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

2023-07-10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通过宣传“健康体重和健康血压”、“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 “早期筛查和发现高危个体”等核心知识,使广大群众加深了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了解、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广大群众了解高血压防治知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预防高血压,对提高居民学习健康知识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意识和能力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疾控中心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相海燕

以前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的确,听名师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们引领学生打造一节好课的同时,也是一次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课堂上他们总在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学科知识,巧妙地激发出每一个孩子的内在潜能、点燃孩子们瞬间迸发出的思维火花。促使自己抓紧短短两天半时间聆听完每一节精彩课堂的原动力,是各位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超凡的教学技能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个“美的发现”。

一、王芬老师的气质美

王芬老师讲的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她的课得到了专家的高度称赞,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王老师站到讲台上的气质美。王老师得体的打扮透出一种独特的高雅、睿智、亲和、自信,使得上课的每一个学生倍受感染。可以看出,王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非常关注,对每个孩子都充满着爱心和期待。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和教师珠联璧合、配合默契,一种浓浓的师生情蕴藏其中,课堂教学也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课上王芬老师的语言优美,对学生的态度亲切,这种由内而外折射出来的美,是一份令人仰慕的气质美!

二、李小燕老师的幽默美 幽默是一种人生智慧,老师的幽默感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的课上没有太多华丽的教学设计,但每一个环节都落实的卓有成效,尤其李老师的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时知识点又落实得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如:在《搭石》这一课中,在默读完课文之后,首先是字词检测,而字词检测又分为两个部分,多音字、词意教学和四字词语教学,第一部分着重借助字典来理解“联结”,是把两个本不在一块的东西,用一个事物将它们连起来。出示四字词语,每一个词语都非常有效,他试着让学生把这些四字词语运用到熟悉的场面当中,最后说说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字词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也渗透在了其中。在他幽默化语言的引导下,学生们思维很敏捷,表达也很流利。李老师课堂上没有用固定的形式将学生束缚在一个框子里,而是很自然地边走边学,仿佛带着学生在林中漫步,看似悠闲自在,但是每一步都是在目标的引领下迈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一起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有效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煎熬,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会越来越爱上学习,并且学得饶有兴致、学得其乐无穷。

二、李润滋老师的情感美

记得李润滋老师上次培训已经给我们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好像记得当时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但这次李老师顶着这种压力再次选择教学这课,我看到了李老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个性特点。老师在回顾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时由整体结构到段落诵读,简洁明了又不失大气。在课文内容学习中重点抓住“侵、闯、掠走、任意、三天、三千多人”等词语来感受侵略者对祖国主权的侮辱、践踏和蹂躏。在配乐当中老师让孩子们结合单元作文进行练笔,顿时,孩子们思如泉涌,笔走如飞,一句句肺腑之言跃然纸上,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新的理念体现新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思路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教学效果便也大不相同。这节课上,我看到了李老师稳步提升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10月8号我社区在自2活动站举行大型的主题宣传活动,为了使更多群众更多的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我们现场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册和宣传页,现场义务开展咨询,为群众讲解高血压的相关防治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同时现场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病悬挂条幅。本次宣传共发放资料300余份,现场免费为群众测量血压67人,接受义务咨询50人,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高血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强化了群众的高血压防治意识,提高了社会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健康饮食、保持理想体重,充分认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我们的目的在于努力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逐步将高血压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本次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自由路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6例高血压病 (根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患者均经CT证实脑出血后收入院, 其中男151例, 女105例, 年龄43~88岁, 平均6 5.3岁。

1.2 方法

患者脑出血后意识障碍144例, 早期使用压宁定、硝普钠等静脉降压药物, 待病人意识好转可进饮食后每日早6时30分服拜心同30~60mg, 监测上午8时、晚9时血压, 监测>4周, 随访3个月~5年。

2 结果

依据血压下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为显效;血压下降>20mmhg为有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判断。显效187例, 有效42例, 无效27例, 总有效率89.5%, 无效者合用倍他乐克等药物后有效。

3 讨论

高血压病可引起血管粥样硬化、内皮损伤, 是引起脑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占我国脑出血的21%~48%。发病后3h血肿继续扩大者占36%, 6h后仍占17%, 脑出血后保持血压稳定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关键点之一, 防止过高造成再次出血, 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1]。拜新同为硝苯地平控释片, 是一种长效二氢吡啶类Ca2+离子拮抗剂其通过渗透泵不断释放硝苯地平, 血药浓度能保持24h以上, 主要通过Ca2+离子内流和细胞内Ca2+离子移动阻滞而影响心肌和平滑肌细胞收缩, 使心肌收缩性降低, 外周血管扩张, 降低血压。因此不适宜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2]。一般30mg起服, 1周后血压下降不满意可增至60mg, 仍不理想可联合使用倍他乐克12.5~50mg/d, 两药合用可起到相加作用[3]。本组256例病人可进食后服用拜新同30~60mg, 血压控制满意187例, 总有效率89.5%,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无血压过低病例。无效27例, 加用倍他乐克后血压控制满意。

本组病例表明, 拜新同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且稳定、持久, 安全性好, 此点亦得到中国CCB防治脑血管病专家认可[4],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拜心同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6例, 其中手术治疗198例, 出血后使用拜心同30~60mg/d控制血压。结果 显效187例, 有效42例, 无效27例。总有效率89.5%。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 (CCB) 拜心同可安全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

关键词:拜心同,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忠城.神经外科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864~871.

[2] Poole-Wilson PA, Lubsen J, Kirwan BA, et al.Effect of long-acting nifedipine on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requiring treatment (ACTION tri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2004, 364 (9437) :849~857.

[3] 郭冀玲.高血压降压治疗中联合用药的重要性[J].中华内科杂志, 1999, 38 (5) :346.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的100 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处方资料, 主要分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药物利用指数、用药频度及联合用药情况。 其中有35 例男患者,65 例女患者,患者年龄52~78 岁,平均年龄(59.3±2.5)岁。 在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世卫组织制定的药物利用日限定剂量作为药物利用单位, 对临床医师用药合理性采用药物利用指数进行评价,日限定剂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临床用量进行确定, 用药频度为药物总用量与其日限定剂量之比值, 药物利用指数为用药频度与用药时间之比。

2 结果

在收集的100 例患者处方中,有62 例患者处方为单用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有16 例患者)、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有15 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16 例患者)及钙通道阻滞剂类(有15 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 占62%;31 例患者处方为联合用药方法,占31%,其中14 例患者联合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所占比例最高。 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如果采用单一用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主要还是采用联合用药方法。 全部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都接近1,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最多,都获得良好效果。

3 讨论

该研究收集的患者有关数据表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类用药比例分别达到37.5%、17.2%,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用药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临床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目前还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类用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预防水钠潴留作用,相对于其它药物而言,可使尿蛋白显著降低, 进而对产生终末期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延缓和阻止作用, 并有效降低产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对糖脂代谢不具有任何不利影响,使胰岛素抵抗作用有效降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2]。 钙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地结合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对抗AngⅡ的药理作用,继而实现降压效果。

血管紧张Ⅱ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中的优势比较明显, 一是可通过完全阻断受体途径产生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产生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成分的逃逸;二是对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具有反作用,不会对血管紧张素Ⅱ2 型、血管紧张素Ⅱ3 型、血管紧张素Ⅱ4 型受体介导的有益作用产生影响;三是不影响激肽系统,也不会产生咳嗽等不良反应; 四是其中的氯沙坦成分具有对尿酸的排泄功效。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比较独特且有效, 可使患者产生糖尿病蛋白尿等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缓,使糖尿病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降低产生终末期肾病的额可能性。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 在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其应用剂量, 以免产生低血糖症状[3]。 此外,还要对患者血钾和肾功能进行定期检查。

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膜具有选择性作用,阻止钙离子内流,使外周脉阻力降低,实现良好的降压效果。 因交感神经不会被新的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所激活,对糖脂代谢的异常影响较小,对心血管通常不会产生较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于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比较适宜。 在临床中的普遍观点是, 钙通道阻滞剂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禁忌因素相对较少。 该研究收集的患者资料显示,钙通道阻滞剂类用药构成比约占三分之一, 仅低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位居第二位, 尤其是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用药频度排序处于第3、5 位,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

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对于患者糖原分解及异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患者低血糖时产生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予以掩盖,进而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对于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加重。 该研究采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作为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 并应用剂量较小或采取联合方式用药,其对血脂几乎不产生较大影响,并对且胰岛素诱导不产生延迟导致的低血糖症状具有恢复作用。 传统医学观点表明,利尿剂可导致患者血钾水平降低,对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及尿酸代谢等指标产生影响,进而使胰岛素抵抗作用增加,引发糖尿病并使其病情加重。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应谨慎使用或尽可能避免应用。 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利尿剂的小剂量应用不会使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症状加重, 高血压患者如具有正常肾功能不只是对降压具有良好效果,还能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且不具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 在临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利尿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较小剂量或联合方式进行用药。 应特别注意利尿剂的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患者出现低钾、低镁、脂代谢紊乱甚至加重胰岛素抵抗作用。 在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逐渐认识到血压控制的作用高于血糖控制。 及时发现患者高血压症状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有利于对产生脑卒中、冠心病及糖尿病肾病及其发展进行有效防范, 使产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及病死率明显降低, 对于肾脏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国外对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其血压的严格控制可明显降低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约25%, 也能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约45%。

为明显提高降压效果而降低产生的不良反应,可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 单一用药通常只能达到50%的控制水平,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超过2/3 患者的血压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其优势主要表现降压效果提高,不良反应减少,使保护靶器官作用得到增强,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上述对收集患者的相关研究发现,在总体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科学合理, 充分表明临床用药的针对性水平较高。 但因该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对患者处方上中的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反映的现象还比较片面。 在统计患者全面实际用药状况及个体之间的差异等方面不够全面, 因此结果具有局限性, 只对于临床患者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间接指导作用。 而在临床实际中应充分结合患者实际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并进行联合用药, 尽可能预防药物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 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 针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研究分析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特点,提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处方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采用不同治疗药物的效果。结果 全部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都接近1,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最多,都获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用于治疗的抗高血压药都能做到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抗高血药物,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虹谌,贻璞,杜兆鹏,等.氯沙坦不依赖血压的降尿蛋白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13,8(11):99-102.

[2] 黄树松.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15,2(10):76-81.

[3] 周齐娜,付青梅.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14,5(18):153-156.

[4] 薛临萍,柳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4(17):122-126.

上一篇:网格员培训总结下一篇:新媒体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