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4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特点的慢性的临床状态。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很多年却不知道。多数情况下,高血压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治疗,高血压就会损害动脉、身体的多个重要器官。这就是为什么高血压常被称作“无声杀手”。今年10月8日是第十五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血压”。Xxx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本场基本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主题:“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血压”。

二、活动时间:

1. 于10月8日上午在医院门诊部门前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折页、在会议室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

2.于10月8日——10日晚上到各个连队为拾花工测量血压,发放宣传折页。

三、目的:通过高血压日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居民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了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形成主动测量并定期监测血压的健康理念意识,提升了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以便做到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辖区的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

四、及时总结。

Xxx疾控中心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XX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00例,纳入标准如下:1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2]; 2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糖尿病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26 mg/d L或是7.0 mmol/L[3];3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不愿意配合者。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2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档,是否接受社区健康教育,有无接受随访,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3慢性病控制情况, 包括最近一次血压值,空腹血糖值,体质量,用药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情况;4记录其它重要备注。

1.3评价标准

1.3.1满意度评价参照Likert 5点计分法, 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4]。

1.3.2用药依从性评价分为3个标准。 完全不依从:患者完全不按照医嘱及药师指导去服用药物;部分依从: 患者能够部分性按照医嘱及药师指导去服用药物;完全依从:患者完全按照医嘱及药师指导去服用药物,且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5]。

1.3.3相关知识测试包括空腹血糖、血压正常值,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疾病(糖尿病足、脑卒中)等,每个病种4个问题,答对3个以上为知晓率佳。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 χ2检验。

2结果

2.1基本资料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6份, 有效率97.6%。 共调查高血压患者489例,糖尿病患者487例,年龄24~93岁,平均(70.14±7.52)岁,病程1~44年,平均(12.09±9.55)年。 见表1。

2.2管理情况

有64.46%(629/976) 的患者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服务,但只有35.53%(347/976)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详细管理情况见表2。

2.3慢性病控制情况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4.80% (268/ 489 )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1.54% (251/487), 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的慢性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2.95±0.41)分。

3讨论

从该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64.46%)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知晓慢性病社区建档管理,但实际上得到建档管理的患者却很少(35.53%),与相关文献相比建档率略低, 其原因可能为有相当部分慢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建档管理。 慢性病社区建档管理率低,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加强,也难以使患者自觉参与到社区慢性病管理中,降低慢性病控制效果[6,7]。 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建档覆盖人群,降低建档遗漏。

从慢性病控制效果来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的空置率均在50%以上,较以往有了明显进步,与同类型报道的结果相似[8,9,10]。 结果还显示,接受建档管理的慢性病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体质量控制情况等明显好于未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 充分体现出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必要性,提示一定要抓紧社区慢性病建档管理。

社区慢性病患者多年龄偏大,病程较长,文化水平有限,疾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必须加强社区管理[11]。 从该调查暴露出的问题来看,仍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丰富健康教育手段,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对高血压、 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干预手段,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用药监测等,社区医务人员切记不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健康教育内容, 要增强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通过宣传栏、板报、横幅、宣传中心服务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12];2指导社区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增强耐受力,但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慢性病患者认为自己需要“静养”,而不去主动参与锻炼,因此, 社区医务人员应帮助慢性病患者克服这种心理, 主动去锻炼[13,14];3健全随访机制,目前,随访多是由公共卫生医师负责,公共卫生医师往往缺少临床经验,难以得到患者的认可, 而社区全科医师随访又常常面临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因此,可以采取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 合理分配公共卫生医师和全科医师的职责,促使其互相合作,推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优化及更新[15];4社区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做好对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小区人群的慢性病预防, 控制和减少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结合该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应当进一步扩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管理的覆盖面,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改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总结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北京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00例,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等。结果 1有64.46%(629/976)的患者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服务,但只有35.53%(347/976)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2.95±0.41)分;3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4.80%(268/489),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1.54%(251/487),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的慢性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当进一步扩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管理的覆盖面,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改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重点目标人群

石化社区已确诊的600例高血压患者; (2) 一般目标人群:2010年石化社区常住居民7562人。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整理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准备足量的患者病例管理表;每个站配备一个随访柜。

1.2.2 工作步骤

(1) 初次来诊, 为每位病人准备文件袋, 填写居民健康档案表和年检表, 放入文件袋中;进行高血压分类, 制定治疗措施;与患者约定下一次就诊时间, 并准备一张随访表, 填上姓名等信息, 放入下次就诊日期对应的随诊柜格子里。 (2) 随访, 从随访柜当天对应的格子里拿出患者的随访表;填写本次就诊的信息,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然后放入患者的文件袋;与患者约定下一次随访日期, 将表放入随访柜相应日期的格子里。说明:每天医生要完成的随访病例都放在随访柜当日的格子里, 如患者没有按期复诊, 医生需主动随访病人, 保证病人管理的连续性。

1.3 高血压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改变了传统的高血压管理模式, 使被动的坐等患者上门, 转变为主动的随访, 使健康档案的“死档”转变为“活档”, 建立了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模式。

(2) 高血压的控制和管理, 高血压患者治疗率88.7%, 控制率78.0%, 定期测量率96.7%。35岁以上人群自身血压知晓率83.0%。

3 结语

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患者管理的主动性、连续性, 对高血压的控制切实有效。患者有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社区医生, 提高了依从性。定期随访病人, 及时评价和反馈, 并继续设定下一步的目标, 可使病人改变的行为巩固和持续下去[3]。

摘要:目的 评价规范化管理在社区控制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 以石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试点, 以社区中确诊的600例高血压患者为重点目标人群, 未患高血压的社区居民为一般目标人群, 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 高血压治疗率88.7%, 控制率78.0%, 定期测量率96.7%, 35岁以上人群自身血压知晓率83.0%。结论 这种规范化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例的控制切实有效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光.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近况[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020.

[2] 科技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12:919~922.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社区随访管理对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以更好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方法随机选取社区168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社区对其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依存性及其高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以及高血压的控制率都得到了提高,和对照组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区随访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均得到了提高,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随访;高血压;控制率

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高血压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社区群众以及高血压患者对该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一些高血压患者没有及早的得到治疗和控制,社区医师是最早了解和接触高血压患者的医生,所以在社区防治工作中,积极开展社区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2],现就社区随访管理对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做以下讨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社区168例被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符合WHO的高血压的诊断和分期标准[3-4],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男95例,女73例,年龄31-72岁,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8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社区对其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依存性及其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1.3评价指标治疗依从性包括对高血压相關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否达标、生活方式及遵医情况是否良好。

3讨论

高血压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诱因。有资料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推算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人[5]。与人群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行为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6]。中国高血压具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死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吃药的特点。就这些现实情况,要让高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社区的随访管理显得很重要。

随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血压,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时监测血压,使高血压患者得到合理的及时的有效的治疗。通过随访管理,让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改善生活方式等等,都有助于控制血压。本组讨论结果显示,实验组即随访管理组患者的治疗依存性较好,患者的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满意,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其习惯,遵医嘱情况良好,实验组的血压控制率也比对照组的控制率高。

综上所述,随访管理可以监测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健康行为情况,药物治疗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等等,通过随访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张维娜,蔡虻,等.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3,16(2):145.

[2]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168.

[4]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9-114.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2):247.

[6]张玉,王凯平.患者依从性与药物利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4):206.

高血压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在27.9%,也就是说每3-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高血压。高血压能引起体内主要器官心、脑、肾的血管损伤,出现突发事件,比癌症的杀伤力更突然、更凶猛、更可怕,结果更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前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不断加剧趋势。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5岁及以上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9.8%。而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管理至关重要。

1.高血压病危害及健康管理的意义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和平年代中国人面临的非外伤性致死致残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强化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绝不仅仅是个人健康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更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高血压患者应自觉提高保健意识,去除病因,避免诱因,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按医嘱要求及时、按量、合理用药,是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老年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走出“不愿意服藥,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的误区。

2.健康管理策略

(1)拟定健康管理方案,对科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翻阅临床资料,了解以往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康管理要点,注意事项等,多方信息的引导下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健康管理计划制定完成后选拔专业的高血压健康管理人员,对健康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在健康管理人员正式开展健康管理前开展专业的高血压健康管理培训。健康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高血压疾病和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健康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2)医院病房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摆放绿植。定时更换床褥,健全基础设施,健康管理人员24小时健康管理照料。(3)老年高血压患者子女工作忙碌,无法全身心照顾、陪伴养老患者,建立医患联合的关系,为使得患病患者能够更加及时得到救治。患者家属可以24小时随时探望患者,健康管理人员健康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己任,及时反馈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改善每日餐食,为特殊情况患者进行配餐。康复训练上充分听取家属意愿,在关注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健康。(4)基础健康管理从环境、心理、饮食、运动、康复训练、家庭支持等方面入手:①病区管理 健康管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健康管理环境,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可以将兴趣爱好相近的患者安排在相同或者邻近病房,增加患者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乐趣;②心理疏导:健康管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治愈性的语言,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通过注意力转移、语言沟通等方式让患者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③饮食指导,一是注意补钙:饮食中钙不足也影响血压稳定,钙可增加身体内过多的钠从尿排出,间接降低血压,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家族性高血压的人。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二是补铁;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贫血。三是补充蛋白质。四是补充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和粗杂粮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是通过减少脂肪、钠的吸收,防治肥胖的途径达到防治高血压效果。(5)针对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中医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了解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及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从而加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虽然医院都有为患者开展健康管理的健康管理干预,但是这种常规的健康管理方法相对简单,患者短时间内没有显著效果,而健康管理模式属于目的性更强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患者通过接受健康管理模式,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健康管理模式是综合性的,在多种措施联合并举的情况下,患者负面情绪显著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范毓芳.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 2020, 38(1):2.

[2] 龚邢洁, 桑纹雯, 蔡瑶泉. 综合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J]. 齐鲁健康管理杂志, 2021, 27(19):3.

[3] 刘雪平. 社区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30卷3期, 15-17页, 2020.

[4] 田丽丹. 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5):3.

[5] 周胃雯, 唐小波, 孙少清,等. 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HbA1c,FPG,2 h PG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0):4.

作者简介:姓名:刘芸,出生年月:1983年8月,职称:高校内科学讲师,

职务:无学科学段:内科学、健康管理,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中医药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