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

2023-07-07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1篇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确诊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2例, 女54例, 年龄47~64岁, 平均年龄 (52.8±11.2) 岁, 病史6~12年, 平均病史 (9.4±2.6) 年。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是一项科教普及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可使广大群众增加卫生知识, 有利于防病与治病。现将患者从入院到住院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的顺序开展健康教育。

1.2.2 住院宣教

对每日新入院患者及家属由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的同时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并做好记录;病区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并每月更换内容宣教;每周组织一次公开讲座, 讲述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定期开展高血压病友交流会, 促进患者的沟通与了解, 缓解患者的顾虑。

1.2.3 饮食指导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勿暴饮暴食。限制钠盐的摄入,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每天应控制在4~5g之间;补充钙、铁和钾盐, 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 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 补充适量蛋白质;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 预防便秘;尽量饮用硬水, 坚持每天饮4~6g绿茶, 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 劝其戒烟戒酒。

1.2.4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谈、陪伴减轻患者的焦虑,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情绪;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定期复诊, 遵医嘱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学会监测血压, 掌握血压动态变化,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预防便秘。

1.3 研究工具

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1) 一般资料填写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院天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及并发症等; (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该量表由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等研制, 中文版由张建新和Schwarze研制[1], 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由研究者直接把问卷发放给对象填写, 对理解有困难的条目进行解释, 每个条目的内容解释保持一致, 病人完成后交给研究者。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2.1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 (表1) 。

2.2

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情况比较 (表2) 。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预防医学、生物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是人们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2]。通过健康教育, 绝大多数患者学会了观察血压, 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能及时掌握血压的动态变化, 正确判断降压效果, 及时调整用药、合理安排生活方式, 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健康教育, 使患者熟悉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辨别其副作用, 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变更用药,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了高血压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诱因, 理解了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使大多数患者能自觉地改善生活方式, 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 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避免不利于健康的不良行为,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摘要: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血管并发症, 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 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ZhangJX, SchwarzerR.Measuringoptimistic.self-beliefs:Chinese.adaptation.of.the.general.self-efficacy.scale[J].Psy-choiogcal, 1995, 38 (3) :174~181.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提高高血压病人对饮食管理的认识。方法借支医工作的机会,对我县一镇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的659位建档高血压病人进行了遵医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70%的高血压病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抽烟、饮酒、饮食偏咸、有进食油腻食物、动物内脏的喜好等。结论宣传全民健康保健知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控制或减少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饮食行为;饮食管理;分析;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566

1资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对支医所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的659位建档高血压病人。

1.2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患者的配合、家属、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对659位高血压患者进行询问后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一共发放问卷659份,收回659份,收回率达到100%。内容包括患者的学历、病程、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饮食疗法的认识、自身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家属对其治疗的配合等。统计调查结果后发现学历低的患者普遍缺乏对高血病的医疗保健知识,患者自身饮食习惯和家属对饮食疗法的配合程度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程度成为影响患者是否按照医嘱坚持饮食治疗的主要因素。

2结果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患者方面①相关医疗知识缺乏:一般老年患者普遍缺乏相关的医疗保健常识,并不看重个人的健康,对疾病的重视也不够,保健意识不强。另外一些没有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中年人士也不够重视医疗保健,不知道饮食行为对防治和改善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性。大多数老百姓缺乏对健康饮食和均衡营养膳食的认识,也缺乏高血压的相关保健知识,这些问题是需要健康管理者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做大量的宣传普及及指导工作。②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许多老年患者都有抽烟喝酒的习惯、饮食偏咸,有进食油腻食物、动物内脏的喜好等,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些几十年一直保持的生活习惯;而中年人士又因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需要较多地参与外界的工作和应酬,很难做到定时服药,也很难做到禁烟、禁酒,在外也避免不了肥厚油腻的饮食;对于一些患有肥胖症的患者也一般存在血压过高的现象,这类人群往往不注意控制饮食,摄入大量的糖分和脂肪,运动量少,脂肪过多造成血管压力增大,从而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大,形成高血压。③患者家属不能很好地配合饮食治疗:很多家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关心不够,没有时间督促照顾其饮食,或者家属本身缺乏对高血压病的保健知识,在饮食方面也没有刻意注意去控制,这样对患者也没有起到监督作用。④医患沟通不到位:由于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缺乏,医生忙于应对日常的诊疗任务,对病人的宣教不到位,造成许多患者对医护人员不够信任,对医院的安排不遵从,对医护人员的叮嘱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有的医护人员也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及时或者很好地与病人沟通相关饮食治疗知识和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患者对医生在高血压饮食管理方面的叮嘱和饮食治疗的方法不重视。

3.1.2医院方面①客观条件限制:医院由于病人数量过多,医疗资源和护理人员较少,不能完全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对病人缺乏针对性,很难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制定并实施适合个人的个性化食谱。②主观知识限制: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为了效益往往把重点放在药物治疗上,反而忽视了饮食治疗对高血压的作用和重要性。没有对病人做详细和全面的健康指导,没有引起病人和其家属对饮食治疗的足够重视。③缺乏灵活有效的沟通手段:针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而言,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很多病人并不十分相信医护人员提供的建议,这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和对自身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强业务学习,主动关心、帮助病人,给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病人配合医护人员很好的落实治疗计划。

3.2解决对策

3.2.1改善饮食习惯,坚持低盐少脂的饮食原则①控制脂肪的摄入,动物性脂肪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会使胆固醇上升,应用植物油代替猪油烹饪,摄取低脂牛奶,不吃煎炸油腻食品和糖果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②限制盐分摄取,由于食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吃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所以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减少盐分摄入,尽量吃低盐食品,远离腌制食品,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每日盐分摄取量应控制在5g以内,对严重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1-2g左右。③保证蛋白质和钙的摄入,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组成部分之一,高血压病人也需摄取一定的蛋白质以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但是要同时注意脂肪和热量的摄取。④增加维生素特别是要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维生素C能够保护血管,提倡高血压患者素食,多吃新鲜蔬菜例如番茄菠菜等,选用低糖水果。⑤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⑥饮食宜清淡:提倡素食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因此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提倡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猪油、油腻食品及白糖、辛辣、浓茶、咖啡等。⑦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⑧科学饮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們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⑨戒烟、戒酒:烟、酒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嗜烟、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要求戒烟戒酒,戒酒有困难的人也应限制饮酒。

3.2.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①患者要熟悉高血压的相关医学常识,保证规律的生活状态,按时吃药,每天测量血压。②保证充足的睡眠:失眠会使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不过度透支体力和心力,保证充足的睡眠。③精神压力也对血压升高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要多做自我调节,努力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保证良好的心态。④注意贴身衣物要清洁卫生,不紧绷不刺激,保证舒适干净。⑤适当参与有氧运动,不做剧烈运动,最好是做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舒展性运动。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不大悲大喜,劳逸结合,保持轻松舒缓的生活节奏。⑦多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培养高尚的人格趣味和追求,有利于找到新的目標,培养新的生活方式。

3.2.3改善医患关系和医护环境,增加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关心指导①医护人员要耐心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使其了解饮食治疗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性。②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各个患者的病情和状况,督促其家属配合其治疗工作,鼓励家属参与到治疗中。高血压患者容易情绪不稳定,这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对老年患者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做一个亲切可敬的医护人员。③医护人员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业务水平,丰富高血压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实施到临床治疗中。④医院也要努力改善医疗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资源和技术,给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有利于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赖。例如病房要注意通风舒适,尽量分开轻重症患者,避免患者互相干扰。

4结果

将调查结果反馈后,引起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迅速改善了相关状况,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了仪器、设备,改变了病区环境,加大了培训力度,组织了医护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大了慢性病的管理力度,对65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经过临床观察和随访发现,90%的病人都改变了饮食行为,能遵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合理安排饮食,对原来的不良饮食习惯有了纠正;医护人员通过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后,使其患者及家属提高了对饮食疗法的认识,能自觉性遵照医嘱合理安排饮食,再次随访高血压病人的遵医饮食达到85%,说明上述对策在高血压病人的饮食管理上达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5作者体会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相关医疗知识,帮助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正确引导其合理膳食治疗,对控制和改善高血压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3篇

②企业融资基本原则:效益型原则 合理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合法性原则③企业存货日常管理P216定额控制 归口分级控制 ABC控制法现代存货控制方法④项目投资相对短期投资和对外投资的特点:投资金额大 影响时间长 变现能力差 投资风险高

⑤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⒈不同利益主体在股利分配中的利益要求:公司股东的利益要求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要求公司员工与管理当局的利益要求2.相关因素: 法律因素公司因素股东因素 其他因素

⑥剩余股利政策P248

① 普通股融资优缺点:优点:1.普通股股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是公司的永久

性资本。2.财务风险小。3.可以提高公司信誉,增强公司举债能力。 缺点: 1.资本成本高。

2.容易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3.有可能导致股价下跌。

②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P229

① 货币时间价值P28

② 赎回条款:赎回条款是指发行公司有权在某一预定的期限内按事先规定的价格买回尚未

转股的债券的规定。

③ 边际资本成本:边际资本成本是指新筹建部分资本的成本,在计算时也需要进行加权平

均。边际成本一般用于追加筹资决策。

④ 资本结构P114

⑤ 风险调整贴现律法P151

⑥ 违约风险P164导致违约风险的原因:1.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动;2.发生自然灾害,如水灾

火灾地震等 ;3.经营管理不当,导致无力履约;4.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主要客户流失;

5.企业财务管理失误,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

⑦ 信用标准P207信用标准是客户能够获取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所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应

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⑧ 固定和持续增长股利政策:固定和持续增长股利政策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公司保证每股股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4篇

通过宣传“健康体重和健康血压”、“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 “早期筛查和发现高危个体”等核心知识,使广大群众加深了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了解、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广大群众了解高血压防治知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预防高血压,对提高居民学习健康知识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意识和能力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疾控中心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富人类”疾病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一般患者的高血压常识欠缺、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并缺少常规的检查与预防,使得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都常年处于较低的状态,给疾病的发展与恶化埋下了隐患,给患者、家庭甚至社会带了极其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对于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主要集中于现状调查,而对于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探讨甚少。

1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法研究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06例高血压患者,从健康教育、疾病防范意识、运动、膳食、药物控制等方面进行,为期1年(2015年01月-2016年01月)的社区集中规范化干预与管理;主要管理方法如下:每月开展一次高血压知识讲座,请卫生所高血压病治疗医师、高血压诊治专家及实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及个人调解经验的讲解与分享,增加患者高血压疾病常识、增加防范意识;共开12期。

制定“健康日程表”,制定包含每周运动锻炼计划及平时饮食规律的时间表,控制患者烟酒、辛辣事物、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监督患者的锻炼程度,并统计执行情况进行每周信息反馈。患者家属配合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多给患者心理和生活上照顾。全天免费血压测量,以便于患者随时关注血压变化情况。根据高血压患者潜在危险的大小将患者分类,进行有效管理和定期随访,并适时调整随访管理方案a.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干预期间并无各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或者加重,预约下一次的调查随访。b.若患者首次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血压控制情况不满意,结合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给予指导,必要情况下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与病情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或者更换类型不同的降压药物,并于2周内进行随访。c.若患者连续2次或者2次以上出现不良反应与新发并发症,而且血压情况持续控制不良,甚至难以控制,建议直接转院,并于2周内对患者进行主动随访。d.若患者无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发生,血压情况控制满意,于3个月后开始下一次的干预随访。

统计患者“服药依从性”,每周统计患者按照医嘱的药物服用情况。

2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

通过1年的集中规范健康管理,患者高血压疾病的常识掌握情况就升高到94.2%,治疗率升高到92%,血压控制率由规范管理前的18%上升到规范管理后的78%,说明通过社区课堂的方式,居民对于高血压常识的掌握情况更加稳固,也提高了大家对高血压疾病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更加积极的参与治疗、配合治疗;说明通过集中有效的社区健康管理干预模式对于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极其有效的。

3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中健康管理的运用

3.1针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以往健康教育一般都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宣教,虽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社区内医护人员数量有限,对社区内部进行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较小,因此这种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只适合于高危人群。由于面对面教育生动直观,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广播和电视等一些列现代化的传媒方式对在社区内展开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手段。通过制作音频、视频等文件的方式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自信心以及增强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通过现代化交流工具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宣教既可以更加方便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还能减轻社区内医护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对社区内进行高血压患者防治中推广使用。

3.2在社区内定期组织查体,遏止危险因素的传播

由于以往在社区内人们都是在身体感觉不适时才会进入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对高血压病情的发现相对较晚,严重缺乏“高血压意识”,从而对高血压病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就需要在社区内定期组织查体,以便能够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往的方法主要是对社区内部人员进行血压筛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准确的检查出高血压患者,同时还能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当检查出高血压病人时,社区医院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来确定相当有效的治疗计划,同时根据治疗效果做好详细的治疗记录,一方面可以时刻掌握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今后高血压病情的治疗提供依据,提高社区内医护人员治疗高血压的经验。

3.3社区内人员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培训

社区内进行人员培训的对象既可以是社区内的医护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志愿人员、患者家属等非专业的人员,通过对社区内人员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培训既能够减轻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能培养出一批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力量。对于专业人员的培训,由于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主要是培训他们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技能,通过了解对高血压病情的最新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治和治疗计划。分析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高血压病情危险因素以及严重情况,通过分析高血压人群的资料来对社区进行诊断危险因素的多少,并根据调查资料进行重点干预治疗。对社区内非专业人员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培训时主要讲述防治高血压的标准方法,以及高血压防治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能够对高血压病情及其防治方法会有一个更加仔细的了解,从而在高血压患者犯病或治疗中可以起到“半个医生”的作用,不至于在高血压防治计划中手足无措。

4结论

通过社区集中管理的方式,发动居民自身管理力量,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高血压疾病得到更好的预防,同时使患者的的治疗率及控制率均有所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极大分散了社会的诊治压力,有效的节约了我国医疗资源,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蕊.基于社区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

[2]宁晓东.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增强干预方案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自我总结下一篇:自我规划与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