡眠时血压会降低, 因此晚间不宜服药;坚持长期服药, 不要随意换药加药或停药, 如果血压降至正常没坚持药物维持治疗, 会引起血压反跳现象, 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教育患者在血压控制后, 按医嘱逐渐减量, 不可随意停药;对血压长期增高者, 降压不宜过快, 避免引起头晕等脑缺血症状[3]。

3 结果

通过对78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后, 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71例, 7例减轻及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90%病人情绪平和、饮食指导有效, 运动得当, 避免或减少致残、致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 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4讨论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活动, 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这些不健康行为, 引导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 最终达到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的目的。总之, 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摘要: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高血压病人数正迅速增加, 常引起性心、脑、肾、血管等多个靶器官的损害, 可降低生活质量, 严重者可威胁生命[1]。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人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交谈、讲座、板报、讨论等健康教育方法和形式, 使高血压病人能够主动配合, 自我照顾和管理好饮食、合理运动、正确用药, 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对78例高血压病患者针对性制订了健康计划, 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 较好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明凤萍.浅谈高血压的社区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 :278~279.

[2] 范丽, 罗刚.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 1 (3) :430.

高血压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7例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高血压控制率和不良生活方式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帮助其降低血压,改善其生活方式,促进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是我国居民中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文献报道,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约50%【2】。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流行特点,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我院对高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岁,均符合WHO/ ISH 及我国新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Ⅰ级高血压病10例,Ⅱ级高血压病32例,Ⅲ级高血压病25例。

2 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引发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而常见的因素包括几个方面:

2.1 遗传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子遗传性疾病。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双亲均患有高血压的子女以后患有高血压的比例较高。人在出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是随父母生活的,这样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饮食习惯,嗜好等往往已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甚至可以伴其终生。

2.2 不良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十分明显,饮食过多的摄入食盐、脂肪、大量饮酒,吸烟都可能发生高血压。干预前46例患者食盐量平均在10 ~15 g/ d ,干预后28例患者食盐量降至7 g/ d 以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年患者达标率低于年长者,每日吸烟10支以上的低于每日吸烟10支以下的患者,说明年轻患者由于病程短,并发症出现晚或还未出现,对高血压的认识明显不足。

2.3 肥胖

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流行病资料说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4倍,血压也往往随着下降。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应考虑减肥,防止体重超标。

2.4 缺少锻炼

干预前51例患者没有任何形式的运动,干预后39例患者参加不同形式的锻炼活动,占干预前人数的76.47 %。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好处不仅在于能降低血压,还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和提高心肺功能。

3 护理干预措施

根据高血压的特点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指导其按医嘱服药,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非常有利。

3.1 各类健康知识的宣传

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讲解各类健康知识,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的危害因素及一些常见症状,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配合治疗的必要性。

3.2 心理指导

高血压病不仅是身体疾病,同时也容易造成心理疾病。当患者受到不良刺激时,易出现情绪激动,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增高。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紧张,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护理,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其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听舒缓的音乐,向朋友、亲人倾诉等,以保持血压稳定。还应该经常与患者交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良好心态。

3.3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有研究表明【3】高血压与不规律的生活节奏有关。规律作息,每日按时起床和入睡,活动量应适度且要把掌握好时机。根据血压变化的节奏性,一般应在6:00—7:00,14:00—16:00做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运动。

3.4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限制动物脂肪、内脂、软体动物、鱼籽,甲壳类食物等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戒烟限酒。减少酒精的摄入,不饮白酒。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少吃零食,细嚼慢咽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5 加强社会支持

高血压病人的社会支持包括配偶、家庭成员、健康照顾者、朋友同事或领导等,而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与病人接触较多,是为病人提供支持的重要资源,护士应该积极帮助高血压病人支持系统的成员充分认识到支持对病人康复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提供精神,物质方面的支持,改善病人的高血压状况。4 讨论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健康的生活理念,消除不良的健康行为,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帮助其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自觉参与疾病的防范,有效地降低了由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心血管,肾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期望的寿命。

参考资料:

[1] 马山珊,郑红薇,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 363

[2] 孙建萍,牛建华,王爱红等.改善农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从行为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10

[3] 王文化,朱爱萍.高血压的时间治疗等.临床荟萃. 2005.20(17)

高血压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确诊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2例, 女54例, 年龄47~64岁, 平均年龄 (52.8±11.2) 岁, 病史6~12年, 平均病史 (9.4±2.6) 年。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是一项科教普及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可使广大群众增加卫生知识, 有利于防病与治病。现将患者从入院到住院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的顺序开展健康教育。

1.2.2 住院宣教

对每日新入院患者及家属由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的同时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并做好记录;病区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并每月更换内容宣教;每周组织一次公开讲座, 讲述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定期开展高血压病友交流会, 促进患者的沟通与了解, 缓解患者的顾虑。

1.2.3 饮食指导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勿暴饮暴食。限制钠盐的摄入,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每天应控制在4~5g之间;补充钙、铁和钾盐, 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 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 补充适量蛋白质;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 预防便秘;尽量饮用硬水, 坚持每天饮4~6g绿茶, 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 劝其戒烟戒酒。

1.2.4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谈、陪伴减轻患者的焦虑,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情绪;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定期复诊, 遵医嘱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学会监测血压, 掌握血压动态变化,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预防便秘。

1.3 研究工具

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1) 一般资料填写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院天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并发症等; (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该量表由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等研制, 中文版由张建新和Schwarze研制[1], 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由研究者直接把问卷发放给对象填写, 对理解有困难的条目进行解释, 每个条目的内容解释保持一致, 病人完成后交给研究者。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2.1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 (表1) 。

2.2

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情况比较 (表2) 。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预防医学、生物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是人们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2]。通过健康教育, 绝大多数患者学会了观察血压, 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能及时掌握血压的动态变化, 正确判断降压效果, 及时调整用药、合理安排生活方式, 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健康教育, 使患者熟悉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辨别其副作用, 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变更用药,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了高血压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诱因, 理解了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使大多数患者能自觉地改善生活方式, 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 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避免不利于健康的不良行为,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摘要: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血管并发症, 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 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ZhangJX, SchwarzerR.Measuringoptimistic.self-beliefs:Chinese.adaptation.of.the.general.self-efficacy.scale[J].Psy-choiogcal, 1995, 38 (3) :174~181.

高血压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符合WHO1999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02例, 男70例, 女32例;年龄40~78岁;50岁以上居多, 有75例;30~40岁有20例;30岁以下有7例。大专学历及以上70例, 中专高中20例, 小学及文盲12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24h内评估病人目前生活方式及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包括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状态, 用药。根据收集的信息和病人的学习能力, 遵循个体化原则, 制订具体的符合病人需要的健康教育计划,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健康教育计划。

1.3 健康教育计划

(1) 向病人讲解减少热量摄取的必要性, 及少摄取盐、脂肪、糖的意义。

(2) 鼓励病人注意休息, 节制活动, 告诫家属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保持情绪稳定。

(3) 向病人讲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向病人讲疾病知识了解和定期门诊复诊的必要性。

1.4 健康教育内容

1.4.1 基础知识教育

疾病知识的指导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 向病人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病人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心劳累, 都可以使血压升高, 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及需要就诊的症状。教会病人测血压, 告诉病人每日必须定时定时、定位、定血压计、定部位测量, 以便随时了解血压变化, 调节治疗方案。让病人了解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寒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 血压生高, 太热的水洗澡使血管舒张, 血压降低, 避免噪音刺激和引起精神过度兴奋的活动。

1.4.2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控制血压, 并鼓励病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高血样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 每日应低于6g, 高钠的食物引起血压升高;病人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 少吃或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 油炸食品等, 多食杂粮、粗粮并可以吃一些具有降脂降压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木耳、芹菜, 还可以吃一些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饮食规律,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可暴饮暴食, 少量多餐, 戒烟酒, 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肥胖的病人应限制热量的摄入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预防便秘:因排便用力是缩压上升, 甚至可引起血管破裂。

1.4.3 运动与休息的指导

病人运动可以使收缩压升高, 根据病情进行适度、规律的活动, 如活动时出现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而休息。避免参加比赛性质的运动;平时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病人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量小的活动, 虽然降压不明显, 但可通过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而获益;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 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而恢复正常。中度高血压应避免剧烈的活动, 保证足够睡眠, 重度高血压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脑力和体力过度兴奋。

1.4.4 保持良好情绪的指导

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 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焦虑情绪,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 给予病人直接的心理援助, 解释变化的原因, 观察病人的血压变化, 配合医生保证病人血压平稳降下。当病人血压控制后, 把生气和愤怒可诱发血压升高的危害告诉病人, 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 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 保持心绪平和、轻松、稳定。

1.4.5 用药的指导

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用药降至理想水平后, 应继续服用维持量, 以保持血压相对平稳, 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果病人根据自己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忘记服药或试着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剂量, 都可导致血压波动。血压长期过高会导致靶器官损害, 出现心、脑、肾并发症;血压下降过快、幅度过大会导致这些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 甚至休克;不能擅自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 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但如果突然停药, 可以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停药综合征。

2 结果

通过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 病人在疾病知识, 饮食、运动、休息、心理状态、用药等方面有了显着地改善, 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用药方式在教育前后也得到了加强, 从而病情收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效果。其中病情改善显着98例, 总有效率达96.0%。

3 结语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正确的认识疾病, 主动配合治疗, 使患者明确高血压虽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 但并不是不治之症, 只要坚持合理有效的治疗, 就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化健康教育能是高血压患者对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但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患者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中形成的习惯行为, 并不容易因他人的干预而有所改变, 护士必须诚恳、真诚、耐心、不厌其烦地加以指导, 鼓励患者改变其生活方式, 同时提出患者能遵循易行又符合患者生活要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水平, 调整其生活方式向健康转变使其自觉付诸实践, 长期坚持, 从而达到控制血压, 获得及时科学全面的治疗, 从而延缓病情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病人基本信息, 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制定标准的护理教育计划, 采用单独指导, 分别在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用药等多方面对病人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后的生活方式较教育前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变。结论 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 改变了高血压病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 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根本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1.

上一篇: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结下一篇:卫生院健康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